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2020届高三生物4月一模试题(Word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山东省青岛市2020届高三生物4月一模试题(Word解析版)

ID:262906

大小:648.14 KB

页数:26页

时间:2020-05-2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青岛市 2020 年高三统一质量检测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麦芽糖和蔗糖属于植物特有的二糖,均为非还原性糖 B. 在细胞的不同生命活动中转运氨基酸的载体都是蛋白质 C. 胆固醇能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又参与构成细胞膜 D. 在噬菌体中由 A、G、T、C 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 7 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常见的二糖有麦芽糖、蔗糖和乳糖,其中麦芽糖和蔗糖属于植物特有的二糖,蔗糖属于非 还原糖。 2、转运氨基酸的载体包括蛋白质和 tRNA。 3、脂质的种类及功能: (1)脂肪:良好 储能物质; (2)磷脂:构成生物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3)固醇:分为胆固醇(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 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 D(能有效促进人和动物 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4、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 DNA 和 RNA 两种核酸、其中 DNA 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生物(病毒)中含有 DNA 或 RNA 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 【详解】A、麦芽糖和蔗糖属于植物特有的二糖,蔗糖是非还原性糖,麦芽糖是还原糖,A 错 误; B、在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的翻译过程中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转运 RNA,B 错误; C、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C 正确; D、噬菌体是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由 A、G、T、C 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只有 4 种, 的D 错误。 故选 C。 2.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在武汉爆发的引起肺炎疫情的新冠病毒暂时命名为 2019-nCoV, 该病毒为有包膜病毒,可以通过膜融合进入宿主细胞,其基因组长度 29.8Kb,为单链+ RNA,其 5’端为甲基化帽子,3’端有多聚腺苷酸(PolyA)结构,与真核生物的信使 RNA 非常相似,可直接作为翻译的模板,表达出 RNA 聚合酶等物质。下列有关说法合理的是( ) A. 2019-nCoV 属于 RNA 病毒,其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需要逆转录酶参与 B. 2019-nCoV 需在宿主细胞内增殖,侵入方式和 T2 噬菌体相同 C. 人类成熟 mRNA 应该具有 5’端甲基化帽子,3’端多聚腺苷酸(PolyA)等结构 D. 2019-nCoV 与人体内的宿主细胞具有相同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该题属于信息题,首先需要结合题干给出的信息推测得知新型肺炎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为 RNA,且单股正链可以直接作为模板进行翻译,因此新型肺炎冠状病毒属于 RNA 病毒,且能 直接进行复制和翻译。 【详解】A、2019-nCoV 属于单股正链 RNA 病毒,能以自身的遗传物质为模板进行复制和翻 译,在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不需要逆转录酶参与,A 错误; B、2019-nCoV 有包膜,通过膜融合以胞吞的方式进入宿主细胞,而 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是直接吸附后注入,不存在膜融合的现象,B 错误; C、由题干信息“其 5’端为甲基化帽子,3’端有多聚腺苷酸(PolyA)结构,与真核生物的信使 RNA 非常相似,可直接作为翻译的模板”可知,人类成熟 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应该具有 5’端甲基化帽子,3’端多聚腺苷酸(PolyA)等结构,C 正确; D、2019-nCoV 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不存在 A-T 的碱基配对方式,与宿主细胞的碱基配对 方式不同,D 错误。 故选 C。 3.在线粒体的内外膜间隙中存在着腺苷酸激酶(AK),它能将 ATP 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转移 至 AMP 上而形成 ADP。该过程需要有 Mg2+的参与。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MP 在细胞中可作为合成 RNA 原料 B. 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的C. AK 发挥作用时有高能磷酸键的形成 D. 线粒体中 ATP 合成的速率取决于 AK 的活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ATP 中文名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为 A-P~P~P,既是贮能物质,又是供能物质,因其中 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有大量能量,水解时又释放出大量能量;ATP 在活细胞中的含量很少, 因 ATP 与 ADP 可迅速相互转化;细胞内 ATP 与 ADP 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普遍存在于 生物界中,是生物界的共性;吸能反应一般与 ATP 的分解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 ATP 的合 成相联系。 【详解】A、AMP 也叫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组成 RNA 的基本单位之一,A 正确; B、无机盐对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B 正确; C、AK 发挥作用是 AMP 形成 ADP 过程中形成了一个高能磷酸键,C 正确; D、线粒体中 ATP 水解的速率取决于 AK 的活性,D 错误。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了 ATP 的作用和意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 ATP 的结构式。明确 ATP 水解,断裂一个高能磷酸键形成 ADP,再断裂一个高能磷酸键形成 AMP,反之亦然。 4.细胞周期检验点是细胞周期调控的一种机制,当细胞周期中某一节点出现“异常事件”,调 节机制就被激活,排除“故障”或使细胞周期中断。如G2 期末检验点主要检测复制后的 DNA 是否损伤,细胞中合成的物质是否够多,细胞的体积是否足够大;纺锤体组装检验点(SAC) 能够检查纺锤体是否正确组装,纺锤丝是否正确连接在染色体的着丝点上。