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届高考语文二轮模拟重组升级卷(1)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工作,既是中国考古学长足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其
转型嬗变的一个缩影。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接受了这样的学术史认知框架:中国考古学从 20 世纪 20 年代诞生
至今,不到 100 年的探索史经历了物质文化史重建和古代社会复原两个阶段。中国考古学研
究重心以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为界,由原建构文化谱系、描述文化过程为主的文化史研究,
向人、社会、资源和环境及其相互关系为主的社会考古学研究方向转移。
二里头遗址田野考古工作起步于 1959 年,60 年中的前 40 年(1959—1998 年),建立起以陶
器为中心的文化分期框架,二里头文化一至四期的演变序列得到普遍认可。这是日后一切深
入研究的基础。至于大型宫室建筑、铸铜作坊和贵族墓葬等高等级遗存的发现和揭露,则确
立了二里头遗址作为早期大型都邑及以其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在中国早期国家、文明形成研
究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与此同时,在本土学者进行学术上的“寻根问祖”的研究实践中,有种现象颇具兴味:在考
古材料还相当不充分的情况下,考古学界将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对这些发现的历史学解释上,集
中在大型聚落与传世文献记载中的具体城邑,以及考古学文化与具体族属、王朝发展阶段的
比附对应上。同时,在无决定性证据出现的情况下,学者们随着新考古发现与测年数据不断推
出而校正甚或改变观点,展开新的讨论。其参与人数和发表学说之多、历时之长、讨论之烈,
都远超其他学术课题,构成 20 世纪下半叶直至今日中国学术史上罕见的景观。
自 1999 年秋季始,二里头遗址新一轮田野考古工作在理念与重心上都发生了重要变化,
即将探索二里头遗址的聚落形态作为新田野工作的首要任务。与此同时,通过细致工作,为年
代学、经济与生业形态、成分分析及工艺技术、地貌环境与空间分析等提供可靠样品与精确
信息,积极深化多学科合作研究。注重聚落形态探索和多学科合作研究,成为世纪之交以来二
里头遗址田野考古工作与综合研究的两大特色。
在这一学术理念指导下,二里头遗址田野工作取得重要收获,集中体现在:基本理清了二
里头都邑的空间布局及其演变过程,明确了都邑中心区和一般居住活动区的功能分区;在中心
区发现了成组的早期多进院落宫室建筑、井字形主干道网、车辙、晚期宫城及两组中轴线布
局的宫室建筑群、大型围垣作坊区和绿松石器作坊、与祭祀有关的巨型坑和贵族墓葬等重要遗迹和珍贵遗物。围绕二里头文化的聚落形态、技术经济、生计贸易、人地关系、社会结构
乃至宏观文明进程等方面的探索研究都取得了长足进展。
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文化田野工作理念及重心转变、综合研究中呈现出的新态势及考古
报告编写模式变化,都表明二里头文化遗址的发掘与研究正是中国考古学从以物质文化史研
究为主的阶段向以社会考古学为主干的新阶段转型的缩影。在以聚落考古理念为基础的二里
头文化田野考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前提下,将更多精力转向以全面复原古代社会为主要
目标的社会考古学探索,无疑代表了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以来学界出现的新的学术取向和
研究思路。
(摘编自许宏《见证中国考古学的转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考古学研究重心曾发生转移,前期是文化史研究阶段,后期则为社会考古学研究阶段。
B.二里头文化一至四期是从以陶器为中心向大型宫室建筑等高等级遗存的发现转变的。
C.二里头都邑有明确的功能分区,活动区发现了与祭祀有关的巨型坑和贵族墓葬等遗迹和遗
物。
D.二里头文化遗址的研究历程是中国考古学研究重心转移的缩影,是中国考古学的重要组成
部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二段总说中国考古学学术史认知框架,第三段叙述了二里头遗址考古工作的研究过
程。
B.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论证了二里头遗址考古工作的前 40 年和后 20 年的不同。
C.文章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第三至五段运用了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
