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北京期末高三生物分类汇总 --必修3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北京期末高三生物分类汇总 --必修3

ID:277016

大小:8.84 MB

页数:51页

时间:2020-07-2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202001 期末 分类汇总 必 3 海 5.右图是植物激素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拟南 芥根和茎生长的影响。据图作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相对根而言,茎对 IAA 和 GA 更敏感 B. IAA 浓度为 b 时,根不生长 C. IAA 浓度大于 c 时,茎的生长受抑制 D.仅 IAA 表现出两重性,GA 无两重性 6.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 用,不合理的是 ( ) A.葡萄枝扦插前浸泡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有利生根 B.玫瑰鲜切花施用细胞分裂素能保持花朵的新鲜 C.番茄开花座果时喷洒脱落酸可有效防止落花落果 D.香蕉成熟前喷施乙烯利溶液可以促进果实成熟 7.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正常情况下抗体、氨基酸、糖原均会出现在内环境中 B.细胞内高 Na+、细胞外高 K+有利于神经细胞产生兴奋 C.葡萄糖在内环境中彻底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机体新陈代谢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8.研究突触间作用关系时,进行如图 1 实验,结果如图 2、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轴突 1 释放的递质可引起 Na+快速流出神经元 M B.轴突 1、2 释放的递质均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 C.轴突 2 释放的递质直接抑制神经元 M 产生兴奋 D.轴突 1 释放的递质能与轴突 2 和神经元 M 的受体结合 9.下表为某人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检测结果。据此分析,其体内最不可能发生的是( ) 检测项目 测定值 参考范围 单位 甲状腺激素 10.0 3.1~6.8 pmol/L A.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B.体温可能比正常人高 C.组织细胞代谢的速率提高 D.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高 10.质量分数为 5%的葡萄糖溶液为血浆的等渗溶液。给健康人静脉滴注 100 mL 的 10% 葡萄糖溶液后,一段时间内会发生 A.尿液中有大量糖原 B.血浆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降低 C.胰岛 A 细胞的分泌增强 D.组织细胞摄取并氧化葡萄糖增加 11.某种致病性极强的细菌外毒素由 α 和 β 两个亚单位组成,其中性 β 亚单位无毒,但 能促进 α 亚单位进入宿主细胞发挥毒性作用。因此,研制疫苗时应选择该细菌的 ( ) ①外毒素 ②减毒外毒素 ③外毒素 α 亚单位 ④外毒素 β 亚单位2 A.①或② B.①或③ C.② 或④ D.③或④ 12.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 J·m-2·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四营养级 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25% 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 1357 J·m-2·a-1 D.该食物网中的能量在不同营养级之间循环流动 16.(9 分)他莫昔芬(Tam)是一种治疗乳腺癌的药物,患者长期使用后药效降低,科 研人员对此进行研究。 (1)患乳腺癌的病人几乎都是女性,雌激素能刺激乳腺癌细胞生长和抑制凋亡。雌激 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主要是由女性的__________分泌的。临床研究发现,雌激素受 体正常的患者使用 Tam 治疗效果较好,受体异常患者疗效较差,这是由于 Tam 在靶细胞内 与雌激素__________雌激素受体,降低了雌激素的作用。 (2)科研人员测定了初次使用 Tam 乳腺癌患者的癌细 胞(细胞系 C)和长期使用 Tam 乳腺癌患者的癌细胞(细胞 系 R)在不同 Tam 浓度下的死亡率,结果如图 1。该实验结果 表明,长期使用 Tam 的患者癌细胞对 Tam 产生了__________ 性。 (3)为研究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科研人员进一步测定 细胞系 C 和 R 的氧气消耗速率及葡萄糖摄取速率,结果如图 2。 ①由该实验结果推测,由于细胞系 R 的细胞呼吸发生了 __________的变化,从而使葡萄糖摄取速率明显提高。 ②一种验证上述推测的方法是检测并比较__________产 生量。 (4)根据以上研究,长期服用 Tam 的乳腺癌患者,可以同时服用__________的药物, 使 Tam 的抗癌效果更好。 18.(11 分)植物在机械损伤或受到病虫侵害时,会表达一种防御蛋白——蛋白 P。为 研究一种新的植物激素茉莉酸对蛋白 P 基因表达的影响,科研人员用番茄植株进行实验。 (1)茉莉酸是在植物生命活动中传递__________,有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2)科研人员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将番茄叶片 C1 和 J1 置于封口的玻璃瓶中,其内 分别放置含清水或含茉莉酸(具有挥发性)的海绵,叶片 M 紧贴在玻璃瓶的封口外。4 小 时后,测定各叶片中蛋白 P 的 mRNA 量,结果如下表。3 ①本实验中,C1 叶片的结果排除了__________(写出两点)的影响。 ②本实验中, M 叶片的结果说明,J2 叶片蛋白 P 的 mRNA 量变化不是由__________引 起的。 ③本实验可以得出的两个结论有__________。 (3)依据上述实验结果,请提出一个清晰的、解释 J2 叶片数据的科学假设: __________。 (4)其他研究结果表明,模拟叶片机械损伤可以诱导蛋白 P 的表达和脱落酸(ABA)含 量增加。科研人员推测,叶片受到机械损伤后内源茉莉酸增加,诱导 ABA 合成增加,ABA 进而促进蛋白 P 的表达。为验证上述推测,需要在上述已知事实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下列 实验中的__________(选填下列字母),以完善证据链。 a. 给叶片单独施加 ABA,检测蛋白 P 含量 b. 给叶片同时施加 ABA 和茉莉酸,检测蛋白 P 含量 c. 机械损伤叶片后,检测损伤叶片的茉莉酸含量 d. 给叶片单独施加茉莉酸,检测 ABA 含量 19.(10分)为了解不同害虫防治策略对梨园土壤线虫的影响,科研人员将某梨园划分 为三个区进行一年的实验研究。实验处理如下: 常规区:频繁化学防治,喷施化学杀虫药剂 9 次; 实验 1 区:农药减施防治,喷施化学杀虫药剂 4 次; 实验 2 区:植物源药物减施防治,喷施药剂 4 次。 (1)为调查土壤线虫数量以及种类,科研人员在梨园 中__________选择若干取样点,采用__________法进行调 查。 (2)三个区线虫数量统计结果如右图所示。该实验结 果说明__________。 (3)科研人员又根据线虫的生活习性和取食特点,将土 壤线虫划分为 4 个营养类群,再根据调查得到的线虫种类, 计算得到各营养类群的相对丰度如下表。 0~20 cm >20 cm相对丰度 营养类群 常规区 实验 1 区 实验 2 区 常规区 实验 1 区 实验 2 区 食细菌线虫 79.92 80.05 79.71 77.45 60.94 66.39 食真菌线虫 6.54 6.33 7.45 2.69 2.56 2.59 杂食-捕食线虫 5.77 5.68 5.52 4.45 4.42 4.20 植物寄生线虫 7.77 7.94 7.32 15.41 32.08 26.82 ①梨园中的细菌、真菌、线虫和植物等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___,各种线虫在土 壤中的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 ②在0~20 cm土层,各营养类群线虫相对丰度在3个区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在>20 cm 土层,实验区__________,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群落结构发生了改变。 ③土壤线虫食性多样化,使土壤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更加复杂,这对提高生态系统的 ____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4)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在农药胁迫较重的土壤浅层,土壤线虫各营养类群均受到影响, 导致不同处理间差异主要体现在土壤线虫__________上,而在农药胁迫相对较轻的土壤深层, 由于__________线虫可能对农药更敏感,导致不同处理间差异主要体现线虫的相对丰度上。4 东 10.为探究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科研工作者利用玉米胚芽鞘做了如下实验。下列分 析不正确的是 A.胚芽鞘的弯曲角度θ可反映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 B.单侧光不影响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向琼脂块的扩散 C.单侧光能在有光的一面诱导生长素在光下发生分解 D.单侧光可以引起胚芽鞘中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 11.下列关于各种变化对人体机能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摄入大量过咸的食物,则可能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B.若炎症部位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则可能引起机体局部肿胀 C.若进入寒冷环境,则可能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代谢增强 D.若神经递质不能及时失活,则可能引起神经元持续兴奋或抑制 19.(12 分)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猴免 疫缺陷病毒(SIV)与 HIV 结构相似,可引起猴出现艾滋病样症状。 (1)CD4+ T 细胞作为 T 细胞的一种,在________中发育成熟后,在其表面蛋白 α4β7 等物 质的介导下识别并结合血管内皮细胞,随后沿着血管进入肠组织。HIV 和 SIV 主要侵染肠组 织中的 CD4+ T 细胞并在其中大量增殖,从而破坏宿主的________免疫。 (2)ART 疗法是当前较为常用的艾滋病治疗方法。司他夫定是 ART 的常用药物之一,其结 构与脱氧胸苷相似,但不能参与磷酸二酯键的形成,可在_________过程中竞争性抑制胸腺 嘧啶脱氧核苷酸与酶的结合,从而抑制 HIV 或 SIV 的的增殖,发挥治疗作用。 (3)甲研究小组利用α4β7 制备单克隆抗体,以感染 SIV 的猕猴为动物模型,对如下表所 示的两种治疗方案进行了对比研究。在实验过程中定期检测猕猴的血浆和肠组织中 SIV 的含 量,结果如图 1 和图 2 所示。 阶段Ⅰ 阶段Ⅱ 阶段Ⅲ 阶段Ⅳ 阶段Ⅴ 方案 1 SIV 感染 ART ART+α4β7 抗体 α4β7 抗体 无治疗 方案 2 SIV 感染 ART ART+对照抗体 对照抗体 无治疗 注:α4β7 抗体不损伤 CD4+ T 细胞。5 ① 图 1 和图 2 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两种方案中 ART 均能抑制血浆和肠组织中 SIV 的增殖, 且方案 1 的整体治疗效果更好。判断依据是 。 ② 结合实验结果及(1)信息,推测α4β7 抗体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 (4)乙研究小组使用本小组保存的 SIV 和α4β7 的另一种抗体(不损伤 CD4+ T 细胞)重复 了上述实验(其它实验材料均与甲研究小组相同)。结果显示,方案 1 和 2 的曲线在五 个阶段均几乎重合,且与甲小组实验结果中方案 2 的曲线相似。造成两个研究小组实验 结果不同的原因可能有 。 A. 两个研究小组所用的病毒来源不同 B. 甲研究小组使用的 SIV 发生过变异,不能在宿主细胞中增殖 C. 乙研究小组使用的 SIV 发生过变异,其增殖不受到 ART 的抑制 D. 甲研究小组使用的α4β7 抗体具有某种未知的作用,可以抑制 SIV 在停药后的增殖 E. 乙研究小组使用的α4β7 抗体已失效,不能与 CD4+ T 细胞表面的α4β7 结合 20.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植物病虫害会造成农作物减产、品质下降,是世界各国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威胁。植物激 素在抵御病虫害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茉莉酸是关键的防卫激素之一,对植物抵御咬食 性昆虫和死体营养型病原菌尤其重要。水杨酸是另一个重要防卫激素,对植物抵抗活体、半 活体营养型病原微生物起关键作用。 当植物被害虫捕食受损后,损伤叶片和远端未损伤叶片均会产生防御反应。那么,抵御 信号是如何由受损部位传递到未损伤部位的呢?有文章报道了植物可通过“神经系统”传递抵 御捕食或机械损伤的信号。 科研人员发现,拟南芥叶片在遭受捕食或机械损伤后,2s 内就在受损部位细胞内检测 到 Ca2+浓度显著增加,2min 内在远处未损伤叶片细胞内也检测到 Ca2+浓度显著增加,15min 左右检测到茉莉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以及茉莉酸含量的显著增加。这种信息传递速率大 约为 1mm/s,比物质扩散速率还要快,这说明植物体内可能存在着一种快速的、长距离的电 信号传递途径。进一步研究发现,受损拟南芥的韧皮部也有 Ca2+浓度的显著增加,当抑制 韧皮部细胞间胞间连丝的传导,发现植物在受到损伤时,远距离的未损伤叶片的 Ca2+浓度 和茉莉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都没有显著增加。