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备考热点专题 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 附限时检测等(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地理备考热点专题 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 附限时检测等(解析版)

ID:267114

大小:991.05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6-07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热点 03 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 热点解读 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 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各地精准扶贫的实践中,在思考“为何 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和探索“如何让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的过程中,体现了大量的地理元素,是地理学 科在应试命题应该持续关注的热点信息。 改革开放以来第 20 个、新世纪以来第 15 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乡村的发展涉及到影响中国十几亿人口的口 粮问题,涉及到中国大部分人的生存与生活环境问题,是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 也是高考地理命题的热点。 典例探究 (2019·全国卷Ⅰ)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2016 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 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 收益的机制。据此完成 1~3 题。 1.“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 A.燃料来源分散 B.空间布局分散 C.原料来源分散 D.产品市场分散 2.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 ①弥补劳动力不足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 A.城乡统筹创新 B.生活方式创新 C.农业发展创新 D.科学技术创新 【答案】1.B2.D3.A 【解析】1.由材料可知,20 世纪 80 年代,长三角地区村办企业涌现说明当时村办企业较多,但都是基于 “一村一地”的形式,虽然村村都能够实现发展。但是相对来说空间布局较分散,不够集中,因此出现了村村 冒烟的现象,且改革开放初期的村办企业多是随着世界产业转移而承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原料燃料需求 较小,B 对,A、C 错误。村办企业属于生产企业,市场是否分散与“村村冒烟”无关。D 选项错误。故选 B。 2.由材料可知,抱团飞地包括两部分:抱团是指各村进行入股合作,而飞地指的是相对发达地区,也就是 条件优越的城镇区域。材料中提到,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补贴资金,也就是说, 乡镇提供符合指标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而资金补贴则是由相对发达的城镇地区进行提供,双向互惠,壮大了 集体经济规模,实现了共赢,推进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区域的协同发展,有效地提高了资金和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解决原先资金以及建设用地资源不足的问题。②④正确,抱团飞地模式原先并没有出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也并没有弥补劳动力短缺。抱团飞地主要是针对原先集体经济资金、资源发展总量少的问题,跟教育无关。①③ 错误。故选 D。 3.该县的抱团飞地发展模式,是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这样主要体 现了城乡统筹的创新,A 对。这种模式没有加大科技投入,并未体现科学技术的创新,D 错。生活方式的创新 是受文化影响的,与当地企业发展模式无关,B 错。该地的抱团飞的发展模式是对村办企业,属于工业生产, 对农业发展创新没有影响,C 错。故选 A。 (2019·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 分)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 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 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 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 物种植业蓬勃发展。 (1)指出宾川县地形的主要特点,并推测耕地分布及数量的特点。