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高中联合体第一次摸底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2020. 5
(本试卷满分 150 分,用时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23 分)
(一)小说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海边的雪
风肆无忌惮地吼叫着,绞拧着地上的雪。天就要黑下来了。他们一刻也没有多站,就返身
回铺子里了。
金豹重新坐到炉台跟前,烘着手说:“这样的鬼天气只能喝酒。唉唉,到底是老了,没
有血气了,简直碰不得风雪。”
“这场雪不知还停不停。等几天你看吧,满海都漂着冰矾。”老刚还在专心听着风雪的吼
叫声。
“唉,老了,老了。”金豹把一双黑黑的手掌放在炉口上,像烤咸鱼一样,反反正正地翻
动着。“就像雪一样,欢欢喜喜落下来,早晚要化的。”
老刚点点头,“像雪一样。”
金豹望着铺门上那块黑乎乎的玻璃:“还是地上好,雪花打着旋儿从天上下来,积起老
厚,让人踏,日头照,化成了水。它就这么过完一辈子。”
“人也一样。真不容易啊!”老刚的声音有些发颤,他的眼睛直盯住跳动的灯火,眼角
上有什么东西在闪亮。金豹慢慢地吸一支烟,把没有喝完的半瓶酒重新插到沙子里去。
两个老人挨在一起,闭着眼睛各自想心事。老刚想他的儿子——这时已经背上猎枪和金
豹的儿子回家了。
老刚躺下了。金豹自己却睡不着了。他侧身吸着烟,静静地听外边的声音。海浪声大得
可怕,他知道拍到岸上的浪头卷起来,这时正恶狠狠地将靠岸的雪砣子吞进去。他惯于在骇
人的海浪声里甜睡。
可是今晚却睡不着了。仿佛在这个雪夜里,有什么令人恐惧的东西正向他慢慢逼近过来。
他怎么也睡不着。他披上破棉袄钻出了铺子。
刚一出门,一股旋转的雪柱就把他打倒了,头被撞得有些懵。金豹望着四周,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突然想起了白天搬动的舢板,加固的锚绳也不保险哪!他像被什么蜇了似
地喊着老刚,翻身回铺子去了。
凭借雪粉的滑润,他们将几个舢板又推离岸边好几丈远。彼此都看不见,只听见粗粗的
喘息声。他们不敢去推稍远一些的小船,怕摸不回铺子。
他们的手脚冻得没有了知觉,终于不敢耽搁,开始摸索着回铺子了。金豹不断喊着老刚,
听不到回应,就伸手去摸他、拉他。有一次脸碰到他的鼻子,看到他用手将耳朵拢住,好像
在听什么?
老刚真的在倾听。听了一会儿,他的嘴巴颤抖起来,带着哭音喊了一句:“妈呀,海里
有人!”
金豹像他那样听了听。
“呜喔——哎——救救——呜……”
是绝望的哭泣和呼喊。金豹跳了起来,霹雳一般吼道:
“有人!他们上不来了!”
“听声音不远!”老刚身上抖起来,牙齿碰得直响。
金豹在浪头跟前吼起来,浪头扑下来,他的身子立刻湿透了……老刚喊了一阵,最后绝
望地说:“不行了,他们听见也摸不上来,他们不行了……”
金豹奔跑着,呼喊着,不知跌了多少跤,伸开手在雪地上乱摸——他想摸些柴草点一堆
大火:被海浪打昏了头的人,只有迎着火光才能爬上来,金豹想按海上规矩,为落水者点一
堆救命的火。厚厚的大雪,哪里寻柴草去!他一声不吭地站在了老刚身边,突然说了句:“点
铺子吧!”
铺子是他们承包组的全部家当哪。
大火燃起来了!风吹着,熊熊烈火四周容不得冰雪了。空中飞旋的雪花,都被映红了;
雪地上,远远近近都是嫣红的火的颜色,狂暴的风雪比起这团大火好像已经是微不足道的
了……
金豹钻到了水浪里,盯着水里的那团黑影。黑影近了,是抱着一块木板的落水者。金豹
拖上他,刚迈开一步,就被一巨浪打倒了,他爬起来时,看到老刚也拖着一个人……他们把
两个落水的人抱到了大火边上。
烤了一会儿,两个身体蠕动起来。
正在这时候,金豹和老刚听到了大火的另一边有一种奇怪的声音。他们跑去一看,惊得
说不出话——从雪地里、从黑夜的深处滚来两个“雪球”!“雪球”滚到大火边上才展开,让他们看出原来是两个人。老刚低头瞅一瞅,惊慌地捏住其中一个的手说:“这是我儿子!”