D.文章第一段提出论点,最后一段总结上文,同时呼应开头,更加详细地重申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没有决定性证据出现之前,学者们会根据最新的考古资料来校正或者改变原有观点,这足
见考古学者的谨严和实事求是。
B.1999 年秋季开始,二里头遗址的聚落形态探索成为新田野工作的首要任务,由此可知聚落
形态是文化考古工作的研究内容之一。
C.考古研究工作会涉及成分分析及工艺技术、地貌环境与空间分析等领域,因此考古学并非
单纯的历史学,需要多学科合作。
D.学术理念指导的转变使二里头遗址的田野考古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说明之前的学术理念是不恰当和错误的。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智能产品已成为我国消费市场的一大热点,每年都呈增长之势。包括互联网企业、手机
企业等在内的各领域市场主体,纷纷试水智能家居领域。但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当前智能家居
概念日趋火爆,但市场情况尚不理想。比如一些消费者诟病较多的“伪智能”问题,以市场上
大多数智能电饭煲为例,厂商目前只能做到让用户通过手机控制开关的程度,做饭时仍需用户
自己操作。很多智能产品虽能联网、能让用户通过手机端操作,但与消费者期待的“智能”
仍相去甚远。
真正迈入“全屋智能”时代,我们仍要跨过一系列技术门槛。如“全屋智能”要求智能
家居中所有产品运行在统一平台上,遵循统一标准。这就意味着厂商要在进一步升级改善智
能化单品基础上,实现跨产品、跨品类互动。对已进入这一领域的厂商以及行业主管部门来
说,携手打造更大的平台,克服产品兼容性差、难以相互连接等问题, 事关长远发展。此外,智
能产品的厂商和行业主管部门还要妥善解决消费者信任问题,比如消费者担心的隐私泄露、
安全及系统稳定性等问题。破解机器之间、人机之间可能出现的问题症结,才能加速智能家
居产业健康发展, 让智能产品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美好生活。
(摘编自何希《迎接“全屋智能”时代》,《人民日报》2019 年 9 月 20 日)
材料二:
标准,既是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也是局中人的游戏规则,人工智能无论将如何改变世界,改
变不了的是标准的不可替代性。如果缺失标准,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将变得混乱;如果标准不
统一,市场将被分裂。我国虽然在关键技术领域已具备一定标准化基础,但由于缺乏顶层设计,
标准化工作的统筹推进机制还待落实。
为抢占人工智能这一轮科技主导权,在《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策略规划》、欧
盟的“人脑计划”、日本的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网络安全综合项目”中,标准规范
与核心技术、顶尖人才一起被列为强化部署重点。
发展至今已逾 60 年的人工智能近年却如横空出世般站在“风口”,其迫切需要建立明确
规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我国人工智能持续健康发展掌舵。
(摘编自刘艳《标准助力人工智能产业化竞争》,新华网 2018 年 2 月 12 日)
材料三:这段时间,一款 AI 换脸软件持续刷屏。该软件通过获取人脸信息,利用人工智能的深度学
习技术,将影视剧、 综艺节目片段中明星的脸换成用户的脸。可在满足用户短暂娱乐心理后,
这款软件中所设置的灰色条款引发用户对自身肖像权和信息安全的担忧。同时,软件换脸行
为是否对影视剧、综艺节目构成知识产权侵权仍有待商榷。这场讨论,进一步促进人们对人
工智能技术未来的反思。可以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跃,“智慧大爆发”带来的工具伦理
性问题一直未被解决,进而造成个人隐私泄露和法律伦理困境。如何确保安全、合理使用人
工智能,亟待向整个社会求解。
实现技术可用、可靠、可知、可控,首先要在人工智能商业考量中注入更多人文关怀。
必须明确的是,利用技术的主体和收益方应是人本身。其次更要让人工智能处在一个公平、
安全的市场伦理下发展:技术应当存在伦理边界,技术发展和市场伦理的底线就是公平和安全。
一方面,新的产品和技术应当经过严格测试和验证,确保其性能达到合理预期;另一方面新技
术发展应确保数字网络、人身财产以及社会发展的安全。
(摘编自付千也《为人工智能注入更多安全基因》,《人民日报》2019 年 9 月 16 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智能产品成为我国市场消费一大热点,每年都呈增长之势,主要集中在互联网企业、手
机企业、智能家居等领域。
B.市场上大多数智能产品虽然打着“智能”的旗号,但实际达到的“智能”水准太低,所以被
消费者称为“伪智能”。