(6 分) (2)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8 分) (3)用水得到保障后,当地热带、亚热带水果种植业蓬勃发展,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6 分) (4)以水果种植业为基础,提出宾川县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可采取的措施。(4 分) 【答案】(1)地形特点:山高谷深。耕地特点:耕地主要分布在谷地和山间盆地,数量少(或面积小、占 土地面积比重小)。 (2)宾川县位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 且谷地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降水少)。 (3)全年气温高,热量充足,热带、亚热带水果全年可以生长;(海拔高,晴天多,)气温日较差大,光 照强,有利于水果品质提高(糖分积累)。 (4)吸引相关企业投资,发展水果加工业;引进并培育优良品种,树立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开拓水果 销售市场;促进以水果种植为基础的旅游产业化;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等。 【解析】考查地形特征的判读、影响和气候特征的形成、分析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措施,意在考查学生获取 图文信息的能力和迁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1)读图(注意图中县界线),宾川县总体地势较高,东北部海拔多在 3000 米以上,境内大部分地区海 拔在 1000、2000 米以上,河谷地带地势较低平且面积狭小,再结合材料“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 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可推测宾川县的地形特征为(地势起伏大)山高谷深。耕地应分布在地势低 平地区,因此宾川县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河谷、山间盆地等地势低平处;由于高山面积广、河谷面积狭小,宾川 县耕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比重小、数量少。 (2)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本为温暖多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但山高谷深,深谷的两侧为高山,高 大的山脉阻挡了海洋暖湿气流,当暖湿气流翻越高山后,气流下沉,在下沉过程中随着海拔的下降,气温不断 上升,同时气流下沉升温造成水汽难以冷却成云致雨,下沉气流成为干热风,使谷地气候变得又干又热;再加 上谷地地形封闭,热量难以扩散,导致谷内气温更高。 (3)注意审题,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可以从热量、光照、昼夜温差、降水等方面思考,而不需要分析其 地形、土壤、市场等条件。宾川县纬度在 26°N 左右(北部有高山阻挡冬季南下的冷空气),纬度低、全年气温 高,生长期长,热量条件适宜热带、亚热带水果的生长;海拔高,光照强,气候干热,降水少,晴天多,昼夜 温差大,有利于水果有机质积累,水果品质高,竞争力强。 (4)应充分利用当地水果种植业的优势,推动经济发展:政府出台优惠政策等吸引企业投资,促进水果 加工工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利用当地热量充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等优势和引进培育 优良品种,种植出更高品质的水果,形成品牌优势,提高当地水果的市场竞争力;利用产品质量优势加强宣传, 提高当地水果的知名度,进一步开拓产品销售市场;在水果种植业的基础上,开展与水果种植相关的旅游项目, 如吸引游客到果园里摘果、观光、休闲、度假等,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能增加居民收入;为了促进水果、 水果加工产品的销售和吸引更多游客,当地应进一步完善交通、宾馆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运输能力和地区接 待能力。 【点睛】学生应理解焚风效应对局部地区气候的影响并能在解题时灵活应用。焚风效应是指当气流经过山 脉时,沿迎风坡上升冷却,在所含水汽达饱和之前按干绝热过程降温,达饱和后,按湿绝热直减率降温,并因 发生降水而减少水分。过山后空气沿背风坡下沉,按干绝热直减率增温,故气流过山后的温度比山前同高度上 的温度高得多,湿度也显著减少,使该地气候变得十分干热。 备考秘籍 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是高考中对学生考查的重点。精准扶贫主要是针对解决偏远贫困地区的人地协调发 展问题,而乡村振兴主要是探索出乡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专题考查时选取的背景材料主要是当前具有 我国典型的扶贫地区如交通不便的广大偏远山区、农村地区等,常常涉及到这些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资 源、交通建设、工农业生产以及探索可持续发展方向等。乡村振兴涉及的点面更广,如典型的乡村发展模式如庄园经济、认养模式、互联网+等,常常考查农业的区位条件等相关领域的知识点,考查考生对课本知识的运 用和迁移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热点追踪 1.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 (1)从农村留守问题到城归 随着城市的发展,农村大批的剩余劳动力迁入城市,为城市带来大量劳动力的同时,也给农村带来了不少 问题,如留守儿童、老龄化加剧、土地抛荒等。