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 学年下学期高一五月月考
语 文 测 试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最初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
技巧。即按照一定的义例,通过选择特定称谓或在叙述时使用某些字眼,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
地表明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征实和劝惩的目的。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
在不隐晦事实真相的前提下,运用曲笔“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春秋笔法来源于据传为孔子所撰的《春秋》。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
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
微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他从当时的伦理道德出发,以定名分、明等级作为评判人物和事件的标准,
“褒贬惩劝,各有义例”,有时一字暗含褒贬,由此就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
左丘明发微探幽,最先对这种笔法作了精当的概括:“《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
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遗憾的是,限于体例,左丘明没有充分地展开,
我们只能看到他思考问题的结果,而看不到他思考问题的过程,因而“春秋笔法”在这个时期还显
得有些朦胧。
到了西汉,一代大儒董仲舒在他的代表作《春秋繁露》中,第一个结合《春秋》实例解说了这
种笔法,这是一大进步。通过这样演绎,这种表现技巧具有了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加上汉初“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等政治措施的推行,这种表现技巧具有了在更大范围内传播的条件。只是董仲舒
囿于汉初学术研究的陋习,行文多附会阴阳五行之说,后代不少学者把《春秋繁露》界定为哲学著
作,因而也使得“春秋笔法”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最终完成“春秋笔法”普及工作的是晋代的杜预。他彪炳后世的著作是《春秋左传集解》,在序
言中,根据《左传》的论述,结合《春秋》的实例,他加以详细解说,把这种表现技巧从经院哲学
中解放出来。春秋笔法由写史“义例”变为文章楷模,成为一种写作与表达的常用范式。那就是追
求语言的简洁和意蕴的丰富,寓褒贬于叙事之中,通过材料的选择、详略与显隐的不同,以及用词
和语气的微妙差别,委婉曲折地透露出作者的是非和爱憎。
值得一提的是,春秋笔法只是委婉行文,并不是说谎,最多只是影射和隐瞒,而影射是靠词语
的选择来表达的。隐瞒,仅是对比较小的事情所作的隐瞒,大事从简或者曲笔。春秋笔法一般都是
遵从事实下的隐晦,婉转的陈述和评论以及有目的的选择;曲笔是曲折抒笔,这里的“曲”是曲折,
并不是歪曲。能够在事实下有重点地描述人物和褒贬事件,以教化人民,在笔墨中又流露出更多的
事实,让人看清真相,这是曲笔的最高宗旨和理想。
孔夫子写《春秋》,本来是要用“直笔”来使“乱臣贼子”害怕的,但是写来写去,他竟写出那
么多的“曲笔”,可见写“直笔”是多么不容易!春秋笔法其实是一种妥协,是一种无奈!这种办法
写出的史书开创了写史服务于政治的先河,为后世考证增加了难度。
1.下列各项中,其手法不属于“春秋笔法”的一项是(3 分)( )
A.《林黛玉进贾府》中,刻画权倾贾府、笑里藏刀的王熙凤:“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
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B.《雷雨》中,周朴园对女仆梅侍萍始乱终弃,三十年后面对鲁妈,在回忆当年时说侍萍是“梅家
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
C.《鸿门宴》中写刘邦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从鸿门宴上逃走时,写道:“脱身独
骑。”用了一个“独”字,来显示作者的态度。
D.《记念刘和珍君》一文,鲁迅先生描写烈士遇害时,写到“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又写到“其一
是手枪”“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孔子编写《春秋》,行文不直接阐述自己的看法,而用一些特别的手法来委婉表达,“褒贬惩劝,
各有义例”,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
B.左丘明最先对“春秋笔法”做了精当的解说,但他对“春秋笔法”的解说还有些朦胧,我们只能
看到他思考问题的结果,而看不到思考过程。
C.董仲舒第一个结合《春秋》实例解说了“春秋笔法”,使其具有了直观性和可操作性,但行文多
附会阴阳五行之说,给它蒙上一层神秘面纱。
D.杜预最终完成了“春秋笔法”的普及工作,这种表现技巧得以从经院哲学中解放出来,由写史义
例变为文章楷模,成为写作与表达的常用范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春秋笔法,通过材料的选择、详略与显隐的不同,以及用词和语气的微妙差别,来表达作者的是
非爱憎,因而为后世考证增加了难度。
B.春秋笔法虽用曲笔,但追求在事实下有重点地描述人物和褒贬事件,在笔墨中又流露更多的事实,
让人看清真相,所以曲笔并不是歪曲。
C.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为标准,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现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
到惩恶劝善的目的,这使乱臣贼子害怕。
D.春秋笔法除了使用“影射”的手法,还对一些小事做了隐瞒,对大事从简或曲笔,孔子用曲笔其
实是一种无奈的妥协,可见秉笔直书有多难。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4 月 8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发布《2019 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以下简称《重点任
务》)。该文件明确,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在此前城区常住人口 100 万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
城镇已陆续取消落户限制的基础上,城区常住人口 100 万—300 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
