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高考命题预测:高考历史命题趋势
一、历史新课程标准变化
课程标准是对教学和考试等具有指导意义的文件,同时也是命题总的参照和依据,由此可见,它
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们可以看到,历史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涉及前言和正文部分,我们需要了解的是最新的修订的
课程标准和 2017 版相比在细节上有哪些新变化。
有同学也许会有疑问,到目前为止高考题很有可能已经命题完毕,新修订的课程标准还要必要关
注吗?对此作一个仅代表个人观点的说明。
我们看到的时间 5 月 11 日是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的发布时间,也就是说在这个时间点前,这份课程
标准很有可能已经修订完毕并成为命题的参考和依据之一,因此稍加关注也是有必要的,尚且无需花
费很多时间。
这次修订中有变化的地方有两处,首先是在“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模块,与 2017 版相比政治体
制中加入了“理解中国政治道路发展的独特性”。另外也是较为明显的变化是在“经济与社会生活模块”
中的“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部分,与 2017 版相比新增了“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认识大
机器生产、工厂制度、人工智能技术等对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理解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等要求。
因此,我们可以对劳动相关内容稍加关注。
二、2020 年高考考前预测
今天距离高考还有 20 多天,在最后的冲刺阶段除了进行模拟训练,还应进行主干回扣,同时要注
意总结反思,这里笔者对 2020 年全国卷历史高考进行一个基本的判断。
全国卷经过长期的积淀,命题科学、严谨、稳定。由于疫情原因难度有可能适当降低,但其立德
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不变,其以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为考查
内容不变,其以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为考查要求不变。
具体而言,全国卷题型题量、高频考点基本固定。
题量上目前为 12+3,12 个选择题中 24—31 为中国史,32—35 为世界史,中国史方面古代史约占
4 道,主要侧重先秦、汉、唐宋、明清等朝代,考查经济、社会生活、加强地方管理等方面,近代史
约占 3 道,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各占 1 道,经济结构变动是重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往往会结合马克思主
义的传播、毛泽东思想等知识出题,体现革命文化传统,突出道路自信。现代史 1-2 道,集中在过渡
时期(尤其一五计划期间)与改革开放新时期,体现新时期的伟大成就。世界史方面 32 题必从古希腊、
罗马法相关知识出题,近代史侧重于工业革命、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冷战、斯大林模式等要点,近
年来对 19 世纪以来的文化尤其现代主义也有所考查。41 题仍将侧重中西对比,具有时间跨度大、思
维含量高、契合时政等特点,命题上仍有可能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巨大成就为切入点。42 题作为高考改
革的试验田将更具灵活性和开放性,进一步突出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意识,
考试中只要注意将题干中要求的项目全部答出,无遗漏,论述成文言之有理即可。45-47 为选修题目,45 题与 47 题往往以中国史为主,一为古代史则另一为近代史,45 题改革看似与教材内容有所关联,
实则相去甚远。46 题仍可能以二战为切入点,选修难度一般不会太大。
题型上无组合式选择题、无否定型选择,多以表明、说明、反映、主旨、目的、影响因素、实质、
推断等词为设问点。非选择题方面主要考查背景、原因、特点、影响、作用、意义,需要我们明确答
题思路并结合试题不断总结答题术语。
高频考点应该重视:唯物史观(尤其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
古代经济(小农经济、田庄经济、区域经济、商品经济)、儒家思想的发展、近代化之路、20 世纪二
三十年代中共的探索、抗日战争、一五计划、统购统销、农村改革与国企改革、新中国外交、古代希
腊罗马、近代以来西方的崛起(尤其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亚非拉民族解放运
动、冷战、布雷顿森林体系、斯大林体制、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等。
三、历史高考冲刺建议
2020 年高考推迟,转眼已到六月。正所谓疾行百里半九十,正是艰难困苦时,众志成城迎高考,
攻玉可试他山石。如何进行文综历史备考,建议如下。
一、研读考纲和考试说明,做到纲举目张。
了解考核目标,重视学科能力,突出五大核心素养,从唯物史观到家国情怀要了然于胸;据考试
范围记忆理解主干知识;研究真题并解析,重在收获理念,揣摩命题意图。
二、回归课本,突出主干,夯实基础。
二轮复习按通史重整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现在回归教材,查漏补缺,熟记基础知识。课本
是最基本的史实,当然最重要。横向总结阶段特征,铺面结网,注意史实联系。如历史转型的明清时
期、清末民初等;再如中国近代史线索较多,近代前期按向西方学习三个阶段(器物、制度、思想文
化)划分时期,总结史实。纵向突出主干知识,时空定位关键,抓点串线。三次科技革命中工业革命
是常考点;中外经济政策和思想,弄清来龙去脉。
三、重做近几年高考题,感受真题。
全国卷属国家命题中心命制,重做真题尤为必要。平时模拟卷水平参差不齐,答案问题不少,容
易误导学生。有必要让学生适应命题中心专家的思路和立意,考前两周以真题为主或只做真题。
四、注意近年时政热点和周年纪念。
素养时代到来,突出唯物史观引领作用,国际共运史由冷变热,中共党史要引起高度重视;关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周年纪念如五四运动 100 周年,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对外开放 40 周年等。
