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界首中学2019-2020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安徽省阜阳市界首中学2019-2020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答案)

ID:266928

大小:2.04 M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6-07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界首中学 2019-2020(下)高一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温馨提示: 1.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2.这份试卷共有 4 页,请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据考古发现,在江苏六合程桥的吴国墓、湖南常德德山的楚国墓、长沙的楚墓,还有山西侯马的北西庄 等遗址出土的春秋晚期的多种铁器中,不乏铁耒、铁耜、铁铧等农具。这些考古发现可以佐证,春秋晚期 A. 南方耕作技术优于北方 B. 农业生产范围拓展 C. 铁农具已用于农业生产 D. 精耕细作走向成熟 2.研究发现,两汉制造漆器的工种包括素工、木工等九种,监造人员有护工卒史、长、丞等多种。这说明 汉代 A. 官营手工业技艺高超 B 官营手工业分工细密 C. 官府控制民营手工业 D. 工商食官制度被打破 3.匣钵技术的发明,可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避免了粘釉、火刺、变形等缺陷。陶瓷研究者劳法盛早已指出: 越窑因匣钵的使用,产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润,极大地提高了瓷器质量,所以唐代越窑有 如冰似玉的质感,成为全国瓷器之冠。这表明 A. 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 B. 中国古代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 C. 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 D. 中国古代技术创新推动了手工业发展 4.宋太祖赵匡胤说:“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不得禁止”。(摘自《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七》)这表明宋代 A. 开始出现夜市 B. 不再监管商业 C. 商品经济发达 D. 岀现多个市镇 5.明政府规定:“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货物与中国贸易。因设市舶司,置提举官以领之,所以通夷情, 抑奸商,俾法禁有所施,因以消其衅隙也。”由此可知,明政府意图 A. 设置官吏严厉禁止中外贸易往来 B. 在朝贡贸易基础上发展对外贸易 C. 解决中外贸易交往中的商业纠纷 D. 打击外国商人在中国的不法行为 6.马克思说:“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不能单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 助,才能确保自己拥有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利。”明清政府的做法 A. 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一致 B. 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相反 C. 推动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 导致农耕经济的逐渐瓦解 7.有学者认为,地理大发现是欧洲人自身“文明(优势)”的大发现。该观点主要是基于地理大发现 A. 引发了西欧商业革命 B. 促进了各大洲之间的物种交流 C. 催生了世界市场雏形 D. 拉开了西欧早期殖民扩张的序幕 8.下面是 16—19 世纪中叶英国城市人口所占比重图(单位:%)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A. 16 世纪英国贩卖的黑人奴隶主要流向城市 B. 17 世纪后半期英国农村人口数量大幅减少 C. 19 世纪前后英国工业革命加速城市化进程 D. 19 世纪中期英国城市化水平达到历史顶峰 9.以前,威尼斯商人从地中海沿岸一带收购香料,每年大约 2100 吨。在直通印度的航路发现以后,每年 仅运往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亚洲香料就剧增到 7000 吨。材料反映了 A. 新航路开辟以后国际分工形成 B. 欧洲逐渐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 C. 世界贸易规模正在不断地扩大 D. 葡萄牙在殖民掠夺中地位凸显 10.1651 年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严格限制和打击荷兰的海上运输行业,但是 1654 年荷兰与英国订立 《威斯敏斯特和约》,承认英国的《航海条例》。荷兰承认《航海条例》可以表明英国 A. 拥有了最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B. 海上贸易优势地位得以确立 C. 世界工厂地位得以最终确立 D. 开始倡导国际贸易自由化政策 11.“尽管这是(17 世纪末)全球贸易体系中最邪恶、最不人道的贸易模式,但却是刚刚诞生的全球市场 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材料主要说明 A. 英国海盗式贸易影响了全球市场形成 B. 荷兰商业贸易对全球市场形成的推动 C. 东西方贸易发展促成了全球市场形成 D. 奴隶贸易推动了全球贸易体系的形成 12.英国人麦考利 1830 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 1790 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 不当之处,但英国一宜变得越来越富,有时候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从生 产组织形式创新角度看,使英国“变得越来越富”的原因是 A. 蒸汽机的改良和运用 B. 手工工场的建立 C. 垄断组织的出现 D. 工厂制度的建立 13.下表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英国 德国 1850〜1870 年 3.12 2.7 工业年平均增长率(%) 1870〜1900 年 1.6 4.8 1870 年 31.8 13.2 工业产量世界占比(%) 1914 年 14 14.3 A.第二次工业革命 B. 殖民扩张 C. 戴姆勒制成以汽油为燃料 三轮汽车 D. 货币直接与黄金挂钩 14.由于长期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德国直到 19 世纪三四十年代才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19 世纪 70 年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展开时,德国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据此可推知,德国 A. 并未真正完成国家统一 B. 工业化进程非常缓慢 C. 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 D. 政府加大对科技投入 15.按照美国人马士的说法,“在该口岸(福州)的历史上,第一年(1844 年)没有外国船只进口;第二 年有 765 吨的航运进口,贸易价值是 375000 元;但是在第三年和第四年又没有一只船了”。