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届北京市昌平区昌平一中高三下化学三模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
第Ⅰ卷(选择题共 42 分)
共 14 小题,每小题 3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利用。下列垃圾归类不合理的是
2.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下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氮元素均被氧化
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
3.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正确的是
A.乙烯的比例模型: B.质量数为 16 的 O 原子:16O
C.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CO2 的电子式:
4.糖类、油脂和蛋白质是人类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和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B. 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C.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 D. 鸡蛋清遇醋酸铅溶液发生盐析
5.过氧化钠常用作供氧剂:2Na2O2+2CO2=== Na2CO3+O2。用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室温下,22.4 L CO2 中所含原子总数为 3 NA
B.78 g Na2O2 中含有阴离子的数目为 NA
C.上述反应,生成 1 molO2 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4NA
D.1L1mol/LNa2CO3 溶液中 CO32–离子的数目为 NA
6.已知 33As、35Br 位于同一周期。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s>Cl>P B.热稳定性:HCl>AsH3>HBr
C.还原性 As3–>S2–>Cl– D.酸性:H3AsO4>H2SO4>H3PO4
7.下列解释实验现象的反应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切开的金属 Na 暴露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逐渐变暗:4Na+O2=2Na2O
B.向 AgCl 悬浊液中滴加 Na2S 溶液,白色沉淀变为黑色:
2AgCl (s)+S2–(aq)=Ag2S(s)+2Cl–(aq)C.向 Na2CO3 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CO32-+2H2O H2CO3+2OH–
D.向 NaHSO4 溶液中逐滴加入 Ba(OH)2 溶液恰好至溶液呈中性:
H++SO42–+Ba2++OH–=BaSO4↓+H2O
8.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不合理的是
① ② ③ ④ ⑤
A.分离 Na2CO3 溶液和CH3COOC2H5,选④ B.用CCl4 提取碘水中的碘,选③
C.用FeCl2 溶液吸收 Cl2,选⑤ D.粗盐提纯,选①和②
9.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 NaClO,还含有一定量的 NaOH。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该消毒液可用 NaOH 溶液吸收 Cl2 制备
B.用 pH 试纸测得该消毒液 pH 约为 12
C.该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 HCl)混用,产生有毒
D.该消毒液加白醋生成 HClO,可增强漂白作用
10.合成导电高分子材料 PPV 的反应:
n +nCH2=
+(2n-1)H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成 PPV 的反应为加聚反应
B.PPV 与聚苯乙烯具有相同的重复结构单元
C. 和苯乙烯互为同系物
D.通过质谱法测定 PPV 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得其聚合度
11.右图装置(夹持、加热装置已略)进行实验,有②中现象,不能证实①中反应发生的是
①中实验 ②中现象
A 铁粉与水蒸气加热 肥皂水冒泡
B 加热 NH4Cl 和 Ca(OH)2 混合物 酚酞溶液变红
C NaHCO3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 石蜡油在碎瓷片上受热分解 Br2 的 CCl4 溶液褪色
12.常温下,用 0.1 mol·L-1 KOH 溶液滴定 10 mL 0.1 mol·L-1 HA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 点 pH 约为 3,可以判断 HA 是弱酸
B.b 点溶液:c(A-)>c(K+)>c(HA)>c(H+)>c(OH-)C.c 点溶液:c(K+) = c(A-)
D.水的电离程度:c 点>d 点
13.为探究电解的放电规律,进行如下实验:
序号 阳极材料 阴极材料 电解质 阳极产物 阴极产物
① 石墨 石墨 0.1 mol·L-1 CuCl2 溶液 Cl2 Cu
② 石墨 石墨 0.1 mol·L-1 NaCl 溶液 Cl2 H2
③ 石墨 石墨 0.2 mol·L-1 CuSO4 溶液 O2 Cu
④ 铜 石墨 0.2 mol·L-1 CuSO4 溶液 Cu2+ Cu
⑤ 石墨 石墨 熔融 NaCl Cl2 Na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比①②可知,阴极放电顺序是:Cu2+ > H+ > Na+
B.对比①③可知,阳极放电顺序是:Cl–> OH– > SO42-
C.对比③④可知,阳极是铜时,会先于溶液中的离子放电
D.对比①⑤可知,电解得到金属只能用熔融态,不能用水溶液
14.向 20 mL 0.40 mol·L-1 H2O2 溶液中加入少量 KI 溶液:ⅰ.H2O2 + I– = H2O + IO–;ⅱ.H2O2
+IO–= H2O + O2↑+ I–。H2O2 分解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和不同时刻测得生成 O2 的体积已折算标准
状况)如下。
t/min 0 5 10 15 20
V(O2)/mL 0.0 12.6 20.16 28.0 32.7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从图中可以看出,KI 能增大 H2O2 的分解速率
B.反应ⅰ是放热反应,反应ⅱ是吸热反应
C. 0~10 min 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9.0×10-3 mol/(L·min)
