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2020届高三生物模块测试试题(必修三)(Word版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福建省漳州市2020届高三生物模块测试试题(必修三)(Word版附答案)

ID:272908

大小:370.29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6-30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漳州市2020届高三 毕业班模块测试 必修 3 练习卷漳 州市普教室供稿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 5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35 小题,1—20 小题,每题 1 分;21—3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B 淋巴细胞和 T 淋巴细胞共有的特点是 A.产生抗体 B.产生记忆细胞 C.导致靶细胞裂解 D.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2.右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人的肝脏细胞所需的氧气 和营养物质直接来源于 A.甲 B.乙 C.丙 D.丁 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维持的叙述,正确的是 4.一个寒冷冬季,同学们从温暖的教室走到室外,这时会出现的变化是 A.毛细血管舒张 B.温觉感受器兴奋 C.人的体温明显下降 D.下丘脑的分泌功能增强 5.如图表示一个神经元在一次兴奋后,将兴奋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 错.误.的是 A.a 处产生的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B.神经递质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 C.兴奋由 a→b→c 的传递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 息传递功能 D. 某些麻醉药可以通过抑制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 放而发挥作用 6.对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 A.在果实发育时,利用乙烯利促进果实体积增大 B.在扦插时,可用细胞乙烯利处理插条以促进插条生根 C.果实成熟时,施用脱落酸可促进果实成熟 D. 在园林栽培中,可用赤霉素来促进植物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 7.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a、b、c、d 四种细胞中,能迅速增殖分化的是 A. a B. b C. c D. d 8.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 物 2,4-D 涂抹子房,得到的无子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左图,据 A.饮水不足时,垂体合成并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使尿液减少 B.受寒冷刺激时会不由自主战粟,该反射涉及的中枢包括大脑皮 层、下丘脑 C.小腿抽搐与人体内环境成分变化无关 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图可以得出 A. 2,4-D 浓度超过 25 mg•L-1,对果实发育起抑制作用 B. 2,4-D 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C. 2,4-D 诱导无子番茄的最适浓度大约为 20 mg•L-1 D. 2,4-D 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9.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 大约 20—40 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 要 决 定 于 A.种群数量 B.种群年龄组成 C.种群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10.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 ①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②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 ③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 ④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避开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1.澳洲某小岛上生活着两种棕榈科植物。研究认为:200 万年前,它们的共同祖先迁移到该 岛,一部分生活在 pH 较高的石灰岩上,开花较早;另一部分生活在 pH 较低的火山灰上, 开 花较晚。由于花期不同,不能相互授粉,经过长期演变,最终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下列有关 分析正确的是 A.土壤酸碱 度的选择作用,诱发个体产生相同的变异 B. 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C. 花期不同阻止了基因交流,最终形成了生殖隔离 D.若 将这两种植物种植在相同环境中,它们就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 12.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该研究过程是:提出问题→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 D.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 13.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部生长着一种灌木,这种灌木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被雨淋溶 到土壤中去,能抑制其它植物种子的萌发和草本植物的生长。当火灾烧尽了此类灌木,其它 草本植物便乘机生长繁盛,直到灌木再次出现时,这种化学抑制作用又再次出现。请判断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灌木释放出的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 B.灌木释放的化学物质调节的是种内关系 C.灌木与它抑制草本植物之间是竞争关系 D.农业生产上可利用信息传递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14.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索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如果人体组 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 A.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B.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C.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D 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15.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 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 B.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C.该肾上腺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 D.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16. 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苗血清中相应抗体浓度变化情况 理过程中,种子内的激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17.