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真题-数学(江苏卷)(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年高考真题-数学(江苏卷)(解析版)

ID:275687

大小:1.17 MB

页数:24页

时间:2020-07-12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2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数学Ⅰ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 4 页,均为非选择题(第 1 题~第 20 题,共 20 题)。本卷满分为 160 分, 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 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从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 相符. 4.作答试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 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 2B 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参考公式: 柱体的体积 ,其中 是柱体的底面积, 是柱体的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 1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计 70 分.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 卡相应位置上. 1.已知集合 ,则 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集合 交集即可计算. 【详解】∵ , ∴ 故答案为: . 【点睛】本题考查了交集及其运算,是基础题型. 的 V Sh= S h { 1,0,1,2}, {0,2,3}A B= − = A B = { }0,2 { }1,0,1,2A = − { }0,2,3B = { }0,2A B = { }0,22.已知 是虚数单位,则复数 的实部是_____. 【答案】3 【解析】 【分析】 根据复数的运算法则,化简即可求得实部的值. 【详解】∵复数 ∴ ∴复数的实部为 3. 故答案为:3. 【点睛】本题考查复数的基本概念,是基础题. 3.已知一组数据 的平均数为 4,则 的值是_____. 【答案】2 【解析】 【分析】 根据平均数的公式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数据 的平均数为 4 ∴ ,即 . 故答案为: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均数的计算和应用,比较基础. 4.将一颗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先后抛掷 2 次,观察向上的点数,则点数和为 5 的概率是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分别求出基本事件总数,点数和为 5 的种数,再根据概率公式解答即可. 【详解】根据题意可得基本事件数总为 个. 点数和为 5 的基本事件有 , , , 共 4 个. ∴出现向上的点数和为 5 的概率为 . i (1 i)(2 i)z = + − ( )( )1 2z i i= + − 22 2 3z i i i i= − + − = + 4,2 ,3 ,5,6a a− a 4,2 ,3 ,5,6a a− 4 2 3 5 6 20a a+ + − + + = 2a = 1 9 6 6 36× = ( )1,4 ( )4,1 ( )2,3 ( )3,2 4 1 36 9P = =故答案为: . 【点睛】本题考查概率的求法,考查古典概型、列举法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是 基础题. 5.如图是一个算法流程图,若输出 的值为 ,则输入 的值是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指数函数的性质,判断出 ,由此求得 的值. 【详解】由于 ,所以 ,解得 . 故答案为: 【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根据程序框图输出结果求输入值,考查指数函数的性质,属于基础 题.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若双曲线 ﹣ =1(a>0)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 y= x,则该 双曲线的离心率是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渐近线方程求得 ,由此求得 ,进而求得双曲线的离心率. 