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考前验收卷(浙江卷)(3)(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考前验收卷(浙江卷)(3)(解析版)

ID:261440

大小:256.76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5-20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届高考历史二轮考前验收卷(浙江卷)(3) 1、春秋战国时期,战争使大量诸侯国灭亡,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新政治秩序,从根本上破坏了“宗 君合一”的宗法政治传统,导致政治权力结构出现变动。这一变动反映出政治模式的变化趋 势是( ) A.从宗法制走向君主专制 B.从宗族国家向领土国家转变 C.由大分裂走向国家统一 D.由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化 2、战国时期虽有显学,却无主流意识和非主流意识之别,更无法确定谁是统治思想,谁是被统 治思想,各家地位平等, 竞流并逐,都有可能通过“上说下教”,进入王者的殿堂,或在 民众中产生重要影响。材料旨在说明战国时期( ) A.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B.“士”阶层活跃并且受到了重用 C.是一个礼崩乐坏的大变革时代 D.社会文化呈现多元开放的特点 3、蹴鞠在汉代是军中用以练身习武的方式,后来流行于民间。唐朝时期经常出现“华庭观赏, 万人瞻仰”的情景,杜甫的诗《清明》中对蹴鞠活动的描述有“十年蹴鞠将雏远, 万里秋千习 裕同’。据材料可知唐朝时( ) A.军事训练促进体育运动开展 B.民间娱乐活动多有历史渊源 C. 政府开明政策对文化的影响 D.诗歌创作反映民众生活为主 4、下表可说明唐代律法( ) 表《唐律疏议》(节选) 罪名 情节 处罚 恶逆 殴打、谋杀尊亲属 不分首从皆斩 控告、咒骂祖父母、父母 处绞刑 不孝 其他不孝行为 处徒刑或流放两千里 不睦 亲族之间互相侵害 按血缘远近处以徒刑或流放A.维护和加强了宗法制度 B.意在维护封建伦理关系 C.开肩了援礼人法的尝试 D.力求简约以及量刑公平 5、五代时期,宋州城南抵沛渠五里有东西二桥,其地有草市,“舟车交会、居民繁多,倡优(从事 歌舞杂戏的艺人)杂户厥类亦众”。这反映了( ) A.交通方便之处的草市人口聚集 B.草市的文化娱乐功能占主导地位 C.草市演变为州城中的商业中心 D.政府对草市实行严格的行政管理 6、《元史》记载:“世祖即位,登用 老成,大新制作……在外者,则有行 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 州,曰县。”有关行省制度的说法, 正确的是( ) A.省制被明太祖完全废除 B.行省制替代郡县制,管理体制的 本质未变 C.现浙江省隶属于当时浙江行省 D.直至今日与元行省同名的省有 六个 7、明万历以前,阁臣大多由皇帝直接下旨任命,不经过吏部。万历以后,阁臣多由吏部会 同九卿等推举若干人选,再由皇帝选择点用,如皇帝不满意,可让其重推,称之为“廷 推”。廷推的实施( ) A.提升了内阁的行政效率 B.增强了阁臣选拔的公开性 C.削弱了内阁的辅政作用 D.使君主专制程度不断加强 8、近代某条约签订消息传出后,大清举国哗然。不久,清帝下《罪己诏》:“去岁仓促开 衅,征兵调饷,不遗余力。而将非宿选,兵非素练,纷纷召集,不殊乌合。以致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其万分为难情事,言者章奏所未及详,而天下臣民皆当体谅也。”该条约( ) A.最早规定外国军舰可到长江口岸通航 B.首开列强在华设厂“合法化”的恶例 C.通过该条约割占了香港九龙司一处 D.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工具 9、学者周锡瑞指出:“曾经认为,推翻满清,建立民主共和政府,20 世纪中国的一切弊端痼疾就 可以迅速治疗矫正。……而在 1912〜1913 年的过程中,对于反满革命和共和政府那种魔术 般灵验的信念,开始淡薄起来了。 对于农民,革命除了带来一个绅士和官僚更紧密联合、以维 护上流阶级利益的新政权外,其余一无所有。”这表明( ) A.满清政府实质上未被推翻 B.《临时约法》出台的必要性 C.民主革命要进行新的探索 D.革命缺乏深厚的群众基础 10、下表是近代中国远洋轮船数量变化表。这一变化证明了( ) 万吨级 5-10 千吨级 2-4 千吨级 1 千吨级 1911 年 0 0 不超过 10 艘 50 余艘 1921 年 4 艘 6 艘 37 艘 150 艘 A.这一时期工业建设卓有成效 B.近代中国重工业已有相当的基础 C.西方没有对华施加经济压力 D.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11、早年的幕客生涯,使张謇目睹了官场的黑暗,1895 年他毅然投身实业,后创办南通大生纱厂, 开始“实业救国”。请问南通大生纱厂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 12、中国共产党发布的某份决议指出:“党的策略路线,是在于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 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并宣告把 “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当时的形势最有可能是( ) A.红军即将改编 B.