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2020届高三语文5月模拟试题(Word版带答案评分细则答题卡四份打包)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东莞市 2020 届高三第二学期第一次统考(5 月)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作文评分细则 【原题再现】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多国高中学生参加的“文化之旅·魅力中国”游学活动即将结束。中国学生文佳作为 小组代表将在活动分享会上发言,为此,他采访了小组的几位成员。 欧洲的欧文说,他印象最深的是敦煌。在莫高窟的壁画和彩塑中,他看到了多种文化 的影子,不禁感叹不同文化的汇集交融成就了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 美洲的珍妮说,最让她震撼的是北京故宫。她看到了宏伟的皇家建筑、珍贵的中国文 物,还碰巧参观了由几家世界知名博物馆联合推出的“灵感中国”特展,她惊奇地发现, 中国元素正成为世界时尚艺术的流行素材和灵感来源。 非洲的西塞说,与中国同龄人一起生活是他最好的体验。打篮球,练武术,喝可乐, 品中餐……共同的爱好、新奇的感受让大家成了好朋友。 请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体验,以文佳的名义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对文化交流发展 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题目解析】 2020 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语文学科作文题,继续采用近年全国 高考一直使用的新材料作文题型。试题紧贴当前新课改方向,创设真实任务情境,要求考 生以特定的身份,在指定的情境中完成预定的任务,既能有效地考查考生的作文写作水平, 又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及身边热点,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 一、关于题意理解 本作文题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材料、引导语和写作要求。 (一)对材料的理解材料由 4 个小段落构成,可分为两层。 1.第一层,即第 1 段,包括 2 句话。 (1) “多国高中学生参加的‘文化之旅·魅力中国’游学活动即将结束。” 这句话交待了写作的背景信息。“文化之旅•魅力中国”是写作的大背景,考生可以结 合这个背景展开写作,但不可误将此当作写作重点。“游学活动即将结束”点出游学活动接 近尾声,由此引出“活动分享会”和文佳为准备活动分享会上的发言而采访小组成员,以创 设真实的写作任务情境。“多国高中学生”点明参与游学活动的对象,且由下文进一步可知, 参与活动的高中学生不仅来自“多国”,还来自不同大洲,进行着新时代的文化交流。 (2) “中国学生文佳作为小组代表将在活动分享会上发言,为此,他采访了小 组的几位成员。” 这句话是对核心任务的提示。一是指出写作主体“文佳”,他既是中国学生,又是“文 化之旅·魅力中国”游学活动的参与者,还是小组发言代表;二是明确交流形式为代表小组 发言,写作文体是“发言稿”;三是指出交流场合为“活动分享会”;四是引出下文,点明材 料核心部分的 3 位受访者的感悟是为发言稿写作提供的素材。 2.第二层,即 2-4 段,由 3 位受访者的言论构成,呈现了不同国度学生在文化考察之 旅中,对不同艺术种类与文化载体产生的独特感悟。3 位受访者分别来自欧洲、美洲和非 洲,彼此远隔重洋,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大相径庭,以他们的视觉来观照中华文化,增 加了文化交流的深度与广度。 (1)第 2 段 ①“欧洲的欧文说,他印象最深的是敦煌。” 这句话引出来自欧洲的小组成员的欧文以及他参与本次游学活动之后对中国敦煌的 感受。他认为,敦煌给他留下的“印象最深”。习近平指出,“敦煌作为中国通向西域的重 要门户,古代中国文明同来自古印度、古希腊、古波斯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思想、宗教、 艺术、文化在这里汇聚交融。