下列相关叙述不 正确的是( ) A. G2 期末检验通过后,说明具备分裂条件,细胞将进入分裂期 B. SAC 检验未通过,细胞将停留在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的状态 C. 细胞周期检验点往往与相应的分子修复机制共同作用 D. 有的细胞可能因某些原因暂时脱离细胞周期,不进行增殖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间期:主要进行 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核膜消失,核仁解体。两级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变成光镜可见 的染色体形态,散乱排列在纺锤体内。每条染色体由连接在一个中心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 体构成。 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最高,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 佳时期。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被纺锤丝牵引着分别移向两极。 末期:在两极核膜和核仁重新出现,形成新的细胞核,纺锤丝消失,染色体解螺旋恢复为染 色质丝形态,在原来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延伸成为新的细胞壁,原来一 个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详解】A、细胞周期的顺序是 G1→S→G2→M,G2 期正常后,细胞将进入分裂期,A 正确; B、纺锤体的形成是在有丝分裂的前期,若 SAC 检验未通过,细胞将停留在分裂前期,而染 色体数目加倍是在分裂的后期,B 错误; C、题干信息“当细胞周期中某一节点出现“异常事件”,调节机制就被激活,排除“故障”或使细 胞周期中断”可知,细胞周期检验点往往与相应的分子修复机制共同作用,C 正确; D、有的细胞可能因某些原因暂时脱离细胞周期,处于 G0 期,如 B 细胞,当受到抗原刺激时, 继续进行细胞增殖,D 正确。 故选 B。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时期的特点着重考查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5.2019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揭示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供 应机制所做的贡献。当氧气缺乏时,肾脏分泌 EPO(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骨髓生成新的红 细胞,这几位科学家正是要找出这种反应背后的基因表达机制。他们发现细胞内的 HIF-1ɑ(低 氧诱导因子)可以控制 EPO 的表达水平,并且会随着氧浓度的改变发生相应的改变(如图 示),调节人体和大多数动物细胞对氧气变化的复杂又精确的反应。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低氧环境下,HIF-1ɑ 能促进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使细胞适应低氧环境 B. 正常氧气条件下,人和大多数动物细胞的 HIF-1ɑ 含量相对较少 C. 静脉注射适量的 EPO 可以使肌肉更有劲、工作时间更长 D. 只有在缺氧环境下,人体内的 HIF-1ɑ 才会调控 EPO 的合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识图分析可知,在正常氧条件下,HIF-1α 在脯氨酸羟化酶、蛋白酶体和 VHL 的作 用下被降解;而在低氧环境下,HIF-1α 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内,与 ARNT 的结合,促进缺氧 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使细胞适应低氧环境。 【详解】A、据分析可知,低氧环境下,HIF-1α 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内,与 ARNT 的结合, 促进缺氧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使细胞适应低氧环境,A 正确; B、在正常氧条件下,HIF-1α 在脯氨酸羟化酶、蛋白酶体和 VHL 的作用下被降解,在人和大 多数动物细胞内的含量相对较少,B 正确; C、EPO 能促进红细胞的生成,提高运氧能力,进而保证能量的供应,使肌肉更有劲、工作时 间更长,C 正确; D、由题干信息“细胞内的 HIF-1ɑ(低氧诱导因子)可以控制 EPO 的表达水平,并且会随着氧 浓度的改变发生相应的改变”,可知并不是只有在缺氧环境下,人体内的 HIF-1ɑ 才会调控 EPO 的合成,D 错误。 故选 D。 【点睛】本题以细胞在分子水平上感受氧气的基本原理的研究机制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识图分析获取有效信息,结合题干的条件和所学的知 识,解决问题,这是突破该题的关键。6.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不能直接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点的是( ) A. 绿色植物根尖成熟区细胞中含有大液泡 B. 人体细胞的线粒体内膜蛋白质与脂质的比值大于外膜 C.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线粒体分布于细胞两端 D. 衰老的黑色素细胞中,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 【答案】D 【解析】 【分析】 1、主动运输的条件是需要载体和能量,相关细胞器时核糖体和线粒体。 2、液泡分布在成熟的植物细胞中,能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 挺。 【详解】A、植物根尖成熟区细胞含有大液泡,有利于调节细胞的渗透压而进行渗透吸水,能 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A 正确; B、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的场所,含有大量的酶,所以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和脂质 的比值大于外膜,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B 正确;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小肠绒毛上皮 细胞内线粒体集中分布于细胞两端,有利于吸收和转运物质,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 点,C 正确; D、衰老的黑色素细胞中,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没有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D 错 误。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知识,考生识记细胞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7.查尔斯·达尔文(1809~1882)于 1859 年出版了《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的两大学说: 共同由来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且随 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有关阐述,不 合理的是( ) A. 蓝鲸的胸鳍和金丝猴的前肢属于同源器官,说明二者具有相同的原始祖先 B. 通过化石可以了解已灭绝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 C. 