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ID:278429

大小:41.18 KB

页数:30页

时间:2020-08-06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三单元测试题(一) [测试范围:第 10、11 课 时间:45 分钟 满分:45 分] 一、基础清(21 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略无阙处(quē) 襄陵(xiāng) 曦月(xī) B.沿溯阻绝(sù) 飞漱(shù) 素湍(tuān) C.夕日欲颓(tuí) 叠嶂(zhàng) 未寝(qǐn) D.藻荇(xìng) 属引(zhǔ) 交横(hèng)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 分) (1)沿溯阻绝(     ) (2)属引凄异(     ) (3)素湍绿潭(     ) (4)晓雾将歇(     ) (5)五色交辉(     ) (6)林寒涧肃(     ) 3.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或王命急宣 B.四时俱备 盖竹柏影也 C.有时朝发白帝 怀民亦未寝 D.属引凄异 良多趣味 4.下面句中加点词与“五色交辉”中的“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回清倒影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C.每至晴初霜旦 D.空谷传响 5.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 分)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D.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3)念无与为乐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7.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判断及其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浩荡离愁白日斜”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愁绪 的繁多、深广、延绵不绝。B.“沉鳞竞跃”“锦鳞游泳”“呷浪之鳞”均以鳞代指鱼,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 生动具体,形象鲜明,使事物的特点更加突出。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深刻地表达 出诗人面对国家危亡、亲人离散的痛苦之情。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都运用了对偶 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结构匀称。 8.根据理解默写填空。(4 分) (1)《三峡》一文中描写春冬之时的“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1 分) (2)《答谢中书书》中通过对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2 分) (3)《记承天寺夜游》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 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语句中。(1 分) 二、素养清(12 分) 9.(国学题)根据你的理解,填写句子。(6 分) (1)学习了《三峡》,我们想到了李白在《峨眉山月歌》中对三峡的描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到了杜甫《闻官军收 河南河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便下襄阳向洛阳”。(3 分) (2)“山”在陶弘景的眼中,是“____________,清流见底”;在陶渊明的眼中, 是“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在杜甫的眼中,是“会当凌绝顶, ______________”。(3 分) 10.(名著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3 分)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 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铭刻在我的心中, 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 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到了一九二○年夏天,在理论上, 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 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我被派到上海去帮助组织反对赵恒惕的运动。 那年(一九二二年)冬天,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我本想参加,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没有能出席。我回到湖南,大力推动工 会的工作。 (节选自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1)材料中的“我”是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分) (2)下列不属于材料中提到的“三本书”的是(  )(1 分)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阶级斗争》 D.《社会主义史》 (3)在材料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文字。(1 分) 11. 综合性学习。(3 分) 在语文学习的旅程中,我们可以感受自然山水的魅力,可以细品名胜 古迹的意蕴…… (1)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写一句话。(2 分)夏天是个好季节。假如我是诗人,我就要写一首长诗来赞美它的热情 明朗;假如我是________,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在我国许多旅游胜地,精彩的对联比比皆是,自成一道风景。下面这副 对联来自黄石市团城山公园的凝碧亭,上联已给出,下联有待整理,请将 整理后的下联写到横线上。 (1 分) 上联:把酒问鲇鱼谁道磁湖水浅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盛世 山高 声随月亮 歌 临风 三、阅读清(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 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 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 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 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 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 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 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念无与为乐者(想念) B.