由此推测,这种电信号是通过韧皮部细胞 间的胞间连丝传递的。 由于植物体内抵御信号的快速传递与谷氨酸样受体蛋白(GLR,受谷氨酸调控)有关, 且该蛋白是 Ca2+的通道蛋白。因此,科研人员又构建了拟南芥 GLR 缺失的突变体,研究发 现该突变体的叶片受损后,远距离未损伤叶片细胞内 Ca2+浓度没有显著变化。进一步用谷 氨酸处理未受损的野生型拟南芥叶片,发现该叶片细胞内 Ca2+浓度和抵御侵害相关基因表6 达量显著增加。科研人员还构建了在细胞壁特异表达谷氨酸敏感蛋白(有谷氨酸存在时,该 蛋白会发出绿色荧光)的拟南芥植株,检测发现受损部位的谷氨酸含量显著增加。 (1)植物激素是对植物生长发育起 作用的微量有机物。据文中信息,能够帮助植物 抵御病虫害的激素有 。 (2)文中构建拟南芥 GLR 缺失突变体时,需要用 诱变处理野生型拟南芥种子或愈伤 组织,提取突变植株细胞中的蛋白质,与 进行抗原-抗体杂交,筛选出 的个 体,即为拟南芥 GLR 缺失突变体。 (3)本文科研人员所进行的研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 。 A. 植物细胞具有谷氨酸样受体蛋白 B. 植物受到损伤后,Ca2+通过谷氨酸样受体蛋白进入细胞 C. 植物长距离传递抵御信号与 Ca2+、谷氨酸和谷氨酸样受体蛋白有关 D. 植物通过产生茉莉酸、水杨酸等激素抵御病虫害 E. 植物叶片受损后,Ca2+通过韧皮部细胞间胞间连丝传递到未受损叶片 (4)综合文章信息,请写出当植物某部位叶片被捕食受损后,抵御信号在损伤叶片产生并 传递到远端未损伤叶片,最终引起激素释放的途径: 。 (5)结合文章信息及所学知识,从细胞与分子水平总结植物抵御信号传递与动物神经调节 中信息传递的相似之处: 。(答出 1 点即可) 21.鱼塘养殖户通过高密度放养和大量投放饵料饲养鱼苗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但易造成水 体富营养化,严重破坏鱼塘生态环境。为寻找净化鱼塘水质的生态方法,科研人员将鱼塘水 泵入藕塘进行研究。 (1)鱼塘生态系统中所有的草鱼属于一个 。莲藕在藕塘生态系统组成中属于 。 (2)鱼塘富营养化的水体中氮、磷等化合物的含量升高,还可能出现有害硫化物。这些硫 化物最可能是来自饵料中 的分解。 (3)科研人员从上午 9:00 开始将富营养化的鱼塘水从进水口泵入藕塘,从出水口引回, 进行循环处理 6h(如图所示)。6h 循环水量为鱼塘总水量的 10%,每隔 2h 从进水口和出水 口分别采集水样,测定相关指标,结果如下表。 ①化学耗氧量(COD)是指水体中的有机物等在规定条件下进行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氧7 化剂的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水体的污染程度。COD 值越高,污染程度 。 ②据表推测,循环藕塘处理可以改善富营养化的鱼塘水质,判断依据是 。 ③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藕塘能够改善鱼塘水质的原理是 。(答出 2 条即可) ④ 科研人员进一步检测了水中溶氧量(DO),水体中的氧气主要由水中的藻类光合作用产 生。检测结果显示,不同处理时间后,出水口处 DO 均明显低于入水口,推测 DO 发生此种 变化的原因是 。据此,提出进一步完善该方案的措施是 。 19.(12 分)(1)胸腺 体液免疫和细胞(特异性) (2)逆转录 (3)①两种方案在阶段Ⅱ血浆和肠组织中的 SIV 含量均急剧下降,阶段 III 仍保持较低 SIV 含量,说明 ART 能够抑制 SIV 的增殖;且在停止治疗后,方案 1 血浆和肠组织中的 SIV 含量 远低于方案 2 中的 SIV 含量,说明方案 1 效果更好 ②α4β7 抗体通过与α4β7 结合,阻断 CD4+ T 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从而 抑制 CD4+ T 细胞进入肠组织,进而抑制病毒的增殖和传播 (4)A、D、E 20.(12 分)(1)调节 茉莉酸和水杨酸 (2)物理或化学因素 抗 GLR 的抗体 没有杂交带 (3)C (4)当植物某部位叶片被捕食受损后,受损部位谷氨酸含量增加,与周围细胞上的 GLR 结合,使其 Ca2+浓度增加,从而产生电信号;电信号通过韧皮部细胞间胞间连丝传导到远端 未损伤叶片,使该处细胞内 Ca2+浓度增加,从而促进茉莉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引起 茉莉酸含量显著增加 (5)细胞都有离子浓度的变化导致电信号的产生;都有细胞间传递信息的化学信号 21.(10 分)(1)种群 生产者 (2)蛋白质 (3)①越高 ②与进水口比较,出水口的总磷、总氮含量和 COD 值均有所下降8 ③莲藕等水生植物吸收鱼塘水中的 N、P 等元素用于植物的生长发育;莲藕根、茎对水流 起阻滞、减缓作用,利于一些物质沉降;莲藕根、茎为水中分解有机物的微生物提供附着场 所(合理即可) ④由于藕塘中莲藕叶的遮挡减弱了水体中藻类的光合作用,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减 少;藕塘中的微生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量增多 选用其他不遮荫的水生植物或适当降 低莲藕的种植密度 西 7.乳草产生的毒素“强心甾”能够结合并破坏动物细胞钠钾泵的功能,然而帝王蝶幼虫不 仅以乳草为食,还能将强心甾储存在体内以防御捕食者。研究人员发现帝王蝶钠钾泵的 119 和 122 位氨基酸与其他昆虫不同。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修改果蝇钠钾泵基因,发现 122 位氨基酸改变使果蝇获得抗强心甾能力的同时导致果蝇“瘫痪”,119 位氨基酸改变无表 型效应,但能消除因 122 位氨基酸改变导致的“瘫痪”作用。根据以上信息可做出的判 断是 A.强心甾与钠钾泵结合后诱发钠钾泵基因突变 B.帝王蝶在进化历程中 119、122 位氨基酸的改变是同时发生的 C.帝王蝶钠钾泵突变基因的基因频率不断升高是乳草选择作用的结果 D.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研究果蝇钠钾泵基因功能时设置了两个实验组 8.过敏反应发生机制如图所示。过敏原可激发体液免疫产生IgE抗体,当过敏原再次入侵机 体时,肥大细胞可产生组织胺,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引起过敏症状。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IgE抗体可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 B.IgE抗体的产生可能需要T细胞参与 C.组织胺使组织液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 D.过敏原再次入侵时与肥大细胞表面IgE抗体结合引发过敏症状 9.下列关于人体激素分泌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内激素分泌的调节均为分级调节 B.胰岛素的分泌量只受血糖水平的影响 C.大量饮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D.寒冷刺激下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10.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植物激素的合成受基因控制 过敏原 浆细胞 IgE 抗体 过敏症状 肥大细胞 颗粒 组织胺和其他化学物质B 细胞 过敏原9 B.植物激素极性运输是单侧光照射的结果 C.植物激素发挥作用依赖特定的受体分子 D.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生长发育 11.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地桑基鱼塘的能量流动简图如下。据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846795MJ/hm2,是植物实际光合量之和 B.第一、二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是蚕和鱼同化量与植物净光合量之比 C. 生产中用蚕粪喂鱼和塘泥肥田能够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D.该生产模式把单个生产系统优化组合,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 12.将少量酵母菌接种到恒定体积的培养液中,其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做出的 判断错误的是 A.实验中酵母菌计数可使用血细胞计数板 B.6h 前种群数量因种内斗争激烈而增长缓慢 C.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D.12h 后限制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是营养物质和 生存空间等 13.原产美洲的红耳龟为杂食性淡水龟类,通过贸易进入我国。由于宠物弃养、放生、养 殖逃逸等原因扩散到野外,并已经在长江流域形成野生种群。它们耐受逆境的能力、 繁殖和竞争能力均明显强于本土龟类,其携带的沙门氏杆菌可经变温动物传播给恒温 动物,是典型的生物入侵物种。以下关于我国红耳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鱼饲料等 人工输入能量 蚕同化 50100 MJ/hm2 其他 副产品 能量 耗散 能量 耗散 能量 耗散 桑净光合 283200 MJ/hm2 蚕摄食 110820 MJ/hm2 茧 20775 MJ/hm2 总辐射 48157500 MJ/hm2 桑实际光合 377595MJ/hm2 浮游植物实际光合 469200 MJ/hm2 浮游植物净光合 375300 MJ/hm2 鱼同化 59450 MJ/hm2 实际产鱼 40830 MJ/hm2 蚕粪 3 6 9 12 18 21酵母菌数(×10 5 个) 200 400 600 15 时间(h)10 A.红耳龟与扩散区域的本土龟类形成竞争关系 B.红耳龟携带的沙门氏杆菌有可能传染给人类 C. 红耳龟入侵能增加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D. 提高生态防范意识是防止生物入侵的重要方式 17.(10 分) 南极磷虾广泛分布在南极海域,它们主要摄食海水表层的浮游植物,同时也是部分鱼类、 企鹅、海鸟、鲸、海豹等生物的饵料,在南极生态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1)南极海域中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 ,南极磷虾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 的 。长期捕食磷虾的生物中,蓝鲸长有密集的鲸须,食蟹海豹的牙齿具有 复杂缺刻、能够彼此交合,这些过滤结构为捕食成群的南极磷虾提供了方便,体现了 生物体的 相适应的特点。 (2)蓝鲸是南极海域捕食磷虾量最大的生物。当极昼来临,蓝鲸在南极海域聚集,它们潜 入一定深度捕食,回到水面排泄,鲸粪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铁等,这种行为加快了 生态系统的 ,对缺乏矿质元素的极地表层水域非常重要。此时,表层水体 中浮游植物爆发性生长,其原因是 (写出 2 点)。 (3)据调查,磷虾的数量已经连续数十年呈下 降趋势,具体原因还不十分确定。右图所 示为最近 100 年蓝鲸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你认为这种变化会使南极磷虾种群数量增 加、减少,还是无法确定?请阐述你的理 由。 (4)虽然南极磷虾资源蕴藏量巨大,但人类开 发利用仍然需要十分谨慎。若想达到生态 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应采取怎样的措施? 18.(13 分) 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递依赖突触。无脊椎动物枪乌贼的星状神经节具有巨大的化学突触 结构(巨突触),可用微电极来记录突触前动作电位和突触后电位变化(如图 1)。以下是关 于递质释放机制的相关研究。 (1)在图 1 中的突触结构中,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后,由突触前膜释放的 作用于突 触后膜的 ,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图 2 河豚毒素对电位的影响 1 2 3 4 刺激次数 100mV 突触后突触前 0 8 16(ms) 图 1 枪乌贼星状神经节 刺激 突触前神经元 突触后神经元 突触后 突触前 突触 蓝鲸数量/千头 种群数量 预估上限 种群数量 预估下限 年份 1875 1900 1925 1950 1975 2000 400 300 200 100 011 (2)河豚毒素(TTX)是一种钠离子通道阻断剂。用 TTX 处理突触前神经纤维,然后每隔 5min 施加一次刺激,分别测量突触前和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结果如图 2。推测 TTX 导致突触前和突触后神经元电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3)在上述实验过程中,研究者检测到,在使用 TTX 后突触前膜处的 Ca2+内流逐渐减弱, 由此推测“突触前动作电位通过提高突触小体内 Ca2+浓度来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 研究者利用图 1 所示标本进行如下实验,获得了支持上述推测的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BAPTA(是一种 Ca2+螯合剂,能够快速与钙离子发生结合,从而阻断钙离 子与相应分子的结合) “笼锁钙”(是一种缓冲液,暴露在强紫外线下会释放钙离子。强紫外线不 影响正常神经纤维兴奋) 实验过程及结果: 第一组: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实验结果:先检测到突触前动作电位的 发生,之后检测到突触后电位的变化。 第二组:先向突触小体注射足量 BAPTA,接着在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实 验结果: 。 第三组: (写出实验过程及结果)。 (4)结合上述研究,完善正常条件下的递质释放流程图。 19.(10 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4)题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展,微生物作为污水的“清道夫”应用越来越广泛。微生 物能够快速繁殖,分解污染物并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处理。 