种群在繁衍过程中大量的近亲繁殖可提高群体中纯合体的比例 D. 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进化【答案】D 【解析】 【分析】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过度繁殖(基础)、生存斗争(动力)、遗传和变异(内 因)、适者生存(结果)。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突变和基因重组 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 要条件。 3、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详解】A、同源器官反映出生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亲缘关系,凡是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是由 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蓝鲸的胸鳍和金丝猴的前肢属于同源器官,说明二者具有相同 的原始祖先,A 正确; B、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主要的证据是化石,B 正确; C、同一个群体携带同种基因的杂合子比例高,近亲繁殖时可以提高该种群基因纯合的比例, C 正确; D、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有可能是体细胞突变性状,因此不一定能通过遗传进行积累,D 错误。 故选 D。 8.已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黄子叶对绿子叶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某科研所进行 遗传实验,操作如下图。假定所有的植株都能成活,理论上收获的 F4 中绿子叶的比例为( ) A. 9/16 B. 7/16 C. 5/8 D. 3/8 【答案】B 【解析】 【分析】 豌豆属于某闭花受粉植物,高茎对矮茎为显性(设用字母 D/d 表示),黄子叶对绿子叶为显性(设用字母 Y/y 表示),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详解】根据后代收获的是 F4 中绿子叶,子叶没有淘汰,只需将子一代的黄色子叶连续自交 三代即可,理论上收获的 F4 中绿子叶的比例为{1-(1/2)3}/2=7/16,B 正确,故选 B。 9.取小鼠睾丸中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含 3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次有丝 分裂,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完成减数分裂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初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都被标记 B. 次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被标记 C. 只有半数精细胞中有被标记的染色体 D. 所有精细胞的全部染色体中,被标记的染色体数与未被标记的染色体数相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 DNA 分子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即 DNA 复制成的新 DNA 分子的两条链中,有一条链是母 链,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子链。有丝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 质的合成),出现染色单体,到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且每条单体含 有一个 DNA 分子。精原细胞在含 3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 一个细胞周期在间期时 DNA 复制 1 次,所以第一次细胞分裂完成后得到的 2 个子细胞都是每 一条染色体的 DNA 都只有 1 条链被标记。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将继续完成减数 分裂过程。 【详解】A、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形成初级精母细胞,在间期时 DNA 复制 1 次,每条染色体中只有 1 条染色体单体被标记,A 错误; B、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形成的子染色体只有 一半被标记,B 错误; CD、所有精细胞的全部染色体中,被标记的染色体数与未被标记的染色体数相等,但不是说 半数精细胞中有被标记的染色体,也可能是全部的精细胞中有被标记的染色体,C 错误;D 正 确。 故选 D。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 DNA 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 行为变化,审清题干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与 DNA 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和减数分裂过 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的理解和综合应用是解题的关键。10.一般情况下,病毒侵染机体后,机体细胞会释放致热性细胞因子,致使“体温调定点”上 升引起体温升高,利于机体快速清除病毒以维持机体的稳态。下列关于稳态调节的叙述,错 误的是( ) A. 致热性细胞因子能作用于下丘脑,调节“体温调定点” B. 机体通过分级调节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多,产热增加 C. 持续高温期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各种代谢活动下降 D. 若患者出现脱水现象,则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 【答案】C 【解析】 【分析】 体温调节的过程为: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产热增加(骨骼肌 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散热减少(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 温维持相对稳定。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 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稳定。 【详解】A、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A 正确; B、甲状腺激素通过分解调节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产热增加,引起体温升高,B 正确; C、持续高温期产热量等于散热量,C 错误; D、若患者出现脱水现象,则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尿量减少,D 正确。 故选 C。 11.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像 SARS、2019-nCOV 这类病毒一直处于“缺席”状态。人体虽然有 强大的特异性免疫,能产生上百万种抗体,但适应能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研究表明,S 蛋白 是 2019-nCOV 与宿主细胞表面 ACE2 受体结合、进而介导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关键表面蛋白, 是疫苗研发的重要靶点。