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七彩阳光2020年5月高三地理试题清晰版(试卷+答案+全解全析)3份打包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浙江七彩阳光2020年5月高三地理试题清晰版(试卷+答案+全解全析)3份打包》 共有 4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地理解析版 一、选择题I(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答案】1. A    2. B 3. C ‎【解析】该组试题以甘蔗制糖工业为背景,考查农业生产的条件,试题难度适中。‎ ‎【1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台州黄岩制糖历史悠久,产品仍供不应求,说明市场对此种红糖的需求才是当地甘蔗大量种植的最主要原因,故A正确。‎ ‎【2题详解】台州黄岩制糖采用传统古法制作,工艺复杂,需要多道古法工序完成,难以用机器代替,耗时多,成本高,可推测机械化水平较低,效率低,故B正确。‎ ‎【3题详解】黄岩甘蔗种植面积超过5000亩,已经是很大规模了,制糖原料已经非常丰富了,主要不是原料供应的问题,故A错误。黄岩制糖采用的传统古法制作,多道古法工序的工艺难以用机器代替,更不能缩短生产工序,所以降成本和增加生产能力的措施对其无用,故B错误。该地制糖工业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可通过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来增效益,这是可行的,故C正确。古法制作的红糖在当地已经供不应求了,所以不用扩大销售市场,故D错误。‎ ‎【答案】4. A    5. B ‎【解析】该组试题以河流阶地为背景,考查岩石的类型、地质作用和地貌的形成过程,试题难度适中。‎ ‎【4题详解】由题中右图可知,a代表岩浆岩,b代表沉积岩,c代表岩浆,d代表变质岩,①代表外力作用,②代表冷凝作用,③④都代表重熔再生。从题中材料可知,河床基岩为喷出岩,属于a岩浆岩,形成过程是②冷凝作用,故A正确。‎ ‎【5题详解】河阶地貌一般在地壳抬升作用下,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而形成。河流下切侵蚀是构造运动、气候干湿变化和侵蚀基准面下降等原因造成的。由于河流下切侵蚀的原因不同,阶地的宽窄也不一致。所以②③正确,故选B。‎ ‎【答案】6. B    7. D ‎【解析】该组试题以农民工数量变化为背景,考查人口迁移和人口问题,试题难度适中。‎ ‎【6题详解】由图可知,我国外出农民工数量虽然在增加,但是增加速度在减缓,推测我国内地发展加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农民工外出意愿降低,故B正确。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时期,第二产业在加速发展,A错。户籍制度改革,外地人员落户入学困难,最多会阻碍学龄儿童外出减少而不影响农民工,如果外出农民工的生活水平提高,则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更会吸引更多的农民工外出务工,反而与题目不符,故C、D错误。‎ ‎【7题详解】‎ 高三地理学科 答案 第7页 共8页 外出农民工增长减慢,会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促进企业加快升级转型,虽然减慢,给东部地区带来的劳动力数量仍在上升,只是速度较慢,故A、B、C都错。外出的农民工主要是年轻的劳动力,该人数增加减慢,可能会使老年人口增速大于总人口的增速,使人口老龄化上升,故D正确。‎ ‎【答案】8. A    9. C ‎【解析】该组试题以造纸业的产业链为背景,考查工业地域联系,试题难度适中。‎ ‎【8题详解】纸浆与造纸厂是多道工序之间的生产联系,属于投入-产出联系,纸箱厂与快递公司之间只涉及商品贸易,属于商贸联系,故A正确,B、C、D错误。‎ ‎【9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我国造纸业原料则由国内秸秆、废纸转向进口国外纸浆后,造成了国内纸张、纸箱价格的上涨,说明进口国外纸浆价格高,导致产品价格上涨。但是为什么不用国内价格较低的原料呢?而且国内有丰富的原材料,最有可能是因为造纸业污染严重,而我国环保标准不断提高,使得国内原料造纸业环境成本不断上升,不得不转向国外来降低成本,从而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而纸箱的需求对原材料的来源无影响,故C正确,A、B、D错误。‎ ‎【答案】10. D    11. B ‎【解析】该组试题以我国大米进出口数量的变化为背景,考查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试题难度适中。‎ ‎【10题详解】由图可知,2011年之前,我国大米进口的数量一直相对较低,且基本低于大米出口,说明我国水稻总产量一直比较多。2016年之后,大米的出口量还增长较多,说明我国水稻总产量不可能下降,也不会出现需求总量增加但同时又大量出口的状况,故A、C错。近几年,全球气候变暖,我国水稻种植范围向北延伸变大,故B错。我国水稻产量高,尤其南方生长周期短,品质并没有特别好,随着生活需求的变化,对大米品种要求发生变化,所以会出现我国大米大量出口的同时,还会大量进口优质大米,故D正确。‎ ‎【11题详解】大米进口对我国水稻生产的冲击,主要是由于水稻品质问题,所以提高水稻品质是关键,故B正确,A、C、D错误。