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届高考历史二轮考前验收卷(山东卷)(5)
1、有学者指出,“西周分封制并不只是周人殖民队伍分别占有一片东方的故地,分封制度
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该学者
强调的是,分封制( )
A.拓展了西周的疆域 B.加强了对东方的控制
C.强化了周王的集权 D.推动了各族群的交融
2、有学者认为,从汉代起,先秦儒家高标入世的姿态及对世界冷静理性的思考始有缺失。
这种缺失( )
A.导致儒学逐步脱离社会实际 B.使儒学统治地位进一步削弱
C.与儒学政治地位的变化有关 D.表明儒家亟须重建信仰理论
3、成书于 6 世纪初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
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殷阜。”这主要反映了( )
A.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 B.北朝繁荣,吸引南方士族北迁
C.北魏学习汉文化,促进其繁荣昌盛 D.国家统一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
4、下表是有关古代“通判”一职的史料记载。
史料 出处
(943 年,张易)以水部员外郎通判歙州……郡事亦赖以济 《南唐书·张易传》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
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宋史·职官志》
(南宋通判)有按察之名,无事权之实。……督经总制钱为职业 《四库全书·后村集》
据此可知( )
A.通判一职的设置始于南唐 B.南宋通判的职权有名无实
C.通判行使地方最高行政权 D.通判发挥过地方监察作用
5、康熙四十九年(1710 年)六月,上
海船户张元隆揽装商客价值数万
两银的布匹、瓷器“前往辽东贸易”;
同年八月,松江船户张永升揽装茶叶、布、碗等货物“前往关东贸易”。
这说明当时( )
A.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
B.民间贸易缺乏政府监督
C.出现了实力强大的商帮
D.长途贩运贸易较为活跃
6、蒋廷黻说:“洪秀全得到南京以后,我们更能看出他的真实心志不在建设新国家或新社会,而
在建设新朝代。”太平天国运动中能支持该论断的是( )
A.拒绝英国列强的要求 B.平分土地实行圣库制度
C.等级森严的官制规定 D.洪仁轩提出《资政新篇》
7、1889 年张之洞筹建汉阳铁厂时,盛宣怀受托拟定办厂章程,提出招集商股的主张。结果
张之洞认为“商股恐不可恃,且多胶葛”,力主官办;而盛宣怀则坚持“商办者必处处打算,
并使货美价廉”“官办必致亏本”。这反映了( )
A.双方办理洋务的理念差异
B.顽固派与洋务派的对抗
C.官民之间的利益尖锐对立
D.二者对时局的政见不同
8、“屋子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我。’屋子外躺着一
个叫化子,咬紧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这首诗名为《相
隔一层纸》,作者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刘半农,发表于 1917 年《新青年》4 卷 1 号。
这首诗反映出( )
①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是早期白话诗的特点之一
②早期白话诗在写作上讲求“真率”与“质朴”
③揭示贫富差距,阶级对立,反映诗人对不公平制度的抨击
④“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1954 年宪法和 1982 年宪法目录比较表据表中的变化可知,1982 年宪法新在( )
1954 年宪法目录序言 1982 年宪法目录序言
第一章总纲 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国家机构
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
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国家机构
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
A.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宪法原则 B.确立依法治国为国家体制改革重点
C.昭示着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 D.凸显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
10、 下图是漫画《下海》(图片来自蒋蓝编著的《正在消失的词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
一种“到海南去”的光荣与梦想。
这一“梦想”( )
A.契合国家扩大开放的战略
B.与所有制结构改革步伐一致
C.自 20 世纪 90 年代末起已逐渐实现
D.生产和社会秩序混乱的体现
11、民主选举是古代雅典政治的特色。为确保参政机会均等,有些职位甚至通过抽签产生。
但对于三列桨战舰舰长和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等职位,则指定由最富有阶层的人轮流担任,
且自己负担全部费用。雅典的这些举措( )
A.引发了贫富之间的对立 B.说明其文化事业不发达
C.有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 D.实现了绝对平等的理念
12、伏尔泰研究了牛顿的科学成就,孟德斯鸠写过多篇自然科学的论文,康德在 46 岁之前的著
述也集中在自然科学方面,他们“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类……的关系,形成了自然法
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据此可见,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 )