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C.与余舟一芥(小草)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1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 悦。 C.【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 的冷寂。 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乙】文写 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 14.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5.【甲】文强调“闲”,【乙】文着重“痴”,你是如何理解这“闲”与“痴”的?(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第三单元测试题(一)答案 一、基础清 1. D(2 分) 解析:“横”应读“héng”。 2. (1)隔断 (2)连接 (3)急流 (4)消散 (5)交相辉映 (6)肃杀,凄寒(每小题 0.5 分,共 3 分) 3. C(2 分) 解析:A 项“自”的古今意思分别是“如果”“从;由”;“或”的古今意 思分别是“倘若”“或者”。B 项“时”的古今意思分别是“季节”“小时”;“盖”的 古今意思分别是“大概是”“由上而下地遮掩;蒙上”。C 项“朝”的古今意思都 是“早晨”;“寝”的古今意思都是“睡觉”。D 项“属”的古今意思分别是“连 接”“归属”;“良”的古今意思分别是“甚,很”“好”。 4. C(2 分) 解析:题干中的“辉”与 C 项中的“霜”都是名词用作动词,分别解 释为“辉映”“下霜”。A 项中的“清”是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B 项中的“奔” 是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D 项中的“空谷”是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 山谷里”。 5. A(2 分) 解析:“阙”同“缺”,空隙、缺口。 6. (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的趣味。(1 分) (2)自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1 分) (3)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1 分) (4)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1 分) 7. D(2 分) 8. (1)素湍绿潭,回清倒影(1 分) (2)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2 分)(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 分) 二、素养清 9. (1)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即从巴峡穿巫峡(3 分) (2)高峰入云 悠然见南山 一览众山小 (3 分) 10. (1)毛泽东。(1 分) (2)B(1 分) (3)我忘记了开会的地点,又找不到任何同志(1 分) 11. (1)示例:画家 就要画一幅风景画来赞美它的色彩斑斓(2 分) (2)临风歌盛世声随月亮山高(1 分) 三、阅读清 12. A(2 分) 13. D(2 分) 14. (1)月光照在院子里,好像积水一样澄澈,水中的藻、荇交错纵横,大概是 竹子和柏树的影子。(2 分) (2)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2 分) 15. 苏轼的“闲”,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乐观豁达的感情, 都包含其中,意味深长;(2 分)而张岱的“痴”表现了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 水之乐,彰显了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2 分) 【参考译文】【乙】崇祯五年(公元 1632 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 连下了好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时左右, 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冰花周 围弥漫着白汽,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 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着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炉子 上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这样 的人!”(他们)邀请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地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等到了下船的时候, 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 第三单元测试题(二) [测试范围:第三单元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 一、基础清(24 分) 1. 根据拼音写字词,或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7 分) (1)散文之美,是一种洒脱的美,欣赏着 qīng yōu (  ),净化着心灵,寄寓 (A. yù B. yǔ)着情怀,táo yě (  )着情操,是三峡上的 xī(  )月, 是溪流中的 chén lín (  ),是藻荇 (A. xìng B. háng)交横的夜游,是素 湍 (A. tuān B. duān)绿潭的缥碧,是属 (A. shǔ B. zhǔ)引凄异的猿鸣, 是绝寒树的轩 miǎo (  )。 (2)唐诗之美,是一种理性的美,沉淀着 shēn suì (  ),积蓄(A. xù B. ch ù)着厚重,凝结着辽远,负载着 páng bó (  ),是大漠里的 gū yān (  ),是客船上的渔火,是纤 (A. qiān B. xiān) 细无声的泉眼,是松 间清雅的明月,是海角天涯的对接,是天长地久的汇聚。 2.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 徙倚欲何依(徘徊) 晓雾将歇(消散)B. 清荣峻茂(茂盛)   盖竹柏影也(大概是) C. 夕日欲颓(坠落)   天山共色(同样的) D. 泉水激石(冲击,撞击)  晴川历历汉阳树(河流) 3. 