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2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三卷)
理科综合能力押题卷(三)
物理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 48 分)
二、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8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9~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
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4.下列与 α 粒子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天然放射现象中产生的 α 射线速度与光速差不多,穿透能力强
B. (铀 238)核放出一个 α 粒子后就变为 (钍 234)
C.高速 α 粒子轰击氮核可从氮核中打出中子,核反应方程为
D.丹麦物理学家玻尔进行了 α 粒子散射实验并首先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答案】B
【解析】:天然放射性现象中产生的 α 射线速度约为光速的 1
10,穿透能力不强,故 A 错误;根据质量数和
电荷数守恒可知, (铀 238)核放出一个 α 粒子后就变为 (钍 234),故 B 正确;高速 α 粒子轰击氮核
可从氮核中打出质子,核反应方程为 ,故 C 错误;卢瑟福进行了 α 粒子散射实验并首
先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 D 错误.
15.如图所示,是美国的“卡西尼”号探测器经过长达 7 年的“艰苦”旅行,进入绕土星飞行的轨道.若“卡西尼”
号探测器在半径为 R 的土星上空离土星表面高 h 的圆形轨道上绕土星飞行,环绕 n 周飞行时间为 t,已知
引力常量为 G,则下列关于土星质量 M 和平均密度 ρ 的表达式正确的是
U238
92 Th234
90
HONHe 1
1
17
8
14
7
4
2 +→+
U238
92 Th234
90
HONHe 1
1
17
8
14
7
4
2 +→+A. , B. ,
C . , D . ,
【答案】D
【解析】:由 ,又 ,得: 由 ,
得: ,故选项 D 正确。
16.如图所示为一个经双可控硅调节后加在电灯上的电压,正弦交流电的每一个二分之一周期中,前面四分
之一周期被截去。现在电灯上电压的有效值为
A. B.
C. D.
【答案】 D
【 解 析 】 从 图 像 上 看 , 每 个 1
4周 期 正 弦 波 形 的 有 效 值 , 根 据 有 效 值 的 定 义
,解得 ,D 正确。
17.如图所示,水平面上固定一个斜面,从斜面顶端向右平抛一只小球,当初速度为 时,小球恰好落到斜
面底端,飞行时间为 。现用不同的初速度 从顶端向右平抛这只小球,以下能正确表示平抛的飞行时间
t 随 v 变化的关系是
2
32 )(4
Gt
hRM
+= π
32
3)(3
RGt
hR += πρ 2
22 )(4
Gt
hRM
+= π
32
2)(3
RGt
hR += πρ
2
322 )(4
Gn
hRtM
+= π
32
32 )(3
RGn
hRt += πρ 2
322 )(4
Gt
hRnM
+= π
32
32 )(3
RGt
hRn += πρ
)(4
)( 2
2
2 hRTmhR
MmG +=+
π
n
tT = 2
322 )(4
Gt
hRnM
+= π
V
M=ρ 3
3
4 RV π=
32
32 )(3
RGt
hRn += πρ
mU
2
mU
3
mU
2
mU
tu −
21
mUU =
024
2
2
2
+××
= T
R
U
TR
U
m
2
mUU =
0v
0t v
【答案】A
【解析】:当小球落在斜面上时,有: ,解得: ,与速度 v 成正比。
当小球落在地面上,根据 ,解得: ,可知运动时间不变。所以 与 的关系图线先是过
原点的一条倾斜直线,然后是平行于横轴的直线,故 A 正确,B、C、D 错误。
18.甲、乙两物块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 图象如图所示,乙物块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0.2 m/s2,
