语文试卷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小题。
所谓整体思维,是以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整体思维方式将
整个世界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构成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并
且每一个事物又是一个小的整体,除了它与其他事物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之
外,其内部也呈现出多种因素、多种部件的普遍联系。西方人所说的“关联思维”“关联宇
宙论”“有机宇宙哲学”或“有机主义宇宙观”,今人所说的“系统思维”,实际上就是“整
体思维”。
注重整体统一的整体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整体思维从整体原
则出发,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和整体功能,探讨天与人、自然与人为、主体与客体、人与人、
人与自我的相互关系,以求得天、地、人、我(心)的和谐统一,即注重“天人合一”“天人
和谐”。这种整体思维方式,在道家、儒家以及中华传统医学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早在西周时期,“天人合一”思想就已经萌生。《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天人
合一”思想是《周易》整体思维观念立论的基本依据之一,其目的在于揭示人与天地、自然
的相互关系,从而合理指导人之所作所为。在《周易》看来,人与天地“同声相应,同气相
求”。因此,人应当随顺天地之道而为。如此,方可“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东周以降,道家的列子、庄子以及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张载等不但合理
继承了“天人合一”思想,而且有所发展和创新。道家认为,天、人同类而合一,“天地万
物与我并生,类也”,“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董仲舒对天、人问题作了详细
的论证和明确的表述,明确指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即天人本来合一,故“天人之际,
合而为一”。至宋代之时,张载正式将“天人合一”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明确提了出来,“儒
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易》所谓不
遗、不流、不过者也”。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张载在《正蒙•乾称篇》中提出了宝贵的“民胞
物与”思想,为合乎德性的实践行为提供了一种观念阐释,将儒家的天人观、物我观、知行
观提升至新的境界和层次。
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华传统医学,亦以“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观
念为立论的理论依据,并且将这一整体思维观念具体化、实践化。中国医学理论将人体看成
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认为人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及各个组成要素之间既是相互联系的、
不可割裂的,又是互相制约的、互为作用的。并且,“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因此人之保健养生等都应合乎天地之道、日月之行。在临床治疗中,中医反对单纯的“头痛
医头,脚痛医脚”,强调整体而观、全面诊断、辩证论治,亦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
“治病必求于本”。进而言之,中医学不仅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且认为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也是一个统一体,亦即人体-自然-社会是统一的有机整体。
“天人合一”思想既是一种宇宙观或世界观,又是一种伦理道德观(生态伦理),代表着
一种人生追求、一种精神境界。中国传统文化以“天人合一”“天人和谐”为根本特点的整
体思维观念和思维方法,对于保持人类的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的协调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
(摘编自彭华《中国传统思维的三个特征: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整体思维是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它认为世上万事万物均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B. “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最早是宋代学者张载提出的。
C. “民胞物与”是对“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它提升了整体思维的境界和层次。
D. 中华传统医学以儒家思想为理论依据,在临床上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章首段论述“整体思维”,是论述传统思维中的“天人合一”思想的前提。
B. 第四段引述儒道两家的代表性观点,论证了他们对“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