C.标准是产业竞争的制高点,目前我国在关键技术领域具有标准化基础,但是还待落实标准化
工作的统筹推进机制。
D.AI 换脸软件背后潜在的消费者的隐私泄露现象,几乎是目前大部分人工智能产品都存在的
一个问题,亟待解决。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加速“全屋智能”的发展,最需要解决智能家居跨产品、跨品类的互动和产品的兼容性、
连接性等技术门槛问题。
B.“全屋智能”是人工智能的一个方面,其概念火爆,虽然众多其他领域的企业纷纷在此领域
有所涉及,但市场情况并不理想。
C.美国、欧盟和日本都将人工智能标准规范与核心技术、顶尖人才列为强化部署重点,这足
见人工智能领域国际竞争的激烈。
D.“智慧大爆发”一方面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但同时也带来了工具伦理性问题的困境,这需要人们反思和解决。
3.请以智能电饭煲为例,结合三则材料,说说智能电饭煲应如何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打鱼的
汪曾祺
①女人很少打鱼。
②打鱼的有几种。
③一种用两只三桅大船,乘着大西北风,张了满帆,在大湖的激浪中并排前进,船行如飞,两
船之间挂了极大的拖网,一网上来,能打上千斤鱼。而且都是大鱼。一条大铜头鱼(这种鱼头部
尖锐,颜色如新擦的黄铜,肉细味美,有的地方叫做黄段),一条大青鱼,往往长达七八尺。较小的,
也都在五斤以上。起网的时候,如果觉得分量太沉,会把鱼放掉一些,否则有把船拽翻了的危险。
这种豪迈壮观的打鱼,只能在严寒的冬天进行,一年只能打几次。鱼船的船主都是些小财主,虽
然他们也随船下湖,驾船拉网,勇敢麻利处不比雇来的水性极好的伙计差到哪里去。
④一种是放鱼鹰的。鱼鹰分清水、浑水两种。浑水鹰比清水鹰值钱得多。浑水鹰能在
浑水里睁眼,清水鹰不能。湍急的浑水里才有大鱼,名贵的鱼。清水里只有普通的鱼,不肥大,味
道也差。站在高高的运河堤上,看人放鹰捉鱼,真是一件快事。一般是两个人,一个撑船,一个管
鹰。一船鱼鹰,多的可到二十只。这些鱼鹰歇在木架上,一个一个都好像很兴奋,不停地鼓嗉子,
扇翅膀,有点迫不及待的样子。管鹰的把篙子一摆,二十只鱼鹰扑通扑通一齐钻进水里,不大一
会,接二连三的上来了。嘴里都叼着一条一尺多长的鳜鱼,鱼尾不停地搏动。没有一只落空。
有时两只鱼鹰合抬着一条大鱼。喝!这条大鳜鱼!烧出来以后,哪里去找这样大的鱼盘来盛它呢?
……
⑤一种是扳罾的。
⑥一种是撒网的。
⑦还有一种打鱼的:两个人,都穿了牛皮缝制的连鞋子。裤子带上衣的罩衣,颜色白黄白
黄的,站在齐腰的水里。一个张着一面八尺来宽的兜网;另一个按着一个下宽上窄的梯形的竹
架,从一个距离之外,对面走来,一边一步一步地走,一边把竹架在水底一戳一戳地戳着,把鱼赶
进网里。这样的打鱼的,只有在静止的浅水里,或者在虽然流动但水不深,流不急的河里,如护城
河这样的地方,才能见到。这种打鱼的,每天打不了多少,而且没有很大的,很好的鱼。大都是不
到半斤的鲤鱼拐子、鲫瓜子、鲶鱼。连不到二寸的“罗汉狗子”,薄得无肉的“猫杀子”,他
们也都要。他们时常会打到乌龟。⑧在小学校后面的苇塘里,臭水河,常常可以看到两个这样的打鱼的。一男一女。他们是
两口子。男的张网,女的赶鱼。奇怪的是,他们打了一天的鱼,却听不到他们说一句话。他们的
脸上既看不出高兴,也看不出失望、忧愁,总是那样平平淡淡的,平淡得近于木然。除了举网时
听到“欸”的一声,和梯形的竹架间或搅动出的一点水声,听不到一点声音。就是举网和搅水
的声音,也很轻。
⑨有几天不看见这两个穿着黄白黄白的牛皮罩衣的打鱼的了。又过了几天,他们又来了。
按梯形竹架赶鱼的换了一个人,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辫根缠了白头绳。一看就知道,是打
鱼人的女儿,她妈死了,得的是伤寒。她来顶替妈的职务了。她穿着妈穿过的皮罩衣,太大了,腰
里窝着一块,更加显得臃肿。她也像妈一样,按着梯形竹架,一戳一戳地戳着,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⑩她一定觉得:这身湿了水的牛皮罩衣很重,秋天的水已经很凉,父亲的话越来越少了。
(选自《故乡人》)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女人很少打鱼"开篇,从文中的描写可知,打鱼劳动量大,又是在冰冷的水中劳作,不
适合女人。这样与后文写母女两人打鱼形成对比,表现出贫苦劳动妇女的艰辛人生。
B.小说第④段描述放鹰捉鱼的场景,关于鱼鹰捕鱼的一系列细节描写,既表现出捕鱼之快捷,
收获之丰盈,也表现出捕鱼人兴奋喜悦的心情,同时照应前文对这类捉鱼方式的评价。
C.小说没有写人物的对话,也少铺叙人物的心理活动,将人物的悲苦和不幸浓缩在短短的不动
声色的文字里,这种冷静克制的写法,看似平淡如水,实则苦酒入喉,更有触动人心的效果。
D.第⑨段中写小姑娘"按着梯形竹架,一戳一戳地戳着,一步一步的往前走",作者是要强调"打
鱼"人的女儿顶替了她妈妈的职务,打鱼的技术跟她妈妈一样在行。
2.小说开头几段用大量笔墨介绍了打鱼的几种方式,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这几段在文中有
什么作用?
