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北区2020届高三语文停课不停学测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天津市河北区2020届高三语文停课不停学测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ID:265657

大小:201.89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0-06-03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河北区 2020 届高三年级“停课不停学”期间 语文学科线上测试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诗》云“如切如蹉,如琢如磨。”切蹉,追求完美;琢磨,追求卓越。人生于世,无 法干很多事,故切忌心浮气躁,每干一件事,便应发挥到极致。 比如作画,你必须坚持对大自然做长期静心的观察,才能让你的作品竹影扶疏,迎风摇 曳;荷塘新叶,展露欲滴;兰蕙飘香,清芬可挹。一部《红楼梦》,为什么能穿越历史的云河, 传唱不衰?其中奥秘,全在于曹雪芹于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 十年辛苦不寻常”。感动自己, 世人。创作的过程,有 的痛苦,也有追求完美的 幸福。 ,何止曹雪芹一人而已。一部《诗经》 由远古的一滴繁露,淌成万世滥觞; 一部《论语》被煲为心灵鸡汤,温暖一代又一代人;还有那唐诗宋词,繁花满树,蓊郁了一 个王朝的后花园。“盖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古文人家,怀着对文字的敬畏, 怀着崇高的文学使命感,怀着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从“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到“为人 性僻眈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从烧画三千到毁诗八百,这都可见文人在文学创作上的精益 求精。惟其如此,( )。 然而,当今社会,人们追求“短、平、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 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震撼 退变 求全责备 B. 震惊 蜕变 求全责备 C. 震撼 蜕变 精益求精 D. 震惊 退变 精益求精 2. 在选文括号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们就有了丰盈的人生,也有了传唱不衰的经典。 B. 他们才有了丰盈的人生,才有了传唱不衰的经典。 C. 他们才有了传唱不衰的经典,才有了丰盈的人生。 D. 他们就有了传唱不衰的经典,也有了丰盈的人生。 3. 对选文中涉及文学常识及相关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 曹雪芹 “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B 《诗经》 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C 《论语》 儒家经典著作 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D 杜甫 诗仙 为人性僻眈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A. A B. B C. C D. D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 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 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 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震撼:震动(重大的事情消息)使人心不平静,摇撼。震惊:使吃惊。结合“《红楼梦》”“世 人”分析,选用“震撼”。 蜕变:(人或物)发生质变。退变:档案记录材料因理化或生物作用而逐步老化变质直至损 毁的过程。结合“创作的过程”“痛苦”分析,选用“蜕变”。 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 无缺。形容创作的追求,选用“精益求精”。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 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 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 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结合“从烧画三千到毁诗八百,这都可见文人在文学创作上的精益求精。惟其如此”分析, 应该是先有“丰盈的人生”,“有了传唱不衰的经典”,用“才有”衔接恰当。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文学常识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 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 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 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等。 D 项,“诗仙”错误。杜甫是诗圣。李白有“诗仙”之称。 故选 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的祖先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与科学探索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宝贵 的文化遗产。对于传统节日缺乏完整的、正确的认识,孤立地宣传某个节日,纠结于某些节 俗的兴与衰,是传统节日与当代生活渐行渐远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讨论我们的节日与节 俗,需要弄清节日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节俗活动的本旨与功能是什么,又寄托着人们什么 样的期盼和追求。 首先,我们的节日,是有其规律、也有其系统的。这系统主要由两个系列组成,一个是 节气系列,一个是节庆系列。立春、清明、霜降、冬至等,属于二十四节气,而春节、元宵、 端午、中秋、重阳等,则属于节庆系列。排列这些节庆日,我们可以 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 它们恰好是一月初一(春节)、三月初三(上巳)、五月初五(端午)、七月初七(七夕)、九 月初九(重阳),以及一月十五(元宵)、七月十 五(中元)、八月十五(中秋)等。也就是 说,它们都与月亮的圆缺周期相关,而节 期的间隔大致相等,节庆日则选择容易被记住的日 子。