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司马迁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质量检测试卷(Word版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司马迁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质量检测试卷(Word版附答案)

ID:265019

大小:349.29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6-01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语文试卷 试卷分值 150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真正的经典,我想是指那些进入了文化史、文学史,具有原创性和划时代意 义以及永恒艺术魅力,并在文化发展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的作品。它们往往是一 个时代、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完美的体现,按先哲的说法,它们是“不可企及的高 峰”。 经典的阅读同样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经典有初读与重读,有浅读又 有深读。不仅是因为这些经典名著经过了时间的淘洗和历史的严格筛选,本身的 存在证明了它们的不朽,需要反复阅读;还因为随着我们人生阅历的积累和文学 修养的不断提升,而需要重读、深读、精读,以获得新的生命感悟和情感体验。 经典阅读,要从文化历史的发展过程着眼,摒弃种种错误阅读思想的影响,不断 抵近经典作品的精神本质。 不可否认,现实生活中,经典对一些读者也只是被知晓,或只限于了解书名 和主人公的名字,对作品本身却知之甚少。即使读过,有时也只是浅尝辄止。而 重读或深阅读却绝非“再看一遍”,那可能是无用的重复。重读的境界应当像意大 利作家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所言:经典,是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 样带来新发现的书;经典,是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他用这种体会 来解释何谓经典,同样道出了阅读经典的感受。 它启示我们,初读也好,重读也好,都意味着把经典名著完全置于新的阅读 空间之中,即对经典进行主动的、创造性的阅读。而这需要营造一种精神氛围,张扬一种人文情怀,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一种期望之外的心灵激动。 一部经典名著,当然不是给一个人看的,无数人都会读它,这就会有千千万 万种不同的读法、不同的心灵体验。在阅读这个领域倒不妨借用这句名言:独立 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所以,应当跳出传统阅读的思维模式,开辟多元、多层次 的思维格局,培育自身建设性的文化性格,面对经典时必须要有的一种健康的阅 读心态。 作为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的经典,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对它的核心 价值应深怀敬畏之心。经典资源除具有愉悦心灵、培养审美力之功能以外,还葆 有借鉴、参照乃至资治的社会文化功能。对于每个公民来说,经典名著在以科学 的现代意识观照下,有启迪当代公民明辨真善美与假恶丑之功能,并使我们从中 汲取力量,有所追求,有所摒弃。我国一位当代作家谈到阅读名著的感受,认为 阅读进入了敬畏,便有了一种沉重和无法言说的尊重,一种超越纯粹意义上的阅 读的体味和凝思,进而有了自卑,深感自己知识的贫乏,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文 明竞那么缺乏了解。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 年 7 月 3 日《为什么经典值得反复品 读?》)