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读下文,完成 18-22 题(20 分)
蹬布
刘心武
①那天放学进家,响莲先是高兴,后是惊讶。高兴的是爸爸难得在家,惊讶的是
爸爸脖子上吊着绷带托着左胳膊。
②因为爸爸意外工伤,响莲那天没有挨着枕头就入睡。她听见爸爸妈妈在低声商
量事儿。妈妈说:“欠人家两个月车钱了,这下更艰难了。”爸爸说:“再艰难,也得
保证响莲。响莲读书咱不愁,可她从小体质弱啊……”
③在这个城乡接合部的居民区里,响莲上的却是城里一所挺有名的学校。那天老
师宣布,今后有的作业要在电脑上完成,响莲庆幸自己并不落后,妈妈在小超市打工,
用攒了三四个月的工钱,给她置备下一台电脑。妈妈说,超市老板娘早给她闺女置下
电脑了,那闺女才上四年级。妈妈问响莲:“老板娘说的“未雨绸缪',什么意思?”
响莲说老师还没教。妈妈就说,家长们都知道,一上五年级,有的功课就得在电脑上
完成,“未雨绸缪”就是不等老师教,一搜就懂。他们家住的地方,离响莲上的那学校
挺远,家长们几乎没有让孩子自己乘公交车去的。若自己家没有车,就跟别的家拼车。
响莲就跟另外四个孩子拼车,每月 450 元。
④但是,两个月前,妈妈被超市辞退了。爸爸晚上回到家,妈妈总叨唠,说那小
超市老板娘不地道,爸爸淡淡地劝:“如今到她那地方加油的车少了。她也有难处。
你就再找份别的工吧。”妈妈觉得失去那份工可惜,以前每天下班回家正好接响莲,
而且,还可以平价甚至大折扣从那超市买回袋牛奶方便面什么的。本来妈妈那份工资
除了日常费用,还可应付响莲每月的拼车费午餐费,现在可就困难了。爸爸再出事故,
虽说是对方负全责,医药费不愁,但只剩基本工资,困难就变成艰难了。
⑤第二天起床后,响莲不见爸爸,就跟妈妈说:“今天我不搭小车了,我去坐公
交。”妈妈大声回应:“就你这小身板?老老实实坐上去!”车在她家门外按喇叭,妈
妈对师傅说:“响莲她爸一早就蹬布去了,人家同意先预支他 1500 块,明天我就连这
个月总共 1350 块给你。”⑥车子往城里开,马路边有排专卖建材的商店,有家店专营再生布……那家店进
大批货,一卷一卷的,宽度从两米到八米……那些搞大棚养殖的……他们的大棚往往
长达一百米……然后,再将其用手提缝纫机缝合成指定的长度……
⑦在上述操作过程中,有个环节,就是蹬布。缝合前,每卷布要搁到地上,用脚
蹬展开,那还不算太难,缝合后,如果是八米宽的缝成了一百米长,再用脚将其蹬卷
起来,那就不仅需要旺健的脚力,更需要平衡的技巧。这个活儿很累人,但是又不可
能给高工钱,因此都是些最没办法的人,才一早来干临时工,四个小时,管一顿粗茶
淡饭,给五十元。
⑧响莲从车窗老远就望见爸爸的背影。爸爸虽然一只胳膊伤了,两腿却仍雄健有
力,只见他两腿轮流蹬布,那布卷越蹬越厚,爸爸再蹬,就有点跳动的意味了……车
开过去了,蹬布的爸爸从后视镜里消失了。
⑨响莲微微咬着嘴唇,心里发誓,一定要报答父母。那天晚上,她从网络上查到
了“未雨绸缪”的解释,她心中浮现出许多的方案。
18.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两部分内容,请概括。(4 分)
(1)那天放学进家, 。
(2)第二天起床后 , 。
19.第④段画线句“困难就变成艰难了”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4 分)
20.第⑥段“……”处填入下列句子。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3 分)
A.需要把成卷的再生布先在地面上铺展开
B.缝完了,再整体卷起,装车运走
C.棚顶上就要铺这种再生布
D.再生布就是用回收的废旧衣服等纺织品,捣烂了再热压成型
E.长度从十米到二十米21.第⑦段和第⑧段都写到“蹬布”,但其叙述视角,写作内容和表达作用都不相同,请
简要分析。(6 分)
22.下列最不可能成为结尾处响莲“心中浮现出许多的方案”的一项是( )。(3 分)
A.努力学习,争取成绩优秀,减轻家庭负担。
B.加强锻炼,争取身体健康,不让父母操心。
C.休学回家,争取早日挣钱贴补家用。
D.学做家务,课余照顾爸爸早日康复。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18—21 题(21 分)
心灯 宁白
①为我们楼盘收废品、报纸的,是一位 50 岁刚出头的农民。不老,却也不年轻了,已
经是两个孙儿的爷爷。
②几年前刚见他时,他给我留下了平实、拘谨的印象,薄薄的腰板似乎还挺不直。跟他
讨价还价,他也不恼,不愠不火地跟你诉说:“东西都卖不出好价喽。”嘴角还浅浅地笑着。
③有一次,妻子跟他说,你住近郊,三轮车骑过的田头地边,如看见有能种花的土,给
我稍个半袋。过了没几天,他专门把半袋子土送到家门外了。妻子看他实诚,送了他一只真
空包装的红烧鸭子。
④我家订了十几份报刊,他说这个小区里就数你家报纸多。于是上我家来收报纸的次数
也多。熟悉后,每次来收报纸,便聊上几句。知道他是初中生,当过兵。白天收废品,晚上
另打一份工,有时去修补房屋,有时在厂房建筑工地当小工。每天多则 300 元,少则 200 元。
一个月有 10 多天,每天要干到早晨四五点,回来就直接到收废品的小区打个盹。
⑤我问他:“这样白天黑夜连着干,怎么受得了?”
