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语文:语文现代文答题及诗歌答题技巧集萃
加入VIP免费下载

备战中考语文:语文现代文答题及诗歌答题技巧集萃

ID:273019

大小:27.4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6-30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备战中考语文:语文现代文答题及诗歌答题技巧集萃 一、记叙文 (一)如何梳理、概括、补充故事情节: 1、解题思路 (1)辨析线索,了解文章大意(关于谁的什么事); (2)依据线索,感知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 (3)选取固定角度,概括故事情节(为了避免在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时前后内容 互相交错,或者在补充故事情节时前后混乱,主次不分,在理顺情节时需选取固定的角 度,抓主要事件来概括。可以是选取线索、主人公、心理变化等固定角度去概括.) 2、概括情节方式:谁+怎么样+什么(概括故事情节时不想像、不修饰,语言简洁) (二)人物形象分析:(即分析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或人物有怎样的思想性格) 1、解题思路 (1)依据故事情节,联系人物相关的事件与人物行为分析其性格;(对人物的分 析,我们的困惑往往在于难以比较全面的把握其性格特征,所以分析人物时首先看他做 了哪些事,并且按照故事情节的先后顺序来抓取他所做的事,从事件中分析其性格) (2)抓住文中凸显人物性格的语言、动作等描写句子去分析性格。(好的作品中往 往有一些一句话凸显出一个人物的描写句子,这些句子往往刻画出人物的灵魂,我们不 能放过。) (3)抓住文中暗示、点明人物性格的句子,直接抄下来。 (4)结合人物身份、地位、社会背景去理解分析。 2、概括人物形象的格式:XX 是一个......的人,他...... (三)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1、如何理解加点词的含义: (1)了解词的字典意义; (2)结合句中所关联的事件、人物相关的行为理解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性格、心理、 情感等;(3)指代性词语,在上下文找其具体内容。 2、如何理解句子的含义(这类句子指抒情、议论句,往往蕴含深刻): (1)抓取句中的关键词,理解感知表层含义; (2)结合与句子相关联的事件,理解出人物的思想、心理、性格或言外之意; (3)结合主旨理解深意。 3、如何赏析修辞句:修辞手法+句子表达的含义+修辞的一般作用  1)比喻句:运用比喻修辞,将 XX 比作 XX,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表达了作 者的……情感。  2)拟人句: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将 XX 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表达了 作者的……情感。  3)排比句:运用排比,增强语势,突出了…… 4、如何分析人物描写句子:运用了 XX 描写方法,刻画了人物的……性格,表达了 作者……情感 (四)重点句子的作用分析 开头句:(1)开篇点题或统领全文(2)开门见山(3)设悬(4)埋下伏笔(5) 做铺垫 中间句:(1)承上启下(2)形成对比(3)衬托、渲染、设悬、埋下伏笔、做铺 垫等 结尾句:(1)总结全文(2)升华主旨、画龙点睛、卒章显志(3)首尾呼应(4) 照应标题 贯穿全文的句子:起线索作用 (五)主旨的把握(理解记叙性文章的主旨,要善于把握文章的特色,选取切入点 理解其主旨。以下例文多出自《阅读与写作集训》一书) 1、抓文中明显的点明中心的抒情议论句,理解思想情感。例:袁隆平的《稻子熟 了,妈妈我想您了》 2、从叙述的事件中理清人物关系,读出所包含的情感思想;例:《玛菲尔的秘密》 3、从情节的步步发展中,分析其揭示的思想情感,人物性格。例:《魂》4、从文章的构思(特别是对比构思)中,分析其突出的思想情感。 5、从人物形象分析中把握主旨。 6、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社会现实理解其深意。 7、答题模式:本文通过叙述……,表达(或赞美)了…… 二、议论文 考点一、明确中心论点 [方法指导]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持的观点、态度,是一个表明是非态度的肯定 陈述句。通常不用比喻、否定、反问、设问、疑问等句式。怎样准确找出中心论点呢? 1.位置法 (1)从题目入手,捕捉文章中心论点 ①题目是一句话的即为观点。题目是中心论点有这样两个原则:a.该题目必须为肯 定句;b.该题目必须为判断句。 ②有的题目是由并列短语构成的,论点则是二者之间的关系。如“敬业与乐业” ——“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是什么?”文中回答二者关系的句子便是论点。(思考格式: 标题+“的关系是什么”) ③有的题目是由偏正短语构成的,在题目上加“是什么”,文中回答的句子便是论 点。如“成功的秘诀”——“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思考格式:标题+“是什么”) (2)从开头和结尾入手,捕捉文章的“中心句” 论点在文章开头点出的,即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提出论点。论点在文章结尾点 明的,大多有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往 往先提出分论点,层层论述,在结尾处归纳出中心论点。 (3)看中间,提炼论点 有的文章在中间提出中心论点。如《敬业与乐业》开篇先引用《礼记》《老子》中 的“敬业乐群”“安其居、乐其业“,然后才引出中心论点: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 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通过论据反推论点 分析论据,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看它证明什么问题,肯定什么,支持什么,即可得出文章的论点。 3.摘录法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如: 《怀疑与学问》中:中心论点:“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分论点一:怀疑是从消 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分论点②: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 本条件。区别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要明确: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 4.辨思路 一般议论文的写作思路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即 提出论述的对象,“分析问题”即对论述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论证,“解决问题”即对 全文进行总结,提出中心论点。由此可见,通过对议论文写作思路的分析,往往也能找 到中心论点的“踪迹”。 5.识结构 文章内容的不同,议论对象的不同,都会导致文章结构的变化。议论文常见的结构 方式有“层进式”“并列式”“总分式”“对照式”等。一般说,层进式的论证结构,往 往最后提出中心论点;总分式的论证结构,常常在总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对照式的论 证结构,中心论点经常在对照两方面的突出方面。 6.认要素 这里所说的“要素”,指的是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与论证。