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13 页
高一级 2019—2020 学年第二学期第一学段考试
语文试题
(满分:100 分 时间:120 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3 小题。
先秦文士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苏秦、张仪,_________,没什么操行,只要有官做、
能富贵,既可以悬头于梁、刺股以锥,也可以朝秦暮楚、_________。而他们中的走运者,
最终也进入了实际的政治生活,成为统治者中的一员。
孔、墨、孟、荀等属于第二类人,他们并不随波逐流,他们有自己坚持的价值观,有
如身家性命,且还有一种“有道则出,无道则隐”的气节,故而也就只能常常不得志,常
常对诸侯发牢骚,对第一类人吹冷风。他们眼看着人家把天下闹得_________、一塌糊涂,
而自己的呼声愈来愈被淹没,愈来愈受诸侯的白眼,便只好把满腔不平和才气都写在竹简
上,给后世留下一部部著作。
而第三类凤毛麟角,除了一些在历史典籍中忽隐忽现_________的隐者外,有大著作、
大人格并且以大背影遮挡后世的,就只有那位表情古怪的冷嘲大家庄周先生了。当别人在
都市中热闹得沸反盈天时,他独自远远地站在野外冷笑,而当有人注意他时,( )他
是乡野文化的代表,他的作品充满着野味,如遍地野花,在晨风中仪态万方,令人目眩神
迷。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唯利是图 卖友求荣 动荡不安 扑朔迷离
B.见利忘义 苟且偷生 内忧外患 扑朔迷离
C.唯利是图 苟且偷生 动荡不安 眼花缭乱
D.见利忘义 卖友求荣 内忧外患 眼花缭乱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有自己坚守的价值观,有如身家性命,且常常不得志,故而成就“有道则出,无
道则隐”的气节
B.他有一种“有道则出,无道则隐”的气节,且还有自己坚持的价值观,有如身家性命,
故而也就只能常常不得志
C.他们有自己坚守的价值观,有如身家性命,且还有一种“有道则出,无道则隐”的气
节,故而也就只能常常不得志
D.他有一种“有道则出,无道则隐”的气节,有如身家性命,且还有自己坚守的价值观,
故而也就只能常常不得志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第 2 页 共 13 页
A.背过身后,使得他直走到江湖的迷蒙中去了。
B.他又背过身,直走到江湖的迷蒙中去了。
C.背过身后,江湖的迷蒙中他走了进去。
D.他又背过身,江湖的迷蒙中他走了进去。
4.对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
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C. 以为轮,其曲中规 规:规则
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假:借助,利用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B.《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弟子之手,现存 32 篇。
C.《过秦论》选自《新书》,作者贾谊,西汉人。“过秦”即指出秦的过失。
D.《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欧阳修称他“文
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之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6.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蒙故业,因遗策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C.或师焉,或不焉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序八州而朝同列
B.过秦论
C.却匈奴七百余里
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二、现代文阅读(共 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甘草
江辉
妈妈从沙发上猛地一蹦:“我们家出状元了!”
原来表姐甘草高考理科第一。“半夏,去祝贺祝贺!”妈妈的兴奋之情溢满小区,真
是让我哭笑不得。这就是一个早更妇女的虚浮躁动么?
小区外,妈妈放慢了脚步:“小学你成绩比她好,初中也不相上下呀?”