【详解】双曲线 ,故 .由于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 ,即 1 9 y 2− x 3− 1y x= + x 2 0x > 1 2y x= + = − 3x = − 3− 2 2 x a 2 5 y 5 2 3 2 a c 2 2 2 15 x y a − = 5b = 5 2y x=,所以 ,所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故答案为: 【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双曲线的渐近线,考查双曲线离心率的求法,属于基础题. 7.已知 y=f(x)是奇函数,当 x≥0 时, ,则 f(-8)的值是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先求 ,再根据奇函数求 【详解】 ,因为 为奇函数,所以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根据奇函数性质求函数值,考查基本分析求解能力,属基础题. 8.已知 = ,则 的值是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直接按照两角和正弦公式展开,再平方即得结果. 【详解】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两角和正弦公式、二倍角正弦公式,考查基本分析求解能力,属基础题. 9.如图,六角螺帽毛坯是由一个正六棱柱挖去一个圆柱所构成的.已知螺帽的底面正六边形边 长为 2 cm,高为 2 cm,内孔半轻为 0.5 cm,则此六角螺帽毛坯的体积是____cm. 5 22 b aa = ⇒ = 2 2 4 5 3c a b= + = + = 3 2 c a = 3 2 ( ) 2 3f x x= 4− (8)f ( 8)f − 2 3(8) 8 4f = = ( )f x ( 8) (8) 4f f− = − = − 4− 2sin ( )4 π α+ 2 3 sin 2α 1 3 2 22 2 1sin ( ) ( cos sin ) (1 sin 2 )4 2 2 2 π α α α α+ = + = + 1 2 1(1 sin 2 ) sin 22 3 3 α α∴ + = ∴ = 1 3【答案】 【解析】 【分析】 先求正六棱柱体积,再求圆柱体积,相减得结果. 【详解】正六棱柱体积为 圆柱体积为 所求几何体体积为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正六棱柱体积、圆柱体积,考查基本分析求解能力,属基础题. 10.将函数 y= 的图象向右平移 个单位长度,则平移后的图象中与 y 轴最近的对称 轴的方程是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先根据图象变换得解析式,再求对称轴方程,最后确定结果. 【详解】 当 时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函数图象变换、正弦函数对称轴,考查基本分析求解能力,属基础题. 11.设{an}是公差为 d 的等差数列,{bn}是公比为 q 的等比数列.已知数列{an+bn}的前 n 项和 12 3 2 π− 236 2 2=12 34 × × × 21( ) 22 2 ππ ⋅ = 12 3 2 π− 12 3 2 π− πsin(2 )43 x﹢ π 6 5 24x π= − 3sin[2( ) ] 3sin(2 )6 4 12y x x π π π= − + = − 72 ( ) ( )12 2 24 2 kx k k Z x k Z π π π ππ− = + ∈ ∴ = + ∈ 1k = − 5 24x π= − 5 24x π= −,则 d+q 的值是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结合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特点,分别求得 的公差和公比,由此求得 . 【详解】设等差数列 的公差为 ,等比数列 的公比为 ,根据题意 . 等差数列 的前 项和公式为 , 等比数列 的前 项和公式为 , 依题意 ,即 , 通过对比系数可知 ,故 . 故答案为: 【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前 项和公式,属于中档题. 12.已知 ,则 的最小值是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题设条件可得 ,可得 ,利用基本不等式即可求解. 