两图线相切于坐标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 5 s 内甲、乙的运动方向相反 B.t=5 s 时甲、乙相遇且速度相同
C.乙的初速度大小为 1.8 m/s D.t=0 时甲、乙相距 2.8 m
【答案】 B
【解析】 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前 5 s 内甲、乙的 图线斜率均一直为负,则运动方向一直相同,A
错误;t=5 s 时甲、乙的 图线斜率相同,位移、时间都相同,所以相遇且速度相同,B 正确;由甲的图
线知 t=5 s 时,速度为-0.6 m/s,乙做匀变速运动, ,则乙的初速度大小为 1.6 m/s,C 错误;
v
gt
vt
gt
x
h
2
2
1
tan
2
===θ
g
vt
θtan2=
2
2
1 gth =
g
ht 2= t v
tx −
( )m3-5,
tx − tx −
tx −
atvv += 0由位移 ,代入 及 的值,可得 ,D 错误。
19.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 P 向某一方向移动,根据电路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数
据描绘了如图乙所示的两条 U-I 图线,则下列关于调节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
A.图线乙是根据 V1 与 A 的示数描绘的 B.电源的内阻为 1 Ω
C.两图线交点处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 D.两图线交点处电源效率最大
【答案】 BC
【解析】 由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可得,电压表 V2 和电流表 A 的示数的比值为定值电阻 R0,三者之间
满足关系: ,结合数学知识可得应为图线乙,A 错误;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结合
数学知识可得图线甲为根据电压表 V1 与电流表 A 的示数描绘的,图线斜率的绝对值为电源内电阻大小,故
有: ,B 正确;图线的交点处表示两电压表示数相等,分析电路可知此时滑动
变阻器分压为零,即此时滑动变阻器的电阻 ,由于 ,故此时负载电阻最小,
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C 正确;负载电阻越大,电源的效率越大,交点处负载电阻最小,电源效率最小,D
错误。
20.如图所示,电阻不计的导轨 OPQS 固定,其中 PQS 是半径为 r 的半圆弧,Q 为半圆弧的中点,O 为圆心。
OM 是长为 r 的可绕 O 转动的金属杆,其电阻为 R,M 端与导轨接触良好。空间存在与平面垂直且向里的
匀强磁场(图中未画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 B,现使 OM 从 OQ 位置起以角速度 ω 逆时针匀速转到 OS
位置。则该过程中
2
00 2
1 attvxx ++= ( )m3-5, 0v mx 5.20 =
0IRU = IrEU −=
Ω=Ω−=∆
∆= 15.0
0.15.1
I
Ur
0=R Ω=>Ω=Ω= 125.0
0.1
0 rRA.产生的感应电流大小恒定,方向为 OPQMO B.通过 OM 的电荷量为
C.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大小为 D.金属杆 OM 的发热功率为
【答案】 AB
【解析】 由金属杆 OM 绕其端点 O 在磁场中转动时产生的电动势为: ,所以
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恒定,电流恒定,由于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由右手定则可知感应电流的方向为
OPQMO,故 A 正确,C 错误;通过 OM 的电荷量为: ,故 B 正确;由闭合电路欧
姆定律得: ,则金属杆 OM 的发热功率为: ,故 D 错误。
21.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电源相连,开始时极板不带电,质量为 m、电荷量为 的油滴开始自由下落,
一段时间后合上开关 ,油滴经过相同时间回到出发点。忽略电容器充电时间,极板间距足够大,已知
充电后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油滴带负电 B.
