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2019-2020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Word版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2019-2020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Word版含答案)

ID:265888

大小:262.11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6-0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25 题共 50 分) 1.夏商时期的封国是在原部族居住地上就地册封,而西周的封国是把同姓亲族或异姓功臣分 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这一变化(  ) A.防止了贵族内部的经济纷争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推动了民族交融和文化认同 D.促进了国家走向统一 2.“天下”一词在中国古典文献中出现较早,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提出过关于“天下” 的主张,韩非子就提出了“霸天下”、“制天下”、“王天下”。这反映出这一时期(  ) A.国家认同观念正在逐步形成 B.诸子百家致力于争霸战争 C.文化交流频繁国家实现统一 D.法家思想兼采了百家之长 3.某史学家在介绍明朝的政治制度时说“明神宗在位 48 年,竟然有 20 年不上朝,不与大臣 见面,不批奏折”,并且进一步指出“明朝的特点与其说是集权,不如说是分权,是中央 决策群体的扩大、行政权的进一步增大和政务处理的高度程式化……似乎是形成了一个 可以没有皇帝的政务运行系统”。材料意在说明(  ) A.明朝时形成君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 B.明朝政治制度的革新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C.明朝政治制度的变革并未使君主专制加强 D.明朝中央决策机制的制度化、程式化特点 4.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最正确的是(  ) A.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 B.董仲舒对先秦儒学进行了新的发展与创新 C.董仲舒的学说有利于解决当时的实际问题 D.董仲舒宣扬伦理纲常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5.鸦片战争后,英、美、法分别在上海划定了居留地,均在当时上海的城北地带(如下图)在 中国人看来,那里是“丛墓之墟”,“一片泥滩,三数茅屋”,上海道台窃喜“夷人”自选 城外荒蔓之地。据此可知(  ) A.华洋隔离很好地避免了中外的冲突 B.此时上海的官民普遍缺乏现代视野 C.西方列强对地理风水缺乏正确认知 D.文化差异使列强不愿意与华人相处 6.下表为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洋员参战表,这一状况(  ) 姓名 国籍 职务 服务军舰 汉纳根 德国 北洋舰队总查 阿壁成 德国 舰总管轮 戴乐尔 英国 舰帮办副管驾 尼格路士 英国 舰炮手 舰队指挥舰定远舰 哈卜门 德国 炮务总管 马吉芬 美国 帮办管带 主力战舰镇远舰 余锡尔 英国 总管轮 主力战舰致远舰 哈富门 德国 总管轮 济远舰 A.是黄海海战中清军战败的根源 B.体现了清廷向西方学习的态度 C.反映出北洋海军整体装备落后 D.导致北洋水师受到列强的牵制 7.1919 年 5 月,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与北洋政府外交部次长陈箓举行会谈时,不断询问何时 重启“西藏问题”的谈判,陈箓答复“因青岛问题,已引起国人对领土问题注意,西藏 事务,恐难办理。”此后北洋当局以“政府无权变更领土”一再拒绝了英人的无理要求。 这表明(  ) A.五四运动激发了爱国热情 B.尊重民意成为朝野共识 C.群众运动影响了外交决策 D.政府坚持捍卫国家利益 8.清末民初,林纾以文言文翻译《茶花女》、《鲁滨逊漂流记》等西方小说,畅销全国,一时 洛阳纸贵。但在而后被“重估一切价值”?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其译著方式又被中国文坛 批判为守旧。这一变化说明(  ) A.传统价值观难以适应社会变革 B.追求新文学形式成为风尚 C.西方小说流行激起了国人抵制 D.读书人文化品味根本改变 9.有学者认为,甲午战后,有识之士关于“救亡”“图存”的思考开始进入近代国家转型与 民族关系构建层面。正是在国家与民族两条主线的推动下,在对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高 度一致的认同下,才爆发了辛亥革命。该学者意在说明辛亥革命(  )A.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B.明确提出了反帝的政治目标 C.使西方政治理念被民众普遍接受 D.使专制制度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10.1926 年 7 月到 1927 年 4 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而华北和东北则十分消 沉,广东地区一度活跃的状态也发生扭转。造成这种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工业布局的不平衡性 B.社会主要矛盾的不同 C.革命形势的发展进程 D.城市中心道路的失败 11.从 1919 年五四运动到 1927 年大革命失败,中国思想界爆发了三次著名的思想大论战, 即“问题与主义”“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论战。