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带解析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9-2020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带解析Word版)

ID:262556

大小:3.56 MB

页数:24页

时间:2020-05-23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 学年度(上)高 2021 级半期考试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 第 I 卷(选择题,共 60 分) 一、本卷共 40 小题,每题 1.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 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灯塔是建于航道关键部位附近的一种固定的塔状发光航标,用以引导船舶航行或指示危 险区。下图为我国某岛屿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该岛东西距离大约是 A. 250 千米 B. 150 千米 C. 200 千米 D. 300 千米 2. 甲处灯塔对图中①②③④海域的轮船起不到作用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 C 2. B 【解析】 【1 题详解】 图 中 显 示 , 该 岛 东 西 跨 经 度 约 2° , 按 30° 纬 度 计 算 , 其 东 西 距 离 应 约 为 111×cos30°×2°≈192 千米,按纬度为 0°计算,其东西距离应约为 111×cos0°×2°=222 千米,当地纬度比 30°低,比 0°高,因此东西距离比 192 千米长,比 222 千米短,由此判 断,选项 C 符合题意,排除 A、B、D。 【2 题详解】 把图中甲处与①、②、③、④处用直线相连,观察连线上地形特征。甲处与①海域的连线上 为凹坡地形,因此在①海域能够看到灯塔,灯塔对①海域轮船能起到作用,A 不符合题意。甲 处与②海域的连线上有山脊地形,阻挡视线,因此在②海域看不到灯塔,灯塔对②海域轮船起不到作用,B 符合题意。甲处与③海域的连线上为凹坡地形,因此在③海域能够看到灯塔, 灯塔对③海域轮船能起到作用,C 不符合题意。甲处与④海域的连线上为凹坡地形,因此在④ 海域能够看到灯塔,灯塔对④海域轮船能起到作用,D 不符合题意。 【点睛】地球上位于同一经线上的两地南北距离≈两地纬度差×111 千米;地球上位于同一纬 线上的两地东西距离≈两地经度差×111 千米×当地纬度的余弦值。 传输广播电视节目信号的地球同步卫星会受到太阳影响,其空间位置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 各题。 3. 图中所包含的天体系统共有 ( )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四级 4. 关于太阳对同步卫星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 ) A. 使卫星绕地球公转速度发生变化 B. 电磁波对卫星的影响强度白天小于夜晚 C. 使卫星传输到地球站的信号受干扰 D. 地球位于远日点时,卫星受太阳的影响最大 【答案】3. B 4. C 【解析】 试题分析: 【3 题详解】 读图可以看到,图中只有一颗恒星—太阳,所以有恒星系。有地球和它的卫星组成的行星系 统,所以有二级天体系统,B 对。A、C、D 错。 【4 题详解】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对气候,对地球磁场,对电离层的影响,不影响卫星绕地球的公转 速度,A 错。太阳辐射能是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白天的电磁波要强于晚上,B 错。太阳活动 影响电离层,导致卫星传输信号受干扰,C 对。地球位于近日点时,卫星受太阳影响更大,D 错。【考点定位】天体系统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名师点睛】 “六尺巷”是彰显中华民族和睦谦让美德的见证。小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约 30°N, 117°E),巷宽约 6 尺,墙高 8 尺,大约呈东西走向。下图为六尺巷景观图。 完成下列各题 5. 某日正午,北面墙体的四分之一被南面墙体的影子遮挡,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A. 30° B. 45° C. 60° D. 90° 6. 该地正午时刻,“北京时间”(120°E 地方时)为 A. 12:00 B. 12:12 C. 11:00 D. 11:56 【答案】5. B 6. B 【解析】 【5 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六尺巷”巷宽约 6 尺,墙高 8 尺,大约呈东西走向。某日正午,北面墙体 的四分之一被南面墙体的影子遮挡,即墙下 2 尺被遮挡,见下图: 图中 a 表示巷宽,为 6 尺,c 表示被南面墙遮挡的四分之一,为 2 尺,墙高为 8 尺,则 b 为 6 尺,H 表示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H 的正切值为 b/a=1,因此 H 为 45°,选项 B 符合题意,排 除 A、C、D。 【6 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小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约 30°N,117°E),该地正午时刻,即 117°E 的地 方时为 12:00,则“北京时间”(120°E 地方时)=12:00+(120°-117°)×4 分钟=12:12, 选项 B 符合题意,排除 A、C、D。 