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第 1 页,总 14 页
快训 03 新冠状病毒(二)
1.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Rous 肉瘤病毒可诱发人体细胞发生癌变
B.烟草花叶病毒可在小鼠细胞中存活并增殖
C.以单链 RNA 为遗传物质的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
D.T2 噬菌体增殖时由大肠杆菌提供脱氧核糖核苷酸
【答案】B
【解析】
A、Rous 肉瘤病毒是一种病毒致癌因子,可诱发人体细胞发生癌变,A 正确;
B、烟草花叶病毒是植物病毒,要寄生在植物细胞中才能增殖,B 错误;
C、RNA 不稳定,以单链 RNA 为遗传物质的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C 正确;
D、T2 噬菌体为 DNA 病毒,寄生在大肠杆菌中,增殖时需要大肠杆菌提供脱氧核苷酸
原料,D 正确。
故选 B。
2.研究发现新冠病毒(2019 nCoV)属于具膜病毒,其包膜主要来源于宿主细胞膜、但也
包含一些病毒自身的糖蛋白。其中刺突糖蛋白 S 易与人体肺细胞表面的 ACE2 受体结合
从而入侵机体。下列有 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糖蛋白 S 与 NCE2 受体特异性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B.子代病毒通过出芽释放到细胞外依赖宿主细胞膜的流动性
C.目前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 PCR 法)检测的原理是 DNA 分子杂交
D.建议用新冠肺炎康复者捐献的血清来治疗新冠肺炎危重患者是因为其血清内含特异
性抗体
【答案】A
【解析】试卷第 2 页,总 14 页
A、糖蛋白 S 是位于病毒表面的糖蛋白,不能体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A 错误;
B、有包膜病毒的子代病毒通过出芽方式释放至细胞外,宿主细胞不破裂,依赖细胞膜
的流动性,B 正确;
C、检测病毒的核酸序列过程为提取冠状病毒的 RNA,经反转录生成 DNA 后再对 DNA
进行 PCR,再用荧光探针实时检测扩增产物,这种检测方法的原理是 DNA 分子杂交,C
正确;
D、肺炎康复者捐献的血清内含有抗新冠病毒的抗体可用来治疗新冠肺炎危重患者,D
正确;
故选 A。
3.已知新型冠状病毒在人群中可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等方式进行传播,人感染
该病毒后,机体的免疫系统会发挥免疫功能来消灭该病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能产生抗体或淋巴因子的细胞都能对该病毒进行识别
B.人体内的吞噬细胞能特异性吞噬新型冠状病毒,依赖于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C.人体内的新型冠状病毒无论是否侵入细胞,都可以与抗体结合并被清除
D.人体免疫系统能够消灭机体内的新型冠状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答案】D
【解析】
A、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能产生抗体或淋巴因子的细胞为浆细胞和效应 T 细胞,
其中浆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病毒,A 错误;
B、吞噬细胞可以识别并吞噬病原体,但是不能特异性识别,B 错误;
C、抗体只能结合细胞外的病毒,不能进入到细胞内,C 错误;
D、人体免疫系统能够消灭机体内的新型冠状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D 正
确。
故选 D。
4.下列关于病毒增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T2 噬菌体在 RNA 聚合酶的催化下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
B.劳氏肉瘤病毒 RNA 在逆转录酶催化下合成自身的遗传物质
C.新型冠状病毒 RNA 的复制过程中有磷酸二酯键的形成
D.烟草花叶病毒 RNA 可通过半保留复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
【答案】C
【解析】
A、T2 噬菌体是 DNA 病毒,RNA 聚合酶催化转录的过程,而不是催化 DNA 的复制,A试卷第 3 页,总 14 页
错误;
B、劳氏肉瘤病毒 RNA 在逆转录酶催化下合成 DNA 分子,而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B 错误;
C、新型冠状病毒 RNA 的复制过程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 RNA,有磷酸二酯键的形
成,C 正确;
D、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只由一条 RNA 链,不能进行半保留复制,D 错误。
故选 C。
5.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是一种 RNA 病毒,可以通过荧光 PCR 技术快速检测,
该方法首先要将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转换成 DNA,图中表示该过程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解析】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 RNA 病毒,其核酸有且只有 RNA,要将其转换成 DNA,需要通
