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地理主干知识梳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答案与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年高考地理主干知识梳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答案与解析

ID:281463

大小:1.14 M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9-12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高考地理主干知识梳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主干知识梳理 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及相互作用 (1)从图中可以看出:自然地理环境由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和土壤等要素组 成。 (2)箭头反映出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关系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理环境 的整体性。 (3)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途径: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 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结果:保证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自然带的形成和特点 (1)成因(2)特点: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典型地区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 域分异规律 热量 太阳辐射的纬度差 异 低、高纬地区及中纬 度一定范围内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 域分异规律 水分 距离海洋的远近 中纬度地区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 异规律 水热状况 海拔的变化 低纬度海拔较高的 山地 跟踪练习 一、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 1~2 题。 1.图示区域从沿海向内陆,陆地自然带依次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给该 区域带来降水的主导风是(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解析:选 B 本题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根据图中的纬度判断,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大陆西岸,在夏季,气压带 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并在地转偏向 力的影响下右偏成西南风,给沿岸带来丰富降水。 2.R 河段(  ) A.流量季节变化大 B.春汛明显 C.河流堆积作用强 D.河谷横剖面呈槽型 解析:选 A 本题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R 河段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因此 R 河段流量的季节变化大;该区域纬度较低,且海拔较低,没有季节性积雪融水,因此 R 河段没有明 显的春汛;根据地形状况可知,R 河段位于河流上游地区且流经地区地势起伏较 大,河流侵蚀作用强;R 河段河流侵蚀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河谷横剖面呈 “V”形。 3. 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间,在①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②地观察到安第斯 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读下图,回答问题。 在达尔文看到的①地景观和②地现象中,任选其一说明成因。(10 分) 解析:本题以达尔文南美科考路线图为背景,考查热带雨林非地带性分布的原 因、影响垂直地带性分布的因素等,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 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①地远离赤道地区,但仍 然有热带雨林景观,说明其形成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分析时主要从地形、 洋流以及从海洋上吹来信风的影响等方面进行。②地垂直地带性明显,分析时 一是从所处地理纬度进行,二是从山地海拔进行。②地纬度低,基带为热带植 被,而安第斯山脉海拔高,随着海拔的升高水热发生变化,从而产生植被的垂 直变化现象。 答案:①地:地处低纬,气温高,位于东南信风迎风海岸,沿岸有暖流,降水 丰沛,形成热带雨林。 ②地:山地海拔高,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形成 垂直气候带,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下图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读图,回答 4~5 题。4.R 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  ) 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解析:从“温带及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R—温带荒漠带”的变化可以看出是水 平自然带变化,又由自然带的变化规律可知,R 是温带草原带。 答案:B 5.导致自然带沿 OF 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风力 D.光照 解析:OF 方向自然带的变化主要是由海拔不同而导致的热量差异。 答案:A 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 下图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 回答 6~7 题。 6.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  ) A.从南向北逐渐升高 B.从西向东逐渐升高 C.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 D.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解析: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我国雪线的分布趋势大致是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 低。 答案:C 7.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 4 000 米左右。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 原因是(  ) A.地形抬升,降水丰富 B.纬度低,气温比较高 C.距海远,降水比较少 D.山坡陡,冰雪下移快 解析:从题干信息可知,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两大方面:气温和降水。 一般来说,气温越高,雪线也相对越高;降水越多,雪线相对较低。梅里雪山 位于横断山区,海拔高,气温低;同时,它是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 积雪量远远大于消融量,因此雪线较低。 