‎ ‎【答案】12. D    13. B ‎【解析】该组试题以鲁尔工业区为背景,考查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试题难度适中。‎ ‎【12题详解】20世纪50年代是鲁尔区产业结构及工业布局调整的重要时期,结合所学知识,推测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是世界性钢铁过剩,是产品市场需求变化导致的,煤炭资源开采量下降是60年代才开始的,不是这个时候,故选D。‎ ‎【13题详解】鲁尔区工业布局调整,是因为考虑铁矿进口的实际状况而制定的,从甲地搬迁至乙地,可方便获取铁矿并节约运费,故①③正确,选B。‎ ‎【答案】14. B    15. D 16. B ‎【解析】该组试题以我国西北某内流湖水位为切口,考查水文特征和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以及3S技术,试题难度较大。‎ ‎【14题详解】‎ 高三地理学科 答案 第7页 共8页 由材料可知,图中湖泊位于西北,位于非季风区,说明不是季风减弱,其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而冰川融水受气温影响明显,B正确,地壳运动非常缓慢,100年不可能发生这样大的变化,流水沉积只会抬高湖底,导致水位抬升而不会下降,故C、D错误。‎ ‎【15题详解】本世纪以来,该湖泊水位下降明显,使该地气候区域干旱,诱发的自然灾害可能是大风沙尘,故D正确。‎ ‎【16题详解】题中所给的最直观“获取”水位变化,通过不同时间的照片对比,可以清楚看出湖泊水位变化状况,故B正确。‎ ‎【答案】17. C    18. A ‎【解析】该组试题以珠穆朗玛峰登山盘山公路为背景,考查山地公路分布形态的成因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试题难度较小。‎ ‎【17题详解】山区的公路多呈“之”字形的弯曲道路,主要原因是为了减小坡度,所以该地高差大,即坡度大,故C正确。海拔高,不一定坡度大,A错误。岩石坚硬与弯曲的山区公路建设无关,且几百个弯曲的盘山公路不会为了稀少的人口而修建,B、D错误。‎ ‎【18题详解】珠穆朗玛峰大本营生态环境脆弱,因为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破坏大,因此采用封闭管理,故A正确。生物资源隶属于生态环境保护范畴,旅游并不会引起本地文化破坏,不需要封闭管理,没有材料显示该盘山公路不安全影响游客安全而需要封闭管理,B、C、D错误。‎ ‎【答案】19. D ‎【解析】该试题以商业网点布局为切口,考查中心地理论,试题难度较小。‎ ‎【19题详解】由图可知,商场服务范围大,等级高、数量少,彼此距离大,商店服务范围小,等级低、数量多,彼此距离小,故D正确,A、B错误。由图可知,有些商店的中央,并没有商场,但是商场周围有商店包围,商场的服务范围涵盖周边的商店服务范围,按中心地理论来说,理想化高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是低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的3倍,C错误。‎ ‎【答案】20. A ‎【解析】该试题太阳系局部图以为背景,考查天体的运动规律,试题难度较大。‎ ‎【20题详解】由图可知,公转方向是逆时针方向,推测是从北半球观测天空。考虑到地球自转,此时地球上能看到金星的方位都在太阳的西面。清晨日出前后,金星早于太阳升起,出现在太阳的偏西方向,处于偏东的天空,傍晚时段,太阳在地平线附近,而金星都位于太阳的偏西方向,已早于太阳落山,此时天空看不见金星,故A正确,B、C、D错误。‎ 二、选择题Ⅱ(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答案】21. C    22. A ‎【解析】该组试题以我国某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为背景,考查垂直自然带分布的影响因素和我国的三大自然区,试题难度适中。‎ ‎【21题详解】‎ 高三地理学科 答案 第7页 共8页 由图可知,该山地山顶高度为3000多米,海拔低,甲处因高度变化引起的水热差异小,所以自然带的海拔高差最小,故C正确,A、B、D错误。‎ ‎【22题详解】从图中1月均温线可以看出,山麓1月均温高于0℃,7月均温约有30℃,不可能位于北方地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寒区,最有可能位于南方地区,故A正确,B、C、D错误。‎ ‎【答案】23. C    24. B ‎【解析】该组试题以日本枫叶观赏时间为背景,考查日本气候的变化,试题难度适中。‎ ‎【23题详解】关东与中部纬度相差不大,受北方冷空气影响而降温,逐渐入秋的时间相近,所以枫叶观赏开始时间大致相同,但关东受暖流影响,温度较高,降温慢,入冬晚,枫叶观赏结束时间更晚,故C正确。关东较中部地区海拔低,降水对枫叶观赏时间影响不大,日本不受西风的影响,但位于西北季风的迎风坡,冷空气易堆积,温度较低,故A、B、D错误。‎ ‎【24题详解】随着气候变暖,入秋时间推迟开始时间推迟,结束时间也变晚,持续时间不确定,日本全境可观赏红枫,观赏范围不变,故B正确,A、C、D错误。‎ ‎【答案】25. D ‎【解析】该试题以正午教室光照范围为切口,考查地球运动规律,试题难度较大。‎ ‎【25题详解】由图可知,该教室一年内的正午太阳有正北和正南两个方向,说明该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6月22日正午教室光照范围大而12月22日正午教室光照范围小,推测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小,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说明该地离南回归线较近,该地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排除A、C选项。