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2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三卷)
理科综合能力押题卷(一)
物理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 48 分)
二、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8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9~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
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4.科学家们推测,太阳系的第十颗行星就在地球的轨道上,从地球上看,它永远在太阳的背面,人类一直
未能发现它,可以说是“隐居”着的地球的“孪生兄弟”。由以上信息我们可能推知
A.这颗行星的公转周期与地球相等 B.这颗行星的自转周期与地球相等
C.这颗行星质量等于地球的质量 D.这颗行星的密度等于地球的密度
【答案】 A
【解析】 由题意知,该行星的公转周期应与地球的公转周期相等,这样,从地球上看,它才能永远在太
阳的背面。故 A 正确。行星的自转周期、质量和密度都只与行星本身有关,而与绕中心天体如何运行无关,
B、C、D 错误。
15.如图所示,实线表示电场线,虚线表示带电粒子运动的轨迹,带电粒子只受电场力作用,运动过程中电
势能减小,它运动到 b 处时的运动方向与受力方向可能的是
【答案】C
【解析】:根据粒子的运动轨迹,判断粒子所受的电场力大体指向弯曲一侧,从而判断粒子受力的方向向
右,因不知电场线的方向,不能判断出粒子的电性;由于运动过程中粒子的电势能减小,所以电场力做正
功,粒子运动的方向一定是 c 到 a,而且电场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夹角为锐角,故选项 C 正确,选项 A、B、D
错误.16.图中 为珠港澳大桥上四段 110 m 的等跨钢箱连续梁桥,若汽车从 a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通过 ab 段的时间为 t,则通过 段的时间为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设汽车的加速度为 a,通过 段、 段的时间分别为 t1、t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
公式有: , , ,解得: ,故 C 正确,A、
B、D 错误。
17.如图所示,a、b 两个小球穿在一根光滑的固定杆上,并且通过一条细绳跨过定滑轮连接。已知 b 球质量
为 m,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30°,不计所有摩擦。当两球静止时, 段绳与杆的夹角也为 30°, 段绳
沿竖直方向,则 a 球的质量为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设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θ,分别对 a、b 两球分析受力,如图所示,
ae
ce
t t2 ( )t2-2 ( )t22 +
bc ce
2
2
1 atxab = ( )2
12
1 ttaxac += ( )2
212
1 tttaxae ++= tt )22(2 −=
Oa Ob
m3 m3
3 m2
3 m2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对 b 球: ,对 a 球: ,得 ,则
,故 A 正确。
18.如图所示,在边长为 L 的正方形区域 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有一个质量为 m、带电量大
小为 q 的离子,从 ad 边的中点 O 处以速度 v 垂直 ad 边界向右射入磁场区域,并从 b 点离开磁场。则
A.离子在 O、b 两处的速度相同
B.离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
C.若增大磁感应强度 B,则离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增大
D.若磁感应强度 ,则该离子将从 bc 边射出
【答案】 D
【解析】 离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该离子在 O、b 两处的速度大小相同,但是方向不同,A 错误;
离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满足: ,解得 ,则离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所对应
gmT b= ( )θθ += °90sinsin
gmT a 130tan: :°=ab mm
mmm ba 33 ==
abcd
qB
m
4
π
qL
mvB 5
4<
2
22
2
1
−+= LRLR LR 4
5=的圆心角的正弦值为 ,即 θ=53°,运动的时间 ,B 错误;若增
大磁感应强度 B,由 知离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半径减小,此时离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长度减小,速
度大小不变,则运动时间减小,C 错误;若 ,则 ,该离子将从 边射出,D 正确。
19.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分别接有额定电压相同的白炽灯泡 a、b 和 c,灯泡 b、c 规格相同,当
左端输入电压 U 为灯泡额定电压的 10 倍时,三只灯泡均能正常发光,导线电阻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副线圈匝数比为 9∶1 B.此时 a 灯和 b 灯的电流比为 1∶1
C.此时 a 灯和 b 灯的电功率之比为 1∶9 D.此时 a 灯和 b 灯的电阻比为 9∶2
【答案】 AD
【解析】灯泡正常发光,则其两端电压均为额定电压 ,则说明原线圈输入电压为 ,输出电压为
;则可知,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 9∶1,A 正确;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 9∶1,则: ,
,由欧姆定律可知,它们的电阻之比为 9∶2,B 错误,D 正确;由于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根