马士所述现 的象从侧面说明 A. 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顽固 B. 中国卷入了世界市场 C. 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市场 D. 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16.下图是山东利普织布公司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发行的股票,股票上记载了利普织布公司初创时 期的相关信息。这反映出当时 A. 山东企业出现近代经营理念 B. 山东纺织业水平全国领先 C. 中国民族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D. 中国股份制公司较为流行 17.据不完全统计,从 1912 年到 1919 年,短短 8 年的时间,中间新建近代工矿企业达 470 多家,投资资 金近 1 亿元,再加上这段时期对原有企业改造的资金,1912—1919 年这 8 年的投资,相当于 1912 年前 50 年的总和。可见,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A. 资金充足利润丰厚 B 与国内外环境变化密切相关 C. 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D. 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 18.19 世纪 70 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的保护, 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源是 A. 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 C. 民族资产阶级得到了外国企业的大力支持 D.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19.1957 年 9 月,中共中央八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业管理体制的规定(草案)》、《关于 改进商业管理体制的规定(草案)》、《关于改进财政管理体制和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管理权限的规定 (草案)》等文件。这些文件的通过表明当时党中央 A. 改变了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 B. 及时纠正“大跃进”的错误 C. 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20.1984 年 10 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强调,缩小指令性计划,改革经营方式,使企业更 多地与市场直接联系;实行价格、工资改革等等。其目的是 A.克服企业管理混乱 B. 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C. 积极发展国有企业 D. 废止计划经济体制 21.1992 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 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 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据此,他提出 A.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B.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2.1903 年,德菱、容菱两位格格留学归国,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满服,西太后竟传旨说:“不必定穿旗服, 甚愿汝等着西衣人见,可以考究西俗也。”这反映了当时 A.服饰观念的逐步开放 B. 清政府决心改制 C. 封建习俗被废除 D. 国人服饰西方化23.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文章指出:“理想的报刊应当承负起‘广译五洲近事’的职责,好让读者 可以知晓全地大局,与其强盛弱亡之故’。”这表明梁启超认为报刊应 A. 唤起国人的危机意识 B. 传播西方先进思想 C. 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 D. 启发民智以图自强 24.下图是吴淞铁路公司于 1876 年发行的“铁路火轮车”招贴画。据记载,当“火轮车”通率时,人们纷 纷涌来,争相乘坐。图文材料说明 A. 铁路火车影响人们生活 B. 国人观念发生彻底改变 C. 近代交通工具首现中国 D. 广告公司广揽旅游业务 25.2016 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大型文化类节目《中国 诗词大会》,连续三年受到观众喜爱。这表明电视具有 A.传承文化知识的功能 B. 改变生活方式的功能 C. 娱乐大众的社会功能 D. 强烈的艺术鉴赏功能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0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 3 小题,共 50 分)。 26.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孕育并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这有利于中国经济逐渐走向近代化。(14 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 ——唐王维《丁寓田家有赠》 材料二 (苏州)生齿(指人口)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织布机上的主要部件)而户纂(赤色 的丝带)组(宽丝带),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材料三 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 (指朱其昂)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日计焦煤若干, 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 者迥然不相同。 ——1878 年 12 月 14 日《申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2 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机户”与“机工”之间的关系及这种“关系”在当时发展缓慢的主要政策原因。(4 分)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出现 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6 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社会经济 发展趋势。(2 分) 27.一个国家的成功有偶然的机会,但偶然机遇的被发现、被抓住与被充分利用,却又绝不是偶然的。(16 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英国仅仅是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国内积累的资本,是不足以触发一场工业革命的。重要的 还有外部世界的作用。英国统治者“在扩大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发挥了强大的作用。特别是 1651-1660 年的航海条例,确立了英国对殖民地贸易的垄断权。……外部世界对英国工业革命的作用,还 表现在国际市场的需求对技术革新的刺激方面。