在现有的各类污水处理技术中,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发展较为成熟,但存在能耗高、污泥 产量高以及资源回收率低等缺点。厌氧生物处理是厌氧微生物利用有机废水中的有机质作为 自身营养物质,在适宜的条件下(如合适的温度、pH 等)将其转化为沼气的过程。后者具 有能耗低、污泥产量少及易于控制等优点。 厌氧膜生物处理技术结合了厌氧生物处理与膜过滤系统,成为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研 究热点。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是此项技术的实际应用,其工作过程分为厌氧消化 与膜过滤两个阶段,具体装置如图所示。 厌氧消化过程是由厌氧微生物所进行的一系列 生物化学的耦合反应。由于厌氧反应器内部各区域 的差异,造成非产甲烷细菌、产甲烷细菌出现有规 律的演替,通过各种群之间的相互利用、相互制约, 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微生物群落,从而保证了生物 代谢过程的正常进行。厌氧反应器是 AnMBR 的核 心装置之一,其设计必须保证微生物停留的时间足 够长,这样才能减少污染物与膜的接触,减少膜污 染的发生。 选择合适的膜材料和膜组件是反应器设计的关键。应用于 AnMBR 的膜材料可分为 3 种 控制 系统进水 栅格 沼气 污泥排放 搅拌器 出水 膜 组 件 循环泵厌氧反应器12 形态:疏水性有机聚合膜、金属膜和非金属膜(陶瓷膜)。膜污染是各类膜生物反应器技术 都面临的难题之一。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反应器中的物质(水溶性有机物、细胞裂解产物和 无机沉淀物等)会在膜孔、膜表面沉积,形成膜垢。膜结垢后使得整个操作系统的稳定性和 可靠性减小,从而降低了反应器的处理效能。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除了更换膜,还可以对膜 进行清洁。物理法清洁主要包括反冲洗、表面冲洗和超声波处理;化学法是指运用特定的试 剂(酸、碱和氧化剂等)来去除膜的污染;生物法是指采用酶制剂来清洗膜污染物中的有机 污染物。 如果能有效解决 AnMBR 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此技术将在污水处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 用。 (1)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厌氧膜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 作用和膜的过 滤功能,有效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应用此技术可以 (选择下列序号填 写),实现环境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a.促进物质循环再生 b.促进新物种的产生 c.提高人类对生态系统能量利用的效率 (2)研究发现,用 AnMBR 处理海产品加工的高盐度废水时,常常出现处理效果差,去除 速度低等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 (3)科研人员欲利用现有能分解不同有机污染物的各菌种和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一种能 同时高效降解多种有机污染物的超级菌,用以提高 AnMBR 处理废水的能力。请简述 培育思路。 (4)结合文中信息分析,与物理法和化学法清洁膜相比,生物法清洁膜的优势。 顺 13 生长素既可促进生长,也可抑制生长。高浓度生长素可增强乙烯合成过程中 ACC 酶的活 性,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会抑制转运蛋白 AUX1 和 PIN1 的活性,AUX1 和 PIN1 分别为控制 生长素进出细胞的载体蛋白。下列关于顶端优势解释不正确的是 A.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到达侧芽需膜上载体协助 B.顶芽合成乙烯运输到侧芽抑制生长素的运输 C.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促进了侧芽乙烯的合成 D.乙烯通过抑制侧芽生长素的运输影响其生长 14 下图是健康人和糖尿病患者在空腹状态下口服 100g 葡萄糖后,测得血糖浓度和胰岛素浓 度变化情况。下列正确的是 A.健康人血糖的主要去向是合成糖原 B.糖尿病患者葡萄糖进细胞受阻13 C.健康人只有胰岛细胞参与血糖调节 D.糖尿病患者的胰岛 A 细胞受损 1. 15右图为人体两神经元A、B在结构上的联系, A为兴奋性神经元,分泌兴奋性递质, B为抑 制性神经元,分泌抑制性递质。下列叙述不 正确的是 A.图中结构体现了反馈调节 B.图中 C、D 所示结构为突触 C.刺激 A 后 D 处突触后膜上钠离子通道开放 D.刺激 A 后 C 处突触前膜分泌兴奋性递质 2. 16 右图中甲、乙为生态系统存在捕食关系的两种群,a~e 表示能量值,下列叙述中正 确的是 A.a、d、e 均为有机物中的能量 B.甲乙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群落 C.甲乙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一定在 10~20%之间 D.群落中能量最终以有机物形式释放到无机环境 2.(12 分)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 记忆力减退等。研究表明自噬异常是导致 AD 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下图表示神经细胞部分 结构及其细胞内自噬囊泡的产生和运输模式图。 (1)神经元的功能是 。 (2)细胞自噬可清除细胞内不需要的大分子物质,脑细胞轴突末端形成的自噬囊泡沿微管 运输至胞体并与 融合而被降解。AD 患者脑神经元的轴突内积累了大量含淀粉 样蛋白(Aβ)的自噬囊泡,科研人员推测 AD 患者脑中自噬囊泡的运输发生了障碍。 (3)Tau 蛋白是一种微管结合蛋白,脱磷酸化的 Tau 蛋白可促进微管的装配,调节驱动蛋 白沿微管的移动速度。AD 患者脑中磷酸化的 Tau 蛋白增加了 4~8 倍。这一事实是否支持上 述推测? 理由是 。 (4)研究发现 H2S 也可促进细胞自噬,14 ATG5 蛋白与细胞自噬有关。脑中 H2S 主要在胱硫醚β合成酶(CBS)的催化下产生。为进一步 探究 H2S 的作用,科研人员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将 CBS 基因转移到小鼠体内,一段时间后检 测相关指标,结果见图 1 和图 2。 ①请依据上述结果,完善实验方案并预测小鼠行为的变化(从 a~g 选项中选择) 小鼠迷宫实验正确率(实验鼠/正常鼠)实验小鼠 侧脑室 注射载体 前测 后测 对照组 60% 实验组 60% a.正常小鼠 b.患 AD 小鼠 c.携带 CBS 基因的载体 d.空载体 e.小于 60% f.等于 60% g.大于 60% ②阐述 H2S 的作用机理 。 ③大量实验数据发现,当 ATG5 基因中编码 ATG5 蛋白的第 19 位半胱氨酸的位置发生基 因突变时,上述实验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结果无明显差异,请推测 AD 患者的病因可能 是 。 4.(10 分)甘蔗是澳洲主要农作物之一,甘蔗田中的甲虫严重影响其产量,1935 年从亚马 逊流域引入 102 只背部布满毒腺的毒蟾蜍到澳大利亚来控制甲虫。引入的毒蟾蜍在澳大利亚 繁殖速度很快,其捕食者澳洲乌鸦和袋鼬的数量急剧减少。 (1)写出该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 (2)引入毒蟾蜍后,澳洲乌鸦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右图所示,初期种 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是 。几十年后调查发现,它们在捕 食毒蟾蜍时,专门攻击没有毒腺的下颌部,杀死后将蟾蜍翻过来吃没 有毒的腹部,乌鸦的这种行为是 的结果,在此过程中澳洲 乌鸦种群的 发生定向改变。 (3)引入毒蟾蜍后,袋鼬种群数量下降 75%,目前已成为澳洲最濒危的有袋类动物之一。2003 年,研究人员将 64 只小袋鼬送到没有毒蟾蜍和捕食者的岛屿上,让其自然生存繁衍,短时 间内袋鼬种群数量呈 型增长。 (4)2016 年,研究人员试图将岛上的袋鼬重新放回澳大利亚本土。这些岛生袋鼬取食时不 会避开毒蟾蜍,科研人员将来自蟾蜍泛滥地区的陆生袋鼬同岛生袋鼬混合饲养,杂交后的子 代不与亲代接触,并让子代接触一条蟾蜍腿,发现大多数袋鼬不会触碰毒蟾蜍腿。研究人员 又把陆生和岛生袋鼬分别圈养起来,不接触野狗。结果发现,陆生袋鼬的后代会对野狗保持 警惕,而岛生袋鼬的后代则不会躲避野狗。 ①推测袋鼬躲避毒蟾蜍和野狗的行为属于 (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 ②若将岛生袋鼬放回澳大利亚本土,需提高其生存能力,请提出一种解决问题的思 路 。 (5)为更好地进行生物防治,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多选)15 A.引入物种的繁殖能力 B.引入物种与当地物种的营养关系 C.优选本地物种进行防治 D.引入物种对当地环境的适应能力 6.(8 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4)小题。 多样的 T 细胞 每种细胞内都会产生被分解的蛋白质 短肽。细胞内 MHC 可结合被分解的短肽,形成 抗原-MHC 复合体,呈递到细胞膜表面(见右 图)。每个 T 细胞表面存在一种特定受体,当 受体与细胞表面的抗原-MHC 特定识别后,T 细胞可诱导其凋亡。肿瘤细胞由于基因突变 等多种原因,细胞膜上的抗原-MHC 表现异常, 一旦被某种特定 T 细胞识别,马上被攻击凋 亡。T 细胞不会攻击自身正常细胞,原因是在 胚胎时期胸腺中有一种树突状细胞会对未 成熟T 细胞进行筛查,凡能识别自身正常细胞的 T 细胞会被清除掉。因此体内只有能识别像肿 瘤细胞这样异常细胞的 T 细胞。 T 细胞如何识别多种多样的肿瘤细胞呢?澳大利亚免疫学家伯内特提出 T 细胞多样性的 克隆选择学说:机体在胚胎时期形成的未成熟的原始 T 细胞(未被抗原激活的细胞)的种类 非常多,每个 T 细胞表面具有一种特定的受体。当机体接触到外源性抗原或自身抗原时,该 抗原-MHC 能与众多 T 细胞中的某种 T 细胞受体识别结合,那么该 T 细胞被激活,开始大量 增殖分化,迅速产生针对该抗原的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途径,从而机体能够应付千变万化的 抗原。为验证上述假说,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把含有 AB 两种不同鞭毛抗原的沙门氏菌注射大鼠的足掌,从大鼠体内分离浆 细胞,把每一个浆细胞分别培养在含血清的缓冲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把缓冲液一分为二, 其中一份加入 A 沙门氏菌,另一份加入 B 沙门氏菌。结果每一个浆细胞缓冲液只能使一种细 菌失去活动能力。 实验二:给大鼠只注射高剂量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 A。一段时间后,再给大鼠注射 无同位素标记的抗原 A 和抗原 B。结果大鼠对无同位素标记的抗原 A 不再发生免疫反应,对 抗原 B 的免疫反应正常。进一步检测发现,能够识别抗原 A 的淋巴细胞全部被射线杀死。 随着科技进步,编码 T 细胞受体蛋白的基因会在胚胎时期发生 DNA 重排,这种重排是随 机的,使得受体可达 109-1012 种,足以识别各种抗原。 (1)T 细胞依靠细胞膜上 识别肿瘤细胞异常抗原-MHC,进而产生针对肿瘤细胞的 免疫。 (2)在胚胎时期被清除的 T 细胞识别的蛋白质是( ) A.胰岛 B 细胞表面蛋白 B. 异型血的红细胞表面蛋白 (3)文中实验一和实验二是否支持伯内特的克隆选择学说?请说明理由 。 (4)综合文中信息,分析有些肿瘤细胞可以逃脱免疫识别的原因 。16 BBD A 2.(12 分) (1)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2 分) (2)溶酶体(1 分) (3)支持(1 分) 脱磷酸化 Tau 蛋白促进微管的装配,调节驱动蛋白沿微管的移动速度;磷酸化 Tau 蛋白无此功能,所以阻碍了自噬囊泡沿微管的运输。(2 分) (4)①(3 分) 小鼠迷宫实验正确率(实验鼠/正常鼠)实验 小鼠 侧脑室注射 载体 前测 后测 对照组 b d 60% f 实验组 b c 60% g ① H2S 促进 ATG5 的巯基化促进 Aβ被溶酶体中的酶分解缓解 AD 症状。(2 分) ② H2S 促进 ATG5 蛋白巯基化位点在此蛋白的第 19 位半胱氨酸上。(1 分) 4.(10 分) (1)甘蔗 甲虫 蟾蜍 乌鸦(或袋鼬)(2 分) (2)大量澳洲乌鸦捕食毒蟾蜍过程中被毒死(1 分) 自然选择(1 分) 基因频率(1 分) (3)J (1 分) (4)①可遗传变异(1 分) ②(1 分) 方法一:选健康的繁殖能力强的岛生袋鼬与能躲避毒蟾蜍和能躲避野狗的袋鼬杂交, 筛选能躲避毒蟾蜍和能躲避野狗的袋鼬,让其繁殖将子代放回澳洲大陆。 方法二:获取躲避野狗和毒蟾蜍有关的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基因转移到岛生袋 鼬受精卵中,培养后。将其转基因袋鼬放回澳洲大陆。 (5)ABCD(2 分) 6.(8 分) (1)受体(1 分) 细胞(1 分) (2)(4 分) 实验一:支持。实验证明每个 T 细胞只有一种特定受体,激活一种体液免疫途径,只产 生一种特定抗体。 实验二:支持。实验证明淋巴细胞的多样性是天生的,体内早已具有,利用射线杀死某 一种免疫细胞后,就失去了对此种抗原的免疫能力。 (3)A(1 分) (4)有些肿瘤细胞表面的 MHCⅠ减少甚至消失,逃避了 T 细胞的识别(合理即可得分) (1 分)17 朝期末 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就是细胞内液 B.细胞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C.血浆的渗透压只与无机盐离子的含量有关 D.胰岛素、纤维素、维生素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10.II 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浓度比正常人高,但摄入糖后,体内血糖浓度很难降至 正常水平,导致患者尿中出现葡萄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患者摄糖后血糖水平高的主要原因是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多 B.患者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可能受损而导致胰岛素含量升高 C.患者的原尿中葡萄糖未能被完全重吸收会导致尿量增加 D.患者难以通过注射胰岛素的治疗方法使血糖恢复正常值 11. 