图中 abcd 四点间存在热力环流,读图表回答下列各题。 7. 四点之间的气流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A. a→b→c→d→a B. c→a→b→d→c C. d→b→a→c→d D. b→c→d→a→b 8. 根据四点气压数值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于 a 处气压低于 c 处,所以 a 处气温比 c 处高 B. 由于 a 处气压低于 c 处,所以气流由 c 处流向 a 处 C. 由于 c 处为高压,d 处为低压,所以有可能 c 处为晴朗天气,d 处为阴雨天气 D. 由于 b 处为高压,d 处为低压,所以气流由 b 处流向 d 处 9. 若该热力环流模式图表示“北半球某海滨地区夜晚海陆风示意图”,则说法正确的是 A. cd 间的实际风向为西北风 B. c 地为海洋 C. 此时吹海风 D. d 地气温比 c 地更低 【答案】7. C 8. C 9. A 【解析】 【7 题详解】 表中表明,近地面的 c 点气压大于 d 点,按照热力环流原理推断,c 处为下沉气流,d 处为上 升气流,近地面气流由气压高处(c 点)流向气压低处(d 点);高空,b 点气压高于 a 点,气 流由 b 点流向 a 点,因此四点之间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d→b→a→c→d,选项 C 正确,A、B、D 错误。 【8 题详解】 表格数据表明,a 处气压低于 c 处,但因海拔高度上升,a 处气温比 c 处低,A 错误。垂直气 流不是由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差异导致,在热力环流中,垂直气流是由冷热不均所导致,因此 尽管 a 处气压低于 c 处,气流也不会由 c 处流向 a 处,B 错误。由于 c 处为高压,盛行下沉气流,不易成云致雨,为晴朗天气,d 处为低压,盛行上升气流,容易成云致雨,为阴雨天气, C 正确。垂直气流不是由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差异导致,且表中数据显示,b 处的气压低于 d 处, D 错误。 【9 题详解】 北半球海滨海地区,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温低,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海洋降温慢,气温 高,空气上各项,形成低气压。图表显示,近地面 c 为高气压,d 为低气压,因此 c 为陆地, d 为海洋,B 错误。此时陆地为高气压,海洋为低气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为陆风,C 错误。 d 为海洋,夜晚降温慢,气温高于陆地(c),D 错误。由于 c 点气压高,d 点气压低,水平气 压梯度力由 c 指向 d,即由西指向东,题意表明,当地为北半球,风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 向向右偏形成西北风,因此 A 正确。 【点睛】热力环流产生原理:两地冷热不均,气温高的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 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气温低的地区大气冷却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而高空形成低气 压,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共同 构成热力环流。 针对多年冻土表面活动层的反复冻融,我国修建青藏铁路时为部分路段安装了两侧透风 的面板叠瓦式遮阳棚。下图中曲线示意该铁路某处阳棚在暖季(7 月至 9 月)某日与冷季(11 月至次年 3 月)某日的棚内及棚外气温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 图中表示暖季某日棚内气温变化的曲线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1. 此路段冷季 A. 遮阳棚的作用较暖季小 B. 棚内气温日变化大于棚外 C. 棚外日最高气温高于 5°C D. 棚内外气温差异出现在夜晚 【答案】10. B 11. A【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 【10 题详解】 首先暖季气温比冷季气温要高,③④排除;同时棚内气温日变化小,棚外气温日变化大,所 以②正确①错误。故选 B。 【11 题详解】 据上题分析可知,①②为暖季, ③④为冷季。且③为棚外气温日变化曲线④为棚内气温日变 化曲线。据图可知,冷季时棚外日最高气温低于 5℃,C 错误;棚内气温日变化小于棚外,B 错误;据图可知,棚内外气温差异出现在 9 点-18 点的白天,D 错误;据图可知,冷季棚内外 气温差较暖季棚内外气温差小,说明遮阳棚的作用比暖季小,A 正确。故选 A。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读世界某区域简图,完成下列各题。 12. 导致 P、Q 两地太阳辐射强的共同影响因素是 A. 地形 B. 纬度 C. 天气 D. 下垫面性 质 13. P、Q 两地相比可知 A. Q 地的年日照时数比 P 地少 B. P 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 Q 地多 C. 日照时数决定太阳辐射总量 D. P、Q 两地的热量条件相当 【答案】12. C 13. B 【解析】【12 题详解】 根据图中 PQ 两地的地理位置判断,P 地位于青藏高原,Q 地位于撒哈拉沙漠。