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经典是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影响力巨大的作品,代表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历史文 化所达到的最高点。 B. 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书中认为,经典是那种重读和初读没有分别、 给人同样感受的作品。 C. 经典被一些读者“知晓”,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知晓,他们对经典的把握是知表 不知里,知浅不知深。 D. 经典值得反复阅读,因为经典本身有不朽的价值,也因为读者有获得新感悟、 新体验的心理需求。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文章开头对“真正经典”做出了界定与阐释,为下文论述经典的阅读打下了基 础。 B. 文章逐层深入地论述了“读什么?”“怎么读?”“为什么读?”三个关键问题。C. 文章立足于倡导对经典的重读、深读,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 性。 D. 文章以意大利作家和我国一位当代作家的阅读感受为例,论述了阅读经典的意 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阅读需突破传统一元、单层次的思维格局,培育建设性文化性格和健康阅读心 态。 B. 阅读经典会让人产生敬畏与尊重,进而变得谦虚,认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与浅 薄。 C. 每位公民只有在科学的现代意识观照下阅读经典名著,才能明辨真善美与假恶 丑。 D. 主动、创造性地阅读经典,才能营造精神氛围,张扬人文情怀,感受心灵的激 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材料一: 网络在线学习,因为少了在途时间,获得知识更便捷、省时、省钱,赢得了 学生和家长的厚爱。再加上通过前沿技术的使用带来更好的教学互动与体验,使 教师授课效果更好。但是,在线教育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有的甚至很令人担忧。 在线教育不应仅仅是将线下教育通过录像、录音简单上传至网络,而且要根据在 线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等,釆取受教育者喜欢又能够接受的方式方 法,满足受教育者的求知欲。在线教育者眼里有学生,心里有分寸,做到想学生 所想,在线教育才会更上一个台阶。不要把在线教育变成冰冷的机器人教学,也 不要吸收网络隔空对话油腔滑调、想当然的手法,甚至把低俗当有趣。另外,行 业竞争激烈却又缺乏有效监管时,在线教育各种过度营销、虚假宣传、提前“抢 跑”、“名师”掺假注水等乱象就涌现出来。 (《在线教育要多点温度和责任》) 材料二:图表 1: 中国在线教育用户使用率与用户规模统计 图表 2: 中国直播互动类教学的组成 ( 摘编自相关公开资料)材料三: 根据公开数据统计,在今年上半年,国内各家 K12 领域的创业公司,累计获 得融资已经超过 5 亿美元, K12 领域也成了投资人热捧的风口。 K12,是教育领 域对“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专有名词,其实就是基础教育领域。但是,投资人和 创业者需要意识到,与其他互联网产品的最大不同点,是买单者并非产品或服务 的享用者。 K12 的实际买单者,是家长而非学生本身。因此 K12 的发展,还取 决于家长对其态度,而非现有的点击量和融资额。另外,不妨将眼界放远,未来 最大的蓝海,不能将目光仅盯在 K12,而是扩大视角,如“ 18+”,即高考之后的 大学生,以及职场人士。因为,这些人群的触网时间相对自由,财务也有自我支 配余地,更为关键的是,入读大学之后的考试,不论是英语、考研考公考证,往 往是省级乃至全国级的统一性考试。 ( 摘编自《 在线教育,需要的不只是互联网思维》 ) 材料四: 大数据和云计算将海量的数据和用户需求进行高效的处理,创造出良好的用 户体验。而 AI 技术又进一步发现、判断、分析并最终解决用户的隐性需求和衍 生型需求,这既能扩展厂商的业务范围和盈利空间,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整体市 场规模的扩大。此外, AR 等沉浸感强的新兴技术,为实操性强或场景化要求高 的学科也创造了新的机遇,不断丰富学科内容和教学形式。