这些论战(  ) A.准备了无产阶级政党建立的条件 B.达成了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共识 C.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力 D.提高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素养 12.阅读《1949—1953 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为解决建交国家逐年减少的问题,当时 新中国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 年份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建交国家 10 9 1 0 0 A.继续采取“一边倒”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率团参加日内瓦会议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3.1980 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成为对外开放的先锋.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 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表,明确了深圳未来五大战略定位:高 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这表 明(  ) A.地理位置决定城市职能 B.经济实力推动城市转型 C.国家战略引领城市发展 D.一国两制打造示范城市 14.1979 年 7 月中国颁布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80 年代又出台了《涉外经济合同法》、 《外资企业法》等相关法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根据入世承诺在五年内清理和修改 了 2000 多种法律法规。上述举措(  ) A.保障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持续性发展 B.主要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说明中国已经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 D.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15.1986 年 7 月,中国向关贸总协定正式提出恢复自己的原始缔约国地位,但中国“复关” 谈判却一波三折。1995 年 1 1 月,中国由复关谈判转为入世谈判,2001 年 12 月 11 日, 中国正式成为 WTO 成员。中国成功入世的重要因素是(  ) A.世贸组织规则更加符合中国开放战略 B.开发浦东彰显出我国对外开放的决心 C.我国逐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推动 16.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指出,15 年来,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到 2000 年底,小学净入学率 达到 99.1%.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 88.6%,青壮年人口文盲率下降到 5%以下,残疾儿 童入学率也有较大提高。这些成就的取得直接受益于(  ) A.《义务教育法》的全面落实 B.国民教育体系的逐渐形成 C.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D.确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17.在古希腊人心中,神并不是一个远在天国的威严审判者,而是一个生活在现实世界中亲 切可爱的庇护者。与这一观念接近的是(  ) A.万物皆由水生成 B.人是万物的尺度C.义人必因信而生 D.知识与美德合一 18.1857 年,英国下院谴责政府,认为因“亚罗号”事件,英国炮轰广州的行为“非正义”, 首相帕默斯顿对此回应,请求女王解散下院,进行大选,最终同情中国的大多数反对者 丧失了议会的席位。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发展壮大 B.议会无权制约内阁首相 C.君主立宪制受到了严重挑战 D.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19.有学者指出,革命时期美国人所寻求的政体,乃是介于“绝对专制”和“绝对民主”之 间的某种“温和的形式”,它“最适宜于人的权利和对同等自由的享有”,“这种自由在独 立性之上添加安全,在最为充分的选举性权利之上添加政府的力量和活力”。这说明当时 的美国(  ) A.开启西方代议制民主先河 B.人民主权原则得到广泛的认同 C.追求合理配置政府的权力 D.强调公民在地位和权利上平等 20.列宁说:“胜利的社会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 但是在 1871 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他论述了(  ) A.巴黎公社失败的必然性 B.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虚伪性 C.无产阶级革命时机的成熟 D.