A.划清与自然科学的界限 B.汲取了理性思考的精神
C.偏离了文艺复兴的轨道 D.开启近代思想解放序幕
13、有学者认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国家体系的形成
是先有州而后才有国家。“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关于材料中“州”的地位的演变,正确的是( )
A.从邦联制到联邦制推动了“州”的独立性加强
B.从殖民地到独立的“邦”,又到从属于联邦的成员
C.在地位的升降过程中逐渐丧失了独立性
D.联邦政府完全实现了中央集权
14、1931 年 9 月,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制,英镑汇率自由浮动,与黄金脱钩;美国于 1933 年
限制黄金出口和私人拥有黄金,实行美元贬值;法国于 193 年筹组黄金集团,失败后于 1936 年
也放弃了金本位制。这些现象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
A.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的开创 B.布雷顿森林体系趋于瓦解
C.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和蔓延 D.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
15、美国学者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根据冷战结束后对未来国际关系的描绘与预测
画出下边示意图。
据此可知,他意在说明( )
A.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完全形成 B.世界始终处于矛盾冲突的动态发展中
C.美国已经不再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D.世界多极与多文明关系取代两极对抗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的
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 221 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成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
全体人民掌握。
——伯利克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领主封建制”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秦始皇建立的中
央集权制帝国开创了哪些政治制度?(2)根据材料二,指出伯利克里描述的是古希腊哪一城邦的政治制度?古希腊三个人的改革,对
这一制度的形成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
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
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
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
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1765 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 世纪 60 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
健康食品。19 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 1910 年,
美国已经拥有 280 多个大豆品种。1931 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
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 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
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
紧密联系。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城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认识历史需要历史意识。
材料一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过于注重形式(符号推理)而忽视其内容的真实,因而极易导致
错误的结论,如他对“第一推动”的推论、对原子论的诘难等,便是如此。在古代,由于科学
水平的有限性,有些“大前提”并无科学依据,倘若依凭此作为“第一原理”而进行推理,其
结论的真实性便不难想象了。古希腊时代的数学成就,其逻辑推论的严谨性与符号思维的精
练性是独树一帜的。但因数学的水平仍停留在常量性的初等时期,而自然过程中复杂的联系
用初级水平的数学无法准确表达。
——摘编自炎冰《追思科学——历史与哲学视域中的科学话语》
材料二 达尔文的著作非常有意义,这本书我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
据。粗率的英国式的阐述方式当然必须容忍。虽然存在许多缺点,但是在这里不仅第一次给
了自然科学中“目的论”以致命的打击,而且也根据经验阐明了它的合理的意义。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里士多德对逻辑学的贡献,并归纳其逻辑学的特征,分
析影响这一特征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人类观念史演进的
影响。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 世纪,整个世界接受了一种社会模式,那就是西方的资本主义。20 甘纪以来.