从光照范围的南北差异较大,排除离赤道较近的B选项,故推测最有可能为D选项。‎ 三、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5分)‎ ‎【答案】26.(1)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各1分) 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地下水埋藏较深);(1分)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1分)生产、生活用水量大,过量开采地下水。(1分)‎ ‎(2)春旱、风沙(各1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导致黄河下游河床抬高(1分),黄河水下渗导致沿岸地区地下水水位升高,(1分)在总蒸发量大于总降水量时,黄河下游平原地区土壤容易发生盐渍化。(1分)‎ ‎【解析】该题以华北地区农业生产为背景,考查华北平原水环境、自然灾害的类型和生态问题的成因,前2个试题难度适中,土壤盐渍化问题的成因难度较大。‎ ‎【26题详解】(1)地下水一般指埋藏于地表以下的各种状态的水,主要来源一般有大气降水、地表径流、人工灌溉等,华北地区地处我国东部季风区,地下水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由华北地区地下水埋藏深度图可知,沧州地区地下水埋藏深度中间数值大,四周数值小,可推测,中间深四周浅,形成地下水漏斗区。主要的形成原因可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着手,当地季风气候不稳定,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生产、生活用水量大,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2)华北平原小麦生产主要是冬小麦,生长时期主要在春季,主要气象灾害有春旱、风沙 高三地理学科 答案 第7页 共8页 ‎。土地盐碱化一般考查方向为人类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地下水位升,因蒸发旺盛而使盐分渍留在土壤表层,形成土壤盐渍化(盐碱化)。但是自然原因也可引起土壤盐渍化,抓住地下水位上升这一关键,就能分析出,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的自然过程,比如河流的上游水土流失,给下游地区带来了水和泥沙,泥沙易导致下游河床抬升,造成河水泛滥,而河水下渗易导致沿岸地区地下水水位升高,当总蒸发量大于总降水量时,地表土壤就容易盐分渍留而发生盐渍化,黄河下游地区的土壤盐渍化就是这样形成的。‎ ‎【答案】27.(1)高低高型(或过渡型)(2分) 人口将向南部迁移(南部人口密度会增大),(1分)“走廊”的建设会促进经济发展,(1分)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待遇,吸引人口迁移。(1分)‎ ‎(2)“走廊”建设会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1分)促进工业产品的出口;(1分)“走廊”建设会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1分)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丰富原料;(1分)会吸引更多廉价劳动力,降低工业生产成本,加快工业发展。(1分)‎ ‎【解析】该题以为非洲某区域为背景,考查人口分布和产业活动,试题难度适中。‎ ‎【27题详解】(1)由材料可知,非洲人口增速在3.1%以上,主要是自然增长,增速较快,属于高-低-高人口增长模式,也可以叫过渡型人口增长模式。坦桑尼亚人口分布呈现“南疏北密”的特点,说明南部地区人口较少,经济落后,政府提出“南方农业发展走廊”的规划蓝图会使人口将向南部迁移,增大南部的人口密度,同时,“走廊”的建设会促进南部地区农业开发,工业发展,提升经济实力,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待遇,吸引人口迁移。‎ ‎(2)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主要涉及工业的原料、劳动力、资金、技术、政策、市场。走廊”的建设会吸引外资到坦桑尼亚投资农业开发、种植,会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丰富原料,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走廊”建设会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提升农产品的质量,促进工业产品的出口。同时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待遇,会吸引更多廉价劳动力,降低工业生产成本,加快工业发展。‎ ‎【答案】28. (1)地堑 (1分)吐鲁番是出入乌鲁木齐的门户(位于新疆与内地、南疆与北疆的交汇处)(1分),地处新丝绸之路和亚欧大陆桥枢纽地(连接中国与中亚、欧洲的枢纽地)(1分),人流、物流量大(1分),物产丰富,农产品运输量大(1分)。