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中学 2020 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
理科综合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3 小题,每小题 6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A D D B C B C A D D D C
二、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7 题只有一
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8~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给 6 分,选对但不全的给 3
分,有选错的给 0 分。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C B D D AC BC ABD BC
【解析】
1.植物体缺 Mg,导致叶绿素合成不足,不利于光反应的进行,进而会抑制暗反应速率,A
错误。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由核糖体参与合成,而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 RNA,
所以并非所有的酶的合成都需要核糖体,B 错误。碘是甲状腺激素的元素组成之一,缺碘
不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C 错误。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有 C、H、O、N、S、P、Fe 等
元素,可能含有微量元素,D 正确。
2.当被运输物质的浓度很低,且其载体蛋白还未饱和时,主动运输的速率会随浓度的增大而
增大,A 正确。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是主动运输,而不是自由扩散,B 错误。神经
细胞的静息电位是由于 K+外流导致,而不是由细胞外部流入细胞内部,C 错误。细胞之间
的信息交流有的依赖细胞膜上的受体,也有可能是细胞内部的受体,还可以直接通过胞间
连丝,D 错误。
3.洋葱根尖细胞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不存在吸水胀破现象,所以配置健那绿染液时无需
使用生理盐水,A 错误。该实验中,95%的酒精用于冲洗根尖组织,以及配置解离液,B
错误。预实验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以及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而
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不能减小实验误差,C 错误。重复实验可以降低实验误差,
使实验结果更接近理论值,D 正确。
4.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片段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A 错误。B 选项描述的是三倍体,而不是三体,三体是二倍体生物体细胞核中的 1 对同源染色体多了一条染色体的现象,B
错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都是单倍体,C 错误。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体细胞处于有
丝分裂的分裂期时,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由于基因突变,可能出现等位
基因,D 正确。
5.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若自然界中没有基因突变,则不会有等位基因,基因重
组就不会出现种类多样的配子,后代也就不会出现新的性状组合。同时又没有染色体变异,
则不会出现可遗传变异,所以生物无法进化,A 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
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 错误。存在生殖隔离的生物一定不是同一个物种,C 正确。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不能科学解释生物遗传变异的本质,D 正确。
