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

ID:261949

大小:1.52 MB

页数:24页

时间:2020-05-21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黄浦区 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学业等级考科目阶段性调研 生命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 1.草莓出现叶脉缺绿、叶片变黄等症状时,说明体内可能缺乏:( ) A. Ca2+ B. Mg2+ C. Na+ D. K+ 【答案】B 【解析】 【分析】 无机盐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构成细胞内的化合物,如镁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之一,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 叶绿素,叶绿体存在于叶肉细胞、保卫细胞和某些幼茎的表皮细胞。 【详解】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之一,叶绿素的元素组成为 C、H、O、N、Mg。 故选 B。 2.图是某动物细胞局部的电子显微镜照片,箭头所指细胞器是( ) A. 细胞核 B. 大液泡 C. 内质网 D. 线粒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线粒体普遍存在于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外膜光滑,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扩大了膜面积,在线粒体 基质和内膜上附着有催化有氧呼吸的酶,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详解】识图分析可知,图中细胞器具有双层膜结构,且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基质中含有核糖体,故该 细胞器为线粒体。综上所述,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 D。 3.如图为某多肽结构示意图,该多肽被人体消化及参与氧化供能所需改变的化学键或基团依次是( )A. ①和④ B. ③和② C. ③和① D. ③和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表示某多肽结构示意图,①是氨基,②是 R 基,③是肽键,④羧基,据此答题。 【详解】该多肽在人体消化道中被肽酶水解成氨基酸,此过程会发生③肽键的断裂,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 氧化分解供能,其代谢产物是 CO2、H2O、尿素,①氨基会发生改变,C 正确。 故选 C。 4. 经标定安装于放大倍数为 16×目镜中的目镜测微尺,在低倍视野中每小格的长度为 6.71 微米,换成高 倍镜观察后,出现的变化是( ) A. 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不变 B. 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变多 C. 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小于 6.71 微米 D. 被测细胞所占的格数变少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目镜测微尺不变,视野中的东西变大,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长度变小,A 错误;放大位数 变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变少,B 错误;原来在低倍视野中每小格的长度为 6.71 微米,放大位数变大 后,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长度变小,C 正确;由于每小格所代表长度变小,被测得细胞所占的格数变 多,D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显微镜使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 能力。 5.若人体肌肉细胞中的线粒体结构破坏了,该细胞不能发生的过程是(  ) A. 生成乳酸 B. 生成丙酮酸 C. 生成 ATP D. 生成 CO2 【答案】D 【解析】 【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 ①C6H12O6 2 丙酮酸+4[H]+能量 (细胞质基质) ②2 丙酮酸+6H2O 6CO2+20[H]+能量 (线粒体基质) ③24[H]+6O2 12H2O+能量 (线粒体内膜) 【详解】A、人体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生成乳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与线粒体结构是否破坏无关, A 正确; B、人体肌肉细胞进行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生成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与线粒体结 构是否破坏无关,B 正确; C、人体肌肉细胞进行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生成丙酮酸,释放少量能量,合成少量 ATP,发 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与线粒体结构是否破坏无关,C 正确; D、人体肌肉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会生成 CO2,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所以线粒体结构破坏,不能进行 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因而不能生成 CO2,D 错误。 