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海南省高考压轴卷生物试题 (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海南省高考压轴卷生物试题 (含解析)

ID:267709

大小:418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0-06-10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海南省高考压轴卷 生 物 1.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用无水乙醇提取菠菜绿叶中的色素 B. 将煮沸冷却后的肝脏研磨液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会出现大量气泡 C. 用斐林试剂检测苹果汁中的还原糖,需水浴加热后观察颜色变化 D. 在低倍镜下可观察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 2.关于病毒和细菌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都有核糖体 B. 遗传物质都是 DNA 或 RNA C. 都能独立作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D. 可遗传的变异来源都没有染色体变异 3.细胞中的无机物包括水和尤机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由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B. 结合水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介质 C. 哺乳动物血液中缺钙,肌肉会舒张无力 D. 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4.图为某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生物膜系统由①②④组成 B. 结构③能增大细胞膜的面积 C. ⑤和⑥都具有选择透过性 D. 细胞膜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和功能有差异 5.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下列有关 DNA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摩尔根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并且发明了基因位置测定的方法 B. 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并提出了半保留复制C. DNA 是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RNA 是原核生物及病毒的遗传物质 D DNA 复制与 RNA 逆转录产物相同,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也相同 6.随外界溶液葡萄糖浓度升高,葡萄糖穿越细胞膜进入红细胞的运输速率存在一个饱和值, 该值的大小取决于( ) A. 细胞内的氧浓度 B. 细胞膜外的糖蛋白数量 C. 细胞膜上相应载体的数量 D. 细胞内外葡萄糖浓度差值 7.某科研小组为了探究不同条件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将 8 株大小和长势相同的天竺葵分 别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定时测定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实 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组别 1 2 3 4 5 6 7 8 温度(℃) 10 10 20 20 30 30 40 40 光照强度(Lux) 1000 0 1000 0 1000 0 1000 0 开始时 CO2 量(g)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12h 后 C02 量(g) 4.5 5.1 3.5 5.4 1.9 5.9 2.0 5.8 A.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B. 设置 2、4、6、8 四个组是为了排除光照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C. 第 5 组条件下 12h 天竺葵光合作用实际消耗 C02 的量为 4.Og D. 根据该实验结果可知天竺葵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相同,均为 30℃ 8.下列有关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化形成不同功能的细胞,但这些细胞也有相同的蛋白质 B. 衰老的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染色质收缩,但有的基因还在表达 C. 癌细胞不能进行正常地分化,机体清除癌细胞与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有关 D.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坏死对生物体均有积极的意义 9.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 DNA 含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 .A. 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 cd 段某个时期 B. 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 cd 时期的细胞都含有 23 对同源染色体 C. 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赤道板和纺锤体都出现在 bc 时期 D. 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 ef 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相同 10.豌豆子叶的黄色对绿色为显性,种子的圆粒对皱粒为显性,且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 传。以一株黄色圆粒豌豆和一株绿色皱粒豌豆为亲本,杂交得到 F1,F1 自交得到的 F2 中黄色 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15∶5,则黄色圆粒的亲本产生的配子种类有 ( ) A. 1 种 B. 2 种 C. 3 种 D. 4 种 11.1952 年,赫尔希和蔡斯用 32P 和 35S 分别标记噬菌体后,进行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两组实验获得的子代噬菌体都不含 35S,部分含有 32P B. 