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 13、图 2 是反映 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漫画《步步高升》。寓意 各阶层人民代表通过人民政协的大门,沿着一级级阶梯走向顶端即将诞生的新中国。以下有 关此次会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至 1956 年结束 B.会上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C.会上制定《共同纲领》,并将其定为施政纲领 D.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组织上的准备 14、图 3 是 1952~1960 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对上图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 A.1952 年工业总产值不如农业,这是现代中国工业化的起点 B.1956 年工业总产值上升快,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C.1958 年后工业总产值急剧上升,工业化健康发展 D.1960 年农村纠“左”,“八字方针”得以落实 15、1949 年至 1981 年,关于中国文化史的综合著作仅仅出版了 2 种,社会史研究也遭遇 了严重挫折。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后,出现了文化史热和社会史热。这表明( ) A.史学研究开拓了国大的视野 B.史学研究助推子改革开放进程 C.改革开放推动了史学研究方法的突破 D.政策革新促进了史学研究的发展 16、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人物为希腊民主制度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梭伦改革奠定了希腊民主政治的基础 ②克利斯提尼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确立起雅典的民主政治 ③克利斯提尼为维护雅典民主政治,确立了陶片放逐法 ④伯利克里时代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下表为西方废除黑人奴隶贸易情况表。 1807 年 后 英 美 法 律 先 后 宣 布 禁 止 黑 人 奴 隶 贸 易 , 似 黑 人 奴 隶 贸 易 禁 而不 止 1861 — 1865 年 美 国 南 北 战 争 使 黑 人 奴 隶 贸 易 的 根 基 发 生 了 彻 底 的 动 摇 1890 年 布 鲁 塞 尔 国 际 会 议 通 过 了 反 对 黑 人 奴 隶 贸 易 的 总 决 议 书 , 黑 人 奴 隶 贸 易 最 终 画 上 了 句 号 分析上表可推知,黑人奴隶贸易被终结根本上是因为当时( ) A.奴隶贸易与工业化进程相冲突 B.国际人道主义的不断呼吁 C.各国政府先后采取措施推动 D.黑人奴隶不断进行反抗 18、康德曾经指出,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可是我却听到从四面 八方都发出这样的叫喊:不许争辩!军官说:不许争辩,只许操练!税吏说:不许争辩,只许纳税!神 甫说:不许争辩,只许信仰!康德旨在说明( ) A.启蒙运动脱离社会实际 B.社会发展决定思想文化 C.现实社会对自由的限制 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 19、《共产党宣言》认为要在欧洲消灭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同时由于资本主义在扩张过 程中,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屈辱和灾难,因此,还要消灭资本的国际剥削和国际压迫。这说明《共 产党宣言》( ) A.关注全人类的命运 B.诞生于对全世界的考察 C.否定了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 D.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20、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初等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中就有强调:“一百年前,法国由 一个国王统治,今天,它已经是一个共和国了”;“自 1870 年起,共和政府就是法国合法且永 久的政府”;“人民主权的共和国优于王权无任何限制的专制王朝”。以上材料最能反映出 当时法国( ) A.反对专制成为社会共识 B.共和制成为国民的追求 C.政府通过教育强化共和意识 D.学校不再教授封建社会历史 21、1848 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 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1895 年,恩格斯却指出:“1848 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这 表明( ) A.恩格斯主张放弃暴力斗争的形式 B.议会斗争得到各国工人政党赞同 C.19 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谷 D.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化逐步完善 22、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后,对外宣布:“要恪 守我国同其他大国结成同盟的义务”, “将竭尽全 力去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俄国临时政府的对外态度( ) A.