3.请探究结尾画线句的丰富意蕴。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3 题。
魏元忠,宋州宋城人也。初,为太学生,志气倜傥。仪凤中,吐蕃频犯塞,元忠赴洛阳上封事,
言命将用兵之工拙。帝甚叹异之,授秘书省正字。文明年,迁殿中侍御史。其年,徐敬业据扬州
作乱,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督军讨之,则天诏元忠监军。至临淮,为敬业先锋所败。孝逸惧,按
甲不敢进。元忠曰:“朝廷以公王室懿亲,故委以阃外之事,天下安危,实资一决。且海内承平日
久,忽闻狂狡,莫不注心倾耳,以俟其诛。今大军留而不进,则解远近之望,万一朝廷更命他将代
公,其将何辞以逃逗挠之罪?”孝逸然其言,乃部勒士卒以图进讨。前军为贼所破,孝逸又惧,欲引退。元忠固请决战,乃平。以功擢司刑正。寻为周兴陷,入狱,诣市将刑,则天以功特免死配流
贵州。圣历元年,召授侍御史。又为来俊臣、侯思止所陷,再流于岭表。复还,授御史中丞。元
忠前后三被流,时人多称其无罪。中宗即位,其日驿召元忠。时特承宠荣,当朝用事。初元忠作
相于则天朝,议者以为公清。至是再居政事,天下莫不延首倾属,冀有所弘益。乃亲附权豪,抑弃
寒俊,竟不能赏善罚恶,勉修时政,议者以此少之。三年秋,节愍太子起兵诛三思,元忠及左羽林
大将军李多祚等皆潜预其事。太子既斩三思,又率兵诣阙,将请废韦后为庶人,遇元忠子太仆少
卿升于永守门,协令从己。兵至玄武楼下,多祚等犹豫不战,元忠又持两端,由是不克,升为乱兵
所杀。中宗以元忠有平寇之功,竟不以升为累,委任如初。是时三思之党又执证元忠云素与节
愍太子同谋构逆请夷其三族中宗不许元忠惧不自安上表固请致仕行至涪陵而卒,年七十馀。
谥曰贞。
(节选自《旧唐书•卷九十二•列传第四十二》)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时/三思之党又执证/元忠云素与节愍太子同谋/构逆请夷其三族/中宗不许/元忠惧不自安
/上表固请致仕/
B.是时/三思之党又执证元忠/云素与节愍太子同谋构逆/请夷其三族/中宗不许/元忠惧不自安
/上表固请致仕/
C.是时/三思之党又执证/元忠云素与节愍太子同谋构逆/请夷其三族/中宗不许/元忠惧不自安
/上表固请致仕/
D.是时/三思之党又执证元忠/云素与节愍太子同谋/构逆请夷其三族/中宗不许/元忠惧不自安
/上表固请致仕/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封事,密封的奏章,臣下上书奏事,为防泄漏,用黑袋封缄,贴封条呈进,故称。
B.监军,指监督军队的官员,一般由朝廷临时差遣,代表朝廷协理军务,督察将帅。
C.阙,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后引申为皇帝居处,借指朝廷,有时也代指京城。
D.谥,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按照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景帝、太宗、文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元忠通晓军事,建有军功。他曾上书论说朝廷任命将领、用兵作战的优缺点,得到皇帝赏
识;又为李孝逸出谋划策,帮助其平定徐敬业之乱。
B.魏元忠仕途多舛,屡遭流放。他曾被周兴诬陷入狱,被武则天免死流放贵州,又被来俊臣、侯思止陷害,流放岭表,而当时的人大多说他无罪。
C.魏元忠深受圣恩,颇失人望。中宗即位后,他特别受宠,在武则天朝中做宰相时公正清廉,而这
次当朝执政却亲附权豪,抑弃寒俊,被人批评。
D.魏元忠首鼠两端,仍任原职。节愍太子兵至玄武楼下,多祚等犹豫不战,元忠又持两端,未成功,
元忠没有因魏升主动追随节愍太子而受连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廷以公王室懿亲,故委以阃外之事,天下安危,实资一决。
(2)至是再居政事,天下莫不延首倾属,冀有所弘益。
5、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 1-2 题。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
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苏轼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注】本诗写于苏轼被贬黄州的
第二年,潘、古、郭三人是作者在
黄州结识的好友。岐亭,在今湖北
麻城西南,苏轼在黄州期间时常往
游。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 )
A.首联写春天来得很快,诗人因“春
寒”,仅仅十天不出门,而江边柳树
已是一片嫩绿。
B.颔联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既拟
写了溪流潺潺之声,又描写了小草
新绿之色,写出了春的生机。
C.颈联是写送别的情形,作者用“留”“待”两字表达了朋友们为其
饯行的深情厚谊。
D.尾联的“细雨梅花正断魂”,写出
了去年的今日,诗人与友人依依惜
别时的悲伤心情。
2.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尾联貌似
与送别没多大关系,实际扣送别很
紧,请对尾联进行简要赏析。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的政治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以世间不同寻常的景观为喻,表达宏伟的目标与漫长的道路之间
的关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表达酒气抵挡不住晚风带来的寒意,更遣不散积聚在词人