再也不存在什么世界性的社会模式,因为所有社会都处在深深的危机之中。当然,我们可以
从国外学习某些独特的技术,但就总的社会模式而论,却没有一个可鉴用。或许,我们应该
记住毛泽东的劝告:我们能从反面经验中学到某些东西。的确.全世界有许多值得我们观察、
考虑.并可以从中得益的反面经脸。每块大陆、每个地区的各个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问题,
他们有责任拿出自己独特的解决办法。
这是一种健康的、有前途的趋势。人类过去社会的变化总是远远落后于技术的变化。因
为人们十分自然地欢迎和采纳那些能提高生产率和生活水平的断技术;但是,人们却拒绝接
受新技术所必需的社会变化,因为未纳新忍想、断制度和祈做法总是令人不快的。在当今世
界,技术革命与技术革命所窝要的相应的社会革命之间的时间滞差是非常严重、非常可怕的。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
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什么是“革命”
经典作家及理论认为 现代学者认为
《共产党宣言》认为:“共产党人不屑
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
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
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
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阶级在
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
的将是整个世界。”
列宁认为:“从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革
命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用暴力打
碎旧的政治上层建筑,即打碎那由于和
新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而到一定的时机
就要瓦解的上层建筑。”
毛泽东认为:“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
绣花弄草,不是写字作画……革命是暴
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
行动。”
钱穆认为:“今天我们却把历史切
断,一概想模仿外国制度,明明知道
这一制度与现实不配合,却想推翻
现实来迁就制度,而美其名曰革命。
其实,革命的本质,应该是推翻制度
来迁就现实的,绝非推翻现实来迁
就制度的。”
刘宗绪、黄安年认为:“革命中的立
法与政策的温和或激进,也要根据
具体条件和是否有利于对封建制度
的改造去评价,并不都是越激进、越
极端越好。”
比较材料中人们对“革命”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
的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
1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仔细研读材料可知,该学者是站在西方与东方人口交融的角度来研究分封制的,因此
他强调的应该是分封制推动了各族群的交融,故选 D 项;若要论述分封制展拓了西周的疆
域,需要有不同地域受封的史实,而材料并未涉及这样的史实,排除 A 项;加强对东方的
控制只是该学者对分封制论述的一个方面,但并不能全面概括该学者的观点,排除 B 项;
材料中并未提及周王的权力因为分封制的实行而发生了什么变化,因此无法得出分封制强化
了周王的集权这一结论,排除 C 项。
2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高标入世的姿态”“对世界冷静理性的思考”是先秦儒家的特点,其含义是以高于
现实的姿态关注现实。而从汉代起,这种现象“始有缺失”指的是因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故
更加注重服务于统治者,具有了更多的功利性,因此选 C。从汉代起,儒学作为正统思想服
务于社会发展,并没有脱离社会实际,A 错;儒学的统治地位进一步削弱,主要是由于道教
和佛教的冲击,并非由于“这种缺失”,B 错;儒家信仰理论亟须重建是在唐代后期,D 错。
3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对北魏时期洛阳城的记载,可知洛阳由晋宋的荒凉发展到北魏时期的“礼义
富盛,人物殷阜”,体现出北魏进行汉化改革,推动了洛阳文明恢复和提升,故选 C 项;
魏晋时期战乱没有波及到洛阳城,与材料中“自晋宋以来,号称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
北,尽是夷狄”不符,排除 A 项;北魏时统治者进行汉化改革,带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发
展,但材料不能体现吸引南方士族北迁,排除 B 项;材料反映的是洛阳经济文化的繁荣,
国家统一有利于北魏经济发展,但不是洛阳文明繁荣的主要原因,排除 D 项。
4 答案及解析:
答案:D解析:“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表明通判行使地方监督权,故 D 项正确。
第一则材料表明,南唐时已经设立通判,但无法判断是否是开始,A 项错误;南宋通判拥有“督经
总制钱”的权力,B 项错误;地方行政权由州郡长官行使,C 项错误。
5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D 项表述与题目中“上海船户张元隆揽装商客价值数万两银的布匹、瓷器‘前往辽
东贸易’”相符,故选D 项;题目中并未牵涉城镇,排除 A 项;题目中并未牵涉民间贸易与
政府监督的关系,排除 B 项;结合所学知识,商帮的特点是地域性、宗族性,与题意无关,
排除 C 项。
6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蒋廷黻的意思是,洪秀全的“真实心志不在建设新国家或新社会,而在建设新朝
代”,即洪秀全真正想建立的是新的封建王朝。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能够支持该论断的是建
立等级森严的官制,故 C 项正确;拒绝英国列强的要求、平分土地实行圣库制度、洪仁轩提
出《资政新篇》都是新国家的表现,故 ABD 错误。
7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在筹建汉阳铁厂时,
盛宣怀主张商办而张之洞主张官办,故 A 项正确;盛宣怀、张之洞都属洋务派,故 B 项错误;
材料说的是办理洋务的理念差异,而不是官民之间的利益尖锐对立,故 C 项错误;材料说
的是二者办理洋务的理念差异,而不是政见不同,故 D 项错误。
8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发表于 1917 年得知是新文化运动。
选项中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所以选 B。
9 答案及解析:
答案:D解析:1982 年宪法是我国现行宪法,将“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置于“国家机构”之前,
凸显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核心价值,故选择 D 选项;材料中无法体现出 1982 年宪法提
出了社会主义的法制选择和依法治国,故排除 A、B 选项;材料主旨是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与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无关,故排除 C 选项。
10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在 20 世纪 80-90 年代,中国出现到沿海地区经商淘金的热潮,其中海南岛是 1985 年被
划为经济特区的,漫画反映的正是这史实;自 1979 年起,中国的对外开放逐步扩大,从四个经