过逆转录过程,即图中④过程,D 正确。
故选 D。
6.据研究新型冠状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新合成的病毒从细胞出来的方式与分泌蛋白
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病毒只能寄生于活细胞中,这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B.子代病毒的释放过程说明了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
C.冠状病毒进入人体后,吞噬细胞可以对其进行识别和吞噬,这仅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人体通过免疫功能使被病毒感染的细胞裂解,说明细胞凋亡有利于维持生物体内环
境稳定
【答案】C
【解析】
A、病毒只能寄生于活细胞中,这说明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A 正确;
B、子代病毒的释放过程说明了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B 正确;
C、冠状病毒进入人体后,吞噬细胞可以对其进行识别和吞噬,这一过程属于非特异性
免疫,若引起细胞和体液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C 错误;
D、人体通过免疫功能使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裂解,属于细胞凋亡,这有利于维持生物试卷第 4 页,总 14 页
体内环境稳定,D 正确。
故选 C。
7.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大类病毒。2019 年末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给国
家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影响,为阻断疫情,科学防治,国人众志成城。据观察,感
染者常见体征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出现肺炎、肺衰竭甚至死亡。下列有
关描述错误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属 RNA 病毒,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表现生命特性
B.新型冠状病毒主要攻击 T 细胞,引起机体的免疫力下降
C.与机体正常时相比,发热过程中细胞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较快
D.肺衰竭症状的出现说明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答案】B
【解析】
A、新型冠状病毒为 RNA 病毒,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中才能表现生命特性,A 正确;
B、新型冠状病毒主要攻击肺部细胞,肺部细胞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引起免疫系统对肺
部细胞的攻击导致肺炎,B 错误;
C、与机体正常时相比,发热过程中,机体温度较高细胞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较快,C 正
确;
D、感染者常见体征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出现肺炎、肺衰竭,表明人体
免疫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D 正确;
故选 B。
8.某病毒外的包膜主要来源于宿主细胞膜,上有病毒自身的糖蛋白该病毒通过糖蛋白
识别并侵入其宿主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吡罗红染液染色,可以鉴别宿主细胞是否被新冠病毒感染
B.病毒在体外可以存活一段时间,不能说明生命活动可以离开细胞
C.病毒糖蛋白与受体蛋白结合过程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病毒外包膜的主要成分为磷脂和蛋白质,与肺炎双球菌的荚膜成分相似
【答案】B
【解析】
A、宿主细胞本身含有 RNA,因此通过吡罗红染液染色,不能鉴别宿主细胞是否被新冠
病毒感染,A 错误;
B、病毒虽然在体外环境中可存活几天,但它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B 正确;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病毒糖蛋白与受体蛋白结合过程不能体现细胞膜进行细胞间的试卷第 5 页,总 14 页
信息交流,C 错误;
D、肺炎双球菌的荚膜成分为多糖,D 错误。
故选 B。
9.冠状病毒是一类 RNA 病毒,其 S 蛋白由 1160-1400 个氨基酸组成,包含 21-35 个 N-
糖基化位点。S 蛋白能特异性结合宿主细胞膜表面受体,诱导病毒-细胞膜融合,在病毒
入侵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宿主细胞核糖体可以独立合成 S 蛋白
B.人类基因组中含有编码 S 蛋白的片段
C.通过分析碱基种类可以区分冠状病毒的类型
D.抑制 S 蛋白与宿主细胞受体的结合可能阻断病毒侵染
【答案】D
【解析】
A、S 蛋白的模板来自冠状病毒,宿主细胞核糖体不能独立合成 S 蛋白,A 错误;
B、人类基因组中没有编码 S 蛋白的片段,该片段在病毒中,B 错误;
C、所有的 RNA 病毒都是有 AUGC 这四种碱基组成的,分析碱基种类不能区分冠状病
毒的类型,C 错误;
