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考前核心突破:自然地理演变过程推理!(附:高考预测及真题回顾)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地理高考考前核心突破:自然地理演变过程推理!(附:高考预测及真题回顾) ◆高考预测 自然地理演变过程类试题,充分体现了能力和素养立意,突出考查地理思维品质和 地理核心素养。选取的素材来自生产生活实际、社会现实以及科学研究成果,以区域为 载体,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融汇地理思想方法,要求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有效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地理事象发生的原因、发展变化规律、演变的趋势。主要包括 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常见的天气系统或气象灾 害的形成过程、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过程、水循环的 过程、海水运动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过程、主要地质构造及其构造地貌的 形成过程、地质灾害的发生过程等,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占有较大比重,如 2018 年全 国卷Ⅰ6-8 题考查河流阶地的地貌形成过程;2018 年全国卷Ⅰ37(2)考查地形在龙卷 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2019 年全国卷Ⅰ9~11 题,考查河流冲淤的地貌过程;2019 年Ⅰ 卷 37 题考查区域环境演化过程;2019 年Ⅱ卷 9~11 题,考查区域环境演化过程,2019 年Ⅱ卷 36 题(2)题考查地形对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2019 年天津卷 3~4 题,考查影 响天气变化的气压场;12 题(1)题考查影响岩石破碎过程的自然因素。预测 2020 年 高考仍然以新情景为载体考查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并分析某地理事物发生的过程。 ◆真题回顾 (2018·全国Ⅰ卷)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 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 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 砾径 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 T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 B.T1 C.T2 D.T3 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T3 形成时期 B.T2 形成时期 C.T1 形成时期 D.T0 形成时期 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答案】1.A 2.A 3.D 【解析】1.据材料可知,平坦面上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且目前洪水期河水仅能 淹没 T0,可判断只有 T0 会有河水经过,携带泥沙沉积,因此平坦面面积仍在扩大。其 它平坦面河水不会淹没,因此面积不会扩大。故选 A。 2.据材料可知,砾石的平均砾径为 T3>T0>T2>T1,沉积颗粒越大说明流速越大, 因此 T3 时期该断面流速最大。故选 A。 3.据材料可知,砾石的平均砾径为 T3>T0>T2>T1,据图可知,平坦面的顺序自 高处向河谷依次为 T3、T2、T1、T0,说明 T2 和 T1 阶段该河段地壳抬升,流速降低,沉 积颗粒物粒径减小,因此可推断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径流了间歇性抬升。故选 D。 【点睛】沉积物颗粒的大小与流速关系密切。一般来说,河流上、中游因坡降大, 流速快,沉积物颗粒大;下游坡降和流速均小,沉积物颗粒细小。河流中心流速大,岸边 流速小(特别是凸岸),岸边的沉积物颗粒较中心的小。在时间上,洪水期间因流速大, 沉积的物质颗粒粗大;平水期流速小,沉积的物质颗粒细小,结果表现在沉积物垂直剖 面中,粗、细沉积物成层分布。 (2019·全国Ⅰ卷)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 132.5 千米。 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 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 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 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 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5.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河水流量 ②支流汇入 ③沿岸地貌 ④两岸岩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 河小北干流 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 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 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 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 【答案】4.D 5.C 6.C 【解析】4.由图以及材料可知,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流 位于黄河中游地区,流经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极易被冲刷侵蚀,因此含沙量大, 该区域是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且变化率较大,因此流量的季节变化大, 正确答案选 D。该区域位于河流中游地区,流域内降水较少,加之沿岸工农业取水,所 以流量总体不大,而季节变化大,导致汛期对河床的侵蚀严重,枯水期泥沙淤积,使得河道宽度季节变化大,形成游荡河道,ABC 错误。故选 D。 5.北段有汾河支流汇入,增大河流流量,中段河流流量大,加之中游河流含沙量 大,会使河床摆动范围增大,与题干矛盾,排除①②;故摆动范围较小可能与该处峡谷 河流地貌及两岸坚硬岩石难以侵蚀有关,③④正确。故选 C。 6.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在潼关处汇入黄河,汇入处位于小北干流的下游, 因此,在主汛期,渭河洪峰的汇入会导致小北干流下游区域水位上升,上下游地区河水 水位差变小,导致小北干流水流不畅,流速降低,侵蚀作用减弱,泥沙淤积增强,含沙 量降低,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 【点睛】 地形影响流速,河流水量大小跟区域气候有关,要注意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地区, 含沙量多少主要与河流水量、搬运能力以及流域植被覆盖程度相关。 (2019·全国Ⅰ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 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 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 发生频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 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 (1)读图,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 (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答案】(1)主要源地:墨西哥湾。 抬升原因:与北来的冷干气流(气团)交汇,湿热空气抬升;(地处中低纬,太阳 辐射较强)下垫面温度较高,(湿热)空气受热抬升;湿热空气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 释放热量,加热并一步抬升空气。 旋转原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2)地势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摩擦力小);平原南北延伸,面积广大, 利于(南北向)冷暖气团交汇。 【解析】(1)读图可知,龙卷风多发区位于美国中部平原,形成龙卷风的气团湿热, 说明该湿热气团来自低纬度的海洋地区,而大西洋沿岸受山地阻挡,水汽难以深入美国 中部,所以其主要源地是墨西哥湾。湿热气团抬升的原因,主要是受气温影响,由于气 团湿热,气温高,空气受热抬升,抬升时气温降低,水汽凝结放热,进一步带动空气抬 升。气流旋转的原因,主要是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2)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主要分析其南北纵列分布的平坦 地形对气流汇聚和气流旋转速度的影响。 【点睛】台风和龙卷风 1.台风 台风发源于热带海面,由于气温高,大量的海水被蒸发到了空中,形成一个低气压 中心。随着气压的变化和地球自身的运动,流入的空气也旋转起来,形成一个逆时针旋 转的空气漩涡,这就是热带气旋。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速达到 12 级以上就称为台风。 2.龙卷风 龙卷风是大气中最强烈的涡旋的现象,常发生于夏季的雷雨天气时,尤以下午至傍 晚最为多见,影响范围虽小,但破坏力极大。 两者对比,龙卷风发生的时间短,影响范围广,而且形成的位置海洋和陆地均有可 能。台风发生时间更长,影响范围广,而且形成于海洋上。 ……未完◆冲刺演练 砾岩楔是地震形成的地质构造,它的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 1—2。 1.图示砾岩楔 A.形成环境以堆积作用为主 B.形成早期的裂隙因受挤压作用而形成 C.中部砂石粒径下小上大 D.可以用来预测未来的地震活动 2.关于砾岩楔形成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过程只与地质条件相关 B.形成过程中变质作用使裂隙变宽加深 C.形成过程中同时形成断层构造 D.形成过程中受到内外力作用的共同影响 【答案】1.A 2.D 【解析】1.结合图中砾岩楔的形成过程可知,砾岩楔主要是地震引发的泥石流在 砾石层的裂隙堆积,然后经过固结成岩形成的,因此其形成环境以堆积作用为主。故 A 正确。图中表示地层运动的箭头做背向运动,因此形成早期的裂隙因受张裂作用而形成, 故 B 错误。图中砂石是泥石流后形成,因此形成原因是因流水的沉积作用,中部砂石粒 径应下大上小,故 C 错误。砾岩楔是地震之后的产物,不能用来预测未来的地震活动, 故 D 错误。故选 A。 2.读图并结合材料可知,砾岩楔形成的初期,在地震时地表形成裂隙,此时主要 受内力作用影响;后期主要受堆积和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故 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 D。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