心头的寒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李鸿章正是在固化的秩序里开始酝酿他的改革。然而他在事先已被祖先确定好的框架
内进行的所谓改革是完全________.即使他兴办机械局、矿务局、铁道局、电报局,直至
________地创建了那支亚洲规模最大的海军力量--北洋水师,军队将领皆从英国留学归来,军
事操练皆用英语,然而在这位雄心勃勃的大臣面前,那个薄暮中的王朝就像一台过度破损的机
器,早已发挥不出它应有的效率。只有它的礼制,还在按照千百年前的模样________地运作着,
如总督签押房里那座古老的自呜钟那样,各个机件严丝合缝,准确无误,容不得一粒尘沙。正是
在各种严格的________中,王朝神圣不可侵犯的秩序精神得以维持,这使得王朝至少能从表面
上看像点模样。
李鸿章像巧手的工匠一样富于敬业精神,他意识到了要改变些什么。( )技术上的进步
已经于事无补。 李鸿章没有找到合适的力量支点,因为没等他迎来真正的辉煌,所有的业绩
就已经幻化为无形,倒不如那些行为惺惺作态的更符合历史逻辑的官员们。对于一个道德底
线已经彻底崩溃的社会来说,对它进行局部修补,使它维持得久一点,对于大多数人反而是一
种痛苦,倒不如摧其速朽,使所有的灿烂与阴影都化成无尽的尘埃。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杯水车薪 苦心孤诣 慢条斯理 细枝末节
B.无济于事 苦心孤诣 有条不紊 繁文缛节
C.无济于事 处心积虑 慢条斯理 繁文缛节
D.杯水车薪 处心积虑 有条不紊 细枝末节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尽管在整个社会巨大的惯性作用面前,个人的一点有限努力很快会被无情地抵消掉。
B.尽管从整个社会巨大的惯性作用中,个人的一点有限努力很快会被无情地消解掉。
C.然而在整个社会巨大的惯性作用面前,个人的一点有限努力很快会被无情地消解掉。
D.然而在整个社会巨大的惯性作用面前,个人的一点有限努力很快会被无情地抵消掉。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李鸿章没有找到合适的力量支点,所以没等他迎来真正的辉煌,所有的业绩就已经幻化为无
形,倒不如那些惺惺作态的官员们的行为更符合历史的逻辑。
B.李鸿章没有找到合适的力量支点,所以没等他迎来真正的辉煌,所有的业绩就已经幻化为无
形,倒不如那些行为更符合历史逻辑的惺惺作态的官员们。
C.李鸿章没有找到合适的力量支点,因为没等他迎来真正的辉煌,所有的业绩就已经幻化为无
形,倒不如那些惺惺作态的官员们的行为更符合历史的逻辑。
D.李鸿章没有找到合适的力量支点,因为没等他迎来真正的辉煌,所有的业绩就已经幻化为无
形,倒不如那些行为更符合历史逻辑的惺惺作态的官员们。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 12 个字。
每个人晚上睡觉时都会有 4-5 段的做梦时期。人在做梦时眼睛虽然闭着,①
_________________,因此做梦的时间也被称作快动眼睡眠期。如果一个人在快动眼睡眠期总
是醒来,那么第二天早晨起来就会感觉疲劳、不清醒。
生物钟可以保证人类规律睡眠,而褪黑素是影响生物钟的首要因素,褪黑素一般会在睡
前 3 个小时开始释放,达到峰值的时候就是②_________________。一个人褪黑素分泌规律的
稳定性越好,睡眠维持得就越好。褪黑素分泌规律的表现就是白天在谷值,晚上在峰值。如何
保证褪黑素白天在谷值?专家说,褪黑素最怕太阳光,所以一定要③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的文字,给“海囤族”下一个定义(不超过 40 字)。
所谓“海囤族”就是囤货一族,而且什么都囤,囤的标准只有一个:便宜。从表面上看,
“海囤族”反映出的是百姓应对日益高涨的物价的盲目和慌乱,而背后却凸显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失范。海囤族的行为固然失去理智,但面对日益高涨的物价,这实
在也是他们无奈的选择。与其说他们“囤”的是生活必需品,倒不如说囤的是“安全感”。
从“菜奴”“特搜族”“团购族”到“省钱攻略”“买菜秘籍”,可以说,民众的智慧已经发
挥到了极致。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
中国教育界有一个概念最为国人关注,并持续引发思考和热议,这就是“核心素养”。
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及关键能
力。为此,中国教育部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
心,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核心素养”表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
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请结合自己的观察、体会或感悟,你认为哪一核心素养最为重要,阐述你的观点、理由、认识
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写作的指向,不能超出其
范畴,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少于 800 字。
答案以及解析
1 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C; 3.D
解析:1.A 项,“前期是文化史研究阶段,后期则为社会考古学研究阶段”错。由原文第二段的“由
原建构文化谱系、描述文化过程为主的文化史研究,向人、社会、资源和环境及其相互关系
为主的社会考古学研究方向转移”可知,不能简单地分为“前期”和“后期”。B 项,由原文第三段