【详解】∵ 2 2 1( )n nS n n n += − + − ∈N 4 n { } { },n na b d q+ { }na d { }nb q 1q ≠ { }na n ( ) 2 1 1 1 2 2 2n n n d dP na d n a n −  = + = + −   { }nb n ( )1 1 11 1 1 1 n n n b q b bQ qq q q − = = − +− − − n n nS P Q= + 2 2 1 1 12 1 2 2 1 1 n nb bd dn n n a n qq q  − + − = + − − +  − −  1 1 12 12 2 11 d da q b q  =   − = −  =   = − − ⇒ 1 1 2 0 2 1 d a q b =  = =  = 4d q+ = 4 n 2 2 45 1( , )x y y x y R+ = ∈ 2 2x y+ 4 5 4 2 2 1 5 yx y −= 4 2 2 2 2 2 2 1 1 4+ 55 5 y yx y yy y −+ = + = 2 2 45 1x y y+ =∴ 且 ∴ ,当且仅当 ,即 时 取等号. ∴ 的最小值为 . 故答案为: .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本不等式在求最值中的应用.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一定要正确理 解和掌握“一正,二定,三相等”的内涵:一正是,首先要判断参数是否为正;二定是,其次要 看和或积是否为定值(和定积最大,积定和最小);三相等是,最后一定要验证等号能否成立 (主要注意两点,一是相等时参数否在定义域内,二是多次用 或 时等号能否同时成立). 13.在△ABC 中, D 在边 BC 上,延长 AD 到 P,使得 AP=9,若 (m 为常数),则 CD 的长度是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题设条件可设 ,结合 与 三点共线,可求得 ,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 ,然后根据余弦定理即可求解. 【详解】∵ 三点共线, ∴可设 , ∵ , ∴ ,即 , 0y ≠ 4 2 2 1 5 yx y −= 4 2 2 2 2 2 2 2 2 1 1 4 1 4 4+ 25 5 55 5 5 y y yx y yy y y −+ = + = ≥ ⋅ = 2 2 1 4 55 y y = 2 23 1,10 2x y= = 2 2x y+ 4 5 4 5 ≥ ≤ 4 3 =90AB AC BAC= = °, ,∠ , 3( )2PA mPB m PC= + −   18 5 ( )0PA PDλ λ= >  3 2PA mPB m PC = + −      , ,B D C λ BC , ,A D P ( )0PA PDλ λ= >  3 2PA mPB m PC = + −      3 2PD mPB m PCλ  = + −      3 2 mmPD PB PCλ λ  −  = +  若 且 ,则 三点共线, ∴ ,即 , ∵ ,∴ , ∵ , , , ∴ , 设 , ,则 , . ∴根据余弦定理可得 , , ∵ , ∴ ,解得 , ∴ 的长度为 . 当 时, , 重合,此时 的长度为 , 当 时, , 重合,此时 ,不合题意,舍去. 故答案为:0 或 .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向量知识的应用、余弦定理的应用以及求解运算能力,解答本题的 关键是设出 . 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已知 ,A,B 是圆 C: 上的两个动点, 满足 ,则△PAB 面积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条件得 ,再用圆心到直线距离表示三角形 PAB 面积,最后利用导数求最大值. 【详解】 设圆心 到直线 距离为 ,则 0m ≠ 3 2m ≠ , ,B D C 3 2 1 mm λ λ  −  + = 3 2 λ = 9AP = 3AD = 4AB = 3AC = 90BAC∠ = ° 5BC = CD x= CDA θ∠ = 5BD x= − BDA π θ∠ = − 2 2 2 cos 2 6 AD CD AC x AD CD θ + −= =⋅ ( ) ( ) ( ) 22 2 2 5 7cos 2 6 5 xAD BD AB AD BD x π θ − −+ −− = =⋅ − ( )cos cos 0θ π θ+ − = ( ) ( ) 25 7 06 6 5 xx x − −+ =− 18 5x = CD 18 5 0m = 3 2PA PC=  ,C D CD 0 3 2m = 3 2PA PB=  ,B D 12PA = 18 5 ( )0PA PDλ λ= >  3( 0)2P , 2 21( ) 362x y+ − = PA PB= 10 5 PC AB⊥ PA PB PC AB= ∴ ⊥ C AB d 2 3 1| |=2 36 ,| | 14 4AB d PC− = + =所以 令 (负值舍去) 当 时, ;当 时, ,因此当 时, 取最大值,即 取 最大值为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垂径定理、利用导数求最值,考查综合分析求解能力,属中档题.