她不是责备我成绩不好,而是怪甘草进步快得不近人情。妈妈老拿我与人比,只比成第 3 页 共 13 页
绩,有如她与别人只比白,让我觉得学生的成绩等同于女人的肤色。甘草我太清楚了,成
绩不多说,还喜欢烧菜,今天才学,明天就是原创新品。
“运气!对了,我们要找她的运气怎么来的,妈妈说。
我想起初二暑假,我们去湄子镇陪外公。甘草带了《红楼梦》,我带了习题。我对描
写贵族女人喝茶吃饭斗嘴的名著实在提不起兴趣。外公很开心,吃过晚饭就催促早点睡觉,
第二天很早就把我们拉出梦乡。小镇早晨很静,只有蝉们重复晚上的话题。甘草说,蝉是
衬托静谧的,而汽车只添加分贝。
突然一块巨大的黑影迎面扑来。阴影来自头上的大树,镇上人叫它元宝树,春末夏初,
串串小荚如元宝,喜气吉祥。
外公摸出两个松子,叫我们扔到树上去,越高越好。松子连着布片,布片红底黑字看
不分明。我没多想,跟着甘草用力抛了上去,然后顺时针方向绕树三圈。两张布片在树上
微微飘动,像远方的旗帜。外公很满意,他是一个仪式感很强的人。外公说,凡是活得超
越了同类的生命都值得敬畏。这树遭过雷劈,被雪压折过,村里其他大树都死了,它却依
然郁郁葱葱……
大姨家里,舅舅、舅妈和表弟陈皮已经在了,大家开开心心地恭喜。大姨说:“明年
半夏来个双子星!”大家又笑得热情洋溢。妈妈趁势把我拽进甘草房间:“明年的状元抓
紧学习去!”
我知道妈妈的用意。外面电话此起彼伏,大姨侃侃而谈,但我听来与其他好学生千篇
一律,无非是聪慧、自觉、勤奋。“我们从不去补习班。”这是学霸家长的傲慢。其实我
知道大姨常逼着甘草去补习,甘草与他们斗智斗勇,他们才妥协的,代价是必须看父母为
其选择的鸡汤文。
甘草对我说过,鸡汤文是给大人看的,他们看到的令他们醍醐灌顶的东西,在我们眼
里一钱不值。他们自己喝得津津有味的可不是什么正能量,是舍得、放下、活在当下,为
自己攀不上去的路找个漂亮的台阶下,给我们的就变成励志汤了。后来我想通了,高考作
文不就是写给阅卷的大人看的吗?我也学学,到高考时熬碗鸡汤给他们喝。
大姨接受采访时,每人都进来扫视一遍,像机场的安检仪。甘草房里杂乱无幸,她喜
欢面上的无序,有时还故意制造混乱,但她非常清楚东西在什么地方。舅舅捋了一遍书架,
舅妈一个踉跄把垃圾桶勾翻了。那是故意的,大姨说过,甘草刚整理了高考垃圾。
“你们是在找一支笔吗?”
大家都盯住我。
大姨说:“是吗?找到没有?只要对孩子们有益,尽管拿走。”
舅舅挠头:“是,笔!甘甘高考用过的笔,也让我们沾沾灵气。”
妈妈说:“我们三姊妹高考轰动了湄子镇,只要看见路人朝外公上班的中药房指指点
点,那一定在说我们。考前,外公都送一支笔,是叫滴水寺大师父开过光的,文殊菩萨加第 4 页 共 13 页
持过。现在外公没了,这是绝笔了!”
“我知道笔在哪里。”我说。
大家的眼光齐齐扫过来,灼得我皮肤生疼。
甘草告诉我,有次考砸了,外公给了她一支笔。甘草说,她知道那个秘密,让我用它
去月考,让外公帮我杀进前五十!说完咯咯地笑。她高考前,我去还过。她说,这笔太粗
不合手,怕影响书写速度,让我先收着,以后还她。这支笔适合纪念。
妈妈低着头。舅舅欲言又止。
大姨轻轻地说:“这丫头,什么都能借。大姐,二姐,你们看这样好不好,这个笔明
年夏夏高考就给夏夏。考好了后年皮皮高考就再给皮皮。”
“笔断了。”我说。
前几天皮皮找我问数学,没带笔,拿着它就用。他不停地拗笔,终于拗断了。回去时
又一把把笔的残骸塞到书包里。
大家再不说起这支笔的事。
媒体狂轰滥炸,甘草红遍全市。一天,她叫我一起去湄子镇看看,回来还要试试手艺。
她的手艺我毫不怀疑。她甚至喜欢洗碗。她说油腻的东西被一通抚摸,变得白玉一般,好
唯美哦!她说洗碗是改头换面,烧菜则是事物质的提升。这里面有想象,想象到达的地方
就是菜品的高度;有判断,什么材质做什么菜;有协调,油盐酱醋糖要恰到好处;有度,
把握好火候、时间;有针对性,对菜更对人,宜蒸、宜炒、宜生……看完《红楼梦》又说
要搞个红楼菜系,要有宝玉吃的糖腌玫瑰骨,贾母吃的牛乳蒸羊……
外公生前就特别爱吃甘草做的菜。外公墓前,我向她说了笔的事情。她说最好的纪念
在心里。她拿出毛巾认认真真地在外公墓碑上擦拭起来。我知道,甘草比我更懂外公。
树上满是红色的字条,金榜题名、爱情甜蜜、健康平安……一直爬升着,直到大树顶
端。有人问:“当年老中医为两个外孙女的祈福条子挂在哪里?”有个长者吩咐:“滴水
寺和尚说了,挂得不要超过状元的高度。”我说:“他们要是知道你就是状元,还不把你
贴成红纸人?”