D、S 蛋白能特异性结合宿主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后病毒才能侵染宿主细胞,抑制 S
蛋白与宿主细胞受体的结合可能阻断病毒侵染,D 正确。
故选 D。
10.蝙蝠是哺乳纲翼手目动物,世界上现有 19 科 185 属 962 种。研究显示,蝙蝠成为
病毒宿主的主要原因是体内的“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一干扰素”抗病毒免疫通道受到抑制,
病毒能进行一定的繁殖与生存,蝙蝠却不致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自然中有 962 个蝙蝠种群
B.一种蝙蝠群聚栖息于山洞中形成蝙蝠群落
C.病毒靠蝙蝠细胞增殖而繁殖
D.病毒与蝙蝠长期共同进化形成了适应关系
【答案】D
【解析】
A、大自然中有 962 个蝙蝠物种,A 错误;
B、群落是指一定区域内所有的生物,一种蝙蝠群聚栖息于山洞中形成蝙蝠种群,B 错
误;
C、病毒依靠蝙蝠细胞而繁殖与生存,C 错误;试卷第 6 页,总 14 页
D、病毒与蝙蝠长期共同进化形成了适应关系,从而使病毒能进行一定的繁殖与生存,
蝙蝠却不致病,D 正确。
故选 D。
11.2019 年武汉爆发的肺炎是 COVID-19 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重症患者病
情发展迅速,多在 5-7 天出现重症肺炎,患者体温大多维持在 39℃以上,呼吸困难。病
毒侵入人体,机体不会发生的是( )
A.病毒在内环境中增殖
B.B 细胞和 T 细胞的增殖分化
C.效应 T 细胞识别靶细胞
D.产生针对该病毒的记忆细胞
【答案】A
【解析】
A、病毒是严格营寄生生活生物,只能在活细胞中增殖,A 错误;
B、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获得抗原信息的 B 细胞和 T 细胞会
发生增殖和分化,B 正确;
C、病毒为寄生生物,只能生活在活细胞中,因此效应 T 细胞会识别被病毒侵入的靶细
胞,C 正确;
D、当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抗体、记忆细胞等,D
正确。
故选 A。
12.目前科研人员研究表明,导致新型肺炎的元凶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该病毒的遗传
物质为 RNA。下列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将该病毒的核酸彻底水解后,可得到 5 种碱基、2 种五碳糖、一种磷酸
B.该病毒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多肽链时,需要 RNA 聚合酶的催化
C.由于该病毒的核酸为单链结构,所以更容易发生变异
D.可在含有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水、无机盐等营养全面的培养基上培养新型冠状
病毒用于科学研究
【答案】C
【解析】
A、该病毒只有 RNA,所以彻底水解能够得到 4 种碱基(A、U、C、G),1 种五碳糖
(核糖)和 1 种磷酸,A 错误;
B、RNA 聚合酶催化的是转录过程,而不是催化翻译过程,B 错误;试卷第 7 页,总 14 页
C、由于该病毒的核酸为单链结构,结构不稳定,所以更容易发生变异,C 正确;
D、病毒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其生活离不开细胞,所以不能在不含细胞的培养基上生
存,D 错误。
故选 C。
13.今年年初,爆发了全球性新型肺炎冠状病毒疫情,科研人员通过对多个患者体内分
离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组序列研究,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的进化来源、致病病理。初步
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是蛋白包裹的单链正链 RNA 病毒,通过 S-蛋白与人 ACE2 互
作的分子机制,来感染人的呼吸道上皮细胞。下图 1 为新型冠状病毒结构示意图,图 2
表示病毒侵染宿主细胞的增殖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新型冠状病毒在结构组成上与噬菌体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戴口罩可预防该病毒
感染,原因是能增强人体免疫的第________道防线。
(2)图 2 中,RDRP 的作用是参与过程③④,推测它最可能是________酶;若病毒+RNA
分子用 32P 标记,其中含有碱基 A400 个,碱基 U600 个,宿主细胞含 31P,则产生四个
含 31P 的子代病毒,至少需消耗宿主细胞________个游离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3)抑制逆转录酶的药物_______(填“能”或“不能”)治疗该病,由此提出一种类似的
治疗思路:_________。
(4)新型冠状病毒的蛋白质组成中,你认为最可能研制为疫苗的是_______。
(5)分析图 2 可知,可与病毒+RNA 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核酸是_______。
(6)病毒感染后,免疫系统对肺细胞的攻击引发肺炎,此时可通过适度使用_______对
病人进行治疗,以避免肺部严重受损。
【答案】其核酸是 RNA 一 RNA 聚合 2800 不能 抑制 RDRP 的功能
S 蛋白 -RNA 和 tRNA 免疫抑制剂
【解析】
(1)新型冠状病毒在结构组成上与噬菌体的主要区别是新冠肺炎病毒的遗传物质是试卷第 8 页,总 14 页
RNA,噬菌体的为 DNA。戴口罩可预防该病毒感染,原因是能增强人体免疫的第一道
防线。
(2)图 2 中,RDRP 的作用是参与过程③④,③④过程是合成 RNA 的过程,因此推测