“建立起以陶器为中心的文化分期框架,二里头文化一至四期的演变序列得到普遍认可”可知,
一至四期都是以陶器为中心。C 项,“活动区发现了……”错。原文第六段中说“在中心区发现
了……与祭祀有关的巨型坑和贵族墓葬等重要遗迹和珍贵遗物”,而选项将中心区说成了活
动区。
2.“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错误,第三至五段没有使用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
3.“这说明之前的学术理念是不恰当和错误的”错。由原文第三段“二里头遗址……得到普遍
认可。这是日后一切深入研究的基础”可知,之前的学术理念并不是不恰当和错误的。
2 答案及解析:
答案:1.A; 2.A;
3.①跨越技术门槛,升级改善智能电饭煲的性能,实现各类智能电饭煲与其他家居智能产品的
互动;
②在智能电饭煲的技术和市场方面,建立明确规范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③在智能电饭煲的商业考量中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严格测试和验证智能电饭煲的性能,确保
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和社会发展的安全。
解析:1.“主要集中在互联网企业、手机企业、智能家居等领域”错,原文中说的是“包括互联网企业、手机企业等在内的各领域市场主体,纷纷试水智能家居领域”。
2.“最需要”错误,文中只是说“真正迈入‘全屋智能’时代,我们仍要……难以相互连接等问题”,但
并末说明“解决智能家居……连接性等技术门槛问题”是最需要解决的。
3.题干虽以“智能电饭煲”为例,但问题实际要考査的还是人工智能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方法。三
则材料的内容都涉及人工智能合理健康发展的举措,找出每则材料中与人工智能持续健康发
展相关的信息,对其进行分点概括,并且将之准确套用在智能电饭煲上即可。
3 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问 1:按规模、收入、看点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问 2:①作者用了不少笔墨介绍几种不同的打鱼方式,是为表现生活在社会下层的打鱼者作铺
垫。
②打鱼的不同方式揭示打鱼人的不同阶层,并使不同阶层的生活及命运形成鲜明的对比,突
出下层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流露出作者对他们深深的同情。
3.①“湿了的牛皮罩衣很重,秋天的水已经很凉”,作者向我们展示的是作为“打鱼”人的女孩辛
酸、艰苦而又无奈的人生。
②妻子死了,女儿过早承担起家庭的重担,这些都像巨石一样压在父亲心头,“父亲的话越来越
少了”。他的沉默中一定装满了深沉的自责内疚和无法表达的爱。
③结尾意味深长,写出一家人面对苦难默默承受的坚忍,流露出作者对贫苦人家深深的同情。
解析:1.作者是要强调“打鱼”人的女孩辛酸、艰苦而又无奈的人生
2.第一问:结合,种用两只三桅大船,乘着大西北风,张了满帆,在大湖的激浪中并排前进“鱼船的
船主都是些小财主,虽然他们也随船下湖,驾船拉网,勇敢麻利处不比雇来的水性极好的伙计
差到哪里去’等句子可知,是按规模、收入、看点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第二问:本文前半部分
用了不少笔墨介绍了几种打鱼方式突出了打鱼的快乐感受,这是具体的情感体验,作者用大里
的笔墨描写张帆打鱼的盛况和放鹰捉鱼的快事,为下文描写底层打鱼人生活做铺垫,与打鱼人
一家的艰辛生活形成对比,突出打鱼人一家的地位卑微,生活艰难,现了这一家人对艰难、辛酸
生活的顺从和坚忍。
3.“这身湿了水的牛皮罩衣很重,秋天的水已经很凉,父亲的话越来越少了’以假设性的方式突
出一种具体的感受,突出打鱼人生活的无比艰难,作者在平淡的叙述中透露着一种温倩的色彩,
包含着一种深刻的人生道理,引起读者的广泛共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结尾意味深长,写出
一家人面对苦难默默承受的坚忍,流露出作者对贫苦人家深深的同情。
4 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D; 3.D; 4.(1)朝廷因您是皇家近亲,所以把这朝廷之外(平定叛乱)的大事委派
给您,天下的安危,实在要靠这一次决战。
(2)到此时再次掌权处理政事,天下人没有不引颈盼望,希望他有所弘扬补益。
解析:1.是时,三思之党又执证元忠,云素与节愍太子同谋构逆,请夷其三族,中宗不许。元忠惧
不自安,上表固请致仕。
2.“太宗”错,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庙号,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开国皇帝的庙号通常为“太祖”或
“高祖”,第二代帝王的庙号多为“太宗”。
3.“魏升主动追随节愍太子”错,原文说“协令从己”,魏升是被节愍太子胁迫而跟从的。
4.略
5 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尾联写送别很巧妙。运用虚写,回忆“去年今日”,即前一年苏轼赴黄州,凄风苦雨
的途中,只有梅花相伴,细雨断魂,暗寓迁谪之感。而一年以前的孤独和凄凉正好与今年朋友送
别的深情厚谊形成对比,即不只是回忆“去年今日”,也是在写“今年今日”,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消
释了诗人人生旅程的孤苦和寂寥。
解析:1.“写出了去年的今日,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时的悲伤心情”错,实际上,去年的今日,诗人
