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5 月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高三联合考试文科综合能
力测试
本试卷共 12 页,47 题。全卷满分 30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
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木试题卷
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 年 12 月 30 日 8 时 30 分,世界上首条时速 350 公里的智能化高铁京张高铁投入运营。八达岭长城
站建在地下,埋深达 102 米。下图是京张高铁站点分布图。
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 八达岭长城站建在地下主要考虑的是
A. 保护八达岭长城世界文化遗产
B. 地面建设用地少
C. 技术水平高,能攻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
D. 资金雄厚,能支持大规模工程建设
2. 京张高铁西北部站点少的原因是
A. 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
B. 地形崎岖,修建站点困难
C. 经济较落后,资金薄弱
D. 人口密度小,市场需求少
【答案】1. A 2. D
【解析】
【1 题详解】
八达岭长城属于世界文化遗产,八达岭长城站建在地下,可以减少对当地生态及景观的破坏,A 正确。地面
用地、技术水平、资金等不是主要因素,BCD 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A。
【2 题详解】
京张高铁西北部位于张家口境内,这里为温带季风气候,夏秋季节多雨,故 A 错误。我国高铁修建经验丰
富,技术水平高,能够克服地形因素带来的不利条件,故 B 错误。材料指出京张高铁是世界上首条时速 350
公里的智能化高铁,由国家投资建设,不由地方政府出资,故 C 错误。张家口地处坝上地区,人口密度小,
市场需求少,所以不需要设立较多站点,故 D 正确。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D。
国家统计局按照常住人口的口径统计的数据显示:2016 年底全国有 2.22 亿老年人,全国平均老龄化水
平是 16.15%,其中,农村是 18.47%,城市是 14.34%,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 年)数据显示,重庆、四川
、湖北、福建、浙江、安徽、广西、湖南、上海、江苏等 10 个省级行政单位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严重,
居全国前十位。下图为 2000 年-2010 年上述 10 个省份乡村人口老龄化发展变化图。
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3. 2010 年,我国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省级行政单位,多数省份
A. 位于我国中部地区 B. 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C. 集聚于长江口 D. 位于东部沿海
4. 2000 年-2010 年间,乡村人口老龄化增速最快的是
A. 重庆 B. 浙江
C. 上海 D. 广西
5. 近年来,我国城乡人口老龄化水平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地区
A. 出生率低 B. 环境质量好
C. 平均寿命长 D. 经济水平低
【答案】3. B 4. A 5. D
【解析】
【3 题详解】
这十个省份中,属于我国中部地区的有:湖北、安徽、湖南,仅占少数,故 A 错误。十个省份中,位丁长
江中下游地区的有:湖北、湖南、安徽、江苏、上海,占总数的一半,故 B 正确。只有上海位于长江口,
故 C 错误。位于东部沿海的有:福建、浙江、上海、江苏,仅占少数,故 D 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B。
【4 题详解】
2000 年-2010 年间的乡村人口老龄化增速=(2010 年老龄化率-2000 年老龄化率)/2000 年老龄化率
×100%,根据此公式计算得知, 重庆的人口老龄化增速为 72% ,浙江的人口老龄化增速 44%,上海的
人口老龄化增速 35%,广西的人口老龄化增速 41%。所以乡村人口老龄化增速最快的是重庆,所以本题正
确答案为 A。
【5 题详解】
城市生活压力大、农村生活压力小,农村受传统观念影响较大,所以农村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比城市高,故 A
错误。环境质量不是影响人口老龄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故 B 错误。受经济水平和医疗水平的影响,农
村的平均寿命比城市的短,故 C 错误。农村地区经济水平低,多数的青壮年会选择到城市生活和工作,人