青藏高原因海 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少,晴天多,因此太阳辐射强,而撒哈拉沙漠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 信风影响,降水稀少,晴天多,因此太阳辐射强,因此导致 P、Q 两地太阳辐射强的共同影响 因素是天气,选项 C 符合题意。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与地形有关,而撒哈拉地区太阳辐射强 与地形关系不大,因此排除 A。两地纬度都不是最低的,因此纬度不是两地太阳辐射强的共同 因素,排除 B。下垫面性质对太阳辐射强度没有多大影响,排除 D。 【13 题详解】 读图可知,Q 地年日照时数大于 3000 小时,而 P 地大多数地区年日照时数小于 3000 小时,因 此 Q 地的年日照时数比 P 地多,A 错误。读图可知,P 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大多大于 85×105J/ (m2.a),而 Q 地年太阳辐射总量低于 85×105J/(m2.a),因此 P 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 Q 地 多,B 正确。图中数据表明,Q 地日照时数高于 P 地,而 Q 地太阳辐射总量低于 P 地,因此日 照时数不能决定太阳辐射总量,C 错误。P 因海拔高,气候高寒,热量条件差,而 Q 地为热带 沙漠气候,全年气温高,热量条件好,因此两地的热量条件不相当,D 错误。 每年从“冬至”开始,北半球逐渐进入了最寒冷的日子,称作“数九寒天”。我国民间自古流 传着许多数九、画九和写九的风尚习俗。下图中左图为古代某画九局部图,此图的画法是:“上 晴下阴,左风右雨雪中心”,即把圆形“双鱼”图,或上、或下、或左、或右只画出一部分以 表示当日天气状况,简明清楚。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4. 左图虚线框内(M 处)所示两天的天气状况变化是 A. 阴转晴 B. 风转晴 C. 雪转阴 D. 雨转阴 15. 右图中,可能出现左图 N 处天气状况的是 A. A 点 B. B 点 C. C 点 D. D 点 【答案】14. A 15. C【解析】 【14 题详解】 图中 M 处上面是一九第一天,下面是一九第二天。根据材料,画法是“上晴下阴,左风右雨 雪中心”可知天气状况变化是雨转晴,故 D 正确。A、B、C 错误。 【15 题详解】 左图 N 处是七九第六天,位于中心位置,为雨雪天气。在右图中,C 点位于冷锋锋后,降水较 多,故 C 正确。A、B 位于高压脊线附近,以晴朗天气为主,故 A、B 错误。D 处位于冷锋的锋 前,降水较少,故 D 错误。 【点睛】本题有一定难度,读图“画九图”为解题关键。 涠洲岛,是火山喷发堆凝而成的岛屿,图 a 为该岛火山活动遗留下的火山口,已被海水 淹没。岛屿周围的海域有大量珊瑚生长,在图 b 层理构造明显的海岸陡崖中,发现大量珊瑚 化石。图 c 表示三大类岩石及岩浆相互转化示意图,甲、乙、丙、丁、戊代表三大类岩石类 型和岩浆,字母代表地质作用类型。 完成下列各题。 16. 形成火山口的地质作用是图 c 中的 A. a B. b C. c D. d 17. 图 b 海岸陡崖的岩石是图 c 中的 A. 乙 B. 丙 C. 丁 D. 戊 【答案】16. A 17. D 【解析】 【16 题详解】 根据图 c 中各岩石和岩浆的相互关系判断,图中甲、乙、丙、丁、戊分别表示侵入岩、喷出 岩、岩浆、变质岩、沉积岩,则图中 a、b、c、d、e 分别表示喷出冷凝作用、风化作用、侵入冷凝作用、重熔再生作用、变质作用。形成火山口的地质作用是岩浆喷出冷凝作用,因此 选项 A 符合题意,排除 B、C、D。 【17 题详解】 根据图 c 中各岩石和岩浆的相互关系判断,图中甲、乙、丙、丁、戊分别表示侵入岩、喷出 岩、岩浆、变质岩、沉积岩。图 b 海岸陡崖的岩石具有明显层理构造,应属于沉积岩,因此 选项 D 符合题意,排除 A、B、C。 读某区域沿回归线的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18. 与图中丙处山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A. 岩浆活动 B. 背斜拱起 C. 板块挤压 D. 断层 19. 关于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海沟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B. 与甲处相比,乙处地质构造更适合建设隧道 C. A 处容易找到地下水 D 丁处岩石属于岩浆岩 【答案】18. B 19. A 【解析】 【18 题详解】 图中显示,丙处岩石为岩浆岩,因此丙处山地与岩浆活动有关,A 不符合题意。题中没有信息 表明,丙处山地岩层发生了弯曲变形,没有出现背斜拱起,B 符合题意。图中显示,丙处为大 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挤压的边界,因此丙处山地与板块挤压有关,C 不符合题意。图中显示, 丙处岩块相对丁处岩块断裂上升,因此断层与图中丙处山地的形成有关,D 不符合题意。 【19 题详解】 图中海沟位于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边界,大洋板块因位置较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而 消亡,并形成海沟,因此海沟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A 正确。图中显示,甲处岩层向上拱起, .