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当病毒侵染机体后,上百万种 B 淋巴细胞能接受该种病毒的刺激 B. 注射康复者的血清提取物救治患者与疫苗的防治作用原理相同 C. T 淋巴细胞接受该病毒疫苗刺激后能分泌淋巴因子,增强淋巴细胞的免疫能力 D. 利用 ACE2 受体制作疫苗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从而抑制 2019-nCOV 病毒与受体结合 【答案】C 【解析】【分析】 1、体液免疫的过程是:病原体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呈递给 T 细胞,T 细胞将抗原呈递给 B 细胞,B 细胞在 T 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 合成和分泌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物,被吞噬细胞进一步吞噬 消化;记忆细胞的作用是进行二次免疫应答。 2、细胞免疫过程:病原体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呈递给 T 细胞,T 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 T 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 死亡,释放其中的抗原物质;记忆细胞的作用是进行二次免疫应答。 【详解】A、B 细胞识别抗原具有特异性,当病毒侵染机体后,只有相应的 B 淋巴细胞能接受 病毒的刺激,而不是上百万种,A 错误; B、注射康复者 血清提取物救治患者属于被动免疫,而疫苗的防治属于主动免疫,二者作用 原理不同,B 错误; C、T 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能促进 B 细胞的增殖分化,C 正确; D、利用 ACE2 受体制作疫苗产生抗体不是与抗原结合,是与机体自身的 ACE2 受体结合,D 错误。 故选 C。 12.研究表明某种糖尿病的发生与细胞的异常调亡有关,在免疫调节过程中,T 细胞能分泌促 使细胞凋亡的信息分子 CD95L,正常情况下胰岛 B 细胞表面由于缺乏 CD95L 的受体,而不会 凋亡。下列有关胰岛 B 细胞与血糖调节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胰岛 B 细胞膜上有葡萄糖受体,可感知血糖升高的变化 B. 肝细胞膜上有胰岛素的受体,也有胰高血糖素的受体 C. 由细胞异常凋亡引起的糖尿病患者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缓解症状 D. 高血糖可能诱导胰岛 B 细胞中控制 CD95L 受体合成的基因表达 【答案】C 【解析】 【分析】 血糖平衡的调节: 的【详解】A、胰岛 B 细胞能直接接受血糖浓度的信号,是因为其细胞膜上含有葡萄糖受体,可 感知血糖升高的变化,A 正确; B、肝脏细胞作为组织细胞需要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同时当血糖浓度较低时,肝糖原能分 解为葡萄糖,使血糖升高,因此肝细胞膜上既有胰岛素的受体,也有胰高血糖素的受体,B 正 确; C、细胞异常凋亡导致胰岛 B 细胞减少,分泌的胰岛素也减少,因此此时注射胰岛素能缓解患 者由细胞异常凋亡引起的糖尿病症状,C 错误; D、正常情况下,胰岛 B 细胞膜上没有 CD95L 的受体,不会凋亡,而高血糖出现可能是诱导 了胰岛 B 细胞中控制 CD95L 受体合成的基因表达,使胰岛 B 细胞减少导致,D 正确。 故选 C。 13.研究小组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探究某河流中大肠杆菌的数量,每一个浓度涂布四个平板, 并且设置空白对照组。下列关于操作步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涂布前,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燃尽后还要冷却 8~10s B. 涂布完成后,在培养皿的皿盖上做标记,以避免混淆,并将培养皿倒置培养 C. 计算平板上的菌落数时,四个培养皿上的菌落数无论多少,都要全部平均 D. 若空白对照组上有 7 个菌落,则在实验组数据基础上减去 7,以获得最准确数据 【答案】A 【解析】 【分析】 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目的是让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 细胞,然后得到由这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单个群落。稀释涂布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 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在适宜条件下 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 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详解】A、使用涂布器在酒精灯下涂布时,要先将涂布器沾有少量酒精进行灼烧灭菌,燃尽 后还要冷却 8~10s 再进行涂布,A 正确; B、涂布完成后,在培养皿的皿底上做标记,B 错误; C、计算平板上的菌落数时,应选择菌落数在 30-300 平板进行计数,C 错误; D、若空白对照组上有 7 个菌落,说明培养基灭菌不彻底,需要重新进行实验,D 错误。 故选 A。 14.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动物克隆与受精生物学学科带头人陈大元,曾主持科 研攻关项目——“攀登”,进行大熊猫的异种克隆。他们将大熊猫的体细胞核放入兔子的去核 卵母细胞之中,并使其成功发育成囊胚,标志着异种核质相容的问题得到解决,异种克隆大 熊猫迈过了第一道“坎”;然后至关重要的是选择一种合适的“代孕母体”。下图是该研究的 理论流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步骤甲、乙分别是指大熊猫体细胞核移植、胚胎收集 B. 诱导超数排卵所注射的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细胞 C. 重组细胞发育成早期胚胎所需营养主要来源于营养液 D. 步骤甲和步骤乙中的供体和受体需要同期发情处理 【答案】B 【解析】 【分析】 大熊猫的异种克隆思路为将大熊猫的体细胞的细胞核与兔子去核的卵母细胞融合进行体外培 养获得重组胚胎,发育成囊胚时移植到一种合适的“代孕母体”,从而产下克隆幼崽。 【详解】A、步骤甲乙分别指的是核质融合、移植到代孕母体中,A 错误; B、诱导超数排卵所注射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只能作用于性腺,B 正确; C、重组细胞发育成早期胚胎所需营养主要来源于卵细胞,C 错误; D、步骤甲和步骤乙中的供体和受体不需要同期发情处理,D 错误。 故选 B。二、选择题 15.科学家设计了仅 1 纳米宽的分子转子,该转子由紫外光驱动,能以每秒 200~300 万的转速 进行旋转,从而在单个细胞的膜上钻孔。当分子转子与特定的靶细胞结合后,就有望将治疗 试剂运送到这些细胞中,或者直接诱导这些细胞死亡。图为分子转子钻孔过程的示意图,有 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治疗试剂运送到细胞中,分子转子需要钻开两层生物膜 B. 钻孔后才可以运送治疗试剂,说明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 该过程体现出磷脂分子具有流动性,而蛋白质分子无流动性 D. 