口迁移使得农村的老龄化更严重,故 D 正确。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D。
在我国广西某村落,有个延续了几百年的习俗叫“赶水潭”,指的是每年某个时间,村民们用木棍搅
动、敲打水潭,使水潭底部泥沙受到震动后变得疏松,逐渐下泄至暗河,原本堵塞的裂隙被疏通。下图为
水潭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6. “赶水潭”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 传统习俗 B. 旅游推广
C. 水患灾害 D. 用水需要
7. “赶水潭”的时间最有可能出现在
A. 元宵节前后 B. 端午节前后
C. 中秋节前后 D. 重阳节前后
8. 关于当地地理环境 推断正确的是
A. 降水季节变化小 B. 植被覆盖好
C. 地形平坦 D. 土壤较贫瘠
【答案】6. C 7. A 8. D
【解析】
【6 题详解】
材料指出“村民们用木棍搅动、敲打水潭,使水潭底部泥沙受到震动后变得疏松,逐渐下泄至暗河,原本
堵塞的裂隙被疏通”,据图可知若裂隙不疏通,水潭中的泥沙和积水就会越来越多,可能会出现水患,这
表明“赶水潭”的主要目的是疏通堵塞的裂隙,防止水患的发生,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C。
【7 题详解】
材料指出“每年某个时间,村民们用木棍搅动、敲打水潭,使水潭底部泥沙受到震动后变得疏松,逐渐下
泄至暗河,原本堵塞的裂隙被疏通”,此时水潭中的水量应该比较少,才能经过搅动敲打,使得泥沙疏松。
所以推测“赶水潭”的时间最有可能出现在河湖枯水期,各选项所给节日中,只有元宵节处于河湖枯水期,故
本题正确答案为 A。
【8 题详解】
广西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较大,故 A 错误。图中显示当地多地下暗河,可推测当地地表水分
较少,由于地表缺水,植被覆盖可能会较少,故 B 错误。由于当地地处广西,降水多,图中显示当地又多
的
为石灰岩,多地下暗河,可知当地为喀斯特地貌,受流水溶蚀作用,当地地表比较崎岖,故 C 错误。亚热
带季风气候区的土壤为贫瘠的红壤,再加上流水溶蚀作用较强,当地的土壤比较贫瘠,故 D 正确。所以本
题正确答案为 D。
彩条布覆盖成棚是一种简捷实用新型的保护性设施,具有防冻增温的作用,当今已逐步运用于经济林
果木:下图中曲线示意我国某原种场梨园示范区寒冷期(1 月初---3 月初)阴、晴天棚内、外的平均气
温逐时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表示棚内阴天平均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 下列有关该地所在省份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四季分明、植被茂密 B.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 河流流量年际变化小 D.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11. 寒冷期彩条布覆盖棚内、外平均气温的逐时变化说明
A. 棚外晴天气温日较差最大
B. 白天棚内气温下降的速率晴天小于阴天
C. 棚内防冻效果阴天较晴天好
D. 白天棚外气温上升的速率晴天小于阴天
【答案】9. B 10. C 11. C
【解析】
【9 题详解】
图中显示①③昼夜温差较大,②④昼夜温差较小,所以①③为晴天,②④为阴天。由于材料指出彩条布“
具有防冻增温的作用”,所以①③中,气温较高的①为棚内,气温较低的③为棚外。②④中,气温较高的②
为棚内,气温较低的④为棚外。所以表示棚内阴天平均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②,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B。
【10 题详解】
图中显示,棚外气温最高出现在北京时间 16 时左右,由于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当地时间的 14 时,可知
该地的时间比北京时间晚 2 个小时,为 90°E 附近。而且根据材料可知当地种植暖温带水果梨,可以推测
该地位于新疆境内。新疆为温带荒漠带,植被不茂密,故 A 错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的特点,
故 B 错误。新疆地区河流主要补给为高山冰雪融水,由于气温的年际变化较小,所以河流流量的年际变化
也比较小,故 C 正确。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的是我国南方地区,故 D 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C。
【11 题详解】
据图可知,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是①曲线,即棚内晴天,故 A 错误。根据前面分析已知,①为晴天棚内,②
为阴天棚内,据图可知白天气温下降的速率明显①大于②,即晴天大于阴天,故 B 错误。由于夜间温度②