原来他们终于没能冲出茫茫原野,在漫天的雪尘中迷路了!他们左冲右突,终于知道自
己注定要冻死在这个雪夜里了。可他们绝境中望到了奇迹——一团生命的大火在远方剧烈燃
烧,爆出了耀眼的白光!他们流着眼泪,爬过去,滚过去……
火势渐渐弱下去,那一堆炭火却红得可爱。两个落水的人能够坐起来了,他们看看炭火,
看看远处的黑夜,放声大哭起来。
两个年轻猎人的双筒猎枪早已不知丢在哪里了。他们的一身冰砣融化着,水流又渗进沙
子里。他们颤声叫着:“爸……”
他们和两个落水的人一块儿跪在了两个老人面前……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风肆无忌惮地吼叫着,绞拧着地上的雪”小说开篇用比拟的手法交代故事发生的自然环
境特点,“金豹烘手”、“饮酒取暖”,侧面烘托了天气的寒冷。
B. 金豹和老刚对海边正下着的大雪有一番对话,交流中流露出他们对自己“老了”的无
奈心态,真实展示了老年人对未来生活的迷茫。
C. “老刚想他的儿子——-这时已经背上猎枪和金豹的儿子回家了”这一细节为后边的点燃
铺子救人时意外救了自己儿子做伏笔。
D. “金豹睡不着”这一细节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下文一连串情节,因为睡不着
而走出铺子,直到他们点火救人,构思巧妙,环环相扣。
2. 小说极力描写海浪和风雪之大,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 分)
3. 小说结尾写到金豹和老刚的儿子也因为点燃的大火而得救,故事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6 分)
(二)散文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4—5 问题。
读柳永
梁衡
柳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并不大的人物。很多人不知道他,或者碰到过又很快忘了他。但是
近年来这根柳丝却紧紧地系着我,倒不是为了他的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也不为那句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只为他那人,他那身不由己的经历和那歪打正着的成就,以及由此揭示的做人成事的道理。
柳永于词的贡献,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是里程碑式的。他在形
式上把过去只有几十字的短令发展到百多字的长调。在内容上把词从宫词中解放出来,大胆
引进了市民生活、市民情感、市民语言,从而开创了市民所歌唱着的自己的词。在艺术上他
发展了铺叙手法,基本上不用比兴,硬是靠叙述的白描的功夫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意境。就像
超声波探测,就像电子显微镜扫描,你得佩服他的笔怎么能伸入到这么细微绝妙的层次。他
常常只用几个字,就是我们调动全套摄影器材也很难达到这个情景。比如这首已传唱 900 年
不衰的名作《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
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
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一读到这些句子,我就联想到第一次置身于九寨沟山水中的感觉,那时照相根本不用选景,
随便一抬手就是一幅绝妙的山水图。现在你对着这词,任裁其中一句都情意无尽,美不胜收。
这种功夫,古今词坛能有几人。
艺术高峰的产生和自然界的名山秀峰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柳永不是想当名作家
而到市井中去的,他是怀着极不情愿的心情从考场落第后走向瓦肆勾栏,但是他身上的文学
才华与艺术天赋立即与这里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和多情婀娜的女子发生共鸣。
他在这里没有堕落。他跳进了一个消费的陷阱,却成了一个创造的巨人。这再次证明成事成
才的辩证道理。一个人在社会这架大算盘上只是一颗珠子,他受命运的摆弄;但是在自身这
架小算盘上他却是一只拨着算珠的手。才华、时间、精力、意志、学识、环境通通变成了由
你支配的珠子。一个人很难选择环境,却可以利用环境,大约每个人都有他基本的条件,也
有基本的才学,他能不能成才成事原来全在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怎么处理。就像黄山上的迎
客松,立于悬崖绝壁,沐着霜风雪雨,就渐渐干挺如铁,叶茂如云,游人见了都要敬之仰之
了。但是如果当初这一粒籽有灵,让它自选生命的落脚地,它肯定选择山下风和日丽的平原,
只是一阵无奈的山风将它带到这里,或者飞鸟将它衔到这里,托于高山之上寄于绝壁之缝。
它哭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一阵悲泣(也许还有如柳永那样的牢骚)之后也就把那岩石拍
遍,痛下决心,既活就要活出个样子。它拼命地吸天地之精华,探出枝叶追日,伸着根须找
水,与风斗与雪斗,终于成就了自己。为什么逆境能成大才,就是因为在逆境下你心里想着
一个世界,上天却偏要给你另外一个世界。两个世界矛盾斗争的结果你便得到了一个超乎这两个之上的更新的更完美的世界。而顺境下,时时天遂人愿,你心里没有矛盾,没有企盼,
没有一个另外的新世界,当然也不会去为之斗争,为之创造,那就只有徒增马齿,虚掷一生
了。柳永是经历了宋真宗、仁宗两朝四次大考才中了进士的,这四次共取士 916 人,其中绝
大多数人都顺顺利利地当了官,有的或许还很显赫,但他们早已被历史忘得干干净净,但柳
永至今还享此殊荣。
呜呼,人生在世,天地公心。人各其志,人各其才,人各其时,人各其用,无大无小,贵