甘草说:“我们挂在树上的布条还在吗?”
我们几乎同时看到了一支笔!透明胶黏合了它的断肢,如缠着绷带的英雄身躯。此刻,
它跟一张红色的字条一起,在大树的树芯里摇晃。
突然,甘草说:“大树病了。”
我一看,确实,树叶反卷。大树病得不轻。
我们绕行大树三圈,然后离开。 (有删改)
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第 5 页 共 13 页
A.小说人物鲜活生动,取名暗示了外公与孙辈微妙的联系;大量人物对话极具生活气息,
拉近了叙述者与读者的距离。
B.作者善于制造起伏变化的效果,在“寻笔”的情节里,不断地制造悬念、给出希望,
又接连突转,使人物期望破灭,一波三折,极富戏剧效果。
C.小说情节在现实与人物回忆中反复穿插,充分地解释了主线相关情节的缘由,使情节
更为合理,同时细节的叠加也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可感。
D.小说结尾蕴含深意,“大树病了”一语简洁隽永,富有象征意义,以树的衰亡透露出
甘草对未来生活悲观消极的态度。
9.有论者认为,甘草的形象是“与成人群像做了鲜明对比”。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
分)
10.小说以“甘草”为题,为什么以半夏的视角叙述故事?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4 分)
三、文言文阅读(共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干,字直卿,福州闽县人。干往见清江刘清之。清之奇之,曰:“子乃远器,时学
非所以处子也。”因命受业朱熹。干家法严重,乃以白母,即日行。时大雪,既至而熹它
出,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
或至达曙。熹语人曰:“直卿志坚思苦,与之处甚有益。”后遂以其子妻干。
宁宗即位,熹命干奉表,补将仕郎。丁母忧,学者从之讲学于墓庐甚众。熹病革,以
深衣①及所著书授干,手书与诀曰:“吾道之托在此,吾无憾矣。”
江西提举常平赵希怿、知抚州高商老辟为临川令,岁旱,劝粜捕蝗极其力。改知新淦
县,吏民习知临川之政,皆喜,不令而政行。所至重庠序,先教养。其在汉阳,即郡治后
凤栖山为屋,馆四方士,立周、程、游、朱四先生祠。以病乞祠,主管武夷冲祐观。
寻起知安庆府,至则金人破光山,而沿边多警。乃请于朝,城安庆以备战守,不俟报,
即日兴工。城成,会上元日张灯,士民扶老携幼,往来不绝。有老妪百岁,二子舆之,诸
孙从,至府致谢。干礼之,命具酒炙,且劳以金帛。妪曰:“老妇之来,为一郡生灵谢耳,
太守之赐非所冀也。”不受而去。后二年,金人破黄州沙窝诸关,淮东、西皆震,独安庆
按堵如故。继而霖潦余月,巨浸暴至,城屹然无虞。民德之,相谓曰:“不残于寇,不滔
于水,生汝者黄父也。”
后同僚忌之,干遂归里,弟子日盛,巴蜀、江、湖之士皆来,编礼著书,日不暇给,第 6 页 共 13 页
夜与之讲论经理,娓娓不倦,借邻寺以处之,朝夕往来,质疑请益如熹时。既没后数年,
以门人请谥,又特赠朝奉郎,谥文肃。
(选自《宋史·黄干传》)
(注)①深衣:指古代诸侯、士大夫等阶层的家居便服。这种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名
之。
1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
坐一倚/或至达曙
B.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
一倚或至达曙
C.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
坐/一倚或至达曙
D.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
/一倚或至达曙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庠序”,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相当于汉武帝时
采纳董仲舒建议,在京都长安设立的太学。
B.“乞祠”,指大臣因故自请充任祠禄官。也称“请祠”。宋代大臣年老不能任事者或
罢职者,常命为祠禄官,不理政事而予俸禄,以示优礼。
C.“母忧”,指遭遇母丧。“丁”是遭逢、遇到的意思。“丁忧”,也叫“丁双”,原
指遇到父母丧事,后世往往用于拥有官吏身份之人。
D.“上元日”,中国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
彩,民间有“赏花灯”“猜灯谜”习俗,又称“灯节”。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黄干在学术上师承朱熹,致思刻苦。黄干禀告母亲后当天就出发去找朱熹。等待朱熹