法国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 21.1675 年,荷兰商人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的存在;19 世纪 70 年代,法 国大学教授巴斯德和德国乡村医生科赫先后证实了“微生物致病论”;1928 年,英国医生 弗莱明偶然发现青霉素并在后来用于微生物感染的治疗。这说明微生物学的发展(  ) A.源于多个阶层参与 B.在继承中有创新 C.需要各国政府合作 D.取决于经济水平 22.如图是 2011 版英国 50 英镑纸币,背面为詹姆斯·瓦特和马修·博尔顿的头像,博尔顿 为瓦特改良蒸汽机提供了经济保障,才能使得改良蒸汽机问世并推向市场,为近代工业 城市的兴起奠定了基础。据此可知(  ) A.工厂彻底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B.经济保障是技术革新的重要条件 C.引发了纺织和交通运输技术革新 D.推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23.家庭生活是一些作家创作小说的重要来源。在这些作家看来,一向温情脉脉的家庭生活 中发生的种种令人触目惊心的“戏剧”最能反映道德伦理、社会价值标准的巨变,从而 成为作家描绘社会生活的一个绝好的视角。运用这种创作手法的文学作品是(  )24.古巴导弹危机后,苏联集中力量发展战略核武器,全面增强军事实力。从战略核导弹的 数量对比看,1969 年美苏双方己成平手,到 1978 年,苏联拥有的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导 弹数都超过了美国,常规武器方面苏联原本就拥有数量优势。这表明 20 世纪 70 年代美 苏争霸的态势呈现(  ) A.相互平衡 B.相互进攻 C.美攻苏守 D.苏攻美守 25.2019 年 12 月 4 日,庆祝北约成立 70 周年的峰会在伦敦闭幕。峰会虽达成一份申明,再 次强调团结与力量,但难掩成员国尤其跨大西洋国家之间的分歧。为此,美国智库外交 学会的斯图尔特·帕特里克评价道:“在跨大西洋关系受损和大国竞争加剧之际,战略 自治对欧洲人具有明显的吸引力。”这说明(  ) A.西方国家已经陷入分裂 B.北约组织的土崩瓦解 C.美国已成欧盟战略对手 D.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二、材料阅读(4 题共 50 分。26~28 题是必做题;29 和 30 题是选做题,二选 一。) 26. (14 分)2020 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并迅速席卷全球。各国为了应对疫情,采取了多种措 施,有的国家减税、有的国家派发消费优惠券、有的国家直接发现金。自古以来,人类 为了应对瘟疫,积累了许多经验,并形成了值得借鉴的防疫制度。阅读材料: 材料一 明代瘟疫爆发频繁,往往伤亡惨重。为了做好灾前预防,明王朝设有专用救 灾的预备仓制度,疫灾发生后,可以起到平抑粮价、稳定市场、减轻灾民负担的作用。 对各地出现的疫情,官员必须及时组织人员深入灾区,认真勘察灾情并如实报告。在疫 情较轻微的时候,官方只免费向民众施药。在疫情很严重的时候,往往饥荒相伴,官方 常常施药和施粥相结合。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病死者众多,明朝还创建义冢组织助葬, 并且疏散大量聚集的工匠、夫役、军队等,降低其密度,减少聚集时间,改善卫生环境, 以减少疫情。除此之外,明代在中央设太医院,地方设惠民药局,分工合作,各司所职。 政府和医家还重视瘟疫研究,出现了如《痘疹心得》、《瘟疫论》等大量瘟疫防治的医书。 明代的民间救助在应对瘟疫灾害时,也常表现得较为活跃。除却亲属社会关系之外,非 亲属中的同年、同乡、邻里、朋友、同僚、主客等社会关系,以及各种慈善和救济组织 在疫灾救助中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政府对灾后重建也比较重视,采取安抚政策, 抚恤灾民,包括量情减轻或减免地方赋税、徭役、军役负担、赎还被卖男女、制止疫区 犯罪、移民到疫区、招抚流民复业等等。 ——据陈旭《明代瘟疫与明代社会》等整理 材料二 1439—1640 年间,英国伦敦是当时欧洲鼠疫疫情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15 世纪末期英国的防疫组织很不完备。措施也显得零乱分散,大多数是效仿其它国家的做法,防疫成效不大。16 世纪以来,都铎政府的防疫立场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采取各种措 施,建立相关机构来组织防疫。1578 年以前,防疫措施主要由各郡自行制定。为了便于 集中管理、统一指挥防疫工作,英国议会通过了“关于被瘟疫感染人群的管理法案”。根 据法令,郡治安法官全盘负责所在地区的防疫工作;各教区牧师、济贫理事会同看守人、 检查人、监督人等定期(每周)向治安法官递交疫情报告;郡治安法官定期召开会议,讨 论疫情和应对措施,并及时将疫情材料整理后汇报枢密院,以便中央及时掌握国家的疫 情动向。在严酷的防疫斗争中,英国的防疫预警机制逐渐形成。英国政府还比较重视解 决和瘟疫相关的社会问题,如乞丐流民问题。1572 年伊丽莎白女王签署法案,将“普通 税”作为济贫基金,对乞丐和流民进行教济,这是英国社会保障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 此外,英国政府还颁布了《济贫法》、《习艺所法》等一系列法案,使更多的低收入家庭 得到最低的社会保障。在英国政府和民众紧密配合之下,17 世纪下半期以来英国各地所 发生的瘟疫明显减少。 ——摘编自陈凯鹏《近代早期英国政府的“防疫”对策》 材料三 在此次新冠疫情中,有些国家急于甩锅,试图把责任推卸给别国,并以此来 追责并索赔。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应对疫灾措施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8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政府防疫对策的演变趋势。综合材料一盒材料二并结合所学 知识,谈读你的认识。