下面加点词的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B.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B.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D.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5. 下列文学常识及相关解说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三峡》—郦道元—《水经注》—写景动静结合,富有情趣 B. 《与朱元思书》—吴均—南朝齐文学家—写景、抒情融为一体 C.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 D.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中宰相”—沉醉山水的愉悦和与古今知 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 6. 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实是欲界之仙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3)念无与为乐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7. 默写填空。(5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2)《与朱元思书》一文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日暮乡关何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野望》中描写萧瑟静谧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二、素养清(14 分) 8. (国学题)按要求完成练习。(4 分) (1)请写出连续两句含有“鸟”字的诗句,并注明出处。(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乡土情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请默写出连续两句体现游子怀 念故土、思念家乡的诗句。(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9. (名著题)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5 分) 贺龙的红二方面军在一九三五年最后从湖南苏区撤出时,据说有步枪四 万多支。这支红军在去西北的长征路上所经受的艰难困苦,较之江西红军主 力甚至更大。在雪山上死去的有成千上万,又有成千上万的饿死或被南京方面炸死。但是由于贺龙的个人感召力和他在中国农村的影响力,据李长林说, 他的许多部下宁可和他一起在路上死去,也不愿意离开,在长征路上有成千 上万的穷人参加,填补缺额。最后他率众约两万人——大多数赤着脚,处于 半饥饿和筋疲力尽的状态——到达西藏东部,与朱德会师。 (略有改动) (1)这段文字选自美国记者___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_》,主要记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2)该语段的主要人物是谁?体现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0. (综合性学习题)班上举办“我爱诗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 成练习。(5 分) (1)【借诗说话】从你熟悉的诗歌题材中(思乡诗、送别诗、边塞诗、田园 诗、咏史诗等)任选一种,仿照例句,以诗为话题写一句话。(1 分) 示例:山水诗是一位隐者,明月、山泉,宁静、清幽,让人喜爱 又留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2)【诗中节日】请根据下列诗句的描绘,写出相应的节日。(2 分)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 ②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 ③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 ④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  ) (3)【品析诗句】发挥你的想象,根据你对诗的理解,品析下面的诗句。(2 分) ①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三、阅读清(32 分) (一)阅读古诗文,完成练习。(16 分)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11. 此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首联__________________,颔联、颈联写 景,尾联抒情,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2 分)  12. 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述。 (不超过 100 个字)(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3. 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山随平野尽”中哪个字用得好?试做简要赏析。 (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与朱元思书 吴 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 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 条交映,有时见日。 14. 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鸢飞戾天者(叫) 蝉则千转不穷(穷尽) B. 互相轩邈(比长远) 任意东西(向东或向西) C. 负势竞上(向上) 窥谷忘反(同“返”,返回) D. 横柯上蔽(在上面) 猿则百叫无绝(绝妙) 15. 请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富春江山水的特点。(2 分) (1)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7. 本文在描绘景色时手法多样。请你任选一种手法,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简 要分析。(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8.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富春江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爱慕美好自然和避 世退隐的情怀。 B. 第一段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对作者在富春江上所见所感的 概括,也是本文所写山光水色的总体特点。 C. 第二段主要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富春江水清澈、湍急 的特点。 