二十四节气,大家都知道,是 科学推算出来的,它与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相关,所以二 十四节气的公历日期几乎是 不变的。这两个系列的产生,都基于中国的历法。 我们的先民,从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观测探索、归纳升华的天文学成就 和历法, 是值得中国人引为自豪的。而研究的初衷,就是为了掌握季节时令,指导农 业生产。也正是 在长期沿续的农业社会中,一年四季的重要时间节点,逐渐形成了相 应的节日与节俗活动。 节俗活动由简单趋于繁复,由不定型趋于定型,其间有补充与丰富,也有变异与淘汰,但根 本的一条,就是与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紧密相关。历史 也证明,只要中国这个农业大国的基 础不改变,“移风易俗”的号召总是阻力重重。 改革开放四十年,尤其是近年来城镇化的迅 猛推进,农村人口大幅减少,城市人 口急剧增加,使中国人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都发生了 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许多节 俗活动仍停留在农业社会的节奏上,致使传统节日也就出现与社会脱节、与人民疏离 的趋势。换个角度说,与城市生活、现代生活相适应的节庆,就能够 广受欢迎,迅速 崛起。最典型的例子,是“双十一”、“双十二”这种“无影造西厢”的新 节,竟然 会引来全民狂欢。这种新节崛起给我们的启迪,就是必须打破默守成规的旧观念, 重塑适应新时代、新生活的新节俗,才有可能复兴我们的传统节日。 回观历史,中国的传统 节日与节俗,从来就是处于变化之中的。首先,节庆的时间会有改变。比如说正月初一为一 年之始,是汉代才确立的。《尚书大传》中说,“夏 以孟春为正,殷以季冬为正,周以仲冬 为正”,秦代更以夏历十月初一为新年。又如 接财神,清代以正月初二为多,而当代则以正 月初五接财神最盛行,还有人为了抢先 接到财神,在初四就“抢路头”。其次,节俗的内容 会有差异。如端午节,南京以西, 是纪念屈原;苏州以东,是纪念伍子胥。又如古代由女性 祭灶,到明代变为禁止女性 祭灶。最初只有送灶君上天,后来又增加了接灶君归位。至于冬 至要不要喝鸡汤,春 节吃年糕还是吃面条,更是各执一词,莫衷一是。最重要的是,节俗活 动的内容也在 不断变化中。先秦时期,因为人的生产技术水准较低,对自然界的依赖程度很 高,将 未知的自然力量视为神秘,力图以种种方式与其协调。祭百神、祭祖先,就是为了感 谢他们在过去的一年中庇护了百姓,希望来年仍能得到他们的庇佑。汉魏以降,随着 社会政 治、经济、文化条件的变化,岁时风俗中世俗生活的内容渐渐增加。 即以新年节俗为例,晋代除夕活动的中心已是辞旧迎新。《荆楚岁时记》中说到“相聚酣 饮,请为送岁”。家人团聚守岁成为定例,且以为子女守岁能为父母延年益寿,有“守冬爷命 长,守岁娘命长”的俗语流传。此后新年节俗不断拓展,将时段相近的一系列民俗活动融汇 进来,从腊八、祭灶到元宵,前后长达一个多月。节俗内容也在陆续变化中,如汉代的门神 是神荼与郁垒,到唐代换成了秦琼与尉迟恭。同在唐代,又增加了钟馗的传说。到明代初年, 因朱元璋的提倡而增加了春联。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财神信仰的出现。赵公元帅的财神形象,是在明代万历年间 出版的 《封神演义》中完成的。民间接财神的风俗,实际上是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经 济萌芽,商品 生产和贸易发达,市场经济兴旺,拜金思想渐盛的反映。清代以来,祭 拜财神已成为新年风 俗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且产生了关于“五路财神”的种种说 法。直到现在,正月初五接 财神,仍是与初一拜年不相上下的节俗活动。近年来在重 阳节俗中增加敬老的内涵,是一个 成功的范例。同样,清明节俗中也可以考虑增添孝 亲的内涵,在祭扫去世亲人的同时,更应 注重对在世长辈的孝敬。 与此同时,一些节俗内容在消失。如《荆楚岁时记》中说:“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 三日为羊,四日为猪,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正旦画鸡于门,七 日帖人于帐。”以新年某一天的天气晴好与否,占卜相应事物全年的灾祥。至迟在汉末这一风俗已广为流行, 并陆续增添庆贺、祭祀、娱乐的节俗内容。但后世渐趋淡化,民国年间,只有人日仍是重要 的民俗节日,而现在知道“人日”、“人胜节”的人也 不多了。过年最热闹的是放鞭炮。但 在火药发明之前,爆竹名副其实,就是以火燃竹 筒,令其爆裂发出响声。有了火药制造的鞭 炮,没有人再去烧竹竿。有趣的是,至今还有人纠结于鞭炮的禁与不禁,以今天的科技水平, 制造有声光无污染的鞭炮替代品,不会有困难吧?同样的道理,中秋节的月饼,是年年吃、 年年怨,为什么就不能放弃 旧配方,生产符合现代人口味的月饼呢? 所以说,节俗当从时代,是历史的规律,也是现实的要求。我们不可能把人们重 新捺回 既往的生活模式,也就没有理由固守陈旧的节俗。只要大家解放思想,营造更 多适应现代人 新生活、新情怀、新追求的新节俗,我们的节日就一定能赢得更多的人 参与,重新振兴。 4.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统节日与当代生活出现隔阂就是因为现代人对于传统节日缺乏完整的、正确 的认识,孤 立地宣传某个节日,纠结于某些节俗的兴与衰。 B. 我国的传统节日系统主要由两个系列组成:立春、清明、霜降、冬至等,属于 节庆系列; 而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则属于节气系列。 C. 节庆系列与月亮的圆缺周期相关,二十四节气则是科学推算出来的,它与地球 绕太阳公转 周期相关,所以二十四节气的公历日期几乎是不变的。 D. 因为许多节俗活动仍停留在农业社会的节奏上,致使传统节日也就出现与社会 脱节、与人 民疏离的趋势;也造成一些洋节广受欢迎,迅速崛起。 5.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节庆的时间会有改变:例如秦代在夏历十月初一这一天是新年,到了汉代才正式确立正月 初一为一年之始。 B. 节俗的内容会有差异:如端午节,南京以西纪念屈原;苏州以东纪念伍子胥;而古代由男 子祭灶,明代才变为由女性祭灶。 C. 节俗活动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先秦时期,岁时祭百神、祭祖先是为了表达感谢,祈求庇佑; 汉魏后世俗生活内容逐渐增加。 D. 晋代除夕的活动主要是家人团聚,子女守岁祝祷父母延年益寿,此后新年节俗不断拓展, 将时间临近的一系列民俗活动融汇进来。 6.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本文题目的一项( ) A. 中国的传统节日与节俗, 从来 就处于变化之中B. 中国传统节日的规律和系统 C.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D. 如何才能复兴中国的传统节日 【答案】4. C 5. B 6. A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 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 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A 项,“传统节日与当代生活出现隔阂就是因为”错误。