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 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 “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 [透析考向] ①要求学生能根据材料分析农村人口迁移流动的原因、产生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等。 ②结合实际分析农村地区出现的“留守家庭”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带来的影响。 ③结合材料,分析某些农村地区出现的回乡创业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带来的影响。 (2)新型农业发展理念 近些年,为了发展农村经济,一些新型农业类型不断出现,如在辽宁省盘锦市某镇的认养农业、庄园农业、 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等,这些新兴的农业发展模式,在农业中引入其它产业,追求与其它产业的耦合发展, 追求“农旅结合,共同发展”的模式将自己的特色农产品、旅游景点、风情民宿进行整合包装,再打包兜售等。 也有把互联网引入农业发展的互联网+农业模式,用科技、网络来助推农业发展,发展智慧农业、高效农业等。 [透析考向] ①考查学生的解读材料的能力,要求学生会解读材料,根据材料分析某地农村的地理环境,产业发展情况。 ②考查现代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提出当地农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③对当地存在的新型农业方式、特点进行分析,并分析其对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3)精准扶贫政策下的农村可持续发展 “精准扶贫”政策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 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在政府扶助的基础上,力争“让当地的水土养活当 地人”,注意立足当地特色,发展特色农业,注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从根本上使当地 人脱贫,由此出现了农业农村部共审核认定的 1922 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吉林省洮南市“中国辣椒之 乡”、山东省乳山市的“牡蛎之乡”等。 [透析考向] ①考查学生的解读材料的能力,要求学生会解读材料,根据材料分析某地农村的地理环境,从区域存在的 环境问题,制约经济发展的原因。 ②依据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针对以上分析的情况提出精准扶贫的措施等。 (4)消失的乡村 随着经济发展,人口迁移等因素导致中国某些偏远的、规模较小的乡村逐渐衰落以致消失,随着消失的是 人们对原始生活的记忆和怀念。[透析考向] 从某地传统村落的保护出发,着眼于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从分析区域的地理环境、保护发展的措施等 角度进行命题。 2.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学法指导 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中国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涉及到区域认知、农业区位条件分 析、区域农业发展方向等知识点。往往通过较多的文字、区域图等展示某地区的特点与发展状况,因此此类题 目较多地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整合材料信息的能力。 (1)要注意熟练掌握中国分区区域地理特征,尤其是掌握中国某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 土壤、植被、水源等条件,有助于对材料进行解读。 (2)农业区位条件分析思路 ①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 拔有所不同)。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市场: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能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 运输条件。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 ②自然因素的利用改造 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改造不适宜的自然因素,使之适于发展农业。改造要根据当地的经济技术条件, 并充分考虑投入和产出比。 ③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 市场需求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 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3)农业发展方向分析思路:依靠科技,提高品质;突出特色,形成品牌,加大品牌效应;调整农业结 构,发展农业多样化经营;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实现农业产业化;注重绿色环保,发展生态农业;保 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持续发展 (4)精准解读材料 对于地理材料题,阅读量大,信息量大,解读材料时要分步骤进行。