……英伦三岛之外的世界,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是有很 大贡献的。 ——摘编自许洁明《工业革命为什么起源于英国》 材料二 1792 年(乾隆五十七年),英国政府派乔治•马戛尔尼为首的使团前来中国,并带来了西方 科技的新信息和 18 世纪西方工业革命的最初成果。……在 18 世纪时,清帝国的领土,人口都获得了发展, 而国内市场和国内贸易也远远超过了欧洲。可遗憾的是对乔治•马戛尔尼使团来华访问所带来的西方现代 化的最初成果,乾隆皇帝竟称西方先进的科技工业只不过是夸大其词而已。而整个清朝廷的官员们对一切 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概不关心,对欧洲现代化的成果不屑一顾。 ——摘编自郭维刚《近代中国错失现代化机遇的原因及启示》 材料三 特别是 19 世纪最后 30 年,是欧美列强争夺殖民地最激烈、最疯狂的年代,它们争夺的范 围从亚洲、非洲、拉美和澳洲的沿海地区延伸到内地,凡是可以开发的地区都有殖民主义者的足迹,整个 世界都被帝国主义者瓜分殆尽。 ——摘编自王章辉《欧美大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在英国最先发生的原因及其对英国的积极影响。(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8 世纪清政府错失机遇的原因。(4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对亚、非、拉国家的影响。(4 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 分) 材料一 在公元 1500 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 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 18 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 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 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的 的材料二 图一 图二 材料三 今闽省向销之江浙棉布及洋货等物,因被英夷所占,不克畅销,纵使竭力招徕,而全省之 一隅之地,民间服用无多,又不克转鬻他省.揆之事势,断不能使华夷两货,并用兼行,是即有愿往江浙 等省贩货之人,而销既不多,势必裹足;况现在商俱疲乏,更属招之不前。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材料四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 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 ——邓小平《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1985 年 10 月 23 日)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 18 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4 分) (2)材料二中图一和图二之间存在怎样的因果关系?从图二中可以获知哪些重要的信息?(5 分) (3)材料三反映出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种新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 生了怎样的变化?(4 分) (4)概括材料四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是怎样实现这一观点的。(7 分)界首中学 2019-2020(下)高一期中检测历史试题答案 温馨提示: 1.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80 分钟. 2.这份试卷共有 4 页,请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据考古发现,在江苏六合程桥的吴国墓、湖南常德德山的楚国墓、长沙的楚墓,还有山西侯马的北西庄 等遗址出土的春秋晚期的多种铁器中,不乏铁耒、铁耜、铁铧等农具。这些考古发现可以佐证,春秋晚期 A. 南方耕作技术优于北方B. 农业生产范围拓展 C. 铁农具已用于农业生产D. 精耕细作走向成熟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春秋晚期的多种铁器中,不乏铁耒、铁耜、铁铧等农具”可知,春秋晚期的铁农具已经 运用于农业生产,故选 C;南方和北方古墓均发现有铁制农具,优劣高下无法区分,排除 A;材料仅涉及 农业工具的问题,不涉及农业生产范围的变化,无法得出 B 项结论,排除;春秋战国时期精耕细作的小农 经济才刚刚兴起,不可能马上就走向成熟,排除 D。 2.研究发现,两汉制造漆器的工种包括素工、木工等九种,监造人员有护工卒史、长、丞等多种。这说明 汉代 A. 官营手工业技艺高超 B. 官营手工业分工细密 C. 官府控制民营手工业 D. 工商食官制度被打破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两汉制造漆器的工种包括素工、木工等九种,监造人员有护工卒史、长、丞等多种” 可知汉代造漆过程中工种较多,分工细化明确,反映了汉代官营手工业中漆器制造分工细密,故 B 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技艺高超、民营手工业的信息,故 A、C 两项排除。D 项发生于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 3.匣钵技术的发明,可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避免了粘釉、火刺、变形等缺陷。陶瓷研究者劳法盛早已指出: 越窑因匣钵的使用,产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润,极大地提高了瓷器质量,所以唐代越窑有 如冰似玉的质感,成为全国瓷器之冠。这表明 A. 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 B. 中国古代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 C. 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 D. 中国古代技术创新推动了手工业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没有涉及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广泛应用的信息,排除 A;中国古代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 于唐朝,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B;材料无关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地位问题,排除 C;匣钵技术是制瓷技术的 一项重大发明,极大提高了瓷器的质量,表明技术创新推动手工业的发展,故选 D。 4.宋太祖赵匡胤说:“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不得禁止”。(摘自《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七》)这表明宋代 A. 开始出现夜市 B. 不再监管商业 C. 商品经济发达 D. 岀现多个市镇 【答案】C 【解析】【详解】由宋太祖“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不得禁止”的说法,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商品经济发达, C 项正确;夜市在唐代已经存在,A 项错误;宋代放松而不是放弃了对商业的监管,B 项错误;京城的夜 市不是市镇商业,D 项错误。 