为背斜构造,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与甲处相比,乙处向斜构造容易汇集地下水, 容易出现透水事故,因此不适合建设隧道,B 错误。A 处地下为背斜构造,地下水向两侧分流, 且图中显示,A 处地下主要是不透水岩层和含油岩层,不容易找到地下水,C 错误。根据图中 图例可知,丁处岩石为含煤地层,应为沉积岩,不属于岩浆岩,D 错误。 【点睛】向斜岩层形态利于地下水汇集,是很好的储水构造;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利于油气 储存,是很好的储油构造;由于背斜的拱形构造结构稳定、地下水分流不易透水,因此背斜 构造有利于建设地下隧道。 2015 年 4 月,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启动。“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 具有“弹性”,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减轻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功能。读“海绵城市示意 图”。 完成下列各题。 20. “海绵城市”可以使城市水循环中 A. 植物蒸腾减弱 B. 下渗减弱 C. 地表径流增强 D. 地下径流 增强 21. 海绵城市中的 A. 树木、草坪可大量吸收大气降水和地下水 B. 湿地公园可以净化水质 C. 河流、湖泊可调节多雨期和少雨期的降水量 D. 城市小区、拦水坝可以增加下渗水量 22. 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城市”可以 ①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②减轻城市交通拥堵压力 ③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④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20. D 21. B 22. B 【解析】 【20 题详解】 图中显示,“海绵城市”通过绿地涵养水源,植被覆盖率提高,因此植物蒸腾不会减弱,可 能会增加,A 错误。图中显示,“海绵城市”通过树木、草坪、城市湿地(湿地公园、湖泊、 河流、拦水坝)增加下渗,把大量水储存在地下,因此下渗增强,地下径流增强,B 错误、D 正确。由于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增强,导致地表径流会减弱,C 错误。 【21 题详解】 “海绵城市”主要是通过树木、草坪可大量涵养吸收大气降水,增加下渗,补充地下水,不 是吸收地下水,A 错误。湿地公园通过物理沉降和生物降解等作用可以净化水质,B 正确。河 流、湖泊不可能降低多雨期的降水量,对少雨期的降水量调节功能也有限,C 错误。城市小区 以硬化地面为主,不会增加下渗水量,D 错误。 【22 题详解】 “海绵城市”储蓄的水源可以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①正确。“海绵城市”对减轻城市交通 拥堵压力没有关系,②错误。“海绵城市”通过储蓄水源,减少地表径流量,因此可以提高 城市防洪排涝能力,③正确。城市湿地可以增加城市空气中水汽,加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 用,还可以吸收大量废热,因此有可能减缓城市热岛效应,④错误。综上所述,选项 B 符合 题意,排除 A、C、D。 渔汛是指水生经济动物高度集中于某水城,适于大量捕捞的时期。下图中甲、乙两渔场渔 汛季节差异显著。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23. 甲渔场夏季时洋流流向为 A. 东北向西南 B. 东南向西北 C. 西南向东北 D. 西北向东 南 24. 甲渔场的渔汛一般出现在 A. 1 月 B. 4 月 C. 7 月 D. 10 月 25. 影响甲、乙两渔场渔汛季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表层水温 B. 大气环流 C. 光照强度 D. 人类活动 【答案】23. C 24. C 25. B 【解析】 【23 题详解】 甲渔场夏季时,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在西 南季风的推动下,当地洋流由西南向东北流动,因此甲渔场夏季时洋流流向为西南向东北, 选项 C 符合题意,排除 A、B、D。 【24 题详解】 甲渔场夏季时,当地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海岸附近的表层海水在风的 推动下向大洋中间流动,表层海水减少,底层海水上涌补充,带来大量底层营养元素,使得 表层浮游生物繁盛,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吸引大量鱼群集聚于此,形成渔汛。由此判 断,当地渔汛一般出现在当地夏季,选项 C 符合题意。1 月、4 月和 10 月当地盛行东北季风, 不会形成上升流,鱼的饵料不丰富,不会形成渔汛,排除 A、B、D。 【25 题详解】 甲、乙两渔场渔汛都是离岸风引起的上升流(涌升流)所致,7 月,甲渔场盛行离岸风(西南 风),上升流明显,形成渔汛,而乙渔场 7 月盛行东南信风,为向岸风,没有上升流,不会形成渔汛;1 月,甲渔场盛行东北季风,为向岸风,没有上升流,不会形成渔汛,而乙渔场 1 月 盛行西北风(东北风越过赤道形成),为离岸风,上升流明显,形成渔汛。由此判断,影响甲、 乙两渔场渔汛季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大气环流,选项 B 符合题意,排除 A、C、D。 【点睛】涌升流是由于风力和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区海平面降低,底层 海水上涌补充的现象。