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思维建模:覆草在农业生产中的影响及与覆膜的异同(附:典题精练及解析)
覆草在农业生产中的影响
【典题精练】
1.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马铃薯性喜温凉,生长期间的温度在 13℃至 22℃最为适宜,雨量要求播种期在 15
毫米以上,成熟期在 130 毫米以上;喜光,但发芽期要求黑暗;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的
沙壤土对马铃薯的生长最为有利;充足的肥料有利于提高其产量。甲地区马铃薯属于北
方一季作区,5 月播种,9 月收获;乙地区属于西南垂直作区,3 月播种,6 月收获。(1)填表比较甲、乙地种植马铃薯的自然条件
丙地区近年来实行稻田免耕、稻草覆盖新技术种植马铃薯,具体做法是在收割后的
稻田里,直接播种马铃薯,然后用稻草均匀覆盖。(2)说明稻草覆盖技术对马铃薯生长自然条件的改善作用。
新技术实施后,省去了翻耕、挖穴播种、除草等工序,每亩节省用工 5~6 个,土
壤有机质从 1.7%提高到 2%,作物增产幅度达 31.2%, 人均增加产值 1235 元。
(3)分析采用新型种植方式如何促进了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1)
(2)保证马铃薯发芽期的黑暗环境;保持土壤温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稻草腐
烂后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3)省工省力,降低了劳动成本和强度;增产增收,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
入;秸秆还田,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
【详解】
(1)农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主要包含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甲乙分别
处于北方东北平原、南方西南山区,则甲地生长期温暖、光照条件好,土壤肥沃,但春
旱秋冻,作物只能一年一熟。乙地水热充足,但光照不足,地形崎岖、土壤较为贫瘠。
(2)稻草覆盖既起到了挡光的作用,保证马铃薯发芽期的黑暗环境;又阻止了部
分热量和水分的散失,、起到了保温保湿的作用;同时,稻草腐烂后成为有机质,提高
土壤肥力。
(3)结合材料中新型种植方式的介绍可知,新模式节省了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
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覆膜和覆草的异同
【典题精练】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 年 8 月,千人涌入格尔木草原疯狂盗采野生黑枸杞,造成草原植被严重破坏。
黑枸杞是我国西部特有的多年生多棘刺灌木,其果实因含丰富的天然花青素而成为延缓
衰老、预防癌症的天然食品,价格昂贵,主要出产于柴达木盆地。人工种植黑枸杞,播
种期在 3 月下旬至 4 月中旬,播种后稍覆细沙及土,然后用塑料地膜覆盖,再在地膜上
面全面覆土 1.5~2cm,以透不进阳光为宜。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野生黑枸杞分布图”。
(1)从气候角度说出野生黑枸杞的生长习性。
(2)分析黑枸杞播种时用塑料地膜覆盖并在膜上覆土的原因。(3)有人建议在本区大力发展黑枸杞种植,你是否赞同?简述理由。
【答案】
(1)耐寒、耐旱、喜光、喜温凉(任答 2 点得 4 分)
(2)该地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地膜覆盖可以保持土壤温度(或提高夜间土壤温
度);该地干旱少雨,地膜覆盖可以减少水分蒸发;该地光照强烈,膜上覆土可以减少
强光对幼苗的伤害。(6 分)
(3)赞同:环境洁净,光照强,昼夜温差大;黑枸杞天然无污染,品质好,市场
需求量大;带动就业;增加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不赞同:破坏植被,生物多样性减少;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劳动力不足。
(只表明态度不得分,理由任答 3 点得 6 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该题要从枸杞的生长环境来判断野生枸杞的生长习性,野生枸杞主要产于柴
达木盆地,该地海拔高,气温低,光照强,降水少,因此野生黑枸杞应该具有耐寒、耐
旱、喜光、喜温凉的特点。
(2)塑料地膜覆盖以及膜上覆土主要利用农业生产技术改造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
该地为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水少,气候干旱,地膜覆盖可以起到
保温、保湿的作用;由于该地光照强,膜上覆土可以减少强光对幼苗的影响。
(3)该题为开放性试题,如果赞同就从有利条件和有利影响来分析,不赞同就从
不利条件和不利影响来分析。该地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环境清洁,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产品的品质好,市场需求量大;而且通过其发展能够带动就业,增加收入,促进当地经
济发展;但是过度的开发也易导致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而且该地位置偏僻,交
通条件较差,劳动力不足等发展条件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