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计 90 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 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在三棱柱 ABC-A1B1C1 中,AB⊥AC,B1C⊥平面 ABC,E,F 分别是 AC,B1C 的中点. (1)求证:EF∥平面 AB1C1; (2)求证:平面 AB1C⊥平面 ABB1. 【答案】(1)证明详见解析;(2)证明详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通过证明 ,来证得 平面 . (2)通过证明 平面 ,来证得平面 平面 . 【详解】(1)由于 分别是 的中点,所以 . 由于 平面 , 平面 ,所以 平面 . (2)由于 平面 , 平面 ,所以 . 2 2 21 2 36 ( 1) (36 )( 1)2PABS d d d d≤ ⋅ − + = − +  2 2 2(36 )( 1) (0 6) 2( 1)( 2 36) 0 4y d d d y d d d d′= − + ≤ < ∴ = + − − + = ∴ = 0 4d≤ < 0y′ > 4 6d≤ < 0y′ ≤ 4d = y PABS 10 5 10 5 1//EF AB //EF 1 1AB C AB ⊥ 1AB C 1AB C ⊥ 1ABB ,E F 1,AC B C 1//EF AB EF ⊂/ 1 1AB C 1AB ⊂ 1 1AB C //EF 1 1AB C 1B C ⊥ ABC AB Ì ABC 1B C AB⊥由于 ,所以 平面 , 由于 平面 ,所以平面 平面 . 【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线面平行的证明,考查面面垂直的证明,属于中档题. 16.在△ABC 中,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已知 . (1)求 的值; (2)在边 BC 上取一点 D,使得 ,求 的值. 【答案】(1) ;(2) . 【解析】 【分析】 (1)利用余弦定理求得 ,利用正弦定理求得 . (2)根据 的值,求得 的值,由(1)求得 的值,从而求得 的值,进而求得 的值. 【详解】(1)由余弦定理得 ,所以 . 1,AB AC AC B C C⊥ ∩ = AB ⊥ 1AB C AB Ì 1ABB 1AB C ⊥ 1ABB 3, 2, 45a c B= = = ° sinC 4cos 5ADC∠ = − tan DAC∠ 5sin 5C = 2tan 11DAC∠ = b sinC cos ADC∠ sin ADC∠ cosC sin ,cosDAC DAC∠ ∠ tan DAC∠ 2 2 2 22 cos 9 2 2 3 2 52b a c ac B= + − = + − × × × = 5b =由正弦定理得 . (2)由于 , ,所以 . 由于 ,所以 ,所以 所以 . 由于 ,所以 . 所以 . 【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考查三角恒等变换,属于中档题. 17.某地准备在山谷中建一座桥梁,桥址位置的竖直截面图如图所示:谷底 O 在水平线 MN 上、 桥 AB 与 MN 平行, 为铅垂线( 在 AB 上).经测量,左侧曲线 AO 上任一点 D 到 MN 的 距离 (米)与 D 到 的距离 a(米)之间满足关系式 ;右侧曲线 BO 上任一点 F 到 MN 的距离 (米)与 F 到 的距离 b(米)之间满足关系式 .已知点 B 到 的距离为 40 米. sin 5sinsin sin 5 c b c BCC B b = ⇒ = = 4cos 5ADC∠ = − ,2ADC π π ∠ ∈   2 3sin 1 cos 5ADC ADC∠ = − ∠ = ,2ADC π π ∠ ∈   0, 2C π ∈   2 2 5cos 1 sin 5C C= − = ( )sin sinDAC DACπ∠ = − ∠ ( )sin ADC C= ∠ + ∠ sin cos cos sinADC C ADC C= ∠ ⋅ + ∠ ⋅ 3 2 5 4 5 2 5 5 5 5 5 25  = × + − × =   0, 2DAC π ∠ ∈   2 11 5cos 1 sin 25DAC DAC∠ = − ∠ = sin 2tan cos 11 DACDAC DAC ∠∠ = =∠ OO′ O′ 1h OO′ 2 1 1 40h a= 2h OO′ 3 2 1 6800h b b= − + OO′(1)求桥 AB 的长度; (2)计划在谷底两侧建造平行于 的桥墩 CD 和 EF,且 CE 为 80 米,其中 C,E 在 AB 上 (不包括端点).桥墩 EF 每米造价 k(万元)、桥墩 CD 每米造价 (万元)(k>0).问 为多少米时, 桥墩 CD 与 EF 的总造价最低? 