粗略阅读,进行定性、定位,大致了 解材料的基本内容,对材料中提到的区域特征有个整体的把握;审读设问,获取有效信息,根据设问中的关键 词,弄清答题方向、答题途径,并提取自己头脑中已有知识点;重读图文材料,这时就要根据以获取的信息去 有目的的深度材料,要挖掘有效信息,标出关键词,逐条整理分析;结合材料、设问、头脑中已掌握的知识点, 组织答案,规范表达。 限时检测 (2019·广东佛山实验中学高三月考)经过多年探索,四川成都在农村地区成片成带推进,“小规模、组团 式、微田园、生态化”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取得显著效果。其中“小规模”要求,山地、丘陵区、坝区因地制 宜控制农户数量,每个小组团控制在 50 户以内,人均综合用地面积控制在 50—70m2。据此完成 1—2 题。 1.新农村综合体各组团间距离不超过 30 米,这样建设的主要优点是A.交通运输更加便利,方便居民出行 B.靠近农田,方便居民从事农业生产 C.有效利用公共设施,方便居民生活 D.保护农村的环境,集中处理污染物 2.新农村综合体的田园景观显著不同于大都市的城市景观,反映了 A.不同地理环境,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 B.农村地域与城市地域的经济水平差异 C.农村地域与城市地域的生活水平差异 D.城市地域空间设计水平领先农村地域 【答案】1.C2.A 【解析】1.与过去的松散分布相比,新农村综合体各组团距离不超过 30 米,相对聚集,可以整合各要素, 有效利用公共基础设施,节省建设成本,方便居民生活,C 正确。改善交通不是主要优势,保护农村的环境、 集中处理污染物不是主要优势,A、D 错误。居民点靠近,未必靠近农田,B 错误。故选 C。 2.新农村综合体的田园景观以农业自然环境为基础,大都市人口集中,以人文景观为主,农村和城市景观 的差异,反映了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A 正确。经济水平差异、生活水平差异、地域空间设 计水平不是主要影响因素。B、C、D 错误。故选 A。 (2019·通化市第一中学校高三月考)四川盆地的中江县觉慧村是以制作“中江挂面”闻名的小山村。中 江挂面主要是“手工制作,天然晾晒”,需要较好的天气条件。自明清时期开始,家家户户手工制作挂面,天然 晾晒,挂面细如丝,口感与营养俱佳。每年中秋至来年三月是做挂面的最佳时期。历史上全盛时期,挂面作坊 林立,产量很大,销往鄂、湘等省。据此完成 3—4 题。 3.地处稻食文化区的中江县觉慧村,被称为“挂面村”的主要原因是 A.历史原因 B.饮食习惯 C.盛产小麦 D.气候原因 4.每年中秋至来年三月是做挂面的最佳时期,主要原因可能是 A.销量大,适逢销售旺季 B.原材料丰富,水质最好 C.光照温度适宜,空气湿度小 D.劳动力丰富,空闲时间 【答案】3.A4.C 【解析】3.根据材料,处于稻食文化区的中江县觉慧村,自明清时期开始,家家户户手工制作挂面,远销 省外,被称为“挂面村”的主要原因是历史原因,故 A 项正确;该村与该县其他村饮食习惯和气候无差别,故 B、D 项错误;稻食文化区,盛产水稻,故 C 项错误。 4.每年中秋至来年三月是做挂面的最佳时期,主要原因可能是光照温度适宜,空气湿度小,适宜晾晒,故 C 项正确;挂面需要天然晾晒,生产的最佳时间应是适宜晾晒的气候条件,销量、原材料、水质、劳动力丰富, 空闲时间不是主要因素,故 A、B、D 项错误。 (2019·巨野县第一中学高三月考)我国传统村落指民国以前建村,较好地保留了历史沿革,村落内建筑 环境、建筑风貌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风民俗,虽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 下图示意河南传统村落分布。据此完成 5—6 题。5.造成河南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 B.地形 C.气候 D.文化 6.河南省中西部传统村落保留数量多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迁出少 B.中原文化历史悠久 C.交通不方便 D.现代化农业水平高 【答案】5.B6.C 【解析】5.根据图例可以看出,河南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差异主要表现在传统村落基本集中于海拔 200-1000 米且相对高差较小的位置,这样的位置不仅可以建房生活,还可以防黄河水患被淹,可见,地形条件是主要因 素,选 B。 6.河南省中西部传统村落多位于海拔较高处的山区,由于交通不方便,受人类干扰少,保留数量多。 (2019·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联考)我国某贫困乡镇的产业结构畸形,农民收入来源单一,主要依靠种 植业。下图是该乡镇 2003~2012 年的年降水量的变化图。读图完成 7—8 题。 7.该贫困乡镇最可能位于 A.广西壮族自治区 B.湖南省 C.宁夏回族自治区 D.湖北省 8.该贫困乡镇脱贫致富的主要措施最可能是 A.发展畜牧业 B.开垦荒地 C.退耕还林 D.推广机械化 【答案】7.C8.A 【解析】7.读图可知,该地降水量总体保持在 200-350mm 之间,应当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广西、湖 南、湖北均位于我国南部地区,降水量在 800mm 以上,只有宁夏位于西北地区,降水量小,故选 C。 8.根据上题,该地位于西北地区的宁夏,当地缺水,土地面积广大,畜牧业相对耗水少,发展畜牧业有助 于脱贫,A 正确。当地极度缺水,开垦荒地会导致荒漠化,B 错。由于缺水,退耕以后,也无法生长树木,C 错。当地仍然处于贫困状态,根本无条件推行机械化,机械化解决不了贫困问题,D 错。 (2019·安徽高三月考)柚木是热带雨林树种,国际名贵用材树种,有“木中之王”之称。柚木具有喜高 温、喜水肥、喜光照的生长习性。柚木在我国热带地区的北回归线以南地区有少量种植,但广西柚木种植扩展 到 26°N。结合柚木种植广西推广了“山顶绿帽子(常绿植物)、山腰花裙子(以花果为主的经济林)、山洼(水、肥、土较好的地区)大叶子(以柚木为主)、山下米袋子、菜篮子、糖罐子”的立体种植模式,加快广西山区人民脱贫 致富的步伐。下图为广西简图和广西某地人工柚木林。据此完成 9—11 题。 9.广西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能够种植柚木,其主要得益于广西 A.多山地,寒潮影响小 B.山间谷地土壤肥沃 C.向阳坡光照条件好 D.纬度低,热带面积大 10.与柚木主要出口国缅甸相比,广西柚木种植需要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A.台风、旱涝灾害 B.虫灾、干热风 C.冰雹、泥石流 D.旱灾、低温冻害 11.“山顶绿招子-山腰花裙子-山洼大叶子-山下米袋子、菜篮子、糖罐子”的立体种植模式的优点是 ①因地制宜布局农业生产,充分利用光热水气土肥等自然资源 ②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 ③农、林、果、花协调发展,利于多种经营 ④吸引农民返乡创业,实现脱贫致富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9.A10.D11.C 【解析】9.广西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能够种植柚木,其主要得益于广西多山,阻挡冬季风影响,满足柚木喜 高温的生长条件。山间谷地土壤肥沃、向阳坡光照条件好不是气温条件。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纬度较高,不属 于热带。选项 A 正确。 10.与缅甸相比,广西降水偏少,雨季偏短,因纬度偏高,低温冻害灾害较多,这些都严重影响柚木的生长。 缅甸也会受到台风、旱涝、虫灾、干热风、冰雹、泥石流的影响。选项 D 正确。 11.“山顶绿帽子—山腰花裙子—山洼大叶子—山下米袋子、菜篮子、糖罐子”的立体种植模式的优点一 是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将光热水气土肥等自然资源充分加以利用;二是农、林、果、花协调发展,利于多种 经营,降低生产风险。该模式与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和吸引农民返乡创业没有必然联系,或关联度不大。选 项 C 正确。 (2019·湘南中学高三期中)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回乡创业,推动“归雁经济”兴起。四川省 2015 年累计扶 持 37.4 万农民工实现回乡创业。完成 12—13 题。 12.四川省“归雁经济”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①原就业地的生活压力较大 ②政府政策扶持 ③家乡当地气候条件的改善 ④东部地区医疗卫生条件下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3.“归雁经济”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A.减缓城市化速度 B.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C.提高环境承载力 D.导致地价大幅下跌 【答案】12.A13.B 【解析】12.原就业地多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人多地少,用地紧张,消费水平高,房价和房租价格高,生 活压力较大,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包括四川在内的西部省区得到政府政策扶持,吸引劳动力密集型、 资源密集型产业的迁入,为劳动者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因此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回乡创业,①②正确。气候是一 定地区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短期内不会改变;随着社会的发展,东部地区医疗卫生条件 应不断改善,③④错误。故 A 正确,B、C、D 错误。 13.“归雁经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无论是对原来的就业地还是回流地来说都会促进城市化的发展,A 错误;无论是原就业地还是回流地都有利于促进区域的产业结构的调整,B 正确;对于回流地来说因为人口增 加,产业增加,对环境的压力加大;对于原就业地来说会减少环境压力,改善环境质量,一地区环境承载力短 时间不会变化,C 错误;对于回流地来说,经济活动增加,用地增加,会导致地价上涨,对于原就业地来说因 为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多地少,用地紧张,地价不会出现大幅下跌,D 错误。故选 B。 (2019·黑龙江校高三月考)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 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 450 万。随着党 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齐发展带 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 14—16 题。 14.