C. 文章不仅论证了中国传统整体思维与西方的渊源关系,也论述了其现代价值。
D. 文章以总分总的结构,论证了中国传统思维中的“整体思维”的表现与发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从《周易》到儒道两家诸子,虽然在“天人合一”之理的表述上有差异,但在思维观念上
是一以贯之的。
B. 我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五育”并举教育体系的实践,体现了中国传统思维特征中
整体思维的理念。
C. 根据中华传统医学理论,人体与天地相互影响,因而医生可以选择从自然或社会的角度诊
断并治疗疾病。
D. 继承发展中国传统思维中的“整体思维”,有助于保持人类的生态平衡,也可使社会发展
更加协调稳定。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今天,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在深入调研、总结高校自主招生和上海等地高考综合
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
见》(也称“强基计划”),遴选部分高校开展试点。2020 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
生工作。
据悉,“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
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
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
业。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
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形势要求和招生情况,适时调
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
据了解,在计划起步阶段,教育部将在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范围内遴选高校开展
试点。其中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相关高校可向教育
部申请并提交相关专业的招生和人才培养一体化方案。教育部组织专家综合考虑高校的办学
定位、人才培养质量、科研项目及平台建设情况、招生和人才培养方案等因素,按照“一校
一策”的原则,研究确定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专业和规模。
据悉,高校根据有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制定强基计划的招生和培养方案。符合高
校报考条件的考生可在高考前申请参加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在各省
(区、市)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参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单。考生参加统一高考
和高校考核后,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
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 85%),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
高到低顺序录取。有关高校要认真研究制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在招生简章
中提前向社会公布。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叶雨婷《教育部推出“强基计划”》)
材料二:
强基计划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已经跳出招生的狭隘范畴,着眼于国家对人才的战略需要,
贯通国家急需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两阶段。在这一点上,强基计划显然比原来的自主
招生站位更高。
限定于基础学科专业:强基计划更着眼于国家对战略人才的需要,而不仅仅是高校个体
的需要。自主招生的初衷就是为有学科特长的学生开辟一条特别通道。高考分数录取有点像
招收十项全能选手,著名高校更是需要每科都强或者没有短板。但是对于那些有某些专长的
学生来说,高考显然不够科学合理,甚至会埋没这些专门人才,于是,自主招生政策推出了。
但长期以来,自主招生政策更着眼于招生,这部分有学科特长的学生获得的更多是降分照顾,
而在其就读专业上并没有过多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自主招生的出发点。
新出台的强基计划则完全聚焦于基础学科。基础学科人才的强弱对关键技术的突破有着
基础性甚至是决定性作用。日前,华为负责人任正非就多次谈到,华为能在 5G 等关键通信
技术上取得突破,主要就是靠华为的“700 多位数学家,800 多位物理学家以及 120 位化学
家”。近年,华为从全球大规模引进了基础科学领域的一流人才,为华为在关键技术上的领
先奠定了重要基础。日前,科技部联合教育部等部委还专门出台了加强数学科学研究的专门
文件,目的也在此。此次强基计划明确限定了招生专业,以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
生物等)为主,也是响应国家号召,从培养国家急需人才的角度出发。正因为此,入围强基
计划的考生基本上都需要在其擅长的领域从事基础学科学习,而不是把个人专长作为一个进
入名校的跳板,转而就读其他热门应用专业,比如金融。
限定于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缩小招生数量,强调拔尖创新人才从选拔到培养的