涌升现象与渔业密切关系,以沿岸涌升区为代表的多数涌升区域是非 常好的渔场。在那里,由于有丰富的营养盐,浮游植物的生产量和浓度很大,所以作为饵料 的浮游动物及鱼很多,据学者估计全世界海洋仅有 0.1%的区域涌升现象,并推算出捕鱼量则 占一半。 下图示意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1 月份 0℃气温等温线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6. 有关甲海域洋流性质及其流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寒流,流向东北 B. 暖流,流向西南 C. 寒流,流向西南 D. 暖流,流向东北 27. 图示地区 A. 河流长、水量丰,航运价值高 B. 南北温差较小,降水量西多东少 C. 峭壁悬崖多分布在陆地东南岸 D. 荒漠草原广布,森林面积较小 【答案】26. D 27. B 【解析】 【26 题详解】 图中显示,1 月 0℃等温线向高纬地区弯曲,表明甲海域的气温高于两侧,由此推断,流经甲 海域的洋流为暖流,排除 A、C。暖流应从水温高的海区流来,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位于北 半球,北半球向北水温降低,向南水温升高,因此甲海域洋流应由西南流向东北,该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排除 B,选项 D 符合题意。 【27 题详解】 图中地区为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半岛比较狭窄,图中显示,当地多海拔较高的山地,因 此当地河流流程较短,流速较快,航运价值不高,A 错误。受温暖的西风和暖流影响,导致图 示地区南北温差较小,受当地南北向的山脉阻挡,西侧为西风迎风坡,降水多,东侧为背风 坡,降水较少,B 正确。根据图中河流分布特征和山峰分布特征可以看出,半岛山地更靠近西 部海岸,因此峭壁悬崖多分布在陆地西北岸,C 错误。当地受西风和暖流影响,降水丰富,冬 季温和,因此当地植被以森林为主,多亚寒带针叶林,荒漠草原相对较少,D 错误。 【点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为西坡温带海洋性气候,东坡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亚寒带大陆 性气候)。全年盛行西风和北风,并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冬季气温显著高于同纬度的其他地 区,最北部 1 月平均气温仅-15℃左右;降水比较丰沛,西部沿海地处山脉的迎风坡,年降水 量达 3000 毫米,但背风的东部只有 450-750 毫米。 下图是我国三个地区甲、乙、丙三条河流各月流量(立方米/秒)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8. 丙河最有可能位于 A. 西北地区 B. 华北地区 C. 东北地区 D. 青藏高原 地区 29. 下列有关三条河流说法正确的是 A. 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是甲河 B. 流量变化均随降水量而变化 C. 流量年际变化最小的是乙河 D. 河流含沙量最大的是丙河 【答案】28. C 29. C 【解析】【28 题详解】 图中显示,丙河有两个汛期,有明显的春汛和夏汛,春汛应由积雪融水补给所致,夏汛应由 雨水补给所致,我国各地区中有明显积雪融补给和雨水补给地区且流量较大的地区,只有东 北地区,因此丙河最有可能位于东北地区,选项 C 符合题意。西北地区的河流大多以冰雪融 水补给为主,形成夏汛,春汛不明显,而且流量不大,排除 A。华北地区冬季相对暖和,很难 有大量积雪,河流一般不会形成春汛,排除 B。青藏高原地区的河流大多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一般不会单独形成明显的春汛,季节性积雪融水和永久性冰雪融水形成的汛期会连接形成一 个汛期,而且流量不大,排除 D。 【29 题详解】 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总流量不大,冬季一般会出现断流期,与甲河流量特征不符,因 此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不是是甲河,应是乙河,A 错误。乙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变 化大多随气温的变化,B 错误。由于乙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大小由气温变化决定,而 气温的年际变化一般较小,甲、丙河以雨水补给为主,我国季风气候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 因此流量的年际变化较大,因此流量年际变化最小的是乙河,C 正确。丙河位于东北地区,植 被覆盖率较高,多平原,因此河流含沙量较小,D 错误。 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的埃尔埃希多地区曾是土壤贫瘠、人烟稀少的荒芜之地,当地农业 科技人员对土壤进行改良,大力发展温室农业,使埃尔埃希多由荒凉之地变成欧洲的“菜篮 子”,但水资源短缺问题也逐渐显现。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0. 埃尔埃希多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是 A. 种植业的大力发展,农业需水量大幅增长 B. 地表岩石破碎,下渗多导致地表径流少 C. 夏季降水稀少,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多 D. 