大于①,所以棚内防冻效果阴天较晴天好,故 C 正确。③为晴天棚外,④为阴天棚外,据图可知白天棚外
气温上升的速率③大于④,即晴天大于阴天,故 D 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C。
二、非选择题:共 160 分,第 36~4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43~47 题为
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135 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肯尼亚以农业生产为主,占经济总收入的 70%以上。肯尼亚是一个新兴的产茶国,茶叶产量占
世界第三位。独立前殖民统治者禁止肯尼亚人种植茶叶,独立后,政府将外国资本所有的种植园茶园通过
合营等措施,使之逐步肯尼亚化,同时集中力量大力发展农户经营的小茶园。茶园种植区主要分布在东非
大裂谷两侧海拔 1500-2700(m)的高原地区,全年均可采收,茶叶被称为“三无茶”,即无农药、无化肥、
无污染。茶叶通过蒙巴萨拍卖会对外出口,出口量居世界首位,蒙巴萨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茶叶拍卖中心。
但茶叶生产的销售和包装环节仍然被牢牢地控制在跨国公司手中。下表是 1963-2006 年肯尼亚茶叶种植面
积和生产量变化表。
材料二肯尼亚的位置、内罗毕的气候资料图。
(1)说出肯尼亚独立后迅速成为世界第一大产茶国 主要原因。
(2)分析肯尼亚茶有“三无茶”之称的原因。
(3)简述蒙巴萨能够成为世界第二大茶叶拍卖中心的有利条件。
(4)指出肯尼亚茶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答案】(1)政策扶持,小茶农、种植园茶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进步,单位面积的产量不
断提高;地处赤道附近,海拔高,气候温和,气温年较差小,全年可采收;茶园种植区位于大裂谷两侧,
火山土广布,土壤肥沃,矿物质含量高。
(2)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紫外线强烈,病虫害少;火山土广布,矿物质含量高,土壤肥沃,
化肥施用量少;以农业生产为主,少工业污染源,生态环境较好。
(3)肯尼亚茶叶生产量和出口量大;茶叶品质优良;有铁路和茶园种植区相连,便于国内茶叶运输;地处
沿海,海运便利,便于茶叶出口;经济发达,通信设施完善,信息畅通。
(4)所产茶叶几乎全部用于出口,对国际市场依赖较大;产业链短,附加值较低;降水季节变化大,少雨
季节容易遭受旱灾,导致茶叶减产;多雨季节降水强度大,易出现水土流失。
【解析】
【分析】
本题通过肯尼亚的茶叶种植和销售,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和可持续发展。
【详解】(1)“独立后,政府将外国资本所有的种植园茶园通过合营等措施,使之逐步肯尼亚化,同时集
中力量大力发展农户经营的小茶园”,并结合表格,可知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使得小茶农、种植园茶叶种
植面积不断扩大;根据表格中数据,还可得知单位面积的产量不断提高,这应该得益于技术水平的不断进
步;根据肯尼亚的位置、内罗毕的气候资料图,可知肯尼亚地处赤道附近,海拔高,气候温和,气温年较
差小,全年可采收;“茶园种植区主要分布在东非大裂谷两侧海拔 1500-2700(m)的高原地区”茶园种植
区位于大裂谷两侧,火山土广布,土壤肥沃,矿物质含量高。
(2)材料指出 “三无茶”,即无农药、无化肥、无污染,所以本题要从病虫害、土壤、环境三个角度来分析
。“茶园种植区主要分布在东非大裂谷两侧海拔 1500-2700(m)的高原地区”这里海拔高,昼夜温差大,
光照充足、紫外线强烈,病虫害少,无需使用农药;大裂谷两侧,火山土广布,矿物质含量高,土壤肥沃,
的
化肥施用量少;以农业生产为主,少工业污染源,生态环境较好。
(3)蒙巴萨能够成为世界第二大茶叶拍卖中心的有利条件主要从拍卖品量大质优,交通便利,信息畅通等
角度来分析。肯尼亚茶叶生产量和出口量大,拍卖中心业务多;茶叶品质优良,在国际市场比较受欢迎;
有铁路和茶园种植区相连,便于国内茶叶运输;地处沿海,海运便利,便于茶叶出口;经济发达,通信设
施完善,信息畅通。
(4)肯尼亚茶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主要在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自然方面主要在降水的不
稳定,社会经济方面主要在受外界的依赖和控制以及低收益。根据材料“出口量居世界首位”“但茶叶生
产的销售和包装环节仍然被牢牢地控制在跨国公司手中”可知,肯尼亚所产茶叶几乎全部用于出口,对国
际市场依赖较大;但是产业链短,附加值较低;根据内罗毕的气候资料图可知,肯尼亚降水季节变化大,
少雨季节容易遭受旱灾,导致茶叶减产;多雨季节降水强度大,容易出现水土流失。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降雨发生时,雨滴由一定的高度降落到地表,具有一定的雨滴动能。雨滴动能作用于地表,导