整个贯通培养,而不仅仅是招生。新的强基计划鼓励支持高校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单
独编班,实行导师制、小班化培养,并与原有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统筹考虑,探索
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同时也鼓励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等国家重点技术
攻关单位吸纳这些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研究,探索建立一种结合重大科研任务的人才培养机制。
也正是基于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强基计划第一批试点高校限定在部分“一流大学”
建设高校,这和过去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 90 余所高校数量相比,显然有大幅缩减。但作为一
项重大改革的起步阶段,从小范围开始试点是非常积极稳妥的,也体现了高等教育为国选材
育才的初心和使命。
(摘编自中国教育部官网,陈志文《“强基计划”不是自主招生的升级版》)
材料三:
1 月 15 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
即“强基计划”。 这也意味着本轮以义务教育阶段坚决减负、新高考改革这一首一尾相向而
行、共同驱动的教育综合改革完成了又一项标志性的顶层设计,整体架构更为清晰,导向更
为明确。
其政策要点有三:一是从 2020 年起,原有的高校自主招生方式彻底终结。二是业已探
索多年的综合评价录取方式得以保留,但在细节流程上做了重大调整。三是该计划初步试点
的范围限制在国家“双一流计划”中的部分“一流高校”,后续走向及开放性值得进一步观
察。
应该说,改革走到这一步是漫长教育链条传导的必然结果,也是教育逻辑自身的演进使
然。大学怎么招生,说到底还是指挥棒,小学、初高中的教育改革结果,还是要落实在高招
中。上游搞素质教育,就要减少耗费在题海战术中的低水平重复性劳动。中游的高中阶段,就必须建立完备的学生综合素质纪实报告,为每个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的全面发展情况画像。
那么,在下游的大学招生和录取环节有所呼应,建立配套的制度支撑,显然是有必要的。
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录取,是十余年来在大学招生改革探索的两条路径。应当承认,两
个探索方向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但也像文件所说的出现了“招生学科过于宽泛、重点不集
中、招生与培养衔接不够、个别高校考核评价不够科学规范、个别考生提供不真实的学科特
长材料等”问题,这些偏向需要纠正。
如何泼掉洗澡水的同时保住孩子?在教育部本轮出台的文件中明确规定:高考成绩所占
比例不得低于 85%。这意味着高考成绩在综合评价录取中的比重回升,高校对学生的“合法”
选择权的比重有所回落,其实是一次“再平衡”。
取消“自主招生”,不是“倒退”,在以空间换时间、循序渐进地协同推动大中小学一
体化联动发展,在素质教育开弓没有回头箭之后,再以招录政策改革的组合拳反向打通“最
后一公里”的梗阻。
强基计划就是改革的 2.0,用来巩固基于高考成绩的、公平公正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
生改革成果。
(摘编自“澎湃新闻”,《强基计划:用改革巩固高考改革的成果》)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强基计划取代了原先的高校自主招生,只限于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
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B.“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首先在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开展试点。
C.材料二在材料一基础上,分析了“强基计划”与自主招生的区别,指出“强基计划”与自
主招生完全不同。
D.材料三认为“强基计划”是本轮教育综合改革所完成的又一项标志性的顶层设计,分析角
度与材料二非常相似。
5.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强基计划从选拔定位、试点学校范围、招生专业、报考条件到入围高校考核方式、录取
方式及培养模式等,进行了系统性重塑。”
B.“强基计划是高校人才选拔培养迎来的又一重大变革,作为新高考在新时代的新突破,集
中体现了新高考的改革方向。”
C.“强基计划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多维度考核学生
的评价模式。”
D.“强基计划取消论文、专利等作为入围高校考核条件的做法,积极探索建立基于能力考查
的笔试、面试,
增强选才的科学性。”
6.“强基计划”取代“自主招生”会产生哪些积极影响?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等待清洁
朱以撒
他们总是在挥毫前做一些看起来毫无关联的事情。譬如在木桶里沉着地泡着,慢条斯理
地洗涤身上的尘泥,然后一身清爽地换上一件宽大的衣裳,舒展丝毫无碍的筋骨。接着走出,
进入书房,燃一炷香,让香气漫开,充满空间。坐下来,仍然是慢悠悠地,用三个指头捏住
一锭墨,轻微的“沙沙”声响,在墨底部和砚台平面相接处传了出来。脸上淡淡的表情,像
一件庄严的大事即将展开,让人察觉其中一定有神圣的成分存在。这就是古代文人一种常见的挥毫前状态。不说太远,从蔡邕开始吧,总是要在氛围形成,
才拈起那杆手感稔熟的狼毫,从容下笔。从准备到落墨,它们之间相隔着一段漫长的等待,
犹如音乐悠长的过门。不要小看它的作用,古人这么做自然有道理存在。
少年时那种急匆匆行笔的日子已经远去。我该记起这么一件事了。在一个山村采风时,