它最可能是 RNA 聚合酶;若病毒+RNA 分子用 32P 标记,若病毒基因组+RNA 含有碱
基 A 400 个,碱基 U 600 个,以病毒基因组+RNA 为模板合成一条子代+RNA 的过程,
需要先合成一条-RNA,然后再以-RNA 为模板合成+RNA,4 个含有 31P 的子代病毒需
要合成 4 个+RNA,每个含有 600 个 U,合计 2400U,还需一个-RNA 含有 400 个 U,
合计 2800 个。
(3)由于该病毒不进行逆转录,因此抑制逆转录酶的药物不能治疗该病,由此提出一
种类似的治疗思路:抑制 RDRP 的功能。
(4)由题可知,新型冠状病毒是通过 S-蛋白与人 ACE2 互作的分子机制,来感染人的
呼吸道上皮细胞,因此最可能研制为疫苗的是刺突 S 蛋白。
(5)分析图 2 可知,可与病毒+RNA 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核酸是-RNA 和 tRNA。
(6)病毒感染后,免疫系统对肺细胞的攻击引发肺炎,此时可通过适度使用免疫抑制
剂对病人进行治疗,以避免肺部严重受损。
14.2020 年初爆发的 2019-nCoV(新冠病毒)在极短的时间内席卷全球造成了巨大的
影响。为对抗病毒我国同时启动了五种不同类型的疫苗研制并在 2020 年 3 月 16 日
将全球第一支疫苗注射到志愿者体内开始了临床试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传统的灭活疫苗:是指将大量培养的新冠病毒经物理化学方法彻底灭活后制得的
疫苗,疫苗进入体内后作为_________经_________摄取处理后最终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
免疫反应。此类疫苗主要诱导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免疫。
(2)减毒活疫苗:将病毒株大量培养并不断筛选出其中致病力较弱的毒株制得的疫苗,
毒株在培养过程中致病力减弱 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率先进入临床试验的腺病毒病毒载体疫苗是把新冠病毒的部分基因植入感染
性弱的病毒(腺病毒)中制成的疫苗,其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此类疫苗进入体
内可同时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4)全球抗疫过程中,有些国家因为提出群体免疫的策略而受到了广泛批评。因为只
有疫苗才能以最小的代价让人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对特定病毒的抵抗能力从而实现群
体免疫。疫苗能让机体长时间保持针对某种病原体的抵抗能力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抗原 吞噬细胞 体液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防卫 注射疫苗
后机体在发生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中产生了针对特定病原体的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可在体试卷第 9 页,总 14 页
内长期存在
【解析】
(1)疫苗进入体内后作为抗原首先经吞噬细胞摄取、处理然后呈递给 B 淋巴细胞激发
体液免疫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灭活疫苗没有侵染细胞所以主要诱导体液免疫。
(2)病毒在增殖的过程中会发生变异,减毒活疫苗是利用筛选出的致病力较弱的毒株
制成的疫苗,致病力较弱的病毒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3)根据题意可知,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是基因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是经过基因工
程手段将新冠病毒的部分基因插入腺病毒构建而成的,所以其制作原理为基因重组。该
疫苗具有寄生性,因此进入体内可同时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这是免疫系统防卫功
能的体现。
(4)注射疫苗后,疫苗会激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在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中,机体产生
了针对该种病原体的记忆细胞,记忆细胞能够保留对该病毒较长时间的记忆,并可在体
内长期存在,因此机体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对特定病毒的抵抗能力。
15.秋冬季节是流感的高发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一种非逆转录 RNA 病毒)引起的
急性发热性呼吸道传染病,经飞沫传播,临床典型表现为头痛、发热、咳嗽、呼吸困难、
鼻塞、流涕等症状,常用金刚烷胺等药物进行治疗。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感染流感病毒后人体发热是由于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人体产生的热量主要
来源于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医生建议流感病人多喝水,其原因是
___________(答出两点)。
(2)病毒侵入人体后,该病毒激发的体液免疫过程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有__________