⑥他淡淡地说:“没办法啊!老婆在农村老家,身体不好,要用钱。儿子、儿媳打工赚得
少,还有一儿一女要养活,得靠我补贴他们。”⑦“靠你这点收入,也补贴不了多少啊?”
⑧“只能省着用啊!天天早晨一碗粥、两根油条,中午在外吃盒饭,最便宜也要十多元,
晚上回家炒几个菜,与孩子们一起吃。”
⑨那天早上,在地下室门口,见到他睡眼朦胧,手里拿着一本旧杂志,晃悠着走出来,
便与他打招呼:“也喜欢看书?”
⑩“是的。这是收来的杂志,无聊翻翻。”
⑪“以后我送你几本书看看。”
⑫“那太谢谢了!”
⑬过了有好几个月,不见他来收报。一打听,老婆病倒要动手术了,他回家去服侍她。
我把家里的旧报纸杂志,都 jī zǎn 着,等他回来,卖给他。
⑭今年开春后,在小区路上看见他了,便说:“我家里的报纸、纸板,你的三轮车都快
装不下啦!”
⑮他跟我上了楼。问他老婆病况,倒没见他揪心。淡淡地说:“开了刀,在老家养
着。”一大堆报刊、纸板,捆扎、称重后,他把散落在地上的几片树叶子捡起,裹进了报纸
堆。我递给他一本武打书说:“你闲着时看看吧,你还喜欢什么书?”
⑯他两眼盯着我,有几秒钟,随后轻轻地,有点不好意思却也直愣地说,“我喜欢看哲
学书。”
⑰我瞬间愣怔。他是为了表白自己的阅读等级,还是哲学书给过他生活的启示?在并
不明亮的廊道里,我看到他说这话时,疲惫的眼神中有光的闪亮。
⑱“你喜欢读哪些哲学书?”
⑲“我也看过一些外国哲学书,不大懂,更喜欢看毛主席的哲学书,好懂。”
⑳无论想看哪位哲学家的书,也无论他读哲学书是为了想在艰难的生活中求方法找出
路,还是为了在心静的时候思考人生之奥秘,即便是他想“炫耀”自己知道“哲学”两字,都让
我对这位穿着脏衣服的农民产生了一种亲近。一个收废品的农民,他说出“喜欢哲学”,得怎
样地跨过自己内心深切的自卑啊!
㉑我想着,一个想看哲学书的人应该不会缺斤少两。有“哲学”两字在心里,一个人便会
有道德的准则,他的内心便会有对生命的期许。即便是出于我的迂拙,我也这样固执地认为。㉒我住的小区是杭州一个新城,周围大厦林立、商厦豪华、高档车飞驰。在这样的环境
中,一个农民会面对各种诱惑、矛盾、困难,只有在心里把这些都扛住了,オ能打好这份收
废品的工,才能不慌不忙地活着。当下,他生活的压力正大,但他面对我的,却是淡然和平
静,是因为他心中有盏灯吗?
㉓心中有“灯”,眼中便会有光。我想,城里人的那一点点优越感,遇到这样的目光后,
会不由自主地淡却。
㉔前几天,他又来我书房搬报纸,边搬边随意地说:“你们城里人多好,都有一间书房
可以看书。”从他淡淡的话语中,我感觉到,他深藏着的无奈。如果命运曾经看顾他那个“哲
学梦”,不知会造就怎样的他。
(刊于 2017 年 11 月 23 日《解放日报》朝花周刊综合版 有改动)
18.根据拼音写汉字。jī zǎn ( )( )(2 分)
19.细读第④③段,用简洁的语言填写表格。(9 分)
20.(1)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第③段画线句中“没几天”、“专门”、“送”、“家门外”连用,强调突出了他的实在、真
诚。
B.第⑮段画线句中运用了“捆扎”、“称重”、“捡起”、“裹进”一系列动词,表现了他干活
麻利、细心。
C.第⑯段画线句中“盯着”看出他对“我”给他武打书的不满;“轻轻地”、“有点不好意思”
写出他有点自卑;“直愣”写出他性格的爽直。
D.文中多处运用了“浅浅”、“淡淡”,呼应了第㉒段中“他面对我的,却是淡然和平静”,
表现出他在巨大的生活压力面前的淡定、平和,与⑰段“疲惫的眼神中有光的闪亮”形成强
烈的反差。
事件 “我”的感受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2)结合全文,简析“他”的人物形象。(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写出本文题目“心灯”的含义。(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18-22 题(20 分)
我们必须相亲相爱
①林欣家住在北堤下。我们放学时一起走,走北堤边下面这条路,先到林欣家。如果天
还早,我就先到林欣家写作业。林欣的爸爸保持着退伍军人特有的威严和身姿。“写字时坐
直!”他提着公文包出门前,猛喝一声。林欣赶紧坐正,旁边的我也赶紧坐正。我们都怕自
己的爸爸,也怕对方的爸爸。我们都盼着各自的爸爸上了班,然后我们就可以无忧无虑地膩
在一起。小女孩的友谊,没有不腻的,每天分别时,你送我我送你,都要送好几个来回。
②我们有时候也会吵架。吵架这种事情,关系够铁的话,吵了之后会更铁;关系不够铁,
可能就吵坏了。我和林欣当然属于前者。
③有一次,林欣在我家,我又吵架了。吵声越来越大,我妈一边擦着洗完菜的手,一边
走进房间里训斥我。林欣赶紧对我妈说:“阿姨,我们没吵架,我们是在辩论。”
④不过后来我们考上了不同的高中,又分别考上两座城市的大学,友谊节节溃退。某一
年的秋天,我们约好一起逛街。结果我在约定地点等了一个多小时,她没来。让我险些气昏
过去的是,回家后又过了很久,我才接到她打到我家座机的电话。我俩在电话里大吵一架,
从此彻底断了联系。
⑤六七年后有一天,我们终于恢复了联系。谁知我们联系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一个大
坏消息。林欣说她马上要来广州,因为她爸爸病重,从老家来广州住院治疗。关注“儒愿学