制;城区常住人口 300 万—500 万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
户限制。
根据这份文件,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
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城市政府要探索采取差别化精准化落户政策,积极
推进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落户。允许租赁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户口落户。
2019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在这一重要节点上,进一步放开放宽落户限制,体现了
全新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加快消除城乡区域间户籍壁垒,统筹推进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市民化,
可以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和社会融合。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此时不断放开放宽落户限制、优化城镇化布局形态,能够让城市充分发挥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
《重点任务》指出,要深化落实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政策,在安排中央和省级财政
转移支付时更多考虑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2019 年继续安排中央财政奖励资金支持落户较多地区;
全面落实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政策。
(摘编自《大城市放开落户限制,影响几何》)
材料二:
都市圈是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纵观世界发达国家,都市圈承载着一国的经济、文化、
信息、科技、知识、人才等核心力量。都市圈首先需要经济、文化、科技等高度发达的核心城市,
其次需要圈内基础设施、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全面一体化,从而使得不同区域发挥各自比较优势。
然而,分割管理的户籍制度对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特别是人才的流动,形成一定程度的阻碍,而生
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是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前提。没有社会体制的一体化,就无法实现人力资源的一
体化,也就不能实现产业的高效分工协作。都市圈的户籍管理由“准入年限同城化累积互认”到“城
市群内户口通迁、居住证互认”的改革,将有力扫清阻碍一体化的行政壁垒和体制障碍,为都市圈
同城化奠定基础。
调整落户制度,实现小城市落户的全面放开、中等城市落户的逐步放开和大城市落户的合理放
宽,释放不少改革红利。但需要正视的是,户籍制度改革进程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教育、社保
等配套制度改革差距仍不小,农民在中小城市的落户意愿不高,户口隐形标签仍然存在。在户籍制
度改革即将迎来“大考”之际,“城市群的户籍一体化”打开了突破口,将成为户改的新方向,必将
有力促进“一亿人落户”的规划目标早日实现。
(摘编自《以都市圈融合促进户籍改革》)
材料三:
城市是一个综合体,既需要吸引各类高端人才,也需要农民工群体。现代城市的竞争体现在人
力资本的竞争上,农民工正是人力资本的重要一环。前几年,一些城市背离了城镇化规律,企图只
要白领置业,不要蓝领落户。表面上看,这降低了城市公共服务费用,实际上对保持城市竞争力不
利。一些大城市居民常抱怨请工难、雇工贵,其中固然有适龄劳动人口减少的因素,但也与所在城
市户籍政策密切相关。
随着户籍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政策希望有条件有意愿的农民工能在城市落户。不过,也有部分
进城农民工仍不太愿意落户,实际落户进程并不及预期,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有些地方过多考虑落
户增加的短期成本,忽略了随之而来的人口红利。这些城市虽然放开落户,但舍不得给予相应的公
共服务,对农民吸引力不大;二是随着农村条件逐步改善、农村各类权益在增值,一些农民不舍得
附加在土地上的各种权利,他们认为保留农村户口会更“吃香”。
说到底,农民关心的不只是户口本上的“城镇”或“农业”字样,关键是依附其上的各项福利
能否同步跟上。至于选择落户哪座城市,往往会看经济安全感和情感归属感强不强。因此,各地不
妨在农民“等等看”的同时,积极完善配套改革措施,提高户口背后的含金量,让他们在城市也能
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摘编自《户口“含金量”比落户本身更重要》)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根据文件规定,取消城区常驻人口 500 万以下城市落户限制,大城市要调整积分落户政策,把社
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作为重要积分项目。
B.都市圈“城市群内户口通迁、居住证互认”的户籍制度改革,已成为户改的新方向,有力地促进
了“一亿人落户”的规划目标早日实现。
C.一些大城市出现“请工难、雇工贵”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适龄劳动人口减少,但也与所在城市不允许蓝领落户的户籍政策密切相关。
D.农民落户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这里既有经济因素,又有情感因素,在农民“观望”的时候,
我们要跟上各项福利,并要有耐心的态度。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差别化精准化的落户政策、对农村贫困人口和租赁房屋的常住人口的关注,体现出大城市落户政
策的灵活性和人文关怀。
B.在财政方面,2019 年国家继续安排中央财政奖励资金支持落户较多地区,这就能使落户城市人
口的公共服务得到保障。
C.农民对城市给予的公共服务不满意,或认为农村的各类权益比落户城市带来的权益更大,所以落
户城市的意愿不高。
D.有些城市过多考虑落户增加的短期成本,忽略了人口红利因素,体现出目光短浅的一面,新的政
策将会对此起到矫正作用。
6.我国加大户籍改革力度有何意义?请结合三则材料概述。(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借刀记
文娟
秋香蹲在地上,挥舞菜刀,咚咚咚一阵剁,狠狠地,刀片从木头柄中脱出去,画了个漂亮的圆
弧,差点砍着伸头缩脑的芦花鸡。芦花鸡吓得不轻,扑棱扑棱避到远处,窥视着秋香,似怪秋香故
意而为。秋香呸了口:“该死的,瞅啥瞅!”