(4 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面对新冠疫情,国际社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 (2 分) 27.(13 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 ……则臣道如何而后可?曰: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 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材料二 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 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摘编自【法】伏尔泰《以英国人的口吻》 材料三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 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天 下无有因末而累及本者,亦岂可因君而系及民哉?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君也 者,为民办事者也;臣也者,助办民事者也。赋税之取于民,所以为办民事之资也。如 此而事犹不办,事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义也。 ——摘编自谭嗣同《仁学下》 完成下列要求: (1)归纳材料一、二中君臣观的共通之处。分析这两种君臣观本质的不同之处,并说明 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8 分) (2)概括材料三中的君民观,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谭嗣同君民观的意义。(5 分) 28.(13 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 二战后,在西欧出现的一体化运动蓬勃发展。鉴于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多 在欧洲以及极端民族主义和战争复仇主义的危险依然存在,美国政府以“杜鲁门主义” 的发表为标志,主动插手欧洲的战后重建,支持欧洲一体化。美国希望西欧国家能按照美国模式——联邦制进行欧洲一体化,建立“欧洲合众国”,实现自立、自助和共同发展, 成为美国全球安全战略的支撑点,减轻其负担。 ——摘编自张福财《关于战后美国对欧洲一体化政策问题的几点思考》 材料二 材料三 现如今,虽然人类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球化的新时代,但是在“人类命运共 同体”提出之前,人类仍然没有完全打破资本逻辑为全球化秩序所戴上的陈旧桎梏。…… 与过去两百年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资本化有所不同,新时代全球化意味着彼此之间突 破固有屏障、日益展开密切的全方位交流。尤其是进入 21 世纪以来,互联网信息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量子通信技术的爆炸式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人类的普遍 交往呈现出“零距离”“零时空”的态势。 ——摘编自邹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思考》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美国支持欧洲一体化的原因。(5 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当今世界格局所呈现的特点及其影响。(5 分) (3)根据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世界的贡献。(3 分) 2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 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 我的业师梁启超先生说,王安石是大改革家,中国千古一人,在他以前,有 过改革家,如在齐的管仲,在秦的商鞅。然而,论到有见识,彻底了解宋朝的政治缺失、 人民疾苦,有办法解决他的问题,有毅力贯彻他的计划,在宋朝以前或其以后,中国只 有王安石。 ——黎东方《我对历史的看法》 材料二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 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方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 决然无法长成。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前“政治缺失”与“人民疾苦”的主 要表现是什么?(4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钱穆对待外国制度所持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钱穆观点 的合理性。(6 分) 30.【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 分)拿破仑执政时期,非常重视国家教育的发展。阅读材料: 材料一 拿破仑于 1802 年颁布了《国民教育计划》,该法令明确了法国中等教育的改 革…… 1806 年颁布了《有关帝国大学的构成法》,规定:以帝国大学名义,建立一个专 门负责整个帝国国民教育的机构。……1808 年 3 月,拿破仑政府又颁布了《大学组织 令》……拿破仑还创办和扶持了十几所新型高等专科学校。 ——周敏娟《拿破仑的教育改革思想探析》 材料二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教育上的发展与之相适应。……拿破仑认为,如果没有一个具有坚定不移的原则的教育机构,那么政治上也决不能有稳定性, 若人们不是从孩提时起就懂得他们应当属于共和派或保王派,应当是天主教徒或怀疑论 者,那么,这个国家机构便不能组织起一个真正的国家。 ——史静寰《拿破仑与帝国大学》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拿破仑时期法国教育改革的措施,并归纳其特征。(6 分) (2)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拿破仑的教育改革思想与实践。(4 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C A D C B B C B A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C A C A B A C A 21 22 23 24 25 B B B D D 二、材料题 26. (1)特点:政府主导;设置专门机构;分类实施;具有一定科学性;防治与重建结合;民 间力量广泛参与。(每点 1 分,任答 4 点,得 4 分) 意义:有利于控制疫情;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封建统治;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为民众 生命财产提供了一定保障;推动了思想观念的转变;为后世防治疫灾提供了借鉴。(每点 1 分,任答 4 点,得 4 分) (2)趋势:由消极应对到积极应对;由效仿他国到自主决策;从分散管理到集中统一治理; 逐步走向法制化和制度化。(每点 1 分,任答 2 点,得 2 分) 认识:完善政府职能,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上下联动,社会广泛参与;借鉴先进经验等。 (每点 1 分,任答 2 点,得 2 分) (3)做法:加强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 分) 27.(1)共通之处:限制君权,君臣共分权力。(2 分)不同之处:黄宗羲:囿于君主专制的范畴, 未构建新的政治制度。伏尔泰: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2 分)原因:经济发 展水平不同:明清之际的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18 世纪的法 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思想基础不同:当时中国宋明理学始终占据官方统治思想 地位;法国受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言之有理即可得分)(4 分) (2)君民观:君主来自于人民,由人民推举而出;君主如果损害人民利益,人民有权废除 君主;君主应为人民办事,如果君主压迫人民,人民有权重新选举君主。(3 分)意义:冲 击了儒家的纲常礼教,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2 分) 28.(1)原因:防止德国重新崛起,打击极端民族主义;传播美国的价值观,推崇美国模式;促进西欧国家的恢复与发展,稳定资本主义秩序;减轻美国的负担;遏制苏联等社会主 义国家;企图建立世界霸权。(每点 1 分,任答 5 点得 5 分) (2)特点:当今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局面,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增强。(2 分) 影响: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3 分。) (3)贡献: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时代潮流,尊重国家主权;推 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为 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3 分) 29.(1)表现: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费开支,造成“三冗”现象。(2 分)土地兼并,高利贷和沉 重赋役的盘剥,造成北宋人民生活困苦,许多人成为流民。(2 分) (2)观点:学习外国制度要与本国国情相结合。(2 分)论证:康有为假借孔子的名义,孙中 山混淆了民权和民本的本质区别,都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戊戌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 宪制度,辛亥革命主张实行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但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发展不充分,封建专制思想影响根深蒂固,这些实践脱离了中国实际,最终失败。(4 分) 30.(1)措施:进行中等教育改革;建立起帝国大学;创办和扶持新型高等专科学校。(3 分) 特征:以立法为手段;教育体制框架逐渐完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教育体制。(3 分) (2)评价:推动了法国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巩固了法国资产阶 级革命成果;拿破仑的教育改革是其巩固政权、加强统治的手段之一。(4 分)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