同时,教育直播互动 的推广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也加快了向三四线城市及以下城市转移的进程,多样 化可自主选择的教学模式不断满足着变化多端的用户需求。知识付费模式的发展, 用户知识付费习惯的培养也推动着教育厂商不断深挖垂直场景需求,大范围个性 化教学将在技术的不断迭代及应用推广中成为可能。 ( 摘编自《 监管发力 促行业规范化发展》 )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不断扩大, 2017 年 6 月统计数 据显示网民中的使用率达到 19.2%。 B. 直播互动类教学将教学资源信息化, 老师和学生之间开展面对面的实时互动教学活动,如讨论、 答疑、 检测等。 C. 截至 2017 年 6 月,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达 14426 万,手机在线用户达 11990 万, 在线教育成为网民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D. 直播类互动类教学以互联网为媒介, 能突破地域的限制, 它的基本要素包括 老师端、 学生端、教学资源平台等。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在线教育是学习者更方便地获取知识的途径,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但同时 学习者也容易受到网络影响,变得缺少温情和低俗。 B. 受实际买单者的身份限制, 在线教育最大市场空间不在基础教育领域,而是 时间和财务相对自由的大学生以及职场人士。 C. 在线教育产业成为投资热点,但过度营销、虚假宣传、提前“抢跑”等现象出 现,也提醒我们在线教育的规范发展需要有效监管。 D. 在线教育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处理, 不仅提供了精细化的教学需求解决方 案, 而且解决了传统教育缺少个性化的问题。 6. 我国在线教育应从哪些方面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地平线,遥远的地平线 肖复兴 (1)在城市已经看不到地平线。被高楼大厦遮挡,地平线在遥远的天边。地平 线,对于人们似乎可有可无,没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2)有时我也会想,地平线真的没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吗?我们现在所说的价值 和意义,指向非常明确,大到历史与文化,小到每平方米建筑面积,以至更小到 柴米油盐。地平线,看到看不到,不当吃不当穿的,又有什么关系呢? (3)我看到地平线最多的时候,在北大荒。无论出工到田野里,或者垦荒到荒 原中,或者捕鱼到松花江上,或者收秋在场院,或者冬天伐木到完达山,都可以 看到遥远的地平线,连接着田野荒原的尽头,水的尽头,山的尽头,和天边紧紧镶嵌在一起。天气好的时候,地和天相连的那一线,是笔直的,是阔大的,像天 和地在亲密地接吻。天气不好的时候,那一线的衔接是灰色的,是暗淡的,即使 雷雨天,地平线有惊鸿一瞥的电闪,却也是平静安稳地等着电闪雷鸣消失。这便 是大自然,真正的宠辱不惊。 (4)早晨或黄昏时候的地平线最为漂亮。有晨曦和晚霞,有朝阳和落日,地平 线的色彩格外灿烂。有一年的麦收,我们连夜把地里的麦子抢收,拉回到场院里 来。坐在铺满金色麦秸的马车上,迎着东方走,看见了地平线一点点的由暗变青, 由鱼肚白变成了玫瑰红。那一刻的地平线,真的是诗情浓郁,像是变化万千的舞 台,上演着魔术般的童话。 (5)1974 年初春,我离开北大荒,队上派了辆牛车送我到农场的场部。黄昏时 分,春雪还未化尽,牛车嘎嘎悠悠地走得很慢。我不住地回头看着生活了整整六 年的二队,忽然看见橙红色的灯笼一样的落日,以很快的速度下沉,一直沉落在 地平线之外,光芒还弥散在四围,我的生活了六年的二队,就在这一片金黄色和 橙红色的光晕包围之中。第一次感到,地平线离我竟是那样的近。 (6)第二天早晨,细碎的雪花飘飘洒洒起来。女朋友送我上了一辆敞篷的解放 牌大卡车的后车兜里。很快,她的身影变小,和地平线融合在一起。我看见,她 跟着雪花在跑,一点一点地,变成了一片小雪花,淹没在茫茫雪原之中。地平线, 似乎在我的周围,像如来佛的一只巨手,紧紧地围裹着我,寒冷而凄切。 (7)回到北京,除了在列维坦和透纳的油画中,我再也没有看见过这样开阔、 这样让我感慨又难忘的地平线。 (8)再一次和地平线邂逅,是几十年之后,在遥远的戈壁滩。那一年夏天,我 去米达木盆地西部寻访沙吉老人之墓。这位老人是第一位带领勘探队到青海寻找 石油的向导,为我国的石油开发立下汗马功劳。