2018 年 1 月美国学术期刊《免疫》报道,记忆 T 细胞会储存在脂肪组织中。下图是研 究人员进行的有关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抗原刺激下,小鼠 T 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 T 细胞和效应 T 细胞 B.接受脂肪组织移植前的实验鼠 B 不应接种相应的病原体 C.实验鼠 B 不患病可能与移植的脂肪组织有关 D.该实验足以证明脂肪组织中有记忆 T 细胞 12.一个无人管理的小水塘会慢慢变小、变浅,成为一个小沼泽地,然后慢慢变成一片灌 木丛,下列关于该演替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演替过程是优势种不断取代的过程 B.该群落的演替一定能发展到森林阶段 C.人类活动会改变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D.各个种群的 K 值不一定都在上升 13. “无废弃物农业”是生态工程最早的模式之一。如图是“无废弃物农业”中对有机废弃物 进行处理的一种方案。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施用有机肥能为作物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和 能量 B.从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途径 ②、③优于④ C.该模式遵循物质循环再生、整体性等基本原 理 D.蚯蚓、沼气池中的微生物等分解者能有效促 进物质循环利用18 16.(11 分)兴凯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包括大兴凯湖和小兴凯湖两部分,上游的小兴凯 湖可通过两个泄洪闸与大兴凯湖连通。下图为小兴凯湖部分生物的营养关系图,请回答 问题。 (1)湖内所有生物构成一个 。由图可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 鲢与浮游动物的关系是 。 (2)兴凯湖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3)对大、小兴凯湖的浮游植物进行采集和统计,结果如下。 在不同采集点采集浮游植物,每个采集点收集三次,用显微镜对样品进行观察并 计数,取 ,以确定单位体积中浮游植物的 ,发现浮游植物以绿 藻、硅藻和蓝藻为主。与绿藻相比,蓝藻细胞结构的主要特征是 。从图中可 以看出小兴凯湖的浮游植物的 高于大兴凯湖。 (4)请选择 4-1 或 4-2 中的一个问题作答: (4-1)受周边农业、旅游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湖中 N、P 污染物超标。大银鱼自 2000 年引 入小兴凯湖养殖后, 繁殖迅速,已成为小兴凯湖主要经济鱼类。由于大银鱼对水质要 求较高,为了保证小兴凯湖的水质和大银鱼的捕捞量,有人提出打开与大兴凯湖连通 的泄洪闸。请你依据所学生态学知识对这个做法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并阐述理由。 (4-2)湖中 N、P 污染物超标是当前水环境治理中的重点,请你根据生态学相关知识,提出 具体治理措施并说出相关的原理。 19 17.(9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1)~(4)题。 芬太尼:从“天使”到“魔鬼” 芬太尼一直是我国及国际严格管控的强效麻醉性镇痛药。2019 年 4 月 1 日,国家药品 监督管理局将芬太尼类物质列入《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增补目录》。芬太 尼通常用作镇痛药物或麻醉剂,药理作用与吗啡类似。在同类药物中,芬太尼是药效非常强 的一种,它的作用强度大约相当于吗啡的 50~100 倍,海洛因的 25~40 倍。芬太尼的脂溶 性很强,易于透过血脑屏障而进入脑,具有镇痛作用强、起效较快等特点,适用于临床各种 手术麻醉、术后镇痛,但长期使用会成瘾。 芬太尼作用机理是:当其与某神经元上的阿片受体结合后,抑制 Ca2+内流、促进 K+外流,导致突触小泡无法与突触前膜接触阻止痛觉冲动的传递,从而缓解疼痛;同 时芬太尼作用于脑部某神经元受体,促进多巴胺释放,让人产生愉悦的感觉。芬太尼 的典型副作用包括嗜睡、困倦和恶心,更严重的副作用包括低血压、呼吸抑制和长期使用 使快感阈值升高(维持相应的神经兴奋水平需要更多的药物),导致的成瘾。如果没有医 学专业人员迅速解决,呼吸能力降低可能导致死亡。为了控制过量风险,芬太尼作为治疗药 物的使用都在医生的严密监控下进行。医生在调整药物剂量时都非常谨慎小心。 真正严重的问题是所谓非医用芬太尼(毒品),不法分子很容易用化学原料直接合 成新的衍生物,不需要从罂粟中提取。这些新生的物质,作用效果与芬太尼相似,能镇 痛、有成瘾性,作用强度往往更高。因此,把芬太尼当作是海洛因之类传统毒品的“低成 本替代品”和“增强剂”。而不法分子不可能像药理学家那样,对它们进行毒理研究。结 果就是,因芬太尼类物质滥用而死亡的人节节攀高。 芬太尼可以是缓解人类疾苦的“天使”,也可以成为让人坠入成瘾深渊的“魔鬼”,而 这一切都取决于人们如何去管理和使用它。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 。疼痛由一些强烈的伤害性刺激使痛觉感受器产生 的兴奋(神经冲动)以 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在 产生痛觉。芬太 尼作用于下图中的 (填写“受体 1”或“受体 2”),使兴奋性递质的释放 量 ,从而起到镇痛效果。 (2)芬太尼的作用是 呼吸中枢对 CO2 敏感性,导致呼吸能力降低。CO2 对呼吸中 枢的调节属于 调节。 (3)你如何理解文章中出现的芬太尼既是“天使”,也是“魔鬼”这一说法? 20 18.(12 分)番茄红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清除自由基的作用。番茄是番茄红素含量最高 的植物,其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随成熟度的差异而不同,受到多种激素的调控。 (1) 是调节植物果实成熟的重要激素。 (2)油菜素甾醇(BR)是一类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植物激素,下图为 BR 信号的转导机制。 ①a 图表示有 BR 存在情况下,BR 与 BRI1 结合,诱导 BRI1 和 BAK1 的相互 ,BSU1 被激活,导致 BIN2 去磷酸化后其活性受到抑制而被 。从而使得 BZR1/2 在 中积累,从而调节靶基因的表达。 ②b 图表示没有 BR 情况下,BKI1 与非活性状态的 BRI1 结合,BSU1 也处在非活性状态, 激活状态的 BIN2 与 结合,使后者磷酸化并与 14-3-3 形成复合体后最终被 蛋白酶体降解。 ③由以上生理过程可以看出,蛋白质被磷酸化对蛋白质功能或去向的影响是 。 (3)为了探究 BR 对番茄红素积累的影响及 BR 是否依赖乙烯途径起作用。科研人员分别对 野生型(PSN)和乙烯不敏感突变体(Nr,乙烯信号途径受损)外施 BR 处理,并检测 番茄红素含量,结果如下图。 ①BR 可以 番茄红素的积累,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 。 ②实验结果 (支持/不支持)BR 依赖乙烯途径起作用的假设,理由 是 。 ③若想进一步探究在番茄红素积累的调节中,BR 与乙烯两种激素之间的关系,还 应增设的实验组是 。21 19.(12 分)地中海果蝇是农业害虫,其个体发育的过程是:受精卵→幼虫→蛹→成虫。交 配后的雌蝇会刺破果皮,在植物果实中产卵,幼虫在果实中发育,从而对植物的果实造 成损伤,雄蝇成虫对植物没有直接危害。为控制地中海果蝇的种群数量,科研工作者进 行了如下研究。 (1)地中海果蝇与被其产卵的植物属于 关系。 (2)科研工作者建立转基因地中海果蝇品系 a、b。将两个品系的杂合子雄蝇分别与野生型 (未转基因)雌蝇杂交,将受精卵培养在含四环素或无四环素的培养基上,幼虫发育 至化蛹阶段统计存活个体数,结果如下图所示。 在无四环素条件下,对于大多数幼虫而言致死性状相当于 性性状,判断 依据是 。 (3)利用上述两种品系的转基因杂合子雌雄果蝇自交,将所产后代在四环素的饲料喂养下 培养至成虫。成虫在不同饮食条件下培养,统计不同基因型地中海果蝇成虫的日存活 率,用于反映转基因果蝇的寿命,结果如下。 图中的数据可知,无四环素条件下,对 a、b 两个品系的果蝇寿命的影响 是 。 品系有足够长的寿命,利于其在野外与野生型果蝇竞争与异 性交配。 (4)利用转基因地中海果蝇控制自然种群中的地中海果蝇种群数量。 ①可采用 法调查地中海果蝇的虫卵或幼虫的数量,以反映虫害发生的强度。 ②纯合转基因果蝇成虫释放到野外能够控制地中海果蝇种群数量的原因是 。 ③选择 (填写“雌”或“雄”)转基因果蝇成虫进行野外释放效果更好,原 因是 。 ④转基因果蝇做亲本产下的后代会发荧光,亲本均为野生型的后代无荧光。请你写出 利用这一性状评估转基因果蝇交配竞争力的杂交实验思路。 (5)用此种方法防治地中海果蝇与使用农药相比,前者的优越性是 。22 16.(11 分) (1)生物群落 浮游植物和水生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捕食和竞争 (2)间接 (3)平均值 种类和数量 无成形的细胞核 丰富度 (4-1)(3 分) 这个做法不妥。大兴凯湖的浮游植物丰富度较小兴凯湖低,其抵抗力稳定性可能较 弱;且大银鱼繁殖迅速,若打开泄洪闸,可能会造成大银鱼进入大兴凯湖后,造成大兴 凯湖的原有营养结构被破坏,造成物种多样性降低,进而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不能 仅仅直接打开泄洪闸,打开泄洪闸之前需要对打开泄洪闸之后对大兴凯湖的影响做评 估)。 (4-2)(3 分) ①控制污染源,减少外界向水体中排放污染物,减少水体中的无机盐,降低水体中的 水华生物的容纳量。 ②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加本地可吸收快速吸收无机盐的水生植物的量, 与水华生物竞争吸收无机盐。 ③利用种间关系,增加以水华生物为食的本地鱼苗的量,用于捕食水华生物,减少水 华生物数量(环境容纳量)。 17.(9 分) (1)反射 局部电流(电信号) 大脑皮层 受体 1 减少 (2)降低 体液 (3)芬太尼是“天使”是因为芬太尼作镇痛药物或麻醉剂、起效较快;芬太尼是“魔鬼” 因为芬太尼类物质有成瘾性,其滥用而至死的人数节节攀高。 18.(12 分) (1)乙烯 (2)①磷酸化 降解 细胞核 ② BZR1/2 ③某些蛋白质磷酸化失去原有功能被降解、某些蛋白质磷酸化后才能发挥相应作用 (3)①促进 乙组(丁组)番茄红素的含量明显高于甲组(丙组) ②不支持 乙烯不敏感突变体中由于乙烯信号途径受损,但 BR 处理后仍然促进番 茄红素的积累,据此得出,BR 可以不依赖乙烯途径起作用(2 分) ③ 野生型+乙烯、野生型+乙烯+BR 19.(12 分) (1)寄生 (2)显 杂合子在无四环素的培养基上致死 (3)可降低 a 品系果蝇成虫的寿命,但对 b 品系果蝇成虫的寿命无明显影响 b (4)①样方 ②其与野生果蝇交配后产生的后代幼虫在野外无四环素的条件下死亡率很高,可以降 低种群数量。 ③雄 雄蝇成虫对植物不会造成直接伤害 ④将野生型的未交配过的若干雌蝇与相同比例的纯合转基因、野生型雄蝇群体混合在 一起。观察并统计有荧光的后代与无荧光后代的比例。(2 分) (5)降低环境污染,不影响其他生物生存23 石 9.下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②中轴突末端膨大部分发生的信号转换是化学信号→电信号 C.③中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导致了突触后膜兴奋,兴奋区的膜电位是外正内负 D.①→②→③过程中,兴奋的传递方向只能是单向的 10.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其生根 B.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植株 C.一定浓度的赤霉素能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实的成熟 D.脱落酸在果实的成熟阶段含量最高,以促进种子萌发 11.下列关于寒冷环境下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皮肤血管舒张 B.汗液的分泌增加 C.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D.生长激素分泌增加 12.下图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 表示效应 T 细胞 B.b 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C.红细胞膜上无抗原 D.c 化学本质是多糖 19.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 细胞是如何应对缺氧的 2019 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威廉·凯林、彼得·拉特克利夫以及格雷 格·萨门扎三位科学家,他们阐明了人类和大多数动物细胞在分子水平上感受、适应不 同氧气环境的基本原理,揭示了其中重要的信号机制。 人体缺氧时,会有超过 300 种基因被激活,或者加快红细胞生成、或者促进血管增 生,从而加快氧气输送——这就是细胞的缺氧保护机制。那么是什么在激活、调控这 300 多种基因呢?科学家在研究地中海贫血症的过程中无意间发现了 “缺氧诱导因子” (HIF)。HIF 由两种不同的 DNA 结合蛋白(HIF-1α 和 ARNT)组成,其中对氧气敏 感的部分是 HIF-1α;而蛋白 ARNT 稳定表达且不受氧调节。所以,HIF-1α 是机体感受 氧气含量变化的关键。24 ③ 当细胞处于正常氧条件时,HIF-1α 会被降解。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脯氨酰羟化 酶的参与下,氧原子与 HIF-1α 脯氨酸中的氢原子结合形成羟基。羟基化的 HIF-1α能与 VHL 蛋白结合,最终被蛋白酶体降解。在缺氧的情况下,HIF-1α 羟基化不能发生,导 致 HIF-1α 无法被 VHL 蛋白识别,从而不被降解而在细胞内积聚,并进入细胞核与 ARNT 形成转录因子,激活缺氧调控基因。这一基因能进一步激活 300 多种基因的表达,促进 氧气的供给与传输。 HIF 控制着人体和大多数动物细胞对氧气变化的复杂又精确的反应,三位科学家 一步步揭示了生物氧气感知通路。这不仅在基础科学上有其价值,还有望为某些疾病的 治疗带来创新性的疗法。比如干扰 HIF-1α 的降解能促进红细胞的生成来治疗贫血,同 时还可能促进新血管生成,治疗循环不良等。 (1)下列生命活动中,会受氧气含量的影响的是 。(多选) A.细胞吸水 B.蛋白质合成 C.细胞分裂 D.兴奋的传导 (2)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图氧气感知机制的分子通路补充完整,并写出 A-D 代表的物 质。 (3)VHL 蛋白是氧气感知机制的分子通路中一个重要分子,VHL 基因突变的患者 常伴有多发性肿瘤,并发现肿瘤内有异常增生的血管。推测与正常人相比,患者 体内 HIF-1α的含量 。要抑制此类患者的肿瘤生长,可以采取的治疗思路有哪 些? 20.