五、科学答题,注意规范。
平时练习要有时间观念,合理分配用时。选择题题干审查从时空定位、中心思想、所问角度、素
养立意着手;选项按有没有、对不对、全不全、深不深理解。主观题按问作答,条理清楚。答案段落
化、要点化、史实化,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学科语言。多维思考,要点要多;切忌冗长,只及一点。
六、调整心态,正常发挥即胜利。
调整心态,自我减压,身心健康是根本。提升自信,自我激励,正常发挥即胜利。一分耕耘一分
收获,正如横扫欧亚的乒坛皇后邓亚萍所言,我比你付出的更多,凭什么不赢你。我相信,今天的汗水定会变成明天轻松的回忆,祝福河南学子高考成功。
四、高考历史这样出题
1、三个基本素养
新高考历史学科,着重考查考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
价值观六个基本学科素养,但与答题密切相关的,有以下三个:
(1)史料实证:考查考生是否能通过辨析,整理并运用所学知识,对不同的史料判断意图、区分
价值、分析内容、得出论证,并对所探究的问题与观点相互佐证;
(2)历史理解:考查考生是否了解历史事件、现象、人物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将史料中的要点提
炼出来;
(3)历史解释:考查考生是否能依据正确的历史观,客观叙述历史现象、关联事件,利用所学知
识,对历史事件、人物、过程、观点进行分析、论证、叙述。
2、三项关键能力
新高考历史学科主要考查学生 3 项关键能力,分别为“获取、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
“历史探究”的能力。
(1)获取、解读历史信息:正确理解、辨析、概括、提炼、组织及运用信息;
(2)分析历史问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事件,并运用历史思维分析、阐
述历史事件;
(3)历史探究:是否能发现、提出、论证、解决或得出历史结论。
3、基础知识
中外历史纲要、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 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分别体现在在必修课和
选择性必修课中。
4、命题情境
新高考历史命题离不开四个情境:生活情境、社会情境、学习情境、学术情境。
(1)生活情境: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历史有关的事物,比如名胜古迹、影视剧以及长辈的回忆
等;
(2)社会情境:对社会问题的历史考察,比如社会风俗、国际争端的背景等;
(3)学习情境:在学习历史科目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图表、历史叙述、史料、史论等;
(4)学术情境:历史学术研究中的问题,比如历史学家对某个历史问题的多种看法等;
根据试题的呈现方式,命题情境还可分为简单情境、综合情境和复杂情境。
(1)简单情境:试题构成材料信息比较单一,给出的问题一般是显性的,一般结合所学知识就可
得出答案(方法和路径再认再现);
(2)综合情境:试题构成材料信息比较多样,给出的问题一般是显性但多维度的,一般需要叙述
和论证可得出答案(方法和路径需要比较、概括和说明);
(3)复杂情境:试题构成材料信息比较复杂,给出的问题一般是多层次的,需要统一材料、观点、
论述和历史价值观可得出答案(方法和路径需要分析、论证)。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材料一
古希腊人把农耕看作对自然法则的臣服,认为人通过劳动可与自然及神的力量接触而不朽。随着
劳动分工和商业的发展以及奴隶的普遍化,贬低劳动的观念产生,对手工业和商业的贬斥尤为明显。
进入中世纪,劳动被视为上帝对人的惩罚,神学家们视劳动为人类抵御欲望诱惑、实现自我拯救的途
径之一。至近代,思想家们开始深入思考劳动之于人的积极意义。如狄德罗指出劳动是人生快乐的源
泉,卢梭认为在对小孩子的教育中增加一门手工艺课十分必要等。亚当·斯密从社会经济领域的视角
系统地阐释了劳动价值理论,认为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唯一方
式,人类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发现自身的本质。
——摘编自付长珍王成峰《从生产自身到发展自身——西方劳动观念的变迁及其启示》
材料二
受儒家思想影响,古代中国社会轻视劳动,劳动者地位低下,但同时又重民本,倡勤劳。新文化
运动中“劳工神圣”思潮促进了人们对劳动者的重视,唯物史观及劳动价值论的传播进一步推动了劳
动者地位的提高。新中国成立后,通过集体主义教育和阶级划分,劳动光荣观念深入人心。改革开放
初期,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被破除,“勤劳致富”成为主流劳动价值观。
——摘编自田守雷《中国主流劳动价值观变迁研究》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劳动观念变迁的阶段特征并分析其原因。(12 分)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近现代主流劳动价值观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时代背景。
(9 分)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劳动创造价值”的认识。(4 分)
参考答案
(1) 阶段特征:古希腊人认为人通过劳动与神沟通;中世纪时期西方人贬低劳动;近代社会肯定
劳动的积极作用。(6 分,1 点 2 分)原因:受希腊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原始宗教在社会中占统治地
位;中世纪基督教控制人们的思想;近代社会受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
响。(6 分,1 点 2 分)
(2) 长期肯定劳动的价值。(3 分)时代背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受马克思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
的影响;改革开放后分配方式的变化,社会财富的增加。(6 分,1 点 2 分)
(3) 劳动能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国家的强盛;劳动创造价值作为社
会主义价值观具有永恒价值。(4 分,1 点 2 分,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