贱无分。只要其心不死,才得其用,时不我失,有功于民,就能名垂后世,就不算虚度生命。
这就是为什么历史记住了秦皇汉武,也同样记住了柳永。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 分 )
A. 标题中的“读”字用的很高妙,一方面突出作者通过读他的诗文而获得的对他的认识,
另一方面又突出了作者侧重探究的是柳永的精神世界。
B. 文章第一段在内容上简述了作者记住柳永的原因,在结构上统领全文, 同时也奠定
了全文深沉高远的基调。
C. 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概括了柳永于词的贡献,可以说他对词的贡献如牛顿、爱因斯坦于
物理学的贡献一样,是里程碑式的。
D. 文章通过对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生平遭际的概述,将人物放在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
理性的评判,高度肯定了柳永在中国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地位。
5. 请简要分析“黄山上的迎客松,立于悬崖绝壁,沐着霜风雪雨,就渐渐干挺如铁,叶茂如云,
游人见了都要敬之仰之了”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6 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 11 小题,50 分)
(一)课内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
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
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有智谋,宜可使。”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
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
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
“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
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
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
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
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
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节
6.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2 分)
A. 使人遗赵王书 遗,给予,馈赠
B.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曲,委屈
C. 乃辞谢固请 谢,辞别
D. 大王必欲急臣 急,逼迫
7.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以资政殿学士行
B. 设九宾于廷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C. 王必无人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D. 臣乃敢上璧 乃令张良留谢
8.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A.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 夫晋,何厌之有?
D. 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 分)
(2)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3 分)(二)课外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 10-13 题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帝召
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后二日,复试诗、赋、
论,殊奏:“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帝爱其不欺,既成,数称善。
仁宗即位,章献明肃太后奉遗诏权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欲独见奏事,无敢
决其议者。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议遂定。坐从幸玉清昭应宫,
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罢知宣州。数月,改应天府,延范仲淹以
教生徒。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太后谒太庙,有请服衮冕者,太后以问,
殊以《周官》后服对。陕西方用兵,殊请罢内臣监兵,不以阵图授诸将,使得应敌为攻守;
及募弓箭手教之,以备战斗。又请出宫中长物助边。悉为施行。
殊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及为相,益务进贤材,而仲淹
