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市十校2019-2020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四川省乐山市十校2019-2020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

ID:267546

大小:207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6-10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机密★启用前 【考试时间:2020 年 6 月 3 日下午 16:00—17:30】 乐山十校高 2021 届第四学期半期联考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 1 至 3 页,第Ⅱ卷 4 至 6 页,共 100 分。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 第 I 卷(选择题 共 48 分)   注意事项: 1.用 2B 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 2.本部分共 24 题,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 求的。 1.殷代很多时候诸王常以鬼神、排序等意思的字取名,如辛、乙、丁等;而周代诸王多用文、武、 成、康等字为名号,并在青铜器铭文中也涉及“懿德”、“天德”、“敬德”等内容。这一变化反 映了(  ) A.文化的传承受到严重挑战 B.王权打破了当时的宗教权威 C.贵族的人伦观念明显淡化 D.政治生活中更注重德治观念 2.考古资料显示商代遗址中出土的海贝,很多来自渤海至南海海域,甚至还有产于印度洋的,一些 刻写甲骨文的龟甲也被证实产于南海。这反映出(  ) A.价值认可与跨地域交往相互促进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初步奠定 C.我国辽阔疆域版图已经基本奠定 D.中心政治权力有效控制较为广泛 3.中国夏商之际的“方国”名称来源于商朝晚期殷墟遗址出土的甲骨卜辞,卜文中多以“X 方”的 形式称呼这些诸侯部落或国家,它们与中原共主王朝夏、商构成一种政治联盟关系,而西周在 广阔的疆域内授土授民,既封且分。这表明(  ) A.夏商实现了对方国的直接统治 B.方国与夏商王朝政治关系平等 C.分封制增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力 D.分封制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 4.《国语·楚语下》记载:“天子遍祀群神品物,诸侯祀天地、三辰及其土之山川,卿、大夫祀其 礼,士、庶人不过其祖。”这表明西周(  ) A.政治专制国家集权 B.礼乐社会等级鲜明 C.物质丰富国力强盛 D.社会转型礼崩乐坏 5.西周初年,边陲之地的诸侯国地广人稀。经过春秋时期的开发,这些封国内的荒地被开垦,大型 农田水利工程开始兴建,楚国修建芍陂渠,吴王修建伍堰河。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2 A.铁制生产工具的使用 B.南方水旱灾害较为严重 C.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D.吴楚经济实力较为强大 6.周灭商后,周公在总结商朝灭亡的教训时提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 “天命靡常”。这一思想(  ) A.巩固了西周的封建统治 B.符合先秦儒学的追求 C.具有重天命轻人事的特点 D.奠定了分封制的基础 7.据学者考证,陕西岐山出土的青铜器(卫盉、卫鼎)铭文中分别记载了周共王时贵族裘卫向邦君厉 买田和与矩伯进行土地交易并通过在场的执政官界定土地四至的史实。这反映出当时(  ) A.贵族成为土地交易主体 B.土地私有观念深入民间 C.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D.土地商品化的社会趋势 8.鲁班以竹木为材料,制作了一只能在天上飞翔三天三夜的木鸟,特地向墨子炫耀。未料墨子不以 为然,且道:“普通匠人取一块三寸的木头,片刻之内就能削出能负五十石重的车销。会飞的 木鸟华而不实,在社会功用上甚至比不得简单的车轴销子。”墨子这种对技艺的路径取舍(  ) A.不利于能工巧匠拓展技艺想象空间 B.体现了古人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匠心 C.促进古代科技在世界确立优势地位 D.限制了古代科技成就的应用与推广 9.《孟子·离娄(上)》记载“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qian,罪过之意)不忘,率由旧 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这主要表明孟子(  ) A.反对施行仁政 B.主张礼法并用 C.强调人性本善 D.重视继承传统 10.秦朝部分律法 律法 主要内容 《田律》 及时以书面形式汇报降雨量和受益田地的面积以及受灾的面积,中 央政府严密关注生产进度等 。 《厩苑律》 规定四月、七月、十月和正月评比耕牛,奖罚制度十分明确,如牛 因劳累而腰围每瘦一寸,主事者受笞打十下的惩罚等 。 《仓律》 不同身份人的口粮定量都做了严格明确规定等 。 这一现象反映了秦朝(  ) A.农业上的精耕细作 B.法律体系十分完备 C.经济管理严格细密 D.