D. 第三段先描写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声, 显示山中热闹的景象。 (二)直击中考阅读题。(16 分) 【甲】(6 分)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9. 【2019·黄石】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1 分) A. 这首五言律诗主要写的是王维出使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 B. 全诗通过“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候骑”等自然景物,向我们 展示了边塞的神奇壮丽。C. 颈联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其中“直”“圆” 两字极富神韵。 D. 这首诗意境雄浑,与王维晚年写的《竹里馆》那种清幽意境形成鲜明 的对比。 20. 【2019·鄂州】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两句 诗。(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1. 【2019·鄂州】这首诗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优美,请用 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乙】【2019·德州】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4 分)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 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 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2.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 分)(1)四时俱备 (     ) (2)沉鳞竞跃(      ) 23. 本文是一篇美文,请从不同角度简要赏析。(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丙】【2019·南京改编】古诗文阅读。(6 分) 梦赏心亭① [南宋]刘克庄 梦与诸贤会赏心,恍然佳日共登临。 酒边多说乌衣事,曲里犹残玉树音。 江水淮山明历历,孙陵晋庙冷沉沉。 晓钟呼觉俱忘却,独记千门②柳色深。 [注] ①赏心亭:南京名胜之一,在今水西门外。陆游、辛弃疾等大诗 人曾登临赋诗。②千门:众多宫门。 赏心亭记 [南宋]萧 赏心亭,佳丽地之瑰观可赏。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 而真赏以心者几希①。 抚慨千数百年之消息,兴怀四十余帝之盛衰,客心悲未央②,伤心长春 草③。其心耳,骚人赏,自高如虚。何实而胜?莫若王谢④高。宴饮新亭,赏 也,“戮力王室,克复神州”实之;放情丘壑,赏也,“棋墅指授,破贼淮淝”实之。用实心办实功,两公实高之赏欤。以调玉烛之明⑤,为时和赏;以 补金瓯⑥之缺,为国寿赏。此之谓大赏,高哉! 亭前为张丽华⑦墓,一赏有一戒存。 (有删改) [注]①几希:很少。②未央:未尽。③春草:指离愁。④王谢:指东晋 名臣王导和谢安。在新亭酒宴上,诸臣为西晋灭亡而流泪,王导劝勉大家“戮 力王室,克复神州”;谢安指点谢玄等在淝水打败前秦军队,捷报传来时,谢 安在家墅下棋。⑤玉烛之明:指政治清明。⑥金瓯:指国土完固。⑦张丽华: 昏君陈后主的宠妃,陈亡时被斩。 24. 小明查找资料,为诗中“玉树”一词做了四个注解。你告诉他(  )是正确 的。(1 分) A. 指《玉树后庭花》一曲,为南朝陈后主作。这里暗含对昏君误国的感 叹。 B. 即芝兰玉树,指优秀人才。这里表达对王谢的仰慕和与之同游时的喜 悦之情。 C. 常指男性美好的姿态。这里指诗人梦见自己和王谢诸贤一样,风姿俊 逸。 D. 地名,在今青海省。这里借远地边声,表达诗人欲收失地而难成的惆 怅。 25. 小明读古文时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请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6. 研读“赏”字,小明提了两个问题,你一一回答了他。(3 分) 小明:读《赏心亭记》,我明白了,观看风景,只是普通的欣赏;登高怀 古,感物伤怀,是“骚人赏”。“赏”还有其他类型吗? 你:还有像王谢两公那样“(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 赏”。(摘录原文句子填空) 小明:诗人刘克庄梦游赏心亭属于哪一种“赏”呢? 你:(2)属于________________,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写作清(50 分) 27. 【2019·福州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长路上,我们见过各式各样的作品,这些作品或有形或无形,它 启迪你认识自然,感悟人生。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和感悟?请以《最好的作品》为标题,写一 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自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600 字, 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提示:请结合你在“单元写作专练”中学习到的“一材多用”的方法,试试 用你准备的生活素材来写作。]第三单元测试题(二) 一、基础清 1. (1)清幽 A 陶冶  曦  沉鳞  A A B   邈 √  √  √  √  (2)深邃 A  磅礴  孤烟  B (每处 0. 5 分,共 7 分) √  √  2. D(2 分) 解析:“川”是平川、原野的意思。 3. A(2 分) 解析:A 项“蔽”古今意思都是“遮盖;挡住”;B 项“但”古义是“只 是”,今义是“但是”;C 项“许”古义是“表示约数”,今义是“允许;许可”;D 项“长河”古义是“黄河”,今义是“长的河流”。 4. D(2 分) 解析:D 项正确的节奏划分应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5. B(2 分) 解析:吴均是南朝梁文学家。 6. (1)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1 分) (2)实在是人间仙境。(1 分) (3)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1 分) (4)(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雄奇的)山峰,也会平息名利之心;(那 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1 分) 7. (1)泉水激石 泠泠作响 (2)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3)烟波江上使人愁 (4)浅草才能没马蹄 (5)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每空 0. 5 分,共 5 分) 二、素养清 8. 