遭到了俄国人民的一致反对 B.促使布尔什维克党发动起义 C.赢得了英、法、意协约国的支持 D.导致革命运动不断走向高潮 23、 1971 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征收 10%的进口附加 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 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 制措施。 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 B.西欧、日本经济崛起,联合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 C.日本、西欧、美国的市场竞争 D.日本、西欧、美国三足鼎立 24、图 7 为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政策与实际社会效果演变图。 依据图示,可知( ) A.胡佛采用 a 理论开始利用政府力量干预经济 B.罗斯福采用 b 理论消除了美国“大危机” C.罗斯福采用 b 理论开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新模式 D.1981年以后克林顿利用a理论大大缩减了政府开支 25、国家政策深刻影响经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虎门海口是洋船进入广州的要塞,这里有“金锁钢关”的天险,洋船扬帆很难 直达腹地。1686 年,“广州十三行”被指定与外国商船做生意并代海关征缴关税。粤海关每 年的税银有 24%划归宫廷内务府,四个海关中,只有粤海关是皇帝钦定海关监督专管。从 1685 年康熙帝开海,到四港通商结束前的 1753 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来到中国各口岸的商船共计 189 只,其中粤海关有 157 只。1757 年,清政府宣布关闭江浙闽三海关,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 关(广州海关)一口贸易。 一一摘编自邢甲志《浅论清政府选择广州作为“一口通商”口岸城市的动因》 材料二 1897 年,清政府再下令各省集股设厂,官助商本,公举殷实商人分任厂务。1903 年开始的收回路矿斗争,促使 15 个省份出现商办铁路公司,同时还收回了山东中兴、山西保 香等煤矿…….出现了商办的工矿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等。1904 年开始的日俄战争,双 方都急需就地购取军粮军服,这就使中国面粉业和纺织业得到发展的机会,且“获利至巨”。 1905 年后,民族工业“生意之佳,为往年所未有”。 一一摘编自虞和平《资产阶级与中国近代经济及社会》等 (1)1757 年处于清代哪一皇帝在位时期?请根据材料一概括 1757 年粤海关得以保留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民族工业“生意之佳,为往年所未有”的主要原因。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 15、16 世纪的欧洲,手书新闻和单页印刷新闻已经较为流行。僧侣、贵族和 富裕起来的资产阶级,对外界事物很关切。一些人专门搜集消息,编辑"通报",抄送给有需要 的客户。消息来自一些中心城市如罗马、巴黎、伦敦,以及西班牙的马德里和葡萄牙的里斯 本,内容包括当时的欧洲战事、王室消息、贸易商情。随着贸易的广泛开展,商人们越来越需 要准确地了解远方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法)乔治·维尔《世界报刊史》 材料二 美国独立战争时,反英报纸《波士顿公报》印数一度达到 2000 份,相对于当地的 人口总数来说,这是个巨大的数字。以赛亚·托马斯在马萨诸塞州出版的报纸上呼吁工人投 身到国家独立的事业中。有评论说:"假如没有报纸,美国革命根本不会发生。"英国人出版的 报纸则鼓吹服从英国,宣传英国和北美殖民地的和解。到战争结束,美国报纸数量增加到 43 家,自主的造纸厂、铅字厂等也相继建立起来,摆脱了对英国产品的依赖。 ——摘编自[法]乔治·维尔《世界报刊史》 材料三 1848 年,马克思与恩格斯一起创办了《新莱茵报》。《新莱茵报》适应当时德 国爆发的人民革命的需要,成为欧洲各国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政党的坚强组织中心,组织和领导了几次大的群众斗争,在广大群众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尽管《新莱茵报》仅存在了 354 天,但却出版了 301 期,恩格斯说它不愧是"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办报期间,马克思、 恩格斯在国内外几十个城市设有固定的通讯员,形成通讯员网;发表的读者来信总数多达几 千封。这在无产阶级报刊史上是个奇迹。 ——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新闻流行的社会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闻流行的 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二,概述报纸与美国独立战争的关系。