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ID:282197

大小:1.19 MB

页数:40页

时间:2020-09-20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第一、二章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对于长度和时间的估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通常情况下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 1.5 m B.教室里的课桌高度大约是 75 dm C.中学生脉搏跳动 10 次所用时间约为 1 s D.一只普通的圆珠笔长度大约在 40~50 cm 之间 2.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 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从科学探 究的角度分析,小明的“认为”这个步骤是科学探究中的哪个步骤( B )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分析论证 D.进行实验 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是( A ) A.春天柳絮飞扬 B.酒香不怕巷子深 C.长期堆放的煤会渗透进地板 D.将糖放入水中,水会变甜 4.某天小强坐爸爸的小车去上学,在某路口等红灯时,小强感觉自己坐的车在往前进, 但注意一看还是红灯亮着的,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以红灯为参照物,小车是运动的 B.以小车为参照物,小强是运动的 C.以旁边向后退的另一小车为参照物,小强是运动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小强是运动的 5.如图是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的情形,所记录的测量结果中正确的是( C )2 A.4.3 cm B.4.25 cm C.3.25 cm D.3.3 cm 6.下列例子中为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D ) A.冬天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人感到暖烘烘的 B.用酒精灯给水加热 C.冬天里喝一杯热水,马上感到暖和 D.陨石坠入地球大气层成为流星 7.★小明用一刻度尺对某物体的长度进行了多次测量,记录的数据如下:36.3 cm,36.4 cm,38.3 cm,36.3 cm,此物体长度应记作( A ) A.36.3 cm B.36.33 cm C.36.4 cm D.36.8 cm 8.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中的速度是 4 m/s,后一半路程中的 速度是 6 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B ) A.4 m/s B.4.8 m/s C.5 m/s D.6 m/s 9.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同时自西向东行驶时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D ) A.前 2 s 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小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16 m/s C.乙车在做减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 4 s 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10.★(多选)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图像分别描述了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 根据图像信息分析,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CD )3 A.物体 B 做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 A 做变速运动 C.vA>vB D.B 物体运动 1.5 s 通过的距离是 3 m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1.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个圆形物体的直径,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垂直 ; 物体的直径为 1.20 cm,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 。 12.如图甲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 mm,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B (选填“A” 或“B”),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2.50 cm。如图乙所示,停表的读数为 337.5 s。 13.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它们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 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人吸入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雾霾天气中,PM2.5 含量较高。 PM2.5 在空中的运动 不属于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分子的运动。 14.舰载飞机从我国“辽宁号”航空母舰的甲板上起飞过程中,以飞机上的座椅为参照 物,飞行员是 静止 的;以甲板为参照物,飞行员是 运动 的。飞机相对空气的速度决 定了飞机能否起飞。舰载机起飞时和航空母舰运动的方向相同,为保证顺利起飞,起飞应在 航空母舰 逆 (选填“顺”或“逆”)风航行时进行。 15.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出现了利用纤维材料制成的、接上电池就可以发热的“发热 纸”,通电后,用这种纸包装的食品便可香热可口。这种“发热纸”在工作时将 电 能转化 为 内 能。4 16.如图是甲、乙两个物体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由图可知,甲、乙两物体做的都是__ 匀速直线 运动,甲的速度大小是 15 m/s,乙的速度大小是 6 m/s。 17.甲、乙两人从相距 15 km 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 3 km/h,乙的速 度为 2 km/h,甲带一条狗,同甲一起出发,狗的速度为 4 km/h,狗碰到乙后又往甲方向走, 碰到甲后它又往乙方向走,这样持续下去,直到甲、乙相遇时,这条狗一共走了 12 km。 18.某实验小组做“测平均速度”实验的情形如图所示,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 是“时:分:秒”。小车在 A、B 段的平均速度为 1.25 cm/s,B、C 段的平均速度为 0.5 cm/s,由此可判断小车是在做 变速直线 (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 选择、填空题答题卡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得分 答案 A B A C C D A B D ACD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得分:______ 11. 垂直   1.20   1mm 12. 1   B   2.50   337.5 13. 不属于  14. 静止   运动   逆 15. 电   内  16. 匀速直线   15 6 17. 12  18. 1.25   0.5 变速直线 三、简答题(每小题 4 分,共 8 分) 19.小明和爸爸坐飞机去旅游,当飞机准备降落时,乘务人员要求所有的乘客坐在自己 的座位上不要动,系好安全带。小明系好安全带,心里却在想,我坐在这儿真的没动吗?如 果没动,我怎么会降落到地面上去呢?你能帮小明解释一下吗? 答: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当飞机降落时以座椅为参照物,小明相对于自己的座椅位置5 没有变化,他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相对于地面位置是变化的,他是运动的。 