若搅拌不充分会使 35S 标记组沉淀物的放射性偏低 C. 若保温时间过长会使 32P 标记组上清液的放射性偏高 D. 该实验说明 DNA 分子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具有连续性 12.比较某一癌症患者体内的癌细胞、造血干细胞和神经细胞,关于这三种细胞的叙述下列有 几项正确( ) ①细胞核中 DNA 含量始终相同 ②都能在细胞核中进行转录和翻译 ③具有长短不一的细胞周期 ④核基因的遗传信息是相同的 A. 0 项 B. 1 项 C. 2 项 D. 3 项 13.下图为一个双链 DNA 分子(15N 标记)中某基因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该基因全部碱基中 A 占 20%。下列说法正确的( )A. DNA 的特异性是由四种碱基的数量比例决定的 B. DNA 聚合酶可催化形成①和②处的化学键 C. 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C+G)/(A+T)的值为 1.5 D. 将该 DNA 置于不含 15N 的环境中复制 3 次后,含 15N 的 DNA 分子占总数的 1/8 14.下列有关变异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某植物经 X 射线处理后未出现新的性状,则没有新基因产生 B. 利用生长素得到无子番茄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 C. 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脱分化与再分化后便可得到稳定遗传的植株 D. 发生在水稻根尖内的基因重组比发生在花药中的更容易遗传给后代 15.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遗传病是指基因结构改变而引发的疾病 B. 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都是遗传病 C. 杂合子筛查对预防各类遗传病具有重要意义 D. 遗传病再发风险率估算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 16.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 6 号和第 9 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 得到的重组酵母菌能存活 , 未见明显异常 ,关于该重组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还可能发生变异 B. 表现型仍受环境的影响 C. 增加了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 D. 改变了酵母菌的进化方向 17.下图为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病致病基因位于核 DNA 上,乙病致病基因位于线粒 体 DNA 上。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甲病是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 B. Ⅱ7 个体的致病基因来自Ⅰ3 和Ⅰ4 C. Ⅱ8 和Ⅱ9 的后代不可能患乙病 D. Ⅱ6 和Ⅱ7 的后代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 1/3 18.下图是人体某组织内环境示意图。A、B、C 是液体,1、2 是不同的结构,3 是组织细胞。 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花粉过敏会引起 A 增多 B. 2 处细胞直接的内环境为 B C. 机体新陈代谢主要在 C 中进行 D. A 中的 O2 进入 3 中被利用至少要通过 5 层生物膜 19.以下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基因型 B. 抗生素可以诱发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 C.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必将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D. 某种群中若显隐性个体数量保持不变,则该种群有可能发生进化 20.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 B. 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 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 D. 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2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 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是( ) A. HIV 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 H1N1 流感 B. HIV 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 C. 被 HIV 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 HIV 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D. HIV 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 HIV 感染 22.下列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安静时主要由骨骼肌代谢产热 B. 人体的蒸发散热主要通过呼吸道进行 C. 炎热时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是通过体液调节实现的 D. 寒冷刺激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利于产热 23.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技术的正确叙述是(  ) A. 重组 DNA 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连接酶和运载体 B. 所有的限制酶都只能识别同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C. 繁殖快是选用细菌作为重组质粒受体细胞的原因之一 D. 