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莱茵报》成为“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 的原因。 (4)依据材料一、二、三,评价报纸所起到的历史作用。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表 2 外 事 之 刺 激 中 国 之 反 应 1840 〜 1842 年 鸦 片 战 争 战 敗 , 《 南 京 条 约 》 中 国 割 地 赔 款 虽 战 败 而 无 意 改 革 , 对 外 政 策 旨 在 “ 羁 縻 ” , 对 不 平 等 条 约 的 反 应 少 , 因 两 国 文 件 采 平 等 体 制 反 引 为 不 安 1860 〜 1880 年 英 法 联 军 入 北 京; 大 平 天 国 被 联 合 镇 压 自 强 运 动 , “ 中 学 为 体 , 西 学 为 用 ” , 保 卫 传 统 体 制 , 在 造 船 、 制 炮 等 方 面 吸 收 西 方 科 技 1894 〜 1898 年 中 曰 甲 午 之 役 , 中 国 战 败 朝 野 震 动 , 穷 则 思 变 ; 百 日 维 新 , 企 图 君 主 立 宪 , 编 制 预 算 , 改 革 教 育 1900 〜 1912 年 八 国 联 军 侵 华 ; 义 和 团 运 动 辛 亥 革 命 , 推 翻 两 千 多 年 的 封 建 君 主 专 制 制 度 1919 年 巴 黎 和 会 上 中 国 主 权 被 任 意 宰 割 五 四 运 动 , 先 进 青 年 知 识 分 子 为 先 锋 , 广 大 人 民 群 众 参 与 , 反 帝 反 封 建 , 无 产 阶 级 登 上 历 史 舞 台一一摘编自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历史学家黄仁宇在《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一书中以“外事之刺激”和“中国之反应” 来分析近代前期中国的变化,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 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答案以及解析 1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材料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原本是分封制与宗法制结合的产物, 但随着大量诸侯国灭亡,宗族虽然还存在,但宗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日趋弱化,此 后以领土为基础而不是以血缘为基础建立国家,故选 B 项。材料没有体现“君主专 制”,故 A 项错误。虽然春秋战国时期由大分裂走向国家统一,但材料设问指向 “政治模式的变化”,不是指国家统一,故 C 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 “宗法政治传统”被破坏,政治权力结构出现变动,D 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D 项。 2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材料表明战国时期形成诸子百家思想并存发展的局 面,各家思想都没有取得 统治地位,都是平等的,这体现了社 会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呈现出一种活力迸进 的开放气象,故 D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各家在社会中的地位平等,自由传播思想, 没有体现诸子相互批驳辩论,故排除 A 项。思想的多元反映着“士”阶层的活跃, 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排除 B 项 。 材 料 仅 反 映 了 战 国 时期思想的 多元,不能体现当财社会的变革,故排除 C 项。 3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材料只是说蹴鞠在汉代是军中用以练身习武的方式, 未涉及军事训练与体育运动之 间的关系,据此更不能得出唐朝时期军事训练促进体育运动开展的结论,故排除 A 项。题 干只是说蹴鞠由汉代的军事项目发展为民间的娱乐活动,未 涉及其 他 娱 乐 活 动 , B 项 以偏概全,故排除。唐朝时期实行开明的文化政策,社会风气自由开放,人民生活丰富多彩, 所 以经常出现题干中规模宏大的蹴鞠等文娱活动,故 C 项正 确。杜甫的诗中有对蹴鞠活 动的描述,但不能由此得出诗歌创作以反映民众生活为主,故排除 D 项。 4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根据表中的“恶逆”“不孝”“不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汉代儒学成 为主流思想后,中国古代的律法就融入伦理道德因索并不断强化,《唐律疏议》更 是对“恶逆”“不孝” “不睦”等行为作出了严厉处罚,由此可知,唐代律法意在 维 护封建伦理关系,以确保社会稳定,故选 B 项。宗法制度在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 瓦解崩溃,秦汉以后演变成封建社会的伦 理等级关系,故排除 A 项。汉代开启了 援礼入法的尝试,故排除 C 项。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唐律疏议》以重刑维护孝道 及封建伦理关系,违背了量刑公平原则,且表格内容体现不出唐代律法条文是否简 约,故排除 D 项。 