中华文明以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广阔胸襟,不断吸收借鉴 域外优秀文明成果,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敦煌文化和丝路精神”。中国和世界各种文明在敦2 煌的交汇,使欧洲高中学生欧文对敦煌产生了“印象最深”的感受。 ②“在莫高窟的壁画和彩塑中,他看到了多种文化的影子,不禁感叹不同文化的汇集 交融成就了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 这句话是对“印象最深”的具体展开。首先是“在莫高窟的壁画和彩塑中,他看到了多 种文化的影子”,这是在对世界多种文化有较广泛的接触和领会的前提下做出的感性判断, 给学生写作留下了空间。其次就是由前半句话所引发的“不同文化的汇集交融成就了独具 魅力的敦煌文化”的进一步感叹,这句话既指向历史,体现敦煌文化“是各种文明长期交流 融汇的结晶”,“不同文化的汇集交融”获得的是文化的“发展”,这涉及到了交融的视野、胸 怀和成果;同时也面向未来,对本次活动后世界各地通过文化交流,更多地出现这种“独 具魅力”的文化结晶的美好憧憬和展望。 (2)第 3 段 ①“美洲的珍妮说,最让她震撼的是北京故宫。” 这句话引出来自美洲的小组成员珍妮以及她参与本次游学活动之后对北京故宫的感 受。她认为,北京故宫“最让她震撼”和“惊奇”。作为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文化成果精 品的殿堂,故宫有着独一无二的典型意义和文化象征。习近平在 2017 年与美国总统特朗 普一同参观故宫时指出,“故宫是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窗口”。 ②“她看到了宏伟的皇家建筑、珍贵的中国文物,还碰巧参观了由几家世界知名博物 馆联合推出的‘灵感中国’特展,她惊奇地发现,中国元素正成为世界时尚艺术的流行 素材和灵感来源。” 这句话是对“最让她震撼”和“惊奇”的具体展开。故宫始建于 1406 年,是世界上现存 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构宫殿建筑群,也是世界上收藏中国文物最多的博物馆,珍妮 以“宏伟”“珍贵”两个词来表达她的体验,而“碰巧参观”的“灵感中国”特展,又使她有了意 外的收获,这一特展体现了故宫通过与世界时尚艺术的灵感对话,既丰富了世界时尚艺术, 也让中国古老艺术得到发展,使珍贵的中国文物和文化通过交流在新的语境下“活起来”。 (3)第 4 段 ①“非洲的西塞说,与中国同龄人一起生活是他最好的体验。” 这句话引出来自非洲的小组成员西塞以及他参与本次游学活动之后对这段生活的感 受。他认为,“与中国同龄人一起生活是他最好的体验”。这里体现了中国青年融入世界的 精神面貌。 ②“打篮球,练武术,喝可乐,品中餐……共同的爱好、新奇的感受让大家成了好朋 友。” 这句话是对“与中国同龄人一起生活是他最好的体验”的具体展开。这里列出了“打 篮球”和“喝可乐”两项来自西方而又属于青年们“共同的爱好”,和“练武术”“品中餐”两项引 发外国青年“新奇的感受”的地道的中国文化活动,充分展现了充满生活情趣的文化交流场 景,后面的省略号提示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或想象增添更多相类似的场景。这些生 活经历,给西塞带来了许多志趣相投的好朋友。这是文化交流过程中生活化的成果,也为 日后文化的进一步交流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如果说欧文所理解的敦煌文化,主要体现为兼收与共生,那么珍妮所理解的故宫文化, 更多地体现为碰撞与创新。两则材料有微妙的区分,考生需具备较高的思维品质才能准确 理解。这两者的感悟关注的是文化、历史方面的交汇;西塞则更多地着眼于现实生活中的 文化异同,更看重人与人之间的相交与相处所需的文化润滑剂。共同的爱好促成友谊的缔 结,差异的文化基因散发出相互吸引的磁性。 (二)对引导语的理解 作文题写作引导语为:请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体验,以文佳的名义写一篇发言稿, 表达你对文化交流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1.“请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体验” “结合”的对象包括“材料内容”和“自己的体验”两个方面。“结合材料内容”引导考生在 写作过程中必须结合材料,体现材料作文的本质,不能脱离材料内容来立意;“自己的体 验”,指的是写作者(高中学生)与文化交流发展有关的体验经历等。 2.