归来的两个月期间,他没脱过衣服。见到朱熹后,晚上抓紧学习。
B.黄干为官期间颇有政绩,政声极佳。黄干任新淦县知县时,官吏百姓都知道他在临川
县的政绩,非常高兴。这一年天旱,黄干劝勉百姓卖粮和捕捉蝗虫。
C.黄干兴办学校,以教养百姓为先务。在汉阳时,他依傍着郡邑治所后的凤栖山修造房
屋,来给四方之士提供住所,修立周敦颐、程颐、游酢、朱熹的祠庙。
D.黄干一生讲经学义理,著书立说。黄干回乡里,巴蜀、江浙、荆湖之士都有前来请教
他的,他娓娓不倦,借邻寺为弟子住地,质疑请教之风像朱熹在世时一样。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 8 分)。第 7 页 共 13 页
(1)乃请于朝,城安庆以备战守,不俟报,即日兴工。(4 分)
(2)民德之,相谓曰:“不残于寇,不滔于水,生汝者黄父也。”(4 分)
四、诗歌鉴赏(共 9 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 1~2 题。
对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
回长安。②《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
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4 分)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老翁一家只剩一人的情境,
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
生活的艰苦。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
人对温暖的渴望。
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
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E、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
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16.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5 分)
五、默写(每空 1 分,共 10 分)
17.《蜀道难》中 , 两句,以感叹、劝告友人的
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18. 《 登 高 》 中 诗 人 杜 甫 远 离 故 乡 , 又 处 暮 年 , 表 达 羁 旅 之 愁 和 孤 独 之 感 的 句 子第 8 页 共 13 页
是 , 。
19.《过秦论》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
文中 , 。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
概括。
20. 《 荀 子 • 劝 学 》 中 举 例 论 证 借 助 外 物 的 重 要 性 时 说 , 终 日 殚 精 竭 虑 思 考 , 却
“ ”,踮起脚极目远望,也“ ”。
21. 《 荀 子 • 劝 学 》 指 出 : “ 青 , 取 之 于 蓝 , 而 青 于 蓝 。 ” 这 与 韩 愈 《 师 说 》 中
“ , ”的观点是相同的。
六、语言文字运用(共 3 分)
22.请以“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为主题,在下列提供的成语中任选三个组成一组,
模仿画线的句子,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要求:(1)句意连贯;(2)句式基本一致。
(3 分)
成语: 锲而不舍 见义勇为 精益求精 雪中送炭 别出心裁 夜以继日 筚路蓝缕
古道热肠
成语深植于中华文化,如果把中华文化比作一幅博大的风景,那么成语就是它的微缩
景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言传身教”,每一个成语给我们诠释的都是丰富深邃的教
育智慧,它体现的爱生育人的教育情怀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教育文化的精神财富。
七、作文(4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40 分)
黄尾鸟是一种十分美丽的鸟,按理说,应该很受欢迎,但实际情况是,它们经常遭到
森林中其它鸟类的驱逐,原因是这种鸟十分懒惰,不整理自己的巢穴,最终弄得自身臭味