遇到了一个村上的土秀才。那天傍晚,他从田里回来,肩上沉甸甸的担子压得直咧嘴,一身
短装中散发着汗味。晚饭毕,他看了看桌上的条子,有结婚要写的喜联,做寿的文辞,还有
一个匾额。秀才一声不吭,我想他肯定要动手。不料,他上楼抓了几件衣服,开始洗澡。当
他走出来的时候,短装成了长衫,色泽平和,人似乎也斯文起来。他坐下来,把这几片纸翻
来覆去地看,用铅笔在上边圈画。他站起来,往砚台倒了些“一得阁”墨汁,兑了些水,然
后用那锭粗壮的墨块研动起来。恍若古人转世。真正落笔的时间,反而很短。我当时的感觉
是——等待清洁。
在同样生存着人的空间里,不免发现古人拥有着大量的悠闲时光,似乎多得用不完。太
多的文人,除了书读得多一些,诗文写得多一些,再也做不出什么大事。这使我们追随他们
的时候,感受到了时光之多带来的闲雅之美——什么都是缓慢的,生活的意义被缓慢稀释着,
甚至那些离主题十分遥远的瓜葛,也被他们慢慢引入,变得有滋有味。从工作效率上言,今
人仓促的心绪,麻利的手脚,加上现代的科技手段,许多事总是一时毕、一日毕。效率就是
一切,甚至就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标准。迅疾说明了一切。许多中间环节被减损,直奔主题。
譬如,说说传统的字画装裱吧,早先得几十道工序,上墙十天半个月,现在只要几道,若交
与机器,则立等可取。已经慢不下来的人,听着唐人虞世南“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
和,则契于妙”,简直和梦一样。我一直努力复活他们把笔之前这种安宁,居室静谧无尘,
远远有幽幽的箫声飘移过来,微风擦过修篁,丝丝缕缕地浸润着灵魂。这个时候,对于正要
进行的笔墨华章,实际上在心灵里已经抵达了。
夜晚,夜像一只张开嘴的袋子,暗色涌了出来。从时间观念来说,这更接近于止息程度。
心灵像牧归的老牛回栏,可以舒适地卧着,反刍白昼的积累。留存得比较完整的山坳村落,
我嗅出的是这么一种气味,充满安息的气味。电灯是多年以前装上的,灯光永远是柠檬般色
泽的,偏离中心的房角,要辨认就显得吃力了。推开后窗,黝黑的山林,草木的芳辛气味,
包括断续的夜鸟低语,在流萤的微光中一一带过。低调,这就是原始的夜晚,古人的夜晚,
只有都市之夜,才有顾闳中笔下的韩熙载夜宴,或者秦淮买醉的繁华和喧闹。有意在这种地
方住着,对心灵来说,夜晚比白日重要,行为在夜间如此缺乏作为,不会继续白日旷野里的
狂跑、长啸。在夜色的倦意中,让人毋须言语,坐下来。
坐下来。它的意义非同寻常。坐着就是一种安顿,不只是姿势的,更是内心的。有时,
生计就是由无数仓皇的行履构成的,直到坐下,如归巢之雀,心像扇面展开,可以梳理。二
十岁前,相貌一般的少女总是在下学回家时抱怨父母没有赐给她动人的面容;个头矮小的少
年因此在同学中领受着绰号和嘲讽。年少的感觉,以为外表是这般真实可信不可缺失。想一
想上苍那么地惠泽万物,连一些细节,譬如贝壳上虎皮斑纹,粉蝶翅膀上优雅的彩绘,都被
派来的天使精心调理,不由抱恨连连。这个时节,抱恨是有理由的,清丽如花的季节,为什
么要承受缺憾?四十岁如期到来,再缺乏人生经验的人也清楚,像少年那般的念头,已经无
法博取同情了。那些藏之于内的神采、风度、韵致,甚至脱口的语感,已经掠过脂粉华裳跃
然于上。这时,你还是少年那般浮华、张扬,那般“为赋新词强说愁”吗?这么多年过去,
居然铅华依旧,那只能怪自己修炼不够涵养未深,找不到清洁精神的家园。
有不少时间在翻书中发现了古人在挥霍着时光,羡慕他们,似乎都在雅玩,享受着漫长
过程的恩惠。一个人显然没有必要让自己成为“忙碌”的标签,那些一遇上便叫着“很忙很
忙”的人,如果不是作派,也真的让人可怜。像宰予昼寝,把一些时间大胆地用来安息,就
是忙中偷闲的良好例子。一觉醒来,神清气爽,孔夫子着实犯不着为此动怒。这更助长了我的判断,这个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的永恒星球,于古于今并不厚此薄彼。为了心灵,古人那
些静坐的、洗澡的、索默的,甚至无聊赖的时光支出,恰恰长久地支撑着生存的意义。现在
我们赞叹古人笔墨如此高妙,都自以为是地从技巧的层面解说。只有有心人才会追溯深处的
缘由,像渔家拉动海带一样,越拉越绵长,最终拉动的是整个大海。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第一段写挥毫前的准备工作,长短句错杂,富于变化,多用细节描写,准备过程井井
有条,层次清晰。
B.在传统的艺术行为之中,那些看起来毫无关联的事情也具有丰富的意义,而现代科技追求
快节奏、高效率,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没有意义。
C.第四段中“这个时候,对于正要进行的笔墨华章,实际上在心灵里已经抵达了”这句话是
说在进行笔墨华章之前内心达到了从容闲雅的状态。
D.文章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引古论今,多处对比,表达了
对清洁精神的眷恋,引人深思。
8.文章第五段画线句描写夜晚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6 分)
9.文章标题“等待清洁”有何含义?请结合全文分点概述。(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宋礼,字大本,河南永宁人。洪武中,以国子生擢山西按察司佥事。成祖即位,命署礼
部事,以敏练擢礼部侍郎。永乐二年拜工部尚书。尝请给山东屯田牛种,又请犯罪无力准工
者徙北京为民,并报可。七年丁母忧,诏留视事。
九年命开会通河。会通河者,元至元中,以寿张尹韩仲晖言,自东平安民山凿河至临清,
引汶绝济,属之卫河,为转漕道,名曰“会通”。洪武二十四年,河决原武,绝安山湖,会
通遂淤。永乐初,建北京,河运历八递运所,民苦其劳。至是济宁州同知潘叔正上言:“旧会
通河四百五十余里,淤者乃三之一,浚之便。”于是命礼及刑部侍郎金纯、都督周长往治之。
八月还京师,论功第一,受上赏。
明年,以御史许堪言卫河水患,命礼往经画。礼请自魏家湾开支河二,复自德州西北开
支河一,使至海丰大沽河入海。帝命俟秋成后为之。礼还言:“海运经历险阻,每岁船辄损败,
有漂没者。有司修补,迫于期限,多科敛为民病,而船亦不坚。计海船一艘用百人而运千石
其费可办河船容二百石二十船用十人可运四千石以此而论利病较然”已而平江伯陈瑄治江、
淮间诸河功,亦相继告竣。于是河运大便利,漕粟益多。十三年遂罢海运。