据公式 可得两者的电功率之比为 2∶9,C 错误。
20.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一群氢原子处于 n=4 能级的激发态,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向外
辐射光子,用这些光照射逸出功为 1.90 eV 的金属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群氢原子最多能发生 6 种不同频率的光其中从 n=4 能级跃迁到 n=3 能级所发出的光的波长最长
8.0sin =θ
qB
m
qB
mTt 4
2
360
53
360
ππθ >== °
°
°
qB
mvR =
qL
mvB 5
4< LqB
mvR 4
5>= bc
额U 额U9
额U 9
1=+ cb
a
II
I
9
2=
b
a
I
I
IUP =B.这群氢原子能发出频率不同的光,其中从 n=4 能级跃迁到 n=1 能级所发出的光的频率最高
C.金属铯表面所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12.75 eV
D.金属铯表面所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10.19 eV
【答案】 AB
【解析】 一群氢原子处于 n=4 能级的激发态,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最多能发出 6 种频率不同的光,
其中从 n=4 能级跃迁到 n=3 能级所发出的光的能量最小,由 可知,波长最长,从 n=4 能级
跃迁到 n=1 能级所发出的光的能量最大,频率最高,选项 AB 正确;氢原子从 n=4 能级跃迁到 n=1 能级
所发出的光子能量为 ,照射逸出功为 的金属铯,由爱因斯
坦光电效应方程有 ,可得金属铯表面所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选项 CD 错误。
21.如图甲所示,物块 A 叠放在木板 B 上,且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水平地面光滑,A、B 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0.2,现对 A 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 F,测得 B 的加速度 a 与拉力 F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 g=10 m/s2)
A.当 F<24 N 时,A、B 都相对地面静止 B.当 F>24 N 时,A 相对 B 发生滑动
C.A 的质量为 4 kg D.B 的质量为 24 kg
【答案】 BC
【解析】 当 A 与 B 间的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后,A、B 会发生相对滑动,由图可知,B 的最大加
速度为 4 m/s2,即拉力 时,A 相对 B 发生滑动,当 时,A 与 B 保持相对静止,一起相对
地面做加速直线运动,故 A 错误,B 正确; 时,B 达到最大加速度,此时 A 与 B 的加速度大小相
等 , 对 B , 根 据 牛 顿 第 二 定 律 得 , , 对 A , 根 据 牛 顿 第 二 定 律 得 ,
,解得 , ,故 C 正确,D 错误。
λν hchE ==
( ) eVeVeVE 75.12)6.13(85.0 =−−−= eV90.1
0WEEk −= eV10.85
NF 24> NF 24<
NF 24=
2/4 smm
gma
B
a
B == µ
2/4 smm
gmFa
A
A
A =−= µ
kgmA 4= kgmB 2=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 62 分,第 22~25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33~34 题为
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 47 分。
22.(7 分)
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其中 R0 为定值电阻,R 为阻值可调可读的电阻箱。
(1)(1 分)实验中电源电动势 E、电压传感器读数 U、电阻箱读数 R、定值电阻阻值 R0、电源内阻阻值
r 之间的关系式为 E=________。
(2)(2 分)实验测得多组电阻箱读数 R 及对应的电压传感器读数 U,选取电阻箱读数 R(Ω)为横坐标,
选取 y 为纵坐标,由计算机拟合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图象,则纵坐标________。
A.y=U(V) B.y=U2(V2)
C.y=1
U(V-1) D.y= U(V1
2)
(3)(4 分)若 R0=1 Ω,根据在(2)中选取的纵坐标 y,由实验图象(乙)可得电源电动势 E=________ V,
内阻 r=________ 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R0+R+r
R0 U (2)C (3)3.0 2.9
【解析】 (1)利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U
R0(R+R0+r)。
(2)根据表达式:E=U
R0(R+R0+r)可得:1
U= 1
ER0R+R0+r
ER0 ,所以纵坐标 y 应为1
U,其单位为 V-1,故 C 正确,
A、B、D 错误。
(3)根据表达式1
U= 1
ER0R+R0+r
ER0 ,图象斜率:k= 1
ER0=2.6-1.3
3.9 V-1·Ω-1=1
3 V-1·Ω-1,可得电源电动势:E
=3.0 V;图象截距:R0+r
ER0 =1.3 V-1,可得电源内阻:r=2.9 Ω。23.(8 分)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分别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以下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装置中,小
车质量为 M,砂桶和砂的总质量为 m,通过改变 m 来改变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大小,小车的加速度 a 可
由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现保持小车质量 M 不变,逐渐增大砂桶和砂的总质量 m 进行多次实验,得