户籍管理较为严密3 11.汉高祖即位之初,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惠帝、吕后当政期间,“复弛商 贾之律”。文帝时撤除国内关梁之禁,不需符传(进出关口的信物),不征关税,听任商旅自由往 来。这一变化(  ) A.提高了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 B.适应了汉初经济恢复的需要 C.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 D.促进了西汉经济结构的调整 12.汉武帝元光五年,汉朝疆域内共有侯国 92 个,王子侯国仅有 5 个。至汉武帝太初元年,王子侯 国有 76 个,侯国数量达到 118 个,其中仅有 8 个侯国是元光年间留下来的。这一变化表明汉武 帝旨在(  ) A.推行削藩政策抑制侯国 B.加强侯国势力抵御外患 C.制衡侯国扩大刺史权力 D.削弱侯国防止威胁中央 13.先秦儒生仅仅是“士”的一员,孔孟也不过是诸子之一;到了两汉,儒生的身份由“士”变成 了“士大夫”,成为一支庞大的政治力量。这一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儒生社会地位的提高 B.封建官僚制度的成熟 C.儒家思想得到了重视 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14.孟子是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但直至汉代他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汉书·艺文志》仅仅把 《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出现这一情形是因为孟子(  ) A.主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B.反对实行霸道用兼并战争征服其它国家 C.认为人的本性具有恶的道德价值 D.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其政权 15.南北朝时期的典籍记载了很多北方迁到南方的名士如王导、谢安等人的言行作派,及其受南人 崇拜模仿的事例。细如服饰用具,琐至音容笑貌,都被人悉意效拟。南方上层人士改操中原洛 阳之音,也成为南土标榜身份的一种方式。据此可知,当时(  ) A.南北方的语言逐渐趋于统一 B.经济重心南移消弭文化差异 C.经济文化实力影响社会风尚 D.南方社会的包容性强于北方 16.隋唐以来,为了解决同业矛盾,保护同行利益,协调与政府的关系,同业或相关行业联合起来 组成“行会”组织,并且每行都有行志、行话和服装,所谓“其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 本色,不敢越外”。这说明我国古代(  ) A.行业竞争导致商业恶性发展 B.政府注重规范行业行为 C.经济发展促进商业活动规范 D.政府调整重农抑商政策 17.下列是创作于 7 世纪的“武则天泛龙舟”与“唐高宗猎豹”的线描图,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的 撒马尔罕大使厅北墙壁上。据此推知(  ) 4 A.古代中国政府重视海外贸易发展 B.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利于文化交流 C.艺术创作受宗教政治因素的影响 D.唐朝君主积极开拓海陆丝绸之路 18.汉唐盛世皆是帑藏丰实,充斥汉武太仓的是“陈陈相因”的粟,玄宗开元时的公私仓廪则是“稻 米流脂粟米白”。引起政府储粮从“粟”到“稻米、粟”这一变化的主要条件是(  ) A.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形成 B.政府均田限田措施成效显著 C.洲际物种交流影响经济生活 D.交通运输网络日益发展完善 19.唐代有的学者抛弃了汉儒的注疏之学,由注重章句转向强调经义;有的学者主张“以己意解 经”;有的学者提出了“何为性”和“如何修性”的问题。这些现象(  ) A.背离先秦孔孟之道 B.导致儒佛道三教并行 C.表明唯物思想出现 D.推动了儒学的思辨化 20.据下图变化可知,当时(  ) 东汉十四州示意图 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 A.南方经济实力有所增强 B.中央集权制度受到严重威胁 C.监察区已演变为行政区 D.改变了山川形便的区划原则 21.中国近代著名的陶瓷专家陈万里先生曾指出,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下列诗词对位于 浙江的瓷窑,描述正确的是(  ) A.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B.景德产佳瓷,产瓷不产手 C.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D.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 22.唐代的韩愈、柳宗元主张摒弃六朝以来流行的骈文而发起古文运动,强调在先秦两汉古文基础 上建立的新散文,提出“调必己出”“文以载道”。这场运动持续到宋代,历时二百多年。这场 古文运动的目的在于(  )5 A.巩固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 B.强烈抒发个性和表达情感 C.顺应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 D.