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2020届高三生物一模试题(Word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山东省菏泽市2020届高三生物一模试题(Word解析版)

ID:262904

大小:291.41 KB

页数:25页

时间:2020-05-2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届高三联考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中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中的脂质能够与糖类结合 B. 细胞中的脂质不会含有氮元素 C. 细胞膜上糖类与蛋白质的结合物具有识别作用 D. 细胞中的糖类不能作为人体的直接能源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功能分类 化学本质分类 功能 储藏脂类 脂肪 储藏能量,缓冲压力,减少摩擦,保温作用 结构脂类 磷脂 是细胞膜、细胞器膜和细胞核膜的重要成份 胆固醇 细胞膜的重要成份,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性激素 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及雌性动物 的性周期调节脂类 固 醇 维 生 素 D 促进动物肠道对钙磷的吸收,调节钙磷的平衡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是可以流动的; (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 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流动的; (3)在细胞膜的外表,少数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除糖蛋白外,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 【详解】A、细胞膜中的脂质可以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脂,A 正确; B、磷脂含有氮元素,B 错误; C、糖类与蛋白质的结合形成糖蛋白,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C 正确; D、人体的直接能源物质是 ATP,D 正确。 故选 B。 2.如图表示小肠上皮细胞转运葡萄糖的过程,已知肠腔的葡萄糖浓度小于细胞内葡萄糖浓度, 细胞内的葡萄糖浓度大于组织液中葡萄糖的浓度,细胞内的钠离子浓度低于细胞外,葡萄糖 依赖钠离子形成的浓度差与钠离子一起同向运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液可不消耗能量 B. 图中 Na+ 转运依赖两种不同的动力 C. 一种物质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 D. Na+/葡萄糖同向运输蛋白能同时运输葡萄糖和 Na+,说明其不具有特异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小肠上皮细胞通过载体将 Na+和葡萄糖从小肠腔中运入细胞,根据题干中“肠腔的 葡萄糖浓度小于细胞内葡萄糖浓度”,所以葡萄糖的运输是主动运输;在 ATP 提供能量条件下, 将 Na+运出细胞,同时将 K+运入细胞;顺浓度梯度将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运入组织液。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细胞中的葡萄糖可顺浓度梯度进入组织液,不消耗能量,A 正确; B、因细胞内的钠离子浓度低于细胞外,钠离子进入细胞为协助扩散,钠离子运出细胞为主动 运输,前者的动力是浓度差,后者的动力是 ATP 水解产生的能量,B 正确; C、小肠上皮细胞对钠离子和葡萄糖的运输都有两种运输方式,C 正确; D、虽然 Na+/葡萄糖同向运输蛋白能同时运输葡萄糖和钠离子,但两种物质与该蛋白的结合位 的点不同,故仍具有特异性,D 错误。 故选 D。 【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抓住题干“肠腔的葡萄糖浓度小于细胞内葡萄糖浓度,细胞内的葡萄糖 浓度大于组织液中葡萄糖的浓度,细胞内的钠离子浓度低于细胞外,葡萄糖依赖钠离子形成 的浓度差与钠离子一起同向运输”,结合物质的运输方式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3.内质网对细胞损伤因素(如缺氧)极为敏感,当细胞受到损伤因素作用时,内质网腔内出现 错误折叠蛋白和未折叠蛋白聚集等现象,称为内质网应激(ERS)。肿瘤细胞的 ERS 保护机制 可促进未折叠蛋白的正常折叠、加速错误蛋白降解,以维持肿瘤细胞的存活和转移。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 A. 内质网可对肽链进行折叠、加工、修饰等 B. 肿瘤细胞的转移可能与内质网中大量蛋白合成有关 C. 肿瘤细胞的 ERS 机制可能使其能耐受缺氧酸中毒等环境 D. 敲除与 ERS 相关的基因可能会使生物发生癌症的几率下降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 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 线粒体提供能量。 根据题干中“肿瘤细胞的 ERS 保护机制可促进未折叠蛋白的正常折叠、加速错误蛋白降解,以 维持肿瘤细胞的存活和转移”,说明 ERS 保护机制可以抑制细胞的凋亡。 【详解】A、内质网可对合成的肽链进行折叠、加工、修饰等,A 正确; B、肿瘤细胞的转移是因为糖蛋白的合成减少,且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B 错误; C、肿瘤细胞的 ERS 机制可使蛋白质正常加工并将错误蛋白降解,可抵抗肿瘤内部缺氧以及 因缺氧而导致的酸中毒等不良的环境,C 正确; D、敲除与 ERS 相关的基因。肿瘤细胞对蛋白质的处理受到影响,降低了肿瘤细胞的数量, 从而可使生物发生癌症的几率下降,D 正确。 故选 B。 【点睛】本题需要结合内质网的功能和题干中的信息“肿瘤细胞的 ERS 保护机制可促进未折叠 蛋白的正常折叠、加速错误蛋白降解,以维持肿瘤细胞的存活和转移”,分析出 ERS 保护机制的作用。 4.2020 年全球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新冠肺炎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如图表示新型冠状 病毒的结构模式图,该病毒的遗传物质为单链 RNA,其通过刺突糖蛋白(S)与宿主细胞表面 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II(ACE2)专一性结合进入宿主细胞,在宿主细胞内完成增殖。下列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新型冠状病毒的组成有 RNA 和蛋白质,但其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B. 该病毒容易发生变异是因为 RNA 中 A 与 U 碱基配对时形成的氢键太少 C. 具有 ACE2 受体的细胞可将该病毒作为自己需要的成分吞入细胞内部 D. 抑制该病毒表面的刺突糖蛋白或细胞 ACE2 受体活性可能会阻止该病毒的入侵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是一 种非细胞生命形态的生物,新型冠状病毒是单链 RNA 病毒。 