到多组 a、F 值(F 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1)(2 分)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需平衡小车的摩擦力 B.砂桶和砂的总质量要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C.滑轮摩擦足够小,绳要足够轻 D.先释放小车,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2)(2 分)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图乙所示的一条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其中纵轴为小车的加
速度大小,横轴应为________。
A. 1
M B.1
m C.mg D.F
(3)(1 分)当砂桶和砂的总质量较大导致 a 较大时,图线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逐渐偏向纵轴 B.逐渐偏向横轴 C.仍保持原方向不变
(4)(3 分)图丙为上述实验中打下的一条纸带,A 点为小车刚释放时打下的起始点,每相邻两点间还有
四个计时点未画出,测得 AB=2.0 cm、AC=8.0 cm、AE=32.0 cm,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 50 Hz,小车的加
速度为________ m/s2。
【答案】 (1)AC (2)D (3)C (4)4
【解析】 (1)若小车运动时受到摩擦力作用,则绳子的拉力不等于小车受到的合外力,故为了减小误差,
需平衡小车的摩擦力,A 正确;本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绳子的拉力,不需要用砂和砂桶的总重力
代替绳子拉力,所以不需要保证砂和砂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B 错误;因为滑轮摩擦和绳子的重
力会使弹簧测力计示数大于绳子对小车的拉力,所以为了减小实验误差,需要滑轮摩擦足够小,绳要足够轻,故 C 正确;实验时,若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由于小车运动较快,可能会使打出来的
点很少,不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增大误差,故 D 错误。
(2)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实验要控制小车质量 M 不变,对小车,应有 F=Ma,解得:a=1
MF,符合图
线为经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所以横轴应为 F,D 正确。
(3)由于图象的斜率为 k= 1
M,所以增大砂和砂桶总质量 m,k 不变,图线仍保持原方向不变,所以 C 正确。
(4)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每间隔 0.02 s 打一个点,图中每相邻两点间还有四个计时点未画出,所以相邻两点
间时间间隔 T=0.1 s,CE=AE-AC=24.0 cm,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 可得:
。
24.(12 分)
如图所示,半径 R=0.4 m 的光滑圆弧轨道 BC 固定在竖直平面内,轨道的上端点 B 和圆心 O 的连线与
水平方向的夹角 θ=30°,下端点 C 为轨道的最低点且与粗糙水平面相切。一质量为 m=0.1 kg 的小物
块(可视为质点)从空中的 A 点以 v0=2 m/s 的速度被水平抛出,恰好从 B 点沿轨道切线方向进入轨道,g
取 10 m/s2。求:
(1)小物块从 A 点运动至 B 点的时间;
(2)小物块经过圆弧轨道上的 C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答案】 (1)0.35 s (2)8 N
【解析】 (1)把小物块在 B 点的速度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
则有: ........................................................................................(1)
所以所用的时间为: 。....................................(2)
2aTx =∆
( ) 2
2 /4
2
sm
T
ACCEa =−=
°=
30tan
0vvy
sg
v
g
vt y
5
3
30tan
0 =°==(2) 小物块在 B 点的速度为:
..........................................................................(3)
对小物块从 B 到 C 应用动能定理得:
...............................................................(4)
在 C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 (5)
由以上两式解得:FN=8 N ............................................................................. (6)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小物块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 8 N。....................................(7)
【参考评分标准:(1)——(5)两式为 2 分,(6)(7)两式各 1 分】
25.(20 分)
如图所示,空间存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 B=0.5 T。在匀强磁场区域内,有一对光滑平行金
属导轨,处于同一水平面内,导轨足够长,导轨间距 L=1 m,电阻可忽略不计。质量均为 m=1 kg,电阻
均为 R=2.5 Ω 的金属导体棒 MN 和 PQ 垂直放置于导轨上,且与导轨接触良好。先将 PQ 暂时锁定,金属
棒 MN 在垂直于棒的拉力 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 a=0.4 m/s2 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5 s 后保持拉