6.烟草植物的花和叶片细胞中,遗传信息不可以从 RNA 流向 RNA,A 错误。高等植物根尖
成熟区的细胞不可以分裂,所以遗传信息不能从 DNA 到 DNA,B 错误。浆细胞中,遗传
信息存在 DNA→RNA→蛋白质的传递,C 正确。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无细胞核和众多细
胞器,则不存在 DNA,也就无遗传信息的传递,D 错误。
7.五氧化二磷不可作食品干燥剂,故A错误。合成纤维是有机高分子,不属于无机非金属材
料,故C错误。酒精消毒的原理是使细菌蛋白质变性,故D错误。
8.如果足量的某酸是稀硝酸,反应后铁变为+3 价,则转移的电子数为 0.3NA,故A错误。甲
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无论两者的组成比是多少都得到四种取代产物,故B错误。标准状况
下,22.4L全部为S18O2,氧原子含有的中子数为 20NA,22.4L全部为C16O2,氧原子含有的
中子数为 16NA,22.4L混合气体的中子数为(16NA,20NA),故C正确。Cl2 溶入足量水中,
氯元素还以HClO的形式存在,故D错误。
9.根据X、Y在周期表中位于同一主族且Y原子核外电子数为X原子核外电子数的两倍,推断
出X为O、Y为S,Z的原子序数大于Y为短周期元素,Z为Cl,根据四种元素的质子数之和
为 47,推出W为C。X、Y与氢均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 1∶2 的化合物,如H2O、 ,故A
正确。Z为氯元素最高正价为+7,X为O元素没有+6 价,W为C最高正价为+4 价,故B错误。
S的非金属性弱于Cl,H2SO4 酸性弱于HClO4,故C错误。简单离子半径:S2->Cl->O2-,
故D错误。
10.Mn2+有催化作用,故A错误。硼酸的酸性弱于碳酸而强于碳酸氢根,故B错误。未指明
2H SCuCl2、FeCl3 的浓度关系,故C错误。实验现象说明Mg(OH)2 的碱性强于Al(OH)3,最高
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越强,对应元素的金属性越强,故D正确。
11.制乙炔应该生成Ca(OH)2,A错误。锂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受锂活泼性的影响只能
生成Li2O,故B错误。向次氯酸钾溶液中滴加少量FeSO4 溶液,溶液为碱性,故C错误。
12.葡萄糖分子式为C6H12O6 和麦芽糖分子式为C12H22O11 结构不相似,组成上也不相差n个CH2,
故A错误。植物油中含有碳碳双键,和碘水发生反应,不能萃取碘,故B错误。 中
单键碳原子的四面体结构使得所有碳不在同一平面内,故C错误。 中有两种H,如图
所示 ,二氯代物的种数为 取代 1 种, 取代 4 种, 取代 2 种,共 7 种,
故D正确。
13.上层清液为饱和溶液, ,故A错误。c到a,pH逐渐减
小,说明Ur-的浓度逐渐减小,加入的盐酸增多,故水的电离程度减小,故B错误。b点,
, , , ,溶液呈
酸性, ,根据电荷守恒 ,可知
, 根 据 元 素 守 恒 , 可 得
,可得 ,故C正确。pH=7 时, ,
根据电荷守恒 ,可得 ,
故D错误。
14. 处电场强度最小,且为零,故 A 错误。 点和 的电场强度沿 x 轴的分量的方向不同,
故 B 错误。粒子在 处的电势能最大,动能最小,故 D 错误。
15.设初速度为 , , ,所以 ,故 A 错误。因为
所以 所以 故 B 正确。水平位移的大小之比为 ,故
αα ββ αβ
5 3(Ur ) 4.9 10 7.0 10 mol/Lc − − −= × = ×
(HUr)p 0(Ur )
c
c −
= (HUr) (Ur )c c −= 6
a (HUr) 2.0 10K −= × (H ) (Ur ) (H )(HUr)
c c cc
+ −
+=
(H ) (OH )c c+ −> (Na ) (H ) (Cl ) (Ur ) (OH )c c c c c+ + − − −+ = + +
(Na ) (Cl ) (Ur )c c c+ − −< + (Na ) (Ur ) (HUr) 2 (Ur )c c c c+ − −= + =
2 (Ur ) (Cl ) (Ur )c c c− − −< + (Cl ) (Ur )c c− −> (H ) (OH )c c+ −=
(Na ) (H ) (Cl ) (Ur ) (OH )c c c c c+ + − − −+ = + + (Na ) (Cl ) (Ur )c c c+ − −= +
1x O 2x