故选 D。 6.某细胞在 G1 期核内的 DNA 分子数为 8 个。该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内染色体数为( ) A. 4 条 B. 8 条 C. 16 条 D. 32 条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 DNA 含量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 2N): (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为 4N,其他时期为 2N; (2)核 DNA 含量变化:间期加倍(2N→4N),未期还原(2N)。 【详解】有丝分裂间期包括 G1 期、S 期和 G2 期,其中 S 期进行 DNA 的复制。某细胞在 G1 期核内的 DNA 分子数为 8 个,染色体也为 8 条,此时 DNA 分子没有复制。该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内染色体数加倍变为 16 条,C 正确。 故选 C。 7.圆褐固氮菌是一种自生固氮菌,能利用土壤中的有机腐殖质生长。表中的培养基适合用来分离圆褐固氮菌 的是( ) 培养 葡萄 氨基 KH2PO4 MgSO4 NaCl CaSO4 蒸馏基 糖 酸 水 A 10 g - 0.2 g 0.2 g 0.2 g 5 g 1 L B - 5 g 0.2 g 0.2 g 0.2 g 5 g 1 L C - - 0.2 g 0.2 g 0.2 g 5 g 1 L D 10 g 5 g 0.2 g 0.2 g 0.2 g 5 g 1 L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圆褐固氮菌是生活在土壤中的一种可通过分解腐殖质获得能量的固氮微生物,能将大气中的 N2 转化为铵盐 或硝酸盐,从而增加土壤肥力。 【详解】A、该培养基不含氮源,含有碳源、水和无机盐等,因此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的是具有固氮能力的 微生物,A 正确; BD、这两种培养基都含有氮源,不能用于筛选具有固氮能力的微生物,BD 错误; C、该培养基虽然没有氮源,但也没有碳源,圆褐固氮菌不能在其上生存,C 错误。 故选 A 8.在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显微镜下依次观察到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三种状态,如图所示。分别测量 甲、乙、丙细胞的长度 A 和原生质层长度 B,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液浓度甲>乙>丙 B. 细胞液浓度丙>乙>甲 C. 由甲到乙,B/A(%)值变大 D. 丙的 B/A(%)数值最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丙的质壁分离程度<甲<乙,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水分子都是双向移动的。成 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 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 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既发生了质壁分离。B 表示原生质层长度;A 表示细胞长度, (%)的值越大,说 明原生质层长度越大,质壁分离程度越小,反之, (%)的值越小,说明质壁分离的程度大。 【详解】AB、看图可知:丙的质壁分离程度<甲<乙,则细胞液浓度乙>甲>丙,AB 错误; C、由甲到乙原生质层长度减小, (%)的值减小,C 错误; D、甲乙丙中,质壁分离程度最小的是丙,则丙的 (%)的值最大,D 正确。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有关知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 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使用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9.在温度和 pH 均最适宜情况下,测得酶促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关系如图所示。则当底物浓度大于 m 时,提 高反应速率的方法是( ) A. 增加酶的数量 B. 增加底物浓度 C. 降低 pH D. 增加温度 【答案】A 【解析】 【分析】 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等特性,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是酶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酶的活性受温度、pH 等因素的影响,如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永久失活,但低温只能降低酶的活性, 不会使酶失活。【详解】AB、分析图示可知,当底物浓度大于 m 时,底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不再增加,可能是受到酶数 量的限制,增加酶的数量,可以提高反应速率,A 正确,B 错误; CD、该实验是在温度和 pH 均最适宜情况下进行的,降低 pH 或增加温度,反应速率均降低,CD 错误。 