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研究,20 年后两块林地的 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种植的马尾松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 137 种, 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 226 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 B.森林恢复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 量 C.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 D.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 1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的输入和散失 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19.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B.抗 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酶体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Rous 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 D.人感染 HIV 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 T 细胞数量有关 20.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该抗 体 A.由 T 淋巴细胞产生 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 C.可裂解乙肝病毒 D.可被蛋白酶水解 21.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呼气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 B.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 C.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 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感受体温变化的功能 22.右图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 A 点施加一定的电流刺激时,甲乙电流表的指 针发生变化正确的是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23.右图表示某儿童先后两次接种脊髓灰质炎病毒疫 ,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A.C 点对应时刻是第一次接种时间,第二次接种时间在 E 点 B.CD 段体内开始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 C.DE 段浓度上升的原因是记忆细胞数目的增多D.BC 段相应的浆细胞中内质网膜不断转化成高尔基体膜 24.某种植物种子经低温处理 1~2 个月后能够提早萌发。在低温处 素 含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 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 B.喷洒细胞分裂素溶液,有利于种子保藏 C.脱落酸与赤霉素是拮抗关系 D.赤霉素与细胞分裂素是协同关系 25.下列各选项与所给模型不.相.符.的是 A. 若 X 表示人体排出的尿量,则①可能代表抗利尿激素B.若 X 表示 B 细胞的增殖、分化,则①可能代表淋巴因子C. 若 X 表示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则②可能代表甲状腺 激 素 D. 若 X 表示血糖含量,则②可能代表胰岛素 26.下图为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识别、黏着后,白细胞迁移并穿过血管壁进入炎症组 织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皮细胞识别结合白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使白细胞黏着 B.白细胞在血管内黏着、迁移需要消耗 ATP C.黏着、迁移过程中白细胞需要进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白细胞利用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穿过血管壁进入炎症 组织 27.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某课外小组对某地区的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 了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可以推测该区域植物的丰富度在增加 B.调查豚草的种群密度时应该采取样方法 C. 豚草入侵,不改变该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D. 该区域豚草的种群数量将保持“J”型增长 28.右图为碳循环的主要途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 中 B B. 由 B→C→D C.B、 E 是实现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沟通的关键环节D.B、C、D 分别处于第二、三、四营养级且被 E 食用 29.动物为保证食物等生存资源而占据的空间叫领域。 下图表示各种鸟类的领域面积与体重、食性的关 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图示 中三种鸟类组成一食物链 B.体重决 定领域的大小 C.植食性鸟 类能量同化效率高于主要 食虫的鸟类 D. 体重相等的鸟类领域面积的越大, 可能其营养级越高 30.某农场面积为 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 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 捕获了 100 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 280 只,发现其中有 2 只带有标记。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 100 只/hm2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31.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 程中大部分 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B.出汗不利于体温维持稳定 C.汗腺导管重吸收 Na+需消耗 ATP D.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减弱 32.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 T 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 T 细胞后,选择 性地与胰岛 B 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 B 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 C.效应 T 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 B 细胞致其死亡 D.促进 T 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 33.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 J•m-2•a-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 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25% 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 1357J•m-2•a-1 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34.