5.明政府规定:“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货物与中国贸易。因设市舶司,置提举官以领之,所以通夷情, 抑奸商,俾法禁有所施,因以消其衅隙也。”由此可知,明政府意图 A. 设置官吏严厉禁止中外贸易往来 B. 在朝贡贸易基础上发展对外贸易 C. 解决中外贸易交往中的商业纠纷 D. 打击外国商人在中国的不法行为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货物与中国贸易…抑奸商,俾法禁有所施,因以消其衅隙也” 可知明政府在外国入贡前提下设置管理机构加强对外贸易,故 B 项正确。A 项,与题干信息不符合,排除。 题干未体现解决中外贸易交往中的商业纠纷,排除 C。打击外国商人在中国的不法行为在题干没有提及, D 错误。 6.马克思说:“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不能单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 助,才能确保自己拥有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利。”明清政府的做法 A. 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一致 B. 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相反 C. 推动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 导致农耕经济的逐渐瓦解 【答案】B 【解析】 【详解】马克思的观点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有赖于国家政权的帮助。明清政府继续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相反。故 B 项正确,A 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遏制了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故 C 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保护了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故 D 项错误。 【点睛】重农抑商的影响。积极性:封建社会初期,该政策促进了农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增长,有助于社会 稳定、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消极性:发展后期,该政策导致地主阶级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烈。 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 7.有学者认为,地理大发现是欧洲人自身“文明(优势)”的大发现。该观点主要是基于地理大发现 A. 引发了西欧商业革命 B. 促进了各大洲之间的物种交流 C. 催生了世界市场雏形 D. 拉开了西欧早期殖民扩张的序幕 【答案】A 【解析】 【详解】之所以说地理大发现是欧洲人自身文明的大发现,主要是从对欧洲产生的影响来说的,地理大发 现引发了西欧的商业革命,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故选 A;各大洲之间的物种交流、世界市场、 殖民扩张不属于欧洲人自身“文明(优势)”,排除 BCD。 8.下面是 16—19 世纪中叶英国城市人口所占比重图(单位:%)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A. 16 世纪英国贩卖的黑人奴隶主要流向城市 B. 17 世纪后半期英国农村人口数量大幅减少C. 19 世纪前后英国工业革命加速城市化进程 D. 19 世纪中期英国城市化水平达到历史顶峰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图示可以看出,16—19 世纪中叶英国城市人口所占比重出现重大变化是在 1801 年以后,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正是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故 C 项正确;黑人 奴隶贩卖主要流向美洲,A 项错误;根据图示 17 世纪后半期英国农村人口仍然占有绝大多数,B 项表述错 误;D 项达到历史顶峰表述绝对化,表述错误。故选 C。 9.以前,威尼斯商人从地中海沿岸一带收购香料,每年大约 2100 吨。在直通印度的航路发现以后,每年 仅运往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亚洲香料就剧增到 7000 吨。材料反映了 A. 新航路开辟以后国际分工形成 B. 欧洲逐渐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 C. 世界贸易规模正在不断地扩大 D. 葡萄牙在殖民掠夺中地位凸显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从原来只在地中海一带收购香料,变成仅运往里斯本的亚洲香料数量就 是以前的数倍,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世界贸易规模扩大,C 项正确;香料运输与国际分工无关,而且 国际分工形成于工业革命时期,A 项错误;更多香料运到欧洲不能说明世界市场的中心在欧洲,B 项错误; 香料运输不能体现殖民掠夺,D 项错误。 【点睛】新航路开辟后引起了商业革命,商路、商品、贸易中心和贸易形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10.1651 年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严格限制和打击荷兰的海上运输行业,但是 1654 年荷兰与英国订立 《威斯敏斯特和约》,承认英国的《航海条例》。荷兰承认《航海条例》可以表明英国 A. 拥有了最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B 海上贸易优势地位得以确立 C. 世界工厂地位得以最终确立; D. 开始倡导国际贸易自由化政策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英国颁布«航海条例»,目的是严格限制并打击了荷兰的运输业,却得到了荷兰的认 可,说明海上贸易优势转移到英国,故选 B 项;据所学可知 18 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与材料时间不符,A 错误;据所学可知,18 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刚刚开始,故 C 错误;据所学可知,工业革 命时期英国开始倡导自由主义,D 错误。 11.“尽管这是(17 世纪末)全球贸易体系中最邪恶、最不人道的贸易模式,但却是刚刚诞生的全球市场 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材料主要说明 A. 英国海盗式贸易影响了全球市场形成 B. 荷兰商业贸易对全球市场形成的推动 C. 东西方贸易发展促成了全球市场形成 D. 奴隶贸易推动了全球贸易体系的形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17 世纪末)全球贸易体系中最邪恶、最不人道的贸易模式”指的是奴隶贸易,“全球市场 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世界市场形成进程的重要环节,D 项正确;与“海盗式”的掠夺,“商业贸易”, “东西方”传统贸易等形式相比,奴隶贸易才是“最邪恶、最不人道的贸易模式”,ABC 三项错误。 【点睛】殖民掠夺、奴隶贸易是资本原始积累强有力的方式。 12.