墓地在尕斯库勒湖畔,湖水清澈 如泪。湖水的尽头,便是地平线。站在湖边遥望地平线,水天荡漾,天如水,水 如天,与别处不一样的感觉。 (9)几十年前,一群北京学生也曾经来到这里。他们是支援三线建设,来到这 里当石油工人的。他们来寻访沙吉老人墓地。他们和我一样,也是站在尕斯库勒 湖边,被那水天相连的地平线吸引。和我不一样的是,他们竟然脱下鞋,挽起裤 腿,走进湖水中,向着那遥远的地平线走去。那个时代,对于年轻人,拥有很多的诱惑,膨胀着很多的激情,便毫不犹豫地泼洒出最可宝贵的青春。这一群年轻 人被地平线诱惑,全部沉没于尕斯库勒湖中。 (10)想起这一切,地平线给予我的感觉,竟是那样的复杂,一言难尽。 (11)前些天看到一篇文章,介绍画家何多苓的近况。他的年龄和我差不多,经 历过同样的岁月沧桑。他说,以前风景画中要有地平线,用地平线体现一种诗意。 现在,不会了,不必怀念年轻的自己,现在,他会更自由地画。他说的这番话, 肯定有他的沧桑之后的感悟。我想起他那幅有名的油画《春风已经苏醒》。记得刚 粉碎“四人帮”不久,在美术馆看到这幅油画的时候,很感动。那种忧郁的调子, 那种迷茫又充满渴望的情感,那种时代交替之际的隐喻,觉得和罗中立的名画《父 亲》决然不同。画中那个坐在草地上、咬着手指的小姑娘,望着画面之外的什么 地方。什么地方呢?是遥远的地平线。 (12)无论如何,我们经历了多少苦难、迷茫、失落,乃至整个青春与生命的代 价,还是要相信,地平线是存在的。哪怕它在画面之外。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文章交代油画《春风已经苏醒》的内容,将它与罗中立的《父亲》进行对比, 重在肯定何多苓先生艺术创作中突破成规的做法。 B. 文章从形状、色彩等角度描写不同天气状况下的地平线,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北 大荒地平线的特点,其中寄寓了作者的人生感悟。 C. 第②段“地平线,看到看不到,不当吃不当穿的,又有什么关系呢”一句运用 反语,批评了那种过于追求实用价值的生活取向。 D. 第⑤段和第⑥段写作者离开北大荒的情形,具体刻画两个与地平线相关的场景, 字里行间饱含浓郁真挚的情感,有很强感染力。 8. 通观全文,作者借“地平线”表达了哪些丰富的意蕴?(6 分) 9. 第⑨段插叙北京学生的经历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孙晟,密州人也。好学,有文辞,尤长于诗。天成中,朱守殷镇汴州,辟为判 官。守殷反,伏诛,晟乃弃其妻子,亡命陈、蔡之间。安重诲恶晟,以谓教守殷 反者晟也,画其像购之,不可得,遂族其家。晟奔于吴。是时,李昇方篡杨氏, 多招四方之士,得晟,喜其文辞,使为教令,由是知名。晟为人口吃,遇人不能 道寒暄,已而坐定,谈辩锋生,听者忘倦。异尤爱之,引与计议,多合意,以为 右仆射,与冯延巳并为昇相。晟事昇父子二十余年。周世宗征淮,李璟惧,遣翰 林学士钟谟、文理院学士李德明奉表称臣,不答。乃遣礼部尚书王崇质副晟奉表。 谟与晟等皆言璟愿割寿、濠、泗、楚、光、海六州之地,岁贡百万以佐军。而世 宗已取滁、扬、濠、泗诸州,欲尽取淮南乃止,因留使者不遣,而攻寿州益急。 谟等见世宗英武非璟敌,而师甚盛,寿州且危,乃曰:“愿陛下宽臣五日之诛, 容臣还取璟表,尽献淮北诸州。”世宗许之,遣供奉官安弘道押德明、崇质南还, 而谟与晟皆见留。德明等还,璟悔,不肯割地。世宗亦以暑雨班师,留李重进、 张永德等分攻庐、寿。重进与永德有隙,璟知二将之相疑也,乃以蜡丸书遗重进, 劝其反。初,晟之奉使也,语崇质曰:“吾行必不免,然吾终不负永陵一杯土 也。”永陵者,昇墓也。及崇质还,而晟与钟谟俱至京师,馆于都亭驿,待之甚厚。 已而周兵数败尽失所得诸州世宗忧之召晟问江南事晟不对世宗怒未有以发。会重 进以璟蜡丸书来,上多斥周过恶以为言,由是发怒,亟召待卫军虞候韩通收晟下 狱,及其从者二百余人皆杀之。晟临死,正其衣冠南望而拜曰:“臣惟以死报国 尔!”乃就刑。璟闻晟死,赠鲁国公。 (节选自《新五代史·孙晟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已而周兵数败/尽失所得/诸州世宗忧之/召晟问江南事/晟不对世宗/怒未 有以发/ B. 已而周兵数败/尽失所得/诸州世宗忧之/召晟问江南事/晟不对/世宗怒/ 未有以发/ C. 已而周兵数败/尽失所得诸州/世宗忧之/召晟问江南事/晟不对世宗/怒未 有以发/ D. 已而周兵数败/尽失所得诸州/世宗忧之/召晟问江南事/晟不对/世宗怒/未有以发/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驿”即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商旅途中食宿、 换马的场所。 