【答案】(1)120 米(2) 米 【解析】 【分析】 (1)根据 A,B 高度一致列方程求得结果; (2)根据题意列总造价的函数关系式,利用导数求最值,即得结果. 【详解】(1)由题意得 米 (2)设总造价为 万元, ,设 , (0 舍去) 当 时, ;当 时, ,因此当 时, 取最 小值, 答:当 米时,桥墩 CD 与 EF 的总造价最低. 【点睛】本题考查实际成本问题、利用导数求最值,考查基本分析求解能力,属中档题. 1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已知椭圆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F1,F2,点 A 在 椭圆 E 上且在第一象限内,AF2⊥F1F2,直线 AF1 与椭圆 E 相交于另一点 B. OO′ 3 2 k O E′ 20O E′ = 2 31 1| | 40 6 40 | | 8040 800O A O A′ ′= − × + × ∴ = | | | | | | 80 40 120AB O A O B′ ′∴ = + = + = ( )f x 21| | 80 16040O O′ = × = | |O E x′ = 3 21 3 1( ) (160 6 ) [160 (80 ) ],(0 40)800 2 40f x k x x k x x= + − + − − < < 3 2 21 3 3 6( ) (160 ), ( ) ( ) 0 20800 80 800 80f x k x x f x k x x x′∴ = + − ∴ = − = ∴ = 0 20x< < ( ) 0f x′ < 20 40x< < ( ) 0f x′ > 20x = ( )f x 20O E′ = 2 2 : 14 3 x yE + =(1)求△AF1F2 的周长; (2)在 x 轴上任取一点 P,直线 AP 与椭圆 E 的右准线相交于点 Q,求 的最小值; (3)设点 M 在椭圆 E 上,记△OAB 与△MAB 的面积分别为 S1,S2,若 S2=3S1,求点 M 的坐 标. 【答案】(1)6;(2)-4;(3) 或 . 【解析】 【分析】 (1)根据椭圆定义可得 ,从而可求出 的周长; (2)设 ,根据点 在椭圆 上,且在第一象限, ,求出 ,根 据准线方程得 点坐标,再根据向量坐标公式,结合二次函数性质即可出最小值; (3)设出设 ,点 到直线 的距离为 ,由点 到直线 的距离与 ,可推出 ,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以及 满足椭圆方程,解方程 组即可求得坐标. 【详解】(1)∵椭圆 的方程为 ∴ , 由椭圆定义可得: . ∴ 的周长为 (2)设 ,根据题意可得 . ∵点 在椭圆 上,且在第一象限, ∴ ∵准线方程为 OP QP⋅  ( )2,0M 2 12,7 7  − −   1 2 4AF AF+ = 1 2AF F△ ( )0 ,0P x A E 2 1 2AF F F⊥ 31, 2A     Q ( )1 1,M x y M AB d O AB 2 13S S= 9 5d = ( )1 1,M x y E 2 2 14 3 x y+ = ( )1 1,0F − ( )2 1,0F 1 2 4AF AF+ = 1 2AF F△ 4 2 6+ = ( )0 ,0P x 0 1x ≠ A E 2 1 2AF F F⊥ 31, 2A     4x =∴ ∴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 的最小值为 . (3)设 ,点 到直线 的距离为 . ∵ , ∴直线 的方程为 ∵点 到直线 的距离为 , ∴ ∴ ∴ ① ∵ ② ∴联立①②解得 , . ∴ 或 . 【点睛】本题考查了椭圆的定义,直线与椭圆相交问题、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运用,熟悉运 用公式以及根据 推出 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9.已知关于 x 的函数 与 在区间 D 上恒有 . (1)若 ,求 h(x)的表达式; ( )4, QQ y ( ) ( ) ( ) ( )2 0 0 0 0 0,0 4, 4 2 4 4QOP QP x x y x x x⋅ = ⋅ − − = − = − − ≥ −  0 2x = OP QP⋅  4− ( )1 1,M x y M AB d 31, 2A     ( )1 1,0F − 1AF ( )3 14y x= + O AB 3 5 2 13S S= 2 1 1 3 13 3 2 5 2S S AB AB d= = × × × = ⋅ 9 5d = 1 13 4 3 9x y− + = 2 2 1 1 14 3 x y+ = 1 1 2 0 x y =  = 1 1 2 7 12 7 x y  = −  = − ( )2,0M 2 12,7 7  − −   2 13S S= 9 5d = ( ), ( )y f x y g x= = ( ) ( , )h x kx b k b= + ∈R ( ) ( ) ( )f x h x g x≥ ≥ ( ) ( )2 22 2 ( )f x x x g x x x D= + = − + = ∞−∞ +, , ,(2)若 ,求 k 的取值范围; (3)若 求证: . 