2、题干信息“通过刺突糖蛋白(S)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II(ACE2)专一性 结合进入宿主细胞”。 【详解】A、新型冠状病毒的组成有 RNA 和蛋白质,但其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生命 系统的基本层次是细胞,A 正确; B、该病毒容易发生变异是因为 RNA 是单链,不稳定,B 错误; C、该病毒可以与具有 ACE2 受体的细胞结合并被运进细胞,说明人体细胞可将该病毒看作自 己需要的成分吞入细胞,C 正确; D、该病毒通过刺突糖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II(ACE2)专一性结合进入宿主细胞,因此抑制该病毒表面的刺突糖蛋白或细胞 ACE2 受体活性可能会阻止该病毒的 入侵,D 正确。 故选 B。 【点睛】本题需要考生结合病毒的知识和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通过刺突糖蛋白(S)与宿主细 胞表面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II(ACE2)专一性结合进入宿主细胞”进行解答。 5.真核生物染色体上 DNA 具有多起点双向复制的特点,在复制原点(Ori)结合相关的复合体, 进行 DNA 的复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真核生物 DNA 上 Ori 多于染色体的数目 B. Ori 上结合的复合体具有打开磷酸二酯键的作用 C. DNA 子链延伸过程中,结合的复合体促进氢键形成 D. 每个细胞周期 Ori 处可起始多次以保证子代 DNA 快速合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 DNA 分子的复制过程是首先 DNA 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成两条单链,解开的两条链分 别为模板,在 DNA 聚合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子链,子链与模板链双螺旋 成新的 DNA 分子,DNA 分子是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 【详解】A、因 DNA 是多起点复制,且一条染色体上有 1 或 2 个 DNA,因此 Ori 多于染色体 数目,A 正确; B、Ori 上结合的复合体具有打开氢键的作用,B 错误; C、DNA 链延伸过程中结合的复合体促进磷酸二酯键的形成,C 错误; D、每个细胞周期中 DNA 只复制一次,Ori 处只起始一次,D 错误。 故选 A。 【点睛】本题需要结合题干分析出复制原点(Ori)结合相关的复合体的作用,结合 DNA 复 制过程的基本知识进行解答。 6.鹦鹉的毛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 A、a 和 B、b 控制,如图所示,其中 B、b 位于 Z 染色体 上。某人所养的一对绿色鹦鹉产下一只白色鹦鹉和一只蓝色雌性鹦鹉甲,甲的左翅上带有白 色斑点,假设基因突变只改变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缺失一条常染色体的个体能够存 活。下列关于甲左翅上白色斑点产生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A. 若甲产生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变异细胞的基因型为 aaZbW B. 若甲产生的原因是基因重组,变异细胞中 a 基因发生重新组合 C. 若甲产生的原因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变异细胞中含 A 的片段缺失 D. 若甲产生的原因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变异细胞中缺少一条常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图示可以推测 A_ZB_表现为绿色,A_ZbZb 和 A_ZbW 表现为蓝色,aaZB_表现为黄色, aaZbZb 和 aaZbW 表现为白色。绿色鹦鹉是双显性个体,且一对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一对基因 在 Z 染色体上,则两只亲本的基因型为 A_ZBW 和 A_ZBZ-,因后代中有一只白色鹦鹉,可确 定亲本的基因型为 AaZBW 和 AaZBZb; 【详解】A、若甲产生的原因是基因突变,蓝色雌性鹦鹉的基因型为 A_ZbW,变异细胞的基 因型为 aaZbW,A 正确; B、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不会导致后代某部分出现异常性状,B 错误; C、若甲产生的原因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变异细胞中 A 基因随着染色体片段的缺失而缺失,从 而表现出 a 的性状,C 正确; D、若甲产生的原因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变异细胞中含有 A 基因的染色体缺失,可能出现白色 斑点,D 正确。 故选 B。 【点睛】本题需要掌握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的区别,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 过程中,后代整个个体都会出现变异。 7.研究表明,核糖体在细胞内不是以整体的形式存在,而是在产生 mRNA 后,构成核糖体的 两个亚基直接结合在 mRNA 上,形成完整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的合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 A. 细胞内的 RNA 均由 DNA 转录而来,只有 mRNA 携带控制蛋白质合成的信息B. mRNA 的合成可与核糖体的组装同步进行,且一个 mRNA 上可结合多个核糖体 C. 核糖体结合在 mRNA 上的初始位置是起始密码,且与起始密码相同的密码子只出现一次 D. 核糖体与 mRNA 的结合处有两个 tRNA 的结合位点,且一个 tRNA 可先后结合两个位点 【答案】C 【解析】 【分析】 翻译:翻译是指以 mRNA 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翻译的场所:细胞质的核糖体上。 翻译的本质:把 DNA 上的遗传信息通过 mRNA 转化成为蛋白质分子上氨基酸的特定排列顺 序。 【详解】A、细胞内的 RNA 都由 DNA 转录而来,包括 tRNA、rRNA、mRNA 等,但是只有 mRNA 携带控制蛋白质合成的信息,A 正确; B、在原核细胞中及线粒体、叶绿体中,转录和翻译可以同时进行,即 mRNA 的合成可与核 糖体的组装同步进行,一个 mRNA 上可结合多个核糖体,短时间内翻译出大量的蛋白质,B 正确; C、mRNA 上核糖体结合的初始位置是起始密码,一个 mRNA 与起始密码相同的密码子可出 现多次,只是在 mRNA 的其他位置为普通的密码子,C 错误; D、核糖体与 mRNA 结合的位置有两个 tRNA 的结合位点,在翻译的过程中,处在第二个位 点的 tRNA 在与前面的氨基酸结合后,随着核糖体的移动,移到第一个位点,D 正确。 故选 C。 【点睛】本题易错点是 C 选项中区分 mRNA 上的起始密码子和普通密码子,理解翻译过程的 进行。 8.单倍体在植物育种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单倍体的培育过程中发现有些单倍体的染色体可自然 加倍,有些需要人为处理,最终形成稳定遗传的个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单倍体只含有本物种一半的遗传物质,一定不含同源染色体 B. 