原文是“……是传统节日与当代生活 渐行渐远的重要因素之一”。 B 项,“立春、清明、霜降、冬至等,属于节庆系列;而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 则属于节气系列”错误。应为“立春、清明、霜降、冬至等,属于节气系列;而春节、元宵、 端午、中秋、 重阳等,则属于节庆系列。” D 项,“也造成一些洋节广受欢迎,迅速崛起” 原文没有依据。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 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 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 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B 项,“而古代由男子祭灶,明代才变为由女性祭灶”错误。原文是“又如古代由女性祭灶, 到明代变为禁止女性祭灶”。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题干问的是“下 列选项最适合作为本文题目的一项”,标题可以使读者了解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这种形 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 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 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意,以求引起共鸣。结合“讨论我们的节日与节俗,需要 在弄清节日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节俗活动的本旨与功能是什么,又寄托着人们什么样的期盼 和追求”“即以新年节俗为例,晋代除夕活动的中心已是辞旧迎新”“此后新年节俗不断拓 展,将时段相近的一系列民俗活动融汇进来,从腊八、祭灶到元宵,前后长达一个多月。节 俗内容也在陆续变化中”“与此同时,一些节俗内容在消失”等分析,主要讲中国的传统节 日与节俗,从来就处于变化之中。 故选 A。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乾隆丙子,湖州徐翼伸之叔岳刘民牧作长洲主簿,居前宗伯孙公岳颁赐第。翼伸归湖之 便访焉。天暑,浴于书斋,月色微明,觉窗外有气喷入,如晓行臭雾中,几上鸡毛帚,盘旋 不已。徐拍床喝之,见床上所挂浴布与茶杯飞出窗棂外。窗外有黄杨树,杯触树碎,声铿然。 徐大骇,唤家奴出现,见黑影一团,绕瓦有声,良久始息。 徐坐床上,片时帚又动。徐起,以手握帚,非平时故物,湿软如妇人乱发,恶 臭不可近, 冷气自手贯,臂直达于肩。徐强忍持之。墙角有声,如出瓮中者,初似鹦 鹉学语,继似小儿 啼音,称:“我姓吴,名中,从洪泽湖来,被雷惊故匿于此,求 恩人放归。”徐问:“现在 吴门大瘟,汝得非瘟鬼否?”曰:“是也。”徐曰:“是瘟鬼,则我愈不放汝,以免汝去害 人。”鬼曰:“避瘟有方,敢献方以乞恩。”徐令 数药名而手录之,录毕,不胜.其臭,且 臂冷不可耐。欲放之,又惧为祟。家奴在旁, 各持坛罐,请纳帚而封焉。徐从之,封投太湖。 得处方后,即予苏州太守赵文山,文山以济人,无不活者。 (节选自袁枚《子不语•卷七•瘟鬼》) 【相关链接一】 同治之初滇中大乱贼所到之处杀人如麻白骨飞野通都大邑悉成丘墟。乱定之后,孓遗之 民,稍稍复集,扫除胔①骼,经营苫盖。时则又有大疫,疫之将作,其家之鼠,无故自毙, 人不及见,久而腐烂,人闻其臭,鲜不疾者。病皆骤然而起,或逾日死,或即日死,诸医束 手,不能处方;其得活者,千百中一二而已。疫起乡间,延及城市,一家有病者,则其左右 十数家即迁移避之,踣于道者无算,然卒不能免也。甚至阖门同尽,比户皆空,小村聚中, 绝无人迹。 (俞樾《曲园笔记》) 【相关链接二】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 217 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②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夫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 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 疫,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 (曹植《说疫气》) 【注】 ① 胔:zì 带有腐肉的尸骨;也指整个尸体。②汉末这次瘟疫造成至少 3000 万(一说 5000 万)人死亡。建安七子中有五人死于此疫。 7. 对下列各词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录毕,不胜其臭 胜:忍受 B. 踣于道者无算 踣:走路 C. 夫罹此者 罹:遭遇 D. 悉被褐茹藿之子 茹:吃 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天暑,浴于书斋 /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B. 以免汝去害人 / 不赂者以赂者丧 C. 此乃阴阳失位 /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D. 而愚民悬符厌之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同治之初滇中/大乱贼所到/之处杀人/白如麻骨/飞野通都/大邑悉成丘墟 B. 同治之初/滇中大乱/贼所到之处/杀人如麻/白骨飞野/通都大邑/悉成丘墟 C. 同治之初滇中/大乱贼所到之处/杀人如麻/白骨飞野通都/大邑悉成丘墟 D. 同治之初/滇中大乱贼/所到之处/杀人如麻/白骨飞野/通都大邑悉成丘墟 10. 文中涉及相关的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乾隆丙子”是年号干支纪年法,与《赤壁赋》中“壬戌之秋”的纪年方式是完全一样的。 B. “鼎”,古时国之大宝,能用鼎食,说明家族地位高、势力大,《滕王阁序》中的“钟鸣鼎 食”即用此意。 C. “建安”是汉献帝刘协的年号,“建安七子”是此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 王粲等七人。 D. 古人一扇为户,两扇为门,“门户”泛指房屋庭院等的出入处,后来也可指家庭或人家。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乾隆丙子年间,湖州徐翼伸妻子的叔父刘民牧作长洲主簿,住在以前礼部孙公岳的赏赐宅 第,徐回湖州拜访他。 B. 瘟鬼吴中,因为避雷而躲在徐翼伸的居处,并化身为鸡毛帚,被徐翼伸捉住,并被逼令说出了针对瘟疫的救治药方。 C. 同治年间的疫病,先是家中老鼠无缘无故死掉,死鼠腐败后散发的气味会让人染上疾疫, 但并没有人传人的迹象。 D. 曹植认为瘟疫的产生与爆发不过是“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普通百姓如果借 “悬符”来 避瘟疫,就太可笑了。 