农历四月十六,逢大集。秋香老早与一帮姐妹掰过指头,买红丝,扯绿线,画鸳鸯,描牡丹,
绣几双漂漂亮亮的鞋垫子。隐隐约约中,一个念头秘不示人,这念头只敢躲在被窝里想,说出来可
羞死人。
秋香扔下木头柄,想象姐妹们嘻嘻哈哈、你推我让的快乐样,嘴巴噘得像钩子。
天蓝蓝,蓝得像屋前的小河水;太阳红红,红得像灶膛里的火苗苗。“都怪这天!”娘说,“趁
日头烈,雪里蕻统统起田,腌一大缸酸咸菜,剁一小坛干咸菜。”娘拦下攥着塑料钱包往外走的秋香,
说:“抓紧剁,抓紧剁,朝怕南云涨,天色说变就变。”
“死丫头,做啥呢?”娘端着洗衣盆,从水踏子歪歪扭扭爬上来。娘明明看见了地上孤零零的
木头柄。阳光下的木头柄,圆润光滑,乌黑发亮。娘经常说,这木头柄,是当初陪过来的嫁妆。
秋香说:“坏了,剁不成了。”
娘说:“剁不成也得剁。”娘看看晾在屋檐上树丫间的雪里蕻,眉眼里嵌满得意,今年雪里蕻长
势特别好,绿油油,胖墩墩,一棵一满怀。
秋香说:“咋剁?”
娘说:“去借,东宅,三婶家。”娘又往盆里浸被单。
三婶不赶集去?”秋香问。
“三婶不。”娘肯定。
秋香喊过三婶喊三叔,院子静悄悄,只有老猫伸着懒腰练台步。秋香转去偏屋,一眼瞥见灶台
上亮铮铮的菜刀。三婶性子躁,独独与秋香娘投机,过年时年糕合笼蒸,娘半笼,三婶半笼;扯洋
布做小褂,一块料子俩人算计来算计去套着剪。
娘说:“小心,三婶菜刀锋利。”
秋香认起真来,干活特利索,日头掠过头顶,一坛子咸菜冒了尖尖。娘用扁担头压了压,又压
了压,确信铁板样结实,方用塑料皮封了口。娘吩咐秋香还菜刀。秋香说:“这就去。”又说:“三
婶家中午不开伙?怎没见寻菜刀?
秋香喊过三婶喊三叔,院子静悄悄,只有老黑猫追着蝴蝶玩游戏。三婶家墙根儿一溜儿一溜儿
凤仙花,一嘟噜红一嘟噜白,热热闹闹正艳。秋香掐了一嘟噜白色的,想了想,又掐了一嘟噜红色
的,染指甲,涂脚趾,叫个美!
日头落山时分,三婶大包小包回来了,遇着秋香娘,掏出两把馒头干。原来三婶串亲戚去了。
秋香娘想提借菜刀的事,看三婶累得慌,转念晚上过去道声谢也不迟。
三婶高一声低一声好一阵,不知道吵啥吵?秋香捧了饭碗跑过去,左邻右舍好多人捧了饭碗跑
过去。三婶站在院门口,手里握着豁了口子的菜刀:“啊,把我菜刀糟蹋成这样!啊,可是把新菜
刀,自家舍不得用,哪个缺爹娘少交代的,天打雷劈!”
秋香大气不敢出,拿筷子的手哆哆嗦嗦,饭菜泼洒一地。娘跟过来,揪住秋香,小声说:回家
去,死丫头,做了错事不告娘一声!”
秋香磕磕巴巴分辩说:“不是我,保证不是我还过去时,好好的。”
“好好的?”娘不相信。娘说:“你不愿剁,冲我来,不能糟蹋三婶菜刀!”
薄暮中,不知谁附着三婶耳朵小声说:“是……”
“哐当!”三婶把菜刀掼地下,盯着秋香娘俩背影:“我说呢,良心被狗子叼掉了,馒头干塞
了屁股眼!”
秋香娘老脸挂不住,退不是进不是,接腔不是不接腔又不是。
“三婶这是骂谁呢?三婶这是冤枉人了呢!”大强拨开人群,说,“三婶啊三婶,大强给你赔莱
刀来了。上晌你们不在屋,我拿了剁猪草。”大强手里握着一把明晃晃的菜刀。大强住三婶东宅,大
秋香两岁,已经验上兵,马上离开家乡去部队。
三婶愣了愣,愣的当口,三叔从地里回来了,三叔拨开人群,火急火燎冲三婶吼:“自个儿整
天不着屋,不知轻重张臭嘴,去猪栏看看,下晌老母猪拱了圈,寻不着瓦刀,拿菜刀砌的墙……”秋香与娘刚睡下,三婶来敲窗子,说:“天气愈来愈热,年糕长了半寸毛,最后一碗,均两份,
你一份,我一份,搁窗台上。”
夜里,秋香做了个梦,梦见自己买了红丝,扯了绿线,画了鸳鸯,描了牡丹,绣了一双漂漂亮
亮的鞋垫子。鞋垫子塞进大强背包时,秋香的脸皮像大强胸前的大红花,红彤彤,红彤彤。
(选自《金山》2019 年第 8 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前后两次写到买红丝,扯绿线,画鸳鸯,描牡丹,绣鞋垫子,这不仅在结构上形成照应,在
内容上也体现了秋香对美好爱情的憧憬。
B.小说中间运用插叙的手法写了三婶与秋香娘合笼蒸年糕和一起扯洋布做小褂这两件生活小事,表
现了三婶与秋香娘之间不一般的情分。
C.大强来给三婶赔菜刀,并解释说“上晌你们不在屋,我拿了剁猪草”,这说明大强是一个诚实厚
道、决不愿占邻居一丝一毫便宜的小伙子。
D.小说的语言富有乡土气息,不仅人物对话中有方言,文中多处所用喻体也是乡村常见的事物,同
时杂以农谚熟语,读来别有一番风味。
8.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刀”对小说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6 分)
9.作者笔下的乡村生活有着哪些令人向往的美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种谊字寿翁。熙宁中,兄古入对,神宗问其家世,命谊以官。从高遵裕复洮、岷,又平山后羌,
至熙河副将。使青唐,董毡遣鬼章迎候境上,取道故为回枉,以夸险远。谊固习其地里诮之曰尔跳
梁坎井间谓我不知远近邪命趋便道鬼章怒胁以兵谊声气不动卒改涂外为路都监。自兰州渡河讨贼,
斩首六百,累转西京使。元祐初,知岷州。鬼章诱杀景思立,后益自矜,大有窥故土之心,使其子
诣宗哥请益兵入寇,且结属羌为内应。谊刺得其情,上疏请除之。诏遣游师雄就商利害,遂与姚兕
合兵出讨。羌迎战,击走之,追奔至洮州。谊亟进攻,晨雾蔽野,跬步不可辨。谊曰:“吾军远来,
彼固不知厚薄,乘此可一鼓而下也。”遂亲鼓之。有顷,雾霁,先登者已得城,鬼章就执。谊戏问之
曰:“别后安否?”不能对,徐谓人曰:“我生恶种谊,今日果为所擒。天不使我复有故土,命
也。”遂俘以归。拜西上阁门使、康州刺史,徙知鄜州。夏人犯延安,赵禼使谊统诸将。敌闻谊至,
皆溃去。延安人谓:“得谊,胜精兵二十万。”进熙河钤辖、知兰州。兰州与通远皆绝塞,中间保障
不相接,腴田多弃不耕,谊请城于李诺平以扼冲要。会迁东上阁门使、保州团练使,卒,年五十五。
谊倜傥有气节,喜读书。莅军整严,令一下,死不敢避;遇敌,度不胜不出,故每战未尝负败。岷
羌酋包顺、包诚恃功骄恣,前守务姑息,谊至,厚待之。适有小过,叱下吏,将置法,顺、诚叩头
伏罪,愿效命以赎。乃使输金出之,群羌畏惕。及洮州之役,二人功最多。
(节选自《宋史·种谊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谊固习/其地里诮之曰/尔跳梁坎井间/谓我不知远近邪/命趋便道/鬼章怒胁/以兵/谊声气不动/卒
改涂/