只要目的基因进入了受体细胞就能成功实现表达 24.连续四年对某地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后,计算其 L 值(L=当年末种群 个体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第 1 年末甲、乙种群的数量可能相同 B. 第 2 年乙种群的增长速率比甲种群大 C. 第三年末乙种群的数量比第一年末大 D. 这 4 年甲种群的年增长率都相同 25.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科研人员对某地富营养化水体实施生态恢复,先后引入以藻类 的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经过一段时间,水 体基本实现了 “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丧失 B. 引种芦苇、香蒲既可吸收水中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 C. 放养植食性鱼类可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 D. 这一成功案例说明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 26.当某些基因转录形成的 mRNA 分子难与模板链分离时,会形成 RNA-DNA 杂交体,这时非模 板链、RNA-DNA 杂交体共同构成 R 环结构。研究表明 R 环结构会影响 DNA 复制、转录和基因的 稳定性等。下图为某细胞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酶 A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填写下列选项的编号)。 A.催化两个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形成磷酸二酯键 B.将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连接到新合成的 DNA 子链上 C.将两条脱氧核酸链之间的氢键破坏 D.将新合成的 L 链片段进行连接 (2)酶 C 的名称是___________,与酶 A 相比,除了有着相同的催化效应外,还能使 DNA 分 子中的_______断裂。酶 C 催化过程的产物与过程 1 的产物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R 环结构的形成往往与 DNA 分子中某种碱基对的数量有关,推测该片段可能含有较多的 ________碱基对,使 mRNA 不易脱离模板链。 (4)R 环的形成还会_________(提高、降低)DNA 的稳定性,从而引起___________。 (5)过程 2 中,一个 mRNA 上可同时连接多个核糖体,其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图示为原核细胞的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27.在充满 N2 与 CO2 的密闭容器中,用水培法栽培番茄,在 CO2 充足的条件下测得番茄的呼吸 速率和光合速率变化曲线如下图。 (1) 4~6h 容器内 O2 和 CO2 含量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_____________。 (2) 9~10h 间,番茄光合速率迅速下降,推测最可能发生变化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 10h 时后不再产生 ATP 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若此环境条件维持不变,容器内的 O2 含量 将逐渐下降并完全耗尽,此时细胞内产生 ATP 的场所是____________。 (3) 若在 6~8h 时,将容器置于冰浴中,请推测番茄呼吸速率的变化及其原因 ____________。 28.下列示意图分别表示某雌性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 体、染色单体和 DNA 含量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并回答: (1)图①中 b 柱表示的是________,图②中表示体细胞分裂的是________。图①中Ⅲ的数量 关系对应于图②中的________,图①中的数量关系由Ⅰ变化为Ⅱ的过程,细胞核内发生的分 子水平的变化是________;由Ⅱ变化为Ⅲ,相当于图②中的________的过程。图①中Ⅰ、Ⅱ、 Ⅲ、Ⅳ所对应的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不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 (2)一对夫妇,妻子表现正常,丈夫患色盲,生了一个染色体组成为 XXY,且患色盲的儿子。 可能原因是父亲产生精子时图②中________时期发生异常,也可能是母亲产生卵细胞时图② 中________时期发生异常。 (3)又如如图,图 A 是该种生物的一个精细胞,根据染色体的类型和数目,判断图 B 中与其 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为________。 29.图 1 是用 DNA 测序仪测出的某生物的一个 DNA 分子片段上被标记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碱 基排列顺序(TGCGTATTGG),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 1 推测,此 DNA 片段上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量是_________个. (2)根据图 1 脱氧核苷酸链碱基排序,图 2 显示的脱氧核苷酸链碱基序列为____________ (从上往下序列). (3)图 1 所测定的 DNA 片段与图 2 所显示的 DNA 片段中的 总是为_____,由此证明 DNA 分子碱基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图 1 中的 DNA 片段与图 2 中的 DNA 片段中 A/G 比分别为 、 ________ ,由此说明了 DNA 分子的特异性. (4)若用 35S 标记某噬菌体,让其在不含 35S 的细菌中繁殖 5 代,含有 35S 标记的噬菌体所占 比例为_____. (5)图中 DNA 片段由 500 对碱基组成,A+T 占碱基总数的 34%,该 DNA 片段复制 2 次,共需 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子_______个。 30.