1x
0v y 0
3
3A
=v v y 03B
=v v 1
2
AyOA
AB By Ay
t
t
= =−
v
v v
1
3
OA
OB
t
t
= , 1
9
OA
OB
h
h
= , 1
8
OA
AB
h
h
= , 1
2
OA OA
AB AB
x t
x t
= =C 错误。速度的大小的改变量之比 ,故 D 错误。
16.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得 ,所以 ,所以 ,故 A
错误。P 为地球赤道上一点,P 点角速度等于同步卫星的角速度,根据 ,所以有
,故 B 错误。根据 ,得 ,所以 ,
故 C 错误。综合 B、C,有 , ,得 ,故 D 正确。
17.如果一起向上加速,弹簧的弹力会变大,弹簧长度变大,故 A 错误。B 的机械能的增量
等于支持力和弹簧弹力做的总功,故 B 错误。向左进入粗糙轨道瞬间,斜面减速,弹簧
的弹力不突变,A 对 B 的支持力变大,故 C 错误。斜面竖直方向平衡,因为 B 对 A 的压
力增大,弹簧弹力不变,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增大,故 D 正确。
18.磁励磁线圈的电流产生磁场 B∝I,电子带负电向左射入时,由左手定则知 B 垂直纸面向
里,又由右手螺旋定则知 I 为顺时针,故 A 正确。增大电子枪的加速电压时,由
知,电子速度 增大,又由 ,知 R 增大,故 B 错误。增大励磁线圈中的电流时,
B 增大,R 减小,故 C 正确。由 ,知 T 与 无关,故 D 错误。
19. ,故 A 错误。 ,故 B 正确。线框的
合力为重力,故 C 正确。安培力做的总功为零,故 D 错误。
20.画出受力分析,易知 A 正确。从 A 到 B 有 ,得 ,在 B 点对
小球有 得 ,故 B 正确。若撤去磁场,依然把小球从 A 点静
止释放,切向受力不变,小球能到达 B 点,且时间不变,故 C 错误,D 正确。
0 0
0
0 0
2 3
2 3 33
2 3 6 2 32 3
A
B A
−− −= =− −−
v vv v
v v v v
32T r
T r
=
量子 量子
同步
2 3T k
T n
=
量子
3kT Tn
= 量子
rω=v
1P P
r nR n
r R
= = =同 同v
v
2
2
MmG mr r
= v GM
r
=v r n
r k
= =同量
同 量
v
v
Pn=同v v
p
n
n k
=量v
v
3
p
n
k
=量v
v
21
2eU m= v
v mR Be
= v
2πmT Be
= v
20 LkEEE +=+= 感动总
2
0( 4t
kLF B IL B kt LR
= = + 安 )
21
2 BmgR qER m− = v 2
gR=Bv
2
N mg q B m R
− − = vv mgN 2
5=21.电键 接 a, ,上板带正电,电键 断开时, ,上板
带正电,电荷量减少, ,故 B 正确。
电键 接 b , ,上板带负电,所以电容器先放电,再反向充电,
,故 C 正确。
三、非选择题
(一)必考题:共 11 题,共 129 分。
22.(每空 2 分,共 6 分)
(1)CD
(2)
23.(每空 3 分,共 9 分)
(1)2
(2)①电路连线如图所示(每根线 1 分,共 3 分)
②
24.(12 分)
解:(1) 图象如图所示
水火箭刚离开地面时, ①
由图象可知水火箭刚离开地面所用时间为 ②
(由图象直接得出 ,也可给 4 分)
(2)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水火箭从离开到 过程中推力与重力的合力的冲
量 I 合
即 ③
时,“水火箭”的质量为 ④
由动量定理得 ,解得速度 ⑤
评分标准:本题共 12 分。正确画出 图象给 3 分,正确得出④式给 1 分,其余各
式各给 2 分。
2S V75.04
3 == EU aC 2S V4.05
2
0 == EUC
6 7
0( ) 2 10 0.75 0.4 7 10 CCa CQ C U U − −∆ = − = × × − = ×( )
2S V125.08
1 == EU bC
6 6
0( ) 2 10 0.125 0.4 1.05 10 CCb CQ C U U − −′∆ = + = × × + = ×( )
2 (1 cos ) 2 (1 cos ) 2 (1 cos )a b am gL m gL m gLα β γ− = − − −
(1 cos ) (1 cos ) (1 cos )a b am m mα β γ− = − + −
2
0
0
π
24
d U
IL
G t−
F G=
1st =
1st =
4st =
3 5 3 7.5
2 2 N s 18.75N sI
× × += = 合
4st = 1.25 0.25 0.25kgm t= − =