故选 A。 10.如图是人体内物质 X 和 Y 的代谢示意图,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 物质 X 是脂肪 B. 物质 Y 是丙酮酸 C. Z 表示卡尔文循环 D. ①表示糖酵解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图示表示糖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相关知识,物质 X 是蛋白质或多肽,水解产物是氨基酸,①表示糖酵解过程, 物质 Y 表示二碳化合物,Z 表示三羧酸循环,据此答题。 【详解】A、物质 X 水解产物是氨基酸,表示蛋白质或多肽,A 错误; B、物质 Y 是二碳化合物,B 错误; C、Z 表示三羧酸循环,C 错误; D、①表示糖酵解,D 正确。 故选 D。 11.某亲本 DNA 分子双链均以白色表示,以灰色表示第一次复制出的 DNA 子链,以黑色表示第二次复制出 的 DNA 子链,该亲本双链 DNA 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后的产物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 【详解】亲代 DNA 双链用白色表示,DNA 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因此复制一次后得到的两个 DNA 分子 只含有白色和灰色,而第二次复制得到的四个 DNA 分子以这两个 DNA 分子的四条链为模板合成的四个 DNA 分子中,都含有黑色的 DNA 子链,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 DNA 复制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 在联系的能力。 12.图为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过程①中有细胞分裂发生 B. 过程①中没有转录翻译 C. 过程②通常是不可逆的 D. 过程②属于细胞分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中①为细胞分裂,该过程能使细胞数目增多,但不能增加细胞的种类;②为细胞分化,实质 是基因选择性表达;据此答题。 【详解】A、过程①表示细胞的分裂,A 正确; B、细胞分裂间期,发生 DNA 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期间存在转录翻译,B 错误; C、细胞分化在整体状态下是不可逆的,C 正确; D、根据试题分析,过程②属于细胞分化,D 正确。 故选 B。 13.如图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株幼苗切面端的不同位置上,然后从左侧给予光 照。此实验的结果不会:A. 甲向右侧弯曲生长 B. 乙直立生长 C. 丙向左侧弯曲生长 D. 甲、乙、丙都弯向光源生长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甲幼苗的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左侧,因此生长素向下运输,将促进幼苗左侧茎生长,因此幼苗将向右弯 曲生长,可能发生,A 错误; 由于乙幼苗的琼脂块放在茎中间,因此生长素均匀分布,幼苗茎将直立生长,可能发生,B 错误; 丙幼苗的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右侧,因此生长素将促进幼苗右侧茎生长,因此幼苗将向左弯曲生长,可 能发生,C 错误; 由于琼脂小块不感光,单侧光不起作用,只有丙向左侧弯曲生长,因此甲乙丙都弯向光源生长不可能发生, D 正确。 【点睛】 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 作用,并且生长素能够从植物的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由于幼苗去除尖端, 又植物感光部位在尖端,琼脂小块不感光,因此生长素只发生极性运输,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判断甲丙均 弯向对侧生长,而乙将直立生长。 14.运动员剧烈运动并大量出汗时,机体通过调节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其中主要是( ) ①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②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③胰岛 A 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④ 胰岛 B 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的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运动员大量出汗,失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分析①②。根据运动员剧烈运动消耗大量能量,血糖浓度降低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浓度分析③④。 【详解】①②、运动员大量出汗,失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 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①正确,②错误; ③④、运动员剧烈运动会消耗大量的能量,血糖含量降低,刺激胰岛 A 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多,以提 高血糖浓度,维持血糖平衡,③正确,④错误。 