答案:A 下图为 45°N 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 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 3 424 米,距海约 180 千米。读下图, 完成 8~10 题。 8.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地形 C.纬度位置 D.洋流 解析:选 B 本题考查导致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 的能力。45°N 由西向东经过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等地,但亚欧大陆上的高原荒漠 出现在距海较远的地区,可以排除,故该区域位于北美洲;图中西部地区植被 覆盖较好,且地形以山地为主,可推断出西坡为迎风坡;而图中东部地区位于 背风坡,受西部山地的阻挡,降水较少,为荒漠区。 9.该区域位于(  ) A.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B.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 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 D.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 解析:选 D 本题考查区域定位,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 识的能力。由上题的分析可知,该区域位于北美洲,且该区域西部是山区,且 为迎风坡,东部是高原荒漠区,故该区域位于北美洲西部,即北美洲太平洋沿 岸地区。 10.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针阔叶混交林 D.草原 解析:选 C 本题考查区域自然植被的分布,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 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图示区域位于 45°N 的大陆西岸,故山脉西坡山麓终年 受西风带控制,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在该气候下发育的自然植被为针阔叶混 交林。 11.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植被覆盖度(数值越大,表示植被覆盖状况越好)沿经 度变化示意图”。该省区可能是(  ) A.内蒙古自治区 B.广东省 C.西藏自治区 D.甘肃省 解析:选 A 本题考查区域定位和我国部分省区的植被覆盖状况,意在考查考生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从图示省区所跨的经度可排除西藏自治区、甘肃省和 广东省;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东西跨度最大的省区,其植被类型自西向东依次 为荒漠、草原、森林,即整体上自西向东植被覆盖度增大。 国家领导人近期出访了俄罗斯等四国,行程如下图所示。 读图回答 12~13 题。12.从俄罗斯到南非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 ①温带草原带 ②热带雨林带 ③热带草原带 ④热带荒漠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 C 本题考查世界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 能力。结合世界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可知,热带雨林带主要分布在刚果盆地、亚 马孙平原等地,从俄罗斯到南非不经过热带雨林带。 13.我国在非洲投资时优先选择的产业类型有(  ) A.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 B.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 C.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 D.技术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 解析:选 A 本题考查影响产业分布的区位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 的能力。非洲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劳动力丰富而廉价,因此我国在 非洲投资时应优先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下图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对风速的影响。 完成 14~15 题。  ①下层 有灌木 的针叶 密林 ②下层 有灌木 的阔叶 密林   ③下层 无灌木 的针叶 密林 ④下层 无灌木 的针叶 孤立林 14.距地面 6 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坐标系。图中横坐标为风速,纵坐标为高度,① 类森林使距地面 6 米以内风速不到 3 千米/小时,故防风效果最好。 答案:A 15.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题干中有华北平原,华北平原的自然植被类型应该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答案:B 读“部分地理事物数量的纬度差异示意图”,回答 16~17 题。 16.下列叙述,符合上图所示的动物种群数量分布规律的是(  )A.南半球的种群数量多于北半球 B.信风带的种群数量多于西风带 C.低纬地区的种群数量少于中纬地区 D.森林地带的种群数量少于草原地带 解析:读图可知,北半球的种群数量多于南半球,主要体现在中纬度地区,选 项 A 错误;信风带大体分布于南北纬 30°之间(低纬地区),西风带大体分布于 南北纬 30°至南北纬 60°之间(中纬地区),结合图示信息可知,信风带的种群 数量要多于西风带,故选项 B 正确,选项 C 错误;一般来说,森林生态系统要 比草原生态系统复杂,种群数量也要多于草原,且森林地带与草原地带的种群 数量信息并不能从图中直接获取,选项 D 错误。 答案:B 17.结合上图中的信息判断,世界特大城市数量纬度差异的形成,主要由于(  ) A.气候、土地资源的差异 B.生物、土地资源的差异 C.矿产、生物资源的差异 D.气候、矿产资源的差异 解析:读图可知,世界特大城市主要分布在低纬地区以及北半球的中纬地区。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该地区土地面积大,而且气候宜人(气温和降水适中), 故选 A。 答案:A 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 18~19 题。 18.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 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B.坡向朝南,温度高 C.坡度大,纬度低 D.海拔高,降水多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山地自然带复杂程度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 力。珠穆朗玛峰南坡的相对高度大,且南坡的纬度低,因此,南坡山麓和山顶 之间的水热差异显著,故该坡的自然带丰富。 答案:A 19.我国西藏的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2010 年 12 月 15 日,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  ) A.改变墨脱的生态环境 B.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 C.保持墨脱经济发展的特色 D.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 解析: 本题考查交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的 分析、推理能力。墨脱县过去受地形的制约,不通公路, 因此几乎与外界隔绝,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墨 脱与外界的联系。