示例:(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2 分)(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 分) 9. (1)埃德加·斯诺(1 分) 红星照耀中国(1 分) 贺龙领导的红二方面军在长 征路上的情况(1 分) (2)贺龙。(1 分)体现了他不怕困难、有坚定的革命信念、与战士同生共死、 与敌人斗争到底的精神品质。(1 分) 10. (1)示例:送别诗是一位挚友,绿柳、孤舟,依恋、伤感,让人留恋又无 奈。(1 分) (2)①清明节 ②中秋节 ③春节 ④元宵节(每小题 0. 5 分,共 2 分) (3)①诗人不说自己留恋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自己远行, 从侧面来写,越发突显出诗人的思乡深情。(1 分) ②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着一个“直”字,又表现了它的劲拔、 坚毅之美。一个“圆”字使落日带给人亲切温暖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句诗描 绘出了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表现了诗人深切的感受。(1 分) 三、阅读清 (一)11. 叙事(1 分) 思乡(1 分) 12. 诗人乘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伴随着小舟而展开,它们在广阔的 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流入广阔无垠的原野,诗人的视野 顿时变得开阔了,心情也喜悦开朗了。(2 分) 解析:本题运用【诗词画面描绘法】。描绘诗词展现的画面分三步作答: 描绘画面—开阔画面—分析感情。描绘时,要抓住画面的主要特征,运 用描述性的语言,准确、生动地描述。本题在描绘画面的时候要抓住群山连绵起伏的特点、长江浩浩荡荡的特点,还要考虑到诗人喜悦开朗的 心情。 13. 示例:“随”字用得好,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生 动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2 分) 14. C(2 分) 解析:A 项“戾”是“至、到达”的意思;B 项“轩邈”是“往高处远 处伸展”的意思;D 项“绝”是“停止”的意思。 15. (1)高、险。(1 分) (2)清、急。(1 分) 16. (1)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浪头好像飞奔的马。(1 分) (2)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争着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1 分) 17. 示例:“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采用了正面描写与 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水清澈的特点。“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水清澈和水势迅 猛的特点。(2 分) 18. D(2 分) 解析:“以静写声,显示山中热闹的景象”有误,应为“以声写静,反衬出 山林之寂静”。 (二)19. B(1 分) 解析:“候骑”不是自然景物。 20. 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 分)诗人把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北 归的大雁,飞出汉家边塞,飞进胡人境地。(1 分)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孤 身出塞的飘零落寞之感和抑郁激愤之情。(1 分)21. 示例:苍凉雄浑的大漠之上,一缕孤零零的烽烟像根柱子,笔直地伸向 天空。(1 分)弯弯曲曲的黄河似一条金带子,平躺在大漠上。一轮浑圆 的红日,正静静地悬挂在西边的地平线上。(1 分) 22. (1)季节(1 分) (2)鱼(1 分) 23. 对仗工整,节奏鲜明;色彩斑斓,动静结合;(1 分)言简义丰,耐人寻味; 情景交融,忘情山水。(1 分) 24. A(1 分) 25. 古往今来外出游历的人很多,人们用眼睛欣赏,用口吟诵,而真正用心 欣赏的很少。(2 分) 解析:重点词语:游:游历。真赏以心:真正用心欣赏。 26. (1)用实心办实功(1 分) (2)骚人赏(1 分) 作者只是怀古伤今,虽期待与先贤同行,却不过是一场 美梦而已,醒来后只能为朝代更迭、时代变迁而悲叹。(1 分) 【参考译文】赏心亭,是美丽的可以欣赏的地方。古往今来外出游历的人很 多,人们用眼睛欣赏,用口吟诵,但是,而真正用心欣赏的很少。 抚今追昔,感慨千百年的消长,四十多个皇帝的兴衰,客人心中的悲伤 之情未尽,伤心离愁,油然而生。他们的心情是迁客骚人之赏,自然太高如 同虚幻。怎么能以实胜出呢?不如像王谢那样高明。在新亭宴饮,是欣赏,“共 同效力朝廷,光复神州”是实事;在丘壑放飞心情,是欣赏,“谢安指点谢 玄等在淝水打败前秦军队,捷报传来时,谢安在家墅下棋”是实事。用实在 的心办实功,是两位高明的欣赏。为了政治清明,是时和赏;为了补全国土 完固的缺陷,是为国家增寿之赏。这是大赏,高明呀! 赏心亭前有张丽华的墓,一处欣赏必有一次告诫存在。四、写作清 27. (50 分)【思路解析】这是一道富有创意的作文题。必须真实而生动地展示 自己在成长路上所见过的有形或无形的“作品”。文章的切入点很多,应当 以第一人称“我”来写。所叙之事应当富有感染力,给人以启迪,争取以较 好的创意取得高分。 在构思这篇作文的过程中,必须尽快确定要写的具体内容。特别需 要注意的是,对于我们来说,成长过程中“有形的作品”俯拾皆是,但切忌 望文生义,错以为“作品”就是创作的艺术品。 例文: 最好的作品 周末,学校组织美术小组的同学去参观刘翌先生的个人画展,我有幸一 同前往。 秋天的人民公园,古木参天,黄叶满地,给人一种肃穆、萧瑟的感觉。 笑容可掬的刘翌先生站在展厅前,热情地迎接参观者。旁边的迎宾人员 领着我们走进大厅,迎面是一幅巨大的山水画,名曰《莲花盛世图》,是刘翌 先生取材于我市旅游名山——莲花山而作。这幅画气势磅礴,点染到位,取 景独特,浓淡适宜,展现出我市崭新的风貌,寄托着“开拓创新,泰达天下” 的城市理念,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讲解员介绍说,这是刘翌先生最好的 作品,我们也从心里感受到了它的美,暗暗佩服画家的创作水平之高。 听完讲解,我们一行人去公园游玩,小路两旁是落叶堆积的枯草地,我 缩着脖子走着,霎时间,眼前出现了一抹黄——是一簇簇凌霜盛开的菊花! 我兴奋地跑向菊花,瞪大了眼睛细细观赏它们,满心喜爱却又感到不可思议。在这萧瑟的季节里,在百花凋零之时,唯有菊花在热情开放,朵朵奇妙,桀 骜不驯。菊花就是花中的佼佼者。 瞧!这一朵朵娇艳的菊花,纤细的黄色花瓣向外垂卷,中间是红彤彤的 花蕊,像小女孩羞红的脸蛋,美艳至极。每朵菊花都姿态各异,花瓣薄如冰 片,没有丝毫杂色,这样的高洁形象,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一种羡慕之情 油然而生…… 看着满坡的菊花,浸着满身的菊香,我突然觉得,眼前的这坡菊花,不 也是一幅作品吗?最好的作品,了不起的作品。它的作者是大自然。 【总评】本文由参观画展引入,作者在描绘画作时,感受到眼前的画是 画家最好的作品,并为此感慨良久。然后再写公园的菊花,作者用大量的笔 墨极力写菊花的美、香,并在篇末点明,这也是最好的作品,它的作者是大 自然,赋予作品以新的意味,文章主题得以升华。

资料: 37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