D.H2O2 在反应过程中既体现了氧化性,又体现了还原性
第 II 卷(解答题,共 58 分)
15.(12 分)NOx 是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1)NOx 能形成酸雨,写出 NO2 转化为HNO3 的化学方程式: 。
(2)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会引发 N2 和 O2 反应,其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
①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②随温度升高,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的变化趋势是: 。
(3)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有效降低NOx 的排放。
① 当 尾 气 中 空 气 不 足 时 ,NOx 在 催 化 转 化 器 中 被 还 原 成 N2 排 出 。 写 出 NO 被
CO 还 原 的 化 学 方 程式: 。
②当尾气中空气过量时,催化转化器中的金属氧化物吸收NOx生成盐。其吸收能力顺序如
下:12MgO<20CaO<38SrO<56BaO。原因是: ,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氧化物对 NOx 的吸收能力逐渐增强。(4)通过 NOx 传感器可监测 NOx 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
① Pt 电极上发生的是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②写出NiO 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
16.(8 分)有效控制大气温室气体浓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
略之一,因此捕集、利用 CO2 始终是科学研究的热点。
(1)新的研究表明,可以将 CO2 转化为炭黑回收利用, 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① 碳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② 整个过程中FeO 的作用是 。
③ 写出CO2 转化为炭黑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 。
(2)我国科学家用 Fe3(CO)12/ZSM-5 催化 CO2 加氢合成低碳烯烃反应,所得产物含 CH4、C3H6
、C4H8 等副产物,反应过程如图。 催化剂中添加 Na、K、Cu 助剂后(助剂也起催化作用)可改变反应的选择性,在其他条
件相同时, 添加不同助剂,经过相同时间后测得 CO2 转化率和各产物的物质的量分数如
下表。
各产物在所有产物中的占比(%)
助剂
CO2 转化率
(%) C2H4 C3H6 其他
Na 42.5 35.9 39.6 24.5
K 27.2 75.6 22.8 1.6
Cu 9.8 80.7 12.5 6.8
①欲提高单位时间内乙烯的产量,在Fe3(CO)12/ZSM-5 中添加 助剂效果最好;
②加入助剂能提高单位时间内乙烯产量的根本原因是 。
17.(12 分)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P 的结构为:
下图是 P 的合成路线。已知: +R3OH +R2OH
(1)B 的结构简式是 。
(2) 中的官能团名称是 、 。
(3)试剂 a 是 。
(4)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
(5)⑥的反应类型是 。
(6)当④中反应物以物质的量之比1︰1 发生反应时,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是 。
18.(12 分)已知:①工业上用硫酸与β-锂辉矿(LiAlSi2O6 和少量钙镁杂质)反应,生成
Li2SO4、MgSO4等,最终制备金属锂。
②某些物质的溶解度(S)如下表所示。
T/℃ 20 40 60 80
S(Li2CO3)/g 1.33 1.17 1.01 0.85
S(Li2SO4)/g 34.2 32.8 31.9 30.7
用硫酸与β-锂辉矿生产金属锂的工业流程如下:
请回答:
(1)β-锂辉矿经初步处理后从溶液中分离出铝硅化合物沉淀的操作是 。
(2)沉淀x 的主要成份的化学式是 。(3)流程中使用了不同浓度的Na2CO3 溶液,从物质溶解度大小的角度解释其浓度不同的原因
是 。
(4)由Li2CO3 与盐酸反应得到 LiCl 溶液的离子方程式是 。
(5)工业上,将 Li2CO3 粗品制备成高纯 Li2CO3 的部分工艺如下:
a.将 Li2CO3 溶于盐酸作电解槽的阳极液,LiOH 溶液作阴极液,两者用离子选择透过膜隔开,
用惰性电极电解。
b.电解后向 LiOH 溶液中加入过量 NH4HCO3 溶液,过滤、烘干得高纯 Li2CO3。
① a 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② b中,生成Li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
19.(14 分)为探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联系,某同学通过改变浓度研
究 “2Fe3++2I- 2Fe2++I2”反应中 Fe3+和 Fe2+的相互转化。实验如下:
(1)待实验I 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再进行试验II,目的是使实验I 的反应达到 。
(2)iii 是ii 的对比试验,目的是排除ii 中 造成的影响。
(3)i 和 ii 的颜色变化表明平衡逆向移动,Fe2+向Fe3+转化。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
。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该同学推测 i 中 Fe2+向 Fe3+转化的原因:外加 Ag+使 c(I-)降低,导致 I-的还原性弱于 Fe2+。用右图装置(a、b 均为石墨电极)进行实验验证。
① K 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b 作 极。
② 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 U 管左管中滴加 0.01 mol•L-1 AgNO3 溶液。产生
的现象证实了其推测。该现象是 。
(5)按照(4)原理,该同学用上图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 ii 中 Fe2+向 Fe3+转化的原因。
① 转化原因是 。
② 与(4)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 。
(6)实验 I 中,还原性 I->Fe2+;而实验 II 中,还原性:Fe2+>I-。将(3)和(4)、(5)
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