力 F 的功率不变,直到棒以最大速度 vm 做匀速直线运动。
(1)求棒 MN 的最大速度 vm;
(2)当棒 MN 达到最大速度 vm 时,解除 PQ 锁定,同时撤去拉力 F,两棒最终均匀速运动。求解除 PQ 棒锁
定后,到两棒最终匀速运动的过程中,电路中产生的总焦耳热;
smvvvB /4230sin 0
0 ==°=
22
2
1
2
1)30sin1( Bc mvmvmgR −=°+
R
vmmgF c
N
2
=−(3)若 PQ 始终不解除锁定,当棒 MN 达到最大速度 vm 时,撤去拉力 F,棒 MN 继续运动多远后停下来?(运
算结果可用根式表示)
【答案】 (1)2 5 m/s (2)5 J (3)40 5 m
【解析】 (1)棒 MN 做匀加速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1)
棒 MN 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2)
棒 MN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5 s 时的速度为:
...............................................................................................................(3)
在两棒组成的回路中,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 .........................................(4)
联立上述式子,得:F=0.5 N .... ..................................................................................(5)
5 s 时拉力 F 的功率为:P=Fv 代入数据解得:P=1 W.... ..........................................(6)
棒 MN 最终做匀速运动,设棒的最大速度为 vm,棒受力平衡,
则有: ...........................................................................................................(7)
Im=BLvm
2R 代入数据解得:vm=2 5 m/s。....................................................................(8)
(2)解除 PQ 棒锁定后,两棒运动过程中动量守恒,最终两棒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运动,设速度大小为 v′,
则有: ............................................................................................................(9)
设从 PQ 棒解除锁定到两棒达到相同速度的过程中,两棒共产生的焦耳热为 Q,由能量守恒定律可得:
代入数据解得:Q=5 J。.......................................................(10)
(3)以棒 MN 为研究对象,设某时刻棒 MN 中电流为 i,在极短时间 Δt 内,
maBILF =−
BLvE =
smatv /21 ==
R
EI 2
=
0=− LBIv
P
m
m
vmmvm
′= 2
22 22
1
2
1 vmmvQ m
′×−=由动量定理得: ...................................................................................(11)
对式子两边求和有: ....................................................................(12)
而 ....................................................................................................................(13)
对式子两边求和,有: ................................................................................(14)
联立各式解得: ............................................................................................(15)
又对于电路有: ...........................................................................................(16)
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 ............................................................................(17)
联立得 代入数据解得: 。....................................................(18)
【参考评分标准:(9)(10)两式为 2 分其余各式均为 1 分】
(二)选考题:共 15 分。请考生从 2 道物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物理一一选修 3–3】(15 分)
(1)(5 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 1 个得 2 分,选对 2 个得 4 分,选对 3
个得 5 分。每选错 1 个扣 3 分,最低得分为 0 分)
A.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热量多
B.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的内能多
C.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大
D.相互间达到热平衡的两物体的内能一定相等
E.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2)(10 分)如图所示,横截面积为 10 cm2 的圆柱形导热气缸内有一个活塞,活塞把气缸内的气体分为 A、
B 两部分,A 部分和 B 部分气柱的长度都为 15 cm。初始时,两部分气体的压强均为 p0=1×105 Pa。若