石斛是历代中医治疗“消渴症”(糖尿病)的良药。为探究 4 种石斛多糖 DOP1~4 的 降血糖效果, 并研究其分子机制,科研人员做了以下实验。 (1) 取雄性小鼠若干只,适应性饲养后注射 200mg/kg 四氧嘧啶生理盐水溶液,72h 后测定空腹血糖值,若血糖值≥13mmol/L,即为造模成功小鼠。四氧嘧啶通过选 择性地破坏 细胞,从而导致 ,进而引起体内糖类代谢紊乱。 (2)将模型鼠随机分为 6 组,分别为 4 个实验组以及 2 个对照组。除正常饮食和饮水外, 实验组每天分别灌胃一次 DOP1~4,连续 21d。对照组 2 每天灌胃有效降糖药物二 甲双胍,对照组 1 的处理应为 。每隔 7 天测定一次空腹血糖,结 果见下图:25 结果表明: 。请评价上述实验方案是否严谨,并说明理由。 (3)依据已知的胰岛素调节信号通路(见下图),研究人员提出了关于石斛多糖降糖机 制的假设。假如你是研究人员,请你提出一种具体假设,并写出利用上述几组小 鼠验证假设的思路。(提示:实验思路用一两句话描述即可) DA CB 19.(12 分) (1)B C D(2 分) (2)A.HIF-1α B.O2 C.VHL 蛋白 D.ARNT 正常氧时 缺氧时 缺氧调控基因 (3)高 加速 HIF-1α 降解(2 分。或阻断 HIF-1α 进核,或抑制 HIF-1α 作为转录因 子的活性, 答案合理即可) 20.(11 分) (1)胰岛 B (2 分) 胰岛素分泌不足(2 分) (2)灌胃等量清水 DOP1-4 都能够显著降低模型鼠的空腹血糖值,其中以 DOP1 降糖效果最好(2 分) 不严谨,应增加用等量清水灌胃正常小鼠的对照组(2 分) (3)假设 1: 铁皮石斛多糖能够显著促进胰岛素分泌 验证思路:分别检测各组小鼠的胰岛素含量 假设 2: 促进 Akt 的磷酸化 验证思路:检测各组小鼠的 p-Akt 含量(其他假设合理给分)26 21.环境 DNA(eDNA)技术是指从环境中提取 DNA 片段,结合 PCR 和 DNA 测序等分子生 物学技术来定性或定量检测目标生物,从而确定其分布状况等,是一种新型生物资源调 查手段。科研人员利用 eDNA 技术对某段长江流域的江豚分布进行了调查。 (1)江豚是我国现存的唯一水生哺乳动物,国家一级濒危物种,不宜用传统的 法 进行种群数量调查。江豚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2)水样中提取的 eDNA 来源很丰富,可能来自水中动植物死亡后的组织细胞及各种 排泄物,以及水中的 ,甚至可能来自陆生动植物遗留在水中或由于人类活 动进入到水体中的 DNA。 (3)设置 10 个检测点,采集水样并提取 。检测点包括观测到江豚出现的水域, 以及未观测到但适宜江豚生存的水域(疑似点)。 (4)eDNA 分析 首先根据江豚线粒体的特有基因设计 ,然后进行荧光定量 PCR。每一个 循环包括 、复性和延伸三步,需要的酶是 。每个 DNA 样品重 复测定 3 次。结果如下表所示: 注:“-”表示未检出。 测定结果显示,观测到江豚的 4 个水域结果都呈阳性,其他 6 个疑似点中 的检 测结果也呈阳性,说明这些疑似点也是江豚活动的水域。 (5)eDNA 技术具有高灵敏、低成本、无损伤、快捷方便等优点,应用前景广泛,但不能 用于 。         A.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B.某种鱼类的食性分析 C.濒危物种的调查 D.准确判断物种的实时存在情况  (6)目前鱼类资源的减少被认为是造成长江江豚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者用 eDNA 技术测定了该流域内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可进一步根据营养级之间的 估算 出鱼类资源量,进而评价该流域江豚的生存状况。 21.(12 分) (1)标志重捕(2 分) 消费者 (2)微生物 (3)eDNA (4)特异性引物 变性(解链) 耐热的 DNA 聚合酶(Taq 聚合酶或热稳定 DNA 聚合酶) S2、S3 (5)D (6)能量传递效率(2 分) 检测点 S1 S2 S3 S4 S5 S6 S7 S8 S9 S10 观测到的江豚 数量(头) 0 0 0 2 0 0 8 3 2 0 eDNA 平 均 浓 度(拷贝数/升) - 14996 5194 2820 - - 35588 3027 1105 -27 丰 10.避蚊胺是良好的驱蚊剂,科学家利用人体散发的气味分子、气味分子+避蚊胺、避蚊胺分 别刺激蚊子,三组实验均在触角上检测到了神经元电响应,且发现蚊子对避蚊胺的敏感性高 于对气味分子的敏感性。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避蚊胺抑制了气味分子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B. 受体蛋白被激活后引起神经元膜电位变化并传导 C. 气味分子和避蚊胺可能与不同的受体蛋白结合 D. 蚊子优先识别避蚊胺然后主动躲避而不是趋近 11.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HA 和 NA 是流感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甲型流 感病毒的 HA、NA 氨基酸序列的变异频率非常高,导致每年流行的病毒毒株可能不同。下列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流感病毒包膜的磷脂双分子层来自宿主细胞膜 B. 控制 HA 和 NA 的 DNA 改变引起氨基酸序列改变 C. HA 和 NA 作为抗原能刺激 B 细胞产生记忆细胞 D. 注射流感疫苗将使人体的二次免疫应答水平增强 19.(12 分)水稻抛秧育苗时, 多数茎和根系平躺在田面,科学家们针对此现象开展以下研 究。 (1)在横放的水稻幼根中,IAA 因重力影响使近地侧浓度较高,导致近地侧细胞的生长速 度比远地侧______,根向地弯曲生长。 (2)将水稻根分成 8 组进行局部遮光和切除处理,放入如图 1 的实验装置中,先将各组置 于黑暗环境中,实验处理和结果如下表所示。 图 1 组别 处理 根尖的生长情况 1黑暗中 垂直生长28 对 2~8 组应给予___________,第 5 组根尖的生长情况为_________________,第 8 组根 尖的生长情况为____________。根据上表推测___________是根的感光部位。 (3)光对植物生长的调控需要 IAA 作为中介,不同光照条件处理水稻幼苗,由图 2、图 3 可知_________________。 图 2 图 3 (4)用单侧光处理水稻根后,检测根尖 4mm 向光侧和背光侧 IAA 含量,结果如下表: 处理 弯曲度 向光侧(ng·g-1·FW) 背光侧(ng·g-1·FW) 光强(100μmol·m-2·s-1) 63 184 498 黑暗 0 418 418 根据上表可知,单侧光照使水稻根 IAA______________,引起根的负向光性生长。 (5)推测发生负向光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IAA 的含量决定了根尖的生长方 向,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6)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以上研究分析秧苗能够扎根直立的原因。 19.(12 分) (1)慢 (2)单侧光 能伸长生长,但失去负向光性 根停止生长,无负向光性 根 冠 (3)蓝光增强了 IAA 氧化酶活性,使 IAA 减少。 (4)分布不均 (5)单侧光促使 IAA 向背光侧运输;蓝光提高了 IAA 氧化酶的活性,促使向光 侧的 IAA 氧化分解的多(2 分) 2某处理 负向光倾斜生长 3遮住根尖以上的部位 负向光倾斜生长 4遮住根尖 垂直生长 5完全剥除根冠 _________________ 6不完全剥除根冠(残留根冠原始 细胞) 约在 1 天内失去负向光性,新根冠形成 后仍负向光生长 7切除根尖 0.5mm(即切除根冠和 分生区) 有限的伸长生长,无负向光性 8切除根尖 2mm(即切除根冠、分 生区和伸长区) _________________29 (6)根尖一方面受到重力的影响发生向地弯曲生长 , 另一方面受到上方光照 发生向下弯曲生长;茎负向地生长。(3 分) 20.(10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题。 地衣是什么?这有关一个被颠覆的“真理” 1868 年,瑞士科学家西蒙·施文德纳揭示了地衣是由单一真菌与单一微型藻类结伴相 生的复合生命体。此后的 150 年,生物学家一直试图在实验室里栽培地衣,但是徒劳无功。 2011 年,斯普利比尔使用现代遗传学手段,研究当地的两种地衣,其中一种会制造叫 做狐衣酸的强力毒素,呈现黄色;另一种则缺乏这种毒素,呈深棕色。这两种地衣看起来截 然不同,被分类为两个物种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研究表明,它们中的真菌是一致的,搭配 的也是一样的藻类。它们为什么会呈现不一样的颜色呢? 为寻真相,斯普利比尔分析了两种地衣所激活的基因,结果没有区别。他意识到,他的 搜索范围太过狭隘了,地衣学家全都认为“大型地衣”中的真菌都来自子囊菌,然后他将搜 索范围拓展到整个真菌界。这时诡异的事情出现了,地衣当中大量被激活的基因来自一个完 全不同的真菌类群——担子菌。 子囊菌是真菌中的一个类别,平时见到的霉菌中就有一些属于这类。担子菌也是真菌中 的一类,平时见到的各种蘑菇大多都属于此类。 一开始,他们猜测是有担子菌碰巧长在地衣上面,可能只是样本污染,样品上落了一点 点细屑什么的,再或者也可能是某种病原体,感染了地衣导致其生病等等。这甚至可能只是 假信号。 但是,当斯普利比尔从他的数据中移除了所有担子菌基因后,与狐衣酸有关的一切也随 之消失了。他开始怀疑担子菌实际上就是地衣的一部分,两种地衣都有,但是黄色地衣中担 子菌的丰度和数量更高。 斯普利比尔收集了 45000 份地衣样本,批量筛查这些属于不同演化分支、来自不同大陆 的样本,结果发现几乎所有的“大型地衣”中都能检测到担子菌类的基因。 在显微镜下,地衣由一层紧实的外壳包裹着绵软的内芯。藻类就嵌在那层厚厚的外壳上, 子囊菌也长在那里,只不过它们的菌丝向内部分支,构筑成海绵状的内芯。担子菌在外壳的 最外层,就在另外两个伙伴的周围。 然而就算是那些担子菌已经充分暴露出来,要鉴别它们也是困难重重,它们看起来跟子 囊菌的菌丝横断面别无二致,完全没有理由认为那里存在两种而非一种真菌,这也是为何 150 年来都没人意识到这点的原因。 或许用上这三种成分,地衣学家终将能在实验室里成功栽培地衣。 (1)一个世纪以来把黄色地衣和深棕色地衣分类为两个“物种”,为什么有人提出质疑呢? 斯普利比尔寻找到的真相是什么? (2)斯普利比尔最重要的发现是 A. 黄色地衣和深棕色地衣是不同的“物种” B. 担子菌和子囊菌的菌丝横断面没有区别 C. 几乎所用大型地衣中都能检测到担子菌的基因 D. 黄色地衣和深棕色地衣的真菌和藻类是一致的 (3)若你已经意识到地衣的共生生物,你可以通过怎样的分子技术和手段直观地观察到地 衣的共生生物? (4)请概述斯普利比尔的研究前后,人们对地衣共生生物认识。 (5)请结合本文和所学知识概括互利共生的概念。 (6)本文中的研究对地衣学的概念进行了修正,你觉得还有哪些谜团有待打开呢?(答出30 一点即可) 20.(10 分) (1)它们中的真菌是一致的,搭配的也是一样的藻类 黄色地衣中担子菌的丰度和数量更高。 (2)C (3)荧光标记 显微观察(2 分) (4) 单一真菌与单一微型藻类结伴相生 子囊菌和担子菌两种真菌和一种藻类共生 (5)两种或者三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多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 相互依存,彼此有利。)(2 分) (6)两种真菌到底各自发挥着什么作用? 担子菌和狐衣酸是紧密相关的,但究竟是担子菌需要摄入这种物质,还是产生了这种物 质,还是说其解锁了另一种真菌制造此物的能力?(合理即给分) 通 平 密 房 选 1 海 14.下列高中生物学实验或实践活动中,无法达成目的的是 ( ) A.新鲜的葡萄汁中接种一定量的干酵母菌,发酵制作果酒 B.消毒后的转基因植物叶片接种到无菌培养基上,培养获得愈伤组织 C.煮沸冷却的盐水与预处理的蔬菜混合后装坛,用水封住坛口进行发酵 D.在含 DNA 的滤液中加入 2 mol/L 的 NaCl 溶液,去除杂质并析出 DNA 22.(10 分)为探究细菌间的相互作用,科研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无法利用乳糖 的大肠杆菌进行改造。 (1)将乳糖酶基因转入大肠杆菌,获得营养菌(能利用乳糖);将抗生素 CRO 降解酶 基因转入大肠杆菌,获得抗性菌。将得到的两种菌分别接种于__________培养基进行扩大培 养。 (2)将两种菌分别用__________进行一系列梯度稀释,然后用__________法单独接种 于加入含 CRO 并以乳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 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皿中均未出现菌落, 推测两种菌___________(填“发生”或“未发生”)可遗传变异。若将两种菌混合接种,则 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皿中有菌落长出,且同时含有两种菌,推测两种菌实现了“互利共 生”。 (3)为进一步探究上述现象的原因,科研人员设计了图 1 所示装置进行实验。31 ①在接种了营养菌和抗性菌混合菌液的培养板左侧,加入含__________的培养基,培养 基可从左侧逐渐扩散到混合菌液培养板上。定期检测混合菌液培养板上两种菌的数量,得到 图 2 所示结果。 ②0~10 h,营养菌的数量变化是__________。 ③10~45 h,营养菌和抗性菌的变化趋势是二者均显著增加并逐渐__________,其原因 是__________。 东 12.空气中的微生物在重力等作用下会有一定程度沉降。某生物兴趣小组欲利用平板培养基 测定教室内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配制培养基时必须添加琼脂等凝固剂成分 B.将平板培养基放置在教室相同地点的不同高度 C.本实验需要设置不开盖的平板培养基作为对照 D.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才可以用于计数 西 14.下列实验程序不正确的是 A. B. C. D. 15.用纸片扩散法测定某病原菌对各种抗生素敏感性的实验,是在某病原菌均匀分布的平板 上,铺设含有不同种抗生素的纸片后进行培养。图示为培养的结果,其中抑菌圈是在纸 片周围出现的透明区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在图示固体培养基上可用平板划线法或涂布法接种病原菌 B.未出现抑菌圈可能是病原菌与抗生素接触后发生抗性变异 离体细胞消毒、接种 愈伤组织 试管苗脱分化 再分化 胰蛋白酶动物组织 制备细胞悬液→原代培养→传代培养 挑选葡萄、冲洗、榨汁 果醋 果酒无氧发酵 有氧发酵 抑菌圈 含抗生素的纸片 蔬菜加工+泡菜盐水→加调料、装坛 泡菜无氧发酵32 C.形成的抑菌圈较小的原因可能是微生物对药物较敏感 D.不同抗生素在平板上的扩散速度不同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顺 朝 14.我们生活离不开微生物。醋酸杆菌可酿醋,毛霉可制作腐乳,酵母菌可酿酒。