奔赴黄州途中孤苦寂寥,只有梅花相伴。
2.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炼句的基本能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
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
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
译文:
初春的严寒里,十天来我未曾走出家门,不知道江边柳丝,已摇曳着新的青春。渐渐听到山
谷中流冰融化的声音,原野上一望无际的新草,遮没了烧过野火的旧痕。几亩荒僻的田园留我
在这儿居住,半瓶浑浊的老酒等待友人来温。去年今日我走在关山道路,细雨中梅花开放正暗
自断魂。
赏析:
首联写春天来得很快,因“春寒”,仅仅十天不出门,而江边柳树已一片嫩绿。“江柳已摇村”
的“摇”字很形象,活画出春风荡漾、江柳轻拂的神态。颔联进一步描写春景。关于决决,卢纶《山店》有“决决溪泉到处闻”之句。关于冰谷,柳
宗元《晋问》:“雪山冰谷之积,观者胆掉。”谷中尚有冰,说明是早春。早春溪流甚细,故冠以“稍
闻”二字,用词精确。青青,新生野草的颜色。后句说青青新草覆盖了旧有烧痕。冠以“尽放”二
字,更显得春意盎然。
颈联写潘、古、郭三人为他饯行。“数亩荒园”,点明了饯行的地点。“留我住”,“待君温”,
写出了三人对苏轼的深厚情谊。而这个地方正是他一年前赴黄州所经之地,此时友人的情谊,
使他回想起一年以前的孤独和凄凉。因此,尾联转以回忆作结。
前一年苏轼赴黄州途中所作的《梅花二首》,写得非常凄苦,催人泪下。其一说:“春来幽
谷水潺潺,的皪梅花草棘间。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度关山。”的皪的梅花生于草棘,已令
人心寒,又被“东风”吹落殆尽。其二说:“何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幸有清溪三百曲,
不辞相送到黄州。”梅花开于草棘中,无人欣赏,已够无聊了;而又为“东风”摧落,或随飞雪度关
山,或随清溪流黄州,更令人愁苦。所谓“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即指此。末句化用
杜牧《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他此时也是“路上行人”,尾联不止是回
忆“去年今日”,也是在写“今年今日”,汪师韩评价说:“含蕴无穷。”(《苏诗选评笺释》)
这首诗前四句写“往岐亭”途中所见,五六句写女王城饯别,末二句因饯别而联想到前一年
无人“把酒慰深幽”。表面上看,全诗“于题不甚顾”(冯班语,见《纪批瀛奎律髓》),实际是紧扣
题意。写初春之景,景色如画;写友人之情,情意深厚。全诗一气贯注,看似信笔挥洒,实则勾勒
甚密,有天机自得之妙。
6 答案及解析:
答案:(1)鸣琴垂拱; 不言而化;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 (3)三杯两盏
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解析:本题难度小,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1)化;(2)瑰;(3)盏。
7 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C; 3.C
解析:1.无济于事: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
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无济于事”和前文“完全”的搭配及语义搭
配更合理。处心积虑:存在着某种想法,早已有了打算。形容用尽心思地谋划(贬义)。苦心孤
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处心积虑”为贬义词,不合整个语境中表达的对李鸿章的同情。有
条不紊:有条理,有次序,一点不乱。形容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乱。慢条斯理: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慌不忙。第三处为了强调帝国的礼制严密性,用“有条不紊”更合理。繁文缛节:过分
繁琐的仪式或礼节。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细枝末节:比喻事情或问题的细小而无关
紧要的部分。最后一个“繁文缛节”比“细枝末节”更合适说礼制。
2.前后句子是转折关系,用“然而”;“抵消”更偏重于两者互相作用,而此处则侧重于社会惯性对
个人努力的挤压,用“消解”。
3.前一处“没等他迎来真正的辉煌,所有的业绩就已经幻化为无形”是“李鸿章没有找到合适的
力量支点”的结果而非原因。后一处“所有的业绩就已经幻化为无形”与“行为更符合历史的逻
辑”前后照应,与“官员”无法实现内容上的照应。
8 答案及解析:
答案:
1. 但是眼球会不时地转动
2. 快要睡着的时候
3. 在白天多到户外活动
解析:
9 答案及解析:
答案:“海囤族”是指应对日益高涨的物价,以便宜为标准大量囤积生活必需品群体.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基本能力.这种题一般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详细完整的信息材
料,里面包含一个确切的信息术语,而与信息术语相关的信息,都在材料中.完成这种工作,作题
者需首先提取相关信息,然后重新组合成连贯的语句表达出来.概括表达一般用“种差”+“邻近
的属概念”=“被定义概念”的方式.本题关于“海囤族”下定义,格式有两种:一是“海囤族”是…一
是…称为(叫做)“海囤族”.