C.油滴回到出发点的速度为 0 D.油滴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机械能先不变后减小
【答案】 ABD
【解析】 充电后,油滴受到向上的电场力,而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电场方向竖直向下,故油滴带负电,A
正确;闭合前,油滴向下运动的过程, ,闭合开关后, ,又 , ,
解得 a=3g,对第二个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故 ,B 正确;返回到出发点
的速度为 ,C 错误;自由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当闭合开关后,电场力做负功,所以
机械能减小,故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机械能先不变后减小,D 正确。
第Ⅱ卷
R
Br
4
2π
ω2Br R
rB
2
422ω
ωω 2
2
1
2 BrrBrvBrE ===
R
Br
R
SB
Rq 4
2πφ =∆=∆=
R
Br
R
EI 2
2ω==
R
rBRIP 4
242
2 ω==
q
S
E
mgEq 4=
2
2
1 gth = 2
2
1 attvx m −= gtvm = xh −=
mgmgqE 3=− mgEq 4=
mm vatvv 2−=−=二、非选择题:共 62 分,第 22~25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33~34 题为
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 47 分。
22.(6 分)
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气垫导轨上 A 处安装了一个光电门,滑块上固定一遮光
条,滑块用绕过气垫导轨左端定滑轮的细线与钩码相连,每次滑块都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释放时遮光
条位于气垫导轨 B 位置的上方。
(1)(2 分)某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 d,如图乙所示,则 d=________ mm。
(2)(2 分)实验中,接通气源,滑块静止释放后,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 t,测
得滑块质量为 M,钩码质量为 m,A、B 间的距离为 L。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钩码减小的重力势能 mgL
与________(用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相等,则机械能守恒。
(3)(2 分)下列不必要的一项实验要求是________(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滑块必须由静止释放
B.应使滑块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
C.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
D.应使细线与气垫导轨平行
【答案】 (1)2.70 (2) (3)B
【解析】 (1)由图示游标卡尺可知,主尺示数为 2 mm,游标尺示数为 14×0.05 mm=0.70 mm,则游标卡尺
读数为 2 mm+0.70 mm=2.70 mm。
2
2
2
)(
t
dmM +(2)由于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极短,因此可以利用其平均速度来代替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则
滑 块 经 过 光 电 门 时 的 瞬 时 速 度 为 : ; 实 验 要 验 证 机 械 能 守 恒 定 律 , 只 需 验 证 :
。
(3)本实验通过测定钩码下降一定高度时,滑块与钩码的共同速度的大小,来判定钩码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与
系统动能的增加量的关系,故不需要保证所挂钩码的质量 m 远小于滑块质量 M,故 A、C、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
23.(9 分)
为了测量一电压表 的内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 1 所示的电路。其中 是标准电压表,R0 和 R 分别是
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S 和 S1 分别是单刀双掷开关和单刀单掷开关,E 是电源。
(1)(2 分)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根据如图 1 所示的实验原理图将如图 2 所示的实物图连接完整。
(2)实验步骤如下:
①(2 分)将 S 拨向接点 1,接通 S 1,调节________,使待测表头指针偏转到适当位置,记下此时
________________的读数 U;
② ( 2 分 ) 然 后 将 S 拨 向 接 点 2 , 保 持 R0 不 变 , 调 节 ______________ , 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下此时 R 的读数;
③(1 分)多次重复上述过程,计算 R 读数的________,即为待测电压表内阻的测量值。
(3)(2 分)实验测得电压表的阻值可能与真实值之间存在误差,除偶然误差因素外,还有哪些可能的
原因,请写出其中一种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
dv =
2
2
2
2
)()(2
1
t
dmMvmMmgL
+=+=
V 0V【答案】 (1)实物图连接见解析
(2)①R0 标准电压表 V0 ②R 标准电压表 V0 的读数仍为 U ③平均值
(3)电阻箱阻值不连续;电流通过电阻发热导致电阻阻值发生变化;电源连续使用较长时间,电动势降
低,内阻增大等
【解析】 (1)电路连线如图。
(2)①将 S 拨向接点 1,接通 S1,调节 R0,使待测表头指针偏转到适当位置,记下此时标准电压表 V0
的读数 U;②然后将 S 拨向接点 2,保持 R0 不变,调节 R,使标准电压表 V0 的读数仍为 U,记下此时 R 的
读数;③多次重复上述过程,计算 R 读数的平均值,即为待测电压表内阻的测量值。
(3)原因:电阻箱阻值不连续;电流通过电阻发热导致电阻阻值发生变化;电源连续使用较长时间,电
动势降低,内阻增大等。
24.(12 分)
如图所示,一束质量为 m、电荷量为 q 的粒子,恰好沿直线从两带电平行板正中间通过,沿圆心方向
进入右侧圆形匀强磁场区域,粒子经过圆形磁场区域后,其运动方向与入射方向的夹角为 θ(弧度).已知粒
子的初速度为 v0,两平行板间与右侧圆形区域内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 B,方向均垂直纸面向内,两
平行板间距为 d,不计空气阻力及粒子重力的影响,求:
(1)两平行板间的电势差 U;
(2)粒子在圆形磁场区域中运动的时间 t;
(3)圆形磁场区域的半径 R.