为了研究影响酸奶发酵的因素,某小组在 A、B 两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鲜牛奶,将等量的 甲、乙两菌种(都能产生乳酸)分别接入其中并混匀,密封后再将两者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 发酵,并在 6 h 内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过程中可能会影响酸奶品质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 (2)在家庭制作葡萄酒时,容器瓶的盖子选下列哪种?_______________(填“有螺旋可旋转的”“密封不可开启的”),为什么?_______________。 (3)在制作酸奶时,人们还会在鲜奶中加一定量的蔗糖,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发现 6 h 内的酸奶发酵效果越来越好,无法确定发酵的最佳时间,若要确定最佳发酵时间,可以 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表明,酸奶制作时间有长有短,有的季节 2~3 小时即可,有的 季节需要 10~12 小时。由此可知,影响发酵效果的非生物因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31.青蒿素是最有效的抗疟药之一,但野生黄花蒿青蒿素产量低。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 培育出高产的转基因黄花蒿。回答下列问题: (1)从 1953 年沃森和克里克揭示出____________结构,到这种物质能在体外拼接,仅用了 20 年时间。 (2)青蒿素合成途径存在两种关键酶——紫穗槐二烯合酶和青蒿酸合成酶。研究人员从黄花 蒿的 cDNA 文库中获取了这两种关键酶的基因,在对它们进行 PCR 扩增时,向反应体系中加入 的物质中,除了模板不同,_____________也应不同。 (3) 要使从 cDNA 文库中获取的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的表达,需要构建___________, 而不能直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原因是获取的目的基因没有其表达所需要的 _______________和终止子。要通过蛋白质工程获得活性更高的酶,需根据设计蛋白质的结构 推测_______________序列,确定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后再经基因合成或 _______________获得所需的基因。 (4)有科学家成功培育出能生产青蒿素的转基因酵母菌。利用转基因酵母菌生产青蒿素的优 势主要有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酶的高效性、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 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对于此类试题,需要学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 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选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及分析、实验 结果等,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2.【答案】D 【解析】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没有细胞核,也没有核糖体,A 错误;细菌是原核生物,遗传物质是 DNA,B 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C 错误;细菌和病毒都没有 染色体,因此都不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D 正确。 3.【答案】D 【解析】 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A 错误;自由水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介质,B 错误;哺 乳动物血液中缺钙,肌肉会出现抽搐等症状,C 错误;有的无机盐离子在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 酸碱平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D 正确。 4.【答案】A 【解析】 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②)、细胞器膜(①)和核膜(⑤)组成,④为中心体,无膜结构,不 属于生物膜系统,A 错误;③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的胞膜和胞质向外伸出的细小的指状突 起,能增加细胞的表面积,提高细胞的吸收功能,B 正确;⑤核膜具有选择性,⑥核孔也具有 选择透过性,不是所有物质都能任意通过核孔的,如 DNA 分子不能出细胞核,C 正确;细胞膜 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和功能有差异,如小肠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所含蛋白质较多,主要和其吸收功能相适应,D 正确。 5.【答案】B 【解析】 摩尔根通过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发明了基因位置测定 方法,A 项错误;沃森和 克里克构建了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并提出了 DNA 半保留复制的假说,B 项正确;DNA 是真核 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RNA 是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C 项错误;DNA 复制与 RNA 逆转录 产物相同,都是 DNA,但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DNA 复制时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 T- A、A-T、C-G、G-C,逆转录时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 U-A、G-C、C-G、A-T,D 项错误。 6.【答案】C 【解析】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由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而氧浓度与细胞呼吸 提供能量有关,所以葡萄糖通过细胞膜进入红细胞的运输与细胞内的氧浓度无关,A 错误;糖 蛋白与细胞识别有关,而与运载物质无关,B 错误;由于协助扩散需要载体协助,所以葡萄糖 通过细胞膜进入红细胞的运输速度大小主要取决于细胞膜上相应载体的数量,C 正确;由于葡 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协助扩散,所以其运输速度的饱和值大小主要取决于相应载体的数量, 而不是由细胞内外葡萄糖浓度差决定,D 错误。 