堂”获取更多专业优质语文资料就是那个低喝一声“写字坐直”,然后出门上班的退役军人,
他当时住在肿瘤医院。林欣和我依然像当年一样,面对父亲就手足无措,惊慌无神。她虽人
到中年,但在父亲眼中仍然是娇气无能的小女儿。
⑥到了晚上,当我们坐在出租屋里的床上,灯下对视,竟然不知道说什么好。谁能想到,
闹翻脸的两个儿时伙伴,再相逢竟是在如此狼狈的时候。我当然早已经完全原谅林欣了。说起来那些年,各自的脾气也被生活教训得差不多了。要用这么长的时间,我们才发现,少年
时代有多任性。
⑦想吵架就吵架,想翻脸就翻脸,想失约就失约。因为觉得,再怎么吵,最终都能被原
谅;失了约,对方能等你;翻了脸,也能随时翻回来。甚至人脉散尽,也无所谓,因为后台
很硬——父母强健,壁垒如山。
⑧我们为自己无知而狂妄的陈年往事,试图彼此道个歉。一方迟疑地开了个头,另一方
含糊地接应了,几乎同一瞬间,彼此同时打断对方——喉咙里的鱼骨头被一只镊子取了出来。
我仿佛看到我妈在虚空中,无奈而欣慰地对我们一笑:“好吧,你们说是辩论,就是辩论
吧。”
⑨我决心不再做严厉的人了。生活对我们已经够严厉了。中年如此仓皇,我们应该像保
存雪夜的火种那样,保存人世间所有的善意。我只想前嫌尽释。
⑩诗人奥登有一句诗:“我们必须相亲相爱,否则不如死亡。”我一直觉得这不是一句情
诗,而是一个在逆境或者孤独中的人,写给同类的诗。
18.第④段中加点词“溃退”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2 分)
19.写出三则“我们”曾经相亲相爱的具体表现。(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结合加点词分析第⑧段划线句的作用。(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结合全文,分析第⑩段划线句的丰富内涵。(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列不是促使“我”和林欣冰释前嫌原因的一项是( )。(3 分)
A.林欣的爸爸生病住院。
B.我们再相逢时的狼狈。
C.妈妈对我的委婉劝告。
D.我们人到中年的感悟。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17-21 题(19 分)缺口的木桶
梁刚
①儿子高三了,马上面临高考,但数学成绩老是上不去。父亲急,想跟儿子沟通,但儿
子非常抵触。怎么办?
②这天,父亲特意跑到古镇,找到一个能箍桶的老人,他要求老人给他定做一只短一截
木板的缺口木桶。老人说:“那还是木桶吗?咋用呀?你这不砸我牌子吗?”父亲笑说:“我
就是要让人家一眼看出,短一截木板,木桶就没法正常使用了。”老人疑惑地看了父亲几眼,
似乎想得到确认,父亲狠狠地点了点头。两个小时后,一只缺口木桶交到了父亲手中。
③父亲拿着这只缺口木桶回家,把它放在了书房最显眼的地方。
④那天,儿子放学一进门就注意到了那个奇怪的木桶,但他只是不屑地撇了撇嘴。父亲
想凑上去说些什么,不料儿子却先身夺人:“不用解说,道理我懂,你是想让我提升数学这
块短板,让木桶的容量迅速增加,但我讨厌数学!讨厌!”儿子的表情充满了厌烦。
⑤父亲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只是怔怔地看着儿子,心里是说不出的味道。晚上,他在 QQ
上给儿子留言:“我帮你请了最好的数学老师。”
⑥儿子没理会父亲的留言。可是,过了一天儿子突然回复:“人生的选择就没有第二条
路了吗?那只木桶除了装水,就不能装其他东西了吗?如果装固体物质,短一截木板不是照
常使用!!!”
⑦儿子故意用了三个惊叹号,明显是要和父亲叫板。儿子激烈的反应反而让父亲冷静了
下来,他想了想,回复道:“木桶只是想告诉你,提升自己的短板,能最大限度增加自己的
容量。”
⑧“难道只有一个选择吗?”儿子反诘道。
⑨父亲停了一会,慢慢地输入了一行回复:“你也可以做出其他选择。”
⑩儿子回复得很快:“数学是我无法逾越的障碍,我想好了,我要学摄影,考艺术。”
⑪父亲默默地盯着电脑屏幕,心里五味杂陈。他叹了口气,可又忍不住轻轻点头。
⑫父亲觉得高三的那一年过得很慢,他看到儿子每天用功到很晚,而他也再没有提起
提高数学成绩这回事。⑬终于,儿子考上了大学,还是本科。父亲捧着录取通知看了好久,他知道按儿子原
先的成绩,他最多只能考个专科学校。
⑭儿子开始自信起来,与父亲的交流也变得主动。他会在 QQ 留言:“你看我做个班长
是否够格?”父亲顿时激动起来,想跟他电话联系,但还是忍住,他尽量回复得低调点:“可
以!”儿子回了一个握手的表情。父亲笑了,轻轻嘀咕道:“嘚瑟。”
⑮年末,儿子给父亲留言:“老爸,我这学期的考绩点是 4.5 哦。”“不错。”父亲不敢表
扬,但心里非常高兴。
⑯大三那年,儿子再次在 QQ 给父亲留言:“老爸,我创作了一个短剧,最近参加大学
生专业比赛,要在电视上播呢,有兴趣就看看噢。”父亲兴奋得跳起来,隔着房门连声高叫:
“孩子妈,你儿子出息啦!”老婆被他的叫声吓了一跳,手一滑,盘子砸了一地。
⑰父亲突然觉得放在儿子房间的那只木桶有些碍眼。那天,他悄悄把它拿了出来,恰
好被回家的儿子撞上。儿子见了一顿,随即说:“爸,那木桶放着吧,我还有用。”父亲疑惑
地看着儿子,问:“啥用?”儿子一笑,没回答。
⑱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再到书房时,突然发觉那只木桶被换掉了。原先那只木桶矮胖,
