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重难点:农业地域与农业发展(附:典题探究及备考秘籍)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地理重难点:农业地域与农业发展(附:典题探究及备考秘籍)

ID:273984

大小:235.81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7-0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地理重难点:农业地域与农业发展(附:典题探究及备考秘籍) ★★重难点解读★★ 试题往往集中在以下几个考查方向:通过某区域农业生产现状、农作物生长习性的 分析,说明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原因;通过对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分析, 探讨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对区域农业生产类型、形成条件、原因的分 析,说明区域农业问题,形成因地制宜进行区域开发的观念,探讨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 农业活动的影响,以及农业生产活动影响环境的方式、强度和后果;探讨区域农业的可 持续发展。试题涉及选择题、综合题等多种考查形式,要求较高,综合考查学生的思维 能力、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等。 ★★典例探究★★ (2019·全国卷Ⅲ)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 食安全的重要任务。下图反映 2014 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 1—3 题。 1.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 A.黄河下游区 B.长江中游区 C.珠江下游区 D.淮河下游区 2.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A.人均耕地多 B.农业劳动力多 C.复种指数高 D.淡水资源丰富 3.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 A.出口数量扩大 B.运输成本上升 C.流通效率提高 D.储存难度增加 【答案】1.C 2.A 3.B 【解析】1.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稻谷生产区,但图中显示目前该地区稻谷供 需结余为负值,即供给小于需求,C 对。“已不再”表明原来是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但 现在已不是,而黄河下游一直不是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A 错。图中显示长江中游区和 淮河下游区一直是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B、D 错 2.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人均耕地多,粮食产量丰富,稻谷供需盈余,A 对。 与黑龙江省相比,安徽省人口密集,农业劳动力丰富,B 错。黑龙江省纬度高,热量条 件差,复种指数低,C 错。安徽省主要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丰沛,淡水资源较黑龙 江省丰富,D 错。 3.南方是我国主要的稻谷消费区,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北方稻谷大量 运往南方,势必会导致运输成本上升,B 对。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对稻谷的进出口 没有明显影响,A 错。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加大了水稻种植区与稻谷消费区的距离, 降低了流通效率,C 错。我国水稻种植重心的变化对稻谷的储存难度没有直接影响,D 错。 (2019·全国卷Ⅱ·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要求。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 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 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 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 下图示意宾川县的地形。以水果种植业为基础,提出宾川县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吸引相关企业投资,发展水果加工业;引进并培育优良品种,树立品牌; 加大宣传力度,开拓水果销售市场;促进以水果种植为基础的旅游产业化;完善交通等 基础设施建设等。 【解析】从设问的限定(水果种植)出发,可以从延长产业链、树立品牌优势、开 拓市场、发展旅游业及完善交通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因地制宜地分析,并提出合理措施。 ★★备考秘籍★★ 农业生产与当地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源、交通等息息相关,因此试题有分值高、 综合性强的特点,对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比较评价的能力要求较高,在复习中要重视这 方面知识和能力的训练。试题的载体往往以区域图或农业生产数据资料、统计图、模式 图等为背景材料,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训练读图能力。本专题往往会立足于当前 热点,如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以具体的图文材料为背景,从大时代、小切口的要求 出发,强调对考生获取和调动运用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地理学科素养的考查,以综合性题 目为主,重点考查考生综合思维能力和“人地协调”的学科素养,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 要关注社会动态、会分析把握区域特征,备考时一定提高对农业发展与地理环境条件、 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精准分析能力。 ★★重难点突破★★1.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 [透析考向] 本专题考查重点是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农业的区位选择,农业地域类型的判读 等。多以区域图、统计图、模式图等为载体,以具体农业生产活动为背景,考查农业生 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以立体农业、城郊农业、生态农业、转基因食品等新型 的农业生产模式为背景,考查生产技术等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某 一区域农业生产方式,或者某一生产模式为载体,突出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科学性,考 查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如地膜覆盖技术、瓜田压砂技术、育种 技术等。考查频率高,难度大,是复习的重点。 [学法指导] (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①熟记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有土、地、生、气、水,社会经济因素有市(市场)、交(交通)、政(政 策)、劳(劳动力)、科(科技)等。土指土壤条件;地指地形条件,平原适合发展种植 业,山地丘陵适合发展林业、畜牧业等;生指植被,草场广布地区适合发展畜牧业,多 汁牧草生长地区可以发展乳畜业等;气指气候,包括气温、降水、光照、湿度、风等条 件;水指水源条件。 ②区分正确区分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限制性区位因素 a.主要区位因素:对某一区域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 会经济因素。 b.主导区位因素:对某一农业发展来说最重要(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或理解为 没有该因素,某农业无法发展),如珠江三角洲的三季稻、海南岛的天然橡胶——热量; 河西走廊的粮棉和南疆的棉花——水源;横断山区、五台山的垂直农业——地形;城郊 的乳牛、花卉、蔬菜——市场;以色列的无土蔬菜栽培——技术。 c.限制性区位因素:对某农业影响最大的不利因素,当该条件得到满足时,则其 成为主导区位因素。随着科技发展,可以通过改造限制性区位因素来促进农业发展,其 改造方式从宏观来看,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改造自然限制性区位因素,使之适合农业生产,如温室大棚生产,改造热量条件;二是改良作物品种或耕作制度,使生产适应当 地环境,如改良耕作技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培育耐旱品种。当然也可两方面同时进行 操作。 ③牢记特殊的区位条件 影响农产品的品质的区位因素:气候条件主要是光照和气温。