7.【答案】C 【解析】 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A 错误;设置 2、4、6、8 等四个组是为了探究温度对细胞呼吸的影 响 , B 错 误 ; 第 5 组 条 件 下 12h 天 竺 葵 实 际 光 合 作 用 = 呼 吸 作 用 + 净 光 合 作 用 =5-1.9+5.9-5=4g,C 正确;由表中数据可知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相同, 但实际上要测定准确的最适温度,还需要更细分的温度梯度,D 错误. 8.【答案】D 【解析】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不同功能的细胞内的蛋白质种类不同,但这些细 胞也有相同的蛋白质,如呼吸酶,A 正确;衰老的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但有的基因还在表 达,B 正确;癌细胞是正常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细胞凋亡可以清除体内癌细胞,细胞凋亡是 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C 正确;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对生物体发育、 正常生命活动均有积极的意义,而细胞坏死是非正常死亡,对正常生命活动不利,D 错误。 9.【答案】A 的【解析】 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cd 段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的前期、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不含有同源染色体,A 项正确,B 项错误;赤道板为假想的平 面,纺锤体出现在前期,bc 段为间期,C 项错误;ef 时期代表有丝分裂后期、末期,末期染 色体数目减半,D 项错误。 10.【答案】B 【解析】 已知 F2 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15:5,即黄色:绿色=3:5,圆粒:皱 粒=3:1,说明子一代基因型为 YyRr、yyRr,则亲本黄色圆粒的基因型为 YyRR,可以产生 YR 和 yR 两种配子,故选 B。 11.【答案】B 【解析】 由于 35S 标记的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DNA 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以实验所获得的子代噬 菌体不含 35S 而部分可含有 32P,A 正确;35S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 时,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如果搅拌不充分,蛋白质外壳与细菌不分开,会使 35S 标记组沉淀 物的放射性偏高,B 错误;如果保温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就会细菌中释放出来,会导致 32P 标记组上清液中放射性升高,C 正确;该实验结果说明 DNA 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具有连续性, 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D 正确。 12.【答案】A 【解析】 细胞分裂时 DNA 复制后加倍,故核中 DNA 含量不一定相同,①错误;这些细胞都能进行转录和 翻译,但翻译的场所在细胞质中,②错误;神经细胞不再分裂,无细胞周期,③错误;癌细胞 因为发生了基因突变,故细胞核的遗传信息不相同,④错误;综上分析,本题正确选项有 0 项, 选 A。 13.【答案】C 【解析】 A、DNA 分子中有 4 种碱基;4 种碱基的配对方式有两种,A-T、G-C;不同的 DNA 分子碱基比 例可能相同,但不同的 DNA 碱基对排列顺序一定不同,所以其特异性体现在碱基对的排列顺 序,A 错误; B、DNA 聚合酶可催化形成②处的化学键(磷酸二酯键),而①处时氢键,其形成不需要 DNA 聚合酶的催化作用,B 错误; C、由该基因全部碱基中 A 占 20%,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 T=A=20%,C=G=30%,因此该 DNA 分 子中(C+G)/(A+T)=(30%+30%)/(20%+20%)=3/2=1.5,又由于在双链 DNA 分子中一条核 苷酸链中(C+G)/(A+T)的值=整个 DNA 分子中的(C+G)/(A+T)的值,因此该基因的一条 核苷酸链中(C+G)/(A+T)的值为 1.5,C 正确; D、DNA 复制为半保留复制,不管复制几次,最终子代 DNA 都保留亲代 DNA 的 2 条母链,故最 终有 2 个子代 DNA 含 15N,所以含有 15N 的 DNA 分子占 DNA 分子总数的 2/8=1/4,D 错误。 故选 C。 14.【答案】B 【解析】 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基因突变并不一定会改变生物的性状,A 项错误;利用生长素得到无子 番茄的过程是外界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B项正确;二倍体 植株的花粉经花药离体培养后,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才可得到稳定遗传的植株,C 错误;水稻 根尖细胞无法进行减数分裂,细胞内发生的基因重组无法遗传给后代,而花药中的细胞可以 进行减数分裂,可以将基因重组遗传给后代,D 项错误。故选 B。 15.【答案】D 【解析】 遗传病是指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可能是基因结构改变引起的,也可能是由染色体异常 引起的,A 错误; 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不一定都是遗传病,可能是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B 错误;杂 合子筛查用于检测基因异常引起的遗传病,而染色体遗传病属于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 不能用杂合子筛查法筛选,C 错误;不同遗传病类型的再发风险率不同,所以遗传病再发风险 率估算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D 正确。 16.【答案】D 【解析】 变异是随机的,故 A 正确;表现型是环境和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故 B 正确;该技术属于基 因重组,会增加了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故 C 正确;自然选择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该技术 不会改变了酵母菌的进化方向,故 D 错误。 