【答案】:(1) (2) (3)dBv0 qB
mθ
qB
mv 2tan0
θ【解析】:(1)由粒子在平行板间做直线运动可知,
................................................................................................................................(1)
平行板间的电场强度 ,...............................................................................................(2)
解得两平行板间的电势差 ......................................................................................(3)
(2)在圆形磁场区域中,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可知 ....................................(4)
同时有 ..........................................................................................................................(5)
粒子在圆形磁场区域中运动的时间 ........................................................................(6)
解得 ................................................................................................................................(7)
(3)由几何关系可知:
..................................................................................................................................(8)
解得圆形磁场区域的半径
............................................................................................................................(9)
【参考评分标准:正确得出(1)(4)(8)两式各 2 分,正确得出其余各式每式 1 分】
25.(20 分)
qEBqv =0
d
UE =
dBvU 0=
r
vmBqv
2
0
0 =
0
2
v
rt
π=
Tt π
θ
2
=
qB
mt
θ=
Rr =
2tan
θ
qB
mv
R 2tan0
θ
=如图所示,水平面上 AB 间有一长度 x=4 m 的凹槽,长度为 L=2 m、质量 M=1 kg 的木板静止于凹槽
右侧,木板厚度与凹槽深度相同,水平面左侧有一半径 R=0.4 m 的竖直半圆轨道,右侧有一个足够长的圆
弧轨道,A 点右侧静止一质量 m1=0.98 kg 的小木块。射钉枪以速度 v0=100 m/s 射出一颗质量 m0=0.02 kg
的铁钉,铁钉嵌在木块中并滑上木板,木板与木块间动摩擦因数 μ=0.05,其他摩擦不计。若木板每次与 A、B
相碰后速度立即减为 0,且与 A、B 不粘连,重力加速度 g=10 m/s2。求:
(1)铁钉射入木块后共同的速度 v;
(2)木块经过竖直圆轨道最低点 C 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FN;
(3)木块最终停止时离 A 点的距离 s。
【答案】 (1)2 m/s (2)1.25 N (3)1.25 m
【解析】 (1)设铁钉与木块的共同速度为 v,取向左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1)
v=2 m/s ..................................................................................................................................................(2)
(2)木块滑上木板后,木块的加速度 =0.5 m/s2,且方向向右.............................................(3)
木板产生的加速度 =0.5 m/s2,且方向向左.........................................................................(4)
设经过时间 t,木块与木板以共同速度 v′运动
则: 得 t=2 s .........................................................................................................(5)
此时木块与木板一起运动的距离等于木板的长度
........................................................................................................(6)
故共速时,恰好在最左侧 B 点,此时木块的速度 ...........................................(7)
vmmvm )( 1000 +=
ga µ=1
M
mga
µ
2
tatav 21 =−
Ltatavtx =−−=∆ 2
2
2
1 2
1
2
1
smtavv /11 =−=′木块过 C 点时对其产生的支持力与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则:
代入相关数据解得:FN=12.5 N.......................................................................(8)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木块过圆弧 C 点时对 C 点压力大小为 12.5 N................................................(9)
(3)木块还能上升的高度为 h,由机械能守恒有:
...........................................................................................................(10)
..............................................................................................................................(11)
木块不脱离圆弧轨道,返回时以 1 m/s 的速度再由 B 处滑上木板,设经过 t1 共速,此时木板的加速度方向向
右,大小仍为 a2,木块的加速度仍为 a1,
则: 得 t1=1 s ...........................................................................................(12)
此时 ..............................................................................................(13)
........................................................................................................................(14)
碰撞后, ,木块以速度 v3=0.5 m/s 的速度向右做减速运动
设经过 t2 时间速度为 0,则 ............................................................................................(15)
...................................................................................................................(16)
故 ....................................................................................................................(17)
即木块停止运动时离 A 点 1.25 m 远。................................................................................................(18)
【参考评分标准:正确得出(1)(10)两式各 2 分;正确得出其余各式均为 1 分】
(二)选考题:共 15 分。请考生从 2 道物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物理一一选修 3–3】(15 分)
R
vmmgFN
2′=−
2
1010 )(2
1)( vmmghmm +=+
mmh 4.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