下列 有关三种微生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三者都可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并产生乳酸 B.三者都能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C.三者合成蛋白质时,mRNA 都经核孔进入细胞质 D.三者在发酵过程中所需的最适温度有一定差异 石 丰 17.(12 分)餐厨垃圾废液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微溶性物质可以被微生物分解并利 用,但由于初期有益微生物数量相对较少,存在发酵周期长、效率低等缺点,极易对环境造 成污染。 (1)为探究圆褐固氮菌和巨大芽孢杆菌处理某餐厨垃圾废液的最佳接种量比,来制备微生 物菌剂,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①将两种菌液进行不同配比分组处理如下表所示: 编号 R0 R1 R2 R3 圆褐固氮菌:巨大芽孢杆菌 1∶0 0∶1 1∶1 2∶1 将 上 表 菌 液 分 别 接 种 于 100mL______________ 中 进 行 震 荡 培 养 。 振 荡 处 理 的 目 的 是 __________________。本实验还需设置对照组为_________________。 ②培养 3 天后测定活菌数,取一定量菌液进行____________稀释,然后分别取 0.1mL 的菌 液采用___________法接种于基本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进行计数时,可依据_________对两种 菌进行区分,并选取菌落数在___________内的平板,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由实验结果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进一步探究菌种比例对该餐厨垃圾废液中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的降解效果, 测得 15 天内废液中蛋白质、脂肪的含量变化如下图所示:33 由实验结果可知分别选取___________的接种比对该餐厨垃圾废液中蛋白质、脂肪的降 解效果最好。废液中个别组蛋白质含量在后期升高,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 17.(12 分) (1)(1)①某餐厨垃圾废液 供氧、目的菌与培养液充分接触 接种等量无菌水 ② 梯度 涂布 菌落形态 30~300 两种菌混合接种时有效菌落数均大于单独接种;两菌种接种量比例为 1:1 时,废液中 2 种菌种的有效活菌数能够实现同步最大化(2 分) (2)R3 R1(2 分) 随着固氮菌和芽孢杆菌的大量繁殖其产生的蛋白酶及脂肪酶等 导致蛋白质含量增加 通 平 密 房 选 3 海 13.以下关于试管动物和克隆动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都需要胚胎移植技术 B.都是有性生殖的产物 C.都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D.都与母本的性状相同 15.新疆野生油菜(P1)具有低芥酸、抗病虫等特性,为了改 良甘蓝型油菜(P2),研究人员将两种植物的体细胞进行融合获得 了属间杂种 F1,然后加入 1 对引物进行 PCR 鉴定,结果如图所 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亲本的体细胞 B.用电击可促进两个亲本的原生质体融合 C.引物能与 DNA 上多个不同位点结合 D.电泳结果表明 F1-1 具有 P1、P2 的全部遗传信息 20.(12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科研人员建立了一种新的靶向基因敲除技术——TALEN 技术(原理见下图)。TALEN 技 术使用的基因敲除工具是由 DNA 识别域和核酸内切酶两个部分组成的蛋白质。科学家发现 了一种细菌蛋白质(TALE),它的二连氨基酸(NI、NG、HD、NN,其中字母 N、I、G、H、D 分别代表了一种氨基酸)与四种碱基(A、G、C、T)有恒定的对应关系:NI 识别 A,NG 识 别 T,HD 识别 C,NN 识别 G。FokⅠ是一种形成二聚体后具有核酸内切酶活性的蛋白单体。 因此,可以利用 TALE 作为 DNA 识别域,用 FokⅠ二聚体定点切断 DNA。34 科学家发现水稻植株无论是否具有光周期敏感蛋白基因 P,在短日照条件下均表现为雄 性可育。在长日照条件下,具有光周期敏感蛋白的水稻才能雄性可育。基因 P 只在单倍体花 粉细胞中表达,使其能够合成淀粉。科研人员使用 TALEN 技术对水稻基因 P 进行靶向敲除, 以得到光敏雄性不育水稻新品种。 (1)在 TALEN 技术的设计中,选择使用 FokⅠ单体而不直接使用 FokⅠ二聚体,这样能 减少对 DNA 的__________切割,保证了基因敲除的靶向性。为了让 TALEN 技术能用于各种 不同生物、不同基因的敲除,没有与 TALE 蛋白结合的 FokⅠ二聚体对 DNA 的切割应 __________(选填“具有”或“不具有”)类似于限制酶的“限制 性”。 (2)若 TALE 蛋白左臂所识别的基因 P 的序列为“-TGACC-” , 则 TALE 蛋白左臂对应的二连氨基酸序列应为__________。用这 种方法,可以确定 TALE 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而人工合成 TALE 蛋白基因。然后将 TALE 蛋白基因与__________基因进行融合, 得到融合基因。 (3)科研人员用图 2 所示的质粒为载体,其中的潮霉素抗 性作为标记基因,作用是__________。应选用__________酶将该 质粒与融合基因构建为重组质粒,并将融合基因设法导入到水稻愈伤组织中,再利用 __________技术获得 T0 代植株。 (4)由于基因靶向敲除成功的概率比较低,所以科研人员培育 T 0 代植株时应保证 __________日照条件,待其自花受粉得到 T1 代,再将 T1 代植株__________,并在开花期随 机选择一部分植株的花粉进行鉴定,鉴定方法是__________。若观察到某植株的花粉全部未 被染成蓝色,则该植株为所需的纯合光敏雄性不育新品种。 (5)与传统的雄性不育水稻品种相比,光敏雄性不育新品种的优势在于它能实现自交 繁殖并保留雄性不育特性,这是因为__________。 21.(9 分)科研人员在杂交瘤细胞的基础上,获得了双杂交瘤细胞,能够产生双特异性 抗体,该抗体可以同时结合两种抗原。 (1)科研人员将抗原 α、β 分别注射到小鼠体内,引起机体的__________免疫, __________分泌相应抗体。 (2)科研人员获得上述小鼠的脾脏细胞,制备两种杂交瘤细胞。每种杂交瘤细胞产生 的抗体结构、与抗原结合的情况如图 1 所示。35 ①制备杂交瘤细胞时,需将上述小鼠的脾脏组织,用__________处理获得单细胞后,再 与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得到两种杂交瘤细胞。将两种杂交瘤细胞用__________试剂 处理促进其融合,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天然成分)培养。如果两种细胞成功融合, 则会同时表达出抗体的重链 A、B 和轻链 a、b,这种细胞称作双杂交瘤细胞。 ②抗体由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组成,重链和轻链均分为恒定区和可变区,两条重链依赖 于 A1 或 B1 进行组装(A1 与 B1 相同),重链与轻链的组装依赖于恒定区 A2、a 或 B2、b(a 与 b 相同)。因此,双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种类较多,其中有一种抗体能同时与抗原 α、β 结合称为双特异性抗体,如图 2。请将 A1、A2、B1、B2、a、b、α、β 等字符填入下面的表 格中。 ③为使双杂交瘤细胞只产生图 2 所示双特异性抗体,降低纯化分离成本,科研人员对重 链、轻链的结构进行改造。改造思路是在 A、B、a、b 的恒定区通过改变__________,进而 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实现“榫卯”式互补组装的唯一性,这种改造属于现代生物技术中的 __________工程。 (3)结合双特异性抗体特点,请分析其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________。 东13. 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获得优良新品种过程中,不需要进行的是 A. 去除亲本体细胞的细胞壁 B.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亲本 C.利用灭活的病毒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D.诱导杂种细胞愈伤组织的再分化 14. B基因存在于水稻基因组中,仅在体细胞和精子中正常表达,在卵细胞中不转录。为研 究B基因表达对卵细胞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来获取能够在卵细胞中表达B基因的转基因植 株。 注:启动子﹡指可在水稻卵细胞中启动转录的启动子; Luc基因表达的荧光素酶能催化荧光素产生荧光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B基因在水稻卵细胞中不转录,可能是B基因的启动子在卵细胞中无法启动转录 B. 可从水稻体细胞和精子中提取RNA构建的cDNA文库中获得B基因中编码蛋白的序列 C. 过程②在培养基中应加入卡那霉素以检测T-DNA是否整合到水稻细胞染色体DNA上 D. 在鉴定和筛选转基因植株时,可以检测加入荧光素的该植株卵细胞中是否发出荧光 西 21.(12 分) 地中海贫血症是一种在我国长江以南各省高发的单基因遗传病,发病原因是由于珠蛋白 1 2 3 4 5 6 A2 α36 合成异常导致红细胞易破裂发生溶血。 (1)某地区的地中海贫血症患者的 β 珠蛋白基因出现图 1 所示变化,该突变将导致 , 使其无法与α珠蛋白结合,导致α珠蛋白在细胞中相对过剩,沉积在红细胞中造成细胞 被破坏,因而出现贫血病症。 (2)地中海贫血症患者除了需要输血缓解症状之外,常见的治疗手段是进行异体骨髓移植, 它的局限性主要是 。目前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将患者的体细胞转化为多能干细 胞,以获得用于自体移植的细胞。 (3)研究者利用慢病毒载体建立相应转化系统,对上述多能干细胞进行基因修复。具体操 作过程如图 2 所示。 ①I:表达载体含 HIV 病毒逆转录形成的 cDNA 片段,该片段帮助外源基因整合到 上,使外源基因稳定表达。为达到纠正患者 α 珠蛋白与 β 珠蛋白的比例异常 的问题,需要构建两种表达载体,分别以 和 α 珠蛋白干扰基因作为目的基因。 ②II:需要将 (选择下列序号填写)导入包装细胞,一段时间后可以获得能够 转化患者多能干细胞的慢病毒颗粒。 a.包装载体 b.表达载体 ③III:为了便于筛选出成功转化的多能干细胞,其中 (选择下列序号填写)含 有易检测的标记基因。 a.包装载体 b.表达载体 (4)理论上在获得成功转化的多能干细胞后,需要诱导其定向分化为 ,然后植入 患者骨髓,检测 以确认此技术可应用于地中海贫血症的治疗。 (5)本项研究目前仅在动物实验中完成,尚未进行人体临床实验。请分析整个研究过程, 你认为进行人体临床试验可能存在的风险有哪些?请写出其中 1 个风险。 图 2 目的基因 酶切 载体 表达 载体 表达 载体 包装载体 包装细胞 慢病毒 导入 多能干细胞 I-慢病毒载体构建 II-慢病毒包装 III-稳转细胞株建立 转染 适宜条件下培养 1 2 3 目的基因 正常人碱基序列:GTT CTT TGA 图 1 β 珠蛋白基因 β-地中海贫血患者碱基序列:GTT GA37 21.(12 分) (1)β 珠蛋白空间结构发生变化(2 分) (2)发生免疫排斥(1 分) (3)①宿主细胞(受体细胞、干细胞)染色体 DNA(1 分) 正常的 β 珠蛋白基因(1 分) ②ab(2 分) ③b(1 分) (4)造血干细胞(2 分) α珠蛋白与β珠蛋白的比例(1 分) (5)慢病毒转化细胞时可能引起影响宿主正常基因功能;经过基因修复的多能干细胞有癌 变可能;病毒的部分序列表达产物或经过改造的多能干细胞都可能引发强烈的免疫反 应(答出其中一项即可,合理即给分)(1 分) 顺 朝期中 14.为增强玉米抗旱性,研究者构建含有某微生物抗旱基因 E 的重组质粒,用农杆 菌转化法转入玉米幼胚组织细胞中,获得抗旱的转基因玉米。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提取该微生物 mRNA 反转录为 cDNA,通过 PCR 可获得大量目的基因 B.将重组质粒置于经 CaCl2 处理的农杆菌悬液中,可以获得转化的农杆菌 C.用农杆菌转化法将 E 基因转入玉米幼胚组织细胞需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D.用 E 蛋白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可在个体水平检测转基因玉米的抗旱性状 15. 驱蚊草含有香茅醛,能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柠檬型香气,从而达到驱蚊且对人体无害的效 果。驱蚊草是把天竺葵的原生质体和香茅草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导融合培育而成的。下列 关于驱蚊草培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驱蚊草的培育属于细胞工程育种,优点是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B. 驱蚊草培育过程要用到纤维素酶、果胶酶、PEG 等试剂或电刺激等方法 C. 驱蚊草培育过程不同于植物组织培养,无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的过程 D. 驱蚊草培育利用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育种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期末 15.某研究所将拟南芥的三个抗盐基因 SOS1、SOS2、SOS3 导入玉米,筛选出成功整 合的耐盐植株(三个基因都表达才表现为高耐盐性状)。如图表示三个基因随机整合的 情况,让三株转基因植株自交(无交叉互换),后代高耐盐性状的个体比例最小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三者相同 石 丰 12. 缺乏维生素 a 就容易导致夜盲症,营养不良,甚至有一些能够威胁到生命。而β-胡萝 卜素可以在人体内转化成维生素 a,科学家尝试通过转基因技术生产富含β-胡萝卜素的大 米。八氢番茄红素合酶(其基因用 psy 表示)和胡萝卜素脱饱和酶(其基因用 crtl 表示)参与β- 胡萝卜素的合成。依据以上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A. 重组质粒中的目的基因含有 psy 基因和 crtl 基因 B. 构建重组质粒需要限制酶、DNA 连接酶和核酸酶 C .