一个细胞是否能成为靶细胞,很可能与表面的糖蛋白有关 【答案】BD 【解析】 【分析】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 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 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而成的糖蛋白,也做糖被,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由于 所有的脂质和大部分蛋白质可以运动导致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而膜上的蛋白质决定细 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详解】A、细胞膜为单层膜结构,A 错误; B、正常情况下,治疗试剂不能进入细胞,而钻孔破坏细胞膜后治疗试剂进入细胞,说明细胞 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 正确; C、该过程没有体现磷脂分子具有流动性,也没有体现蛋白质分子无流动性,C 错误; D、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分子转子与特定靶细胞的识别依靠细胞膜上的糖蛋白,D 正确。 故选 BD。 16.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递依赖突触,图 1 所示为多个神经元之间联系示意图,为研究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别用同强度的电刺激进行实验:Ⅰ、单次电刺激 B,Ⅱ、连续电刺激 B, Ⅲ、单次电刺激 C,用微电极分别记录 A 神经元的电位变化表现如图 2。(注:阈电位是能引 起动作电位的临界电位值)。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静息电位的数值是以细胞膜外侧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值定义为 0mv B. 由Ⅰ可知,刺激强度过低不能使神经元 A 产生动作电位 C. 由Ⅱ可知,在同一部位连续给予多个阈下刺激可以产生叠加效应 D. 由Ⅲ可知,神经元 A 电位的形成与神经元 B 释放神经递质的量不足有关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 1,CB 之间存在突触,AB 之间存在突触,A 神经元上连接着微电极,可检测电位变化。 分析图 2,单次刺激 B,膜电位发生了变化,静息电位差值变小,但没有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 电位,说明刺激强度在阈值之下;连续刺激 B,形成了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说明连续的阈下 刺激可在突触后膜叠加;单次刺激 C,静息电位差值变大,说明 C 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 【详解】A、静息电位的数值是以细胞膜外侧 0mv 作为参照,因此静息时膜内比膜外低为负 电位,A 正确; B、由Ⅰ可知,单次电刺激 B,电位峰值依然低于 0,说明刺激强度过低不能使神经元 A 产生 动作电位,B 正确; C、由Ⅱ可知,连续电刺激 B,神经元 A 产生动作电位,结合Ⅰ、Ⅱ可说明在同一部位连续给 予多个阈下刺激可以产生叠加效应,C 正确; D、由Ⅲ可知,神经元 A 电位低于静息电位的 70 mv,原因是 C 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D 错误。 故选 ABC。17.下面甲图为某动物的一对性染色体简图。①和②有一部分是同源区段(I 片段),另一部分 是非同源区段(Ⅱ1 和Ⅱ2 片段)。乙图为该动物的某些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下列分析不 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①②可以代表人类性染色体简图 B. 该动物种群中位于Ⅱ1 和Ⅱ2 片段上的基因均不存在等位基因 C. 不考虑基因突变等因素,乙图中 ABC 肯定不属于Ⅱ2 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 D. 甲图中同源区段Ⅰ片段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无关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甲图分析:①是 Y 染色体,②是 X 染色体。乙图分析:A 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 不可能 是伴 X 隐性遗传病,C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 可能是伴 Y 遗传,据此答题。 【详解】A、甲图中的 Y 染色体比 X 染色体长,而人类的性染色体 X 比 Y 长,A 错误; B、Ⅱ2 片段上的基因存在等位基因,B 错误; C、Ⅱ2 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疾病属于伴 C 隐性遗传病,据分析 A 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 不可能是伴 X 隐性遗传病,C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 ABC 都不属于Ⅱ2 片段上隐性 基因控制,C 正确; D、甲图中同源区段Ⅰ片段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有关,D 错误。 故选 ABD。 18.实验表明,植物体在逆境条件下激素的含量会发生变化,逆境适应蛋白的合成量会相应增 加,所以植物激素又称为“应激激素”。如图为不同程度的干旱条件下番茄植株内脱落酸 (ABA)与乙烯的变化情况,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 脱落酸能促进某些逆境适应性基因的表达 B. 脱落酸与干旱程度呈正相关,乙烯则呈负相关 C. 脱落酸作为信号分子能诱导乙烯的合成 D. 脱落酸能促进植物进入休眠状态,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答案】BC 【解析】 【分析】 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的合成部位:植物体 各个部位,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 【详解】A、由图可知,逆境条件下,脱落酸的含量增加,再结合题干信息“逆境条件下,逆 境适应蛋白的合成量会相应增加”可知,脱落酸能促进某些逆境适应性基因的表达,使逆境蛋 白的合成量增加,A 正确; B、乙烯与干旱程度不是呈负相关的关系,在一定干旱条件下,乙烯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而增 加,当干旱程度过高时,乙烯的含量开始下降,B 错误; C、图中看出,中度干旱以后,脱落酸含量增加,乙烯的含量却减少,说明脱落酸作为信号分 子不能诱导乙烯的合成,C 错误; D、脱落酸对植物的生长起抑制作用,促进植物进入休眠状态,可以提高植物的抗逆性,D 正 确。 故选 BC。 19.生态学家对我国某高山群落演替的过程进行了研究,该地区分布着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 混交林、针阔混交林等多种植被类型,不同海拔高度植被类型不同。如图为甲、乙两个群落 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 不同海拔高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特征 B. 第 5 年至 25 年的变化说明群落乙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甲弱 C. 30 年后群落乙物种丰富度达到最高,各种群密度达到最大 D. 甲乙两个群落在演替过程中都具有大量物种替代的特点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演替的种类有初生演替和次 生演替两种。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 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 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甲乙两个群落 在演替过程中先出现了物种丰富度先下降然后再增加的现象。 