英国人麦考利 1830 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 1790 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宜变得越来越富,有时候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从生 产组织形式创新角度看,使英国“变得越来越富”的原因是 A. 蒸汽机的改良和运用 B. 手工工场的建立 C. 垄断组织的出现 D. 工厂制度的建立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从生产组织形式创新角度看” ,影响 1790 到 1830 年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国家 富有的原因是工厂制的建立,D 项正确;蒸汽机的改良和运用,属于生产力的角度,A 项错误;手工工场 的建立是 16 世纪前后,B 项错误;垄断组织的出现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C 项错误。 13.下表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英国 德国 1850〜1870 年 3.12 2.7 工业年平均增长率(%) 1870〜1900 年 1.6 48 1870 年 31.8 13.2 工业产量世界占比(%) 1914 年 14 14.3 A. 第二次工业革命 B. 殖民扩张 C. 戴姆勒制成以汽油为燃料的三轮汽车 D. 货币直接与黄金挂钩 【答案】A 【解析】 【详解】对比 19 世纪后期到一战前英德两国工业增长率和工业产量世界占比情况,结合所学可知,第二 次工业革命导致了两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A 项正确;殖民扩张对两国经济的影响属于外因,B 项错误; 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现之一,影响两国经济的是多方面的新发明新技术,C 项不符合题意;货币直 接与黄金挂钩是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D 项错误。 【点睛】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列强经济政治发展 不平衡性增强。 14.由于长期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德国直到 19 世纪三四十年代才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19 世纪 70 年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展开时,德国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据此可推知,德国 A. 并未真正完成国家统一 B. 工业化进程非常缓慢 C. 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 D. 政府加大对科技投入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德国在 19 世纪三四十年代才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19 世纪 70 年代,第 二次工业革命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展开时,德国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结合所学可知,德国又是 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祥地,这说明德国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因此 C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1871 年德 的 的意志帝国真正完成了国家统一;B 选项错误,德国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一跃成为世界二号资本主义工业 大国,工业化进程迅速;D 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政府加大科技投入的信息。故正确答案为 C 选项。 15.按照美国人马士的说法,“在该口岸(福州)的历史上,第一年(1844 年)没有外国船只进口;第二 年有 765 吨的航运进口,贸易价值是 375000 元;但是在第三年和第四年又没有一只船了”。马士所述现 象从侧面说明 A. 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顽固 B. 中国卷入了世界市场 C. 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市场 D. 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自然经济的抵御依然强大, 材料中显示在鸦片战争开放“该口岸(福州)”后“但是在第三年和第四年又没有一只船了”不是政治原 因而是经济原因,故选 A 项;卷入了世界市场,与材料中“但是在第三年和第四年又没有一只船了”不符, 排除 B 项;鸦片战争后列强打开了中国市场,但与材料中“但是在第三年和第四年又没有一只船了”不符, 排除 C 项;自然经济的抵御依然强大而非解体,排除 D 项。 16.下图是山东利普织布公司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发行的股票,股票上记载了利普织布公司初创时 期的相关信息。这反映出当时 A. 山东企业出现近代经营理念 B. 山东纺织业水平全国领先 C. 中国民族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D. 中国股份制公司较为流行 【答案】A 【解析】 【详解】通过材料中山东利普织布公司发行股票,我们可以看出这些企业出现了近代的经营方式,故 A 正 确;材料信息无法反映出山东纺织业水平全国领先,排除 B;“中国民族工业以轻工业为主”说法正确, 但是在材料中却无法体现,排除 C;材料只反映出山东利普公司实行股份制,我们无法判断中国股份制公 司较为流行,排除 D。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发行的股票”分析解答。 17.据不完全统计,从 1912 年到 1919 年,短短 8 年的时间,中间新建近代工矿企业达 470 多家,投资资 金近 1 亿元,再加上这段时期对原有企业改造的资金,1912—1919 年这 8 年的投资,相当于 1912 年前 50 年的总和。可见,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A. 资金充足利润丰厚 B. 与国内外环境变化密切相关 C. 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D. 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这得益于国人的政治变革与 国际环境的影响,因此反映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国内外环境变化密切相关,B 正确;民族工业的 发展资金并不充足,排除 A 项;C 项不是材料的重点,排除;材料并没有涉及到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情况, 排除 D 项。 【点睛】理解一战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的原因。以及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8.19 世纪 70 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的保护,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源是 A. 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 C. 民族资产阶级得到了外国企业的大力支持 D.