通过细胞核内遗传物质重复复制或核融合可导致染色体自然加倍 C. 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可抑制有丝分裂间期纺锤体形成而使染色体加倍 D. 单倍体胚状体可作为转基因受体细胞且转化后直接获得可育的转基因植株 【答案】B 【解析】【分析】 单倍体由配子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如果某个体由本物种 的配子不经受精直接发育而成,则不管它有多少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 【详解】A、单倍体含有本物种一半的染色体,多倍体植株的单倍体含有同源染色体,A 错误; B、单倍体在培育过程中如果细胞内的遗传物质重复复制或者细胞分裂末期形成的核融合,就 会使染色体数加倍,B 正确; C、秋水仙素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C 错误; D、单倍体即使转入新的基因也是高度不育的,D 错误。 故选 B。 【点睛】本题需要考生理解单倍体的概念,由配子发育而来,体细胞中不管含有几个染色体 组都是单倍体。 9.发热是生物体受到病原体感染、产生损伤或炎症后的复杂生理应激反应,在发热过程中,机 体温度上升 1~4℃与生物体对感染的清除和生存率的提高密切相关。下列关于发热能增强免疫 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发热能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机体的代谢速率 B. 发热能通过血管舒张促进免疫细胞向炎症部位运输 C. 发热可提高浆细胞识别病原体并通过抗体清除病原体的能力 D. 在一定条件下人体可维持一段时间的发热,以保留清除感染的有效机制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在炎热环境中,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 2、题干信息“在发热过程中,机体温度上升 1~4℃与生物体对感染 清除和生存率的提高密切 相关”。 3、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发热会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温度,使机体的代谢速率加快,A 正确; B、发热后血管舒张,血管中免疫细胞随着血液的流动加快,可促进其向炎症部位运输,B 正 确; C、浆细胞没有识别病原体的能力,C 错误; 的D、因为在发热过程中,机体温度上升 1~4℃可提高对生物体对感染的清除和生存率,因此在 身体许可的范围内可维持发热一段时间,保留清除感染的有效机制,D 正确。 故选 C。 【点睛】本题需要紧扣题干中“机体温度上升 1~4℃与生物体对感染的清除和生存率的提高密 切相关”,结合免疫的知识进行解答。 10.关于植物的向光生长,Hasegawa 等人重复了温特的实验,发现用物理化学法测定燕麦胚芽 鞘两侧扩散的生长素含量并没有区别。经过层析分析,发现琼脂块中至少有两种抑制物。据 他们的实验,下列结论最可能错误的是( ) A. 两种抑制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B. 向光一侧的抑制物活性高于背光一侧 C. 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大于向光一侧 D. 向光一侧的生长抑制物比背光一侧多 【答案】C 【解析】 【分析】 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原理: (1)均匀光照或无光:尖端产生生长素→尖端以下部位生长素分布均匀→生长均匀→直立生 长。 (2)单侧光→尖端→影响生长素运输→尖端以下部位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生长不均匀(背光 侧快)→向光弯曲。 【详解】A、由于在琼脂块中至少有两种抑制物,所以这两种抑制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A 正 确; B、向光一侧的抑制物活性高于背光一侧,则向光侧生长速度比背光侧慢,所以会出现向光弯 曲生长,B 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植物向光性不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可能与生长抑制物的分布和含量 有关,且向光侧抑制物多于背光侧,C 错误; D、向光一侧的生长抑制物比背光一侧多,则向光侧生长速度比背光侧慢,植物会向光弯曲生 长,D 正确。 故选 C。 【点睛】本题需要考生抓住题干信息“侧扩散的生长素含量并没有区别,发现琼脂块中至少有两种抑制物”,结合教材中分析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原理进行解释即可。 11.在适宜的条件下给降香黄檀树干施用三种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后,其光合特性的变化情况如 下表所示。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不同浓度乙烯利对降香黄檀光合特性的影响 乙烯利浓度 Pn(μmol·m-2·s-1) Cond(μmol·m-2·s-1) Ci(μmol·m-2·s-1) Tr(μmol·m-2·s-1) 0.1% 16.27 0.37 258.98 4.68 0.5% 14.41 0.38 256.89 7.11 2.5% 11.76 0.18 219.37 4.47 对照 10.91 0.15 218.28 3.58 注:Pn:净光合速率;Cond:气孔导度;Ci:胞间二氧化碳浓度;Tr:蒸腾速率。 A. 可根据提取液中不同色素的溶解度确定乙烯利对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B. 表中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处理,均可增大叶片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水分的散失 C. 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均是通过增强暗反应强度来提高降香黄檀的净光合速率 D. 随着乙烯利浓度的增大,表格中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且逐渐降低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随着乙烯利浓度增加,对净光合作用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都表现 出先升高后降低。 【详解】A、可根据层析的滤纸条上色素带的深浅以及宽窄确定乙烯利对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A 错误; B、与对照组相比,表中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处理后,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增加了,增大了叶 片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水分的散失,B 正确; C、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净光合速率均增加,说明光反应速率和暗反应速率均加快,C 错误; D、由表格数据可知,随着乙烯利浓度的增大,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先升高后降低,D 错误。 