【详解】A、不同海拔高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水平结构特征,A 错误; B、从图中看出乙曲线下降的幅度大于甲曲线,说明群落乙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甲弱,B 正确; C、30 年后群落乙物种丰富度达到最高,但各种群密度不一定达到最大,C 错误; D、图中看出 30 年后,乙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高于初始丰富度,并没有出现大量物种被替代的 现象,D 错误。 故选 ACD。 20.高温淀粉酶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有很大的实用性。研究者从热泉中筛选高效产生高温淀粉 酶的嗜热菌,其筛选过程如图 1 所示。将得到的菌悬液转接于同时含有葡萄糖和淀粉作碳源 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得到若干菌落后用碘液作显色处理,看到如图 2 所示情况。下列选项 正确的是( )A. 过程①②合称为稀释涂布平板法 B. 甲乙试管中的液体均为选择培养基 C. Ⅱ号培养基上的接种方法为平板划线法 D. 图 2 中周围不显蓝色的菌落含有所需 菌种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接种微生物的方法主要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线法:逐步稀释菌液进行 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平板划线法由接种环沾取少许待分离的材料,在无菌平板表面进行平行划线、扇形划线或其 他形式的连续划线,微生物细胞数量将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并逐步分散开来,如果 划线适宜的话,微生物能一一分散,经培养后,可在平板表面得到单菌落。 【详解】A、根据 I 号培养基上菌落分布均匀,可知①②过程为稀释涂布平板法,A 正确; B、甲乙试管中的液体是用于样品稀释,应为无菌水,B 错误; C、由Ⅱ号培养基上上的划线区域可知从 I 号培养基上挑选的菌落进行接种的方法是平板划线 法,C 正确; D、淀粉与碘液反应呈蓝色,但如果淀粉分解菌中的淀粉酶将淀粉水解后就不能呈蓝色,因此 周围不显蓝色的菌落含有所需菌种,D 正确。 故选 ACD。 三、非选择题 21.兴趣小组研究温度及氮肥(硝酸盐)使用量对植物总光合速率的影响。他们将生理状态相 同的实验植物随机分成 9 组,分别设置不同的温度和施氮量,给予适宜的光照,一段时间后 分别测量实验容器内 CO2 的减少量。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1)NO3-被植物根细胞吸收的方式是___________。氮元素吸收后被运送到叶肉细胞内可用 于合成多种化合物,其中 NADPH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其他组比较,3、6、9 组结果出现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数据不足以得出实验结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完善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 【答案】 (1). 主动运输 (2). 为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提供还原剂(和部分能量) (3). 所施氮肥浓度过高,根细胞渗透失水,影响植株的生命活动 (4). 仅测量获得实验条件 下的净光合速率 (5). 在黑暗条件下重复上述实验,测量获得各组实验条件下的呼吸速率, 进而计算获得总光合速率 【解析】 【分析】 本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及氮肥(硝酸盐)使用量对植物总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温 度和氮肥使用量,因变量是总光合速率,图中测得数据是净光合速率,因此还需要测量呼吸 速率的值,两者相加就是总光合速率。 【详解】(1)植物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 NADPH 用于 C3 的还原,同时 NADPH 属于高能化合物,因此 NADPH 的作用是为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提 供还原剂和部分能量。 (2)图中的 3、6、9 组是不同温度下的高施氮量处理,据图发现,3、6、9 组的净光合速率 还要低于对照组,可能原因是所施氮肥浓度过高,根细胞渗透失水,影响植株的生命活动。 (3)本实验研究的温度及氮肥(硝酸盐)使用量对植物总光合速率的影响,图中仅仅测量了 实验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还缺少呼吸速率的值,因此还需要在黑暗条件下重复上述实验, 测量获得各组实验条件下的呼吸速率,进而计算获得总光合速率。 【点睛】解答本题要特别注意题干信息中有关实验目的描述“研究 CO2 浓度及施氮量对植物总光合速率的影响”,一是体现出实验涉及两个自变量,二是要测定总光合速率,不是净光合速 率,所以还需在黑暗环境中测定呼吸速率。 22.生态学家曾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生态发展情况。黄河口湿地是我国及世界上 研究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形成、演化及发展规律的最佳场所。近些年随着黄河口生态“大补”, 生物种类大量增加,曾经濒临灭绝的黄河刀鱼也大面积出现。下表为被调查区域三个时期动 植物的物种数量及黄河刀鱼的同化量在不同生命活动中分配比例的相对值。请回答问题: 时期 竞争消耗的能量 逃避敌害消耗的能量 繁殖后代消耗的能量 物种数 Ⅰ 17 18 65 49 Ⅱ 18 60 22 80 Ⅲ 65 17 18 46 (1)在调查描述、解释黄河刀鱼种群数量变化时,常常需要建立种群数量增长的_____模型。 若要预测黄河刀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则需调查黄河刀鱼种群的___________。 (2)根据上表分析,进行生态修复的时期是_______期,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 黄河刀鱼喜食麦穗鱼,麦穗鱼分布广泛,但在云贵高原地区却为外来物种,是滇池等湖泊土 著物种灭绝的元凶之一。为防治麦穗鱼的危害,结合表中的能量分配模型,请提出最合理的 建议:___________。 (3)该湿地在某个时期由于污染物排放导致水质恶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说明 ___________。污染物排放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该区域的水流经芦苇田后,藻类数量大大减少。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数学 (2). 年龄组成 (3). Ⅲ (4). 物种丰富度低,竞争消耗的能量 多,而繁殖后代消耗的能量很少,说明生存环境受到干扰,空间和食物受到限制 (5). 引入 麦穗鱼的天敌,使麦穗鱼的能量分配向Ⅱ时期的能量流向模型转变 (6).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 (自我修复)能力有限 (7). 芦苇和藻类竞争光照,同时吸收大量的 N、P 等无机盐(动物 摄食、微生物等产生杀藻物质) 【解析】 【分析】模型分为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和概念模型。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和迁出率、性别比例以及年龄组成,其中年龄组成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详解】(1)调查描述、解释黄河刀鱼种群数量变化规律需要建立数学模型。年龄组成能预 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2)据表分析,Ⅲ时期物种丰富度低,竞争消耗的能量多,而繁殖后代消耗的能量很少,说 明生存环境受到干扰,空间和食物受到限制,因此可得出Ⅲ时期处于生态修复期。