和抗体等,其中抗体可以与病毒结合,从而抑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刚烷胺可能是通过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从而达到抗病毒作用的。流感病毒的
复制需要呼吸道上皮细胞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
出 2 点)等条件。
(4)某男子感染流感病毒痊愈后,他将来可能还会再次患流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机物氧化分解 多喝水可以调节体温、输送养分,补充患者所流失的水分;
此外还可以加速清除体内废物、促进新陈代谢等,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淋巴因子
病毒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酶(RNA 复制酶)、核糖核苷酸、能量、核糖体
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体内流感病毒抗体和记忆细胞存活时间有一定限度
【解析】
(1)人体热量来自于细胞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感染流感病毒后多喝水可以调节体试卷第 10 页,总 14 页
温、输送养分,补充患者所流失的水分;此外还可以加速清除体内废物、促进新陈代谢
等,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2)体液免疫过程中的免疫活性物质有 T 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和浆细胞产生的抗体等;
抗体和病毒结合后可以抑制病毒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3)病毒的生活离不开细胞,需要细胞提供酶(RNA 复制酶)、核糖核苷酸、能量、
核糖体、氨基酸等物质。
(4)感染流感病毒痊愈后,身体会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但如果再次感染流感,有可
能的原因是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体内流感病毒抗体和记忆细胞存活时间有一定限度。
16.中国工程院院土、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带领的团队再次出征武汉。
对于疫苗进展她回应:“在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 P3 实验室已分离到 8 株新型冠状病毒毒
株(COVID-19),其中有几株非常适合做疫苗”。
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冠状病毒经脱毒处理后可成为类冠状病毒,可用于预防接种。类冠状病毒在免疫
学上被称为__________,注射的目的是使人体内产生较多的_____。
(2)COVID-19 侵入人体后,人体通常会出现发热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人体体温
升高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
(3)该类病毒作为抗原侵入人体后,在体液中机体需要借助__________细胞产生的抗
体将其凝集并抑制其繁殖,对于感染病毒的靶细胞,机体则需要通过__________细胞的
作用促其裂解并释放病毒。
(4)该病毒发病时人体会发烧,发烧也是一种机体增强免疫力的反应,某人发烧至
39.5℃的过程中,机体产热量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量。体温高于
38.5℃时,应适当服用__________。退烧过程中,机体散热量增加的主要方式有
__________。
(5)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发,疫苗的接种率将会连年提升。接种冠状病毒疫苗
能够预防冠状病毒的原因是__________;接种冠状病毒疫苗后仍然可能会再患冠状病毒
的原因是__________。
(6)浆细胞不具有识别能力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已知肺炎病人伴有呼吸急促及
发热等症状,试分析患者嗜睡和食欲下降的原因。
【答案】疫苗 抗体和记忆细胞 产热大于散热 浆(效应 B) 效应 T
大于 退烧药 促进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多增加散热 体内产生了特异性
抗体和记忆细胞 一方面,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另一方面,特定疫苗引起的特异
性免疫产生的抗体只能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细胞表面没有抗原对应的受体 试卷第 11 页,总 14 页
【解析】
(1)类冠状病毒是减毒的微生物,在免疫学上被称为疫苗。疫苗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定
的免疫应答,注射的目的是使人体内产生较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2)人是恒温动物,产热等于散热,COVID-19 侵入人体后,人体通常会出现发热的
现象,在这个过程中,人体体温升高的直接原因是产热大于散热。
(3)抗体是浆细胞(效应 B 细胞)产生的,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球蛋白。对于感染病
毒的靶细胞,机体则需要通过效应 T 细胞的作用促其裂解并释放病毒。