墨脱公路通车后,可能使产业向墨脱迁移,从而改变墨脱经 济发展的特色。 答案:B 下图为我国某山体不同坡向垂直带谱示意图。某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山体 垂直带谱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读图回答 20~21 题。 20.关于垂直带谱的看法,正确的是(  ) A.东坡、南坡的带谱比北坡、西坡复杂,是因为山麓地面高度不同 B.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的高而窄,是因为西坡比较湿润 C.北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南坡低是坡向造成的 D.东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西坡低是地形造成的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自然带复杂程度和雪线高低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提取图 示信息并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由图可知,该山的东坡、南坡自然带复杂,这 是因为这两坡的山麓海拔低,相对高差大、垂直方向上水热条件变化幅度大。 该山体位于我国,北坡的纬度高、温度低,因此北坡的雪线高度低。 答案:AC 21.对山体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  )A.地处南方湿润地区 B.地处西北干旱地区 C.位于湿润河谷一侧 D.位于干热河谷一侧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区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意在考查考生根据 图示信息判断地理位置的能力。由于该山体有常绿阔叶林带分布,可知它一定 位于南方湿润地区;但是该山山麓地带分布的则是干旱河谷灌丛带,故它位于 干热河谷一侧。 答案:AD 下图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完成 22~23 题。 22.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是(  ) A.自北向南增高 B.自西向东增高 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 D.自东南向西北增高 解析:本题考查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变化趋势,意在考查考生读图分析能 力。读图可知,该地区东南方雪线较低,西北方雪线较高,因此其变化趋势是 自东南向西北增高。 答案:D 23.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拔 B.降水 C.热量 D.坡向 解析:本题考查雪线高度变化的原因,意在考查考生知识迁移能力。根据图中 经纬度可知,图示区域西北部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位于横断山区。青藏高原 受西南季风影响小,降水不足。横断山区受季风影响大,降水充足。因此西北 部雪线较高,东南部雪线较低。 答案:B 读图甲和图乙,回答 24~25 题。24.据各自然带在图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O→a 距离海洋越来越近 B.O→a 海拔高度越来越低 C.O→b 年降水量越来越多 D.O→b 所处纬度越来越高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意在考查考生图像判读、调动与运用知识 的能力。由 O 到 a,热量和水分均增多,A、B 表述不全面;由 O 到 b,热量减少, 所处纬度应越来越高,降水量越来越少,C 错 D 对。 答案:D 25.据图乙判断,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C.全年炎热干燥 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解析:本题考查非洲气候的分布规律,意在考查考生从图像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根据图乙可知,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区域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 原气候,故选 B。 答案:B 下图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据此回答 26~27 题。 26.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热带雨林 解析:根据题意,“滴水叶尖”现象常年出现的地区应是常年多雨区,选项中 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最易出现该现象。 答案:D 27.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 A.天山天池湖滨 B.西双版纳澜沧江畔 C.桂林漓江沿岸 D.武夷山九曲溪边 解析:我国西双版纳属热带季风气候,“滴水叶尖”现象在此出现较为普遍。 答案:B 2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下图是“我国第 28 次南极科考航线和 P 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 2:科考队在南极冰盖之巅——冰穹 A(海拔 4 093 米)的昆仑站成功安装了 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南极巡天光学望远镜 AST3-1,用于对超新星、太阳系外行 星、瞬变天体的研究。 (1)昆仑站所在地区大气透明度极佳,其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该地 在________时期,可以用光学望远镜 24 小时不间断地对星空进行天文观测。 (2)我国南极昆仑站建有象征国家权益的地理测绘标志,可精确测量该标志地理 坐标和海拔高度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 (3)科考船往返中山站和乌斯怀亚港之间可能遇到的困难有________、________ 等。 (4)分析 P 大陆自然带分布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 (5)P 大陆热带草原带最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试分析其有利条件。 解析:第(1)题,大气能见度主要和天气状况及空气密度有关,极夜时期最适合 进行天文观测。第(2)题,GPS 可以用来测量地理坐标和高度。第(3)题,注意航 行路线经过西风带(西风漂流)和高纬度海区(冰山和低温海区等)。第(4)题,P 大陆自然带主要有两大特点:大分水岭东侧自然带南北更替,体现的是以热量 为基础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整体从沿海向内陆呈半环状变化,主 要体现的是以水分为基础的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第(5)问,P 大陆为 澳大利亚大陆,热带草原带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大牧场放牧业,区位条件主 要考虑草场、气候、交通和技术等。 答案:(1)常年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 海拔高,空气稀薄 污染小(任答两项 即可) 极夜 (2)全球定位系统(或 GPS) (3)狂风巨浪 洋流 冰山 低温(任答两项即可) (4)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 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 (5)大牧场放牧业 草场广阔;气候适宜;技术水平高;交通便利;地广人稀。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