B. “蜡丸书”指的是封在蜡丸里的密件。古时为了方便传送和保密,将书信藏于 蜡丸中。 C. “判官”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 官名,始设于隋朝,为地方长官的僚属,辅政 理事。 D. “拜”即行拜礼,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行跪拜礼时两膝跪地两手抱拳作 拱状,低头至手。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孙晟有才无行,助人谋逆。他有文辞,长诗文,但是教唆朱守殷反叛,败后竟 然不顾家人自行逃走;还帮助李昇篡逆,以获得高位。 B. 孙晟说话口吃,但谈锋甚健。他平时口吃到无法与人道寒暄,但与人论辩却滔 滔不绝,让人听得十分入神,忘记疲倦。 C. 孙晟临危受命,但无所作为。周世宗征伐淮南,李璟恐惧,派孙晟等人奉表割 地求和,但他没有完成任务,还被扣留。 D. 孙晟忠于李璟,不为富贵易节。他奉命出使求和之前就抱定以死报国之心,尽 管受到周世宗厚遇,但终不肯为周世宗出一计。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安重诲恶晟,以谓教守殷反者晟也,画其像购之,不可得,遂族其家。 (2)乃曰:“愿陛下宽臣五日之诛,容臣还取璟表,尽献淮北诸州。”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凉州①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的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注释:①凉州:甘肃武威,河西节度使设于此地,写作此诗时,岑参在凉州做客。 凉州河西节度使幕府中,诗人有许多老朋友,常欢聚夜饮。 14. 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首句写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次句写月亮在城头升高。月光的照耀,清晰地呈 现出了凉州城的全貌。 B. 诗歌四五句两次出现琵琶声,所指内容情感相同,都表现了琵琶演奏的缠绵悱 恻,哀婉动人的特点。 C. 诗歌前六句写环境,用顶针手法,句句用韵,两句一转,构成轻快咏唱的情调, 表现凉州的宏大繁荣。 D. 本诗和范仲淹的《渔家傲》都写边城,写秋天,写少数民族音乐,但二者表现 的时代气氛有很大不同。 15. 岑参是盛唐诗人,本诗 “盛唐气象”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具体 诗句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表明宋荣子毫不在乎世人态度,已经达到了宠辱不惊的人生 境界的句 子是“ , ” 。 (2)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的“ , ” 两句,说明孟子对一些人面对高位厚禄时不管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的做法持否定 态度。 (3)(3)李商隐《夜雨寄北》中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句子是 “ , _”。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作为高考作文命题,应让所有考生都 有话可说,都能 ,发自肺腑,而不是让他们故作高深, 。 作文命题不能以“高大上”刁难考生,逼迫考生说一番自己也不信的假话。毛主 席曾经教导我们:“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管人们如何 评论和评价高考作文命题,我们都应 ,绝对只有好处,没有害处。今天 的考生有责任关心新时代,也有能力融入新时代。通过作文题唤起考生的身份意 识,引导他们关注时代潮流,并热切参与其中,这应是高考作文的“附加”功能, 事实上,这一代年轻人是有社会责任的,更有抱负,也有资格享有出彩人生。究 其因他们处于一个更多元的新时代。他们将遇到一个更好的自己。 教育改革,高考改革,高考作文改革,需要听到来自社会不同阶层,特别是 底层各方面的真实声音。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些声音和意见,无论正确与否, 合理与否,( ),使高考作文命题更加符合民意,更加切合时代,更加适合考 生,更加趋于科学,更加贴近生活。