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中国 “买办”经营近代企业,“惧怕官吏”,“依附于日本人”;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 船悬挂英国和中国旗帜,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生存在夹缝中,其根源在于特定的社会环境,所以 A 项正 确;资本主义先天不足不是资产阶级软弱性的根源,B 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阻力来自外国侵 略,C 项不正确;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是表现不是根源,D 项错误。 19.1957 年 9 月,中共中央八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业管理体制的规定(草案)》、《关于 改进商业管理体制的规定(草案)》、《关于改进财政管理体制和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管理权限的规定 (草案)》等文件。这些文件的通过表明当时党中央 A. 改变了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 B. 及时纠正“大跃进”的错误 C. 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答案】C 【解析】 【详解】1956 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57 年中共中央八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关于改进工业管理体制、 商业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和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管理权限的规定,说明当时党中央积极探索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故选 C;A 不符合史实,排除;1958 年开始“大跃进”,1956 年三大改造已经完成,BD 时间 不符合题意,排除。 20.1984 年 10 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强调,缩小指令性计划,改革经营方式,使企业更 多地与市场直接联系;实行价格、工资改革等等。其目的是 A. 克服企业管理混乱 B. 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C. 积极发展国有企业 D. 废止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1984 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强调”,“缩小指令性计划”,“使企业 更多地与市场直接联系”;“价格、工资改革”等结合所学可知,这加强了企业的自主权,B 项正确;材 料给出的信息显示了企业在生产、经营、分配等方面的权力扩大,A 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无关国企的投资 和规模,C 项与材料不符;1992 年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废止, D 项错误。 21.1992 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 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 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据此,他提出 A.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B.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1992 年”,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要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 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结合“南方谈话”,可知 D 项正确;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是在 1978 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A 项错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 1980 年以后,B 项错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则是在 1982 年的中共十二大上提出的,C 项错误。 【点睛】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打破了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崇拜,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 22.1903 年,德菱、容菱两位格格留学归国,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满服,西太后竟传旨说:“不必定穿旗服, 甚愿汝等着西衣人见,可以考究西俗也。”这反映了当时 A. 服饰观念的逐步开放 B. 清政府决心改制 C. 封建习俗被废除 D. 国人服饰西方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西太后容许两位格格着西衣与其见面,不必定穿旗服,说明当时服饰观念的逐步开放,故选 A; 材料信息与“清政府决心改制”无关,排除 B;C 不符合史实,排除;仅仅从西太后容许两位格格着西衣, 不能说明国人服饰西方化,排除 D。 23.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文章指出:“理想的报刊应当承负起‘广译五洲近事’的职责,好让读者 可以知晓全地大局,与其强盛弱亡之故’。”这表明梁启超认为报刊应 A. 唤起国人的危机意识 B. 传播西方先进思想 C. 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 D. 启发民智以图自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梁启超认为,报刊的职责是介绍世界大事,让读者了解“全地大局”,明白“强盛弱 亡之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在梁启超看来,报刊的职责在于启发民智,以图国家自强,D 选项 符合题意;唤起国人“危机”意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 选项错误;传播西方先进思想和提高民众的“文 化水平”等,与知晓“全地大局”、“强盛弱亡之故”不符, BC 两选项错误。 24.下图是吴淞铁路公司于 1876 年发行的“铁路火轮车”招贴画。据记载,当“火轮车”通率时,人们纷 纷涌来,争相乘坐。图文材料说明 A. 铁路火车影响人们生活 B. 国人观念发生彻底改变 C. 近代交通工具首现中国 D. 广告公司广揽旅游业务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描述的是大众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当“火轮车”通过时,人们纷纷涌来,争相乘坐” 可以看出铁路火车的出现影响了人民的生活,故 A 正确;B 选项错在“彻底”二字上,说法绝对。C 选项 错在“首现”二字上,火车并不是近代交通工具在中国的首先,C错误;图片和文字信息与旅游无关,D 错误。