5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东西二桥”“舟车交会、居民繁多”,可得出交通方便之处的草市人口聚集, 故选A项。根据材料“倡优(从事歌舞杂戏的艺人)杂户厥类亦众”,可知从事歌舞杂戏的艺 人等聚集在草市,但并不能由此得出草市的文化娱乐功能占主导地位,草市是市场,经济功 能仍旧占主导地位,故排除B项。C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由材料看不出政府的管理,故 排除D项。 6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元朝开创行省制度,并采取很多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从郡县制到行 省制,本质上都是在加强中央集权,B正确;省制并未完全废除,而是被一直沿用,到今天,与元行省同名的还有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西五个,所以A、D错误,今天的浙江大 致相当于当时的江浙行省,所以C也错误。 7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由皇帝直接下旨任命,不经过吏部”“多由吏部会同九卿等推举若干人选”并 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廷推的实施增强了阁臣选拔的公开性,选B项。这只是推举官员,不能 得出内阁行政效率的高低,故排除A项。由材料不能得出内阁辅政作用的削弱,排除C项。 由“皇帝直接下旨任命”到“廷推”,阁臣选拔的公开性增强了,故可以得出对君主专制有一定 的限制,不能体现君主专制程度不断加强,排除D项。 8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A.从强调内容可以看出,这应该是指甲午战争的战败,最早规定外国军舰可到长江 口岸通航应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 B.首开列强在华设厂“合法化”的恶例是甲午战争战败以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C.这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果。 D.这是八国联军侵华的结果。 故选:B。 9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题干中该学者认为辛亥革命的初衷和结果相差甚远,社会未发生实质性改变, 可见他认为辛亥革命的实际作用有限,反封建反侵略的民主革命任务未完成,有必 要进行新的探索,C 项正确;满清政府在 1912 年被推翻,排除 A 项;《临时约法》 颁布于 1912 年 3 月,B 项逻辑错误;D 项表述本身符合史实,但不是材料的主旨。 10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次发展的机会,各行业大都取得一定的 发展,中国远洋轮船数量变化是工业发展的体现,故选择A选项。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主要在 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故B选项错误;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但日本等国乘虚而入,故C选项错误;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一战爆发,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 第一个高潮,故D选项错误。 11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求考生对题干图文材料信息逐一进行判断,依据教材相关知识的再现 可知,①为上海,荣氏兄弟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厂;②为南通,张謇在此创办大生纱厂;③ 为无锡,荣氏兄弟在无锡创办保兴面粉厂;④为浙江杭州。选项 B 符合题意。 12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材料所示中心思想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全民族抗战。根据教材知识可知,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935年12月召开瓦窑堡会议,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方针,故D项符合题意。决议提出要打倒蒋介石,而在解决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并不 要求打倒蒋介石,而是主张和平解决,故C项不恰当。红军改编发生在西安事变以后,故排 除A项。“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当时强调的是国内阶 级矛盾,B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13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到1954年结束,故A错;“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的提 出是在1956年,故B错;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是开国大典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 一次全体会议的内容,C错;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 作了组织准备,答案为D。 