与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帝亦奋然有意,欲因群材以更治,而小人权
幸皆不便。孙甫、蔡襄上言:“宸妃生圣躬为天下主,而殊尝被诏志宸妃墓,没而不言。”又
奏论殊役官兵治僦舍以规利。坐是,降工尚书,知颖州。然殊以章献太后方临朝,故志不敢
斥言;而所役兵,乃辅臣例宣借者,时以谓非殊罪。
逾年,病浸剧,乘舆将往视之。殊即驰奏曰:“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已
而薨。帝虽临奠,以不视疾为恨,特罢朝二日,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篆其碑首曰“旧学
之碑”。
(选自《宋史•晏殊传》,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
B. 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
C. 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
D. 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者,称为进士。晏殊是赐同进士出身并非科
举出身。
B. 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供奉祖先的的宗庙,后来皇后和普通大臣的神位也可以被供奉
在太庙中。C. 衮冕,是皇帝及上公的礼服和礼冠,是皇帝等王公贵族在祭天地、宗庙等重大庆典活
动时穿戴用的正式服装。
D.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
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晏殊才华出众,诚实可信。他曾被被张知白誉为神童并举荐给朝廷,在廷中复试时主
动要求更换已做过的试题,受到皇帝的称赞。
B.晏殊性情急躁、自恃清高。他曾因侍从来迟用笏板撞落侍从牙齿,也曾轻视诏令、役
使官兵,因而或被免官或被降职,一生坎坷。
C. 晏殊能举贤进士、且富有谋略。当时名士范仲淹、孔道辅等人都得到他的举荐,并用“垂
帘听政”的办法解决了大臣之间的争端。
D. 晏殊曾重教兴学,深受皇帝重视。晏殊任应天府时,兴办学校;晏殊病逝,仁宗遗憾
自己在晏殊生病时没有去探望。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然殊以章献太后方临朝,故志不敢斥言。(5 分)
(2)殊即驰奏曰:“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已而薨。(5 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
渔家傲
朱敦儒
谁转琵琶弹侧调,征尘万里伤怀抱。客散黄昏庭院悄,灯相照,春寒燕子归来早。
可惜韶光虚过了,多情人已非年少。只恐莺啼春又老,知音少,人间何处寻芳草。
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词的一、二句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叙写了词人听到琵琶声而引起的无限感慨。
B. “征尘万里”点明了客居他乡的处境,“伤怀抱”一词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C. “客散黄昏庭院悄”写出了客人聚会离开后庭院静谧的情形,给人孤单落寞之感。
D. “只恐莺啼春又老”一句既点明时令,又在景物描写中寄托着强烈的情感。
15. 有人说词的下片充满了悲惋之情,请结合词句分析。(6 分)(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10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 分)
(1)李白《蜀道难》中,描写蜀道山势高峻陡峭和人们徒叹奈何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
(2)《琵琶行》中,作者因被贬到江州,终年听不到丝竹之声,从早到晚满耳都是________
虽有山歌村笛,却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
多病残生。
(4)《离骚》中,屈原面对群小诬陷、风气败坏的环境,在发出忧愁苦闷、走投无路的慨叹
后,仍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
(5)《谏太宗十思疏》中用“________,________。”说明人们开始都能做的很好,但很少能
坚持到最后。
三、语言文字运用(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群众送锦旗,满墙挂锦旗,成为一些机关单位引以为荣的亮点。然而,日前在上海徐汇
区,居民送来的一面锦旗却让干部________。锦旗里面也有辩证法。它承载着荣誉,更写满
了责任;它表达了谢意,更倾注了期待。一位基层干部在长期工作中收到了上百面锦旗,一
面一面________,又颇为感慨:做了分内之事,群众却送来锦旗,本身就说明工作有不足。
所 以 , 每 当 看 到 锦 旗 , 除 了 欣 慰 , 更 有 压 力 。 郑 板 桥 诗 云 : “ 衙 斋 卧 听 萧 萧 竹 ,
( )。”对世界的感应,常常是心灵的写照。竹涛阵阵,一心忧民者,自然“一枝一叶
总关情”;而官老爷们,则会把百姓冷暖抛诸脑后,想的是送礼声、升官令。同样,对群众的
表扬,有的干部________,想到了更普遍的问题、更多人的急难事,多做________的实功;
而有的人却视之为“政绩”的道具,图虚名装门面,不啃硬骨头,专搭花架子,最后都是“客