故选 B。 【点睛】本题主要是结合自变量分析表格中的数据, 在结合选项进行解答。12.在农业以及畜牧业的生产中,许多措施体现了对生态学原理的应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农田除草降低了种间竞争,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B. 利用性引诱剂杀死某害虫的雄虫可降低该害虫的 K 值 C. 10 万“鸭子军队”出征巴基斯坦灭蝗属于生物防治,可有效避免环境污染 D. 增加人工林生物种类和数量可提高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和恢复力稳定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 (2)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关系。 【详解】A、农田除草降低了杂草与庄稼的竞争程度,提高了能量利用率,A 错误; B、利用性引诱剂杀死雄虫,改变了性别比例,降低了出生率,但没有改变 K 值,B 错误; C、鸭子捕食蝗虫属于生物防治,可以避免过多使用农药造成环境污染,C 正确; D、增加人工林中生物种类和数量可增加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从而使其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D 错误。 故选 C。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生态学的知识,识记教材基本内容即可解答。 13.某科研人员利用郫县豆瓣酱为材料筛选高产蛋白酶的霉菌,下列利用平板划线法筛选该菌 株的做法正确的是( ) A. 在每次划线前后都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 B. 接种霉菌后的培养基必须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 C. 筛选用的固体选择培养基中必须加入一定量的蛋白质 D. 对筛选的菌株斗数时选择菌落数为 30~300 的平板进行计数 【答案】C 【解析】 【分析】 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 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 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A、初次划线灼烧的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其后划线后灼烧的目的是杀死上次划线结 束后残留在接种环上的菌种,使下一个区域的菌种只来自上一个区域的末尾,最后一次灼烧 的目的是防止菌体污染环境,A 错误; B、接种霉菌之前,培养基需要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B 错误; C、产蛋白酶的霉菌利用的底物是蛋白质,因此,培养基中需加入一定量的蛋白质,C 正确; D、平板划线法不能对菌落进行计数,D 错误。 故选 C。 【点睛】本题只需考生掌握平板划线法的基本操作即可,对微生物的计数采用稀释涂布平板 法。 14.2020 年初,荷兰某研究所利用蛇干细胞培养出可分泌毒液的蛇毒腺微型组织,让毒素的获 取途径更加安全和简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培养蛇干细胞时 O2 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 pH 的稳定 B. 蛇毒腺微型组织基因的表达与蛇干细胞不完全相同 C. 利用蛇干细胞的大量增殖即可获得大量分泌毒液的细胞 D. 培养蛇毒腺微型组织与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完全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 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 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详解】A、培养蛇干细胞时,二氧化碳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 pH 稳定,A 错误; B、蛇毒腺微型组织已经分化,具有特定的形态,与蛇干细胞的一些基因的表达相同,如呼吸 酶基因,与一些特定基因的表达不同,如与毒素合成有关的基因的表达,B 正确; C、蛇干细胞没有分化成腺细胞,不能合成大量毒素,不能增殖得到大量分泌毒液的细胞,C 错误;D、蛇属于变温动物,培养时需要的温度低于哺乳动物,D 错误。 故选 B。 二、选择题: 15.将密闭玻璃罩中的一株天竺葵从 0 时开始到上午 10 时置于室外,测得其 CO2 浓度变化情况 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D 时刻叶肉细胞呼吸作用强度等于光合作用强度 B. EF 时段植株释放氧气的速率大于 DE 时段 C. 若实验继续进行,短时间内 CO2 浓度将下降 D. 仅根据图像无法判断 B、C 时刻呼吸强度的大小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在密闭的容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CO2 浓度增加表示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CO2 浓度降低 表示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所以 D 点是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的点。 【详解】A、由图可知,D 时刻整个植株的呼吸作用强度等于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因此 该时刻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其本身的呼吸作用强度,A 错误; B、EF 阶段二氧化碳减少的幅度高于 DE 阶段,因此释放氧气的速率大于 DE 阶段,B 正确; C、若实验继续进行,依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且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因此短时间内 CO2 浓度将下降,C 正确; D、仅根据图像无法判断 B、C 时刻呼吸作用强度的大小,D 正确。 故选 BCD。 【点睛】本题重点是分析出在密闭容器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大小比较,可以结合 CO2 浓 度的变化进行解答。 16.如图表示某 XY 型性别决定的动物(基因型为 AaBb)某细胞的分裂图,已知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未发生基因突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与有丝分裂不同的是,该细胞移向一极的是一半的基因 B. 该细胞发生过非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 C. 下一时期该细胞细胞质等分形成两个染色体数目相等的子细胞 D. 