0I m= −合 v 75m/sI
m
= =合v
G t−25.(20 分)
解:(1)对金属棒 ab 受力分析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①
又 R0 与金属棒 cd 的电阻 R2 并联, ②
金属棒 ab 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③
又 ④
故流过金属棒 ab 的感应电流为 ⑤
联解①~⑤并代入数据整理得 ⑥
由图乙中的截距可知 ,解得加速度 ⑦
由图乙中的斜率可知 ,解得磁感应强度 ⑧
(2) 时,金属棒 ab 的速度 ⑨
金属棒 ab 的位移 ⑩
对金属棒 ab,由动能定理得 ⑪
解得棒 ab 克服安培力做功 ⑫
由于金属棒 cd 不切割磁感线,不产电,故金属棒 ab 克服安培力做功等于回路中的总焦耳热
即 ⑬
又由 ,
可知 ⑭
联解得金属棒 cd 产生的焦耳热 ⑮
(3)cd 棒下滑过程中受到滑动摩擦力
又
1 1– –F m g BIL m aµ =
0 2
0 2
1R RR R R
= = Ω+并
E BL= v
at=v
1 1
E BLatI R R R R
= =+ +并 并
2 2
1 1
1
( ) B L aF m a m g tR R
µ= + + + 并
1 1 11m a m gµ+ = 21m/sa =
2 2
1
15 11
2
B L a
R R
−=+ 并
1TB =
2st = 1 2m/sat= =v
2
1 2m2
atx = =
2
1 1 1 1
1
2FW m gx W mµ− − =克安 v
60JW =克安
0R ab cdW Q Q Q= + +克安
2Q I Rt=
0 2
ab
R cd
II I= =
0 4
ab
R cd
QQ Q= =
10JcdQ =
Ncdf Fµ=
N
1
2F B IL= 联解得 ⑯
cd 棒最大速度时,cd 棒合力为零,所需时间为 t0,即 ⑰
解得 ⑱
cd 棒达到最大速度后,继续向下做减速运动,到速度为零时,因
重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而静止
最终为静摩擦力 ,其 图如图所示(2 分,其中图
线 1 分,坐标 1 分)
评分标准:本题共 20 分。正确画出 图象给 2 分,正确得出①~⑱式各给 1 分。
26.(每空 2 分,共 14 分)
(1)SiO2+2C =====
高温
Si+2CO↑
(2)H2、H2S 2S2-+ +O2+2H2O=2S↓+4NH3·H2O
(3)氧化Fe2+为Fe3+,便于除尽
(4)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5)①10.4 ②在搅拌下向足量稀盐酸中分批加入滤渣,待观察不到气泡产生后,过滤,
向滤液中加入少量Ba(OH)2,用pH试纸测量溶液pH,在大于 4.7 小于 8.5 时,过滤
【解析】(2)足量炭焙烧重晶石矿粉的产物中Fe、BaS与盐酸反应产生H2、H2S,其中H2S
被过量氨水吸收生成(NH4)2S,(NH4)2S被通入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淡黄色硫和氨水,
离子方程式为 2S2-+ +O2+2H2O=2S↓+4NH3·H2O。
(3)氧化Fe2+为Fe3+,便于除尽。
(4)产品氯化钡晶体(BaCl2·H2O)带有结晶水,获得它的晶体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5)①使 0.2mol BaSO 4 全部转化为BaCO 3 需要Na 2CO3 0.2mol,生成 0.2mol,
=0.4mol/L, ,
, , ,
。
②在搅拌下向足量稀盐酸中分批加入滤渣,待观察不到气泡产生,溶解Fe2O3 和BaCO3,
1
1 0.452 ( )cd
BLatf B L tR R
µ= =+ 并
2 00.45cdf m g t= =
0 20st =
2cdf m g= –cdf t
–cdf t
44NH+
44NH+
2
4SO −
2
4(SO )c −
10
sp 42 10
2
4
(BaSO ) 1.0 10(Ba ) 2.5 10 mol/L(SO ) 0.4
Kc c
−
+ −
−
×= = = × 2
3(CO )c − =
9
sp 3
2 10
(BaCO ) 2.5 10 10mol/L(Ba ) 2.5 10
K
c
−
+ −
×= =×
2
3(CO ) 5moln − = 2 3(Na CO ) 0.2 5 5.2moln = + =
2 3(Na CO ) 10.4mol/Lc =过滤,去掉SiO2,向滤液中加入少量Ba(OH)2,用pH试纸测量溶液pH,在大于 4.7 小于 8.5