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海南岛成为经济特区,这是中国扩大开放战略的体现。因此选择
A 选项。
11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材料“为确保参政机会均等,有些职位甚至通过抽签产生”有利于实现雅典公民内部的
平等,使人人都可以参政议政,材料“但对于三列桨战舰舰长和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等职
位,则指定由最富有阶层的人轮流担任,且自己负担全部费用”有利于发挥富人的作用,减
轻贫民负担,据此可知,雅典的这些举措有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故 C 项正确;A 项根据
材料无法得出,排除;题干涉及的是雅典民主选举,并没有体现文化事业不发达,排除 B;
雅典民主选举体现了相对平等而非绝对平等,排除 D。故选 C。
12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成为启蒙运动的重要条件,A 项
错误。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康德都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他们提倡理性主义,提倡科学,
B 项正确。启蒙运动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C 项错误。开启近代思想解放序幕的
是文艺复兴运动,D 项错误。
13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利坚合众国打碎英国的殖民枷锁.通过 1787 年宪法建立了
联邦制国家,因此 B 项正确。从邦联制到联邦制,“州”的独立性受到削弱,A 项与史实不符,排
除;1787 年宪法为各州保留了一定的权力,C、D 两项错误,排除。
14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 年,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
机,并引起了深刻的货币信用危机,各国都发生了大面积的银行挤兑风潮,大批银行因此破
产倒闭,故英、美、法等国家纷纷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放弃了金本位制,故选 C。国家干
预经济模式在 1933 年美国罗斯福总统上台后才逐步创立,显然这无法解释英国放弃金本位
制的做法,排除 A;布雷顿森林体系在二战后才建立,B 项“瓦解”一说无从谈起,排除;资
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同样也是以罗斯福新政为开端的,与 A 项同理,排除 D。
15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考查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根据题干及示意图可知,图中主要反映了冷战结束后,世界由
两极变成为多种文明和多种力量的矛盾与冲突,有较轻和较重之分的现实,故选 D 项。由材料、
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可知,冷战结束后,苏联解体,世界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从当前来看呈现
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多极化只是趋势还没有完全形成,故 A、C 两项错
误;B 项表述错误,故排除。
16 答案及解析:
答案:1.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家国同构);王权与神权相结合;最高统
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开创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
2.制度: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作用:梭伦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
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
权,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伯利克里改革进一步扩大公民权利,雅典民主制度达到顶峰。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
一“发生于公元前 221 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结合所学可知是先秦的政治制度,据所学可知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王权与神权相结合;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
高度集中。第二小问秦朝开创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可知,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
2.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第一小问古希腊的政治制度,据材料二“(政府形式)之所以成
为民主制”和“伯利克里”结合所学可知是古希腊雅典的政治制度。第二小问三场改革,据所学
可知是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第三小问作用,由所学三次改革的作用
得出梭伦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伯利克里改
革进一步扩大公民权力,雅典民主制度达到顶峰。
17 答案及解析:
答案:(1)特点: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开发出各豆制品;农书
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政府推动。作用:民众重要的食物来源,使中国人的食物结
构合理化;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备荒物资。
(2)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大豆是一种优良作物品种,适宜种植;科学技术进步,
大豆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
(3)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构建。
解析:(1)特点: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材料中的“中国是大豆的故乡”
再结合不少农作物是我国先民首先培育和栽种的,可以得出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由“先秦
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唐宋时期“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
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等信息可以得出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开
发出各种豆制品;由“《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
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
备种的记录”等信息可以得出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政府推动。作用由材料