14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时,注意逐一核对和论证图片材料与题中各选项说法。选项A错在“起点”; 选项B错在“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选项C错在“健康发展”。故选项D符合题意。 15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材料说的是,1949年至1981年中国文化史和社会史的研究遭遇严重挫折,但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了文化史热和社会史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促进了史学研究的 发展,故选D。材料没有体现史学研究的影响,排除A、B;材料没有涉及史学研究方法的 变化,排除C。 16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过程:梭伦改革奠定了希腊民主政治的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 起雅典的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另外,克里斯提尼时期确立 了“陶片放逐法”,成为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故①②③④四个选项都正确,排除 BCD 项,选项 A 正确。 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发展历程: (1)提供可能:公元前 7 世纪,希腊各邦贵族政治取代君主制。这为国家权力的进一步下 移提供了可能性。 (2)奠定基础:梭伦改革打破了贵族专权的局面,赋予平民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为民主政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进一步形成:公元前 6 世纪末,克里斯梯尼进行政治改革,进一步促进了雅典民主政 治的形成。 (4)最终确立:公元前 5 世纪,伯利克里推行改革,完善和发展了民主政治,使雅典的民 主政治最终确立。 17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国 家需要将殖民地作为原 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贩卖黑奴不利于发展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同时奴隶 贸易也违背了这一时期盛行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故 A 项正确。 18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可知,康德认为自由是启蒙运 动的核心;由“军官说:不许争辩,只许操练!税吏说:不许争辩,只许纳税!神甫说:不许争辩,只许信 仰”可知,康德认为现实社会对人们各方面自由的限制,故 C 正确。A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且启 蒙运动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社会发展决定思想文化”与材料主旨无关,B 错误。D 项与材料主 旨不符,故排除。 19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材料表明《共产党宣言》关注资本主义国家,也关注被压迫国家的命运,故选A项。B项说法太绝对,排除。要消灭资产阶级不等于否定它的历史作用,故排除C项。揭示了资 本主义剥削的秘密的是《资本论》,故排除D项。 20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无法体现“反对专制成为社会共识”,故排除 A 项;从学校教育无法推断出是 全体国民的追求,故排除 B 项;C 项符合题意;D 项与材料无关。 21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情况。材料后半部分强调的是新斗争方式的运用, 并非放弃暴力斗争,故 A 项错误;“得到各国工人政党赞同”表述绝对,故 B 项错误;19 世 纪末虽然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谷,但材料更多突出的是新的斗争方式的运用,故 C 项错误; 材料“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表明无产阶级可以利用成熟 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来参与国家事务,故 D 项正确。 22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临时政府坚持继续参加一战. 而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早日实现和 平、取得土地和面 包。因此.人民群众继续斗争,推动革命运动不断走向高 潮。故选 D 项。 23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可体现出西欧、日本。 