现在这只瘦长;原先那只由八块木板组成,现在这只只有七块木板。
⑲儿子从背后凑上来,揽着父亲的肩膀,故作神秘地说:“你觉得怎么样?这是原来的
桶呢?还是买的桶?”父亲静静地注视着那只桶,若有所思…… (上文有删改)
17.第④节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 分)
错字:_________________;改字:_________________。
18.请将小说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6 分)
父亲想借缺口木桶和儿子说理→_________________→儿子选择艺术并努力考上大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①段画线句描写了父亲复杂的心情。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叹了口气”和“忍不住轻轻
点头”所表现出的矛盾心理。(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一般文中人物的交流以对话为主,但上文的父子交流却以 QQ 留言为主。从第⑤至⑮节
的内容,可以看出父亲教育儿子的方法和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分)
21.结合全文,以下对于文中“木桶”所揭示的道理,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借“木桶”告诉我们:只有提升自己的短板,才能最大限度增加自己的容量。
B.文章借“木桶”告诉我们:只要忽略短板,虽然容量小一点但照样有自己的价值。
C.文章借“木桶”告诉我们:去掉短板,重新组合,发挥长板优势就能挖掘出潜力。
D.文章借“木桶”告诉我们:短板长板都不重要,只要坚持自己的选择就定会成功。
(二)阅读下文,完成 18—22 题(20 分)
朴园(有删改) 凌鼎年
①清乾隆年间,高云翼因其《中秋图》题有“仰望明月思悠悠”之句被人告发,而惹文字
之狱,只因他名望高,人缘好,加之好友暗中相助而躲过一劫。惊慌之余,他收拾行装匆匆
回了娄城故里。
②高云翼自此闭门谢客,每日里以书画自娱,但画了撕,撕了画,写了毁,毁了再
写……
③翌年金秋,三位京城老友修书,欲南下造访,共赏明月。高云翼思忖,挚友都是性
情中人,食宿粗陋应无碍,但必须美景当前,方有诗情画意。他想到了邻街的宜园。两家私
谊向来不薄,当年还为他家画过春夏秋冬四张条屏。关注“儒愿学堂”获取更多专业语文资料
再说宜园之名也是他起的:“春宜花,秋宜月,夏宜凉风,冬宜晴雪,景与兴会,情与时适,
无所不宜,则名之曰宜也宜。”想来如果开口借园,应该问题不大。 ④高云翼当即登门拜
望,谁知他刚一提及借园之事,主人便面露难色:“小园逼仄,只宜家人游玩,外人恐有不
便。还望见谅。”
⑤高云翼心里明白,对方不就是怕我京城之事的牵连么?
⑥气也气了,怨也怨过,高云翼便动了自己筑园的念头。只是身无长物,奈何?
⑦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自己有宣纸涂鸦之长,何不挥笔集资,丹青筑园?说干
就干,高云翼自撰一启事:“以物易物最佳,凡欲庋藏云翼画幅者,概一石换一石,一木易一木,一花代一花,一屋顶一屋,早来早得,迟则不测……”宣言欲作画筹资,筑园一座。
坊间向有“云翼一幅画,国朝十锭金”的说法,多少人欲求其画,奈何有价无市,如今竟有这
等好事!不几日,这消息就传遍娄城,影响八方。
⑧高云翼再也不轻易撕画毁字了,每日里或山水花鸟,或仕女天神,日赶一幅,手不辍
笔。
⑨很快,他便以一幅《娄江春晓图》换得了城外独龙湾一块废弃之地。这儿竹林连片,
杂草丛生,乃狐猿出没,鸥浮鹭立之地,多年来无人关注。然而高云翼却十分满意,因为这
儿 坡 地 _______________ , 溪 水 _______________ , 野 树 _______________ , 乱 石
_______________,且人迹罕至,实在是筑园佳选。
⑩不几日,娄城首富钱寅啸愿捐资建造远香阁、探梅小筑、静修堂;德髙望重的王百瑜
老先生运来了一高一低两峰太湖石,一曰瑞云峰,一曰玉玲珑;盐商后人蒋千里也遣人送来
了洛阳枯枝牡丹、荷花名种大洒锦、千瓣红等……不过一两个月,造园材料竟已基本齐备。
⑪高云翼旋即请人除蔓草,砍乱枝,疏浚水流,掩埋荒芜,然后移树木,植花卉,铺草皮,
一切因势而为,不另铺张,那庭院小径,也往往以残砖碎石铺就,以砖为骨,以石填心,不
加灰浆。那花纹或冰片式,或八方式,或海棠式,还有的用碎瓷拼成鱼鳞莲瓣,皆废物利用。
其成园之材简朴如此!
⑫造园之事在娄城已成街谈巷语,想察探玄秘者,欲先睹为快者纷至沓来。高云翼一
一挡驾。众人不解,议论纷纷,他丝毫不为所动:“草木如名节,日久方成。若未成先睹,
日后焉能有好印象?今日之园林,石径之苔藓未生,亭台之青素刺目,请待以时日。”
⑬越明年,因林落成。高云翼自书魏碑“朴园”两字作匾,并在娄城广而告之:朴园集
天时、地利、人和而成。云翼取之于斯,用之于斯,劳形苦心,幸也。开园之日,竭诚恭请
四方宾朋好友,无论长幼贫富,光临游赏。
⑭娄城为之轰动,远近为之云集,参观者赞口不绝,为朴因景色之多姿,为云翼心意
之诚朴。看着游人乘风而来,尽兴而去,高云翼感叹:“我愿足矣,我愿足矣!”