“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B.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C.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D.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15.“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 A.年龄构成的年轻化 B.数量的大幅度提高 C.性别结构的均衡化 D.技能与素质的提升 16.“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C.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答案】14.C15.D16.B 【解析】14.由材料可知,随着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城归返乡创业,给家乡社会经济发 展带来很多现实影响,因此城归返乡创业的出现与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有关,所以 C 正确。 A 选项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总体来说城市经济还是不断发展的;返乡创业很多并不是回家种地的,故 D 错; 与 B 选项说法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关系小,可排除 B。 15.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因此他们可以为乡村 经济的发展提供帮助,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使得农村人口红利升级,所以 D 正确。ABC 选项本身也是“城归” 带来的影响,但还不能促进人口红利升级,可排除。16.过去由于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使得农村产生大量的留守儿童和农村老年人口占比上升,随着城归现象 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B 正确;增加家庭收入和促进农业规模化属于带来的经济效益, 不属于社会效益,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及基础设施建设不是首先带来的,所以 B 正确。 【点睛】人口迁移的影响 ①对迁出地:加强了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减轻了人口压力,缓解当地人地矛盾, 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产生积极地影响,但造成了人才外流。 ②对迁入地:弥补了劳动力不足,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节约了教育和培训费,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带 动经济的发展,但容易引发种族冲突,影响社会治安,给自然和生态环境、人口与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 17.(2019·江苏高三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攀枝花米易县山谷相间,盆地交错分布,地势北高南低,属南亚热带干热河谷立体气候,有“山高一丈, 大不一样”之说。米易县政府编制了《米易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2019 年将实行 3800 余人 的搬迁。攀枝花适宜多种水果生长,目前,政府把发展水果产业作为重点扶贫项目之一。其中米易县是全国最 大的早熟、优质枇杷基地(枇杷树喜光,喜温,不耐寒,一般秋天或初冬开花,春天结果,初夏成熟),11 月 下旬即可采摘上市,持续到次年 5 月上旬。下图示意攀枝花附近地区和各区县水果种植分布。 (1)推测米易县枇杷品质好、上市早的有利气候条件。 (2)热带、亚热带及温带水果在攀枝花都能找到种植区,试说明其自然原因。 (3)试为攀枝花水果产业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4)攀枝花部分山区易地搬迁扶贫优于就地扶贫的地理原因。 【答案】(1)(米易县地处南亚热带),冬无严寒,利于枇杷树越冬;(冬春季节少雨),光热条件好,有 利于枇杷提前开花结果;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枇杷品质高。 (2)攀枝花地处亚热带,适合亚热带水果生长;干热河谷地区,气温偏高,适合热带水果生长;境内地 势起伏大,气候垂直差异显著,海拔较高区适合温带水果生长。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因地制宜,扩大水果种植规模以达到规模效益和影响(实行专业化生产);发展 水果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利润空间;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水果品质;改善交通条件,与物流公司 和电商平台合作,不断开拓水果市场;利用水果生产带动旅游业。