(4)某人发烧至 39.5℃的过程中,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导致体温升高,增强机体
的免疫力。体温高于 38.5℃时,超过人体的调节限度,应适当服用退烧药。退烧过程中,
机体散热量增加的主要方式有促进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多,增加散热。
(5)疫苗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定的免疫应答,体内产生了特异性抗体和记忆细胞,接种
冠状病毒疫苗能够预防冠状病毒。接种冠状病毒疫苗后仍然可能会再患冠状病毒的原因
是一方面,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另一方面,特定疫苗引起的特异性免疫产生的抗体
只能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6)浆细胞表面没有抗原对应的受体,不具有识别能力。
17.2020 年 2 月 21 日,华东师范大学相关研究人员基于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
表面抗原研发出灵敏性高的抗体诊断试剂盒,仅十分钟就可以得出检测结果,该试剂盒
已被临床应用。
(1)COVID-19 侵入人体后通常会引起人体体温升高,体温升高的直接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钟南山院士在采访中反复强调出门要戴口罩,戴口罩有利于阻止病毒与
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接触,减少感染机会,该道防线与第_____
道防线的不同点是不具有特异性。
(3)对于已侵入宿主细胞内的 COVID-19,抗体____(填能或不能)与之结合,这时
就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识别靶细胞并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引起靶细胞裂解死亡而
释放病毒,释放的病毒最终被__________________分解消灭。
(4)在新冠病毒的多种检测方法中利用的都是核酸或蛋白质,这是因为它们在结构上
都具有物种的__________,该试剂盒利用的免疫学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皮肤和黏膜 三 不能 效应 T 细胞 吞噬细
胞 特异性 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解析】试卷第 12 页,总 14 页
(1)人是恒温动物,产热=散热,COVID-19 侵入人体后通常会引起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导致人体体温升高。
(2)钟南山院士在采访中反复强调出门要戴口罩,戴口罩有利于阻止病毒与皮肤和黏
膜(构成的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接触,减少感染机会。该道防线不具有特异性,第三道
防线具有特异性。
(3)抗体不能与宿主细胞内的 COVID-19 结合。效应 T 细胞识别靶细胞并与靶细胞密
切接触,引起靶细胞裂解死亡而释放病毒。释放的病毒与抗体结合,最终被吞噬细胞分
解消灭。
(4)不同生物的核酸和蛋白质有差异,在新冠病毒的多种检测方法中利用的都是核酸
或蛋白质,这是因为它们在结构上都具有物种的特异性。该试剂盒利用的免疫学原理是
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18.小儿麻痹症因病毒侵入脊髓,损害脊髓传出神经元导致肢体松弛性麻痹。注射疫苗
是一种重要的预防办法,请回答:
(1)抗体不能对侵入宿主细胞内的病毒起作用,这时就需要____________识别并与靶
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这些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生命历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脊髓传出神经元参与构成反射弧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通常会出现发热的现象,这个过程中人体体温升高的直接
原因是_________。
(4)医生倡议那些患新冠肺炎痊愈者献血,然后利用他们的血清来治疗新的患者,原
因是___________。
【答案】效应 T 细胞 细胞凋亡 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产热量大于散
热量 患者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并释放到血浆中
【解析】
(1)机体的效应 T 细胞可以与被该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
亡,这种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2)脊髓传出神经元参与构成反射弧的结构有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当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时,机体体温升高。
(4)由于患新冠肺炎痊愈者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并释放到血浆中,
因此可利用他们的血清来治疗新的患者。
19.导致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2019-nCoV”病毒,该病毒为 RNA 病毒。快速准确的检
测对疫情防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试卷第 13 页,总 14 页