该图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或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而分离 【答案】CD 【解析】 【分析】 该图有同源染色体,且出现过配对的情况,所以该图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图像,中间两条染 色体不同,是性染色体,姐妹染色体单体上出现了 Aa 基因,说明曾经发生过交叉互换。 【详解】A、有丝分裂过程中,每一极的基因数量相等,在该细胞中 X 染色体上的基因数量多 于 Y 染色体,因此分到两极的基因数量不等,且线粒体随机分配,每一极线粒体中的基因数 量也不一定相等,A 错误; B、该细胞含有 A、a 的染色体上发生过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B 错误; C、该动物为雄性,下一个时期细胞质均等分裂,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等,C 正确; D、B、b 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A、a 随着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而分离,D 正确。 故选 CD。 【点睛】本题需要考生分析出细胞所处的时期图像,易错点是 A 选项中容易忽略 XY 染色体 的区别和细胞质基因。 17.下列实验中采用 实验方法(原理)、实验步骤及结果的对应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方法(原理) 步骤 结果 A 基因重组 R 型肺炎双球菌与 S 型菌的提取物混合 出现了 R 型菌和 S 型菌的菌落 B 同位素标记法 标记人、鼠两种生物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并融合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的C 自身对照法 将成熟的洋葱根细胞浸入高浓度(50%)的红 色蔗糖溶液中 细胞膜内出现红色 D 标志重捕法 将已经统计数量且标记的小鼠放回原环境,短 时间重捕 统计结果与重捕时间有关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基因重组是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 换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而发生基因重组,使后代产 生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 2、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规律,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3、标志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 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的个体占总捕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 群的数量,设该地段种群中个体数为 N,其中标志总数为 M,重捕总数为 n,重捕中被标志的 个体数为 m,则 N∶M=n∶m。 【详解】A、R 型菌与 S 型菌的提取物混合,可形成 R 型菌和 S 型菌的菌落,这属于基因重组, A 正确; B、利用荧光标记法标记人、鼠两种生物细胞膜的蛋白质并融合,可得出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 错误; C、利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在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失水过快而死亡,细胞膜失去选择透 过性,内部出现红色,C 正确; D、用标志重捕法统计小鼠的种群密度时,放回的时间短,小鼠没有混合均匀,短期内再捕会 影响统计结果,D 正确。 故选 B。 【点睛】本题需要考生综合掌握生物研究过程中的各种方法,易错点是 D 选项中标志重捕法 的注意事项。18.下列关于胚胎工程在动物育种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体外受精时应将收集的精子立即与培养成熟的卵子进行受精 B. 移植的胚胎中一定含有来自不同个体的数量不等的遗传物质 C. 胚胎分割应在原肠胚进行,可保证分割后的胚胎都发育为完整个体 D. 鉴定胚胎性别时可根据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确定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1、转基因、核移植或体外受精等任何一项胚胎工程技术所得到的胚胎,都必须经过胚胎移植 技术才能获得后代,是胚胎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 2、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 割时要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3、胚胎干细胞具有胚胎细胞的特性,体积较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 的全能性,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任何一种组织细胞 【详解】A、体外受精使用的精子必须进行获能处理,A 错误; B、胚胎移植的胚胎可来自自然受精的个体、核移植以及转基因的受精卵,都含有不同个体的 数量不等的遗传物质,B 正确; C、胚胎分割的时期应该是桑椹胚或囊胚,C 错误; D、胚胎性别鉴定取的是滋养层细胞,该部位细胞不进行减数分裂,D 错误。 故选 ACD。 【点睛】本题考查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胚胎移植的概念;识记胚胎分割技术 的特点及注意事项;识记胚胎干细胞的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9.抗体种类很多,结构类似于 Y 型,由四条肽链组成,其中有多个二硫键,抗体的上部与抗 原结合,如图所示,吞噬细胞识别抗体的尾部,从而发挥免疫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抗体分解后的产物总相对分子量大于四条链相对分子量之和 B. 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可阻断病毒、胞内菌等进入细胞 C. 吞噬细胞识别抗体并直接将其吞噬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D. 一种抗体只能由一种浆细胞产生是抗体具有专一性的原因 【答案】AB 【解析】 【分析】 1、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是由 T 细胞产生的,大多数体细胞都能产生溶菌酶; 2、吞噬细胞作用:吞噬细胞首先识别抗原,一方面发挥它们的吞噬和杀伤功能,抑制病原体 的繁殖,减少病原体对机体的危害,另一方面向淋巴细胞输送和呈递抗原,启动特异性免疫 反应。 【详解】A、抗体分解后的产物为多肽和氨基酸,在分解过程中有水参与反应,所以相对分子 质量之和大于四条链相对分子质量之和,A 正确; B、抗原与抗体结合后可阻止病毒对宿主细胞的黏附以及胞内寄生菌侵入宿主细胞,B 正确; C、吞噬细胞吞噬的是抗原—抗体复合物,不直接吞噬抗体,C 错误; D、抗体的专一性体现在一种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结合,D 错误。 