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得处方后,即予苏州太守赵文山,文山以济人,无不活者。 ⑵ 病皆骤然而起,或逾日死,或即日死,诸医束手,不能处方;其得活者,千百中一二而已。 ⑶ 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 13. 结合文本概括徐翼伸的优秀品质。 【答案】7. B 8. D 9. B 10. A 11. C 12. ⑴(徐翼伸)得到药房后,就(把它)交给了苏州太守赵文山,赵文山用(这个药房)来 救人,没有不救活的。 ⑵疫病都是突然而起,有的人第二天死掉,有的人当天就死了,医生们都束手无策, 没有办 法;得了这个病还能活的人,千分之一二而已。 ⑶至于(那些)住在华堂高屋,穿得好、吃得好的权贵富豪的人家,像这样得病的 人很少。 13. ①勇敢(徐面对疫鬼不畏惧);②机智(他捉鬼逼出药方);③无私(他把药房交给官府, 救活无数老百姓)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 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 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B 项,“踣”,整日颠簸在路上。译为跌倒。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 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 A 项,介词, ;介词,对,对于。 B 项,连词,来,表目的;介词,因为。 在C 项,动词,是,表判断;连词,才 。 D 项,连词,表转折。 故选 D。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 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 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 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 则。 “同治之初”表示年代时间,和后面内容应该断开,排除 A 项、C 项。 “贼”是“所到之处”的主语,不应该断开,排除 D 项。 句意:同治初年,云南大乱,贼人所到之处,杀人如麻,白骨盈野,通都大邑,都成了废墟。 故选 B。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 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 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A 项,“与《赤壁赋》中‘壬戌之秋’的纪年方式是完全一样的”错误。《赤壁赋》中“壬戌 之秋”的纪年方式是干支纪年法。 故选 A。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 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 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C 项,“并没有人传人的迹象”在原文中是没有依据的:材料二说这次瘟疫“一家有病者,则 其左右十数家即迁移避之,踣于道者无算,然卒不能免也”,可见人传人是造成如此后果的主 要原因。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 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补充主语“徐翼伸”;“以”,用;“济”,救, 救治。(2)“骤然”,突然;“或”,代词,有的人;“束手”,束手无策;“其”,代词,那 些;“千百中一二”,千分之一二;“而已”,罢了。(3)“鼎”,食器;“之”,助词,的; “是”,代词,这样;“鲜”,少。 【13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题干问的是“结 合文本概括徐翼伸的优秀品质”,注意从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 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概括。结合“徐大骇,唤家奴出现,见黑 影一团,绕瓦有声,良久始息”“徐坐床上,片时帚又动。徐起,以手握帚,非平时故物, 湿软如妇人乱发,恶 臭不可近,冷气自手贯,臂直达于肩。徐强忍持之”分析,徐翼伸勇敢。 结合“徐问:‘现在吴门大瘟,汝得非瘟鬼否?’”“鬼曰:‘避瘟有方,敢献方以乞恩’” 分析,徐翼伸机智。结合“得处方后,即予苏州太守赵文山,文山以济人,无不活者”分析, 徐翼伸无私。 【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 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 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 句式。本题就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先抓抓句中的人名、官职等专有名词和代词,虚词“而” 等。断句更多情况要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 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 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 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 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 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 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 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 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 “曰”而省略主语。 参考译文: 乾隆丙子年间(1756 年),湖州的徐翼伸的妻子的叔叔刘民牧,担任了长洲的主簿,住在以前的宗伯孙公岳获颁的宅子里。徐翼伸回到湖州便去拜访他。那天,天气很热,月色朦胧, 徐翼伸就在书斋里沐浴。忽然间,他觉得窗外似乎有一股白气喷进来,就像是白天行走在大 雾之中,而且很是腥臭。白气很大,把桌子上的鸡毛帚都吹到半空盘旋起来。徐某赶紧猛的 一拍床板,大喝一声,只见床头搭着的浴布和茶杯都飞到窗外去了。窗外有一棵黄杨树,杯 子撞碎在树上,声音很清脆。徐某吓死了,赶紧招呼家奴出去看看怎么回事,结果只看到一 团黑影飘来飘去,在屋檐上的瓦片上绕来绕去,还发出恐怖的声音来,折腾了好久才算平息。 徐某当然就睡不着啦,坐在床上发愣。一会儿之后,鸡毛帚又轻轻的飘了起来。徐某做 起来,顺手抓组鸡毛帚,才发现已经不是平时那个鸡毛帚了:鸡毛帚又湿又软,就像是刚洗 过头的妇女的长发,而且恶臭难闻。片刻间,一股冷气顺着他抓住鸡毛帚的那只手一路袭来, 先是手臂,然后是肩膀,冷得发抖。徐某强忍住寒冷,抓着鸡毛帚不敢松手。