25.2016 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大型文化类节目《中国 诗词大会》,连续三年受到观众喜爱。这表明电视具有 A. 传承文化知识的功能 B. 改变生活方式的功能 C. 娱乐大众的社会功能 D. 强烈的艺术鉴赏功能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中央电视台连续三年播出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大型文化类节 目《中国诗词大会》并受到观众喜爱,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文化知识传承,A 项正确;中央电视台和 观众的互动不能体现生活方式改变,B 项错误;从《中国诗词大会》的宗旨可知,并不是娱乐功能,C 项 错误;观众收看电视节目,不是“强烈的艺术鉴赏功能”,D 项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0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 3 小题,共 50 分)。 26.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孕育并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这有利于中国经济逐渐走向近代化。(14 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 ——唐王维《丁寓田家有赠》 材料二 (苏州)生齿(指人口)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织布机上的主要部件)而户纂(赤色 的丝带)组(宽丝带),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材料三 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 (指朱其昂)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日计焦煤若干, 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 者迥然不相同。 ——1878 年 12 月 14 日《申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机户”与“机工”之间的关系及这种“关系”在当时发展缓慢的 主要政策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 【答案】(1)特点:男耕女织 (2 分) (2)关系:雇佣与被雇佣。原因:重农抑商。 (4 分) (3)变化: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原因: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受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 导;外国资本主义入侵。(6 分) (4)趋势:由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或近代化、工业化)(2 分)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出现,主要考查学生联系 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从材料中的“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可以看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男耕女织。 (2)联系所学可知,机户与机工之间的关系是雇佣与被雇佣关系。这种关系在当时发展缓慢的主要政策 原因是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3)联系所学可知贻来牟机器磨坊属于民族工业,表明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化是民族资本主义经 。济的产生。联系所学可知,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有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受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洋务运动 的诱导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4)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是由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 27.一个国家的成功有偶然的机会,但偶然机遇的被发现、被抓住与被充分利用,却又绝不是偶然的。(16 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英国仅仅是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国内积累的资本,是不足以触发一场工业革命的。重要的 还有外部世界的作用。英国统治者“在扩大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发挥了强大的作用。特别是 1651-1660 年的航海条例,确立了英国对殖民地贸易的垄断权。……外部世界对英国工业革命的作用,还 表现在国际市场的需求对技术革新的刺激方面。……英伦三岛之外的世界,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是有很 大贡献的。 ——摘编自许洁明《工业革命为什么起源于英国》 材料二 1792 年(乾隆五十七年),英国政府派乔治•马戛尔尼为首的使团前来中国,并带来了西方 科技的新信息和 18 世纪西方工业革命的最初成果。……在 18 世纪时,清帝国的领土,人口都获得了发展, 而国内市场和国内贸易也远远超过了欧洲。可遗憾的是对乔治•马戛尔尼使团来华访问所带来的西方现代 化的最初成果,乾隆皇帝竟称西方先进的科技工业只不过是夸大其词而已。而整个清朝廷的官员们对一切 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概不关心,对欧洲现代化的成果不屑一顾。 ——摘编自郭维刚《近代中国错失现代化机遇的原因及启示》 材料三 特别是 19 世纪最后 30 年,是欧美列强争夺殖民地最激烈、最疯狂的年代,它们争夺的范 围从亚洲、非洲、拉美和澳洲的沿海地区延伸到内地,凡是可以开发的地区都有殖民主义者的足迹,整个 世界都被帝国主义者瓜分殆尽。 ——摘编自王章辉《欧美大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在英国最先发生的原因及其对英国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8 世纪清政府错失机遇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对亚、非、拉国家的影响。 【答案】(1)原因:国内外市场的建立;资本的原始积累;殖民制度的建立;民主政治的建立;科学技 术和人才因素的支持;善于抓住机遇,社会开放等。(5 分) 影响:推动了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使英国成为现代化工业国;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3 分) (2)原因:统治阶级“天朝上国”的心态;小农经济的局限性;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腐朽落后的封 建制度的影响。