综上①③正确。 故选 C。 15.健康人受到惊吓后收缩压通常会急剧上升, 此时会引起降压反射。 关于该反射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频率降低 B. 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C. 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D. 心排血量增大, 外周阻力降低 【答案】B 【解析】 【分析】 降压反射:动脉血压升高时,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使心率减慢,外周血管阻力下降,血压下降。 【详解】当健康人受到惊吓后收缩压通常会急剧上升,导致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频率升高,A 错误。压力感 受器当收到收缩压上升的刺激后,传入频率上升,通过中枢神经后,交感神经活动减弱,副交感神经兴奋 性增强,B 正确。降压反射的中枢在延髓,C 错误。降压反射会使心排血量下降,外周阻力降低,使血压下 降,D 错误。 【点睛】降压反射的过程是一个负反馈调节的过程,通过降压反射可以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 16.为了更好学习理解人类的 ABO 血型系统,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 A 型血和 B 型血的模型图。据此推测,O 型血的模型图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ABO 血型系统是根据红细胞上 A、B 凝集原的不同,将血型分为 O、A、B 及 AB 血型。A 型血红细胞上含 A 凝集原,血清中含抗 B 凝集素;B 型血红细胞上含 B 凝集原,血清中含抗 A 凝集素,O 型血红细胞上则 没有 A、B 凝集原,血清中含抗 A 及抗 B 凝集素;AB 型血红细胞上含 A、B 两种凝集原。血清中则不含抗 A 及抗 B 凝集素。A 凝集原和抗 A 凝集素、B 凝集原和抗 B 凝集素互相反应,能使红细胞发生凝集,利用 标准的抗 A、抗 B 凝集素或标准的 A、B 凝集原可进行血型鉴定。 【详解】据上分析可知,O 型血红细胞上则没有 A、B 凝集原,血清中含抗 A 及抗 B 凝集素,D 图符合题 意。 故选 D。 17.DNA 分子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携带的遗传信息最终翻译的氨基酸如表,若 某 tRNA 分子上与 mRNA 配 对的碱基序列为 CGU ,则其所携带的氨基酸 是 GCA CGT ACG TGC 赖氨酸 丙氨酸 半胱氨酸 苏氨酸 A. 赖氨酸 B. 丙氨酸 C. 半胱氨酸 D. 苏氨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遗传信息在 DNA 上,转录是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 RNA 的过程,这样遗传信息就从 DNA 转移到 mRNA 上;mRNA 上控制一个氨基酸的 3 个相邻的碱基称为一个密码子,tRNA 一端的三个碱基称为反密 码子,与密码子互补配对。 【详解】tRNA 中的碱基序列是 CGU,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mRNA 分子中的密码子为 GCA,所以 DNA 中的碱基序列为 CGT,故携带的氨基酸是丙氨酸,ACD 错误,B 正确,故选 B。18.图中显示 MG、CE、DP、 DW 四种地雀 ALX1 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多样性。图示的结果为生物进化提供 的证据属于 A. 胚胎学证据 B. 比较解剖学证据 C. 遗传多样性证据 D. 生物化学证据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多样性重要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进化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必然结果。 【详解】该图中显示 MG、CE、DP、DW 四种地雀 ALX1 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多样性,测定该基因序列是在 分子水平上进行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分子水平上的证据,这是生物化学证据。综上,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意在通过曲线分析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 19.下图表示利用 β-糖苷酶时使用 一种酶的固定化技术,该技术是( ) A. 交联 B. 包埋 C. 沉淀 D. 载体结合 【答案】A 【解析】 【分析】 固定化技术包括包埋法、物理吸附法和化学结合法(交联法),由于细胞相对于酶来说更大,难以被吸附或 结合,因此多采用包埋法。将酶固定在特定的不溶于水的承载物上,属于载体结合法;将酶交联在一起, 的限制酶的移动,属于交联法;将酶包在一定的材料中如凝胶,属于包埋法。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示将 β-糖苷酶通过化学键交联在一起,限制酶的移动,属于交联法。综上 所述,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 A。 20.猫的色素淡化基因属于复等位基因, 如 Cb(奶白色)、 CS(纯白色)、 c(白化) 等。 其中,Cb、 CS 对 c 均呈显性。 基因型分别为 Cbc 和 CSc 的两只猫交配, F1 出现四种不同颜色的猫,则 Cb 和 CS 的显隐性 关系不可能是 A. Cb 对 CS 完全显性 B. 