熏天,使其它鸟类敬而远之,遇到脾气暴躁的鸟儿,黄尾鸟还会受到攻击。最终,黄尾鸟
为了融入鸟群中,就采集甜味花花瓣粘在自己身上;但是,甜味花的香味没有持久性,于
是黄尾鸟就会不断地采集甜味花,不断地把这些花瓣粘在自己身上……如此恶性循环,让
黄尾鸟有了另外一种称号:甜味花的破坏者。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第 9 页 共 13 页
高一级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学段考试
语文答案
1.A
【解析】第一处:“唯利是图”,只贪图利益,不顾及其他。“见利忘义”,
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第一处语境说的是苏秦和张仪没有原则,只贪图利
益,所以用“唯利是图”较为合适。第二处:“卖友求荣”,出卖朋友以谋求
名利、地位。“苟且偷生”,得过且过,勉强活着。根据后文“出卖朋友以谋
求名利”来看,应选“卖友求荣”。第三处,“动荡不安”,形容局势不稳定,
不平静。“内忧外患”,国家内部的动乱和来自国外的侵略。此处不涉及国外,
所以应该是“动荡不安”。第四处,“扑朔迷离”,原意指把兔子耳朵提起,
雄兔扑腾,雌兔眯眼,可是在地上跑的时候就雌雄难辨了。后来形容事物错综
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语境是指事物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所以用“扑朔迷离”较为合适。故
选 A。
2.C
【解析】“他们有自己坚持的价值观,有如身家性命,且还有一种‘有道则出,
无道则隐’的气节,故而也就只能常常不得志”,“坚持的价值观”搭配不当,
应为“坚守的价值观”; A 项,“且常常不得志,故而成就‘有道则出,无道
则隐’的气节”不合逻辑,“常常不得志”与“气节”因果倒置。B 项,“他
有一种‘有道则出,无道则隐’的气节,且还有自己坚持的价值观……”语序
不当,“气节” 与“价值观”前后语序不当,应先是“价值观”,再是“气
节”,且“坚持的价值观”搭配不当; D 项,“他有一种‘有道则出,无道则
隐’的气节,有如身家性命,且还有自己坚守的价值观……”不合逻辑,“有
如身家性命”的应是“坚守的价值观”,且应先说“价值观”,再说“气
节”。故选 C。
3.B
【解析】根据上下文来看,结合前后的语境可知,此处说的是“庄子”,且应
从“庄子”的角度来说,即以“庄子”为主语,这就排除 AC 两项;分析 BD 两
项来看,这两项的前半句都以“他”为主语,与前后的内容连贯,但 D 项“江
湖的迷濛中他走了进去”语言混乱,排除 D 项。故选 B。
4.C
【解析】题中 C 项,规:圆规。故选 C。
5.D
【解析】D 项,“欧阳修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错误,应是苏轼称他(韩愈)
“文起八代之衰”,故应把“欧阳修”改为“苏轼”。故选 D。
6.A
【解析】A 项,句意为“继承先前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句中没有通假
字。B 项,句意为“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回声似的应和他,许多人都背着
粮食,像影子一样跟着他”,“景”通“影”。C 项,句意为“有的从师学习,第 10 页 共 13 页
有的不从师学习”,“不”通“否”。D 项,句意为“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
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受”通“授”。故选 A。
7.B
【解析】B 项,“过”:名词活用作动词,指出(秦的)过失。A、C、D 三项
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分别译为“使……排序”、“使……退却”、“使……
灭亡”。故选 B。
8.D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
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
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D 项,
“对未来生活悲观消极的态度”分析错误。“大树病了”表现了对外公的深切
怀念,也透露出对社会上状元崇拜现象的厌倦、无奈。故选 D。
9.①甘草淡泊洒脱,热爱生活,有自己充实的精神世界,映衬出成人世界的功
利浮躁;②甘草清醒理智,富有个性,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映衬出成人
世界的庸俗空虚;③甘草感情深沉细腻,懂得外公的深情,心存感念,映衬出