vmtBiL ∆=∆−
( ) ( )vmtBiL ∆Σ=∆Σ -
tiq ∆=∆
( )tiq ∆Σ=Σ∆
mmvBLq =
tR
EtIq 2
==
t
BLxE =
mmvR
xLB =
2
22
mx 540=把气缸缓慢竖起,活塞沿缸壁移动了 5 cm,不计活塞与气缸间的摩擦,g 取 10 m/s2,求活塞的质量。
【答案】 (1)BCE (2)7.5 kg
【解析】 (1)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不是状态量,A 错误;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体积
等有关,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的内能多,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高的物体比温
度低的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大,B、C 正确;相互间达到热平衡的两物体的温度一定相等,内能不一
定相等,D 错误;由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的关系可知,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
大,E 正确。
(2)两部分气体均作等温变化
对于 A 气体有: ..........................................................................................(1)
或者:
对于 B 气体有: ........................................................................................(2)
或者:
几何关系: ...............................................................................................(3)
或者
对于活塞,有 .....................................................................................(4)
或者
解得: 。.......................................................................................................(5)
【参考评分标准:(1)——(5)每式为 2 分】
34.【物理一一选修 3–4】(15 分)
(1)(5 分)一列简谐横波沿 x 轴方向传播,在 0.25 s 时刻的波形图如图甲所示,图乙为 x=1.5 m 处的质点
b 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 1 个得 2 分,选对 2 个得 4 分,
110 VpVp =
110 SlpSlp =
220 VpVp =
220 SlpSlp =
VVV 221 =+
lll 221 =+
mgSpSp += 12
mgSpSp += 21
kgm 5.7=选对 3 个得 5 分。每选错 1 个扣 3 分,最低得分为 0 分)
A.该波的波速为 2 m/s
B.该波向左传播
C.质点 c(x=2 m)与质点 e(x=4 m)的运动方向总相反
D.质点 d(x=3 m)在 t=0.75 s 时处于平衡位置,并正往正方向运动
E.质点 a(x=1 m)在 t=1.25 s 时向右运动了 4 m
(2)(10 分)如图所示是横截面为1
4圆周的柱状玻璃棱镜 AOB,现有一束单色光垂直于 OA 面从 AB 弧的中点射
入时恰好发生全反射现象,现将入射光线向下平移一段距离,经 AB 面折射后与 OB 延长线相交于 P 点,
已知玻璃砖半径 R=5 cm,P 到 O 的距离 d2=5( 3+1) cm,求平移后的光线到 OB 的距离 d。
【答案】(1)ACD (2)2.5 cm
【解析】(1)根据题图可知,周期 T=2 s,波长 λ=4 m,波速 =2 m/s,A 正确;根据题图乙可知, t
=0.25 s 时刻,b 点正向上运动,再结合题图甲可知,该波向右传播,B 错误;质点 c 与质点 e 相距半个
波长,它们的运动方向总相反,C 正确;t=0.25 s 时,质点 d 从波谷位置向上运动,再经过 0.5 s=T
4,即在
t=0.75 s 时,质点 d 处于平衡位置,并正在向正方向运动,D 正确;各质点只在平衡位置上下做简谐运动,
并不随波迁移,E 错误。
(2)光路图如图所示:
Tv
λ=根据题意可知,当单色光由玻璃射向空气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 C=45°,..............................(1)
根据 ,解得 n= 2 ...............................................................................................................(2)
由折射定律可得 ........................................................................................................(3)
在△ODP 中,由正弦定理有:
...................................................................................................................(4)
所以
联立解得 i=45°,γ=30° ...................................................................................................................(5)
则 。 ...................................................................................................................(6)
【参考评分标准:光路图、(1)、(5)、(6)每式为 1 分;(2)、(3)、(4)每式 2 分】
nC 1sin =
2sin
sin == γ
in
)sin()180sin( γ−=−° i
OD
i
OP
( )
)sin(
5
sin
135
γ−=+
ii
cmODDE 5.2sin == 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