镶嵌显性 C. Cb 对 CS 不完全显性 D. CS 对 Cb 不完全显性 【答案】A 【解析】 基因型分别为 Cbc 和 CSc 的两只猫交配,F1 的基因型为 CbCS、CSc、Cbc、cc 四种。依题意可知,F1 中基 因型为 CSc、Cbc、cc 的个体依次表现为纯白色、奶白色、白化;又因为 F1 出现四种不同颜色的猫,说明 Cb 和 CS 的显隐性关系可能有三种,即镶嵌显性、Cb 对 CS 不完全显性、CS 对 Cb 不完全显性,但不可能是 Cb 对 CS 完全显性,A 正确,B、C、D 均错误。 二、综合题 (一)细胞分裂生长与植物激素调节 如图为洋葱根尖分生组织中每个细胞核 DNA 的含量,每个点代表记录到的一个细胞。 21.在“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不选用伸长区或成熟区细胞的原因是多数细胞已高度分化。这种 状态的细胞称为__________。 22. 下列对上图的描述正确的有 。 A. 细胞核体积增大到最大体积一半时,DNA 含量才急剧增加 B. 图中核 DNA 数量减半的原因是核膜重新形成 C. 图中核 DNA 数量减半的原因是因为着丝粒分裂D. 分裂间期的细胞数量较多的原因是间期占细胞周期的时间较长 植物激素在细胞分裂和生长中起着重要作用,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均对腋芽(侧芽)的生长发育有调节 作用。如图为完整植株和去顶植株中顶端优势的模型,实线的宽度代表高水平的量,虚线代表低水平的量, 箭头表示运输方向。 23. 研究者在植株腋芽处施加细胞分裂素后,可测得控制 DNA 复制相关酶合成的基因表达量增加。由此推 测细胞分裂素可以促使腋芽细胞周期进程中的________。 A. G2→M 期 B. S→G2 期 C. G1→S 期 D. M→G1 期 24. 生长素可以促使多糖分子之间的组织结构改变,使细胞壁可塑性增加,进而促进细胞伸长。该多糖是 ___________。 25. 在合适浓度范围内,下列植物激素与生长素作用类似的有_________。 A. 乙烯 B. 赤霉素 C. 细胞分裂素 D. 脱落酸 26. 结合已有知识和图分析,去除顶芽后腋芽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21. 不增殖细胞 22. ABD 23. C 24. 纤维素 25. BC 26. 解除顶端优势,侧芽处生长素浓度降低,促进侧芽生长;糖的供应充足 【解析】 【分析】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制片的过程: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其中解离的 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分开来,便于观察;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体着色;压片的目的是为 了将根尖细胞分散开,便于观察。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 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 生根。植物的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到侧芽的部位积累,使顶芽的生长素浓度相对 较低,促进生长,侧芽生长素浓度相对较高,抑制生长。 21 题详解】 伸长区或成熟区细胞中多数细胞已高度分化,这种状态的细胞称为不增殖细胞。 【【22 题详解】 A、细胞核体积增大到最大体积一半时,DNA 含量才急剧增加,A 正确; B、图中核 DNA 数量减半的原因是核膜重新形成,B 正确; C、着丝粒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图中核 DNA 数量减半的原因是因为细胞质分裂,C 错误; D、分裂间期的细胞数量较多的原因是间期占细胞周期的时间较长,D 正确。 故选 ABD。 【23 题详解】 研究者在植株腋芽处施加细胞分裂素后,可测得控制 DNA 复制相关酶合成的基因表达量增加。DNA 复制 发生在 S 期,相关酶的合成发生在 G1 期,由此推测细胞分裂素可以促使腋芽细胞周期进程中的 G1→S 期, C 正确。 故选 C。 【24 题详解】 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生长素可以促使多糖分子之间的组织结构改变,使细胞壁可塑性增加, 进而促进细胞伸长。故该多糖是纤维素。 【25 题详解】 在合适浓度范围内,生长素可以促进植株生长,这与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作用效果类似,它们之间是协同 作用,BC 正确。 故选 BC 【26 题详解】 顶芽存在时腋芽的生长受到抑制,去除顶芽后腋芽生长的原因是解除顶端优势,侧芽处生长素浓度降低, 促进侧芽生长;糖的供应充足。 【点睛】本题考查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和植物激素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 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生命活动的调节 徒步探险是一种惊险、刺激的户外运动。在户外复杂条件下,人体依靠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调节各器官、系 统的活动,从而维持内环境自稳态。如图为内环境调节部分机制,甲乙丙丁代表腺体或神经结构,①~②代 表途径,a~f 代表物质。 。27. 毛细血管壁由一层细胞构成。图中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_________。 A. 组织液 B. 血浆 C. 淋巴液 D. 细胞液 28. 当在高寒地区徒步探险时,物质 c 含量明显上升,加速组织细胞物质氧化分解,增加产热量抵御寒冷, 那么物质 a 为___________。