夏季降水稀少,冬季处于西风带背风坡降水少31. 下列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在埃尔埃希多最不可能的是 A. 利用高山冰川融水 B. 发展节水农业 C. 海水淡化 D. 修建积水池收集雨水 【答案】30. D 31. A 【解析】 【30 题详解】 种植业的大力发展,农业需水量大幅增长,这属于人为原因,不是自然原因,排除 A。如果地 表水下渗多,地下径流丰富,水资源仍然丰富,排除 B。如果当地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多, 水资源也比较丰富,这不是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排除 C。当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 水稀少,冬季处于西风带影响,图中显示,当地西边有海拔达 3478 米的高山,因此当地处于 西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这是埃尔埃希多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选项 D 符合题意。 【31 题详解】 虽然图中显示当地西边有海拔达 3478 米的高山,但这样的海拔在亚热带地区难以产生冰川, 因此当地没有高山冰川融水,A 符合题意。发展节水农业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节流”措施, B 不符合题意。当地位于海边,可以通过海水淡化获得淡水资源,这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开 源”措施,C 不符合题意。修建积水池收集雨水,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流失,这是解决水资源短 缺的“开源”措施,D 不符合题意。 泉是地下水天然出露至地表的地点,或者地下含水层露出地表的地点。在福建西部某丘 陵山区,多泉水(如下图所示)。甲泉泉水多气泡,含钙量高.乙泉附近谷地内有较多风化严 重的玄武岩岩块。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 图示地区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A. 流水侵蚀作用 B. 流水堆积作用 C. 风力侵蚀作用 D. 岩浆活动 33. 与甲泉水相比,乙泉水A. 水温高,含钙量高 B. 水温低,含钙量低 C 水温高,含钙量低 D. 水温低,含钙量高 【答案】32. A 33. C 【解析】 【32 题详解】 图示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高温多雨,石灰岩广布,流水侵蚀作用强,且泉水多,说 明有喀斯特地貌发育,岩层裂隙多;岩浆活动属于内力作用。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 【33 题详解】 由材料信息可知,甲泉水来自喀斯特溶洞,溶洞中光照缺乏,导致泉水冷凉,且含钙量高, 水质较差;乙泉水附近有玄武岩,受火山喷发带来的地下余热影响,泉水温度较高,含钙量 低。C 正确。故选 C。 读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形成与发育过程示意图,其中“漏斗”是流水对石灰岩裂隙聚合 的地方进行溶蚀,并不断扩大而成。世界最大口径(500 米)球面天文射电望远镜 FAST 正是利 用了贵州省平塘县这种岩溶漏斗地貌建造而成。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4. 据图判断,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形成发育过程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②③ C. ②③①④ D. ④②③① 35. 影响 FAST 工程选址的原因,正确的是 ①气候干燥,大气透明度好 .②地势较高,利于接受信号 ③天然洼地,节省投资 ④“漏斗”底部多裂隙,雨水易向地下渗透,排水条件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34. B 35. D 【解析】 【34 题详解】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形成发育过程,首先在温暖广阔的海洋地区沉积形成石灰岩,即图中① 阶段;然后受地壳上升运动,石灰岩抬升为陆地,并上升至较高地区,即图中④阶段;在海 拔较高区,石灰岩被溶蚀,地表开始出现漏斗,地下开始出现较小的溶洞,即图中②阶段; 随着漏斗加深、溶洞加大,地表出现峰林,地下溶洞扩大,并出现钟乳石等沉积地貌,即图 中③阶段。由此判断,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形成发育过程的先后排序是①④②③,选项 B 符 合题意,排除 A、C、D。 【35 题详解】 云贵高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①错误。球面天文射电望远镜 FAST 接受信号受地 势影响不大,受周边信号干扰影响大,②错误。材料信息表明,FAST 正是利用了贵州省平塘 县这种岩溶漏斗地貌建造而成,利用天然洼地,节省投资,③正确。巨大的球面容易汇集雨 水,而当地岩溶“漏斗”底部多裂隙,雨水易向地下渗透,排水条件好,④正确。综上所述, 选项 D 符合题意。 伏尔加河河水清澈,最终注入里海(内陆湖),其径流量占注入里海径流总量的 80%以上。 20 世纪 30 年代到 70 年代,苏联对伏尔加河流域进行了大规模梯级开发。读伏尔加河三角洲 位置变化图(图 a)和里海海平面变化示意图(图 b)。 