成人世界的迷信荒诞。
【解析】此题考查探究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特征及意义的能力。在答题时,要能
找到与人物相关的所有描写(正面、侧面、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细节
等)。还可结合议论性评价性语句分析作答。同时,要注意“概括”和“分析”
的区别,“概括”为特征,“分析”为依据。
从“甘草对我说过,鸡汤文是给大人看的,他们看得醍醐灌顶的东西,在我们
眼里一钱不值。他们自己喝得津津有味的可不是什么正能量,是舍得、放下、
活在当下,为自己攀不上去的路找个漂亮的台阶下,给我们的就变成励志汤了”
可见,甘草清醒理智,有独特见解。从“甘草我太清楚了,成绩不多说,还喜
欢烧菜,今天才学,明天就是原创新品”“我们去湄子镇陪外公。甘草带了
《红楼梦》”,可见,她热爱生活,对生活有独到的见解。“外公生前就特别
爱吃甘草做的菜。外公墓前,我向她说了笔的事情。她说最好的纪念在心里”
“我知道,甘草比我更懂外公”,可见,甘草情感深沉细腻,懂得外公,明白
感情应该记挂在心里。
10.①半夏是小说重要的对话人物,是甘草生活中亲密的对话者、见证者,以
半夏的视角叙述故事有利于表现甘草的生活细节,增强小说的真实性:②半夏
是甘草形象的陪衬人物,以同龄人的形象衬托出甘草不俗的个性,以及对生活
超出常人的成熟理解;③半夏是小说的线索人物,特殊的身份有利于串联起甘
草与小说中的其他人物,从而引出相关事件,推动情节发展。
【解析】此题考查把握文学作品人物形象及小说叙述视角能力。人物形象的考
查涉及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本题为次要人物形象作用的考查。在回答作用类
题目时候应遵循“经过要素,到达主旨”的思路,此题可以从对情节的作用、
对主要人物的作用、对主旨的作用角度作答。第 11 页 共 13 页
本题可以从叙事视角、人物形象、情节等角度进行探究。叙事视角有第一人称
视角、第二人称视角、第三人称视角,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视角叙述,“我”
(半夏)是事件的亲历者,显得真实,可以增强小说的可信度。本文中半夏是
次要人物,具有衬托主要人物甘草的作用。从情节上来看,半夏是全文的线索
人物,具有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点睛】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下面五个方面入手:①从文本交代的人物身份、
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②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即语
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面;③从情节的发展入手透视人物
思想性格;④从分析背景环境入手,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
社会原因;⑤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
11.C
【解析】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
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句子译为:于是黄干在客栈留宿,寝卧和起身都在一张榻上,两个月没有脱衣
服,这时朱熹才回来。黄干自从见到朱熹后,晚上不再设置床榻(而卧),不
再宽衣解带,稍有疲倦就略坐一会儿,有时一靠墙就到了天亮。
12.A
【解析】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
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
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 项,对“谨庠序之
教”中的“庠序”解释错误,殷代叫庠,周代叫序,其实这句的“庠序”是地
方学校的意思,与最高学府“太学”不一样。
13.B
【解析】B 项,“黄干任新淦县知县时,……这一年天旱,黄干劝勉百姓卖粮
和捕捉蝗虫”错误,从原文第三段可知“岁旱,劝粜捕蝗极其力”是黄干在临
川时的政绩,而不是他任“新淦知县时”发生的事。
14.(1)于是黄干奏请朝廷、修筑安庆城池(或城墙)来为作战与防守作准
备。他没有等到朝廷回复,当天就动工兴建。
(2)百姓都感激黄干,互相对对方说:“不被敌寇摧残,不被洪水淹没,让
你活下来的是黄老父啊。”