健康人体内 c 浓度不会持续过高,途径①②使激素分泌保持平衡,其体内的这 种调节机制称为___________。 A.协同 B.拮抗 C.负反馈 D.正反馈 29. 从反射弧的角度看,肾上腺髓质属于____________,支配肾上腺的结构丙是___________。 A.交感神经 B.副交感神经 C.传入神经 D.运动神经 30.丛林探险,能量消耗极大,机体借助如图所示维持血糖水平相对稳定。此时对物质 e 的的叙述,正确的 是____________。 A. 物质 e 的分泌受下丘脑调控 B. 物质 e 是胰岛素 C. 物质 e 是胰高血糖素 D. 物质 e 是由胰岛 B 细胞分泌的 31.去年小明体检患有高血脂,于是他天天徒步一万步,风雨无阻坚持一年,并且每天控制饮食。今年体检 时 血脂恢复正常。 据图,简述控制饮食、坚持徒步运动能有效降低血脂的原因______________。 【答案】27. AB 28. (1).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 C 29. (1). 效应器 (2). A 30. AC 31. 长时间运动,肝细胞内甘油三酯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参与氧化分解供能;控制饮食,由葡萄糖合成脂质 下降即内源性甘油三酯减少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垂体、甲状腺、传出神经、突触小体;①②代表反馈调节;a~f 代表促甲状腺 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神经递质。 【27 题详解】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AB 正确。 故选 AB。 【28 题详解】 当在高寒地区徒步探险时,物质 c 含量明显上升,加速组织细胞物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增加产热量抵 御寒冷,故物质 c 是甲状腺激素,物质 a 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途径①②使激素分泌保持平衡的这种调 节机制称为负反馈调节,C 正确。 故选 C。 【29 题详解】 从反射弧的角度看,肾上腺髓质属于效应器。支配肾上腺的结构丙是传出神经,也是交感神经,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 A。 【30 题详解】 在丛林深山探险时,血糖消耗量极大,此时人体内物质 e 明显升高,升高血糖,维持血糖平衡,说明物质 e 是胰高血糖素,由胰岛 A 细胞合成分泌,受下丘脑调控,AC 正确,BD 错误。 故选 AC。 【31 题详解】 徒步运动有效降低血脂原因:长时间运动,肝细胞内甘油三酯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转变成葡萄糖,运入 各种组织细胞供利用;控制饮食,由葡萄糖合成脂质下降即内源性甘油三酯减少。 【点睛】本题考查神经体液调节,综合考查了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体温调节、血糖平衡调节内容,理 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三)人类遗传病 腓骨肌萎缩症(CMT)是一种神经遗传病,其遗传方式有多种类型,病情严重者可见小腿和大腿下 1/3 肌 萎缩,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如图为 CMT 单基因遗传病家庭遗传系谱图(相关基因用 A、a 表示)。 32. 据图判断,CMT 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_____________。 A. 伴 X 显性遗传 B. 伴 X 隐性遗传 C.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D.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33. 若 1 号不携带 CMT 致病基因,则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A. 常染色体 B. X 染色体 C. Y 染色体 D. 常染色体或 X 染色体 经过基因诊断,1 号个体携带有 CMT 基因。 34. 则 1 号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其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_____个致病基因。 35. 则 3 号与 4 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 A. 0 B. 25% C. 50% D. 100% 36.对该家系的致病基因分析得知,由于基因突变导致患者某蛋白中第 205 位的氨基酸由天冬酰胺变为丝氨 酸,由此造成蛋白功能异常。则造成这种异常的基因突变类型最可能是____________。 A. 基因中插入一个碱基 B. 基因中替换了一个碱基 C. 基因中缺失一个碱基 D. 基因中替换了一个密码子 【答案】32. B 33. D 34. (1). Aa (2). 2 35. D 36. 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亲代母亲患病,子代女儿患病,说明该病一定不是伴 X 隐性遗传。若 1 号不携带 CMT 致病基因, 则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或 X 染色体,若携带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32 题详解】 由于伴 X 隐性遗传病具有母亲患病儿子必定患病的特点,故此病一定不是伴 X 隐性遗传,B 正确。 故选 B。 