10 答案及解析:
答案:
责任担当,堪比铁钢
既然身负责之任,故以担当为本心。--题记
我深知,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有特殊的责任。医生责任是救死扶伤,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
人,科研的责任是国家的发展。大者保家卫国,小者赡养父母,抚育儿女,而责任更是其核心素
养的具体体现。因此,我认为青年学生的核心素养在于责任担当,堪比铁钢。无铁无钢的担当,
高楼大厦就会倾颓倒塌。家之任,为根柢。《礼记•大学》中有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
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
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因此,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兴盛繁荣,一个社会的稳定
与安康,多在基层的根基牢固,齐家有道。齐家之人,先有担当后成人,以国家利益为己任,故
先齐家然后治国。古今成大事者,无不是责任在肩,身上担得起,心中放得下。
青年之责,为国家担当。马克思在毕业论文中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工
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做出的牺牲。我认为,这种幸福观就
是担当的具体表现,是成就一个人的垫脚石。热血青年,设想没有担当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那
么社会岂不变得自私和颓废?令人恐惧。而担当精神要有承担责任的行动,犯了错误要承担,
本职工作做到极致,也不失为一种担当。无论小大,在细节中才能品鉴一个人的品质是否高尚,
是否有担当。青年学生,目前的任务是努力学习,为未来发展夯实基础,将来的梦想才会得以
实现。
国之任,为发展强大。最高领导人的箴言历久弥新,想要发展,国家必然离不开的每一个
人,从领导到人民,从细微到庞大,发展需要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与担当,这是中华文明核心素
质之所在。中国想要成为世界强国,重担落在青年人身上,青年强则国强。欧阳修告诫说“忧
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成就国家的发展,更是青年的重任,“士
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而今,胸怀一腔抱负的青年学生,国之栋梁,如空有理想与抱负也只能是纸上谈兵,难出
大才。因此,要担责就必提升本领,付出努力,才能成就大业。故而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搭乘时代的快车,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我认为,学生核心素养中的责任与担当最重要。因为它是成事之本,安邦之策。有了它
便有了奋斗的基础,努力的目标,故今日中国之重任全在我青年。既然身负责之任,就应不忘
初心,砥砺前行。
解析:本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
材料主要讲“核心素养”,请结合自己的观察、体会或感悟,认为哪一核心素养最为重要,阐
述观点、理由、认识和思考。
旨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推进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和
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升,借助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出炉,提出了核心素养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功能,体现了
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育视角的变化。
需要明确选取的核心素养,然后立意创作。
本题从六个角度立意:
(1)人文底蕴:人文是人生的根柢。“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试想,如果
我们的心灵中没有诗意,我们的记忆中没有历史,我们的思考中没有哲理,我们的生活将成为
什么样子?如果我们的医生心目中只有细菌和病毒,而没有病人;如果我们的建筑师心目中只
有水泥和钢材,而没有居民;如果我们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心目中只有分子、原子、电子,而
没有想到如何把自己的发明用来造福人类,那么,世界的真善美何在?
(2)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开拓进取是科学精神的活力。勇于维护真理,反对权
威、独断、虚伪、谬误和迷信。
(3)学会学习:明天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只有促进自我教
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的国家需要懂得如何学习的公民,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
去辨别、组织和使用一切学习资源。
(4)健康生活: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
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近几
年来,屡屡见诸报端的青少年学生自杀、杀父弑母、残害同学案,几乎都能从当事人身上看到
病态人格的特征。
(5)责任担当:铁肩担道义,任重而弘毅。从本质上揭示,责任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它伴随
着每一个生命的始终,是生命价值的体现。人可以不伟大,人也可以清贫,但不可以没有责任。
扛起了责任,就是扛起了信念,扛起了生命的价值。
(6)实践创新: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翻开人类历史长卷,多少伟大的实践者正是通过点燃创新
一一这盏明灯而达到成功彼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