墙角忽然传来 一阵怪声,就像是人躲在大水缸里说话那样瓮声瓮气的,刚开始像是鹦鹉学舌,后来就像是 小孩的哭闹声,听来是说:“我姓吴,名叫吴中,是从洪泽湖来的,因为被雷吓到了,所以 藏匿在这里,求您开恩放我回去。”徐某就问“现在吴家闹瘟疫,你是否就是瘟鬼啊?”回 答说:“是的。”徐某说:“既然是瘟鬼,我当然更不能放你走啦,以免你再去害人。”鬼 回答说:“要避免瘟疫也有办法的啊,我愿意献出药方来,求您开恩。”徐某就让几个药师 把鬼说的药方记录了下来。记录完毕,实在忍受不了那种腥臭味,况且胳膊也已经被冻僵了。 想要放它吧,又怕它继续害人。家奴在一旁的,手上拿着坛坛罐罐的,就说要不把鸡毛帚封 在坛子里吧。徐某就同意了,把鸡毛帚封在一个坛子里,然后投到了太湖之中。鬼说的药方 是:雷丸 4 两,飞金 30 张,朱砂 3 钱,明矾 1 两,大黄 4 两,用水和成丸子,每次服用 3 钱。 苏州太守赵文山用这个药方来治疗瘟疫患者,没有救活不了的。 【相关链接一】 同治初年,云南大乱,贼人所到之处,杀人如麻,白骨盈野,通都大邑,都成了废墟。 乱定之后,流民渐渐聚集,收拾荒野残骨,也只是简单掩埋了事。很快就来了瘟疫。瘟疫将 要发作时,他家的老鼠无缘无故先死,人并不能看见。时间久了就腐烂,闻到这个臭味,没 有不病的。疫病都是突然而起,或者第二天死,或者当天死,医生们都束手无策。得了这个 病还能活的人,千分之一二而已。瘟疫一般从乡间发起,延及城市。一家有病,则左右邻舍 数十家都搬家躲避,整日颠簸在路上,可终究不能躲开瘟疫。甚至有全家死光、举户皆空、 一个村子绝无人迹的。 【相关链接二】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 217 年),疠气流行,家家户户都有人染病的哀嚎痛哭之声。有的全家死去,有的整个家族不复保全(整个家族死亡)。有的人就认为,瘟疫,是鬼神作祟造成的。 染上这次瘟疫的人,全是穿粗布衣、吃粗劣饭食、住藤屋草房的穷苦人而已。至于像那些住 华堂高屋的权贵富豪,穿的好,吃的好的人家,得病的人很少。这不过是天气阴阳失去调节, 冷热错位,所以才产生瘟疫,有些愚昧的人竟然通过迷信方法贴符咒来镇伏瘟疫,这也太可 笑了。 14.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闻采石矶战胜① 张孝祥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 今风景, 剪烛看吴钩。剩喜燃犀处②,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 淝水桥 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注】①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虞允文在采石矶大胜金兵,当时张孝祥正任抚州知州, 捷报 传来,他欣喜欲狂,当即写了这首《水调歌头》。②“燃犀处”,也就是消灭敌人的地方, 这里指采石矶。 ⑴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雪洗虏尘静”指这次击败金兵,把侵略者带来的污垢尘埃“雪”洗得干干净净。 B.“剪烛看吴钩”写作者听说胜利消息兴奋得在夜间挑亮灯烛,检查自己的武器。 C.“优游”和苏轼《念奴娇》词中“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情感是一致的。 D.“渺渺”有“渺茫旷远”之意,下片诗人借景抒情,说明写作缘由,点明主旨。 ⑵ 词 下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⑶ 分析整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⑴D ⑵用典:“周与谢”:①周,指三国时东吴的周瑜;②谢,指晋朝的谢玄;③“击 楫”句化 用祖逖的典故;④“乘风”化用宗慤之典。诗人借典抒情,表达了对英雄的 怀念和敬仰及自 己报效祖国的决心。想象(联想或虚写):“赤壁矶头落照,淝水桥边衰草”为作者的想象 之景,意 思是:周郎破贼的赤壁矶头,已是一片落日残照;谢玄杀敌的淝水桥边,也已变得 荒 芜不堪。想象之景衰败荒芜,暗指长江、淮河以北的广大失地,尚待恢复。 ⑶① 有因“采石矶大捷”的喜悦之情;② 有摩拳擦掌,准备随时投入战斗的决心;③ 有对 历史英雄的钦佩和向往之情;④ 有热爱祖国的炽热情怀和恢复中原,报效国家的宏伟志向。 的【解析】 【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 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 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D 项,“下片诗人借景抒情”错误。下片主要是议论抒情,没有借景抒情。下片歌颂主将虞允 文 勋业,并暗写自己意欲遥学古人大建功业的雄心壮志,同时又抒发了忧国忧民的心情。 故选 D。 (2)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 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 中作用。 先是借周瑜和谢玄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建功立业的向往。②接下来,借周瑜的赤壁矶头落 日残照、谢玄肥水桥边荒芜不堪来暗写长江、淮河以北的广大失地,尚待恢复;而真正能振 臂一呼、收复失地的将领却不多见,令诗人忧伤。③最后借宗悫和祖逖的典故抒发了诗人豪 情满怀志在恢复河山的决心。 “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这三句既是由近及远的联想,又是借古讽今 的暗示:周郎破贼的赤壁矶头,已是一片落日残照;谢玄杀敌的淝水桥边,也已变得荒芜不 堪。这实际是暗写长江、淮河以北的广大失地,尚待恢复;而真正能振臂一呼、领导抗战如 虞允文者,却实不多见,因而词人不禁触景而伤情,唤起心中无限的愁绪。 (3)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 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 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 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 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 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这首词开头二句是说,金兵扬起的战尘被扫除一空,大江已很 平静,寒风阻住了楚天的白云,自己却在后方羁留。既点明了“采石战胜”的题面,作者也 因“闻”此捷报而顿起“飞往前线”之念。 “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这三句是说,放眼河山自己平生怀着豪迈的 抗金志气,面对关河要塞的战云未靖的风景,禁不住剪亮烛光,看一看锋利的吴钩。有摩拳 的擦掌,准备随时投入战斗的决心。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下片前六句是说,回忆历 史上的那年,正是三国的周瑜和东晋的小谢,年轻力壮谱写春秋。小乔刚刚出嫁,紫罗香囊 犹未焚解,不朽的功业已经建立,的确从容优游。有对历史英雄的钦佩和向往之情。 “赤壁矶头落照,淝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这三句是说,赤壁的巉岩上落日映照,淝水 处的桥边一派衰草,幽怨缥缈的唤起人们的烦愁。这三句既是由近及远的联想,又是借古讽 今的暗示。这实际上暗写长江、淮河以北的广大失地,尚待收复;而真能振臂一呼、领导抗 战如虞允文这样的人,却不多见,因而词人不禁要触景生情,唤起心中无限的愁绪来了。 【点睛】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 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抒情:可分为直 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表现手 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 物言志等。 15.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⑴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____。 (贾谊《过秦论》) ⑵__________,独留青冢向黄昏。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⑶会桃花之芳园,______。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⑷______,无以至千里。 (《荀子·劝学》) ⑸苏轼一生坎坷,但心胸旷达,他的《定风波》中,开头两句“______” 形象地写出了不惧 风雨,舒徐行步的从容镇定。 ⑹“比”是《诗经》常用的手法。如《氓》中就以“______”比喻女子年老色衰和男主人公 爱情的凋零。 ⑺春天来了,你邀请好友周末外出踏青,好友担心影响复习不愿前往,你写一段话劝说他, 其中要引用两句古诗文:微风和煦,春意渐浓;草长莺飞,春光醉人。学业虽重,也要秉承 张弛之道, 注意劳逸结合。我们不妨暂别课业,寄情山水,“_________”,以舒缓身心,再 接再厉。 【答案】 (1). 百有余年矣 (2). 一去紫台连朔漠 (3). 序天伦之乐事 (4). 故不积 跬步 (5).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6).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7). 仰观宇 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 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 与 字 义 分 不 开 , 学 生 应 借 助 字 义 来 识 记 字 形 。 注 意 重 点 字 的 写 法 。 如 “朔”“跬”“啸”“陨”“察”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现代文阅读(二)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风筝仙女 铁凝 家居市区的边缘,除却购物的不便,剩下的几乎全是方便。我们的楼房前边不再有房子 了,是一大片农民的菜地。凭窗而立,眼前地阔天高,又有粪味儿、水味儿和土腥味儿相伴, 知道你吃下去的确是真的粮食,喝下去的也确是活的水。 我们也不必担心窗外的菜地被人买去制造新楼,不必担心新楼会遮挡我们抛向远天远地 的视线。有消息说市政建设部门规划了菜地,这片菜地将变成一座公园。 这使我们在侥幸的同时,又觉出一点儿失落。因为公园对于一座城市算不上什么奇迹, 而一座城市能拥有一片菜地才是格外不易。公园是供人游玩的,与生俱来一种刻意招引市民 的气质;菜地可没打算招谁,菜自管自地在泥土里成长,安稳、整洁,把清新的呼吸送给四 周的居民。 通常,四周的居民会在清晨和傍晚沿着田间土路散步,或者小心翼翼地踩着垄沟背儿在 菜畦里穿行——我们知道菜农怜惜菜,我们也就知道了怎样怜惜菜农的心情。 只在下月里, 当粪肥在地边刚刚备足,菜地仍显空旷,而头顶的风已经变暖的时候,才有人在开阔的地里 撒欢儿似的奔跑,人们在这里放风筝。 放风筝的不光我们这些就近的居民,还有专门骑着自行车从拥挤的闹市赶来的青年、孩 子和老人。他们从什么时候发现了并且注意起我们的菜地呢?虽然菜地并不属于我们,但我和 我的邻人对待这些突然的闯入者,仍然有一种优先占领的自得和一种类似善待远亲的宽容。 一切都因了正月吧,因了土地和天空本身的厚道和清明。 我的风筝在风筝里实属普通,价格也低廉,才两块五毛钱。这是一个面带村气的仙女, 鼻梁不高,嘴有点鼓;一身的粉裙子黄飘带,胸前还有一行小字“河北邯郸沙口村高玉修的 风筝,批发优惠”以及邮编多少多少什么的。如此说,这仙女的扎制者,便是一位名叫高玉 修的邯郸农民了。虽说这位高玉修描画仙女的笔法粗陋幼稚,选用的颜料也极其单调,但我相中了它。使我相中这风筝的,恰是仙女胸前的这行小字。它那表面的商业味道终究没能遮 住农民高玉修骨子里的那点儿拙朴。他这种口语一般直来直去的句子让我决定,我就要这个 仙女。 傍晚之前该是放风筝的好时光,太阳明亮而不刺眼,风也柔韧并且充满并不野蛮的力。 我举着我的仙女,在日渐松软的土地上小跑着将她送上天空。近处有放风筝的邻人鼓励似的 督促我:“放线呀快放线呀,多好的风啊……” 放线呀放线呀快放线呀,多好的风啊! 这宛若劳动号子一般热情有力的鼓动在我耳边呼 啸,在早春的空气里洋溢。丝线从手中的线拐子上扑簌簌地没落着,我回过头去仰望升天的 仙女。要说这仙女实在是充满了灵气:她那么快就够着了上边的风。高处的风比低处的风平 稳,只要够着上边的风,她便能保持住身体的平稳。我关照空中的仙女,快速而小心地松着 手中的线,一时间只觉得世上再也没有比这风筝仙女更像仙女的东西了:她那一脸的村气忽 然被高远的蓝天幻化成了不可企及的神秘,她那简陋的衣裙忽然被风舞得格外绚丽、飘逸, 她的态势忽然就呈现出一种怡然的韵致。入眼四望,天空下飞翔着黑的燕子褐的苍鹰花的蝴 蝶银的巨龙……为什么这些纸扎的玩意儿所不解的自在的灵魂,又仿佛只有在天上,它们才 会找到独属自己的活生生的呼吸。是它们那活生生的呼吸,给地上的我们带来愉悦和吉祥的 话题。 放线呀放线呀快放线呀,多好的风啊! 有些时候,在我们这寻常的风筝队伍里,也会出 现一些不同寻常的放风筝的人: 一辆“奥迪”开过来了,“吱”地停在地边。车上下来两三个衣着时髦的男女,簇拥着 一位手戴钻戒的青年。青年本是风筝的主人,却乐于两手空空——自有人跟在身后专为他捧 着风筝。那风筝是条巨大而华贵的蜈蚣,听说由山东潍坊特意订制而来;那线拐也远非我手中 这种通俗的杨木棍插成,那是一种结构复杂的器械,滑轮和丝线都闪着高贵的银光。“钻戒” 站在地边打量天上,一脸的不屑,天上飞着我的仙女和邻人的燕子。他从兜里摸出烟来,立 刻有人为他点燃了打火机。一位因穿高跟鞋而走提东倒西歪的女士迪时正奔向“钻戒”,赶紧 将一听“椰风”送到他手里,好不气派的一支队伍,实在把我们给“震”了。 然后那蜈蚣缓缓地迎风而起了,确是不同凡响的好看。四周爆发出一片叫好声,善意的 人们以这真诚的叫好原谅了“钻戒”不可一世的气焰……我却有点为“钻戒”感到遗憾,因 为他不曾碰那蜈蚣也不曾碰一碰风筝线。只在随员替他将蜈蚣放上蓝天之后,他才扔掉香烟, 从他们手中接过线盒拎住。他那神情不像一个舵手,他站在地里的姿态,更像一个被大人娇 纵的孩童。这样的孩童是连葵花子都懒于亲口去嗑的,他的幸福是差遣大人嗑好每一粒瓜子,准确无误地放进他的口中。 在这时我想起单位里一个爱放风筝的司机。在一个正月我们开车外出,他告诉我说,小 时候在乡下的家里,他自己会糊风筝却买不起线,他用母亲拆被子拆下来的碎棉线代替风筝 线。他把那些线一段段接起来,接头太多,也不结实。