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 地带设 4 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 7 个 10m×10m 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 的 25 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的第 1 天和第 85 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 出现率进行比较,结果见表: 对本研究的试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 A. 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 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 C. 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35.瓶插鲜花鲜重的变化与衰败相关,鲜重累积增加率下降时插花衰败。下图为细胞分裂素 和蔗糖对插花鲜重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蔗糖和细胞分裂素都有延缓衰败的作用 B.蔗糖可为花的呼吸作用提供更多的底物 C. 同时添加蔗糖和细胞分裂素更利于插花保鲜 D.第 5 天花中脱落酸的含量应该是清水组最低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36.(10 分)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牌食物链最高营 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2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 1、小于 2,其他以类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 别 、 、 。研究表明:该鱼在 3+时达到性 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 3 个年龄组成个体数的比例为 ,鱼群的年龄结构为 ,由此可 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 。此方 法常用于调查 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 3 ) 在 该 湖 泊 中 , 能 量 沿 食 物 链 流 动 时 , 所 具 有 的 两 个 特 点 是 、 。 37. (6 分)右图是高等动物体内某些生命活动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虚线内液体总称为 ,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 主要是指图中的 (填字母)。 (2)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 (填字母)。 (3) 填写图中 D、E 系统的名称:D ;E 。 (4) 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 的调 节下进行。 38.(9 分)右图序号①、②、③、④代表相关激 素,请分析回答: ( 1 ) 图 中 ② ④ 分 别 代 表 、 。 (2)寒冷刺激后,图中 (填序号)的 含量最早增加,图中 (填序号) 可作用于肝细胞,使其代谢增强,产热量增 加。 (3)从图中看,③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控制,属于 调节,③进入血液后,可以通过 作用来调节下 丘脑和垂体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4)当饮水过少时,细胞外液渗透压 ,下丘脑中的 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图中 (填序号)激素释放,促进对水的重吸收。 39. (10 分)2014 年埃博拉病在非洲蔓延,我国派出医疗队首次在境外组建医院,帮助非 洲防控埃博拉疫情。 (1)研究表明,埃博拉病毒侵入机体后,通过靶向感染、破坏吞噬细胞等,使其不能暴露 该病毒的 ,以致感染信息不能呈递给 ,从而无法正常激活细胞免疫 和体液免疫应答过程,导致机体对该病毒的 免疫功能下降。因此病毒在体内 快速增殖、致病。 (2)对志愿者接种埃博拉试验疫苗后,机体免疫系统能产生相应的抗体,还能产生的免疫 细胞有 、 。40. (8 分)下图 1 为某一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图 2 为图 1 中 D 结构的放大图。据图回答下列 问题。 (1)图 2 中 N 的名称是 ,X、Y、Z 合称为 。 (2)某种毒素可以使肌肉不能收缩,但不知该毒素的具体作用部位,如果想探究该毒素的作 用部位是 B、D、E(屈肌)的哪一个(假设该毒素只能使上述的一个部位中毒失效),某科研 小组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请完善下列探究内容。 实验原理:(略) 实验材料:电刺激仪一台,电流表,用毒素制剂处理后的图 1 结构一个。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操作 观察部位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别用电刺激Ⅰ与Ⅱ,用电流 ① 则证明毒 表分别测定 A 与 C 的电位变 素的作用 化,观察 E 的收缩情况 部位是 B 分别用电刺激Ⅰ与 E,用电流 A 与 C 的电 位变化,E ② 则证明毒 表分别测定 A 与 C 的电位变 的收缩情 素的作用 化,观察 E 的收缩情况 况 部位是 D 分别用电刺激Ⅰ与 E,用电流 ③ 则证明毒 表分别测定 A 与 C 的电位变 素的作用 化,观察 E 的收缩情况 部位是 E 41.(7 分)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曲线如图 (1)阶段Ⅰ和Ⅲ大豆种子的鲜重增加明显,阶段Ⅰ中,水进入种子胚细胞的穿(跨)膜运 输方式为 。阶段Ⅲ中,种子胚细胞内水的主要 存在形式是 。 (2)阶段Ⅱ期间,大豆种子胚细胞合成的 (赤霉素 /生长素)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阶段Ⅲ中根向地 生长的原因是 分布不均,使根的近地侧生长受 到 。 (3)若测得阶段Ⅱ种子吸收 O2 与吸收 CO2 的体积比为 1:3,则 此时种子胚细胞的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之比 为 。 (4)大田种植大豆时,“正其行,通其风”的主要目的是通过 提高光 合作用强度以增加产量。 生物必修 3 练习卷参考答案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 5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35 小题,1—20 小题,每题 1 分;21—3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A D D B D D C B B C B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B A C B D B D D A D D B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D D B D D C C A B A D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 36.(10 分)(每空 1 分) (1)增长型 衰退性 稳定型 1:1:1 稳定型 保持稳定 (2)标志重捕法 活动能力 (3)单向流动 单向流动 37. (6 分)(每空 1 分) (1)内环境(细胞外液) B (2) B、C (3)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4)神经-体液-免疫 38.(9 分)(每空 1 分) (1)促甲状腺激素 抗利尿激素 (2)① ③ (3)分级 反馈 (4)上升 渗透压感受器 ④ 39. (10 分)(每空 2 分) (1)特有抗原 T 细胞 特异性 (2)记忆细胞 效应 T 细胞 40. (8 分) (1)突触小泡 突触 (每空 1 分) (2) ①电刺激Ⅰ时,A 有电位变化,C 无电位变化,E(屈肌)不收缩,电刺激Ⅱ时,C 有电位 变化,E(屈肌)能收缩 (2 分) ②电刺激Ⅰ时,A 与 C 均有电位变化,E(屈肌)不收缩,电刺激 E(屈肌)时,E(屈肌)能 收缩 (2 分) ③电刺激Ⅰ时,A 与 C 均有电位变化,E(屈肌)不收缩,电刺激 E(屈肌)时,E(屈肌)不 收缩 (2 分) 41.(7 分)(每空 1 分) (1)自由扩散 自由水 (2)赤霉素 (赤霉素/生长素) 生长素(IAA) 抑制 (3)6:1 (4)增加 CO2 浓度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