麦穗鱼属 于外来物种,缺少天敌,繁殖速度快,因此为防治麦穗鱼的危害,因此应该引入麦穗鱼的天 敌,使麦穗鱼的能量分配向Ⅱ时期的能量流向模型转变。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外界干扰大于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时,生态系 统就会遭到破坏。芦苇和藻类竞争光照,同时吸收大量的 N、P 等无机盐,从而导致污水流经 芦苇田后,藻类数量大大减少。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3.小鼠(2n=40)由小家鼠演变而来,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早在 17 世纪就有人用小鼠做实 验,经长期人工饲养选择培育,已育成 1000 多近交系和独立的远交群,现已成为使用量最大、 研究最详尽的哺乳类实验动物。目前世界上实验室常用的近交品系小鼠有 250 多个,均具有 不同的特征。小鼠性周期 4~5 天,妊娠期 19~21 天,哺乳期 20~22 天,每窝仔数 6~12 只,出 生后 45~60 日龄性发育成熟。某实验室培养了一个鼠类近交种群,该种群鼠类的毛色性状中 黄色对白色为显性,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 A、a 的控制,但是雌性个体内 A 基因不表达, 因此雌性个体无论基因型如何,均表现为白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以上信息,小鼠适合做实验动物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室培养的鼠类近交种群经过多代繁殖后,种群内每代黄色个体的比例为 42%,则 该种群内雌性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_____;实验人员用一只黄色个体与一只白色个体交配, 子一代中出现白色雄性个体,则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 (3)因为研究需要,要从该小鼠种群内筛选出隐性雌性个体,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研 究者在该种群中偶然发现一只棕色的雄性个体,经研究发现,该雄性个体出现的原因是该小 鼠体内另一对与毛色有关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发生突变(AAbb→AABb)所致。经研 究毛色与基因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设计杂交方案,探究控制毛色的两对基因是否位于 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_______【答案】 (1). 生长期短、成熟早;繁殖力强;具有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 (2). 52% (3). ♂Aa、♀Aa 或 aa (4). 将待筛选雌性个体分别与白色雄性个体杂交,统计后代表现型,若 后代全部为白色个体(雄性全部为白色个体)则亲本雌性就是所需个体 (5). 将该棕色个体 与筛选出的隐性雌性个体杂交,从子一代选择棕色雄性个体与隐性雌性个体杂交,统计后代 雄性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①若后代雄性个体中棕色:白色=1:1,则 B/b 与 A/a 位于一对同 源染色体上;②若后代雄性个体中棕色:黄色:白色=1:1:2,则 B/b 与 A/a 位于两对同源染 色体上 【解析】 【分析】 哈代--温伯格平衡可用一对等位基因来说明。一个杂合的群体中,在许多基因位点上,可以有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但只要这个群体符合上述 5 个条件,那么其中杂合基因的基因 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应该保持遗传平衡.设一对等位基因为 A 与 a,亲代为 AA 与 aa 两种 基因型,其基因频率分别为 p 与 q(因为是百分率,所以 p+q=1),自由交配后,按孟德尔遗 传法则确定 F1 代具有 AA、Aa、aa3 种基因型,其频率如下列公式所示:p2(AA)+2pq (2Aa)+q2(aa)=1,哈代--温伯格的发现说明了在一定条件下群体可以保持遗传平衡。 【详解】(1)根据题干信息“目前世界上实验室常用的近交品系小鼠有 250 多个,均具有不同 的特征。小鼠性周期 4~5 天,妊娠期 19~21 天,哺乳期 20~22 天,每窝仔数 6~12 只,出生后 45~60 日龄性发育成熟”可知在遗传学上小鼠作为实验材料具有生长期短、成熟早;繁殖力强; 具有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等优点。 (2)设 A=p,a=q,p+q=1,(p2+2pq)×1/2=42%,q2=16%,A=0.6,a=0.4,则雌性个体中纯 合子的比例为 AA+aa=52%。黄色个体只能是雄性,其基因型是 AA 或 Aa,与白色雌性(AA、 Aa、aa)个体交配,后代出现白色雄性(aa),由此可推出亲本雄性的基因型一定是 Aa,雌性 的基因基因型是 Aa 或 aa。 (3)隐性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是 aa,要筛选出该种基因型的个体,可以将待筛选雌性个体分别 与白色雄性个体杂交,统计后代表现型,若后代全部为白色个体(雄性全部为白色个体)则 亲本雌性就是所需个体。要验证控制毛色的两对等位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可选 择测交的办法,即将该棕色个体(AABb)与筛选出的白色隐性雌性(aabb)个体杂交,获得 AaBb 的棕色雄性个体,再与隐性雌性个体(aabb)杂交,统计后代雄性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 ①若后代雄性个体中棕色:白色=1:1,则 B/b 与 A/a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②若后代雄性 个体中棕色:黄色:白色=1:1:2,则 B/b 与 A/a 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以及遗传平衡定律等知识,解答本题的关 键是灵活应用遗传中的经典杂交类型判断亲本的基因型以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本题难 度较大。 24.炎症发生时,疼痛是一种防御性的保护反应。研究发现,炎症因子 ILs 能够促进痛觉的形 成,其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但过量的炎症因子会造成免疫过强,自身器官受到损伤。2019 年 底出现的由新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部分重症患者体内细胞产生了过量的炎症因子,在治疗 方法上可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来对抗强大的炎症反应。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某些细胞释放的炎症因子使相关神经元更易产生兴奋,传到______________从而产生痛 觉。兴奋传导过程中,突触后膜发生的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炎症因子 ILs 能通过系列信号通路促使 Ca2+内流增加,据图分析炎 症因子使 Ca2+内流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若使用 Ca2+阻滞剂抑制神经细胞膜 Ca2+通道的开放,则能减缓炎症因子引起的疼痛, 为探究 Ca2+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如下实验: 对照组: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实验组:向突触小体 施加适量的 Ca2+通道阻滯剂,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 结果是实验组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小于对照组。