初,帝将营北京,命礼取材川蜀。礼伐山通道,奏言:“得大木数株,皆寻丈。一夕,自
出谷中抵江上,声如雷,不偃一草。”朝廷以为瑞。及河工成,复以采木入蜀。十六年命治
狱江西。明年造番舟。自蜀召还,以老疾免朝参,有奏事令侍郎代。二十年七月卒于宫。礼
性刚,驭下严急,故易集事,以是亦不为人所亲。卒之日,家无余财。隆庆六年赠礼太子太
保。
(节选自《明史·宋礼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计海船一艘/用百人而运千石/其费可办/河船容二百石者二十/船用十人/可运四千石/以此
而论/利病较然/
B.计海船一艘/用百人而运千石/其费可办河船容二百石者二十/船用十人/可运四千石/以此
而论/利病较然/
C.计海船一艘/用百人而运千石/其费可办/河船容二百石者二十/船用十人/可运四千石/以此
而论利病/较然/D.计海船一艘/用百人而运千石/其费可办河船容二百石者二十/船用十人/可运四千石/以此
而论利病/较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洪武,年号。古代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故常用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
B.国子生,国子监的学生。国子监是明、清两代的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
C.丁母忧,即遭遇母亲丧事。中国古制,朝廷官员若父母去世,需回家居丧。
D.漕道,旧时指国家用来运输粮食,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的水道。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宋礼精通政事,屡受重视。宋礼遭遇母亲的丧事,朝廷也让宋礼留在任上处理政事;后来
宋礼年老病弱,朝廷准许他不用上朝,有事进奏让侍郎代理。
B.宋礼兴修水利,颇有成就。朝廷命令宋礼前往治理会通河,论功劳被评为第一;后卫河水
患,朝廷又下令让宋礼前往治理,宋礼用开通支河的方式解决了水患。
C.宋礼积极建言,反对海运。宋礼向皇帝建言,认为海运使运船损坏严重,还使百姓经受赋
税之苦,皇帝听从了宋礼的建议,于是下令停止了海运。
D.宋礼辗转多地,死于任上。皇帝要修建北京,宋礼两次受命到川蜀取木材,后受令到江西
审理案件。永乐二十年七月,宋礼在任上去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旧会通河四百五十余里,淤者乃三之一,浚之便。(5 分)
(2)礼性刚,驭下严急,故易集事,以是亦不为人所亲。(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见别离者因赠之【注】
韩 偓
征人草草尽戎装,征马萧萧立路傍。
尊酒阑珊将远别,秋山迤逦更斜阳。
白髭兄弟中年后,瘴海程途万里长。
曾向天涯怀此恨,见君呜咽更凄凉。
[注]诗人生活在唐末战乱之际,当时自北而南,沿路所见,皆发于诗。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标题点明本诗写作的原由,“别离”一词陡生无限伤感情绪,奠定全诗情感基调。
B.首联紧扣“征人”与“征马”两个形象,真切地描绘了出征时的情景,画面感很强。
C.颔联描写的是别后想象的虚景,诗人想象征人在离别亲人后沿着秋山远行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眼前的别离勾起了诗人对自身的感叹,抒发了心中的无奈和感慨。
15.有人将此诗视为效仿杜甫忧国忧民精神的遗篇,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了在前朝任职的目的而打消晋武帝疑虑的两句是
“ , ”。
(2)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一句
话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3)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自述其创作《史记》的目的是
“ , ,成一家之言”。
第 II 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5 小题,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黄河流域是一个唇齿相依、______的有机生命整体,我们需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
理,并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有的地方以自然恢复为主,秉持充分的历史耐心,逐步改善局
部小气候;对污染严重的支流,必须下大力气治理,确保黄河流域的水体健康活泼流动;此
外,还要构建流域生态廊道和串联主要生态节点的生物多样性网络,让各类自然生态要素在
此生生不息,激发流域生态系统的可再生能力。
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社会价值,是我们片刻也不能背离的坚强靠山。为此,
必须”两手发力”,既要守护好绿水青山,也要培育创造更多更好的金山银山。在生态容量
可以承载的基础上,对于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特色,建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黄
河流域各地区应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积极践行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定不
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之路,将黄河流域的绿水青山______转化为有高附加值、
高影响力、高品牌价值的金山银山。
给黄河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必将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