17.【答案】D 【解析】系谱图中,I1 与 I2 均正常,他们的女儿 II5 患甲病,可推知甲病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A 正确;根据 A 的分析,患者 II7 的甲的致病基因一个来自 I3,一个来自 I4,乙病致病基因位 于线粒体 DNA 上,所以 II7 个体的致病基因来自 I3,B 正确;乙病致病基因位于线粒体 DNA 上, 表现为母系遗传的特点,II9 不患乙病,所以 II8 与 II9 的患病后代不可能患乙病,C 正确;设 控制甲病的正常基因与致病基因为 A、a,II6 的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 1/3AA、2/3Aa,II7 的关 于甲病的基因型为 aa,II6 与 II7 后代患甲病的概率为 2/3×1/2=1/3,不患甲病的概率为 1-1/3=2/3,由于 II7 患乙病,根据乙病的遗传特点,可推知Ⅱ6 和Ⅱ7 的后代一定患乙病,综 合考虑,II6 与 II7 的后代只患一种病(只患乙病,不患甲病)的概率为 2/3×1=2/3,D 错误。 18.【答案】D 【解析】 由于花粉过敏,会引起 1 毛细血管壁细胞的通透性增加,C 组织液的量会增加,A 错误;2 处 是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为 B(淋巴)和 C(组织液),B 错误;新陈代谢主要发 生在 3(组织细胞)中,C 错误; A 液中的 O2 进入组织细胞中被利用至少要通过 5 层生物膜 (进单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出单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进单层组织细胞膜+进双层线粒体膜), D 正确。 19.【答案】D 【解析】 自然选择 直接对象是表现型,而不是基因型,A 错误;细菌的抗性突变发生在使用抗生素之 前,抗生素只能对细菌的抗性突变进行选择,B 错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必将导致生物进化, 但不一定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新物种的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C 错误;若某种群中若显隐 性个体数量保待不变,但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则该种群发生了进化,D 正确。 20.【答案】D 【解析】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不消耗能量,不需要结构①线粒体提供能量,A 错误; 当兴奋传导到③突触前膜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B 错误; 递质经②突触小泡的转运和③突触前膜的胞吐作用释放至突触间隙,C 错误; 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若是兴奋型神经递质,则是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 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说明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D 正确。 21.【答案】D 【解析】 的HIV 感染人群的免疫能力降低,因此他们比健康人群更易患肿瘤,A 正确;HIV 的高度变异性, 致使研制具有持久效果的疫苗很难成功,B 正确;被 HIV 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 HIV 蛋白, 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C 正确;HIV 主要攻击 T 细胞,导致体液免疫能力降低, 因此机体仍存在部分体液免疫应答,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 HIV 感染,D 错误。 22.【答案】D 【解析】 安静状态下主要肝脏代谢产生热量,运动时主要由骨骼肌产热,A 错误;人体的蒸发散热主要 通过皮肤进行,B 错误;炎热时毛细血管舒张,增加散热量,主要是通过神经调节实现的,C 错误;寒冷刺激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D 正确。 23.【答案】C 【解析】 重组 DNA 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连接酶,而运载体不属于工具酶,A 错误;酶具有专一 性,不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的碱基序列不同,B 错误;选用细菌作为重组质粒的受体细 胞的原因是其繁殖快、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等,C 正确;基因是选择性表达的,目 的基因进入了受体细胞不一定能成功实现表达,还需要检测和鉴定,D 错误。 24.【答案】B 【解析】 甲、乙两个种群内个体的初始数量均未知,第一年末甲种群的 L=1.5,乙种群的 L 稍大于 1, 两种群具体增加的数量无法得知,因此第 1 年末甲、乙种群的数量可能相同,A 正确;据图无 法比较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率,B 错误;第三年末乙种群的 L=1,第 1、2 年乙的 L 值大于 1,说明在这三年内,乙的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因此第三年末乙种群的数量比第一年末大, C 正确;设甲种群的初始数量为 N0,第一年末其种群数量为 N0L,第二年末其种群数量为 N0L2, 第三年末其种群数量为 N0L3,第四年末其种群数量为 N0L4,由于甲的 L 值固定不变,均为 1.5,因此可知这四年其增长率为(N0L- N0)/ N0=(N0L2-N0L)/N0L=(N0L3-N0L2)/ N0L2= (N0L4- N0L3,)/ N0L3=L-1,D 正确。 25.【答案】A 【解析】 A、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即生态 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 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因此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而不是丧失,A 错误; B、芦苇、香蒲属于挺水植物,由于其茎叶部分高出水面,因此它们更能够充分的利用光照, 因此引种二者既可吸收水中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B 正确; C、放养植食性鱼类,鱼类可以以水中的浮游植物为食物,这样,浮游植物中的能量就流向鱼 类,进而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C 正确; D、这一成功案例说明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D 正确。 