可通过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水稻受体细胞 D. PCR 既可扩增特定的基因也可检测目的基因表达 13. 图 1 为某森林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图 2 为该生态系统中第二和第三营养级( 甲、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 a~e 表示能量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38 A. 杂食性鸟位于第三和第四营养级 B. 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为大型真菌 C. 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在 d 中 D. a+c 表示甲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14. 茎尖超低温疗法是一种马铃薯脱毒方法。科学家以单病毒 PLRV(马铃薯卷叶病毒)、PVS (马铃薯 S 病毒)感染的马铃薯试管苗为实验材料,对不同大小的茎尖超低温处理后,再生 培养。选取培养 18 周的 20 棵植株进行检测以获得病毒保存率,实验结果如下表 病毒感染类型 茎尖大小(mm) 病毒保存率(%) 0.5 0(0/20)PLRV 1.5 35(7/20) 0.5 100(20/20) PVS 1.5 100(20/20) 注:括号内数字表示检测阳性样本/检测总样本量 结合以上实验结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超低温处理后的再生培养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B. 可以利用 PCR 技术检测马铃薯植株中的病毒保存率 C. 1.5 mm 茎尖的超低温脱毒效果优于 0.5mm 的茎尖 D. 应设置一组未受病毒感染的马铃薯试管苗作对照组 15.下表为不同动物受精卵发育成胚胎进入子宫的时间(小时),依据下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发育阶段 发育时间 动物种类 2 细胞 4 细胞 8 细胞 16 细胞 桑椹胚 进入子宫时 受精卵的发 育天数(天) 小鼠 24~38 38~50 50~60 60~70 68~80 3 牛 27~42 44~65 46~90 96~120 120~144 4~5 马 24 30~36 50~60 72 98~106 6 A. 小鼠胚胎进入子宫时的发育程度比牛的高 B. 体外马胚胎移植到子宫时选择 16 细胞阶段 C. 受精卵发育的阶段顺序为 2-4-8-16-桑椹胚 D. 2-4-8-16 细胞发育阶段进行的是有丝分裂 21. (14 分) 神经纤毛蛋白-1 ( NRP-1) 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新型受体, 通过参 与 多种信号转导来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 本研究将为 NRP-1 单克隆抗体靶向治疗乳 腺癌 提供数据基础。 (1) 取乳腺癌 (MCF7) 组织块, 运用 技术获得 MCF7 细胞用于后续实验。 用重组的人 蛋白对小鼠进行注射, 使小鼠产生免疫反应, 制备杂交 瘤细胞, 将杂交瘤细胞转到多孔培养板上培养, 吸取培养孔中的 ( 填 “ 上清液” 或 “ 沉淀细胞” ), 应用 技术进行抗体阳性检测。 经多次筛选和细胞培养, 获得 NRP-1 单克隆抗体 ( NRP-1 MAb) 。 (2)提取正常组织细胞和 MCF7 细胞的总蛋白,设置空白对照,加入 NRP-1 MAb 进行 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结果如下: 图 2图 139 该实验结果说明了_______。 (3)将 MCF7 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等量注入 4 组裸鼠右前腋下,接种后 3 天开始给药, 共给药 7 次。每隔 5 天测算一次肿瘤的肿瘤体积,如下图所示。 对照组注射________,从上图中可以看出________。 (4)结合题干信息,综合以上研究请你推测NRP-1 MAb抑制肿瘤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 (5)注射不同剂量 NRP-1 MAb 33 天后,剥离肿瘤组织称重,实验结果如下图: 从该结果中可以看出________。综合比较(3)(5)的实验结果,可见中高剂量和低剂 量的 NRP-1 MAb 在降低肿瘤体积和降低肿瘤重量上出现了不一致性。 (6)基于以上研究,科学家们对该抗体的用药方式有两种观点:谨慎用药和适宜浓度用药。 你支持哪个观点,并说出理由。 21.(14 分) (1)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神经纤毛蛋白-1(NRP-1) 上清液 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2)NRP-1 在 MMCF7 细胞中高表达 (3)等量的生理盐水 NRP-1 MAb 能够有效地降低肿瘤的体积,中、高浓度抗体的降低效果比低浓度的效果 更显著。(2 分) 肿瘤重量(g) 时间(天) 肿瘤体积(mm 3 ) 空白对照 正常组织细胞 MCF7 细胞 肿瘤重量(g)40 NRP-1 在 MMCF7 细胞中高表达,NRP-1 MAb 与 NRP-1 特异性结合,阻断了血管内皮生 长因子与 NRP-1 的结合,抑制了肿瘤血管生成,进而降低了肿瘤的体积。(2 分) (4)从该结果可知低中高剂量的 NRP-1 MAb 都可以明显降低肿瘤组织的重量,中、高浓 度抗体的降低效果稍微没有低浓度的好,这种差异并不显著。(2 分) (5)支持谨慎用药 理由: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这种不一致性可能会加大,应进行后 续研究,现阶段谨慎用药。 支持适宜浓度用药 理由:该抗体已经显示了显著的抑瘤效果,这种不一致性很小,可 以考虑适宜浓度用药。(2 分)(合理给分) 通 7.炎性甲亢是甲状腺滤泡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甲状腺激素大量进入血液引起机体内甲状腺 激素含量明显升高的疾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正常情况下,甲状腺的分泌活动直接受下丘脑的控制 B.炎性甲亢患者体内细胞代谢减弱,机体产生热量减少 C.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比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数量多 D.炎性甲亢患者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比正常人高 8.将疫苗“藏身”于水果蔬菜中,人在食用这些转基因植物的同时也获得免疫力,因而无需免 疫接种。食用转基因植物后产生的免疫反应属于 A.天然免疫 B.人工免疫 C.细胞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 9. 科研人员研究植物激素类似物甲和乙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 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 分析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激素类似物的种类不同 B.该实验证明激素类似物甲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C.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无法证明激素类似物乙是否促进月季插条生根 D.若探究某一浓度下两种激素类似物对生根的复合影响, 应设计 3 组实验 10.若用样方法调查狭长峡谷中某种陆生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最合理的是 A.进行随机取样,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B.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C.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D.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11.规划农业生态系统时,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 A.努力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分层多级利用41 B.延长食物链,提高系统对能量的利用率 C.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 D.适当增加物种数目,提高抵抗力稳定性 17.(13 分)人饮酒(主要成分是乙醇)后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早期主要表现为神经行为功 能的变化。 (1) 为研究酒对人体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若干志愿者,饮酒后测试简单反应 时(对简单信号作出反应的最短时间)、视觉保留(对视觉信号记忆的准确数)和血液中乙醇浓 度,以受试者自身未饮酒时为对照,计算能力指数相对值,结果如图 1 所示。请分析回答: 图 1 人饮酒后血液中乙醇浓度和神经行为能力变化 受试者血液中各项能力指数的变化说明人体能通过自身调节维持________。随着血液中乙醇 浓度的迅速升高,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降低,可以推测乙醇会________兴奋在相应 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降低了机体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 (2)科研人员为研究乙醇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 在大鼠培养场所都装有直径 7cm 的木棒,底部铺铜栅栏。通电时木棒转动, 铜栅栏 带电防止大鼠主动跳下。实验前 24 h 训练,取能在木棒上停留 3 m i n 以上的大鼠随机分为 对照组、乙醇灌胃组(高、低 2 个剂量组),对照组应用_____________处理。实验中记录大 鼠在棒上_________,并观察_____________以便获得乙醇中毒的模型鼠。 ② 科研人员将乙醇中毒的模型鼠进行处理后进行DA(多巴胺,一种产生愉悦感的神经递质) 和其分解产物 DOPAC 含量的测定,数据如下: 递质 对照组 低剂量组 高剂量组 DA 1367ng/ g 9714ng/ g 15752ng/ g DOPAC 3552ng/ g 11455ng/ g 2990ng/ g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AT 是位于突触前膜上的膜蛋白,能特异性识别 DA,将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 DA 摄取到突 触前膜内,从而终止神经信息的传导。科研人员对连续乙醇处理 6 个月的大鼠中的 DAT 表达 量进行测定,结果如图 2 所示: 图 2 不同处理的大鼠 DAT 表达量 请结合上述实验研究,推测乙醇成瘾的机制。42 18.(13 分)植物体内的茉莉素(JA)对于抵御昆虫噬咬和病原菌侵害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 重要作用,为研究 JA 抗虫的机理,科研人员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1)研究表明,茉莉素属于一种新型植物激素,是植物体特定部位产生的,对植物生长发育 和对外抗性等生命活动有 作用的 分子。 (2)甜菜夜蛾幼虫是一种以植物叶片为食的农业害虫,研究发现,当幼虫噬咬植株叶片时, 植株中的 JA 含量上升,同时发现一种调控基因 JAV1 与 JA 的产生密切相关。 ①科研人员对不同植物类型的叶片接种幼虫处理,实验结果如图 1 所示。 (注:WT 为野生型;突变体 1 为 JA 作用受体缺失突变体;突变体 2 为 JAV1 基因缺失突变体) 由图 1 可知,表现出甜菜夜蛾幼虫抗性的植株是 。 ②为研究 JAV1 基因对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人员测定接种后 0、2、4、6 天时幼虫的平 均体重,实验结果如图 2 所示,说明 。 ③植物体内的营养贮存蛋白基因 VSP1 是受茉莉素诱导的伤害响应基因,其表达水平在一定 程度上可以反映植株对害虫侵害的抗性水平。科研人员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图 3 所示。 由图可知,JAV1 缺失突变体的抗虫能力较野生型 (强、弱)。推测 JAV1 的作用 是 。 (3)结合上述研究,请你提出两种防治甜菜夜蛾幼虫的方法。 19. (12 分) 水华是指淡水水体中蓝藻等藻类植物大量繁殖后使水体呈现绿色的一种生态 图 1 甜菜夜蛾幼虫噬咬的叶片 图 2 不同时间甜菜夜蛾幼虫的平均体重 图 3 不同处理下 VSP1 基因的转录情况(注:损伤指被幼虫噬咬)43 现象,水华会引发水生态系统的灾害和饮用水安全风险。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蓝藻能产生黏液层,主要由胞外多糖组成,具有粘滞性, 易形成网状群体,网状群体可 以避免浮游动物________、病毒或细菌的侵染以及其他不良环境对蓝藻的伤害。胞外多糖在 细胞间形成孔隙,为蓝藻细胞提供浮力上浮占据有利的________。黏液层和网状群体的出现 提高了蓝藻的________能力。 (2)蓝藻可以产生毒素抑制其他藻类生长,逐渐在群落演替中成为________,蓝藻型生态系 统具有较强的聚集 N、P 的能力,一旦形成则具有较强的________,不容易被外界干扰破坏。 (3)为研究水生植物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净化效果,研究者采用水葫芦和轮叶黑藻对富营养化 湖水进行了模拟实验。挑选长势及大小接近的株体,每个处理组水箱中加入鲜重为 0.6kg 的 水葫芦或轮叶黑藻,每组设置 3 个平行,每隔 12 天测定水中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 结果如下图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请对水葫芦和轮叶黑藻治污效果进行简单评价。 CBCDB 17.(1) 稳态(2 分) 延长(2 分) (2)①等量生理盐水(清水)灌胃(1 分) 停留时间(2 分) 行为活动变化(2 分) ②低剂量的乙醇可以促进 DA 的释放和分解,高剂量的乙醇除了可促进 DA 的释放, 还可抑制 DA 的分解。