坚实支撑,而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也必将______。让“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
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______景象再现人间。
17.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息息相关 源源不断 相得益彰 壮观
B.休戚与共 接连不断 相得益彰 壮丽
C.息息相关 接连不断 相反相成 壮观
D.休戚与共 源源不断 相反相成 壮丽
18.下列诗句与画波浪线句子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
B.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闻一多《死水》)
C.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
D.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舒婷《致橡树》)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在生态容量可以承载的基础上,不同地区对于资源禀赋特色,建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动
力系统。
B.在生态容量可以承载的基础上,不同地区针对资源禀赋特色,建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动
力系统。
C.在生态容量可以承载的基础上,不同地区针对资源禀赋特色,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动
力系统。
D.在生态容量可以承载的基础上,针对于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特色,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
展动力系统。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葡萄酒____(1)__,是因为其酿造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白藜芦醇。白藜芦醇是一种生
物性很强的天然多酚类物质,这种物质主要存在于葡萄的表皮以及葡萄籽中,相比之下在葡
萄的果肉和汁中的含量很低。在白葡萄酒的酿制过程中,__(2)______,所以其中的白藜芦
醇含量较低。但在干红葡萄酒的造过程中,葡萄皮和葡萄籽在酵母菌的作用下会进行发酵,___
(3)___,从而起到更好的抗氧化的作用。
21.学校举办关于“学生发现老师上课出错是否要当场指出”的辩论赛,下面是正方的发言,
请针对正方的观点,替反方拟定一段辩词。要求:语言表达准确、鲜明,并能恰当地引用名
人名言,80~100 个字。(5 分)正方:知识面前人人平等。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我们当场指出老师的
错误,不仅可以帮助老师纠正错误,还可以使同学们学到正确的知识。而且这样让人感受到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使师生关系达到真正的融洽。
四、作文(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于斯,长于斯,你对中华文化怎样认知?文化学者余秋雨认为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长
寿的文明,对比希腊、巴比伦等其他文明,只有华夏文明从未出现过历史断层与空白,以殷
商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文字体系一脉相承到今天。他说“中国文化有特殊生命力”“不管到哪
一代,中华文化总在”。英国学者罗素于 1920 年来到北京大学做了两年的客座教授,他预言
中国人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掀起一场极端暴力的革命,然后认识到暴力不能带来和平幸福,进
而结合儒家思想和西方文明的优点,重新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另外一次很伟大的文明。
从以下任务中任选一个,以“振华中学”青年学子的身份完成写作。
1.写一篇演讲稿,向来你校参观的外国中学生介绍中华文化的特殊生命力。
2.写一份倡议书,向全校师生发出“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倡议。
3.写一封信,向某位政要或长者讲述你对“结合东西方优点、创造伟大新文明”的建议
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语文试卷答案
【答案】1. A 2. C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正确的一项”,浏览选项意思,回归原文,比对是否有时空错位、张冠李戴、无中生有、不符合逻辑等问题,选出
最佳答案。
B 项,“最早是宋代学者张载提出的”错误,依据第三段“早在西周时期,‘天人合一’思想
就已经萌生”,第四段“道家的列子、庄子以及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张载等
不但合理继承了‘天人合一’思想,而且有所发展和创新”“至宋代之时,张载正式将‘天
人合一’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明确提了出来”可知,“天人合一”思想不是由张载最早提出,
张载是继承和发展,并正式提出“天人合一”这一专有名词。
C 项,“提升了整体思维的境界和层次”错误,依据第四段“张载在《正蒙•乾称篇》中提出
了宝贵的‘民胞物与’思想,为合乎德性的实践行为提供了一种观念阐释,将儒家的天人观、