【33 题详解】 由分析可知:若 1 号不携带 CMT 致病基因,则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伴 X 显性遗传,故致病基因可能 位于常染色体或 X 染色体,且存在女性患者,故不可能位于 Y 染色体上,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 D。 【34 题详解】 若 1 号个体携带有 CMT 基因,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 号个体携带有 CMT 基因,故 1 号 的基因型是 Aa,其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 2 个致病基因。 【35 题详解】 据上分析可知,1 号的基因型是 Aa,2 号的基因型是 aa,故 3 号与 4 号基因型都为 Aa,基因型相同的概率 为 100%,D 正确。 故选 D。 【36 题详解】ABC、对该家系的致病基因分析得知,由于基因突变导致患者某蛋白中第 205 位的氨基酸由天冬酰胺变为 丝氨酸,由此造成蛋白功能异常,则造成这种异常的基因突变类型最可能是基因中替换了一个碱基,若基 因中插入或缺失一个碱基,则会引起多个氨基酸的改变,AC 错误,B 正确; D、密码子位于信使 RNA 上,D 错误。 故选 B。 【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基因突变和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特征, 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系谱图判断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进而判断相应个体的基因型,理解减 数分裂的过程,难度适中。 (四)光合作用 研究人员通过人工诱变后筛选出一株水稻突变体,其叶绿素含量仅为普通水稻的 56%。图甲表示在 25℃时 不同光照强度下该突变体和普通水稻的净光合速率。图乙 A、B 表示某光强下该突变体与普通水稻的气孔导 度(单位时间进入叶片单位面积的 CO2 量)和胞间 CO2 浓度。 37. 根据膜上发生的化学变化,推测下列 4 种生物膜中含有叶绿素的是_______。 A. B. C. D. 38.提取普通水稻叶绿体中的色素,用滤纸层析分离色素,分离结果如图所示,①~④表示色素带。据题意 分析,突变体的色素带中与普通水稻具有较大差异的是________。(用图中编号表示)39. 图甲中光照强度低于 a 点时,突变体水稻光合速率低于普通水稻,据题意推测其可能原因有 ____________。 A. 色素含量少 B. 类囊体数目少 C. 气孔导度大 D. 酶的活性低 40.图甲中,光强大于 a 点时,与普通水稻相比突变体水稻虽叶绿素含量少,却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其 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A. 处于光合作用最适温度 B. 充足的光能弥补了色素缺乏的不利影响 C. 突变体的暗反应效率较高 D. 突变体呼吸速率较低 41. 据图乙分析,______(普通/突变体)水稻在单位时间内固定的 CO2 多,理由是__________。 【答案】37. B 38. ①② 39. AB 40. BC 41. (1). 突变体 (2). 突变体的气孔导度大,进入叶片的 CO2 多,而胞间 CO2 浓度与普通水稻相近, 说明突变体的光合速率较高,能较快地消耗 CO2。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 1 中,光照强度大于 a 时,突变体水稻的净光合速率大于普通水稻。图 2 中突变体水稻的气 孔导度大于普通水稻,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两者相当,说明突变体水稻利用二氧化碳的能力高于普通水稻。 据此分析作答。 【37 题详解】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其上含有光合作用的色素能够吸收转化和传递光能,并 发生水的光解,该反应的产物是氧气、[H]和 ATP,B 正确。 故选 B。 【38 题详解】 由于突变体水稻叶绿素含量仅为普通水稻的 56%,所以在光合色素的分离实验中,①~④表示色素带分别是 叶绿素 b、叶绿素 a、叶黄素和胡萝卜素,所以突变体的色素带中与普通水稻具有较大差异的是①②。 【39 题详解】 图 1 中光照强度低于 a 点时,突变体水稻光合速率低于普通水稻,可能的原因是突变体的类囊体数目少,色素含量也少,AB 正确。 故选 AB。 【40 题详解】 图 1 中,大于 a 点的光强时,与普通水稻相比突变体水稻虽叶绿素含量少,却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其 可能的原因是突变体水稻的气孔导度大于普通水稻,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两者相当,使得突变体的暗反应 效率较高,另外可能是充足的光能弥补了色素缺乏的不利影响,BC 正确。 故选 BC。 【41 题详解】 据图 2 分析,突变体的气孔导度大,进入叶片的 CO2 多,而胞间 CO2 浓度与普通水稻相近,说明突变体的 光合速率较高,能较快地消耗 CO2,所以突变体水稻在单位时间内固定的 CO2 多。 【点睛】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及光合作用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和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题目难度中等。 (五)微生物与生物工程 自 2019 年 12 月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引起肺炎疫情以来,我国政府与世卫组织通力合作,全力防控, 目前疫情已得到初步遏制。 42. 疫情爆发后各地政府紧急启动,对感染者及时进行隔离治疗。