(1)病毒核酸检测的过程是获取下呼吸道分泌物等标本后,通过____得到 cDNA,再
通过________技术扩增,然后通过荧光标记的基因探针进行检测。
(2)病毒进入体内后可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最终由____细胞分泌相应的抗体。南开
大学团队研发出了新冠病毒 IgV/IgG 抗体快速测试卡,该检测方法的原理是_____。如
果小李的抗体检测呈阴性,他______________(“有能或不可能)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3)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潜伏期长,传染性强的特点。且该疾病尚没有特效药,医生只
能提供支持性治疗,主要依靠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战胜疾病。为早日打赢这场战役,请根
据这些信息,简要说说我们该怎样做_______(至少答三点)。
【答案】逆转录(反转录) PCR 浆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 有可能 人
体的免疫系统接受抗原刺激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产生达到检测数量的抗体,小李可能
处于 2019-nCoV 感染的初期 自觉隔离,避免人群聚集;锻炼身体,按时作息,提
高免疫力;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
【解析】
(1)获得 cDNA 的方式为反转率(逆转录);体外大量扩增目的基因,应采用 PCR 扩
增技术。
(2)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南开大学团队研发出了新冠病毒 IgV/IgG 抗体快速测试
卡,该过程属于抗体检测,抗体检测运用了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人体的免疫系
统接受抗原刺激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产生达到检测数量的抗体,小李可能处于
2019-nCoV 感染的初期,所以即使抗体检测呈阴性也可能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3)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治过程,个人易感性和抵抗力是发病的关键,良好的个人营养
状况可以降低发病风险并改善疾病预后,新冠流行期间,应自觉隔离,避免人群聚集;
锻炼身体,按时作息,提高免疫力;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
20.新型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感染导致的,该病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
需要通过患者自身免疫力来消灭病毒。COVID-19 在人体内的潜伏期一般为 3 天至 7 天,
最长 14 天,人体感染该病毒后一般在 7 天后体内才会出现抗体。检测患者血清中是否
存在特异性抗体(需抗体达到一定浓度)可作为 COVID-19 感染的诊断指标。请回答相
关问题:
(1)COVID-19 能成为抗原是由于其表面的_________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当病毒侵入人体后,_________细胞被激活,释放白介素等淋巴因子直接刺激位于
__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导致机体发热。
(2)新型肺炎常利用特异性抗体进行诊断,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但该方法不适试卷第 14 页,总 14 页
合对可能处于潜伏期的疑似患者做早期排查,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医务人员发现通过核酸检测已确诊感染病毒 7 天后的患者,多数做抗体检测会出
现阳性(表明有相应抗体产生),也有少数患者出现假阴性(检测不到抗体),假阴性出
现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蛋白质 T 淋巴(或 T) 下丘脑 抗体与相应的抗原能发生特异性免
疫反应 机体产生抗体需要一定的时间(或答“人体感染该病毒后一般在 7 天后体内
才会出现抗体”) 利用抗体检测需抗体达到一定的浓度,而不同个体的免疫力存在
差异,有些个体在同样时间内产生抗体少
【解析】
(1)COVID-19(病毒)主要由核心的 RNA 和外壳的蛋白质组成,其中能成为抗原是
由于其表面的蛋白质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当病毒侵入人体后,被吞噬细胞
摄取、处理,暴露其抗原并传递给 T 细胞被激活,进而释放淋巴因子。淋巴因子作为信
号物质,直接刺激位于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引起机体发热。
(2)根据“抗体能与特定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原理,可利用特异性抗体诊断新
型肺炎。由于人体感染该病毒后一般在 7 天后体内才会出现抗体,所以该方法不适合对
可能处于早期(潜伏期)的疑似患者做早期排查。
(3)由于利用抗体检测需抗体达到一定的浓度,而不同个体的免疫力存在差异,有些
个体在同样时间内产生抗体少,所以会出现有少数患者检测不到抗体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