故选 A。 26.【答案】 (1)B (2) RNA 聚合酶 (3)氢键 (4) 前者含核糖和尿嘧啶,后者含 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 (5) G-C (6) 降低 (7) 基因突变 (8)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 蛋白质,提高了合成蛋白质的效率 (9) 复制、转录、翻译可以同时进行 【解析】 试题分析:左侧形成两个子代 DNA 分子,完成 DNA 复制,酶 A 表示 DNA 聚合酶,酶 B 表解旋 酶;右侧表示转录,酶 C 表示 RNA 聚合酶。过程①表示 DNA 复制,过程②表示翻译。 (1)酶 A 是 DNA 聚合酶,其作用是将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连接到新合成的 DNA 子链上,形成子 代 DNA 分子,故选 B。 (2)由图可知,右侧形成信使 RNA,表示转录,则酶 C 是 RNA 聚合酶,与酶 A(DNA 聚合酶) 相比,酶 C 除了能催化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外,还能催化氢键断裂。 酶 C 催化过程 的产物是 RNA,过程 1 的产物是 DNA,RNA 和 DNA 的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 RNA 含核糖和尿嘧啶, DNA 含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 (3)非模板链、RNA-DNA 杂交体共同构成 R 环结构,由于 G-C 有三个氢键,富含 G-C 的片段 容易形成 R 环,mRNA 不易脱离模板链,从而导致转录失败。 (4)R 环是由非模板链、RNA-DNA 杂交体共同构成,其形成会降低 DNA 的稳定性,从而引起 基因突变。 (5)翻译时,一个 mRNA 上可同时连接多个核糖体,因而短时间内可合成大量的蛋白质,从 而提高了合成蛋白质的效率。 (6)原核生物的细胞中不含核膜,因此 DNA 的复制、转录以及蛋白质的合成,三者可以同时 进行。 27.【答案】 (1)增加和减少 (2)番茄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植株从容器中吸收二 氧化碳并放出氧气 (3)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 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4)光照 (5)叶绿体 (6)细胞质基质 (7)呼吸速率明显下降,温度降低导致酶的活性降低 【解析】 (1)据图可知,4~6h 容器内番茄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植株从容器中吸收二氧化碳并 放出氧气,导致容器内 O2 的含量增加,CO2 含量减少。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 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2)9~10h 间,番茄光合速率迅速下降可,而呼吸速率基本不变,推知此时变化的条件必然 只影响光合速率,不影响呼吸速率,推测最可能发生变化的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10h 后,植 物的光合速率为 0,此时产生 ATP 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与线粒体,而由于此时植物不能进行光 合作用,叶绿体不再产生 ATP。若此环境条件维持不变,容器内的 O2 含量将逐渐下降并完全 耗尽,此时由于无氧气,植物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吗,此时细胞内产生 ATP 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3)呼吸作用需要多种酶的参与,酶的催化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冰浴条件下酶活性下降,呼 吸速率明显下降。 28.【答案】 (1)染色单体 (2) 甲 (3)乙 (4) DNA 分子复制 (5) 丙变化为乙 (6) III 和 IV (7) I (8)丙 (9) 乙 (10)③ 【解析】 (1) 图①中,由Ⅰ→Ⅱ的过程中,a 的数目不变、形成了 b、c 含量增倍,据此可推知:a 柱表 示染色体,b 柱表示染色单体,c 柱表示核 DNA。在图②中,依据各细胞内染色体的行为特点 可知:甲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体 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所以图②中表示体细胞分裂的是甲。图①中Ⅲ的染色体数减半,且有染 色单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其数量关系可对应于图②中的乙。图①中的数量 关系由Ⅰ变化为Ⅱ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是 DNA 分 子复制。由Ⅱ变化为Ⅲ的过程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其结果导致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减半,相当 于图②中的丙变化为乙。图①中Ⅲ和Ⅳ所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为 2,是正常体细胞的一 半,说明是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形成的,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Ⅰ所对应的细胞中染色 体数目为 4,与正常体细胞相同,且没有染色单体,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也可能是 体细胞或原始的生殖细胞,因此不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 (2) 依题意,红绿色盲孩子的基因型为 XbXbY,妻子的基因型是 XBXb,丈夫的基因型是 XbY,由 此可推出该患儿是由母亲产生的 XbXb 的卵细胞与父亲产生的 Y 的精子受精后或由母亲产生的 Xb 的卵细胞与父亲产生的 XbY 的精子受精后所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成的,所以该患儿的致病基因来自于母亲或父亲。