B.谊固习/其地里诮之曰/尔跳梁坎井间/谓我不知远近邪/命趋便道/鬼章怒/胁以兵/谊声气不动/卒
改涂/
C.谊固习其地里/诮之曰/尔跳梁坎井间/谓我不知远近邪/命趋便道/鬼章怒胁/以兵/谊声气不动/卒
改涂/
D.谊固习其地里/诮之曰/尔跳梁坎井间/谓我不知远近邪/命趋便道/鬼章怒/胁以兵/谊声气不动/卒
改涂/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古代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是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如熙宁、元祐等。
C.夏人中的“夏”是指北宋时的西夏,是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一个政权。
D.知兰州中的“知”指主管,即管理相关事务,这里强调担任兰州的行政长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种谊幸得授官,连获战功。兄长种古入见皇帝,神宗问种家家世,后授种谊官职。种谊随高遵裕
收复洮州、岷州,又平定山后羌人,官至熙河副将。
B.种谊刺探敌情,上疏除敌。鬼章诱杀景思立,并到宗哥处请求增兵入侵,且勾结投降归附的羌人
为内应。种谊刺探到情况,上疏请求除掉鬼章。
C.种谊威震敌胆,为民赞誉。敌人进犯延安,种谊受命统领诸将,当敌人听到种谊来到延安,敌军
溃败。延安百姓赞誉种谊的重要性胜过精兵二十万。
D.种谊治军有方,屡战屡胜。种谊治军严正,只要上级军令一下,即使是死他也不逃避;遇到敌人,
一往无前,振奋士气,所以每次战斗从未失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吾军远来,彼固不知厚薄,乘此可一鼓而下也。(5 分)
(2)适有小过,叱下吏,将置法,顺、诚叩头伏罪,愿效命以赎。(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
夏晚望嵩亭有怀
罗邺【注】正怜云水与心违,湖上亭高对翠微。
尽日不妨凭槛望,终年未必有家归。
青蝉渐傍幽丛噪,白鸟时穿返照飞。
此地又愁无计住,一竿何处是因依。
【注】罗邺:唐朝余杭人。有文名,尤擅律诗。科考屡下第,漂泊湘、浦间,不得志,晚年赴职单
于牙帐,郁郁而终。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诗的起句写漂泊不定的浮云和流水,从侧面烘托出作者的思归之情。
B.第二句写湖上亭子与湖岸青山相对,引发出后面的登亭远望、所见有怀。
C.虽然望嵩亭周围景色优美,整日可观,但作者仍觉得它终是异乡,不能久留。
D.诗的最后以景结情,说自己好似修竹,孤独无依,透露出作者无所归依的迷惘。
15.本诗的第五、六句“青蝉渐傍幽丛噪,白鸟时穿返照飞”写景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 , ”,今常用来表达旧事物
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
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3)《劝学》中,作者将柔弱的蚯蚓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有六跪而二螯,
然“ ,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
成功。
第 II 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台湾媒体新近提出一个名曰“语言癌”的概念,一时间应者甚众。“语言癌”这一新概念,引起
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与热议,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所致。
当表情包大面积代替词语表达,当音频和视频大范围代替文字表述,当非规范的网络语言吞噬规范
中文,当“西语”未加消化地侵入汉语,“语言癌”悄然生成、蔓延,现代人无法用精准的中文表情
达意。
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认为,这和中文的“恶性西化”有很大关系,大家只顾学英文、看翻译小
说,不再看用字精简的中文经典,结果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化简为繁,以拙代巧,加上
电视、网络__________遂将“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作家张晓风还分析说,电视记者常在现场连
线时拉高音调,吐出长串___________、不知所云的话语,这种“腔调”潜移默化感染到受众,“癌
细胞”就一点点扩散了。这些分析无疑是切中肯綮的。也许有人认为,( )。其实,在这一点
上,两岸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咱们大陆这边的电视节目“口水”也不少,“讲变态中文”在现实
中更是常见,“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的例子__________。
打造健康环保的“绿色语言环境”,一方面,我们需要看到流行语中的健康新生词语,并及时融
入语言河海,丰富语言宝库;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适时进行语言清污,对形形色色的“语言癌细
胞增生”梳理判别并加以___________。唯有如此,“语言癌”才会逐步治愈。
17.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推波助澜 累赘 俯拾即是 遏止
B.兴风作浪 繁杂 应接不暇 遏止
C.兴风作浪 累赘 应接不暇 遏制
D.推波助澜 繁杂 俯拾即是 遏制
18.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语言癌”的症状在大陆较为明显,台湾地区症状略轻。