【答案】(1) ;(2) ;(3)证明详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求得 与 的公共点,并求得过该点的公切线方程,由此求得 的表达式. (2)先由 ,求得 的一个取值范围,再由 ,求得 的另一 个取值范围,从而求得 的取值范围. (3)先由 ,求得 的取值范围,由方程 的两个根,求得 的表达式,利用导数证得不等式成立. 【详解】(1)由题设有 对任意的 恒成立. 令 ,则 ,所以 . 因此 即 对任意的 恒成立, 所以 ,因此 . 故 . (2)令 , . 又 . 若 ,则 在 上递增,在 上递减,则 ,即 ,不符合题意. 当 时, ,符合题意. 当 时, 在 上递减,在 上递增,则 , 即 ,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 . 2 1 ln ,( ) ( ) ( ) (0 )x x g k x h kx k Df x x x= − + = = − = + ∞, , , ( )4 2 2 2 4 2( ) 2 ( ) (4 8 ( ) 4 3 0 )2 2f x x x g x x h x t t x t t t= − = − = − − + ( ) 01F = ( ) 1xF x k x −′ = ⋅ k 0< ( )F x ( )0,1 ( )1,+¥ ( ) ( )1 0F x F≤ = ( ) ( ) 0h x g x− ≤ 0k = ( ) ( ) ( ) ( ) ( )0,F x h x g x h x g x= − = = 0k > ( )F x ( )0,1 ( )1,+¥ ( ) ( )1 0F x F≥ = ( ) ( ) 0h x g x− ≥ 0k ≥由 当 ,即 时, 在 为增函数, 因为 , 故存在 ,使 ,不符合题意. 当 ,即 时, ,符合题意. 当 ,即 时,则需 ,解得 . 综上所述, 的取值范围是 . (3)因为 对任意 恒成立, 对任意 恒成立, 等价于 对任意 恒成立. 故 对任意 恒成立 令 , 当 , , 此时 , 当 , , 但 对任意的 恒成立. 等价于 对任意的 恒成立. 的两根为 , 则 , 所以 . 令 ,则 . 构造函数 , , ( ) ( ) ( )2 1f x h x x x kx k− = − + − − ( ) ( )2 1 1 0x k x k= − + + + ≥ 1 02 kx += < 1k < − ( )2 1 1y x k x k= − + + + ( )0,+¥ ( ) ( )0 0 1 0f h k− = + < ( )0 0,x ∈ +∞ ( ) ( ) 0f x h x− < 1 02 kx += = 1k = − ( ) ( ) 2 0f x h x x− = ≥ 1 02 kx += > 1k > − ( ) ( )21 4 1 0k k∆ = + − + ≤ 1 3k− < ≤ k [ ]0,3k ∈ ( )4 2 3 4 2 22 4 3 2 4 8x x t t x t t x− ≥ − − + ≥ − [ , ] [ 2, 2]x m n∈ ⊂ − ( )4 2 3 4 22 4 3 2x x t t x t t− ≥ − − + [ , ] [ 2, 2]x m n∈ ⊂ − ( )2 2 2( ) 2 3 2 0x t x tx t− + + − ≥ [ , ] [ 2, 2]x m n∈ ⊂ − 2 22 3 2 0x tx t+ + − ≥ [ , ] [ 2, 2]x m n∈ ⊂ − 2 2( ) 2 3 2M x x tx t= + + − 20 1t< < 28 8 0, 1 1t t∆ = − + > − < − < 2 2 1 7n m t− ≤ + < + < 21 2t≤ ≤ 28 8 0t∆ = − + ≤ ( )2 3 4 24 8 4 3 2x t t x t t− ≥ − − + [ , ] [ 2, 2]x m n∈ ⊂ − ( ) ( )( )2 3 2 24 4 3 4 2 0x t t x t t− − + + − ≤ [ , ] [ 2, 2]x m n∈ ⊂ − ( ) ( )( )2 3 2 24 4 3 4 2 0x t t x t t− − + + − = 1 2,x x 4 2 3 1 2 1 2 3 2 8, 4 t tx x t t x x − −+ = − ⋅ = ( )2 1 2 1 2 1 2= 4n m x x x x x x− − = + − 6 4 25 3 8t t t= − + + [ ]2 , 1,2t λ λ= ∈ 3 25 3 8n m λ λ λ− = − + + ( ) [ ]( )3 25 3 8 1,2P λ λ λ λ λ= − + + ∈ ( ) ( )( )23 10 3 3 3 1P λ λ λ λ λ′ = − + = − −所以 时, , 递减, . 所以 ,即 . 