18.阅读第⑨段,填入画线处的一项应是( )。(2 分)
A.高高低低 嶙嶙峋峋 曲曲弯弯 坎坎坷坷
B.坎坎坷坷 曲曲弯弯 高高低低 嶙嶙峋峋
C.嶙嶙峋峋 高高低低 坎坎坷坷 曲曲弯弯 D.曲曲弯弯 坎坎坷坷 嶙嶙峋峋 高高低低
19. 阅读第③—⑭段,请从高云翼的角度,完成内容梳理。(7 分)
借宜园,出乎意料遭拒绝
(1),以画筹资欲筑园
(2),细规划
(3),不为所动(4)
书“朴园”,(5)
20.联系后文,请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高云翼为这座园林起名“朴园”,根据选文内容,请分析他如此命名的理由。(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以下对高云翼形象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书生意气,不解世道人心 B.醉心书画,不与世俗往来
C.安贫乐道,羞于谈论财货 D.审美独到,坚守艺术原则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17-21 题(20 分)
在那欢快的歌声里
①童年的记忆里,有一块地方是回荡着歌声的。
②很小的时候我有幸入选学校成立的“小红花”文艺宣传队,常参加大合唱演出,那
时我很是不了解,唱的很一般呀,可老师说观众喜欢③因为合唱人多,淘气的孩子就会加些小动作。有一次,唱完最后一声,大家举手
张开,做一个造型,后排就有人往前排那人的夹肢窝碰了下。 于是,歌声还没落地,
台上便突然扬起一串银铃般的笑。台下自然就笑倒一片。是故意?还是无意?故意无意自
然都不会有人承认,那个笑出声的就吃了批评,虽然实际效果并不差-一一一群小孩子
嘛,观众谁会计较这个。
④有一年夏天到国棉一厂演出,慰问战高温的工人们。休息室通常放的是一桶大麦
茶,那天放的是工厂自制的酸梅汤,里面还放一大块冰。 要在店里买,一杯五分钱哩—
那时一毛钱就可吃个肉菜。竟然免费!那还不敞开喝?有个低年级的小女孩便灌了一肚子。
通知上台合唱了,上厕所都来不及。于是,当我们清亮的童声还在高音区热烈盘桓时,
突然就爆出一个比歌声还嘹亮的声音---一小女孩“哇”地哭开了。工人们顿时大笑,虽然
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大幕赶紧拉上。我们捂住嘴不敢大声笑---小女孩没来得及去厕所。
⑤没想到,这事居然牵累到我。老师很生气,责问女孩为啥不早上厕所,她说是因
为要听我讲故事。
⑥我的故事同班同学不屑一听。父母是裁缝,家里没书,也买不起书。常常是趁姐
姐从同学那儿借回了书,插空狼吞虎咽地翻翻。无非就是几本讲打仗的小说,还不全,
残简断篇加想象,东拉西扯缀连成篇。演出候场时,掏出来给低年级同学吹一吹,居然
也有若干小“粉丝”,颇有成就感,那可是我舞台上从未得到的。况且,某个小弟小妹偶
尔还会在演出结束后,分一块夜餐点心犒赏我一下,所以乐此不疲。
⑦我也挨了通训,并罚停演。
⑧那是头一回在台下看同学演出,看同学合唱。不是总不明白为啥唱得不怎么样观
众还挺喜欢吗?这一看,发现确实有趣。⑨一般节目人都不多,这大合唱前两排是女生,后两排是男生,人多,表情就多。
有的一唱起来老摇头,有的唱到高昂处头也昂着,有的眼光乱飞,好像往台下找人,有
的专注投入,望着前方笑意盈盈春风沉醉......
⑩到了领唱环节,季亮从边上跨前一步,站到麦克风前。季亮和我同桌,个头儿全
班最小,但此时俨然换了个人,自信满满,抬头挺胸,声遏行云。观众们悄声私语,啧
啧称赞,令我羡慕不已。这辈子都不可能有这份荣光!我那时暗暗想。
⑪山不转水转。谁想到呢,这辈子还真有这么一天,我居然也跨前一步,出列领唱。
⑫那是二十年后,单位搞汇演,每个部门都出节目。我所在的部门合唱了《长征组
歌》中的一曲。
⑬“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嗨---”
⑭那一刻,时光倒转,我仿佛回到了“小红花”,也像季亮那样,抬头挺胸,唱得深
情而自信。
⑮台下的目光顿时袭来,那是我二十多年前站在舞台上时从未见过的。虽然领唱只
有几句,但那歌声,伴着那些目光,后来常浮现眼前。
⑯同事告诉我,不是你唱得多好,但演唱时你那个投入劲儿,那个自在劲儿,还是
挺有感染力的。
⑰不禁又想起那次台下看演唱,恍然大悟:观众们到底喜欢啥?不只是一群孩子稚气
的演唱,更多或是在那稚气的歌声中,孩子们那种开心、投入、自在的状态。
⑱旋律,可以通往语言到不了的地方,而自信、自在,更可以让这份欢快生出翅膀,
超越语言,超越旋律......