(任答 4 点) (4)节省扶贫资金投入;扩大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搬迁群众生活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 (任答 2 点)(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解析】考查农业区位因素,难度一般,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并进行图文分析联系,实 际进行迁移运用,紧扣着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1)分析农作物品质较好的气候条件,通常从光照、热量、水分、昼夜温差、生长期等方面去分析,上 市较早,说明该区域热量条件好,有助于农作物的开花结果,而热量条件大多数都受地形的影响。 (2)热带、亚热带以及温带水果在攀枝花都能够找到种植区域说明攀枝花先天气候条件适宜多种水果的 生长,实际上在考察自然带的复杂性的影响因素,受三个因素的影响,分别是纬度、海拔以及相对高度。攀枝 花纬度较低,海拔较高,气候垂直差异明显,自然带谱较复杂,因此适合多种水果的种植。 (3)考察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可以从延长产业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增加科技,改善交通,以 及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拓宽市场形成品牌效应等方面作答。 (4)易地搬迁扶贫可以增加就业岗位而扩大就业,进而提高农民的收入,增加经济效益,同时保护原来 地区的生态环境,节省了资金的投入,又帮助农民改善了生活。 18.(2019·浙江高三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养蚕历史悠久,蚕的发育温度为 7-40℃,20~30℃为最佳,养蚕周期大约 50 天左右,一年可 多次养殖。在国家“东桑西移”工程引导下,图 1 中广西壮族自治区成为我国目前桑蚕产量最大的地区。 材料二图 1 中 L 县,山高谷深,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 93.32%,其中喀斯特地貌占近全县总面积的 40%, 随着人口增多,石漠化问题严重。近些年,该县开创了养蚕新模式,推动产业多样化,废物沼气化,使农民增 收、稳收。图 2 为浙江太湖平原的桑基鱼塘,图 3 为 L 县桑蚕养殖模式。 材料三下表为 2017 年广西和浙江桑蚕产量统计资料(1)从气候角度分析广西与浙江每亩桑园产茧量的差异。 (2)简析 L 县不适宜采用桑基鱼塘模式的原因。 (3)分析 L 县桑蚕养殖模式使农民增收、稳收的原因。 (4)从植被角度说明 L 县大力发展桑蚕养殖对石漠化防治的有利影响。 【答案】(1)广西高于浙江。广西纬度低,热量充足,生长期长,每年桑蚕养殖次数多,海拔较高,夏季 较凉爽;浙江纬度较高,冬季温度低,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温高。 (2)桑基鱼塘适合分布在地势低平,且地表水丰富地区,该地多山,且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缺乏, 不适合采用桑基鱼塘模式。 (3)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废弃物的利用率,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就 业;提高农民收入。产业多样化,降低市场风险,收入稳定。 (4)种植桑树,增加植被;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提高收入,减少毁林开荒现象;缓解 生活能源供应,减少乱砍滥伐;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保持作用增强,防治石漠化问题。 【解析】本大题以广西某县桑蚕养殖产业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桑蚕单产 差异的气候原因、农业区位、桑蚕产业的经济和生态意义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 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1)根据材料三计算可知,广西每亩桑园产茧量高于浙江。图中显示,广西纬度低,年平均气温较高, 积温较高,生长期长,热量充足;冬季温暖,处于我国地势第二级向第三级过渡地带,海拔较高,夏季较凉爽, 每年桑蚕养殖次数多。浙江纬度较高,生长期长短于广西;且冬季温度低,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温高, 不利于桑蚕养殖时间长,导致每年桑蚕养殖次数比广西少,从而导致广西每亩桑园产茧量高于浙江。 (2)桑基鱼塘是地势低平、地表水丰富地区因地制宜的农业生产模式。材料信息表明,图中 L 县山高谷 深,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 93.32%,其中喀斯特地貌占近全县总面积的 40%。当地位于云贵高原与两广丘 陵过渡地带,以山地为主,且喀斯特地貌广布,地下多溶洞和暗河,地表水容易下渗,地表水缺乏,不适合采 用桑基鱼塘模式。 (3)L 县桑蚕养殖模式使农民增收、稳收的原因应从资源自然率、成本、附加值、就业、市场适应性等方 面进行分析。图 3 显示,桑树种植中套种红薯,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桑枝等废弃物用来养殖食用菌、用作饲 料养殖牲畜,可以综合利用资源,节约成本,提高收益;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效益和就业; 图 3 显示,当地出产蚕丝、红薯粉、畜产品、蘑菇等多种产品,产业多样化有利于增强市场适应性,降低收入 起伏大的风险。 (4)题意表明,L 县大力发展桑蚕养殖对石漠化防治的有利影响应从植被角度说明。桑树种植可以提高植 被覆盖率,有利于石漠化防治;桑树产业发展提高当地居民收入和就业,使得当地居民无需通过盲目开垦来获 得经济收入,从而减少毁林开荒现象;桑蚕产业的发展缓解人口增多带来的人地矛盾,如有能力使用替代能源, 从而缓解生活能源供应,减少乱砍滥伐,有助于植被的保护,从而减少水土流失。 