时,过滤。
27.(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5 分)
(1)①−1628.2 ②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催化剂表面积更大,则催化效率更大(答催化剂
粒径大小也可得分) 4NH3+2SO2+O2+2H2O=2(NH4)2SO4
(2)①0.03(1 分) ②通入一定量的 NO ③1.33
(3)① +8e−+6H2O=NH3↑+9OH− ②13
【解析】(1)①根据盖斯定律,由 3 。②“溶胶—凝胶
法”制得的催化剂为胶体,“共沉淀法”的制得的催化剂为沉淀,所以“溶胶—凝胶法”
制得的催化剂表面积更大或者颗粒更小,则催化效率高。加入 SO2 气体后生成(NH4)2SO4,
根据原子守恒,参加反应的物质一定有 SO2、NH3、H2O,根据价态分析,为氧化还原反应,
所以有 O2 参与反应,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得出 2SO2+O2,根据原子守恒得出 2(NH4)2SO4,
最后确定 4NH3+2H2O,从而得出方程式:4NH3+2SO2+O2+2H2O=2(NH4)2SO4。
(2)①根据图象可知v(CO2)= mol·L−1·min−1。②50min时改变某一条件后,新平衡下
反应物生成物浓度都增加且平衡常数没有改变,则不可能是改变温度,因为改变温度是
反应物浓度增加,生成物浓度减小,也不是改变催化剂,因为催化剂不改变平衡,则浓
度不会改变,由于体积不能改变,所以不可能是增大压强,故可能是加入一定量的NO,
或者等比例加入一定量的N2 和CO2。
③ 因 为 平 衡 态 Ⅰ , , , 故
。又因充入 后压强从 100kP变成 150kP,该反应为气体体积不变的反
应,故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又因体积不变,故压强之比也等于气体总浓度之比:
即新平衡总浓度为 3mol/L,因该反应为气体系数相等的反应,从总浓度 2mol/L变成
3mol/L可知,CO2 浓度增加量为 1mol/L。
3NO−
1 2 2 1628.2kJ/molH H H2 3∆ − ∆ − ∆ = −
0.3
10
(NO)=1mol/Lc 2(N ) 0.5mol/Lc = 2(O ) 0.5mol/Lc =
0.5 0.5 1
1 4K = = 2CO则三段式可列为:
C+2NO N2 + CO2
2 0 1
,解得 ,则NO浓度为 mol/L。
(3)①根据溶液中性且产生氨气,故电极反应式为 +8e−+6H2O=NH3↑+9OH−。②
通过电量为 77200C,则通过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77200 96500=0.8mol,这时通过阳离子
交换膜的H+为 0.8mol,根据电极反应式可求出左侧生成的OH−为 0.9mol,则左侧剩余的
OH−为 0.1mol,其浓度为 0.1mol/L,则pH=13。
28.(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14 分)
Ⅰ.(1)圆底烧瓶(1 分) 吸收氯气防止污染,防止外界水蒸气进入
(2)D 和收集器之间是细导管,容易堵塞
Ⅱ.浓盐酸(1 分) 2Fe3++Cu=2Fe2++Cu2+
(1)3mL 0.1mol/L FeCl2 溶液
(2)2Cu2++4SCN−=2CuSCN↓+(SCN)2
(3)生成的(SCN) 2 氧化 Fe2+发生反应(SCN)2+2Fe2+=2Fe3++2SCN−,生成的 Fe3+与
SCN−形成红色,震荡后 Cu2+与 SCN−继续反应,让 Fe3++3SCN− Fe(SCN)3 平衡逆向
移动,则红色褪去
【解析】Ⅰ.(1)A 的名称为圆底烧瓶,因为 FeCl3 易潮解,所以 E 要防止外界的水蒸气
进入,同时可能产生尾气氯气,所以要有防止污染的装置,所以 E 还有吸收氯气,防止
污染的作用。
(2)由于 FeCl3 熔点为 306℃、沸点为 315℃,所以在 D 处生成后经过玻璃导管容易冷凝
成固体堵塞导管。
Ⅱ.步骤一:因为于 FeCl3 极易水解,所以配制该溶液是先将固体溶液加入到浓溶液中,再
稀释到某一浓度;步骤二:FeCl3 可以将 Cu 氧化成 CuCl2,故离子方程式为 2Fe3++Cu=
2Fe2++Cu2+;步骤三:(1)根据反应所得溶液成分,含有 3mL 0.1mol/L FeCl2 和 0.05mol/L
2x x x
2 2x− x 1 x+
2
(1 ) 1
(2 2 ) 4
x x
x
+ =−
1
3x = 4
3
3NO−
÷CuCl2 溶液,证明时要控制变量,所以①中的 A 是 3mL 0.1mol/L FeCl2 溶液,根据②中的