【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利用的导数求切线方程,考查利用导数研究不等式恒成立问题,考 查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考查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属于难题. 20.已知数列 的首项 a1=1,前 n 项和为 Sn.设 λ 与 k 是常数,若对一切正整数 n, 均有 成立,则称此数列为“λ–k”数列. (1)若等差数列 是“λ–1”数列,求 λ 的值; (2)若数列 是“ ”数列,且 an>0,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3)对于给定的 λ,是否存在三个不同的数列 为“λ–3”数列,且 an≥0?若存在,求 λ 的取 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1 (2) (3) 【解析】 【分析】 (1)根据定义得 ,再根据和项与通项关系化简得 ,最后根据数 列不为零数列得结果; (2)根据定义得 ,根据平方差公式化简得 ,求得 , 即得 ; (3)根据定义得 ,利用立方差公式化简得两个方程,再根据方程解的个 数确定参数满足的条件,解得结果 【详解】(1) (2) [ ]1,2λ ∈ ( ) 0P λ′ < ( )P λ ( ) ( )max 1 7P Pλ = = ( )max 7n m− = 7n m− ≤ { } *( )∈na n N 1 1 1 1 1k k kn n nS S aλ+ +− = { }na { }na 3 23 − { }na { }na 2 1, 1 3 4 , 2n n na n− ==  ⋅ ≥ 0 1λ< < +1 1n n nS S aλ +− = 1 1n na aλ+ += 1 1 1 2 2 2 +1 +1 3 ( )3n n n nS S S S− = − +1=4n nS S nS na 1 1 1 3 3 3 +1 1n n nS S aλ +− = +1 1 1 1 1 11 0 1n n n n n nS S a a a a aλ λ λ+ + + +− = ∴ = = ∴ ≡ ∴ =/ 1 1 2 2 1 10 0n n n n na S S S S+ +> ∴ > ∴ − >, (3)假设存在三个不同的数列 为 数列. 或 或 ∵对于给定的 ,存在三个不同的数列 为 数列,且 或 有两个不等的正 根. 可转化为 ,不妨设 ,则 有两个不等正根,设 . ① 当 时, ,即 ,此时 1 1 1 2 2 2 +1 +1 3 ( )3n n n nS S S S− = − 1 1 1 1 1 1 22 2 2 2 2 2 +1 +1 +1 1( ) ( )( )3n n n n n nS S S S S S∴ − = − + 1 1 1 1 1 1 12 2 2 2 2 2 +1 +1 +1 +1 1 ( ) =2 =4 43 n n n n n n n n n nS S S S S S S S S −∴ − = + ∴ ∴ ∴ = 1 1 1S a= = 14n nS −= 1 2 24 4 3 4 , 2n n n na n− − −∴ = − = ⋅ ≥ 2 1, 1 3 4 , 2n n na n− =∴ =  ⋅ ≥ { }na " 3"λ − 1 1 1 1 1 3 33 3 3 3 3 +1 1 +1 +1( ) ( )n n n n n n nS S a S S S Sλ λ+− = ∴ − = − 1 1 3 3 +1n nS S∴ = 1 1 2 2 1 1 2 33 3 3 3 3 3 +1 +1 +1( ) ( )n n n n n nS S S S S Sλ− = + + +1n nS S∴ = 2 2 1 1 3 3 33 3 3 3 +1 +1( 1) ( 1) ( 2) 0n n n nS S S Sλ λ λ− + − + + = λ { }na " 3"λ − 0na ≥ 1, 1 0, 2n na n =∴ =  ≥ ( )2 2 1 1 3 3 33 3 3 3 +1 +1( 1) ( 1) ( 2) 0 1n n n nS S S Sλ λ λ λ− + − + + = ≠ ( )2 2 1 1 3 3 33 3 3 3 +1 +1( 1) ( 1) ( 2) 0 1n n n nS S S Sλ λ λ λ− + − + + = ≠ ( ) 2 1 3 33 3 3+1 +1 2 1 3 3 ( 1) ( 2)( 1) 0 1n n n n S S S S λ λλ λ− ++ − + = ≠ ( ) 1 3 1 0n n S x xS +  = >    ( )3 2 3 3( 1) ( 2) ( 1) 0 1x xλ λ λ λ− + + + − = ≠ ( ) ( )3 2 3 3( 1) ( 2) ( 1) 0 1f x x xλ λ λ λ= − + + + − = ≠ 1λ < 3 2 3 2 3( 2) 4( 1) 0 0 4λ λ λ∆ = + − − > ⇒ < < 0 1λ< −对 1λ > 3 2 3 2 3( 2) 4( 1) 0 0 4λ λ λ∆ = + − − > ⇒ < < 31 4λ< < ( ) 30 1 0f λ= − > 3 3 ( 2) 02( 1)x λ λ += −   + + ≤ 2 1x∴− ≤ < − 1 0x− ≤ ≤ 20 3x< ≤ 22, 3  −   5AO=2,E 为 AC 的中点. (1)求直线 AB 与 DE 所成角的余弦值; (2)若点 F 在 BC 上,满足 BF= BC,设二面角 F—DE—C 的大小为 θ,求 sinθ 的值. 