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文如其人 矫揉造作 姑妄听之 B. 言为心声 矫揉造作 洗耳恭听 C. 言为心声 无病呻吟 洗耳恭听 D. 文如其人 无病呻吟 姑妄听之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这一代年轻人是有社会责任感的,更有抱负,也有资格享有出彩人生。 B. 这一代年轻人是有抱负的,更有社会责任感,也更有资格享有出彩人生。 C. 这一代年轻人有资格享有出彩人生,因他们有抱负,更有社会责任。 D.这一代年轻人是有抱负的,更有资格享有出彩人生,也更有社会责任。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它能够让我们保持清醒,帮助我们客观地审视自己 B. 它至少都能够让我们保持清醒,帮助我们客观地审视自己 C. 它能够让我们保持清醒,帮助我们主观地审视自己D. 它至少都能够让我们保持清醒,帮助我们主观地审视自己 20 下面是某班班长的班会总结发言,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够简明得体,请找出并修 改。(5 分) 为了让我们班有一个良好的班风,大家坐在一起献计献策。刚才同学们的抛 砖引玉,体现了对班级的爱心和责任心,我很欣慰!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表示要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也表示会发奋努力,迎头赶上。我殷切 期望大家携起手来,共同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是目前的当务之急,我们 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21.根据下面材料拟写一则通知,可对文字进行删改。要求符合通知的格式和语体, 发布通知时间为 2019 年 4 月 25 日。不能出现具体的学校名称。(6 分) ①学校拟举办“国学诵读经典”演讲比赛,请各年级组织师生观看比赛。 ②本次比赛由校团委举办。 ③演讲比赛的地点为学术报告厅。 ④本次演讲比赛的主题是“诵读国学经典传承民族精神”。 ⑤比赛时间为 2019 年 4 月 26 日晚 7 点。 四、作文(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英国《太阳报》曾以“世界上最大的快乐”为题,举办了一次有奖征答活动。 从应征的八万多封来信中评出四个最佳答案:(1)作品刚刚完成,吹着口哨欣赏 自己作品的艺术家;(2)正在用沙子筑城堡的儿童;(3)为婴儿洗澡的母亲; (4)千辛万苦开刀后,终于挽救了危重病人的外科医生。 请在全面和准确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 自选。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800 字以上。 1. B 2. D 3. A 4. B 5. C 6. ①积极运用新兴技术:大数据、云计算、AI、AR 等技术运用,不断丰富学科内容和教学形 式,创造出良好的用户体验。②不断扩大视角:在关注基础教育领域的同时,而且要满足更 多类型、更多区域的用户需求。③实施个性化教学:从在线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者具体情况 出发,关心受教育者,改进教学 方式方法。7. A 8. ①地平线是壮观、诗意的自然景象,作者借“地平线”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②地平 线凝聚了对往昔生活的回忆,作者借“地平线”表达对青春时代与北大荒生活的怀念。③地平线 象征着美好的希望,作者借“地平线”表达对生活的反思和对理想的坚守。 9. ①本段和上段作者游尕斯库勒湖的所见所感互相印证、补充,丰富了文章内容.突出地平 线之美。②青年学生“追逐”地平线产生的悲剧,体现了地平线给人带来的影响具有复杂性, 为结尾的议论做铺垫,可以引发读者对青春、诱惑、激情等的思考。 10.D 11.A 12. A 13. (1)安重诲讨厌孙晟,认为教唆朱守殷反叛的人就是孙晟,就画出孙晟的人像来悬赏捉 拿,捉不到,于是就杀了孙晟全家。 (2)(钟谟等人)就说:“请陛下宽限五日不杀我们,容许我们回去取得李璟的新降表,把 淮北诸州全部贡献出来。” 参考译文: 孙晟,密州人。好学,有文才,尤其长于诗歌。