光照充足有利于作物 进行光合作用;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作物有机质的积累。气温低,不利于虫卵越冬,气 温日较差大,不利于害虫存活。特殊的地理位置如封闭的区域病虫害很少传入;其他自 然条件越优越,则作物品质越好;另外,农业技术,如育种技术能提高农产品品质。 ④科技对农业生产的改变 科技主要用来改良某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使农业实现机械化、高品质生产。 a.科技改变农业耕作制度 耕作制度是耕种土地、栽培作物的总方式。它是为了在农业生产中,不断地提高土 壤肥力和作物产量而采取的一整套农业技术措施。耕作制度由作物布局、轮作制度、复 种、间作、混作、套种、土壤耕作、施肥和灌溉制度以及防除杂草等几个环节构成,其 中以轮作制度和作物布局为中心环节。通常以各地区的作物复种轮作方式来表示该地区 的耕作制度。例如,我国长江流域一般以水稻和冬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的主要种植方式, 来代表这一地区的耕作制度。 特别注意:耕作制度与复种指数不同。复种制度指在同一块田地上,一年内种植作 物一次以上,重复种植的制度。一年种植作物二次或三次的复种,称一年二熟或三熟, 二年内种植物三次的复种,称为二年三熟。复种次数的多少受各地自然条件,特别是热 量条件、各地的积温数及生产条件制约。 b.覆膜技术的影响 农业覆膜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多种要素产生影响。地膜可以截流水分,比如露水、雨 水、土壤中的水分蒸发等;冬春季节地膜覆盖可以减少地面热量散失,起到保温作用; 可以减缓风力对土壤表层的侵蚀,减少水土流失等。这样,地膜覆盖可以起到提高作物 产量、复种指数作用;还可以防除杂草,节水抗旱等。 注意:人们根据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和作物生长的需求,采用不同季节覆盖不同地膜,达到不同的效果,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农业地域 判断一个区域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可以根据一个地区的气候类型判断,也可以根 据农业生产结构、产品商品率等特点进行判断。判断的关键是看该区域的生产对象和生 产目的,要建立一种“生产对象—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地域类型”的思维模式。具体 如下表所示: 判断依据 判断结论 生产对象 生产目的 生产规模 地域类型 水稻 自给 小农经营 季风水田农业 小麦、玉米 面向市场 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商品谷物农业 牛、羊 面向市场 大牧场 大牧场放牧业 奶牛 面向市场 商品化、集约化程度高 乳畜业 谷物、牲畜 主要面向市场 规模较大、机械化水平高 混合农业 单一热带经济作物 面向国际市场 大规模的密集型农场,生产设施齐全 种植园农业 2.中国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透析考向] 依据十九大报告对农业的宏观构建和 2019 年《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 “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稳定粮食生产依旧是农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在国家重视“三 农问题”和精准脱贫的背景下,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仍是考查的热点。区域农业发展 问题显性考查农业区位因素(气候、地形等),隐性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 性,以具体案例切入,在考查区域自然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农业区位选择、农业生产与 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辩证分析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学法指导] (1)区域农业发展问题 ①农业环境问题 农业发展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农业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a.农业生态破坏问题: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农业开发或高强度的土地开发利用, 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湿地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出现,导致农业生态环 境恶化,影响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b.农业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是农业发展过程中为追求更高的产量,不合理的施用化肥、农药、农用地膜等导致的土壤污染、农产品污染、质量下降等环境污染问题,影 响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②农业发展效益问题 主要是由于认识以及科技水平的原因,导致区域农业发展中出现产业结构不合理、 农业活动方式落后、农业产业加工经营落后、专业化和集约化程度低、农业产业效益低 等问题。 (2)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区域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即要实现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 经济效益:通过优化农业结构、产业结构,农、林、牧、渔均衡发展,因地制宜, 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合理安排各业比重,延长产业链,引入其他产业如农业光旅游等;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打造特色品牌; 生态效益: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如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禁 止过度开垦、放牧、樵采,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设农田防护林,治理盐碱地和风沙地等。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大科技投入、推广节水技术和优良品 种、改良土壤、提高机械化水平、改善交通条件、建设人工草场、轮牧、禁渔、休渔等。 (3)特色农业、生态农业 ①乡村振兴与特色农业 特色农业就是将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区域内特有的名优产品,转化为特色商 品的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的关键之点就在于"特"。其根本是依托农业自然地理条件,因 地制宜发展突出自己的特征。地方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注意两点:充分发挥优势条 件和改进限制条件。同时注意改善交通、扩大市场,如可采用电子商务等,注意改善当 地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②围绕绿色生产的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 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 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思维点拨:运用综合思维,掌握农业生产模式图的判读方法农业生产模式图体现了一个地区农业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有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和循环经济农业生产模式两种形式。农业生产模式特征分析是近几 年农业部分命题的一种主要考查方式,其主要的判读方法总结如下。 一看找典型作物,推断所在地区;二看废弃物排放和利用;三看土壤的肥力结构, 是否为有机肥;四看能源来源是否为沼气等;五看种植结构,是否多种经营;六看产业 结合,观察产业链是否延长。 (4)我国的粮食生产 无论怎样强调农业现代化和科学化,无论怎么调整产业结构,都不能放松粮食生产, 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①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②要实施科学种田,通过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 ③在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 高效农业”。面向市场,调整农作物品种和农业结构,一方面满足人民生活的丰富多样 的需求,另一方面使广大农民的收入真正得以提高。 ④要用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产量。例如:使用优良种子,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方 法等。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