17.概述作者围绕童年记忆里的歌声所记叙的事件。(6 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姑娘因喝多了酸梅汤和听故事忘记上厕所而在演出中放声大哭;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⑨段划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选择一点简要赏析。(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⑪段“山不转水转”在文中的含义是(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本文以记叙童年唱歌的往事为主,为什么还要在⑫-⑯段写“我”二十年后出列领唱的
事?请简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列对文章主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写童年里的歌声表达了对美好童年的深情回忆
B.童年欢快的歌声表达了“我们”对未来的期待渴望
C.欢快的歌声滋润了“我们”自信,自在的生命状态
D.童年里合唱的歌声将永远地美好在“我”的生命里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18—22 题(20 分)
一个拥抱的距离
①父亲一心想要个儿子,我的到来让他在朋友面前抬不起头。小时候,我不记得他曾抱
过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常把邻家和我一样大的小男孩抱在怀里,我只能委屈地站在他身后的
影子里暗暗流泪。
②我以为只要我像个男孩子,父亲就会喜欢我。于是我把头发剪得很短,只穿表哥穿小
了的衣服,把自己扮成个假小子;像男孩一般撒着脚丫走路,爬树掏鸟窝。上学后,我事事争第一,要让他看到我把邻家小男孩远远地甩在后面。所有的努力,无非是想引起他对我的
重视,以我为荣。整个小学阶段,我一直是老师眼中最乖的学生。但他从来没有关心过我,
更不曾到学校接过我,这些事都是妈妈做的。
③步入初中后,我很(xiàn mù)班上那些被父亲宠爱的女同学,多么希望,父亲也能
带我去游乐园,坐过山车,坐摩天轮;多么希望,父亲也能像当初抱邻家的小男孩一样抱抱
我一一那拥抱一定很温暖。然而,我渴望了很多年,却从来没有得到过。
④初三那年,我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对抗父亲。我要让他后悔,后悔自己不该漠视我的存
在。我认识了一个大男孩,他给了我父亲般的关心和呵护……我开始逃课,成绩也越来越差。
老师打电话请来父亲——那是父亲第一次来学校。一进办公室,他就急急地说:“我女儿不
是一向都挺好的吗?她应该是最让人放心的孩子呀。”老师没说话,只是把我那些几乎空白
的卷子递给他。
⑤“你是不会做,还是故意不做?”父亲抬头问我。我淡淡地瞟了他一眼,扭转头,把下
巴抬得高高的,一脸不在乎。转头的瞬间,我注意到了他脸上的愠色和眼中的怒火。
⑥“你是故意的!为什么?”他终是被我激怒了。我也不管不顾:“是!我就是故意的,
就是要气你!从小到大,你关心过我吗?!就因为我是女孩,你从来都漠视我……你宁愿抱
别人家的男孩,也不愿意给我一个拥抱。15 年来,我就是个有娘没爹的孩子……”
⑦父亲愣住了,眼圈泛红,而我早已泪流满面。突然,他一把把我揽进怀里,喃喃地说:
“对不起……我以为女孩子……不用当父亲的操心……”迟到了 15 年的拥抱!我偎依在父亲
的怀里,眼泪再次汹涌而出。
⑧从此,每天放学后父亲都骑着摩托车来接我,尽管他的人、他的车挤在校门口显得格
外寒酸。但我一点也不觉得丢人,反而昂着头,关注“儒愿学堂”获取更多专业语文资料兴高
采烈地向父亲跑去。而且他真的带我去坐摩天轮了,还有海盗船、碰碰车。我紧握着父亲的
手,感受着父亲的温度。多少次出现在梦中的情形终于实现,多年来的委屈全都化成了泪水。
⑨母亲告诉我,父亲确实想生个儿子,但我出生后他也一样宝贝着。他觉得我是个懂事、
让人放心的孩子,不用管。在我小学时他失去工作做了摩的司机,每天一早就上街去载客,
把所有精力都用来挣钱,想在我上大学前攒够费用……我明白了,父亲不是不爱我,只是不
知道如何表达情感。⑩中考前,我被市里最好的高中提前录取。消息公布出来的那天晚上,母亲特意买了酒,
炒了一桌子菜为我祝贺。父亲也破天荒地没再出去载客,或许是高兴吧,他居然喝醉了,一
直在笑,一直在唠叨:“我的丫头真是个争气的孩子呀!……说着说着他突然抱住我,哭了。
(选文有删改)
18.根据拼音写汉字。xiàn mù __________________(2 分)
19.结合上下文,说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包含的人物情感。(6 分)
文中语句 人物情感
我只能委屈地站在他身后的影子里暗暗流泪 ①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愣住了,眼圈泛红,而我早已泪流满面 抱怨、痛苦
我偎依在父亲的怀里,眼泪再次汹涌而出 ②__________________
多年来的委屈全都化作了泪水 ③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⑨段运用__________________的记叙顺序,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3 分)
21.对选文中心思想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回忆成长往事,表达“我”对父爱的渴望。
B.爱的交流和传递,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C.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
D.批判重男轻女的错误思想,弘扬男女平等。
22.请从语言表现力角度,分析第⑥段。(至少写出两点)(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 18-22 题(20 分)
背 π,还是背诗?
路明
①刚记事的时候,爹决定让我背点东西,锻炼记忆力。他问我,背 π 还是背诗?②我压根不知道什么是“派”,什么是诗。歪着头假装想了想,说,诗。
③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爹念一句,我跟着念一句。这是我最早的文学启蒙。我摇头晃
脑地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背“春眠不觉晓”,背“蜂螂吃水清兮”,后来才知道那是“沧
浪之水清兮”。
④小学时,我常溜进爹的书房,最喜欢那一箱古典章回体小说,《隋唐演义》《三国演义》
《水浒传》……一本接一本读下去。林冲夜雪山神庙那段,我独忘不了林教头“却把葫芦冷
酒提来便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有一次家里吃白切牛肉,我偷偷藏了一块,半夜在被窝
里偷偷地啃,一边遥想林教头的风姿,不觉昏昏睡去。第二天一早人赃俱获,收获一顿暴打。
⑤初中我上课偷偷看书。教数学的老孙头气急败坏地找到我爹,看看你儿子,一节课被
我没收了两本。爹安慰了一番老孙头,回家把书扔给我,狄更斯的《双城记》、雨果的《九
三年》,臭小子,品 wèi 还不错。
⑥高一暑假,正逢法国世界杯。我用尽了一个十六岁少年所能想到的所有华丽辞藻,用
深情押韵的句子写下了一篇观后感。我非常得意地寄给《新民晚报》,这是我第一次投稿。
从邮局回家的路上我特别兴奋,觉得自己大概要出名了。
⑦从那天起,每天下午三点一过,我就坐立不安,心神不宁。好不容易盼到了邮递员的
身影,我一把抢过报纸,先翻体育版,关注“儒愿学堂”获取更多专业资料,再翻副刊,心情
便黯淡了下来。直到世界杯结束,还是没能在报纸上我到我的名字。我忘不了那种无望的等
待。
⑧高三要填志愿了,复旦中文系的推荐分是 5 分,而交大物理系有 10 分。我失眠了,
辗转了一整夜,最终决定接受交大的招安①。几天后志愿表交上去,语文老师痛心疾首,一
声叹息。我悲哀地想,是不是哪怕交大的推荐分只高半分,我也会义无反顾地跳进这座山神
庙。我知道我的文学梦算完了。
⑦纪伯伦说,我的心曾悲伤七次——忘了是第几次,在困难和容易之间,它选择了容易。
⑩2007 年夏天,我在陕北支教。没课的时候,我爬上高高的堀顶。天地苍茫,大风从
鄂尔多斯高原浩荡南下,带着沙粒的质感。云朵在大地上投下影子,掠过千沟万壑,像一尾
尾鱼。
⑪此地贫瘠,然向学之风炽烈。单看窑口贴的春联,那字句,那笔画,足以令我这个
所谓的博士生汗颜。放羊的老汉喜欢讲古。他饶有兴致地告诉我,这一带向来是兵家重地,
小范老子(范仲淹)打西夏,不知死了多少人。1934 年,老谢(陕北红军将领谢子长)的
部队,也在无定河边打过几个大仗哩。⑫无定河,我脱口而出,是那“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无定河?