【点睛】桑基鱼塘,在池埂上或池塘附近种植桑树,以桑叶养蚕,以蚕沙、蚕蛹等作鱼饵料,以塘泥作为 桑树肥料,形成池埂种桑,桑叶养蚕,蚕蛹喂鱼,塘泥肥桑的生产结构或生产链条,二者互相利用,互相促进, 达到鱼蚕兼取的效果。桑基鱼塘和其他农业生产方式相比,具有经济效益高和生态效益好的特征。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特色杂粮是贵州省的优势作物,其种植历史悠久,种类丰富,具有各种独特风味,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特 殊的保健作用,深受人们喜爱。特色杂粮集中分布在黔西北、黔西南和黔北地区。 近年来,贵州威宁发挥土地资源优势,以“一村一品”为主线,推进特色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引导农民调 整农作物种植结构,积极发展小杂粮生产和加工,支持小杂粮加工企业进行资源整合,把“小杂粮”做成了“大 产业”,促进了农民增收。下图示意威宁在贵州的位置和范围。 (1)描述贵州省杂粮分布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说明近年来威宁杂粮种植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并指出形成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 (3)分析威宁发展特色杂粮产业的区位优势。 (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作答。 问题①:说明威宁杂粮产业的发展对周边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 问题②:为以杂粮产业为基础的威宁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答案】(1)地形多山,自然环境复杂;土壤较贫瘠;亚热带季风气候,光、水、热同期。 (2)商品谷物农业。政策。 (3)品种丰富;环境清洁,品质好;交通便利;市场需求量大。 (4)问题①: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推进农产品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问题②: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鼓励规模化种植;加强科技投入,提高杂粮种植技术水平,加强新品种 的选育和推广。 【解析】(1)贵州省杂粮分布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主要从地形、土壤及气候等方面去归纳。 (2)近年来威宁小杂粮的种植已形成“大产业”,说明其农业地域类型已演变为商品谷物农业;这种农业 地域类型的形成得益于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3)依据图文资料可知,威宁发展特色杂粮产业的区位优势主要表现在品种、品质、交通及需求量等方 面。 (4)问题①,威宁杂粮产业的发展对周边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如何发挥 特色农产品的优势,二是如何增加附加值。问题②,谋求威宁经济进一步发展,应立足于当地实际,从完善农 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种植规模及加强科技投入等方面分析。 20.(2019·安徽省黄山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旅游地理】 昭平县地处广西东部、漓江下游、桂江中段,森林覆盖率达 85.5%,气候宜人,群山环绕,生态环境优美, 文化底蕴深厚,是全国文明县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名茶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也是国定贫困县。近年来,昭平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旅游业在全县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不断提高,其中乡村旅游是昭平县 主要打造的旅游产品(如图)。 结合昭平县的旅游资源设计特色旅游产品并说明乡村旅游为昭平县脱贫致富带来的意义。 【答案】以南山茶海为主的“茶文化之旅”;以走马观画骑行绿道为主的“骑行”旅游;以黄姚古镇为主的 “民宿”及“研学”旅游;以桂江生态旅游景区为主的水上运动基地;以富罗温泉为主的休闲养生之旅等。 通过引导贫困群众到旅游企业就业、鼓励自主创业等方式增加了就业;通过与旅游企业合作经营旅游项目、 打造特色旅游商品带动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有效推动了旅游扶贫工作。 【解析】设计特色旅游产品要做到因地制宜。南山茶海可主打“茶文化之旅”;走马观画可主打“骑行”旅 游;黄姚古镇为可主打“民宿”及“研学”旅游;以桂江生态旅游景区可开发水上运动;富罗温泉可主打的休 闲养生之旅等。 乡村旅游为昭平县脱贫致富带来的意义:可从增加就业,提高经济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通过 引导贫困群众到旅游企业就业、鼓励自主创业等方式增加了就业;通过与旅游企业合作经营旅游项目、打造特 色旅游商品带动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有效推动了旅游扶贫工作。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