有一次他的风筝正在天上飞着,线段 了,风筝随风飘去,他就在乡村大道上跑着追风筝。为了那个风筝,他一口气跑了七八里地。 当今的日子,还会有谁为追赶一只风筝跑出七八里地呢? 几块钱的东西。或者像拥有华 贵蜈蚣的这样的青年人会追的,差人用他的“奥迪”。若真是开着“奥迪”追风筝倒不如说是 以地上的轿车威胁天上的蜈蚣了。 我知道我开始走神儿,我的风筝线就在这时断掉了。风把仙女兜起又甩下,仙女摇摆着 身子朝远处飘去。天色已暗,我开始追赶我的仙女,越过脚下的粪肥,越过无数条垄沟和畦 背,越过土路上交错的车辙,也越过“钻戒”们不以为然的神色。我坚持着我的追赶,只因 为这纯粹是仙女和我之间的事,与别人无关。当暮色苍茫、人声渐稀时,我终于爬上一座猪 圈,在圈顶找到歪躺在上边的仙女。我觉得这仙女是我失散已久的一个朋友,这朋友有名有 姓,她理应姓高,与邯郸沙口村那个叫做高玉修的农民是一家人。 大而圆的月亮突然沉甸甸地悬在了天空,在一轮满月的照耀下,我想着究竟什么叫做放 风筝。我不知道。 但是,有了风筝的断线,有了仙女的失踪,有了我追逐那仙女的奔跑,有了我的失而复 得,我方才明白,欢乐本是靠我自己的双脚,靠我自己货真价实的奔跑到达心中的;连接地 上人类和天上仙女之间那和平心境的,其实也不是市场上出售的风筝线。 16.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作者认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空旷的土地越来越少,自然质朴的生活也越来越难得。 B. 与其说作家选择了高玉修象征的土地,倒不如说是作家选择了高玉修的仙女风筝。 C. 作者运用比喻把风筝仙女神秘的脸,飘逸的衣服,怡然的态势描摹得细腻而丰富。 D. “我”把风筝仙女看成朋友,是因为它的淳朴打动了“我”,还给“我”带来快乐。 E. 放风筝的乐趣要亲手“放”才能获得,因而“钻戒”无法体会放风筝的真正乐趣。 17. 全文一共写了哪几件和风筝有关的事情? 18. 如何理解 “这使我们在侥幸的同时,又觉出一点儿失落 ”的含义和作用? 19.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20. “放线呀放线呀快放线呀,多好的风啊!”这句话为何在文中反复出现? 【答案】16. BC 17. ① 挑选风筝并放飞风筝;②观“钻戒”放风筝;③回忆司机说的放风筝的事;④追赶断线风筝后得出感悟。 18. “侥幸”是因为“我”家楼前的菜地未来可能将变成一个公园,不会被买去制造新楼遮挡 我们的视线。“失落”是由于这片菜地将被公园替代,即将不复存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引 出后文在这片开阔的菜地里放风筝的经历。从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淳朴自然(自由)生活的 向往和喜爱。 19. 用一连 4 个“越过”领起的句子,采用排比的修辞方法,描绘“我”不顾一 切拼命追赶 风筝的情景,通过描写在路上所遇到的种种障碍,表现“我”追赶风筝时的不易,表达“我” 因对风筝无比珍爱而执着不舍的的情感。为后文表现文章的主旨做铺垫。 20. 这句话三次出现,逐层深入,将作者因为放风筝而生的喜悦之情推向高潮,作者和后文“钻 戒”放风筝的状态形成对比;丰富了文本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既表达了作者对“仙 女风筝”的喜爱(是作家喜悦心情的表现),又表达了作家对自由(自在灵魂)的渴望。 【解析】 【16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 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 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B 项,“与其说作家选择了高玉修象征的土地,倒不如说是作家选择了高玉修的仙女风筝”错 误。应为“与其说作家选择了高玉修的仙女风筝,倒不如说是作家选择了高玉修象征的土 地。” C 项,不是比喻,而是排比。 故选 BC。 【17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 求,如本题“全文一共写了哪几件和风筝有关的事情”,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概括。结合“我 的风筝在风筝里实属普通,价格也低廉,才两块五毛钱”“这是一个面带村气的仙女,鼻梁 不高,嘴有点鼓;一身的粉裙子黄飘带,胸前还有一行小字‘河北邯郸沙口村高玉修的风筝, 批发优惠’以及邮编多少多少什么的”“他这种口语一般 直来直去的句子让我决定,我就要 这个仙女”“丝线从手中的线拐子上扑簌簌地没落着,我回过头去仰望升天的仙女。要说这 仙女实在是充满了灵气:她那么快就够着了上边的风”分析,挑选风筝并放飞风筝。结合“车 上下来两三个衣着时髦的男女,簇拥着一位手戴钻戒的青年”“那风筝是条巨大而华贵的蜈蚣,听说由山东潍坊特意订制而来;那线拐也远非我手中这种通俗的杨木棍插成,那是一种 结构复杂的器械,滑轮和丝线都闪着高贵的银光……实在把我们给‘震’了”分析,观“钻 戒”放风筝。结合“小时候在乡下的家里,他自己会糊风筝却买不起线,他用母亲拆被子拆 下来的碎棉线代替风筝线。他把那些线一段段接起来,接头太多,也不结实。有一次他的风 筝正在天上飞着,线段了,风筝随风飘去,他就在乡村大道上跑着追风筝。为了那个风筝, 他一口气跑了七八里地”分析,回忆司机说的放风筝的事。结合“我坚持着我的追赶,只因 为这纯粹是仙女和我之间的事,与别人无关”“在一轮满月的照耀下,我想着究竟什么叫做 放风筝”“欢乐本是靠我自己的双脚,靠我自己货真价实的奔跑到达心中的”分析,追赶断 线风筝后得出感悟。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句子含意及分析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如下:语境分析法、 关键词分析法、句子特色分析法、句间关系分析法。认真阅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弄清题 目的限制与提示,确定要求理解的句子所在的有效阅读区间。这里,特别强调对所给句子本 身的审读。一审位置,二审关键词,三审内部结构层次,四审句子表达特色。对重要概念含 义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对本质的把握上,内涵一定要严格界定。句子含意的理解要从句子本身 入手,抓句中的关键词。结合上下文语言环境,分析句子的含意。作用分析,需要联系上下 文内容。主要分别分析理解“侥幸”“失落”的原因。结合“我们也不必担心窗外的菜地被 人买去制造新楼,不必担心新楼会遮挡我们抛向远 天远地的视线。有消息说市政建设部门规 划了菜地,这片菜地将变成一座公园”分析,“侥幸”是因为“我”家楼前的菜地未来可能 将变成一个公园,不会被买去制造新楼遮挡我们的视线。结合“因为公园对于一座城市算不 上什么奇迹,而一座城市能拥有一片菜地才是格外不易”分析,“失落”是由于这片菜地将 被公园替代,即将不复存在。作用分析,结合“只在下月里,当粪肥在地边刚刚备足,菜地 仍显空旷,而头顶的风已经变暖的时候, 才有人在开阔的地里撒欢儿似的奔跑,人们在这里 放风筝”分析,承上启下,引出后文在这片开阔的菜地里放风筝的经历,也表达了作者对淳 朴自然(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喜爱。 