中的“‘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
优质植物蛋白”等信息可以得出民众重要的食物来源,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合理化;由“朝廷调
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并结合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相关史实可以得出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
是备荒物资。
(2)原因: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材料中的 1765 年,大豆引入北美"再结
合所学早期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形成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出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
推动,由“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19 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
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可以得出大豆是一种优良作物品种,适宜种植;由福
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再结
合科技发展的相关知识可知,科学技术进步,大豆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3)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材料中大豆推广到美洲,在美国广泛种植和
用途得到广泛开发这一具体的事例,以及"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可以得到物种交流是世界各地文明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中美都
对大豆的种植和用途开发做出了贡献,可以得出物种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助于人类
命运共同休的构建。
18 答案及解析:
答案:1.贡献:提出三段论。
特征:过于注重形式,忽视内容的真实。
主要因素:古代科学的发展水平有限;希腊数学对逻辑推论和符号思维的注重。
2.主要内容:论证了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自然进
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影响:沉重地打击了宗教神学世界观,为马克思主义在自然科学领域提供了科学根据。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有些‘大前提’并无科学依据”并联系所学知识可得出
提出三段论。第二小问根据材料“过于注重形式(符号推理)而忽视其内容的真实,因而极易
导致错误的结论”概括即可。第三小问根据“古希腊时代的数学成就,其逻辑推论的严谨性
与符号思维的精练性是独树一帜的。但因数学的水平仍停留在常量性的初等时期,而自然过
程中复杂的联系用初级水平的数学无法准确表达”可得出,古代科学的发展水平有限,希腊
数学对逻辑推论和符号思维的注重。
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
学根据”等可得出,达尔文进化论为马克思主义在自然科学领域提供了科学根据;根据材料
“第一次给了自然科学中‘目的论’以致命的打击”并联系所学知识可得出,沉重地打击了
宗教神学世界观。
19 答案及解析:
答案:示例 论题:各个地区、民族的发展需要有自己独特的模式。阐述:鸦片战争以来,由
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为摆脱
任人欺凌的命运,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先后掀起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
运动。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抗
日战争时期,国共第二次合作,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合作抗击敌人。最终,共产党带领中国
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走苏联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经过不断探索,最后确立
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 辉煌的建设成就。可见,中国革命和建设不管走什
么路,在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的同时,要立足于中国国情,—切从本国实际出发。
解析:从材料信息“19 世纪,整个世界接受了一种社会模式,那就是西方的资本主义。20
世纪以来,再也不存在什么世界性的社会模式”可以提炼出“各个地区、民族的发展需要有
自己独特的模式”。从材料信息“人类过去社会 的变化总是远远落后于技术的变化”“采
纳新思想、新制度和新做法总是令人不快的”“技术革命与技术革命所需要的相应的社会革命之间的时间滞差是非常严重、非常可怕的”可提炼出“接受新技术而不肯采纳新思想、新
制度的后果往往是严重的”。选择其中的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即可。
20 答案及解析:
答案:不同之处:对“革命”的认识和理解不同。经典作家认为“革命”是暴力,是在打碎旧
世界的基础上重新建立新世界。而现代学者认为:“革命”不一定非得是暴力的。
原因:经典作家的理论观点,更多是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的理想
和社会发展进步等角度来论证“革命”的。
现代学者的观点,是从改造社会、促进社会发展、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论证“革命”。
由于论证“革命”的角度不同,所以,观点有所不同。
解析:不同之处:从材料左栏中的“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打碎那
由于和新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而到一定的时机就要瓦解的上层建筑”、“革命是暴动,是一
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行动”等可以看出经典作家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等人认为
“革命”是暴力打碎旧世界的基础上重新建立新世界。从材料右栏中的“革命中的立法与政
策的温和或激进”“并不都是越激进、越极端越好”可以知道现代学者认为:“革命”不一
定非得是暴力的。综上所述,两者对“革命”的认识和理解不同。
原因:主要从两者看问题的角度去思考。从材料可以看出,经典作家的理论观点更多是从无产
阶级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的理想和社会发展进步等角度来论证“革命”的。
而现代学者的观点,是从改造社会、促进社会发展、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论证“革命”。
由此可以得出由于论证“革命”的角度不同,所以观点有所不同。
(这一题是开放性试题,在原因的论证上,只要能够切合材料,并能自圆其说也可给分)
【考点】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新民主主义革
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