通常情况下, 论据不是论点,可以排除;论证不是论点,也可以排除;剩下的句子,如果是被全文证 明、阐述的,那就是论点。 [注意]:分清论题和论点: 论题:作者要议论的现象、问题、事实,没有任何褒贬感情倾向。它规定和限制了 文章的论述范围和重点,不表明是否正确。 论点:作者的观点,有明确的褒贬感情倾向,即肯定或否定、赞扬或批判,论点中 一定含有主语、谓语。 考点二、分析论证方法及作用 [方法指导]1.辨别论证方法,可从最常见的方法入手: 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的顺序进行排除,这样可以快 速确定且保证万无一失。但要注意的是论证方法的运用不一定是单一的,有时是两种或 几种方法兼用。包含文章内容较多、篇幅较长的且鲜明地论证了论点的自然是主要的论 证方法,反之则次之。在答题时要把握由主到次的答题顺序。 2.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具体如下: (1)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文章列举了什么什么的事例,具体地有 力地证明了什么什么的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 点),从而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2)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信服力。 【答题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某某,证明某某的论点,进而证明 了什么什么的中心论点,增加了权威性,增强了说服力。 (3)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论证,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答题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什么什么比作什么什么,生动、形象 地证明了本文(段)……的论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答题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作者把什么什么与什么什么对比,使之 形成鲜明对照,突出强调了什么什么的论点。 (5)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 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轶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 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轶事、奇闻 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答题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某某证明某某的观点,使论证 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注意]:在辨别文章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时,其中,举例论证比较好辨别。道理论 证一般指引用了名人名言做论据。比喻论证指论证的语句采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对比论证一般需找出正反两方面的论述。 考点三、论据分析 [方法指导] 论据有两大类,即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人物事 迹、史实、确实的数据等,可以写得概括些,也可以写得具体些;道理论据可以是名人 名言、警句、格言、俗语、民谚,以及经过了事实证明是正确的道理、定义、公理等。 补写论据是近两年全国比较常见的题目,要求比较宽泛,但补写的论据必须要典型、有 代表性、有说服力。要做好这类题,一定要多读书、多积累,平时还要善于观察生活。 [答题步骤]: 1.分清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所用的事例可以是具 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道理论据一般包括人们公认的正确可行的道理、格言、名人名 言、原理、定理等。 选择补写的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所补写的论据形式及繁简、句式要与原有论 据相似;陈述论据,确定要能证明论点;通读检查,避免失误。 2.论据的作用 分析论据的作用一定要和论点联系起来。因为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故论据 必须和论点一致。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作用都是证明作者的观点,只是我们 在阅读时,要分析直接和间接证明作者的哪个观点。答题时往往要求答出直接证明的那 个观点,这个观点未必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答题格式】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证明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 写出所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的作用。 3.补写论据题 (1)判断清楚要补充的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②道理论据; (2)补写论据一定要围绕文章的论点展开,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 古今等); (3)论据所证明的道理要与文章或分论点的观点一致。如果是为文章补充事例论据,要求是:补充的论据必须是历史上名人的事例或当前的社会热点,且事例要真实、可靠。 补写的事例论据必须与文章观点一致。如果补充的是道理论据,要引用具有权威性的名 言警句、诗文名句或格言、俗语等。引用时要完整准确,不可张冠李戴,不可断章取义。 【答题格式】补写道理论据就是要补写与论点相关的名言警语、公理、俗语或诗词 等,补写事例论据一般为: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考点四、论证思路及结构 [方法指导] 1.论证思路 论证思路(过程),即先提出什么,再运用论据证明什么,最后得出什么结论。一 般议论文的论证思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证明中心论点。段落也基本上是这样的行文方式,来证明段落中包含的观点(或是分论 点)。无论阐述全篇,还是段落论证思路,都要注意结合具体内容,不能笼统概括。 2.论证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初中阶段常见的有三种: ①“总——分——总”式,即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阐述,最后归纳总结。 ②“总——分”式,即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证。 ③“分——总”式,即对所要论述的问题先分几个方面剖析,然后综合归纳出结论。 [注意]:①分析论证思路或论证结构时,注意文章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 渡句、过渡词等关键性的文字。 ②抓语言标志。如有“还有”“另外”这些词语为并列式;如有“不但”“而且”“首 先”“其次”等词语为层进式。 考点五、揣摩词句段 [方法指导] “揣摩词句”通常考查两大方面。 其一,解说:结合语境解释词语;描述某些词句所指代的具体内容;解析凝练深刻、 思想意蕴丰厚的句子的含义等。 