B.“语言癌”的症状在大陆略轻,台湾地区症状较为明显。
C.“语言癌”的症状在台湾地区较为明显,大陆症状略轻。
D.“语言癌”的症状在台湾地区略轻,大陆症状较为明显。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语言癌”这一新概念,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热议与关注,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乃因其
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所致。
B.“语言癌”这一新概念,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与热议,乃因其
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所致。
C.“语言癌”这一新概念,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热议与关注,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乃因其
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
D.“语言癌”这一新概念,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与热议,乃因其
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
20.请根据下面的情境和图示完成题目。(6 分)(1)请给①②处横线上补写句子。
(2)③④两处用词不准确,请予以改正。
21.词云,又叫文字云,它是由词汇组成类似云的彩色图形。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时期,网上
流传着一幅红色背景、白色文字的词云图。请指出图画内容并指明其寓意。(5 分)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汉语表达可谓丰富多样。如,同是对“笑”意的表达,文人们因情境的不同所用词句也各不相
同:自信、豪迈的人会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失意、沮丧的人会说“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淳朴、好客的村民会说“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征战沙场的将士会说“醉
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凡此种种,千姿百态,人见人爱,千古流传。
汉语有着无穷的魅力,一个客观的存在,可以用不同的词语、句式、语气等表达出不同的感受、
情绪,给人以美的享受。针对汉语这一特点,联系当前人们对待汉语的不同态度及使用汉语的情况
等,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认识、体会或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 800 字。参考答案
1.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
文中找到与“春秋笔法”相关的语段,然后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B 项,周朴园
的话是说谎,是歪曲,不属于春秋笔法。所以选 B。
2.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
较分析,B 项,董仲舒是第一个结合《春秋》解说春秋笔法的人,左丘明只是做了精当的概括,并
未解说。另外原文说的是“我们只能看到他思考问题的结果,而看不到他思考问题的过程,因而‘春
秋笔法’这个时期还显得有些朦胧”,选项犯了颠倒因果的错误。故选 B。
3.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
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C 项,使“乱臣贼子”
害怕,是孔子写《春秋》的目的,而不是“春秋笔法”的作用。所以选 C。
4.
【答案】D
【解析】A 项,城区常驻人口 300 万—500 万的Ⅰ型大城市只是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不是取消落
户限制;B 项,未然变已然,注意原文的“将成为”“必将有力促进”;C 项,两个原因之间没有主次
关系。
5.
【答案】B
【解析】“使落户城市人口的公共服务得到保障”不仅要有中央财政奖励资金的支持,还需要省级财
政乃至地方政府的支持。
6.
【参考答案】①可以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和社会融合。②能够让城市充分发挥对经济高质
量发展的引领作用。③将有力扫清阻碍都市圈一体化的行政壁垒和体制障碍,为都市圈同城化奠定
基础。④释放改革红利,同时给城市带来人口红利,保持城市竞争力。(每点 2 分,答出任意三点,
意思对即可)
【解析】首先,审清题目要求,分析“加大户籍改革力度的意义”;其次,结合三则材料认真梳理筛
选。
7.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
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
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C 项,“这说明大强是
一个诚实厚道、决不愿占邻居一丝一毫便宜的小伙子”错误。大强是为了秋香才来赔菜刀的,其实
刀并不是他弄坏的,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言”。故选 C。
8.