物我观、知行观提升至新的境界和层次”可知,原文只是说“将儒家的天人观、物我观、知
行观提升至新的境界和层次”,故 C 项扩大了范围。
D 项,“中华传统医学以儒家思想为理论依据”错误,第五段说中华传统医学“亦以‘天人合
一’‘天人感应’等思想观念为立论的理论依据,并且将这一整体思维观念具体化、实践化”
“在临床治疗中,中医反对单纯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强调整体而观、全面诊断、辩
证论治”可知,不是以“儒家思想为理论依据”,而是以“‘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
想观念为立论的理论依据”,故 D 项于文不符。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关系,论点和论据间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
么观点和假设论证、因果论证、对比论证、事例论证等方法。选项提到的论点、手法等要仔
细比对,选出最佳答案。
C 项,“论证了中国传统整体思维与西方的渊源关系”错误,依据第一段“西人所说的‘关联
思维’、‘关联宇宙论’、‘有机宇宙哲学’或‘有机主义宇宙观’,今人所说的‘系统思
维’,实际上就是‘整体思维’”可知,原文提到了西方的“整体思维”,但没说“中国传
统整体思维与西方的渊源关系”,故 C 项无中生有。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
然后认真比对选项和原文在观点态度上是否有细微差别,是否有强加因果、条件不充分、无
中生有、时空错位等问题。
C 项,“因而医生可以选择从自然或社会的角度诊断并治疗疾病”错误,依据第五段“‘人与
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因此人之保健养生等都应合乎天地之道、日月之行”“中医
学不仅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且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是一个统一体,亦即人体
-自然-社会是统一的有机整体”可知,中华传统医学理论认为人体与天地、社会相互关联,
所以应该顺应天地自然之道,但是 C 项“因而医生可以选择从自然或社会的角度诊断并治疗
疾病”的推断则不成立。
故选 C。
【点睛】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比对关系,看句间、
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词语,要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
删、改、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特别注意比对:指代词、范围词、程度词、
时间词等。
4.答案B。A项“只限于”歪曲文意,原文为“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
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C项“完全不同”表述绝对,综合材料二内容可知,强 基计划在实施的目标、试点的高校、面向的学生方面存在重合。D项“分析角度与材料二非常相似”
概括错误,材料三的分析着眼于教育逻辑的自身演进规律,与材料二明显不同。
5.答案:A。A 项信息指出了“强基计划”与“自主招生”的本质不同,最能支撑“强基计划
不是自主招生的升级版”这一论点。
6.答案:(1)强基计划更多参考高考成绩,使高校选拔录取过程更加公平;(2)强基计划
强调拔尖创新人才从选拔到培养的整个贯通培养,有利于人才成长;(3)强基计划聚焦基础
学科,有利于提升中国科研实力,突破关键技术。
7. (3 分) B [解析] “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没有意义” 这一说法不准确,文章评述现代科技手
段,旨在突出传统艺术行为的闲雅之美,并未完全否定现代科技的意义。
8. (6 分) (1)巧妙运用比喻、拟物等修辞。 “夜像一只张开嘴的袋子,暗色涌了出来”“灯
光永远是柠檬般色泽的”等将夜晚形象描写得更加生动形象。(2)“黝黑的山林,草木的芳辛
气味,包括断续的夜鸟低语”将视觉、折觉、嗅觉等多种感官结合描写,突出夜晚寂静安详
的特点。(3)运用对比手法,将原始的古人的夜晚和都市之夜进行对比,以都市之夜的繁华热
闹反衬原始的古人的夜晚的低调宁静。(每点 2 分,答出三点给满分)
9. (6 分)
(1)缓慢、从容的做事风格。古人挥毫之前并不急于下笔,而是井井有条地做足准备,营造一
种神圣庄严的氛围。
(2)安宁、悠闲的心灵节奏。把笔之前,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心灵没有了白日的繁华热闹,
归于安宁。
(3)朴实、低调的生命态度。年少之时,总觉得生命有太多的缺憾,渐渐地能够掠过脂粉华裳,
展现内在的神采风度。
(4)恬淡、优雅的人生追求。那些与主题毫无关联的事情,无聊赖支出的时光,恰恰支撑着生
存的意义。(每点 2 分,答出三点给满分)
10.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计海船一艘,用百人而运千石,其费可办
河船容二百石者二十,船用十人,可运四千石。以此而论,利病较然。
11,A【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古代一个皇帝一个年号,
故常用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说法错误,明清以前皇帝常有多个年号。
12.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皇帝听从了宋礼的建议,于
是下令停止了海运”说法错误,原文是因为河运有很大的便利,漕运粮食越来越多,于是海
运停止了,并无“皇帝听从了宋礼的建议,于是下令停止了海运”的信息。
13.(1)以前的会通河四百五十余里,淤塞的河段有三分之一,疏通它方便运输。(得分