致土壤结构破坏,土壤团粒被分散、溅起和增强地表薄层径流紊动等现象称为雨滴溅蚀作用,雨滴溅蚀是
土壤侵蚀的初始过程。
材料二 近年来,许多地理学者针对喀斯特坡耕地土壤侵蚀中的降雨因素,通过室内模拟降雨或野外定
位监测对喀斯特坡耕地土壤侵蚀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某高校林学院研究团队,在研究降雨下喀斯特坡耕
地土壤养分输出机制时,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等前期准备工作,采用了室内模拟降雨方式进行,下图
为研究团队获取的部分实验数据资料。
(1)与野外定位监测相比,说明研究团队采用室内模拟降雨的原因。
(2)说出该实验前期准备工作所涉及的具体方面。
(3)据材料分析地表泥沙量随降雨历时的变化趋势。
(4)喀斯特坡耕地土壤侵蚀可能会带来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1)获取研究数据时间较短,加快项目研究进度;根据研究需要,实验过程及要素可控制;受外
界因素影响小,实验过程及数据观测难度小。
(2)实地测量坡地的坡度(或坡长);实地采集土壤样本;植被覆盖率调查;查阅当地气象统计资料。
(3)10-20 分钟内,迅速上升达到最大值,之后呈减小趋势。在降雨发生时(10-20 分钟内),地表土壤
松散物质多,雨滴溅蚀,堵塞土壤孔隙,雨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同时增强了地表径流的紊动强
度,侵蚀能力增强,地表泥沙量增大;随降雨时间的延长,地表土壤松散物质减少,加之雨滴对土壤的溅
蚀能力一定,因此随径流流失的泥沙量相应减少。
(4)浅薄的土层被侵蚀,石漠化加剧;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地退化;地表水体富营养化及地下水环境
的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土壤侵蚀的实验准备、过程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室内模拟实验的好处,主要从时间短、要素可控、受外界影响小、观测难度小
等角度来说明。室内模拟降雨,获取研究数据时间较短,能够加快项目研究进度,提高研究效率;在室内
进行模拟实验,实验过程及要素是可控制的;受外界因素影响小,实验过程及数据观测比较容易完成。
(2)因为该实验主要研究“降雨下喀斯特坡耕地土壤养分输出机制”,其中关键词包括“降雨”“坡耕地
”“土壤”“输出”等,所以与该实验相关 因素就应该包括天气情况、坡度、土壤性质与结构、植被覆
盖等,具体来说,实验前期要实地测量坡地的坡度(或坡长);实地采集土壤样本;植被覆盖率调查;查
阅当地气象统计资料。
(3)据图可知,以降水 20 分钟为界,之前,泥沙量迅速增加,之后,泥沙量减小,所以分析时要从 20 分
钟之前和 20 分钟之后分别进行分析。在 10-20 分钟内,降雨发生时间较短,地表土壤松散物质多,雨滴溅
蚀,堵塞土壤孔隙,雨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同时增强了地表径流的紊动强度,侵蚀能力增强,
地表泥沙量增大;20 分钟后,随降雨时间的延长,地表土壤松散物质减少,加之雨滴对土壤的溅蚀能力是
一定的,因此随径流流失的泥沙量相应减少。
(4)本题主要考查土壤侵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一般包括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喀斯特地
貌区浅薄的土层被侵蚀后,会导致基岩裸露,石漠化加剧;土壤被侵蚀,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大下降,土地
退化;侵蚀过程中携带大量营养物质和污染物质进入水体,会导致地表水体富营养化及地下水环境的污染;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会使得生物多样性减少。
(二)选考题:共 25 分。请考生从 2 道地理题,3 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
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4.【地理-选修 3:旅游地理】
的
近 10 年来,我国国内游客数量不断增长(如图),随着旅游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旅游观念也在
悄然发生转变,对旅游景区,人们已不再满足于“来过”,而更在乎其中的体验。对一些容量有限的旅游
景区来说,游客数量越多,体验越不理想。每逢节假日,全国各地热门旅游景区大多会出现人山人海的景
象,有些景区从买门票开始就会经历多次排长队的情况,而且随着自驾游成为许多游客出行的首选,节假
日景区停车也成为一大难题。2019 年 12 月 12 日,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改善节假日旅游
出行环境促进旅游消费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破解这些难题。
(1)简析近 10 年来我国国内游客数量不断增长的原因。