【参考答案】(1)“刀”引出了小说情节的开端(是故事发生的缘起)。正是因为秋香家剁菜的刀脱
了柄,所以秋香才去了三婶家借刀,由此引出了后面的一系列情节。(2)“刀”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
展。在秋香还刀之后,三婶家的刀却豁了口子,于是就有了三婶当众叫骂和误会秋香母女的情节。
(3)“刀”把小说情节推向了高潮。大强前来赔刀和三叔说出刀坏的真相构成了小说情节的高。(4)
“刀”使小说情节走向结局。随着“刀为什么坏”的悬念解开,故事自然走向了结局。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物象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准确把握物象作用的答题角度:
从人物塑造方面思考,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从情节安排方面思考。物象往往是
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
构更加严谨的作用。如本题需要结合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方面分析。
结合“秋香蹲在地上,挥舞菜刀,咚咚咚一阵剁,狠狠地,刀片从木头柄中脱出去,画了个漂亮的
圆弧,差点砍着伸头缩脑的芦花鸡”“去借,东宅,三婶家”分析,“刀”引出了小说情节的开端(是
故事发生的缘起)。结合“三婶站在院门口,手里握着豁了口子的菜刀:‘啊,把我菜刀糟蹋成这样!
啊,可是把新菜刀,自家舍不得用,哪个缺爹娘少交代的,天打雷劈!’”分析,“刀”推动了小说
情节的发展。结合“‘三婶啊三婶,大强给你赔莱刀来了。上晌你们不在屋,我拿了剁猪草。’大强
手里握着一把明晃晃的菜刀”“三叔拨开人群,火急火燎冲三婶吼:‘自个儿整天不着屋,不知轻重
张臭嘴,去猪栏看看,下晌老母猪拱了圈,寻不着瓦刀,拿菜刀砌的墙……’”分析,“刀”把小说
情节推向了高潮。结合“夜里,秋香做了个梦”“去猪栏看看,下晌老母猪拱了圈,寻不着瓦刀,拿
菜刀砌的墙……”分析,“刀”使小说情节走向结局。
9.
【参考答案】(1)环境美。比如三婶家的院子,静悄悄的,有老黑猫伸着懒腰、追着蝴蝶,还有墙
根儿红白相间的凤仙花,这些都营造出一种宁静优美、悠闲自在的田园风貌,令人向往。(2)风情
美。小说中提到的逢大集、绣鞋垫、腌咸菜、蒸年糕、剁猪草等场景都是乡村所特有的风情,虽然着墨不多,却足以勾起人们对乡村生活的美好向往。(3)人性美。小说中的人物虽然个性互不相同,
偶尔也会闹矛盾、生闷气,但都不失人性的淳朴与善良。这种美好健康的人性与和谐温暖的人际关
系也令人心生向往。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解答此类
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作者笔下的乡村生活有着哪些令人向往的美,请结合作品简要
分析”,需要结合文本内容,从环境、人性、风俗等方面分析概括。结合“院子静悄悄,只有老黑猫
追着蝴蝶玩游戏。三婶家墙根儿一溜儿一溜儿凤仙花,一嘟噜红一嘟噜白,热热闹闹正艳。秋香掐
了一嘟噜白色的,想了想,又掐了一嘟噜红色的,染指甲,涂脚趾,叫个美”“天蓝蓝,蓝得像屋前
的小河水;太阳红红,红得像灶膛里的火苗苗”等分析,此地环境美。结合“农历四月十六,逢大
集。秋香老早与一帮姐妹掰过指头,买红丝,扯绿线,画鸳鸯,描牡丹,绣几双漂漂亮亮的鞋垫子”
“秋香认起真来,干活特利索,日头掠过头顶,一坛子咸菜冒了尖尖。娘用扁担头压了压,又压了
压,确信铁板样结实,方用塑料皮封了口”“过年时年糕合笼蒸,娘半笼,三婶半笼”“秋香蹲在地
上,挥舞菜刀,咚咚咚一阵剁,狠狠地”等分析,此地风情美。结合“日头落山时分,三婶大包小
包回来了,遇着秋香娘,掏出两把馒头干”“手里握着豁了口子的菜刀:‘啊,把我菜刀糟蹋成这样!
啊,可是把新菜刀,自家舍不得用,哪个缺爹娘少交代的,天打雷劈’”“‘哐当!’三婶把菜刀掼
地下,盯着秋香娘俩背影:‘我说呢,良心被狗子叼掉了,馒头干塞了屁股眼’”“秋香娘老脸挂不
住,退不是进不是,接腔不是不接腔又不是”“大强拨开人群,说,‘三婶啊三婶,大强给你赔莱刀
来了。上晌你们不在屋,我拿了剁猪草’”“三叔从地里回来了,三叔拨开人群,火急火燎冲三婶吼”
等分析,人物虽然个性互不相同,偶尔也会闹矛盾、生闷气,但都不失人性的淳朴与善良。此地民
风淳朴,人际关系和谐。
10.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考生要注意理解画线句子的文意,“谊固习其地里”的意思是
“种谊本来熟悉那里的地理”,“其地里”作“习”的宾语,不要断开,排除 AB;而“鬼章怒”的意
思是“鬼章发怒”,是一个完整的单句,这里要停顿,接着“胁以兵”的意思是“用兵器威胁他”,
“以兵”作“胁”的后置状语,不要断开,排除 AC。故选 D。
11.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
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A 项,字是成年时才取的,名不是。据王力编写的《中国
古代文化常识图典》所言,旧说上古婴儿出生三月后由父亲命名。故选 A。
12.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
较分析。D 项,“遇到敌人,一往无前”错误,原文是“遇敌,度不胜不出,故每战未尝负败”,意
思是“遇到敌人,估量打不胜就不出战,所以每次战斗从未失败。”所以种谊在临敌时是有考虑估量
的,而不是任何情况都一往无前。故选 D。
13.