完成下列各题。36. 1900~1978 年伏尔加河三角洲变化的特点有 ①增速先慢后快②向东南方向扩展③面积不断增大④坡度逐渐趋缓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37. 2000 年该三角洲的前缘位置可能位于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38. 伏尔加河中上游修建大型水库为周边人们的生产生活大量供水,这可能导致 A. 三角洲附近里海盐度降低 B. 里海生物多样性增加 C. 伏尔加河三角洲面积增大 D. 伏尔加河下游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答案】36. C 37. B 38. C 【解析】 【36 题详解】 图中显示,1900~1920 年三角洲扩大范围较大,1920~1940 年、1940~1978 年,三角洲扩大的 范围明显减小,因此三角洲面积的增速先快后慢,①错误。图中显示,三角洲面积向东南方 向扩展,②正确。图中显示,三角洲的面积不断向东南方向增大,③正确。图中每个年份的 三角洲前缘位置就是当年里海水平面位置,根据里海水平面的变化幅度判断,三角洲在 1900~1920 年间坡度较缓,在 1920~1940 年间坡度较陡,因此④错误。综上所述,选项 C 符合 题意,排除 A、B、D。 【37 题详解】 图中每个年份的三角洲前缘位置就是当年里海水平面位置。读图可知,2000 年的里海水平面 约-27 米,与 1920~1940 年间某个年份水位相似,因此该三角洲的前缘位置应该位于 1920 年 三角洲前缘位置与 1940 年三角洲前缘位置之间,读图可知,乙处位置与题意相符,甲处、丙 处和丁处位置与题意不符,因此选项 B 符合题意,排除 A、C、D。 【38 题详解】 伏尔加河中上游修建大型水库为周边人们的生产生活大量供水,使得伏尔加河注入里海的径 流量减小,从而使得三角洲附近里海盐度升高,而不是降低,A 错误。注入里海的径流量减小, 里海水量减少,面积减小、盐度升高,生物生存的空间减少,环境恶化,因此里海生物多样 性可能减少,而不是增加,B 错误。注入里海的径流量减小,里海水量减少,水位下降,三角 洲向里海中心扩大,伏尔加河三角洲面积增大,C 正确。伏尔加河中上游修建大型水库,对下 游河段具有调节功能,因此伏尔加河下游水位季节变化可能减小,而不是增大,D 错误。 图Ⅰ为南非某省最大水库的蓄水量占总库容比重的变化面线图,图Ⅱ为南非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9. 图Ⅰ所示的水库,可能位于图Ⅱ中的 ( ) A. 甲省 B. 乙省 C. 丙省 D. 丁省 40. 2014 年以来,该省多处水库出现与图Ⅱ所示蓄水量相似的变化趋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 A. 气候异常,降水大幅减少 B. 蒸发加强,水分大量丧失 C. 经济发展,淡水需求增多 D. 管理混乱,淡水浪费严重 【答案】39. D 40. A 【解析】 考查湖泊补给,气候类型分布。 【39 题详解】 读蓄水量占总库客比重的变化曲线图可知,总体上该水库同年份 1 月份蓄水量较小,7 月份蓄 水量较大,7 月份南半球是冬季,说明该地冬季降水量大,丁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冬季多雨, D 正确。故选 D。 【40 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 2 所示蓄水量的变化趋势总体上呈减少状态,该地蓄水量的水源补给主要是雨 水补给,故该省多处水库出现蓄水量减少最有可能的原因是气候异常,降水大幅减少所致,A 正确。故选 A。 第 II 卷(综合题,共 40 分) 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岱海,俗称葫芦海、威宁海等。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岱海流域经济快速发展,现已成为全区闻名的四大水产基地之一和重要农区畜牧业基地。岱海自古以来就是内蒙古著名景点, 近年来游客数量更是快速攀升,旅游区接待游客达 40 多万人次。下图为岱海位置及岱海流域 示意图。 (1)说明岱海流域的地势特点及判断理由。 (2)指出岱海流域参与的水循环类型,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岱海湖水盐度较高的原因。 (3)下图是岱海水位变化过程示意图(1955—2005 年),岱海水位呈现图示变化趋势的原因可能 有哪些? 【答案】(1)地势特征:四周高中间低(盆地地形),流域西北侧地势较陡;理由:水系呈汇 聚状(辐合状/向心状)。 (2)陆地内循环。岱海没有河流流出,属内流湖;湖泊通过陆地内循环运动(降水)补给得到 的水量较少,盐分通过地表、地下径流带入湖中,经长期的蒸发,且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湖 水中的盐分不断留存累积。 (3)全球变暖,蒸发量与降水量差值增大;流域内人口增加,三大产业发展,引水量增加, 使汇入岱海的水量减少。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内蒙古岱海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地势特点判断、 水循环类型、湖水盐度高的原因、水位于变化的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图中显示,岱海流域为封闭流域,河流从四周流向中心,呈向心状(辐合状、 汇聚状)水系特征,说明地势四周高中间低(盆地地形),图中显示,湖泊西北侧河流短小, 说明流域西北侧地势较陡。 (2)图中显示,岱海流域为封闭流域,湖水最终没有流入海洋,说明岱海流域保参与了陆地 内水循环。