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说,这种措施属于 ______________。 A. 控制传染源 B. 切断传播途径 C. 保护易感人群 D. 消灭病原体 图 1 为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结构示意图。新冠病毒入侵宿主的方式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机制有所不 同,图 2 示其侵入宿主细胞并增殖的过程。43. 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____。该病毒进入人体细胞的方式通常为______。 A.被动扩散运输 B.膜融合或胞吞 C.经离子通道注入 D.诱导宿主细胞膜裂解 44. 冠状病毒为单股正链 RNA 病毒,用(+)RNA 表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 冠状病毒属于 RNA 病毒,体内含有逆转录酶 B. 病毒 RNA 复制时需要的酶在宿主细胞内合成 C. 病毒 RNA 可直接作为翻译的模板 D. 病毒 RNA 复制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要防治病毒的感染,最好的方式仍然是注射抗体或接种疫苗。图 1、2 分别表示相关抗体、疫苗的制作原理 示意图。 45. 图 1、2 中,抗体和疫苗的制作采用的生物技术分别是_____________。46. 图 1 中,患者愈后的免疫细胞是指______________。 A. B 淋巴细胞 B. 记忆 B 细胞 C. 浆细胞 D. T 淋巴细胞 47. 用图 2 方法产生的疫苗进行接种,与图 1 的抗体注射方法的免疫功能相比,其关键的优势是 __________。 【答案】42. A 43. (1). RNA (2). B 44. BCD 45. 细胞融合和转基因技术 46. BC 47. 图 1 的抗体注射方法,血液中抗体含量因代谢会逐渐降低,图 2 接种的疫苗作为抗原可以激发 B 细胞 产生记忆细胞,较长时间维持较高抗体浓度。 【解析】 【分析】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 (1)控制传染源。由于不少传染病在开始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传染性,当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状的时候, 传染性已达到最强程度。因此,对患有传染病的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 隔离,以防止传染病蔓延。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地处理。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 施。 (2)切断传播途径。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切实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对带有病原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并 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等,使病原体失去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3)保护易感人群。人们进行的预防接种,就很好地起到了保护易感者的作用。易感者也应注意不要与患病 的人或动物接触;平时应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的能力。 预防传染病时,既要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又要根据不同病种的特点和具体情况, 在三个环节中抓住主要环节,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 【42 题详解】 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说,对感染者及时进行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A 正确。 故选 A。 【43 题详解】 新型冠状病毒是 RNA 病毒,其遗传物质是 RNA。由图 2 所示可知,新冠病毒入侵宿主的方式为膜融合或 胞吞,B 正确。 故选 B。 【44 题详解】 A、冠状病毒属于 RNA 病毒,但不属于逆转录病毒,体内不含逆转录酶,A 错误;B、病毒 RNA 复制时需要的酶在宿主细胞内合成,B 正确; C、病毒 RNA 可直接作为翻译的模板,C 正确; D、病毒 RNA 复制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 正确。 故选 BCD。 【45 题详解】 分析图示可知,抗体的制作应用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疫苗的制作应用了基因工程技术(转基因技术)。 【46 题详解】 患者愈后的免疫细胞是指经抗原刺激过的 B 淋巴细胞,其可以增殖分化成记忆 B 细胞或者是浆细胞,BC 正确。 故选 BC。 【47 题详解】 与图 1 的抗体注射方法的免疫功能相比,用图 2 方法产生的疫苗进行接种的优势是图 1 的抗体注射方法, 血液中抗体含量因代谢会逐渐降低,图 2 接种的疫苗作为抗原可以激发 B 细胞产生记忆细胞,较长时间维 持较高抗体浓度。 【点睛】本题以新冠病毒为背景,考查免疫调节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基因工程等相关知识点,掌握相关 知识结合题意答题。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