【参考答案】(1)我军远来,敌人本来不知道实力的强弱,我军趁这大雾可以一鼓攻下。
(2)他们刚好有小过失,种谊叱令下放交给吏员治罪,将依法惩处他。包顺、包诚磕头认罪,情愿
效命来赎罪。
【解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
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
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①固:本来,原本。厚薄:强弱,大小,
优劣等。下:攻下,战胜,打败,攻破,攻克等。②适:刚好,恰好,恰逢。下:下放,移交,下
交等。置法:依法惩处。伏罪:认罪,服罪,领罪等。
【参考译文】
种谊字寿翁。熙宁年间,兄长种古入见皇帝,神宗问他的家世,授予种谊官职。种谊跟随高遵
裕收复洮州、岷州,又平定山后羌族人,官至熙河副将。种谊出使青唐,董毡派鬼章在边界上迎候,
鬼章故意取道曲折,来显示他们道路的险远。种谊本来熟悉那里的地理,责备鬼章说:“你在浅井
中跳动,以为我不知道道路远近吗?”命令走近便的路。鬼章发怒,用兵器威胁他,种谊声色不变,
终于改变路线。种谊出朝为路都监。从兰州渡河征讨敌寇,斩首六百,多次迁转为西京使。元祐初
年,种谊任岷州知州。鬼章诱杀景思立,后来更自恃强大,大有窥测旧地之心,叫他儿子到宗哥那
里请求增兵入侵,并且勾结降附的羌族人为内应。种谊刺探到他的情况,上疏请求除掉鬼章。皇帝
下诏派游师雄到种谊那里商议得失,就和姚兕合兵出去征讨。羌族人迎战,种谊把他们打退,追击
逃兵到洮州。种谊赶快进攻,早上大雾掩盖山野,半步路就看不清。种谊说:“我军远来,敌人本
来不知道实力的强弱,我军趁这大雾可以一鼓攻下。”他就亲自击鼓进军。一会儿,雾散了,先登上
的人已经攻克了城池,鬼章被抓住。种谊开玩笑问他说:“分别之后安好吗?”鬼章不能回答,后
慢慢地对人说:“我生来就憎恨种谊,今天果然被他捉住。天不让我重新占有旧地,这是命。”于是
种谊就俘虏鬼章回来。朝廷授予种谊为西上阁门使,康州刺史,改为鄜州知州。西夏人侵犯延安,
赵禼派种谊统领诸将。敌人听到种谊来到,都溃败逃离。延安人说:“有了种谊,胜过精兵二十
万。”种谊升任熙河钤辖、兰州知州。兰州和通远都是隔绝的要塞,中间亭障和防御设施不相连接,
肥沃的田地多数放弃不种,种谊请求在李诺平筑城以扼守要冲。升东上阁门使、保州团练使时,去
世,年五十五岁。种谊倜傥而有气节,喜欢读书。治军严正,命令一下,虽死他不逃避;遇到敌人,估量打不胜就不出战,所以每次战斗从未失败。岷州羌族酋长包顺、包诚恃功骄纵,前任太守一味
姑息,种谊到任,待他们很优厚。他们刚好有小过失,种谊叱令下放交给吏员治罪,将依法惩处他。
包顺、包诚磕头认罪,情愿效命来赎罪。他们便叫人交罚金释放,众羌人害怕而服从了。到洮州之
役时,包顺、包诚二人的功劳最多。
14.
【答案】D
【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
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
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
恰当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
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
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D 项,“诗的最后以景结情,说自己好似修竹,孤独无依,透
露出作者无所归依的迷惘。”错误,选项对诗歌的语言和手法理解有误,“一竿”代指行舟,“一竿何
处是因依”意思是整日坐船漂泊,不知道哪里是自己的留居之所,抒情手法是“直抒胸臆”,而不是
“以景结情”。故选 D。
15.
【参考答案】①动静结合。“蝉噪”“鸟飞”是动,“幽丛”“返照”是静,动静结合,动中有静。②
有声有色(视听结合)。“蝉噪”有声,“幽丛”有色,画面有声有色;“蝉”为“青色”,“鸟”为
“白”色,“幽丛”暗含“绿”色,“返照”暗含“红”色,色彩对比鲜明。③远近结合。“青蝉”句
是近处所听,“白鸟”句是远处所见,远近结合,富有层次。④情景交融。融羁旅愁情于眼前美景之
中,以乐景衬哀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审题。题干是“本诗的第五、
六句‘青蝉渐傍幽丛噪,白鸟时穿返照飞’写景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题目要求分析诗歌中颈
联的写景艺术,是暗考表达技巧。“赏析写景艺术”涉及较广,通常有景物对象、景物层次、景物状
态、景情关系等方面。解答时既要指出艺术手法,还要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突出表达效果。第
五、六句(颈联)写景时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了一系列意象,如:“蝉噪”“鸟飞”“幽丛”“返照”
“青蝉”“白鸟”等来描写景色。画面有动有静,有耳闻也有目见,从远及近,很有层次地进行景物
描写。情景交融,在色彩鲜明的景色描写中融入羁旅之愁情。该题可以分点回答,每点先回答写景
手法,再结合诗中的景色指出手法的表现及效果。
16.