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岱海湖水盐度较高的原因应从降水、径流和蒸发等方面分析。 湖泊流域内,降水较少,补给当地河湖水量不大;当地雨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径流把盐类物 质带入湖中,而岱海没有河流流出,盐类物质只能在湖泊中积累;湖水只能通过蒸发输出水 份,且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湖水中的盐分不断留存累积,使得湖水盐度升高。 (3)岱海水位变化过程示意图(1955—2005 年)显示,岱海水位呈现下降趋势,其下降趋势的 原因应从蒸发(支出)、注入水量(收入)等方面分析。随着全球变暖,当地平均气温略有上 升,蒸发量增大,湖水消耗增大,可能导致水位下降;材料信息表明,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 岱海流域经济快速发展,现已成为全区闻名的四大水产基地之一和重要农区畜牧业基地,说 明流域内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导致用水量增加,大量使用注入湖泊的河流水,使汇入岱海的 径流量减少,从而导致岱海水位下降。 4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新西兰终年受西风控制。下图为新西兰位置及南岛等高线图。 (1)简述南岛河流水文特征。 (2)分析新西兰南岛比北岛多冰川地貌分布 原因。 (3)从地球的内力、外力作用角度分析甲沿海地区土壤肥沃的原因。 【答案】(1)流速较快、流量较大且稳定、含沙量小、水能资源丰富。 (2)南岛纬度较高,气温低;海拔高的山地地形比重大,多雪峰;西风控制时间长,降雪大, 的冰川面积大,冰川作用强烈。 (3)位于板块交界处,火山活动活跃,产生大量火山灰在此沉积,土壤中矿物养分充足;地 势低平,河流带来的营养物质在此沉积。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新西兰为背景,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河流水文特征、冰川地貌、土壤肥沃的原因等 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南岛河流水文特征应从流量、流量变化、含沙量、结冰期、流速等方面进行分 析叙述。材料信息表明,新西兰终年受西风控制,且图中信息表明,新西兰多山地丘陵,山 地抬升暖湿气流,降水丰富且降水分配较均匀;因此当地河流流量较大且稳定,当地植被覆 盖率较多,人口稀少,人为破坏植被较少,因此河流含沙量较小;当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除高海拔地区外,大多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高于 0℃,因此河流大多无结冰期;当地多山地丘 陵,地形起伏大,河流流速较快,水能资源丰富。 (2)新西兰南岛比北岛多冰川地貌分布的原因应从纬度、地势、降水等方面分析冰川面积大 小,从而说明冰川地貌分布多少。首先分析南岛与北岛的冰川面积大小,图中显示,与北岛 相比,南岛纬度较高,气温相对较低;图中显示,新西兰高大山峰主要集中在南岛,南岛海 拔高的山地地形比重大,有些山峰高达 3027、3764 米,因此多雪峰;材料信息表明,南岛比 北岛纬度较高,西风控制时间较长,海拔高处降雪更大,因此南岛的冰川面积更大。由于南 岛的冰川面积更大,冰川侵蚀和沉积作用更明显,导致南岛的冰川地貌更多。 (3)题意表明,甲沿海地区土壤肥沃的原因应从地球的内力、外力作用角度分析。从内力作 用来看,新西兰地处板块交界处,图中显示,甲地西部多火山,火山活动活跃,产生大量火 山灰,在西风的吹拂下在此沉积,给土壤中带为充足的矿物养分,使得土壤肥沃。从外力作 用来看,甲地沿海地区地势低平,图中显示,有河流流经,河流带来的丰富的泥沙在此沉积, 使得当地土层深厚,土壤中营养元素丰富,土壤肥沃。 4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修建中的“中巴铁路”北起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左图为“中巴铁路”规 划线路及周边地区示意图。右图为喀什和瓜达尔气候资料图。 比较喀什和瓜达尔两地气候的差异,简述喀什终年干燥少雨的原因。 【答案】差异:喀什冬冷夏热,瓜达尔终年炎热;喀什夏季降水偏多,瓜达尔冬季降水偏多; 喀什气温年较差大,瓜达尔气温年较差小;喀什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瓜达尔降水季节变化 较大。原因:喀什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四周高山环绕,地形闭塞,水汽难以到达。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的影响因素 【详解】气候差异的比较可从气温和降水的差异分别比较。气温重在分析气温高低和年较差, 降水重在分析降水量的大小和季节分配。读图,气温方面:喀什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 气温的年较差较大;瓜达尔全年月均温大于 15℃,终年炎热,气温的年较差小。降水方面: 两地年降水总量均较少,但喀什夏季降水偏多,且季节分配较为均匀,瓜达尔冬季降水偏多 且季节变化较大。喀什终年干燥少雨的原因分析:喀什地处我国内陆地区,深居内陆,远离 海洋,高山环绕,水汽难以到达,因此终年干燥少雨。 【点睛】影响气候的因素:纬度、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洋流、人类活动等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