⑬是哩。
⑭无定河边暮角声,赫连台畔旅人情——好久好久不背诗了,没想到它们还在。
⑮支教结束后,我背上行囊,一路西行,去追逐那些唐诗中的地名。搭货车,坐摩托,
蹭拖拉机,跟着转场的牧人骑过马,夜晩,找个加油站搭帐蓬。大漠菰烟.废墟落日,我行
走在日!复一日的苍凉里。那些埋在心底的诗句,被一个个古老辉煌的名字唤醒:凉州、阳关、
玉门关、居延、轮台、楼兰……
⑯独自面对大块的空间和时间,除了笔墨,无以排遣。我买来一个小学生的作业本,
默写诗词,记录感想。写满了,又买第二本。最后竟是七本满满的行路笔记。
⑰想起了支教时,有个小男孩对我说,我将来要当作家。他蓬头垢面,穿着一双好笑
的红色塑料拖鞋,是他姐姐穿剩下的。我至今还记得那认真倔强的表情。多像曾经的自己。
⑱原来从未忘记。
⑲我重新拿起了笔,在万籁俱寂的深夜,在独自醒来的清晨,一个字一个字地找回自
己。
年少时的记忆,像相机的底片,只感光,不留影。随着光阴流逝,岁月沉淀,一张一张
洗出来。
⑳我知道,我的第一张底片是这样的:
——背 π 还是背诗?
——诗。
【注】①招安:用笼络手段使投降归顺。
18.根据拼音写汉字。品 wèi( )(2 分)
19.第⑦段作者引用纪伯伦的诗句,其中“容易”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3 分)
20.简要分析第⑮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对第⑧段“招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体现了“我”选择交大物理系的不甘心。
B.体现了“我”放弃复旦中文系的无奈。
C.体现了“我”对复旦中文系推荐分过低的不满。
D.体现了“我”对自己选择交大物理系的自嘲。
22.简要分析文章结尾段的好处。(6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18—22 题(20 分)
肉
连俊超
①风从北方来。这是在年关急于赶路的风,在狭窄的街道上横冲直撞,企图把我们从这
条街道清理掉。这是年前最后一个集市,所有的卖家都在今天以低贱的价格打发掉所剩无几
的存货。
②我站在自行车旁,看守着父亲提过来的青菜。街很深,我看到提着一捆芹菜的父亲从
人潮中“漂浮上来”。他把芹菜放在我身边,抬头看了看天,说:“看好菜,我再去割点儿
肉。”然后转身又潜入人海中。
③父亲再次回来的时候,手里没有提肉,而是叼着一支烟卷。母亲跟在他身边,拿着一
小捆韭菜和一块豆腐。父亲把买来的菜整理到车后座上,然后招呼弟弟过来,说:“走,回
家。”弟弟绕着两辆自行车转了一圈,说:“你们买的肉呢?妈说要包肉馅饺子的。”
④母亲看了父亲一眼,脸上露出一丝难色。母亲走到弟弟身边说:“咱的钱丢了,过几
天再给你买肉。走吧,回家,听话。弟弟往后退了几步,靠在那家店铺的门上,摆弄着手里
的陀螺。我走到父亲身边,爬上了他的自行车前梁。母亲又看了父亲一眼,说:“要不你去
咱姐家借她十块钱吧。”父亲没说话,转头环顾着四周,默默抽了几口烟。然后他把烟头扔
进近旁的水洼里,掉转车头,骑上车,头也不回地说了声:“你在这儿等着。”
⑤父亲带着我离开了集市。我们的自行车拐了几道弯,走上了一条熟悉的街道,最后拐
进了一个熟悉的家属院。我知道大姨家就住在三号楼的一楼。父亲停好自行车,对我说:“你
看着车。”然后他拽了一下衣襟,拍打了下裤子上的尘土走进了三号楼。
⑥我听不到父亲在大姨家说话的声音,我希望他赶紧向大姨开口借钱。这时我听到了大
姨的声音:“就你们家还吃肉呢!我们吃的还是素馅儿。”然后我听到一个声音,是手掌拍打
在桌子上发出的声音。
⑦过了一会儿,父亲出来了。他抱起我放在车前梁上,出了家属院,按原路返回。母亲
和弟弟在原地等着我们。母亲问:“借了?”父亲什么也没说,掏出十块钱给母亲,等她买回
肉,仍然一声不吭地骑车出城,朝家走。
⑧弟弟一到家就欢呼起来,嚷嚷着要吃饺子。母亲说,明天才是大年三十。晚上父亲把
肉放在竹篮里,然后把竹篮挂在屋梁上。关注“儒愿学堂”获取更多专业语文资料全家人睡前都看了一眼悬在半空的竹篮,像瞻仰一位远道而来的圣人,然后我们才各自安心上床。夜里
我听到弟弟大口地吞咽口水,翻了几次身。母亲在黑暗的房间里问父亲:“姐借给你钱的时
候咋说的?”父亲在床上发出点儿动静,似乎是翻了一个身。
⑨我在长久的静寂中沉沉睡去了。当我在窗外一片明亮的雪光映照下醒来的时候,我听
到母亲在门口说话。我走到屋门口,看见白猫死在地上。母亲说:“是刘柱家的吧,他们家
也有一只白猫,咱家的可没这么肥。”这时弟弟发现了原本挂在屋梁上的竹篮滚落在屋角,
竹篮里空空荡荡。父亲从白猫身上的一处烧伤认出了它是我们家的猫,他说:“这_______
(A.畜生,B.猫)撑死了!”