24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时,要从题干图片材料信息找出解题信息:1776年开始的a理论显然指的是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和所学可知,b理论指的是国家干预经济理论或称凯 恩斯主义。由此逐一对选项进行判断:选项A错在“开始利用政府力量干预经济”,应改为“推 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选项B错在“消除”;选项C说法正确;选项D错误,克林顿执政时期 处于20世纪90年代。 25 答案及解析: 答案:(1)皇帝:乾隆帝。原因:十三行制度的建立;广州口岸具有海防安全优势;清廷基 于宫廷财源的考量;四港通商时期,中外贸易实际上一直集中在广州。 (2)主要原因:列强在中国大量输出资本,同时继续增加商品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与斗争给民族工 业提供发展契机;收回利权运动促进民族工业发展。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757年处于乾隆帝在位时期。第二小问原因,根 据材料“广州十三行”及所学,可得出十三行制度的建立;根据材料“虎门海口是洋船进入广州的 要塞”这里有“金锁铜关’的天险,洋船扬帆很难直达腹地”,可得出广州口岸具有海防安全优势; 根据材料“尊海关每年的税银有24%划归宫廷内务府,四个海关中,只有粤海关是皇帝铁定海关 监督专管”,可得出清延基于宫廷财源的考量;根据材料“英国东印度公司来到中国各口岸的商 船共计189只,其中粤海关有157只”,可得出四港通商时期,中外贸易实际上一直集中在广 州。 第(2)问,根据材料“1903年开始的收回路矿斗争,促使15个省份出现商办铁路公司”,可得 出收回利权运动促进民族工业发展;根据材料“1904年开始的日俄战争,双方都急需就地购 取军粮军服,这就使中国面粉业和纺织业得到发展的机会”,可得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与斗争给民族工业提供发展契机;根据材料“清政府再下令各省集股设厂,官助商本,公举 殷实商人分任厂务”,可得出清政府鼓励开设工厂;还可以从列强资本输出的客观作用、“实 业救国”思潮的兴起等方面展开。 26 答案及解析: 答案:(1)特定人群的需要;出现专门的从业人员;欧洲大城市成为新闻汇集和传播中心。 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开辟。 (2)报纸成为交战双方的宣传工具;独立战争推动美国报业的自主发展。 (3)1848 年革命爆发,《新莱菌报》成为革命的机关报,适应德国人民革命的需要;组织领导群 众斗争,建立通讯员网,发表大量读者来信。 (4)适应了时代发展、社会需要;发挥了传递信息、传播思想的作用;成为人民的喉舌。 解析;(1)一问根据材料一“僧侣、贵族和富裕起来的资产阶级…一些人专门收集消息,编写 “通报”…消息来自一些中心城市如罗马…内容包括当时的欧洲战事、王室消息…”从需要 群体、专门从业人员产生、欧洲大城市成为新闻汇集传播中心进行概括;二问从题干时间背 景结合所学从新经济因素的产生、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经济活动的开展进行分析。(2)根据材料“出版的报纸上呼吁工人投身到国家独立的事业中…到战争结束,美国报纸业数 量增加到 43 家…摆脱了对英国产品的依赖”从报纸的宣传作用及战争推动报业发展进行阐 述。 (3)根据材料“1848 年…适应当时德国爆发的人民革命的需要…坚强的组织中心…领导了几次 大的群众斗争…设有固定的通讯员,形成通讯员网,发表的读者来信总数多达几千封”从《新 莱茵报》的革命性质和用途、领导与通讯作用进行概括。 (4)结合所学从社会时代需要、思想传播功能、舆论阵地及推动历史进步进行分析阐述。 27 答案及解析: 答案:示例一观点:面对鸦片战争的战败和割地赔款刺激,材料认为中国“虽战败而无意改革”。 我反对这种说法。 理由: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中国一部分士大夫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认识到西方的“船 坚炮利”,主张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 示例二观点:面对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败于日本,材料认为中国朝野震动,穷则思变,掀起维新 变法运动。我部分同意这种看法,认为应该修改为“中国人开始从制度层面思考改革或革命,先 后出现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 理由: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不但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还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这使得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从制度层 面思考变革或革命,认识到中国的腐朽在于封建制度,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革命派掀起辛亥 革命。 解析:首先从材料中提取一个关于“外事刺激与中国反应”的论断,提出你的看法,对材料中的 观点可以赞同,可以质疑,也可以修改,然后运用史实进行说明。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