故选 AB。 20.如图 1、图 2 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和发酵装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 1 空缺部分为醋酸发酵,所需微生物为醋酸菌 B. 图 2 装置中的充气口在酒精发解过程中需要打开 C. 图 2 装置制作果酒时温度应控制在 30℃左右,制作果醋时应适当降温 D. 可在酸性条件下,使用重铬酸钾溶液与发酵液反应来检测有无果酒产生【答案】B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 1:图 1 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酒精发酵后还可以进行果醋发酵; 分析图 2:图 2 是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图,其中排料口的作用是出料、检测;充气口的作用 是在果醋制作时通入氧气的;排气孔是排气,其弯弯曲曲的好处是防止杂菌和浮尘的污染。 【详解】A、图 1 实验流程空缺为醋酸发酵,所需微生物为醋酸菌,A 正确; B、酒精发酵为无氧发酵,故图 2 装置中的充气口在酒精发酵过程中需要关闭,B 错误; C、图 2 装置制作果酒时温度应控制在 18~25℃,制作果醋时的温度应为 30~35℃,C 错误; D、可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溶液与发酵液反应来检测有无果酒产生,D 正确。 故选 BC。 【点睛】本题需要考生识记果酒和果醋发酵的基本原理和实验装置,条件。 三、非选择题: 21.海藻糖是由两个葡萄糖(G)结合而成的非还原性二糖,其结构稳定、耐高温,能帮助酵母 菌克服极端环境。在无压力状态下,葡萄糖的代谢产物 G6P 和 UDPG 可抑制海藻糖合成酶基 因(TPS 复合体)的表达,胞内海藻糖水解酶(Nthl)水解已经存在的海藻糖,分解膜外海藻 糖的水解酶(Ath1)处于小液泡中(如图所示)。在有压力状态下,TPS 复合体微话,Nth1 失 活,转运蛋白(Agt1)将细胞内海藻糖运至膜外,结合在磷脂上形成隔离保护,酵母菌进入 休眠状态以度过恶劣的环境。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无压力状态下酵母海藻糖代谢图 (1)与大肠杆菌细胞相比,酵母菌细胞最主要的结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在无压力状 态下下,细胞内海藻糖含量低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有压力状态下,TPS 复合体激活,胞内产生大量海藻糖,此时磨碎酵母菌制成溶液,加入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_________________(填“出现”或“不出现”)砖红色 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面时所用的干酵母因海藻糖的保护而表现为代谢_______________,对其活化的过程 中,酵母菌内的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海藻糖被分解为葡萄糖, 葡萄糖的代谢产物 G6P 和 UDPG 抑制 TPS 复合体基因的活性,在这种调节机制下,酵母菌迅 速活化,从而适应环境。 【答案】 (1). 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 海藻糖合成酶基因的 表达受抑制,海藻糖的合成受影响;Nthl 水解胞内已存在的海藻糖 (3). 出现 (4). 酵母 菌细胞内除了含有海藻糖,还有葡萄糖等还原糖 (5). 缓慢 (6). Nthl 活化分解胞内海藻 糖 (7). Athl 转运到膜外分解膜外海藻糖 【解析】 【分析】 题干信息“无压力状态下,葡萄糖的代谢产物 G6P 和 UDPG 可抑制海藻糖合成酶基因(TPS 复 合体)的表达,胞内海藻糖水解酶(Nthl)水解已经存在的海藻糖,分解膜外海藻糖的水解酶 (Ath1)处于小液泡中(如图所示)。在有压力状态下,TPS 复合体微话,Nth1 失活,转运蛋 白(Agt1)将细胞内海藻糖运至膜外,结合在磷脂上形成隔离保护,酵母菌进入休眠状态以 度过恶劣的环境”进行解答。 【详解】(1)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细胞是真核细胞,二者主要的区别是酵母菌细胞 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根据题干信息“在无压力状态下,葡萄糖的代谢 产物 G6P 和 UDPG 可抑制海藻糖合成酶基因(TPS 复合体)的表达,胞内海藻糖水解酶 (Nthl)水解已经存在时海藻糖”,所以细胞内海藻糖含量低的原因有海藻糖合成酶基因的表 达受抑制,海藻糖的合成受影响;Nthl 水解胞内已存在的海藻糖。 (2)在有压力的条件下,胞内产生大量海藻糖,同时在细胞内还存在葡萄糖等还原糖,所以 加入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3)干酵母因海藻糖的保护而表现为代谢缓慢,在其活化过程中,实质是没有压力的条件下, Nthl 活化分解胞内海藻糖,Athl 转运到膜外分解膜外海藻糖,酵母菌迅速活化,从而适应环 境。 【点睛】本题重点是抓住题干信息,分析出在有压力和无压力的情况下酵母菌的代谢活动。 22.食蚊鱼为小型鱼类,又名大肚鱼,体长 3~7 厘米,耐污染、适应力强,其擅长捕食蚊子的 幼虫即孑孓,食蚊鱼无食用价值但可作为观赏鱼饲养。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食蚊鱼作为观赏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价值。请写出利用食蚊鱼灭蚊 的两点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11 年,将 600 尾食蚊鱼从夏威夷运往台湾的途中,大部分已死亡,仅存 126 尾,但放 进水体后不久就遍及台湾,成为池塘、河流的优势物种,使一些当地原有物种数量减少甚至 灭绝。食蚊鱼在台湾大量繁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食蚊鱼数量 的大量增加,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影响,食蚊鱼与水中其他生物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 (3)人们观察发现,在一个臭气熏天的环境中生活着数以万计的子孓,引入食蚊鱼不久后, 大量食蚊鱼出现同类相食甚至死亡的现象,该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 (填“正”或“负”)反馈调节,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直接 (2). 不污染环境;把蚊子的幼虫消灭在水中,减少疾病传播 (3). 气候、环境等条件适宜且没有天敌 (4). 竞争和捕食(寄生) (5). 正 (6). 水环 境条件差(水环境缺氧等) 【解析】 【分析】 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如动植物为人类提供的粮食、油料、蔬菜、水果、肉、奶、蛋及许多药物等; (2)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净化环境、改良土壤、涵养水源及调节气 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潜在价值:人类所认识和利用的是生物的一小部分,大量的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 不清楚,它们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具有保持和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能力,其基础是生态系统 具有负反馈调节能力。 