里空”。锦旗虽小,分量不轻。很多时候,它拷问着思想观念的公与私,检验着工作作风的实
与虚。
不求就里,难寻病根;不务实情,难办实事。不只是给好评的锦旗,近年来,一些地方
也不时出现“另类锦旗”。从“最不作为奖”的揶揄,到送时钟、鸭梨、皮球等的委婉提醒,
尽管有时失之偏激,但带刺的“表扬”,不也多少反映了现实积弊、民意呼声?可值得称道的
是,不仅不少单位接下这份尴尬的“礼物”,反而反躬自省,力求把痛点变成亮点。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A.如坐针毡 了如指掌 融会贯通 锦上添花
B.如坐针毡 如数家珍 举一反三 雪中送炭
C.如临深渊 了如指掌 举一反三 锦上添花
D.如临深渊 如数家珍 融会贯通 雪中送炭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最苦百姓难为生 B.怎堪人间苦悲情
C.宁为民间疾苦悲 D.疑是民间疾苦声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可值得称道的是,不仅不少单位接下这份尴尬的“礼物”,而且反躬自省,力求把痛点
变成亮点。
B. 可称道的是,不少单位不仅接下这份尴尬的“礼物”,反而反躬自省,力求把痛点变成
亮点。
C. 可称道的是,不少单位不仅接下这份尴尬的“礼物”,而且反躬自省,力求把痛点变成
亮点。
D. 值得称道的是,不少单位不仅接下这份尴尬的“礼物”,反而反躬自省,力求把痛点变
成亮点。
20. 下面是三种实用文的部分摘录,请根据实用文体的语言特点,找出每种文体的不得体之处
并做修改。(3 分)
(1)未录用的稿件,概不退还;对采用的稿件,我们有斧正的权利。(征稿启事)
(2)为了感谢您的鼎力相助,贤弟我在寒舍略备薄酒,敬请光临。(请柬)
(3)很高兴有机会表达我对贵校的向往之情,希望得到老师您的垂怜。(自荐信)
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个字。(5 分)
2019 年 4 月 29 日至 10 月 7 日,世界园艺博览会在中国北京举办,为期 162 天。本次北
京世园会有“百园之园”之称,园区总面积达 960 公顷,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世园会。以物
联网和 5G 为“神经”,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为“大脑”,北京世园会将园林艺术变成了人、科技、
自然与文化相结合的视觉盛宴,是有史以来科技最先进的世园会。北京世园会吸引了 110 个
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及 120 余个非官方参展者,是有史以来国际参展方数量最多的世园会。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母亲节这一天,一早打开朋友圈、微博、QQ 空间,到处都是祝福母亲节日快乐的,夹杂
着晒自己和母亲的照片,转发各种母爱伟大的故事等,热闹非凡。这时候你不赶紧表达一下
对母亲的感情,都不好意思给别人点赞。
面对网友们向母亲们疯狂的“示爱”方式,一半以上的母亲表示并不知情。因此有网友调
侃:“什么地方儿女最孝顺?朋友圈”“你妈知道你在网上这么孝顺么?”。也有不少网友表
示:“平时不习惯和父母交流情感,或者不好意思表达感激,用这样的方式说出心里话,也
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还有网友认为,比起隔空抒情,能回家给妈妈做顿饭、陪妈妈聊聊天,
给妈妈买点实在的礼物,才是表达祝福的更好方式。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与含意,写一篇议论文,发表你的看法,
体现你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康杰中学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1. B ( “真实展示了老年人对未来生活的迷茫。”有误。)
2. 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中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突出天气的寒冷恶劣,营造出紧张、凶险的氛围。
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因海浪风雪大,落水者和迷路者才找不到方向,才需要大火指引方
向,才有点燃铺子救人救儿的情节。
③侧面烘托了老人舍弃个人利益点燃铺子救人的品质。
④突出了主题,因海浪风雪之大,点燃铺子救人的举措也无意救了他们儿子的命,凸显“帮助
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主题。
3. ①与前文情节互为照应,使结构紧凑完整。
②使情节更丰富,跌宕起伏。
③使主题得到了升华,不仅仅是对舍己救人的歌颂,凸显“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温暖
主题。
4. C (“比喻手法”错,应为“类比”)
5. 字面意思:迎客松在悬崖峭壁上活出了自己的样子,令人敬仰。(2 分)
深层含义:将考场落第后陷入人生困境中的柳永比喻成处于绝壁上的黄山迎客松(2 分),
生动揭示了柳永将自己的文学才华和艺术天赋深深扎根于现实生活并创造出使后人无法企及
(或仰慕)的艺术高峰的事实(2 分)
6. D (A,遗,送;B 曲,理亏;C,谢,道歉。)
7. B (A 以,用;以,凭借……身份。B 都是介词,在。C 必,假如;必,一定。D 乃,才;乃,于是,就。)
8. C(ABD 和例句都是被动句,C 是宾语前置)
9. (1)比较这两个计策,宁可答应给秦国璧,使它承担理亏的责任。