实验现象及已知信息可得离子方程式为 2Cu2++4SCN−=2CuSCN↓+(SCN)2,实验③中,
局 部 变 红 说 明 有 Fe2+ 变 成 了 Fe3+ , 则 说 明 生 成 的 (SCN)2 氧 化 Fe2+ 发 生 反 应
(SCN)2+2Fe2+=2Fe3++2SCN−,生成的 Fe3+与 SCN−形成红色,震荡后 Cu2+与 SCN−继
续反应,让 Fe3++3SCN− Fe(SCN)3 平衡逆向移动,则红色褪去。
29.(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1 分)
(1)叶绿体基质、类囊体薄膜 (答对 1 个给 1 分)
(2)A、B(选填,不拆分)
(3)①光照强度 叶片光合色素含量、酶的数量等(答对 1 个给满分)
②b 点(1 分) a 点时小球藻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没有有机物的积累,b
点时有积累,因此 b 点的干重大于 a 点(要求答出比较关系)
【解析】(1)试管甲光合作用过程中,首先利用 C18O2 是在暗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基
质中;试管乙光合作用过程中首先利用 H218O 发生在光反应阶段水的光解,场所为类囊
体薄膜。
(2)光照一段时间后,甲、乙两组均停止二氧化碳供应,再将其同时置于黑暗条件下,
此时产生的气体 A、B 中均含 18O。
(3)①本实验中自变量为光源与装置的距离,即光照强度,因变量为气泡产生速率,即
光合作用强度,因此研究的是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c 点光源与装置的距离
较小,光照较强,达到光饱和点,此时的限制因素是叶片光合色素含量、酶的数量等。
②干重可以表示净光合作用强度,由于 a 点时小球藻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没有有机物的积累,b 点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有有机物积累,因此 b 点
的干重较 a 点多。
30.(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8 分)
(1)胰高血糖(1 分) 下丘脑(1 分) 血糖(或葡萄糖)、神经递质、胰岛素(答
对 1 个给 1 分,答对 2 个给满分);
(2)同一种神经递质对不同细胞可能发挥不同的作用
(3)饮食过咸会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 A(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使其产生并由 F
(垂体)释放的①增加,使 B(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强,排出的尿量减少
【解析】(1)人体在饥饿时,一方面,血糖浓度下降直接剌激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浓度上升;另一方面,位于下丘脑
的血糖调节中枢通过传出神经支配胰岛 A 细胞和肾上腺,使它们分泌相应激素,使血糖
浓度上升,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由上述血糖调节过程可知,胰岛 A 细胞可识别
的信号分子有血糖(或葡萄糖)、神经递质。同时,胰岛 A 细胞表面也有胰岛素的受体,
结合之后,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增加。
(2)研究发现人体的交感神经在饥饿时也会兴奋,并且其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该物
质能促进细胞 D 的分泌活动,却抑制细胞 C 的分泌活动,此现象说明同一种神经递质对
不同细胞可能发挥不同的作用。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神经递质,作用于不同的效应器,
即胰岛 A、B 细胞产生不同的效应,推测是因为两种细胞中的相关受体不同,导致产生的
效应不同。
(3)某人饮食过咸会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 A(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使其产生并
由 F(垂体)释放的①增加,使 B(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强,排出的尿量