天成年间(926-930),朱守殷镇守汴 州,请孙晟当判官。守殷造反,被杀,孙晟抛妻弃子,逃奔到吴。当时,李昇刚夺了杨氏政 权,招纳四方贤士,得到孙晟,喜欢他的文才,任他当教令,他因此而知名。晟有口吃的毛 病,遇见人不能寒暄,坐定之后,健谈善辩话锋生动,听的人忘了疲倦。李昇非常喜欢他, 经常和他商量大事,很合心意,任命他当右仆射,与冯延并为宰相。孙晟侍奉李昇父子长达 二十多年。周世宗征伐淮南,李景害怕,派遣翰林学士钟谟、文理院学士李德明奉表称臣, 周世宗不答应。于是李景派礼部尚书王崇质当孙晟的副手奉表,钟谟与孙晟等人都说李景愿 意割让寿、濠、泗、楚、光、海六州之地,每年贡纳百万钱财来供应周的军队。而周世宗决 心完全攻占淮南才停止进军,因此留住使者不准回去,加紧攻打寿州。钟谟等看见世宗英武, 李景不是对手,周军士气很盛,寿州危急,就说:“请陛下宽限五日不杀我们,让我们回去 取表,进献淮北诸州。”周世宗答应了,派供奉官安弘道押李德明、崇质南还,把钟谟与孙晟 留了下来。李德明等回去后,李景后悔,不肯割地。周世宗也因为暑热多雨而退军,留下李 重进、张永德等人分别进攻庐州、寿州。李重进与张永德有矛盾,李景知道二将相互猜疑, 就用蜡丸书送给李重进,劝他反周。当初,孙晟奉命出使,对王崇质说:“我这次出使必然 免不了一死,但是我不能出卖永陵一抔土啊。”永陵是李昇的墓地。等到王崇质回去后,孙晟 与钟谟都被带到了周的京城,住在都亭驿,待遇优厚。不久周兵数次失败,周世宗很忧愁, 召见孙晟问他对江南战事的看法,孙晟不答,周世宗愤怒,但未立即发作。恰好李重进把李景的蜡丸书送上,书里有很多斥责周过恶的话,因此周世宗发怒,立即召侍卫军虞候韩通把 孙晟下狱,把孙晟及其从者二百多人都杀了。孙晟临死,正其衣冠,望着南面礼拜说:“我 只有以死来报答国家了!”于是孙晟被杀。李景听说孙晟死了,就赐封他为鲁国公。 14. B 15. ①凉州城人烟阜盛,繁华安定。“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写出了凉州人口 密集、歌舞升平的景象,表现了盛唐气象。②渴望建功立业、奋发有为。“花门楼前见秋草, 岂能贫贱相看老”,表现诗人想要建功立业、掌握自己命运的豪迈之情。③对前途充满信心、 豪迈乐观。”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中的“笑”,表现出对生活、对前途的信心, “醉倒"是豪迈乐观的醉,让人感受到了盛唐的时代脉搏。 16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 .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4).万钟于我何加焉 (5). 何当共剪西窗烛 (6). 却话巴山夜雨时 17. C 文如其人:指文章的风格同作者的性格特点相似。语境是时说高考作文能反应学生的 真实情感,让学生有话可说,应选“言为心声”。无病呻吟:比喻没有值得忧伤的事情而叹息 感慨。也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实情感,装腔作势。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一 般指诗文等过于雕饰,不自然。语境是说应该让学生的作文有真实情感,不能装腔作势,应 用“无病呻吟”。洗耳恭听:指做好准备用心地聆听别人说的话,指专心地听。姑妄听之:姑 且随便听听,不一定就相信。这里说我们应当认真听取别人对高考作文的评价,应用“洗耳 恭听”。故选 C。 18. B 原句“这一代年轻人是有社会责任的,更有抱负,也有资格享有出彩人生”主要是语 序不当。“有抱负”,“有社会责任感”,“有资格享有出彩人生”,语序由“自身”到“社会” 再到“结果”,语意递进,语序合理。故选 B。 19. B 本题“它至少都能够”才能与上文的“无论正确与否,合理与否”语义、语气相衔接, 故排除 AC;“帮助我们主观地审视自己”中“主观”与语境不符,应是“客观审视自己”,故 排除 D 项。故选 B。 20、(1)“抛砖引玉”用于先发言者自谦,应改为“精彩的发言”:(2)“我很欣慰”不合身 份,应改为“感到十分高兴”;(3)“学习成绩差”太直露,伤人自尊,应改为“学习成绩不 大理想”;(4)“殷切期望”与身份不合,应改为“希望”;(5)“目前的”与“当务之急”重复,应删去“目前的”。 21、答案示例: 关于举办诵读国学经典传承民族精神演讲比赛的通知 各年级: 我校将于 2019 年 4 月 26 日晚 7 点 学术报告厅举办“诵读国学经典传承民族精神”演 讲比赛,请组织师生届时观看比赛。 校团委 2019 年 4 月 25 日 在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