点:“淤”“三之一”“浚"各 1 分,句意 2 分)
(2)宋礼性情刚烈,约束下属严厉急躁,所以容易把事情办成,因此也就不被人亲近。(得
分点:“驭下”集事”“以是”各 1 分,句意 2 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解题关键取决于对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重点词语包含虚词与实词,考生逐字对应翻译,这些字词是得分点。注意词类活用、倒装、
通假、偏义复词等文言现象。
【参考译文】
宋礼,字大本,是河南永宁人。洪武年间,以国子监生身份被提升为山西按察司佥事。成祖
即位后,命令他代理礼部事务,由于敏捷干练被提拔为礼部侍郎。永乐二年官拜工部尚书。
他曾奏请给山东的屯田户发给耕牛和种子,又奏请将犯罪而无力抵换工的人迁移到北京为百
姓,一并批复同意。永乐七年遭母丧,诏令留任处理政务。
永乐九年,命令开凿会通河。所谓会通河,元至元年间,因为寿张县尹韩仲晖说,自东平安
民山开挖河道至临清,引汶水绝断济水,集中到卫河,做转运漕粮的水道,名叫“会通”。洪武二十四年,黄河在原武决口,绝断安山湖水流,会通河于是淤滞。永乐初年,建造北京,
河运经历八个递运所,百姓觉得非常辛苦。这时济宁州同知潘叔正上书奏言:“以前的会通河
四百五十余里,淤塞的河段有三分之一,疏通它方便运输。”于是命令宋礼及刑部侍郎金纯、
都督周长前往治理。八月回到京都,评论功劳数第一,受到最高赏赐。
第二年,根据御史许堪说卫河水急,命令宋礼前往经营谋划。宋礼奏请自魏家湾开挖一条支
河,再自德州西北开挖一条支河,使水至海丰大沽河入海。皇帝命令等秋收后开工。宋礼还
说:“海运经过风浪的艰难险阻,每年漕运船都损坏,有漂流沉没的。有关部门修补,迫于时
间限定,多摊派使百姓受苦,而船也不坚固。统计海船一艘,用一百人而运一千石粮,这笔
费用可办理装载二百石的河船二十艘,每船用十人,可运载四千石粮。按这个事例分析,利
弊比较明显。”不久平江伯陈瑄治理江、淮间各条河的工作,也相继宣告竣工。于是河运有
很大的便利,漕运粮食越来越多。十三年终于停止了海运。
当初,皇帝将要修建北京,命令宋礼到川蜀取木材。宋礼到荒山伐木开通道路,上奏说:“得
大木数株,都在八尺到一丈。一天傍晚,大木自动从山谷滚出抵达江上,声如雷鸣,没有压
倒一棵草。”朝廷认为是吉兆。等到治河工程完成,又因采木入蜀。十六年命令宋礼到江西
审理案件。第二年制造外国商船。自蜀召回朝廷,因年老病弱免于早朝参见,有事奏请让侍
代办。二十年七月死于官任上。宋礼性情刚烈,约束下属严厉急躁,所以容易把事情办成,
因此也就不被人亲近。到死的那天,家里没有多余的财物。隆庆六年追赠宋礼为太子太保。
14.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语言、表达技巧;评价古诗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颔联描
写的是别后想象的虚景”说法错误,“尊酒阑珊将远别”是眼前实景。
15.本诗前四句写征人草草着上戎装,出征远行,征马萧萧而立,送行的人们鸣咽着,用史实
的笔调记载了民间疾苦,表达了作者对遭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同情。(2 分)后四句诗人联
想到战乱使自己兄弟分离、天各一方的现状,寄寓了诗人强烈的身世飘零之感。(2 分)全诗
可以说是时代和社会的写照,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联结在一起有着强烈的优国忧民意识。
(2 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题时先要弄清楚杜甫的忧国优民思想的内涵,
然后从诗中找出相对应的语句进行分析。
16.(1)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17.A【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息息相关:形容关系极为密切。休戚与共:彼此
之间祸福、忧喜都共同承受。根据语境,应用“息息相关”。源源不断:形容连续不断的样子。
接连不断:一个接着一个,连续不间断。根据语境,应用“源源不断”。相得益彰:两者相互
配合协助,双方的优点和长处就更能显露出来。相反相成:相反的东西也相互依赖,具有同一
性。根据语境,应用“相得益彰”。壮观:景象雄伟。壮丽:雄壮而美丽。根据语境,应用“壮
观”。
18.D【解析】本题考查辨析修辞的能力。只有 D 项与画波浪线句子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A 项是设问,B、C 项都是拟人。
19.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 项“对于”介词使用不当,“建造”与“高质量发
展动力系统”搭配不当。B 项“建造”与“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搭配不当。D 项成分残缺,
介词的使用造成了无主句。
20,之所以具有抗氧化的作用
由于采用了果肉和果汁作为原料
使得白芦醇的含量上升(每处 2 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简明、准确的能力。第空可根据下文"是因为”和“从而起
到更好的抗氧化的作用"语意推导得出;第空可借助"这种物质主要存在于葡萄的表皮以及葡
萄籽中,相比之下在葡萄的果肉和果汁中的含量很低”来推导;第空是对"是因为其酿造的过
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白藜芦醇”的呼应。
21.【参考示例】反方:谭嗣同说:“为学莫重于尊师。”我们要维护老师的威信,当场指出老
师的错误容易使同学们对老师缺乏信任。当场指出老师的错误,还会打断老师讲课思路,打
乱课堂节奏,影响上课纪律以及影大家的听课心情。(内容有针对性 2 分,引用恰当 2 分,
字数符合要求 1 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生动鲜明的能力。写辩论词要紧扣对方的观点进行辩论,
同时要注意观点鲜明。
22.作文参考高考阅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