“以文佳的名义写一篇发言稿” (1) 在材料中“文佳”有着双重身份,因此“以文佳的名义”写的发言稿应具备以下特 征:一是作为小组的发言代表,发言应该尽可能体现小组成员的想法,可以分点体现,也3 可综合体现;二是作为中国高中生,发言应站在主人翁的立场上。 (2) 写作文体必须是“发言稿”。发言稿是为了在会议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 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 这篇发言稿的使用时间是“活动即将结束”时、使用场合是“活动分享会”这两个特定情 景,因此应带有总结活动的性质,同时须体现“分享”的特征。 发言稿要注意得体。立意要得体,语用要得体。因为是面向所有参与游学活动的各国 高中学生,听众是“熟悉的陌生人”;发言的场合是“轻松的场合”,所以发言稿要有明 显的针对性、开放性,既要生动活泼又要有的放矢;要讲听众能接受、能理解、能认 同、能产生共鸣的论题,要用同学能接受的话语与表达习惯,不能没有“观众感”而我 行我素、自说自话进行“个性发言”,尤其不能突破公共场合的立意底线与用语底线。 发言稿的开头语、礼貌语、强调话语、结语等,与其他文体不同,这是不可或缺的文 体要素。 3.“表达你对文化交流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这句话明确了本作文题的写作重点“文化交流发展”。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现 代汉语词典(第七版)》)。 “文化交流”是指“指不同文化系统、不同文化成分相互接近、吸引的过程”(《中华文 化精粹分类辞典》)。 “文化发展”是指“指文化不断累积、进步的过程”。(《中华文化精粹分类辞典》) “文化交流发展”在写作过程中可体现为为什么要进行文化交流、怎样才能使文化在交 流中发展等等。 “认识”主要指认知,即对某一理念、某一问题、某一现象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思 考”主要指判断,即对某一理念、某一问题、某一现象的肯定或否定判断,或褒扬或批判, 应具备辩证的角度、创新点与前瞻性等;“你的……认识与思考”,强调要体现作为高中生 应拥有的素养、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对写作要求的理解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1.自拟标题 发言稿的标题要有文采、要能吸引人的注意力。没有标题要扣分。 2.自选角度 ①从个人的角度,表达通过游学活动获得的文化交流发展的认识 ②从小组代表的角度,小结通过游学活动获得的对文化交流发展的认识 ③从中国的角度,表达对文化交流发展的认识 ④从外国的角度,表达对文化交流发展的认识 ⑤从世界的角度,表达对文化交流发展的认识 …… 3.确定立意 从历史层面立意,通过文明结晶敦煌莫高窟的形成,结合故宫的新发展、民间交流的 日益增加,以及自己的体验,分析并展望文化的交流发展。 从生活层面立意,通过故宫传统与时尚相结合的发展新路径,结合敦煌文化的民间交 融、当代青年的文化交流,以及自己的体验,分析并展望文化的交流发展。 从哲理层面立意,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坚持使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必需在交 流中不断发展。 从政治层面立意,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大力弘 扬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精神,促进多样性文化交流互鉴,倡导平等与共享的全球治理理 念,汇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合力,为人类开启更美好的文化前景。 …… 是否能以“文化自信”立意?可以,但仍必须立足于“文化交流发展”的写作重点;所以, 关键不在于是否写文化自信,而是在准确把握“文化交流发展”的写作重点的前提下确定写4 作角度,进而确定文章立意。 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要求考生遵守写作中的真实性和考试中的保密性原则。 5.不少于 800 字。 要求考生写作应达到一定的字数标准。 二、关于是否符合题意 判断学生是否在题意范围之内,主要看是否围绕 3 位受访者的言论这一写作材料, 按照 “文化交流发展”的写作重点,以中国高中学生“文佳”的身份,完成写作任务,表达 认识与思考。 (一)具体而言,符合题意须完成以下四个任务: 任务 要求 任务一 对文化交流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任务二 结合材料的内容和自己的体验 任务三 明确写作者“文佳”的身份和写作对象“参加游学活动的各国高中生” 任务四 采用发言稿 (二)完成四个任务与“内容项”分等判断的对应关系 任务 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对文化交流发展的 认识与思考 结合材料的内容和自 己的体验 明确写作者文佳 的身份和写作对 象是参加游学活 动的各国高中生 采用发言稿 一类上 √揭示深入 √能综合三则材料和自 己的体验 √明确 √明确 一类中 √揭示较深入 √能综合三则材料和自 己的体验 √明确 √明确 一类下 √能揭示 √能结合三则材料和自 己的体验 √明确 √明确 二类上 ☉未能明确揭示 ☉结合两则材料和自 己的体验 √较明确 √较明确 二类中 ☉未能揭示 ☉结合一则或两则材 料和自己的体验 ☉仅明确其一 √基本明确 二类下 √仅提及 ☉仅提及一则材料和 自己的体验 ☉仅明确其一 √基本明确 X 忽略 ☉结合两三则材料和 自己的体验 ☉仅明确其一 √基本明确 三类 X 忽略 X 忽略 X 没有提及 X 没有提及 四类 X 完全没有涉及 X 完全忽略 X 完全没有提及 X 完全没有提及 (三)完成四个任务与“内容项”分等判断的对应关系的详细表述:5 题意 内容分 文章特征 符合题意 一类上 20-19 准确综合三则材料的内容和自己的体验;以“文化交流发展”为写作 重点,深刻体现“交流”与“发展”的关系,认识与思考深刻;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作者身份和听众明确;发言稿特征明确;表达精彩,亮 点突出 一类中 18 结合三则材料的内容和自己的体验;以“文化交流发展”为写作重点, 体现“交流”与“发展”的关系,认识与思考深刻;中心突出,内容充实; 作者身份和听众明确;发言稿特征明确;表达精彩,亮点较突出 一类下 17-16 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和自己的体验;以“文化交流发展”为写作重点, 提及“交流”与“发展”的关系,认识与思考较深刻;中心较突出,内容 较充实;作者身份和听众明确;发言稿特征明确;表达较精彩,有 一些亮点 二类上 15-14 结合两则材料内容,有提及自己的体验;以“文化交流发展”为写作 重点,仅体现了对“交流”或“发展”其中一个方向的认识与思考,有一 定的认识与思考;中心较明确,内容较充实;作者身份和听众较明 确;发言稿特征较明确;表达较精彩,偶有亮点 二类中 13 结合一则或两则材料内容,没有自己的体验;以“文化交流发展” 为 写作重点,仅提及对“交流”或“发展”其中一个方向的认识与思考,认 识与思考一般;中心较明确,内容较充实;仅明确作者身份或听众; 发言稿特征基本明确;表达通顺、清晰,无亮点 二类下 12-11 仅提及某一则材料内容,没有自己的体验;仅提及“文化交流发展” 的写作重点,仅涉及“交流”或“发展”其中一个方向的认识与思考,认 识与思考肤浅; 或,虽结合两到三则材料和自己的体验,但误将“文化”作为写作重 点,而不是以“文化文流”或“文化发展”或“文化交流发展” 为写作重 点 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基本充实;仅明确作者身份或听众;发言稿特 征基本明确;表达较通顺 基本符合 题意 三类 10-6 未涉及材料的内容和自己的体验,只以“文化”为话题,认识与思考 肤浅;没有体现作者身份;没有发言稿特征。 或,只在开头或结尾提及材料的内容和自己的体验、“文化交流发展” 的写作重点,但文章主体部分与这两者均无关系6 偏离题意 四类 5-0 完全脱离材料的内容和自己的体验,完全忽略写作重点,完全没有 体现作者身份,仅选取材料或引导语或要求中的某个孤立的词语展 开论述,文章与材料内容、写作重点、写作身份等完全无关。