‎ ‎(2)①对农作物造成机械损伤和生理危害(答农作物倒伏也可得分);②影响农事活动安排(答影响农业劳作时间或推迟播种等也可得分);③破坏农业生产设施;④造成土壤风蚀沙化;⑤加快土地水分蒸发(或者加剧土壤盐碱化);⑥传播病虫害和扩散污染物质。(任答4点得4分)‎ ‎(3)加快电网改造,增加电力输出能力,(1分)建设电力储能装置,(1分)加快本地区高耗能工业建设,(1分)减少火电站建设,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1分)加大宣传力度,调整农村能源消费结构。(1分)‎ ‎【解析】该题以新丝绸之路上的交通枢纽吐鲁番为背景,考查交通区位、农业生产、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试题难度较大。‎ ‎【28题详解】‎ 高三地理学科 答案 第7页 共8页 ‎(1)吐鲁番盆地属于断裂下陷而形成,地质构造属于地堑。交通枢纽的区位条件,与一般的交通线的区位分析不同,它更强调枢纽的作用,主要体现两点:一是其地理位置要与外界个经济体相联系,二是其区位要能够整合周边各地的资源和经济实力。由材料可知,吐鲁番位于新疆与内地及南疆与北疆重要通道的交汇点,普通和高速铁路以及高速公路,都经过吐鲁番附近,它是乌鲁木齐的门户,人流物流量较大,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物产丰富,产品运输量大。‎ ‎(2)由材料可知,吐鲁番大风日数多,风力大,会对农业生产造成易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直接大风和扬沙会对农作物造成机械损伤和生理危害,农作物倒伏,风沙掩埋农田还会影响农事活动的时间安排,比如推迟播种等;也可能直接破坏农业生产设施。间接地通过大风,加快土地水分蒸发,加剧土壤盐碱化,或使土壤风蚀沙化,甚至会传播病虫害和扩散污染物质。‎ ‎(3)资源开发可行性措施一定要从意义和可操作性入手来解释。吐鲁番风力资源丰富,近年来,风力发电的建设速度快,发电量大,但是利用率低,完善风电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是其能源资源开发的关键。吐鲁番近年来风力发电的建设速度已经较快,如果要充分利用该地的风电,该地要加快电网改造,增加电力输出能力,对于过剩的产能,要建设电力储能装置,加快本地区高耗能工业建设。同时考虑风电是清洁能源,大力推广和提高能源利用率,可调整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环境。‎ ‎【答案】29.(1)春季季节性积雪补给径流,流量最大,水位最高。(1分)夏季虽然降水少,但有冰雪融水补给,(1分)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1分),流量较小,水位较低(1分),秋季流量最小,水位最低。(1分)‎ ‎(2)河口三角洲增长速度较快,形成时间短,(1分)城市没有充足的时间发展;(1分)泥沙淤积严重,航运条件差;(1分)河水泛滥,影响生产生活。(1分)‎ ‎(3)上游:修建水库;(1分)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修建水库可以调节径流;(1分)中下游加固大堤,(1分)减轻洪涝灾害的影响。(1分)‎ ‎【解析】该题以某流域为背景,考查河流水文特征、城市的空间分布和流域的综合治理,试题难度适中。‎ ‎【29题详解】(1)河流的水位特征可从水位高低、水位季节变化角度描述,河流的水位变化主要取决于河流的补给类型:分布在湿润地区,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分布在干旱区,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从图中可知,该河地处亚欧大陆内部,降水总量少,全年水位较低,但是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补给,水位相对最高,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水位较高,夏季气温高,虽有冰雪融水补给,但补给量不多,结合蒸发特点,该季节水位较低,秋季主要靠地下水补给,蒸发较旺盛,水位最低。‎ ‎(2)河口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已形成三角洲地形,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但是由材料可知,河口三角洲每年向里海推进100多米,推测河流含沙量大,河口三角洲增长速度较快,形成时间短,城市没有充足的时间发展,所以城市分布较少。再者可推测,河口泥沙淤积严重,航运条件差,不利于区域的发展,河水泛滥,洪涝多发,严重影响生产生活,更不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3)流域的综合治理一般也有“因流制宜”‎ 高三地理学科 答案 第7页 共8页 的措施,分段整治不同河段的突出问题,采取水土保持、调洪、蓄水、泄洪、束水、治污等工作。库拉河流量季节变化大,上游雨季来水快,来水量大,洪涝多发,可在其上游修建水库调节径流,中下游地势低,流量大,河水易泛滥,可加固大堤,减轻洪涝灾害的影响。库拉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流程长,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高三地理学科 答案 第7页 共8页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