【详解】(1)观赏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食蚊鱼灭蚊属于生物防治,其优点有: 不污染环境;把蚊子的幼虫消灭在水中,减少疾病传播。 (2)食蚊鱼在台湾大量繁殖的原因是才迁入到新的环境中气候、环境等条件适宜且没有天敌; 题干信息“食蚊鱼捕食蚊子的幼虫即孑孓,”所以与水中其他生物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可能还 存在寄生。 (3)在一个臭气熏天的环境中由于水环境条件太差或水环境缺氧,造成大量食蚊鱼出现同类相食甚至死亡的现象,鱼类的死亡增加水中有机物的含量,使分解者活动加强,造成水质进 一步变差,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正反馈调节。 【点睛】本题难点是(3)中分析出这是一个正反馈的调节,可以从负反馈和正反馈的结果进 行分析。 23.布偶猫又称布拉多尔猫,是猫中体形和体重较大的一种,多为三色猫或双色猫,是非常理 想的家养宠物。已知布偶猫的毛色受多对基因控制,请根据控制不同颜色基因的特点回答下 列相关问题: (1)布偶猫中有纯色个体,野生型为海豹色(B),后来培育出巧克力色(b)、蓝色和丁香色 等类型,蓝色、丁香色分别是海豹色、巧克力色的稀释色,受 d 基因控制,D 基因无稀释功能。 从根本上,巧克力色基因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射线处理野生型海豹色个体的受 精卵一定能直接获得巧克力色的个体吗?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 将两只基因型为 BbDd 的猫进行交配,理论上 F1 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如何确定 一只蓝色的布偶公猫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写出实验方法并预测实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布偶猫中野生型基因(o)使白色呈现黑色,突变型基因(O)抑制棕色基因的表达,使 白色呈现红色。 ①若两个基因同时存在则为黑红交错的双色猫,且双色猫均为母猫,不考虑从性遗传,分析 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白斑基因(S)存在时,对毛发颜色的分布会造成影响,使双色猫中同种颜色的毛发聚为 一簇,称为三花。三花个体也是最受欢迎的类型,三花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同种基因型的三花猫,同颜色的毛聚集的位置不同,形成的花色多种多样,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极少数的双色猫和三花猫为公猫,且天生没有生育能力,产生的原因很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基因突变 (2). 不一定,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和不定向性 (3). 海豹色∶ 巧克力色∶蓝色∶丁香色=9∶3∶3∶1 (4). 选择多只丁香色的母猫与之杂交,观察后代的 表现型;若后代中均为蓝色个体,则为纯合子,若后代中出现丁香色个体,则为杂合子(合 理即可) (5). O、o 基因存在于 X 染色体上,母猫有两条 X 染色体,可使两个基因同时出 现 (6). SSXOXo、SsXOXo (7). 基因的表达受到影响(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8). 染 色体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或染色体结构变异)【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的信息海豹色基因型是 B_D_,巧克力色的基因型是 bbD_,蓝色基因型 B_dd,丁香 色基因型 bbdd。 【详解】(1)巧克力色是由海豹色经过基因突变形成;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和不定向性, 所以利用射线处理野生型海豹色个体的受精卵不一定能直接获得巧克力色的个体;BbDd 的猫 进行交配,子代表现型、基因型及比例海豹色(B_D_)∶蓝色(B_dd)∶巧克力色 (bbD_)∶丁香色(bbdd)=9∶3∶3∶1。蓝色猫的纯合子基因型是 BBdd,杂合子是 Bbdd, 判断动物的基因型通常选择测交,所以选择多只丁香色(bbdd)的母猫与之杂交,观察后代 的表现型;若后代中均为蓝色个体(Bbdd),则为纯合子,若后代中出现丁香色个体(bbdd), 则为杂合子。 (2)①若两个基因同时存在则为黑红交错的双色猫,且双色猫均为母猫,可以推测雄性猫只 含有一个基因型,所以 O、o 基因存在于 X 染色体上,母猫有两条 X 染色体,可使两个基因 同时出现,而公猫只有 1 条 X 染色体,所以只含有一个基因。 ②三花个体需要在黑红交错的双色猫基础上出现白斑,所以其基因型是 SSXOXo、SsXOXo;同 种基因型的三花猫,同颜色的毛聚集的位置不同,形成的花色多种多样,原因可能是基因的 表达受到影响或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③正常公猫只含有 1 条 X 染色体,所以不可能是双色毛,极少数的的双色猫和三花猫为公猫, 且天生没有生育能力,可能的原因是发生了染色体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或染色体结构变 异)。 【点睛】本题需要考生分析题干中的信息得出各种表现型的基因型,在分析(2)时需要根据 “雄性猫只含有一个基因型”推测出改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 24.血糖调节过程复杂,有许多独特之处,需要多种分泌腺、组织细胞以及神经细胞的参与, 异常的激素分泌可导致体内血糖含量异常变化,引起一些病症。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血糖调节的腺体特殊:胰腺中不同细胞分泌的与血糖变化有关的物质均具有_________ (写出一点)的特点,某同学认为胰腺中不同细胞分泌的物质在发挥作用后均会被灭活,该 观点对吗? _________,试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关系特殊:血糖浓度降低时,使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的信 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会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胰岛素 的分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血糖调节中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还是_________(写出两个)等的调节中枢。若在 某次实验过程中,分别刺激与该中枢连接的神经纤维上的 A、B 两点均能引起某区域兴奋,如 果两个位点同时受到刺激,则引起该中枢兴奋的反应强度将___________(填“减弱”“加强” 或“不变”)。 【答案】 (1). 微量、高效(特异性等,合理即可) (2). 不对 (3). 