(4 分) (3)破坏性: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灾难;加快了弱小国家沦为殖民地和附属国的过程;建设性:客观上传 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某种程度上促使这些国家缓慢地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4 分) 【解析】 【详解】(1)从材料“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国内积累的资本……表现在国际市场的需求对技术革新的刺激 方面。……英伦三岛之外的世界,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是有很大贡献的”可知,工业革命的原因是国内 外市场的建立,联系所学知识从资本原始积累,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圈地运动,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 确立等方面来分析。影响: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主要从推动了生产力的极大提高; 使英国成为现代化工业国;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 (2)从材料“乾隆皇帝竟称西方先进的科技工业只不过是夸大其词而已。而整个清朝廷的官员们对一切 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概不关心,对欧洲现代化的成果不屑一顾。”并联系所学知识,统治阶级看不起西方的 科学技术,主要是“天朝上国”的心态,长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落后的封建制度等都使中国落后于世 界。 (3)破坏性:从材料“凡是可以开发的地区都有殖民主义者的足迹,整个世界都被帝国主义者瓜分殆 尽。”看出工业革命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瓜分世界,使弱小国家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建设性:从 促进落后国家近代化方面考虑。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促进落后国家工业化的道路。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 分)材料一 在公元 1500 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 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 18 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 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 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 18 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2)材料二中图一和图二之间存在怎样的因果关系?从图二中可以获知哪些重要的信息? 材料三 今闽省向销之江浙棉布及洋货等物,因被英夷所占,不克畅销,纵使竭力招徕,而全省之 一隅之地,民间服用无多,又不克转鬻他省.揆之事势,断不能使华夷两货,并用兼行,是即有愿往江浙 等省贩货之人,而销既不多,势必裹足;况现在商俱疲乏,更属招之不前。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3)材料三反映出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种新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 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四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 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 ——邓小平《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1985 年 10 月 23 日) (4)概括材料四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是怎样实现这一观点的。 【答案】(1)变化: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商业交换的品种增多。(2 分) 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的加剧。(2 分) (2)新的交通工具的使用,使世界各地联系更加紧密。(2 分)信息:英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英国成 为世界工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3 分) (3)新现象:西方工业品充斥东南沿海市场,中国传统手工业品滞销;(2 分)变化:中国经济开始卷 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 分) (4)观点: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加速经济发展。(2 分) 过程: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目标;1993 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奠定基本框架;1997 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理论完善;21 世纪 初,我国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 分) 【解析】 【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可知 1500 年以前世界贸易范围主要在亚欧大陆,而 1500 年以后,扩展到 了美洲,可见世界市场不断扩大;1500 年以前商品交换“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1500 年以后商业交换的品种增多。原因:根据所学可知导致世界贸易范围扩大和商品交换种类增多的原因是新 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的加剧。 (2)因果联系:图一为蒸汽船和汽车,图二为从欧洲出发前往世界各地,由此可知交通工具的进步,更 加有利于远行,使得世界联系更加密切。信息:从图二可以看出英国是远洋航行枢纽,结合所学可知英国 成为世界殖民霸主;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3)新现象:根据材料“今闽省向销之江浙棉布及洋货等物,因被英夷所占,不克畅销”可知当时西方 工业品充斥东南沿海市场,中国传统手工业品滞销。变化: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耕织分离、纺织 分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4)观点:根据材料出处以及“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 展”可知邓小平主张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加速经济发展。过程: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建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993 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奠定基本框架;1997 年中共十五大——进一 步理论完善;21 世纪初,我国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