(2)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以欺诈的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实际上赵国是不可能得到这些
城邑的 。
10. D
11. B (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 )
12. B (“也曾轻视诏令、役使官兵”错误。“一生坎坷”有误。)
13(1)可是晏殊是因为章献太后刚刚垂帘听政,所以,墓志铭里不敢提到。
(2)晏殊立即派人飞马上奏说:“无非是我的老毛病又犯了,快要好了,不值得让陛下担
忧。”不久病逝。
参考译文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七岁能写文章。景德初年,张知白做江南安抚使,把晏殊当
作神童推荐给朝廷。皇帝下诏晏殊与一千多进士一块在朝廷上考试,晏殊一点都不害怕,拿
着笔不一会儿就写完了。皇帝非常赞赏,赐给他同进士出身。过了二日,又考试诗、赋、论。
晏殊上奏说:“我曾经自己练习写过这篇赋,请考试别的题目。”皇帝喜欢他不隐瞒,等他写完,
皇帝连连称好。
仁宗即位,章献明肃太后遵奉遗诏暂且垂帘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自想独
自参见太后,(对于这件事)朝中没有人敢决定这个建议的。晏殊提出建议说:“向太后奏事的
群臣,太后垂帘听取(即可),都不能见(太后的)面。”方案就决定下来。 因为跟着皇帝驾临玉
清昭应宫,随从拿着笏板来晚了,晏殊发怒,用笏板打那个人,把人家的牙齿打断了,御史
弹劾晏殊,晏殊被罢官做了宣州知府。过了数月,改任应天府,延请范仲淹来教学生。自五
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弃,(重新)兴办学校从晏殊开始。 太后拜谒太庙,有人奏请太后穿衮冕
拜谒。太后拿这个问晏殊,晏殊用《周官》中规定的太后服装回答。 朝廷正在陕西用兵的时
候,晏殊请求罢除内臣监兵,不用阵图强行命令诸将,使得将军能够根据敌军形势决定攻守
策略;并且招募弓箭手,培训他们,以备战斗。晏殊又请出宫中多余的器物变卖以资助边境军
费,这些建议都被施行。
殊平时喜欢贤能之人,当世知名之人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自他的门下。等到他
做了宰相,更加致力于推荐贤能之人,而范仲淹与韩琦、富弼都得到提拔重用,甚至官职做
到了台阁,增加了当时的`贤能人才。皇帝也下定决心,想凭借这些人才改革政治,可是那些
小人权贵觉得没好处。孙甫、蔡襄上奏说:“宸妃生下皇上做天下君主,可是晏殊曾经受诏命
为宸妃墓写墓志铭,却隐瞒没有提到这件事。”又上奏批评晏殊役使官兵建筑出租房来谋求利
益。因为这个原因,晏殊被降为工部尚书、颖州知府。可是,(实际上)晏殊是因为章献太后刚
刚垂帘听政,所以,墓志铭里不敢提到;而他使用士兵,是当时辅臣例行的公开借用的情况,
当时(的人)都因此认为不是晏殊的罪过。
过了一年,疾病加剧,皇帝乘舆将要探访他病情。晏殊立即派人飞马上奏说:“无非是我的
老毛病又犯了,快要好了,不足让陛下担忧。”不久病逝。皇帝虽然亲临祭奠,但皇帝因为没
有探访他病情而遗憾,于是特地罢朝两天,追赠司空兼侍中,諡号元献,雕刻他碑首为“旧学
之碑”。
14.A (“视听结合”有误。)
15.①从“韶光虚过”“多情人已非年少”“只恐莺啼春又老”可看出词人内心那份韶华已逝、年
老体衰的无奈与忧愁。
②从“知音少,人间何处寻芳草”可以看出词人因人海茫茫,知音难找,无志同道合之人
相伴相守,流露出的孤独失意之感。
16.(1)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2)杜鹃啼血猿哀鸣 呕哑嘲哳难为听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4)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
(5)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17. B 如坐针毡,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如临深渊,比喻极其危险,形势十分谨慎。
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
如数家珍,形容人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融会贯通,指各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融合贯穿起来,从而得到系统透彻的理解。
举一反三,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锦上添花,比喻使美好的事物更加美好。
雪中送炭,意思是在下雪天给人送碳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
帮助。)
18. D (文段的主题是由锦旗观为官之道。由上下文语境可知,引用郑板桥的诗正是要说明官
吏对百姓的关心,与下文“竹涛阵阵,一心忧民者”相呼应。窝在衙门的书斋里静听这竹叶沙沙
的响声,总感觉是民间百姓呼饥号哭的喊声。“听”到“民间疾苦声”,最符合常理。)
19. C (原句有三处语病。“可”与“值得”重复;分句之间关系是正向递进关系,关联词语应该
用“而且” ;“不少单位” 作为整个句子的主语,应该放在“不仅” 的前边。 )
20. (1)斧正——修改 (2)贤弟——愚弟 (3)垂怜——垂青
21.①2019 年 4 月 29 日至 10 月 7 日 ②世界园艺博览会在中国北京举办 ③规模最大
④科技最先进 ⑤国际参展方数量最多。
22.参考高考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