【解析】(1)中,“城”,活用为动词,修筑城墙(或城池);“俟”,等
到;“报”,回复。(2)中,“德”,活用为动词,感激;“于”,表被动;
“滔”,淹没;“生”,使动用法,让……活下来。
参考译文:
黄干,字直卿,福州闽县人。黄干去拜见清江的刘清之,刘清之认为他很
奇异,说:“你是将来会成大器的人,现在有学问的人都没有能力教你啊。”
于是让他跟随朱熹学习。黄干家的家法很严,于是把这个话告诉他自己的母亲,
当天就出发了。当时天正下大雪,来到朱熹住所适逢朱熹外出了,于是黄干在第 12 页 共 13 页
客栈留宿,寝卧和起身都在一张榻上,两个月没有脱衣服,这时朱熹才回来。
黄干自从见到朱熹后,晚上不再设置床榻(而卧),不再宽衣解带,稍有疲倦
就略坐一会儿,有时一靠墙就到了天亮。朱熹告诉别人说:“黄直卿意志坚定
致思刻苦,与他相处,很有好处。”后来,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黄干。
宋宁宗即位后,朱熹让黄干进献奏表,补任将仕郎。黄干遭逢母丧,跟从
他在墓地庐舍讲论的人很多。朱熹病重时,把自己平日所穿的深衣和撰写的著
作交给黄干,亲笔写信和黄干诀别说:“我的道的依托都在这里,我没有遗憾
了。”
江西提举常平赵希怿、抚州知州高商老征用黄干担任临川县令,当年天旱,
他极力劝勉百姓卖粮和捕捉蝗虫。改任新淦知县,官吏百姓平常知道他在临川
县的政绩,都感到高兴,(所以)不用命令政令就得以施行。黄干所到之地都
重视兴办学校,以教养百姓为先务。在汉阳时,他依傍着郡邑治所后面的凤栖
山修造房屋,来给四方的士人提供住所,修立周敦颐、程颐、游酢、朱熹先生
的祠庙。托病自请充任祠禄官,主管武夷冲祐观。
不久黄干被起任为安庆府知府,到任的时候,金人攻破光山县,沿边境多
有警报。于是黄干上书奏请朝廷,修筑安庆城池来(前)准备好作战或防守,
没有等到回复,当天就动工兴建。城池筑成,恰逢上元日张灯,人士百姓扶老
携幼,往来不断。有个老婆婆有一百岁了,两个儿子用轿子抬着她,几位孙子
(在后面)跟随她,到府衙表达感谢。黄干以礼相待(或用礼仪接待他们),
命备好酒肉(招待他们),又用金帛酬劳他们。老婆婆说:“我老婆婆来,是
为了全郡的百姓道谢罢了知府的赏赐不是我所希望的。”她没有接受就离开了。
两年以后,金人攻破黄州沙窝各个关隘,淮东、淮西都受到震动,唯独安庆
(凭依城墙之险)安定如旧。接着大雨下了一个多月,巨大的洪水突然(或骤
然)到来,但安庆城却安然屹立没有忧患。百姓都感激黄干,互相对对方说:
“不被敌寇摧残,不被洪水淹没,让你活下来的是黄老父啊。”
后来同僚忌恨他,他就回归乡里,弟子一天比一天多,巴蜀、江浙、荆湖
之士都纷纷前来,他编订礼文、著述书籍,白天没有闲暇,(就利用)晚上和
他们讲述经学义理,娓娓不倦,(因人多)就借邻近的寺舍让弟子们居住,早
晚来往不断,质疑请教像朱熹在世时一样。黄干去世几年后,因为门人请求赐
给黄干谥号。
15.AC
【解析】选 C 2 分、选 A 2 分、选 E 1 分
A 应为用“独”写诗人自己(“老翁”)的处境。C 项“‘红’字写出了炉火
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错误,这句诗是写炉火燃尽的情景。E 项“壮
志难酬”错误,诗歌中没有体现。
16.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
飞雪的状态,表现自己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同时呼应诗歌标题“对雪”为
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做铺垫,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
17.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第 13 页 共 13 页
18.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9.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20.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2.答案:“见义勇为、雪中送炭、古道热肠”,每一个成语给我们标榜的都
是乐善好施的做人美德,它推崇的修己助人的美好品格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代代
相传的精神瑰宝。
“筚路蓝缕、夜以继日、锲而不舍”,每一个成语给我们诠释的都是自强不息
的创业精神,它展现的坚韧图强的坚毅品质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生动
写照。
23.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