由实验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请再补充一个实验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糖皮质激素属于类固醇物质,其靶细胞广泛分布于肝、肺、脑、淋巴组织等处,能有效 抑制炎症因子 ILs 的合成。糖皮质激素与胞内受体结合后,“激素一受体复合物”能够进入细 胞核,请推测糖皮质激素产生抗炎作用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大脑皮层 (2).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3). Na+内流, 产生动作电位 (4). 促进 Ca2+通道蛋白合成(翻译),促进 Ca2+通道与细胞膜结合 (5). Ca2+能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 (6). 向突触小体中施加适量的 Ca2+ (7). 激素—受体复合 物能抑制炎症因子相关基因的转录,从而抑制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为【解析】 【分析】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 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 神经元。 【详解】(1)产生痛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兴奋传导过程中,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到达突 触间隙中,通过扩散到达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 Na+通道 打开,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 (2)由图可知,炎症因子 ILs 能促进 Ca2+通道蛋白合成(翻译),促进 Ca2+通道与细胞膜结 合,进而促使 Ca2+内流增加。 (3)根据信息“Ca2+阻滞剂抑制神经细胞膜 Ca2+通道的开放,则能减缓炎症因子引起的疼 痛”,实验组施加适量的 Ca2+通道阻滯剂,对照组只给予和实验组相同且适宜的电刺激,通过 检测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发现实验组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小于对照组,由此说明 Ca2+ 能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为了验证这一结论,可向突触小体中施加适量的 Ca2+,并检测突触 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即可。 (4)糖皮质激素能抑制炎症因子 ILs 的合成,糖皮质激素作为信号分子,化学本质又是脂质 类,可推测其具体的作用途径是糖皮质激素与胞内受体结合后,“激素一受体复合物” 抑制炎 症因子相关基因的转录,从而抑制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点睛】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炎症反应引起局部组织疼痛的原理和预防方法,考查兴奋 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等知识的理解运用,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分析判断能力。 25.2019 年 7 月 13 日,Inovio 制药公司宣布,该公司的 GT-EPIC 平台基于 DNA 的个性化新生 抗原靶向疫苗进行了第一位癌症患者治疗。GT-EPIC 平台进行的 DNA 疫苗的研究是继病原体 疫苗和亚单位疫苗之后的第三代疫苗。GT-EPIC 平台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们没有创建或制造 免疫抗原,将其植入人体,诱导所需的免疫反应,而是创造了一个 DNA 片段,它为一个或多 个新生抗原编码,并将 DNA 放入身体的细胞中,允许自身的细胞产生所需的新抗原,激活机 体的免疫系统,从而诱导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请回答下列问题:(1)研制 DNA 疫苗时需要将抗原决定基因与质粒构建重组表达载体,目的是______________; 科研人员用图所示的质粒为载体,应选用_____________酶将该质粒与抗原决定基因构建为重 组质粒。检测抗原决定基因是否成功表达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2)获取抗原决定基因时,通常是在肿瘤病变细胞内提取 mRNA,通过逆转录酶的作用获取 ________用于 PCR 扩增,扩增时同时需要设计_______种引物,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NA 疫苗所利用的 DNA 编码序列通常只是单一的一段病原体基因,而非整个基因组, 这样做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 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2). BamHⅠ及 DNA 连接 (3). 抗原-抗体杂交 (4). cDNA (5). 两 (6). DNA 是两条反向平行的双链结构,DNA 聚合酶只能从 3’延伸子链,用两种 引物才能确保 DNA 两条链同时被扩增 (7). 比较安全,能够产生相应的抗原刺激免疫系统, 又不会产生完整的病原体造成危害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 PCR 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 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 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 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 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 DNA 是否插 入目的基因--DNA 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 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 的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 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1)重组表达载体构建的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 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据图分析,质粒上存在 BamHⅠ限制性核酸内 切酶位点,因此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需要使用 BamHⅠ及 DNA 连接酶。检测抗原决定基因是 否成功表达的方法是抗原-抗体杂交。 (2)RNA 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 cDNA。由于 DNA 是两条反向平行的双链结构,DNA 聚 合酶只能从 3’延伸子链,用两种引物才能确保 DNA 两条链同时被扩增,因此扩增目的基因时 需要同时设计两种引物。 (3)制备只编码单一的一段病原体基因,而非整个基因组 DNA 疫苗比较安全,能够产生相 应的抗原刺激免疫系统,又不会产生完整的病原体造成危害。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 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了解基因工程技术的相关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