(2 分, 分级赋分) (3)长期的乙醇摄入导致 DAT 表达量增多,当失去乙醇刺激时,DA 释放减少,同时 DAT 表达量居高不下,持续对突触间隙内 DA 进行摄取,驱使机体寻找乙醇刺激,进而建立酒精依 赖。(2 分,分级赋分) 18.(1)调节(或调控) (2 分) 信号(或信息) (2 分) (2)① 突变体 2 (2 分) ② JAV1 基因的缺失可抑制幼虫生长发育过程(2 分) ③ 强(1 分) 作为负反馈调控因子调节茉莉素引发的抗性反应。(2 分) (3)喷施适宜浓度的 JA,增加植物抗性;抑制 JAV1 基因的表达;降解 JAV1 蛋白,防止 其发挥作用等。(2 分, 分级赋分) 19.(1)捕食(2 分) 生活空间(2 分) 适应环境(生存) (2 分) (2)优势物种(2 分) 抵抗力稳定性(2 分) 44 (3)试验初期,轮叶黑藻对水体 TN、TP 消减效果优于水葫芦,而从长期的削减效率来看, 水葫芦处理组要优于轮叶黑藻处理组。(2 分, 分级赋分) 平 密 房 大 11.某实验小组探究一定浓度的萘乙酸(NAA)溶液和激动素(KT)溶液对棉花主根长度及单 株侧根数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空白对照中主根长度大于侧根数,说明在生长过程中主根具有顶端优势 B.乙、丙分别于甲组比较,说明 NAA 抑制主根生长和侧根发生,KT 则相反 C.丙、丁组的实验结果与甲组比较,可以说明 KT 对侧根的发生具有两重性 D.甲、乙、丁组实验结果比较,说明 KT 能增强 NAA 对侧根生长的促进作用 12.胃泌素释放肽(GRP)是一种神经递质,将其注射到小鼠脊髓后,小鼠立刻会有抓痒行为。 若破坏小鼠脊髓中的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不论向这些小鼠身上注射何种浓度的 GRP,小鼠都不抓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注射 GRP 到脊髓后小鼠有抓痒行为,说明痒觉感受器在脊髓 B.GRP 与 GRPR 结合后,使化学信号转变为突触后膜上的电信号 C.GRP 在突触间隙中完成信息传递后,可能会被酶解或被回收 D.若抑制 GRPR 基因的表达,可以缓解或消除小鼠的瘙痒症状45 13.在长距离运输过程中,动物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 其对运输刺激的适应能力。皮质醇分泌的调节过程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图中 M 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 D.运输过程中动物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 17.(14 分)甲型流感病毒(IAV)是一种会感染人和动物并引发严重呼吸道疾病的 病毒。为寻找防控 IAV 的新思路,科研人员以小鼠为实验对象,研究了高脂肪低糖类 (KD)的饮食对抵御 IAV 感染的效果。请回答问题: (1)IAV 必须在 内增殖,侵入人体后,一部分能被吞噬细胞吞噬,这属于免疫防 卫的第 道防线。除此防卫功能之外,免疫系统还具有 功能。 (2)研究人员用不同的饲料喂养小鼠,7 天后再用一定浓度的 IAV 感染小鼠。统计 小鼠的生存率,以及效应 T 细胞和γT 细胞(一种新型 T 细胞)的相对数量,结果并 别如图 1 和图 2 所示。 图 1 图 2 ①实验组小鼠应用 饲料饲喂。 ②分析图 1 结果显示 ,说明实验组饮食方案可以增强小鼠抵御 IAV 感染的能力。 ③由图 2 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效应 T 细胞的数量 ,而γT 细胞的数量 。研究人员推测,γT 细胞在 KD 饮食增强小鼠抵御 IAV 感染能力方面发挥主要 作用。 (3)研究发现,A 基因是决定γT 细胞分化成功的关键基因,为了验证上述推测,科研人员 构建了 A 基因敲除小鼠,继续进行实验。 组别 小鼠种类 饮食方案 检测指标 1 a b d 2 普通小鼠 c 同上 ①请补充上表中 a、b、c、d 处的内容,完善实验方案。 ②实验的检测结果为 ,证明γT 细胞增强了小鼠抵御 IAV 感染的能力。 (4)小鼠肺部粘液能捕获病毒,抵御感染。科研人员发现,(2)中实验组小鼠肺部粘液生 成细胞数目高于对照组,而 KD 饮食的 A 基因敲除小鼠的检测结果与(2)的对照组无显著差46 异。综合上述实验结果,推测 KD 饮食增强小鼠抵御 IAV 感染的机理是 。 18.(13 分)红耳龟原产于美洲,作为宠物引入我国。由于宠物弃养和放生行为,红耳龟野 外种群数量逐渐增大,这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为研究红耳龟入侵对当地生态系统 的影响,科研人员对某地区红耳龟的种群数量和食性进行了调查。请回答问题: (1)红耳龟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其同化的能量,一部分在 过程中以热能 的形式散失,一部分可用于自身的 等生命活动。 (2)红耳龟的 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其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直接因素。调查 描述、解释和预测红耳龟 的变化时,常常需要建立数学模型。 (3)研究人员调查了该地区龟鳖类的种群数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红耳龟 乌龟 中华花龟 中华鳖 蛇鳄龟 数目(只) 148 20 8 4 1 调查结果发现,目前该地区龟鳖类的优势种是 。由于红耳龟的入侵,影当地的群落结 构发生明显改变,这种变化过程称为 。 (4)为研究红耳龟的食性,研究人员解剖了红耳龟和本地龟类--中华花龟,统计它们胃内 残余食物种类及出现次数,发现中华花龟胃内仅有久雨花科、苋科和鱼类三种食物。红耳龟 的残余食物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①红耳龟与中华花龟的种间关系属于 ,判断依据 。 ②红耳龟入侵后,由于当地物种中缺少 的制约,得以迅速繁殖。红耳龟的捕食行为 还可能会引起本地的鱼类、贝类等生物的种群密度下降,严重时会使当地的物种  降低, 影响该生态系统的 能力。 (5)为了防控红耳龟的生态入侵,请为当地生态部门提出合理的建议 。 17.(14 分) (1)活细胞 二 监控和清除 (2) ①高脂肪低糖类(KD) ②IAV 感染 3 天后,实验组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7 ③无明显变化 显著增加 (3) ①a:A 基因敲除小鼠 b:KD 饮食 c:KD 饮食 d:小鼠生存率 ②1 组小鼠的生存率显著低于 2 组 (4)KD 通过诱导γT 细胞数量增多(1 分),从而诱导肺部粘液生成细胞的增殖,产生更 多的粘液捕获病毒(1 分),以此增强小鼠抵御 IAV 感染的能力。(共 2 分) 18.(13 分) (1)消费者 呼吸作用 生长、发育和繁殖 (2)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数量 (3)红耳龟 演替 (4)①竞争 红耳龟和中华花龟均可以久雨花科、苋科和鱼类为食 ②天敌 丰富度 自我调节 (5)开展关于红耳龟生态入侵的民众科普教育;监管放生行为。(合理即可得分) 昌 1. 6 因含 N、P 元素污染物的流入,导致妫水河爆发水华。研究人员在妫水河投放以藻类 为食的罗非鱼控制水华,实验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罗非鱼等动物和蓝藻等植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B.投放罗非鱼调整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C.投放罗非鱼加快清除妫水河中含 N、P 元素污染物 D.妫水河爆发水华,自我调节能力没有丧失 2. 7 小叶锦鸡儿是一种典型旱生豆科灌木,根部具有根瘤菌,对水分和养分需求大,使周 围浅根系禾草及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不能适应而退出群落,而根系发达的深根系丛生大禾 草及轴根型杂草如灰绿藜等能适应这种环境。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是寄生关系 B.小叶锦鸡儿灌木具有垂直结构 C.小叶锦鸡儿参与其所在群落的演替过程 D.小叶锦鸡儿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加 3. 8 下列与现代生物技术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利用 PCR 技术可以获取目的基因 B.利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鉴定亲子关系 C.利用电泳技术分离不同长度的 DNA D.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技术鉴别遗传信息 4. 9 下列有关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48 A.激素均通过改变靶细胞的生理过程发挥调节作用 B.人体内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均属于激素 C.人成年后生长激素不再分泌,身高不再增加 D.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同一部位作用效果一定不同 5. 10 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B.眼球被撞击,产生眼冒金星的感觉属于非条件反射 C.促甲状腺激素的增加抑制下丘脑分 D.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受促胰液素调节 6. 11 为研究细胞分裂素与植物体内营养物质分布的关系,科研人员用幼苗进行研究,过 程及结果如下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组是对照组,乙组和丙组是实验组 B.甲组和丙组实验结果表明细胞分裂需要营养 C.实验结果显示细胞分裂素含量高的地方营养物质的分布多 D.实验结果表明细胞分裂素吸引营养物质向其所在浓度高的部位运输 7. 12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验证胰岛素降低血糖的作用时,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葡萄糖 B.验证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作用时,先饥饿处理再注射胰高血糖素 C.验证促性腺激素的作用可用垂体提取液处理的饲料饲喂实验动物 D.验证甲状腺激素促进发育作用可用含甲状腺制剂的饲料饲喂幼龄动物 8. 13 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温、尿液浓度相对稳定均属于内坏境的稳态 B.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一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C.稳态是指内环境中化学物质含量没有增加或减少 D.饮水少,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 9. 19(10 分)猪丹毒是丹毒杆菌引起的危害养殖业的烈性传染病之一。SpaA 蛋白是近年 研制出的猪丹毒重组亚单位疫苗,免疫原性较低。为研究转移因子(TF)能否特异性 对 SpaA 蛋白的免疫起增强作用,科学工作者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请回答问题。 (1) 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TF 属于免疫系统组成中的 ______。 (2) 科研人员制备了 SpaA 疫苗和经 SpaA 疫苗免疫的小鼠特异性 TF,并对小鼠 TF 进 行无菌检测和安全性检测。 ①请简要写出对小鼠 TF 进行无菌检测的实验思路:______。 ②小鼠 TF 的安全性检测 取 100 μL 小鼠特异性 TF 和普通 TF 分别腹腔接种 2 组小鼠,对照组的处理是 ______。接种后 48 h 内观察并记录小鼠的各项生理活动,48 h 后剖杀小鼠,检 查其腹腔及各脏器有无异常病理变化。49 (3) 选取 20 只体质量为 20~22 g 的小鼠,将其随机均分成 4 组,进行以下实验: 分组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见下图) 1 曲线 1 2 曲线 2 3 曲线 3 4 曲线 4 注:吸光值(OD)越大表明抗体的含量越多 表中 A、B 的处理分别是:A______,B_______。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__。 10. 20(8 分)啮齿动物是草地上主要野生消费者,为了合理利用草原,科研人员对呼伦贝 尔草原的放牧方式进行研究,结果如下图。请回答问题: 50 (1) 调查啮齿动物的密度应该采用______法。据图可知,三种放牧方式中啮齿动物总捕 获率最高的是______,其原因是______。 (2) 下表为不同放牧方式下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特征。 放牧方式 连续放牧 禁牧 季节轮牧 丰富度指数 0.60±0.23 0.42±0.15 0.58±0.42 丰富度指数计算公式:R=( S-1)/lnN,S 为物种数,N 为群落中所有物种个体数 禁牧区啮齿动物的数量最低,且______也最低,推测禁牧可能会降低种间 ______的激烈程度,使鼠害发生的可能性______。 (3)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放牧方式中______更利于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并且 能够抑制鼠害发生。 19.(10 分) (1) 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 (2) ①Ⅰ.取等量小鼠特异性 TF 与普通 TF 接种到培养基(1 分) Ⅱ.将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内培养(1 分) Ⅲ.一段时间后,观察有无菌落长出(或镜检有无细菌)(1 分) ②接种等剂量的生理盐水 (3) A:接种小鼠特异性 TF;B:免疫接种 SpaA 抗原; Ⅰ.TF 可增强免疫接种 SpaA 抗原的效果(1 分) Ⅱ.TF 的免疫增强效果与 TF 的特异性关联性不大(1 分) 20.(8 分) (1) 标志重捕;连续放牧 Ⅰ.连续放牧导致草场退化(或高度变矮)(1 分) Ⅱ.适合草原黄鼠(或布氏田鼠)的生存,导致其快速增殖(1 分) (2) 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斗争;增加 (3) 季节轮牧51 综合 海 东 西 顺 朝 石 丰 通 平 密 房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