(2)推测《意见》为破解材料中的难题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1)我国经济发展快,居民收入增加,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观念发生变化;节假日时间增多
,有效旅游的时间增长;交通条件的改善,缩短了旅游的距离;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2)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推动错峰出行;增加旅游产品供给,给民众提供更多出游选择;实施门票预
约制度,合理确定并严格执行最高日接待游客人数规模;适当延长游览开放时间,鼓励开发夜间游览项目;
综合采取扩建停车场、建设立体停车设施、增加临时停车位等措施,增加景区停车泊位数;节假日期间优
化公共交通运力供给,引导游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游客增长 原因和旅游问题的应对措施,
【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游客增长的原因。我国国内游客数量不断增长的原因除了旅游业的发展外
还包括收入增长、时间增多,自驾游还得益于交通的改善。近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加快,居民收入增加,
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使得人们的消费观念也不断发生变化;我国法定节假日时间增多,有效旅游的时间增
长,促进了游客的增长;交通条件的改善,缩短了旅游的距离,刺激了自驾游的发展;我国旅游产业快速
发展促进了游客的增长。
(2)本题主要考查旅游中出现问题的应对措施,要根据材料中给出的问题,逐一去分析相应的措施。针对
“每逢节假日,全国各地热门旅游景区大多会出现人山人海的景象”,采取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推动
的
错峰出行;“人们已不再满足于“来过”,而更在乎其中的体验”所以要增加旅游产品供给,给民众提供
更多出游选择;“有些景区从买门票开始就会经历多次排长队的情况”实施门票预约制度,合理确定并严
格执行最高日接待游客人数规模;适当延长游览开放时间,鼓励开发夜间游览项目;“随着自驾游成为许
多游客出行的首选,节假日景区停车也成为一大难题”综合采取扩建停车场、建设立体停车设施、增加临
时停车位等措施,增加景区停车泊位数;节假日期间优化公共交通运力供给,引导游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等。
15.【地理-选修 6:环境保护】
污泥指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和半固体沉淀。我国污泥产量大、成分复杂,治理难度大,目前普
遍存在着“治水不治泥”的现象,2018 年初,某公司以环保公司名义承揽污泥处置业务,层层低价转包,
将 14800 吨有毒污泥从浙江偷运至长江沿岸非法倾倒,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下图为非法倾倒掩埋在土壤下
的黑色污泥。
(1)说出非法转移倾倒污泥对长江沿岸生态造成的危害。
(2)为了改变“治水不治泥,污染大转移” 现状,提出污泥治理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答案】(1)土壤污染、水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传播病害等。
(2)完善污泥无害化处理流程,从源头减少污泥的产生;完善污泥土地利用标准,最大化实现污泥回收利
用;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污泥中资源的利用率;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
宣传教育,提升居民环保意识。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危害和治理措施。
【详解】(1)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两大类,非法转移倾倒污泥对长江沿岸生态造成的危害主
要包括土壤污染、水污染,环境的污染会进一步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传播病害等。
(2)污泥治理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主要从源头减少、回收再利用、提高利用率、行政管理、提高意识等角度
的
来分析。完善污泥无害化处理流程,从源头减少污泥的产生;完善污泥土地利用标准,最大化实现污泥回
收利用;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污泥中资源的利用率;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居民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