思想 不健康,观点错误 (四)综合评判的原则: 等级 评分 内容 表达 发展等级 其他 A 任务 完成 B 思想内容(认识 与思考) C 表达 形式 D 特 征 E 亮点 F 身份肯定 对象意识 一等 54-60 好 好 好 √ √ 有 二等 50-53 好 好 好 √ 有 48-49 好 好 好 √ 无 一般 一般 一般 √ 有 三等 42-47 一般 一般 一般 √ 无 较差 较差 较差 √ 有 四等 36-41 较差 较差 较差 √ 无 差 差 差 √ 有 五等 0-35 基本符合题意: ①完全不结合材料仅谈论对“文化交流发展”的认识与思 考; ②结合材料和自己的体验,谈论的却是对“文化”的认识 与思考; ③穿靴戴帽,只是在开头或结尾提及材料,中间脱离写 作任务,泛谈其它内容; ④提及材料及“文化交流发展”,但思想偏激,观点武断 偏离题意:不结合材料,未完成任何一个写作任务;思 想不健康;残篇(比较严重者);白卷 20 分以下 400 字以下 具体说明: (考场)一等文的判定:54-60 分同时满足以下四 点: (1)任务完成得好(综合三则材料,体现“小组代表发言”的任务); (2)思想内容好(即认识与思考)(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符合发言稿的内容要求); (3)表达形式好(书信,语言); (4)有亮点。(深刻——本质,内在联系,具有启发性;丰富——材料足,论 据足。③形象丰满,意境深远;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用修辞, 文句有表现力;⑤ 有创意——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7 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考场)二等文的判定:48-53 分分两类分: 50-53 分:任务(综合三则材料,体现“小组代表发言”的任务)、思想内容、表达形 式,均好;无亮点 48-49 分:任务一般(仅结合两则材料,未能充分完成“小组代表发言”的任务),思 想内容一般,表达一般,亮点一般(意思是相对前者要稍逊色比后者(三等文)强很多的 那种文章);或其他都好,只有身份、对象不明确。 (考场)三等文的判定:42-47 分 第一种:任务完成比较差(仅结合两则材料,未能充分完成“小组代表发言”的任务), 思想内容比较差(文章的认识与思考一般,缺少深度或逻辑)。 第二种:身份对象不明确,任务、思想内容完成一般(任务都完成,写出了一定的认 识与思考)。 (考场)四等文的判定:36-41 分 第一种:任务完成差(仅结合一则材料,“小组代表发言”的任务完成差),思想内容差(有 写出认识思考但存在的问题比较多)。 第二种:任务完成比较差(四个任务基本完成),思想感情比较差(有写出认识思考但存在 一些明显的问题),身份对象不明确。 (考场)五等文的判定:35 分以下参照前面基本符 合题意与偏离题意部分解读。 三、关于“分等评分” (一)基础等级 基础等级的评分,以题意、内容、文体、语言等为重点,全面衡量。内容项与表达项的 评分应在相同或相邻的等级内,不得跨等评分。 (二)发展等级 基础分要与发展等级分相匹配。发展等级分不得低于内容分与表达分。 发展等级的几个项目,其实体现的是作文中的亮点,依次有深刻、丰富、有文采、有 创意,只要有若干点突出就可以按等评分,其给分与内容和表达的给分一般来说是相应的。 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要鼓励考生作文出亮点。对于亮点突出,确实写得好的文章,就应 该依据评分标准给予高分。 四、其他 (一)错别字扣分 缺标题扣 2 分;不足字数,每少 50 个字扣 1 分;每 1 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的不计; 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二)字数扣分 1.400 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 50 个字扣 1 分) 2.400 字以下的文章,2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200 字以下的文章,1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只写一两句话的,给 1 分或 2 分,不评 0 分。 5.只写标题的,给 1 分,不评 0 分。与作文完全无关,甚至是调侃考试,调侃评 卷老师的内容,可以打 0 分。 6.只写标题的,给 1 分,不评 0 分。 7.完全空白的,评 0 分。 (三)套作与抄袭判定 套作的,适当扣分;套作就是把预先准备好的作文材料,机械地理解作文题,生硬地 套用。判定为套作是比较严重的,不应将套作的判定扩大化。 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判定为抄袭必须有确切 的依据。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推荐资源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