反映文学复古潮流的兴起 23.晚唐诗人杜荀鹤,诗名远播却屡试不中,发出“空有篇章传海内,更无亲族在朝中”的感慨, 并写下“闭户十年专笔砚,仰天无处认梯媒”的诗句。这反映了唐代科举(  ) A.忽视对文化内容的考察 B.受魏晋以来选官制度的影响 C.以家世门第为选拔标准 D.推动了古代文化的繁荣发展 24.关于“玄武门之变”,北宋编纂《新唐书》载为:“太宗以兵入玄武门,杀太子建成及齐王元 吉。”但成书于五代的《旧唐书》中记载的却是李建成和李元吉谋害太宗,太宗反击获胜。这说 明(  ) A.“玄武门之变”有其历史必然性 B.综合多种史料即可确认历史的真相 C.还原真实历史依赖新史料的发现 D.历史记述受时代影响而呈现主观性 第 II 卷 (非选择题 共 52 分) 注意事项:[来源:Z.Com]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 4 题,共 52 分。 3. 选做题:请在 27 题、28 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 分) 材料一 唐代悲田养病坊是设置于寺院、专门收养贫病孤老者的机构。早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一些笃信佛 教的皇帝、贵族等设立了专门的救济赡养机构。大业年间(605—617 年)有的佛寺设置“普福田 业”、“造福处”等机构以施舍贫病之人。武周末期,寺院中病坊数量增多,政府遂设置悲田使管 理其事务,但具体事务仍由寺院主持。玄宗时期,宰相宋璟认为,病坊“骤聚无名之人......实恐 逃逋为薮,隐没成奸”,故请求罢去悲田使,对于病坊中收容的病患之人,“分付其家”,但玄宗未批 准。734 年,玄宗下诏“禁京城乞丐,悉令病坊收管,官置本钱收利给之”。但是这些钱并不是用于 病人日常生活开支,而是作为紧急备用金,只要天气许可,病人必须外出自谋饭食。宋代“安济 坊”;元明“惠民药局”和清“养济院”等机构都多多少少地仿效了唐代病坊。 ——摘编自张志云《唐代悲田养病坊初探》 材料二 6 古时,人们常用“疠”来代指传染病。在《山海经》中就有关于手握着随时可令瘟疫流行大权 的“西王母”的记载。此外《山海经》还记载了熏草等药物。周代设有专门禳除疠疫的巫祝,专门 负责清扫道路的"野庐氏"。《礼记》中也有“日五盥”的记载。人们还通过举行“傩”仪式来驱除 带来疫病的鬼。到了秦朝,法律规定“疠者有韋(罪),定杀”,“当迁疠迁所处之;或曰当迁迁所 定杀”。秦律对“弃灰于道者”也要给予一定的刑罚。汉代的皇帝常在疫情严重时下达“罪己诏”, 以求上天的原谅。汉代还通过制定法律将其大力推行“休沐”。《晋书》中还有“朝臣家有时疾染 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疾,百日不得入宫”的规定。到了隋唐时期,还出现了慈善性质的专门收治 麻风病人的“疠人坊”。此外,中国古代各朝还有专门负责天文观测的机构,如秦朝的太史令、唐朝 的太史局等通过对天象的观测对疫病进行预测。 ——摘编自董维《中国古代卫生防疫思想变迁的硏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代悲田院形成的背景,并分析其影响。(10 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防疫的主要措施及特点。(13 分)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疾病防治的认识。(2 分)7 26.阅读竺可桢关于中国气候的变迁表,回答问题。(12 分) 气候变化阶段 时间范围(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 第一温暖期 3000B.C.——1000 B.C. 商、西周初年 第一寒冷期 1000 B.C.——850 B.C. 周代 第二温暖期 770 B.C.——公元初 秦汉时期 第二寒冷期 公元初——600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三温暖期 600——1000 唐朝 第三寒冷期 1000——1200 宋代 第四温暖期 1200——1300 元朝 第四寒冷期 1400——1900 明清时期 综合上述表格中的信息及所学知识分析气候的变化与中国历代王朝治乱兴衰的关系,并用史实 加以说明。 选做题:请在 27、28 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27.【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管仲是春秋初期著名的改革家,在齐桓公的支持下他在齐国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改革。他主张 令必须由国君制定,不能政出多门。同时实行“叁其国而伍其鄙”,即将全国分为二十一乡,工商 之乡六,士乡十五,实际从事作战的是士乡。五乡为一帅,由齐君率中军,两个上卿各率五乡为左 右军,即“叁其国”。一乡有十连,一连有四里,一里有十轨,一轨有五家。这就是“伍其鄙”。 管仲将百姓划分士农工商四个职业,认为“四民者......杂处则其言咙(杂乱),其事易(变)”,将8 四民分类而居。管仲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相地而衰征”,即根据土地的贫瘠交纳不同租税,粮食收 获后,除了需要上交一部分给土地所有者,剩下的则都归耕者自己所有。管仲在齐国的改革是春秋 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拉开了各诸侯国改革的序幕,同时也为齐国确立霸主地位奠定了基 础。 ——摘编自杨洋《管仲改革——一个改革家的历史气魄》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管仲改革的历史背景。(6 分) 2.结合管仲改革的内容,说明管仲改革的作用。(9 分) 28.【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 颜真卿(708—785 年),开元年间进士。安史之乱爆发后,任平原太守的颜真卿由于准备充分, 应对灵活,当河朔一带全部沦陷之时,唯独平原郡防守完备。唐代宗即位后,颜真卿上书皇帝,希 望代宗“博闻谠言,以广视听”,言辞激切,声震朝野。颜真卿因为忠直,先后受到宦官李辅国和 一些权臣的打压,一再被贬。建中四年(783 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反叛,唐德宗命颜真卿到许州 安抚李希烈。面对李希烈的各种威逼利诱而不为所动,最终被害,时年 77 岁。颜真卿在书法上造诣 深厚,并广泛吸收王羲之、张旭、怀素等人书法的精华,时人称之为“得王羲之之筋骨心肺”。有 《颜氏家庙碑》《祭侄文稿》等作品传世,其独创的“颜体”书法被后人称之为“中正之笔”。 ——摘编自《新唐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真卿的主要历史贡献。(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颜体”享有崇高地位的原因。(9 分)9 乐山十校高 2021 届第四学期半期联考 历史参考答案 1-5 DACBA 6-10 BDADC 11-15 BDDDC 16-20 CBDDA 21-24 AABD 25 题: (1)背景:佛教的广泛传播;儒家仁爱思想的影响;政府的推动与支持;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前 代救济赡养机构的影响。(任答 3 点 6 分) 影响: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收揽人心,赈济贫民,宣扬皇朝浩荡恩典;有 利于维护统治,起着粉饰太平、装修善政的作用;为后世福利机构的设置提供了借鉴。政府对悲田 院管理不善,资金紧张,并未形成有效救济机制;救济范围较小,救济力度不大,社会影响有限。 (任答 2 两点 4 分) (2)措施:祈祷巫祝;佩戴香药,芳香辟秽;注重个人卫生;进行占星预测,皇帝罪己修政;进行 隔离防疫;加强公共卫生的清洁。(任答 3 点 7 分) 特点:从多方面进行防疫;有一定的迷信色彩(或科学性与迷信交织);通过立法防控;政府与民间 力量相结合;宗教力量的参与。(任答 3 点 6 分) (3)采意给分,合理即可。 26 题: 示例一:关系:气候的变化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古代王朝的兴衰深深地打 上了气候变化的烙印。(2 分) 说明:温暖期中国社会政治是繁荣强大时期;寒冷期是中国社会分裂动荡时期。(3 分)我国的 4 个温 暖期对应着商周、秦汉、唐朝和元朝。这几个时期社会繁荣,国家相对统一,民族矛盾相对缓和(3 分);4 个寒冷期对应着东周、魏晋、两宋和明清,这几个时期表现出社会矛盾尖锐,民族政权对峙、 北方民族大规模南侵、社会动荡的总体特征(3 分)。 我国气候温暖期与寒冷期的交替变迁,与封建王朝的治乱兴衰对应明显,显示出气候变化对政治统 治和社会局势的明显影响。(1 分) 示例二:关系:气候的温暖期与寒冷期的变迁成对应关系,这只是偶然的巧合,与王朝的治乱兴衰 没有必然的联系。王朝的兴衰变化各有自己的规律。(2 分) 说明:王朝的治乱兴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根本因素在于统治者对社会生产力的保护与 破坏(3 分)。宋朝虽然处于寒冷期,但是两宋时期经济繁荣,文化兴盛;明清时期处于我国历史上第 四个寒冷期,(3 分)明朝前期和清朝前期的统治者励精图治,休养生息(3 分),形成了我国历史上少 有的国力强盛时期。(1 分)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学生提炼的观点符合题意,且能围绕自己的观点自圆其说,就可给分。 例如,“这一表格为我们学习分析中国古代治乱兴衰的因素提供了新的途径”且论述有据合理,也可 给分。评分标准可以参照上述示例) 27 题: (1)背景: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井田制瓦解;士阶层的崛起,广泛活 动于国家政治活动中;百家争鸣,思想活跃。(任答 3 点 6 分) (2)作用:主张政令必须由国君制定,有利于加强君主权力;划分士乡,有利于扩大兵源,保证军 队的实力;实行仕伍制度,有利于加强对基层社会的治理,稳定社会秩序;划分四民,分类而居, 有利于各行业稳定发展;按据土地的贫瘠交纳不同租税,实际上肯定了土地私有制,推动小农经济 的形成;通过对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改革提升了齐国国力,为其取得霸主地位奠定了基础;对其10 他诸侯国的改革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结合管仲改革的内容答影响,一点 3 分,任答 3 点 9 分; 若未结合内容只答影响一点 2 分,任答 3 点 6 分) 28 题: (1)贡献:参与平定安史之乱,维护国家统一;独创“颜体”,发展书法艺术。(2 点 6 分) (2)原因:广泛吸收前辈书法精华,形成了独特艺术风格;颜真卿为人正直、品德高尚;儒学的影 响。(3 点 9 分)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