【答案】(1) (2) 【解析】 【分析】 (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数量积求直线向量夹角,即得结果; (2)先求两个平面法向量,根据向量数量积求法向量夹角,最后根据二面角与向量夹角关系 得结果. 详解】 (1)连 以 为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 1 4 15 15 2 39 13 ,CO BC CD BO OD CO BD= = ∴ ⊥ , ,OB OC OA , ,x y z (0,0,2), (1,0,0), (0,2,0), ( 1,0,0) (0,1,1)A B C D E− ∴ 1 15(1,0, 2), (1,1,1) cos , 155 3 AB DE AB DE −∴ = − = ∴ < >= = −   从而直线 与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2)设平面 一个法向量为 令 设平面 一个法向量为 令 因此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向量求线线角与二面角,考查基本分析求解能力,属中档题. 25.甲口袋中装有 2 个黑球和 1 个白球,乙口袋中装有 3 个白球.现从甲、乙两口袋中各任取 一个球交换放入另一口袋,重复 n 次这样的操作,记甲口袋中黑球个数为 Xn,恰有 2 个黑球 的概率为 pn,恰有 1 个黑球的概率为 qn. (1)求 p1·q1 和 p2·q2; (2)求 2pn+qn 与 2pn-1+qn-1 的递推关系式和 Xn 的数学期望 E(Xn)(用 n 表示) . 【答案】(1) (2) 【解析】 【分析】 (1)直接根据操作,根据古典概型概率公式可得结果; (2)根据操作,依次求 ,即得递推关系,构造等比数列求得 ,最后根据数 学期望公式求结果. AB DE 15 15 DEC 1 ( , , ),n x y z= 1 1 2 00(1,2,0), 00 x yn DCDC x y zn DE  + =⋅ = = ∴  + + =⋅ =      11 2, 1 ( 2,1,1)y x z n= ∴ = − = ∴ = − DEF 2 1 1 1( , , ),n x y z= 1 12 2 1 1 1 7 1 001 7 1( , ,0), 4 24 4 2 0 0 x yn DFDF DB BF DB BC n DE x y z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1 27 2, 5 (2, 7,5)y x z n= − ∴ = = ∴ = − 1 2 6 1cos , 6 78 13 n n −∴ < >= = −  12 2 39sin 1313 θ = = 1 1 2 2 1 2 7 16, ,3 3 27 27p q p q= = = =; ; ( )1 1 1 22 2 +3 3n n n np q p q− −+ = + n np q, 2 n np q+【详解】(1) , , (2) , , 因此 , 从而 , 即 . 又 的分布列为 0 1 2 故 . 【点睛】本题考查古典概型概率、概率中递推关系、构造法求数列通项、数学期望公式,考 查综合分析求解能力,属难题. 1 1 1 3 1 2 3 2,3 3 3 3 3 3p q × ×= = = =× × 2 1 1 1 3 1 2 1 1 2 2 7+ +3 3 3 3 3 3 3 9 27p p q × ×= × × = × × =× × 2 1 1 2 3 1 1 2 2 2 2 2 5 16+ 0 +3 3 3 3 3 3 3 9 27q p q × × + ×= × × + = × × =× × 1 1 1 1 1 3 1 2 1 2+ +3 3 3 3 3 9n n n n np p q p q− − − − × ×= × × =× × 1 1 1 1 1 2 3 1 1 2 2 3 2 1 2+ (1 ) +3 3 3 3 3 3 9 3n n n n n nq p q p q q− − − − − × × + × ×= × × + − − × = −× × × 1 1 2 1 22 +3 3 3n n n np q p q− −+ = + 1 1 1 1 1 2 12 (2 + ) , 2 1 (2 + 1)3 3 3n n n n n n n np q p q p q p q− − − −+ = + ∴ + − = − 1 1 1 1 12 1 (2 + 1) , 2 13 3n n n nn np q p q p q−+ − = − ∴ + = + nX nX P 1 n np q− − nq np 1( ) 2 1 3n n n nE X p q= + = +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