减少。
31.(每空 2 分,共 10 分)
(1)种群密度
(2)灌木比草本植物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
(3)①增加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②不对,b 点之后的一段时间内,种群乙的 λ 值仍小于 1,说明这段时间种群乙的数量仍
在减少
【解析】(1)种植水稻时,每平方米一般控制在 45~55 株左右,从种群特征分析,这一
措施是控制好水稻的种群密度,以利于提高水稻产量。
(2)灌木比草本植物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因而灌木比草本植物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在演替过程中能逐渐取代草本植物而成为优势种。
(3)①c~d 段,种群甲的 λ 值大于 1,且数值保持不变,说明种群甲的数量呈“J”型增长。
图中 c 点之后,种群乙的数量达到 K 值,所谓 K 值,即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
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②不对。b 点之后的一段时间内,种群乙的 λ 值仍小于 1,说明这段时间种群乙的数量仍
在减少,因此 b 点时种群乙的数量并不是最少的。
32.(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0 分)
(1)雌雄个体中均为灰身∶黑身=3∶1 雌性均为灰身,雄性个体中灰身∶黑身=1∶1
X、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1 分)
(2)2(1 分) 让 F1 中的灰身红眼长翅果蝇与品系②杂交,观察子代性状及比例 灰
身红眼长翅∶灰身红眼短翅∶黑身白眼长翅∶黑身白眼短翅=1∶1∶1∶1
【解析】(1)F2 中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可能是伴性遗传也可能是常染色体遗传,若是
常染色体遗传,则性状与性别不关联;若是(XAXa 与 XAY)或者(XAXa 与 XAYa),其
子代性状之比也是 3∶1,但是性状要与性别相关联。
(2)两个纯合品系杂交,F1 一定是 AaBbDd 杂合子,因为 F2 中灰身红眼长翅果蝇占 9/16,
出现 9∶3∶3∶1 的类型,则说明只有这三对等位基因必然有两对是连锁型(即三对等位
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为品系①②都是纯合子,所以 F1(AaBbDd)基因的
位置关系共有 3 种情况:①AB 连锁,ab 连锁,Dd 独立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②AD
连锁,ad 连锁,Bb 独立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③BD 连锁,bd 连锁,Aa 独立位于一
对同源染色体上。这三种情况下,F1 所产生的配子种类会有差异,所以通过与 aabbdd 测
交的形式,可以判断究竟是哪一种情况。
(二)选考题:共 45 分。
33.(15 分)
(1)(5 分)ACD(选对 1 个给 2 分,选对 2 个给 4 分,选对 3 个给 5 分;每选错 1 个
扣 3 分,最低得分为 0 分)
(2)(10 分)
解:ⅰ.抽气之前,有 ①
重物刚好离开地面时,有
②
5 5
1 0 4
7110 Pa 8.1 10 Pa10
Mgp p S −
= + = + = ×
0 xT mg p S Mg p S T= + = +、
5 5
0 4 4
71 6510 Pa 1.6 10 Pa10 10x
Mg mgp p S S − −
= + − = + − = × ⅱ.第一次抽气后,有 ,得 ③
第二次抽气后,有 ,得 ④
以此类推,第 次抽气后容器中气体压强降为 ⑤
要把重物拉动,则 ,得 ⑥
,抽气机的活塞抽动 4 次后,可以拉动重物 ⑦
评分标准:本题共 10 分。正确得出①、②、⑦式各给 2 分,其余各式各给 1 分。
34.(15 分)
(1)(5 分)ABE(选对 1 个给 2 分,选对 2 个给 4 分,选对 3 个给 5 分;每选错 1 个
扣 1 分,最低得分为 0 分)
【 解 析 】 波的频率由波源的振动频率决定,故 A 正确。 根 据 对 称 性 可 知 , 此 时
、 两点运动方向相同,故 B 正确。由图知波长 ,周期
为 ,该波的频率为 ,能与该波发生干涉的横波的频率一定