【答案】(1)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2)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解析】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
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
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
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舳舻”“鳝”。
17.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
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
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处,推波助澜:比喻助长事物的声势以扩大影
响(多含贬义)。兴风作浪: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或进行破坏活动。此处主语是电视网络,结合
语境“化简为繁,以拙代巧,加上电视、网络……遂将‘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此处应选“推波
助澜”。第二处,累赘:形容文字繁复或语言啰唆。繁杂:事情多而且杂乱。结合语境“电视记者吐
出的话语”分析,此处选用“累赘”。第三处,俯拾即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
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应接不暇:原形容美景繁多,看不过
来。后来多形容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此处的主语是例子,再根据语境“咱们大陆这边
的电视节目‘口水’也不少,‘讲变态中文’在现实中更是常见,‘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的
例子”分析,此处选用“俯拾皆是”。第四处,遏制,强调阻止的过程。遏止,强调结果。结合“另
一方面,我们也必须适时进行语言清污,对形形色色的‘语言癌细胞增生’梳理判别并加以……”
和后面语句分析,此处选用“遏止”。故选 A。
18.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语段,初步感知大体内容,在
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顺序、逻辑顺序,做到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
来分析推理、判断、一般用排除法。此类题一般结合排除法进行。题干要求“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
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答题。选文共三段,第一段叙述台湾媒体提出的
“语言癌”概念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与热议的问题。第二段列举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第三
段则提出治愈“语言癌”的具体措施。本题要补写的句子在第二段,这一段先说台湾学者对“语言
癌”症状的分析是切中肯綮的,然后有人提出异议,最后指出“语言癌”症状两岸只是表现形式不
同而已。要我们补写的正是有人提出的异议,结合语境“也许有人认为,……其实,在这一点上,
两岸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咱们大陆这边的电视节目‘口水’也不少,‘讲变态中文’在现实中更
是常见,……”,可判断应是先说台湾再说大陆,这样就可排除 AB 两项;再者,根据咱们大陆这边的电视节目“口水”也不少,“讲变态中文”在现实中更是常见,可判断应是台湾地区较为明显,大
陆症状略轻,可排除 D 项。故选 C。
19.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
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
当、残缺等问题。本题是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语病分析,辨析时要关注前后语境,先找到这个句
子,即“‘语言癌’这一新概念,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与热议,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
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所致”,经辨析知这个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应是先在短
时间内升温,然后才会引起关注;二是先“关注”后“热议”;三是句式杂糅,最后句陈述原因,既
用了“因”,又用了“所致”。这样 A 项、C 项,都犯了语序不当的语病;B 项,句式杂糅,最后句陈
述原因,既用了“因”,又用了“所致”,可删去“所致”。故选 D。
20.
【参考答案】(1)①体温异常或有其他呼吸道疾病;②有家长接送。
(2)③“且”改为“或”;④“或”改为“并”。
【解析】本题是一道图文转换题,提供的材料是流程图,首先要整体把握全图,然后依照题干要求
进行表述,同时注意语言的准确与连贯。
(1),本题考查补写句子,所给语境是流程图,考生要整体把握全图,还要把握所填横线前后
的语境,注意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①空,根据左侧信息“体温正常入班学习”可知,此处与左侧
是并列关系,是与左侧并列的可能存在的另外一种情况,即“体温异常或有其他呼吸道疾病”,此空
注意表述要严密;②空,与左侧“无家长接送”是并列情况关系,应填“有家长接送”。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具体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充分理解语
境,在具体语境中进行辨析和修改。③处“且”表并列关系,而原语境是选择关系,应改为“或”;④
“或”表选择关系,而原语境“家长接回家”与“及时就医”之间是并列关系,应改为“并”。
21.
【参考答案】内容:用词云图的形式,突出了“武汉加油”这个核心词汇,其他相关词汇则是加油
的具体内容,用小字号表示。寓意:这幅图表明全国人民对疫区的牵挂,为武汉疫区人民和奋战在
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加油,表达了众志成城、抗疫必胜的信心。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做
好此类题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看出所给图形的构图特点,二是将所给信息按一定规律形成文字,
三是注意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本题先观察画面的组成要素,红色背景、白色文字写着“武
汉加油”、背景上用黄色字体写着许许多多加油的内容、“油”字上有个红十字。将这些组成要素联
合起来表述即描绘画面内容,结合题干所说的“网上流传着一幅红色背景、白色文字的词云图”进
行描绘。指出画面的寓意需要根据画面内容挖掘,从整体上看,各要素都围绕着“武汉加油”的内
容展开,背景上有着加油的具体内容,据此可知这幅图表明全国人民对疫区的牵挂,为武汉疫区人
民加油;而从细节上看,“油”字上的红十字代表着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寓意为奋战在一线的
医护工作者加油,又红色的背景、背景上“定赢”的字眼,综合以上可知表达了众志成城、抗疫必
胜的信心。
22.
【写作指导】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
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
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
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立意:魅力汉语,汉语的精彩,为汉语点赞,我们是龙的传人,汉语的精妙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