胰腺包括内分泌 腺和外分泌腺,外分泌腺产生的与糖类等物质分解有关的酶可以反复利用,内分泌腺分泌的 激素具有发挥作用后被灭活的特点 (4). 血糖浓度和神经递质 (5). 促进 (6). 机体通 过合成和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能源物质葡萄糖的产生,同时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使葡萄糖及时 被组织细胞摄取并氧化分解产生能量 (7). 体温、水盐 (8). 不变 【解析】 【分析】 血糖平衡调节: 1、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低于 0.8 g/L:低血糖症;高于 1.2 g/L;高血糖症、严重时 出现糖尿病。) 2、人体血糖的三个食物、肝糖元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三个去处:氧化分解、合成肝糖 元 肌糖元、转化成脂肪蛋白质等。 3、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血糖浓度过高,刺激胰岛 B 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加速组织细胞对血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 在低血糖的条件下,刺激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血 糖。 此外下丘脑中存在血糖调节中枢,通过相应的神经控制激素的分泌。 【详解】(1)胰腺中不同细胞分泌的与血糖变化有关的物质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 激素均具有微量、高效,由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和靶器官等特点;胰腺中还有外分泌腺, 外分泌腺产生的与糖类等物质分解有关的酶可以反复利用,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具有发挥作 用后被灭活的特点,所以该观点不正确。 (2)胰高血糖素 分泌受到下丘脑发出神经的神经递质的信号和血糖浓度低的信号的刺激, 所以信号是神经递质和血糖浓度;胰岛素是人体中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 对血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所以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目的是机体通过合 成和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能源物质葡萄糖的产生,同时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使葡萄糖及时被组 织细胞摄取并氧化分解产生能量。 的(3)血糖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其上还有水盐调节中枢和体温调节中枢,由于中枢的兴奋是由 离子的跨膜运输引起的,所以两个位点同时受到刺激,离子的进出量与单次刺激比较不会发 生改变,则引起该中枢兴奋的反应强度将不变。 【点睛】本题重点考查血糖调节的过程,难点是(2)中分析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二者之间 的关系,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25.转基因生物培育成功的关键是保证目的基因在受体中的正常表达或抑制特定基因的表达。 在这个过程中,根据获得的目的基因不同、采取的措施不同等,培育时选择的方法也不相同。 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利用乳腺生物反应器获得胰岛素的过程中,为保证通过反转录法获得的胰岛素基因能正 常表达,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将获得的含目的基因的片段连接在__________之间,然后 通过_________的方法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__________________中。 (2)为降低耐除草剂转基因水稻通过花粉传播而引起的环境生物安全问题,一是利用转入的 耐除草剂基因的位置进行控制,如__________________;二是将耐除草剂基因拆分为两部分, 只有两部分片段同时存在才具有耐除草剂的特性,请提出可行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中插入颠倒的转录区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其原理可能是颠倒的转录区与 转录区形成的 RNA 通过_________原则形成双链而无法使转录区形成的 RNA 与核糖体结合。 【答案】 (1). (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和终止子 (2). 显微注射 (3). (发育为) 雌性个体的受精卵 (4). 将耐除草剂基因导入到叶绿体中 (5). 将拆分后的基因分别导入 不同的个体,获得纯合品系 1 和品系 2,将两者杂交获得同时具有两个片段的个体 (6). 抑 制转录区基因的表达 (7). 碱基互补配对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技术 基本步骤:的(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 PCR 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 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 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 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 DNA 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 分子杂交技术; 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 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 原-抗体杂交技术; 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1)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将获得的含目的基因的片段连接在乳腺蛋白基因的启 动子和终止子之间;将目的基因转入动物细胞通常采用显微注射法,受体细胞通常是雌性个 体的受精卵。 (2)为降低耐除草剂转基因水稻通过花粉传播而引起的环境生物安全问题,一种方法是可以 将将耐除草剂基因导入到叶绿体中,形成的花粉就不含有目的基因;另一种方法是将耐除草 剂基因拆分为两部分,只有两部分片段同时存在才具有耐除草剂的特性,具体措施将拆分后 的基因分别导入不同的个体,获得纯合品系 1 和品系 2,将两者杂交获得同时具有两个片段的 个体。 (3)在启动子后插入颠倒的转录区可以抑制基因的表达;颠倒的转录区与转录区形成的 RNA 二者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形成双链从而抑制翻译过程。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及操作步骤是解 答本题的关键。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