正常情况下,父亲的精原细胞中只含有一条 X 或 Y 染色体,经减数分 裂所形成的精子中也只含有一条 X 或 Y 染色体,若 X 和 Y 染色体同时出现在精子中,说明精 原细胞在形成精子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中出现异常,X 和 Y 这对同源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 即图②中丙时期发生异常。正常情况下,母亲的卵原细胞中只含有一条 X 染色体携带有致病 基因 b,经减数分裂所形成的卵细胞中也只含有一条 Xb 染色体,若出现两条 Xb 染色体,说明 卵原细胞在形成卵细胞的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出现异常,导致着丝点分裂后所形成的两条 Xb 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即图②中乙时期发生异常。 (3) 依据精子形成的减数分裂过程可知: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两个精 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应相同。图 A 是该种生物的一个精细胞,其中含有的小的染色体为白色, 大的染色体绝大部分为白色,说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这对大的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 由此可判断图 B 中与图 A 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为③。 29.【答案】 (1) 5 (2)CCAGTGCGCC (3) 1 (4)嘌呤数等于嘧啶数 (5) 1 (6)2/8 (7)0 (8)990 【解析】 据图分析,图 1 中碱基序列含有 4 个胞嘧啶(C),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互补链含有鸟 嘌呤(G)也是 4 个,因此此 DNA 片段上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量=4+1=5 个。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 2 中显示的脱氧核苷酸链碱基序列为 CCAGTGCGCC。 (3)在双链 DNA 分子中,因为碱基互补配对,A=T,G=C,则 =1,即嘌呤数等于嘧啶数; 图 1 中的 DNA 片段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碱基排列顺序(TGCGTATTGG),可计算出此 DNA 片段 中的 A/G=(1+4):(4+1)=1;图 2 中的 DNA 片段中一条链脱氧核苷酸的碱基排列顺序为 CCAGTGCGCC,可计算出此 DNA 片段中 A/G=(1+1):(4+4)=2/8=1/4,由此可知不同生物 DNA 分子中 A/G 是不同的,体现了 DNA 分子的特异性。 (4)已知图中 DNA 片段由 500 对碱基组成,A+T 占碱基总数的 34%,则 G+C 占碱基总数的 1-34%=66%,又因为双链 DNA 分子中 C=G,因此该 DNA 分子中 G=C=500×2×66%÷2=330 个, 则 DNA 片段复制 2 次,共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子数=(22-1)×330=990 个。 30.【答案】 (1)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 (2)因为打开瓶盖取样,可能会造成杂菌污染 (或者致使氧气进入影响乳酸菌发酵) (3)有螺旋可旋转的 (4)因为酒精发酵会产生较 多的二氧化碳,有螺旋可旋转的瓶盖可拧松排气,有利于发酵的持续进行 (5)为乳酸菌的 生长繁殖和发酵提供原料,还能改变口感 (6)延长发酵时间,观测发酵效果,以找到最好的发酵效果所对应的发酵时间 (7)温度 【解析】 (1)制作酸奶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其产生相应的代谢产物乳酸需要在缺氧条件下进行,上述 操作过程“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可能会影响酸奶的品质,因为打开瓶盖取样,可能会造 成杂菌污染 (或者致使氧气进入影响乳酸菌发酵)。 (2)在家庭制作葡萄酒时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在代谢会产生较多的 CO2,需要及时排除, 否则会产生“爆瓶”现象。因此,在家庭制作葡萄酒时选择有螺旋可旋转的瓶盖,有螺旋可 旋转的瓶盖可拧松排气,有利于发酵的持续进行。 (3)乳酸菌发酵过程中需要为其提供适量的营养物质蔗糖,其目的是为乳酸菌的生长繁殖和 发酵提供原料,还能改变口感。发现 6h 内的酸奶发酵效果越来越好,无法确定发酵的最佳时 间,此时可延长发酵时间,观测发酵效果,以找到最好的发酵效果所对应的发酵时间。微生 物在发酵过程中需要酶的催化作用,不同的温度制作酸奶的时间不同,在最适的温度下,酶 的活性最高,发酵时间最短,因此影响发酵效果的非生物因素可能是温度。 31.【答案】 (1)DNA 双螺旋 (2)引物(对) (3)基因表达的载体 (4)启动子 (5) 氨基酸 (6)基因修饰 (7)繁殖快,易培养,成本低,可以工业化生产,生产不受季节、 气候、地域限制 【解析】 (1)1951~1953 年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生物学家克里克合作,提出了 DNA 分子的双螺 旋结构学说,使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分子生物学阶段,从揭示 DNA 双螺旋到这种物质能在体 外拼接,仅用了 20 年时间。 (2)利用 PCR 技术扩增 DNA 时,所加入的模板、引物都是不同的。 (3)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 DNA 重组技术,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目的基因的获取→基 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其中基因表达载体 的构建是核心步骤,要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的表达,需要构建基因表达的载体,而 不能直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原因是获取的目的基因没有其表达所需要的启动子和终 止子。蛋白质工程的目标是根据人们对蛋白质功能的特定需求,对蛋白质的结构进行分子设 计。由于基因决定蛋白质,因此,要对蛋白质的结构进行设计改造,最终还必须通过基因工 程来完成,因此得活性更高的酶,需根据设计蛋白质的结构推测氨基酸序列,确定相对应的 脱氧核苷酸序列后再经基因合成或基因修饰获得所需的基因。 (4)利用转基因酵母菌生产青蒿素的优势主要有繁殖快,易培养,成本低,可以工业化生产,生产不受季节、气候、地域限制。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