⑩那个年三十的下午,我们把白猫拎到雪地里,为它刨了一个坑儿。父亲把白猫丢进土
坑,它鼓胀的肚子使它看起来有着酒足饭饱之后懒洋洋的得意神气,它仿佛只是躺在温暖的
阳光中惬意地睡午觉。
(有删改)
18.第④段划线句主要借助人物的动作描写,展示了父亲从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的
心理变化过程。(4 分)
19.第⑧段全家人对肉的态度就像“瞻仰一位远道而来的圣人”,原因是:(4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结合上下文,对第⑨段全家人在“长久的静寂”中的表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_(3 分)
A 弟弟虽馋着肉却也担心着家里还钱的事情。
B.母亲一直在揣测借钱时姐姐对父亲的态度。
C.父亲因借钱的事内心难以平静却又隐忍着。
D.我关注着家里的动静并无奈着生活的艰难。
21.第⑨段划线处选_______更合适,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分)
22.请结合全文,对第①段划线句作简要的赏析。(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 18—22 题(20 分)
陪母亲过年(1)前些年,母亲身体还棒的时候,我们兄弟 zǐ mèi______也都正值意气风发。
为了生意,为了理想,为了工作,为了这为了那,我们全国各地四处跑,总是很难凑
到一起。而今年,在一个月前,我们几个已经约定,过年时一定回家。
(2)母亲年轻时守寡,也是一个寡言的女人。而今老了我们兄妹几个却都不在
她身边,她一个人寂寞又孤苦。我们心里都很内疚。
(3)大姐又来电话了,问我:“么妹,吃饭了没?”我说还没呢。大姐说:“你猜
我做了什么?我做了母亲最爱吃的花生米炖猪脚,给你也留着呢。”临了,大姐又加
了一句:“我已给母亲盛了一碗饭了。”
(4)大姐总是这样,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我们,像母亲。
(5)我们兄妹几个陆续到家了。聚在大哥的老房子里,加上几个各自的新家庭
成员,足足坐了两桌。对着热气腾腾的年夜饭,话匣子便拉开了。
(6)不知谁将话题扯到了母亲最疼谁这个问题上去了。大家一致认为,母亲最
疼的人是我。原因是:那时,每逢家里来客带来了礼物,母亲给我们分食时,我总能
多分一些。还有,每逢我与哥哥姐姐们玩耍时,只要一拉哭腔,母亲就握着鸡毛掸子
追得他们满院子跑。
(7)我不服气地说:“谁叫大哥那时候太倔强,每次母亲追打他,他总要梗着脖
子、涨红着脸不服气;谁叫二姐跟大姐偷着说,老幺才是亲生的,还联合起来对付
我……”说到这里,我回头看看母亲,母亲正笑得一脸灿烂。我们几个也都笑了。
(8)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母亲手心里的宝。可母亲的精力毕竟有限,所以,她只
能把重点放在弱小的孩子身上。那时,我总爱生病,一生病,母亲就会格外照顾我。
(9)另外,还要听母亲的话。家有家规,母亲喜欢讲规矩,在家里,她有很高
的威望。母亲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得去做什么。这个是难题,可家庭就像一艘大船,
总得有协助又听指挥的人,船才能往前走不是?所以,勤快好使唤的孩子,母亲最喜
欢。
(10)一阵得意后,我调皮地说:“如果不是长大了,我绝对不会把这些秘密泄
露出来的。”哥哥姐姐及孩子们都送上了热烈的掌声。说到这里,我们都不由得抬头
去看母亲,母亲正开心地笑着。我们几个也跟着笑了起来。
(11)一直没吭声的大哥终于说话了。他说:“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母亲的心头
肉。去年,母亲到我家过年时,她跟我聊天,说的都是你们的事情。母亲说,我们家
里,付出最多的就是大姐,而得到最少的也是大姐。因为,那时家里穷,大姐读书最
少,只能留在农村。”我们一下子都愣住了。是啊,我怎么就从没注意这个细节呢?其实,母亲到我家时,跟我聊得最多的也是大姐呀!因为,我们的大姐,正如母亲所
说的那样:付出的最多,得到的最少。
(12)我们____①____地举起了酒杯,望着大姐。一向不上桌的大姐一脸的____
②____。我们将酒杯举到大姐面前,大声地说:“姐,我们敬你了。”
(13)此时,门外传来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那冲天的烟花映红了窗外的半个天
空。
(14)我们都起身,一起跪在了母亲的面前。一个月前,母亲离开了我们。在这
个大年夜,她的相框被我们这些儿女们安顿在桌上一堆丰富的水果菜肴后面,她正笑
望着我们,那眉目、那神态都与从前一模一样。
(选自《南方农村报》)
18.请在第(1)段横线上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
zǐ mèi ________
19.(1)请在第(12)段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2 分)
我们____①____地举起了酒杯,望着大姐。一向不上桌的大姐一脸的____②
____。
A.三三两两 B.惶恐不安 C.激动感慨 D.不约而同
①_______ ②_______
(2)“母亲”的儿女中,本文对“大姐”着墨很多,细读第(3)(4)(11)(12)
段,请说说用意。(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本文第(7)(10)(14)三次描写了母亲的笑,请细读(7)(10)两处,说说
笑的寓意。(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列对第(13)段作用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从听觉视觉角度描绘除夕夜热闹场景。B.表达了全家人对母亲的无限爱与思念。
C.烘托了一家团圆其乐融的温馨氛围。
D.隐喻母亲面对孩子的孝顺的欣慰满足。
22.请简述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