为 ,故 C 错误。时间 ,设波传到 点时间为 ,波传到 点时,
点向上运动,则经过 质点 刚好在波峰,其坐标为 ,故 D 错误。同理 E
正确。
(2)(10 分)
解:ⅰ.由于对称性,考虑从 AB 面入射的光线,这些光线在棱镜中是平行于 AC 面的,
由对称性和几何知识可得,光线进入 AB 面时的入射角 和折射角 分别为
, ①
1 0 2 0 0
1
2pV p V V = + 2 1
2
3p p=
2 0 3 0 0
1
2p V p V V = +
2
3 2 1
2 2
3 3p p p = =
n 1 1
2
3
n
np p+
=
5
n 1 1.6 10 Pap + ×≤ 5 52 8.1 10 1.6 103
n × × × ≤
4n所以, ≥
( 2m 0cm)P − , (2m 0cm)Q , 2mλ =
2 s 0.4s5T
λ= = =
v
1 2.5Hzf T
= =
2.5Hz 10.5s 14t T= = N T N N
0.5s N ( 5m 20cm)− ,
α β
60α = ° 30β = °则材料的折射率为 ②
ⅱ.如图 O 为 BC 中点,紧靠 B 点从 BC 面射出的光线与直线 交于 D,由图可知:当
光屏放在 D 点右侧时,根据对称性,光屏上形成两条光斑
由几何关系有 ③
所以当光屏到 距离 超过 时,光斑分为两条 ④
评分标准:本题共 10 分。正确得出①、④式各给 2 分,其余各式各给 3 分。
35.(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5 分)
(1)s(1 分)
(2)O>S>H(1 分)
(3) (1 分)
(4)ABD
(5)ZnO是离子晶体,熔化时破坏离子键;而 是分子晶体,熔化时破坏分子间作
用力
(6)
(7)①0.28 ②正八面体 ③0.7
36.(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5 分)
(1)
(2)羰基,酯基 取代反应(1 分)
(3)苯乙酸乙酯
(4)
(5)48 或
sin 3sinn
α
β= =
AO
3
2tan 6
aOD aα= =
BC d 3
6 a
2ZnCl
4
3
Π(6) (合理即可)
37.(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5 分)
(1)大肠杆菌 黑(1 分)
(2)青霉素抗性基因(或抗青霉素基因)
(3)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
个活菌
(4)滤膜法 1.67×1011 血细胞计数法统计的是总菌数,而滤膜法统计时,当两个或多
个细胞连在一起,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故用滤膜法测得的菌落数偏低
(5)培养时间不足而导致计数时遗漏部分菌落
【解析】(1)伊红—美蓝培养基可用于鉴别自来水中的大肠杆菌,菌落呈黑色。
(2)若此培养基含有青霉素,则可用于筛选含青霉素抗性基因的大肠杆菌。
(3)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
个活菌。
(4)该过程采取的接种方法是过滤自来水后的滤膜放在此培养基上,此方法叫做滤膜法。
统计的菌落数应介于 30~300 之间,故选择细菌菌落数为 153、164 和 184 的平板计数。
每克该土壤样品中的菌落数对应的应该是每毫升菌液中的细菌数目,所以每升该土壤样
品中的菌落数为(153+164+184)÷3÷0.1×105×103=1.67×1011。使用滤膜法计数,当两个或多
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所以用此计数方法测得的细菌数较
少,而血细胞计数法计数统计的总菌数,包括活菌和死菌。
(5)统计菌落数目时,一定要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数据作为结果,可以防止因培
养时间不足而导致计数时遗漏部分菌落。
38.(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5 分)
(1)目的基因(1 分) 引物 耐高温的 DNA 聚合酶(TaqDNA 聚合酶)
(2)RNA 聚合酶识别和结合部位,驱动转录出 mRNA 整个生物界共用一套密码子
(3)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限制酶、DNA 连接酶
(4)X 基因的转录过程存在障碍;翻译过程存在障碍;胰岛素前体物质加工过程存在障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