【1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 赏析句子,我们应该从修辞、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看这句话运用了什 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深刻含义,语言上有怎样的 特点。抓住“越过”分析,画线句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描写了我不顾一切拼命追赶风筝的情景, 画线语句中“越过”这一动词表现了我在追赶风筝时奔跑的动作,四个“越过”领起的这一 组句子,让人仿佛看到了我拼命追赶的脚步,描述了我在路上所遇障碍的特征与人物的神态, 细致入微地表现了我追赶风筝时的不易和执着不舍的心态,突出了我对风筝无比珍爱的情感。 作者借此告诉我们只有靠自己努力,靠自己辛勤付出换来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文中的 我亲手放风筝,又执着地追风筝,使其失而复得,在这个过程中,我得到了快乐,也因此产 生了这样的感悟。为后文揭示主旨作铺垫。 【20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语句作用及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 本题“‘放线呀放线呀快放线呀,多好的风啊!’这句话为何在文中反复出现”,需要结合语 句出现的语境内容分析。结合“近处有放风筝的邻人鼓励似的督促我:‘放线呀快放线呀, 多好的风啊……’”“放线呀放线呀快放线呀,多好的风啊! 这宛若劳动号子一般热情有力 的鼓动在我耳边呼啸,在早春的空气里洋溢”“放线呀放线呀快放线呀,多好的风啊!有些 时候,在我们这寻常的风筝队伍里,也会出现一些不同寻常的放风筝的人”分析,将作者因 为放风筝而生的喜悦之情推向高潮,作者和后 文“钻戒”放风筝的状态形成对比。四个“越 过”连用,让人仿佛看到了我拼命追赶的脚步,表现了我追赶风筝时执着的心态,突出了我 对风筝无比珍爱的情感。“‘钻戒’放风筝”并不能体会到真正的乐趣。放风筝的乐趣要靠 自己亲手“放”才能获得,而“钻戒”既不碰到“蜈蚣”,也不曾碰风筝线,更不可能去追赶 风筝,仅是接过线盒拎住而已,所以他无法体会到放风筝的真正乐趣。丰富了文本的内容, 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 四、语言文字运用 21.2020 年是庚子鼠年,下面是韩美林和黄永玉画的老鼠。 韩美林 《鼠》 黄永玉 《我丑我妈喜欢》⑴ 两位大师画的老鼠各有怎样的特点? ⑵ 你更喜欢哪位画家画的老鼠?为什么? 【答案】⑴ 韩:天真可爱,惹人怜爱;黄:幽默风趣,发人深省 ⑵黄永玉的这个作品当中依旧是他一贯的风格,充满了欢乐和诙谐。他画的这个《我丑但我 妈喜欢》,不论自己多大或者自己混的如何,在妈妈的眼中,我们依旧是永远长不大的那个孩 子。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两 位大师画的老鼠各有怎样的特点”,需要结合图片内容及文字说明分析,抓住“我丑我妈喜欢” 等分析说明。韩美林作品,那些夸张的变形,带有奇特的浪漫色彩,虽然有所抽象,但是老 鼠天真可爱;黄永玉画的老鼠,充满了欢乐和诙谐,他的那些题跋加上幽默的画面,让人产 生无限的遐想。第二问,问的是更喜欢谁的作品,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说明自己更喜欢哪一个,理由言之成理即可。 22.文创产品就是文化的延伸品。中国数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经过巧妙构思, 可以制成 书签、折扇、手机壳、行李牌…… 如果请你从《红楼梦》、《三国演义》或《论语》三本书中 任选一本,为其设计一款文创产品,你会设计什么?又会怎样设计? 描述你的产品,并说明 设计意图。(不少于 100 字) 【答案】选择《三国演义》,做成折扇。选取典型的人物形象,做封面,附上这样一段话,如 “如果你是英雄主义者,你会爱上《三国演义》,它是英雄的赞歌,在快意恩仇中彰显历史的 宏伟壮阔。读书,是与知音的相遇”“人物语言富于个性化,张飞的豪爽、关羽的高傲、曹 操的机诈、孔明的智慧,常在简练的几笔勾画中显露出来”等。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 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 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 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 的合理、得体。题干要求“如果请你从《红楼梦》、《三国演义》或《论语》三本书中任选一本, 为其设计一款文创产品,你会设计什么?又会怎样设计?描述你的产品,并说明设计意图”, 需要明确自己选择的书本,说明设计的内容,然后阐述设计意图。它有一定的灵活性、开放 性,可从三组图书中去任选。一定注意将书内容巧妙联系,要符合作品的人物和内容,且找 到一个鲜明恰当的主题。句与句的组合衔接恰当,要兼顾话题,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 【点睛】微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作文,字数一般在 100 到 300 字以内。从表达方式 看,可以把微写作分为六大类:记叙类、描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类、抒情类。本题 属于议论性微写作。议论类微写作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事物、某种现象、某篇文章等发表评 论或加以赏析。此类微写作一般先叙述现象或引用材料,然后明确论点,接着分析材料,用 合适的论证方法,或举事例,或引名言,围绕现实和自身论述自己的观点。结尾再总结全文, 照应开头或强化中心,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叙类微写作,不必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 起因、经过、结果)面面俱到,一般以事件的某个环节或人物的某个方面为中心,描绘出一个 精彩的镜头,或是动人的画面,进而揭示事件的意义,展示人物的个性。说明类微写作的对 象可以是日常物品、影视作品,可以是场所、建筑、时令特征,也可以是漫画等。事物说明 文的写作关键是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而漫画说明文重在准确、全面。语言要通俗易懂、科学 严谨。直抒胸臆的抒情类微写作,可以借鉴颁奖词的写法,采用第二人称,使用直接表白的 形式,直接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称,借助比喻、拟人、夸张 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生动化。间接抒情的抒情类微写作,往往需要结合描写、 议论等表达方式,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应用类微写作要了解其基本格式要求, 如标题、称呼语、问候语、结束语、落款等,同时还要积累一定量的谦辞与敬辞,注意语言 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