其二,品味: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品味词语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的特点,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品析体会词句所用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等;品析衔接过渡的句 子或结论性的语句的作用等。议论文的“揣摩词句”也会涉及到这些方面。 1.语句作用 开头的作用:①提出论题或论述的内容,为下文的论述作铺垫;②提出论点。开头 如果是故事,可以引发阅读兴趣,引出论点或论题,为论据来证明论点。 中间段落的作用:承上启下 结尾的作用:①总结全文,得出或深化论点;②发出号召。提出希望、展望。 2.赏析词句 议论文中的重点词句赏析,一般都涉及议论文的语言特色(准确、简明、严谨、概 括性强)。主要有以下两种题型: 题型一:某某词能否删除?说明理由。 (常考词:几乎、常常、多数、将要等) 【答题格式】不能,用了“某某”词,准确地论证了某某(论点),体现了议论文 语言的准确严密(议论文语言的特点);删掉“某某”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某某, 显得太绝对化了(删掉后原文文意发生了不符合实际的变化)。 题型二:简要分析这些加点词(画线句子)的含义或表达效果。 【答题格式】“某某”词(句子),用了什么什么的手法(表现手法),生动形象(表 达效果)地论证了某某(论点)。 注意:无论理解词意,还是把握句子内涵,都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分析。即“词不 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考点六、联系拓展运用 1.结合实际谈理解;2.阅读启示 [方法指导] 这类题目允许学生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强调个性化表述。比如:对作者某个观点的 评析,考生答题时,同意或不同意作者的观点都可以,只要观点明确,言之有理,言之 有物就行,一般答题形式为“观点+理由”。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联系原文内容或论点。 (2)要有明确的观点、确凿的论据。 (3)不要泛泛而谈,阐述理由时,要论据充分、典型,也就是理由恰当、全面。可以 引用名言或举出具体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 (4)语言表达要体现议论文语言简洁、准确、严密、生动、鲜明等特点。 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是一定要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写 出真实的感悟。如果需要联系实际作答,原文切记不能丢掉。简要阐述原文的内容或具 体句子中包含的观点,然后再结合实际作答。从考试要求来说,最好是结合学习生活, 回答要积极、健康、向上。 古诗鉴赏题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 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 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 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 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 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 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 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 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 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 度。【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第六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 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第七种模式 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 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 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 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 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第八种模式 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 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 层次分明。 不论回答何种问题,都应尽量涉及三方面的内容:诗歌相关内容、表达技巧、诗歌 主旨。 ①先答这个字 词 在文中的意思(若答题的空很长还要描绘画面) ②运用了什么手法 ③达到了什么表达效果 (有什么好处) ④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概括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 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友人送别、 思念故乡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等。考生在平时复习时,应对这些形象做 些积累。 (2)结合诗句中相关的语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概括时应忠于原文,不可 臆造。 (3)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或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对诗歌表情达 意所起到的作用。 表现手法:照应、倒装、铺垫、铺排、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正侧结合、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化动为静(以动衬静)、以小见大、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 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卒章显志、言此意彼、意在言外、寓褒于贬、明褒实贬、 欲擒故纵、画龙点睛、重章叠句、意象组合、白描与工笔、以乐景写哀情、借古讽今、 运用典故、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含蓄蕴藉等。 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象征、 通感、双关、 修辞手法:手法用典、叠词、互文、列锦等。1、鉴赏古诗,应该充分考虑它们创造形象的特点。 2、理解诗意,借助想象和联想再现形象。 3、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4、剖析作者思想。 5、诗中赏画 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 6、画中品诗 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