20.地球同步卫星又称对地静止卫星,是运行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人造卫星,在地面上 的人觉得卫星“静止”在空中。卫星究竟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请你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进 行解释。 答:在地面上的人与地球同步卫星一起随地球运转,相互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所以卫星 是静止的;但是相对于其他天体,例如月亮,其位置是不断变化的,所以以其他天体为参照 物时,卫星是运动的。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 2 分,共 26 分) 21.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 L; B.用铜丝绕圈总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 d; C.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圆柱形铅笔杆上; D.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数 n。 (1)以上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 CADB 。(填写字母) (2)计算该细铜丝直径的表达式是:d= L n 。 (3)该同学没有用学生常用的刻度尺来直接测量该细铜丝的直径,是因为 由于细铜丝直 径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不能直接测量 。 22. 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 0.2 s 曝光一次。 (1)小明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可以看出纸锥在做 变速 (选填“匀速” 或“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 纸锥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若测得纸锥在 A、B 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 6.40 cm,则在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 16 cm/s。 (2)下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像,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运动的是 C_ 。(填字母)6 23.★某同学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 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请你帮助该同学完成以下问题。 (1)该实验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v=s t 。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倾角较小,其 目的是 增加 (选填“缩短”或“增加”)测量时间,以减小测量时的误差。 (2)小车通过 A、B、C 三个位置时停表对应如图所示,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v AC= 0.24 m/s,若 s2 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vAB= 0.2 m/s,小车通过 BC 段所用时间是 2 s。如果计时操作不熟练,当小车过了 A 点才开始计时, 则会使所测 AC 段的平均速度 vAC 偏 大 (选填“大”或“小”)。 五、计算题(共 16 分) 24.(7 分)“全民健身徒步行走”活动深入人心,如图,清晨一列长 360 m 的队伍匀速通 过 1.8 km 长的大桥,用时 30 min,求: (1)队伍前进的速度; (2)这列队伍全部在大桥上行走时的时间。 解:(1)队伍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 s=L 桥+L 队=1 800 m+360 m=2 160 m,7 队伍前进的速度: v=s t= 2 160 m 30 × 60 s=1.2 m/s; (2)队伍全部在桥上行走的路程: s′=L 桥-L 队=1 800 m-360 m=1 440 m, 这列队伍全部在大桥上行走时的时间: t′=s′ v=1 440 m 1.2 m/s =1 200 s。 答:略。 25.(9 分)成都快速公交“BRT”已经建成通车。已知二环高架一周全长约为 28.2 km。据 测算,“BRT”全程平均速度约为 30 km/h。求: (1)“BRT”在二环高架全程运行一周需要多少 h? (2)若“BRT”在某一地段运行时,先以 60 km/h 的速度运行 1 min,停车 12 s,再以 50 km/h 的速度运行 36 s,求“BRT”在这一地段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km/h? 解:(1)由 v=s t可得,BRT 二环高架全程运行一周需要的时间: t=s v=28.2 km 30 km/h=0.94 h; (2)由 v=s t可知,先以 60 km/h 的速度运行 1 min 的路程: s1=v1t1=60 km/h× 1 60 h=1 km, 再以 50 km/h 的速度运行 36 s 的路程: s2=v2t2=50 km/h× 36 3 600 h=0.5 km, 总路程: s′=s1+s2=1 km+0.5 km=1.5 km, 总时间:8 t′=t1+t2+t3= 1 60 h+ 36 3 600 h+ 12 3 600 h= 3 100 h, 平均速度: v′=s′ t′=1.5 km 3 100 h =50 km/h。 答:略。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小明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用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 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音叉发声是由于小球的振动产生的 B.小球的振动频率与音叉的振动频率相同 C.小明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D.实验中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转换成小球的跳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 第 1 题图   第 2 题图 2.如图所示为音叉共鸣实验: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锤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另一 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此现象可以说明( A ) A.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B.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 C.声音传播不需要时间 D.物体不振动也可产生声音 3.在交响乐团演奏中,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 )9 A.长笛吹奏时空气柱越短,音调越低 B.小提琴、大提琴是通过弦的振动发声 C.用力敲鼓时,鼓声响度大 D.人们能通过音色不同来区分不同的乐器 4.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B ) A.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 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C.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 D.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 5.某大桥入口采用了全封闭的隔音措施,如图所示,这种设施由隔音板组成,能降噪 20 dB 左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采用全封闭隔音是在声源处阻断噪声的传播 B.分贝是用来表示声音高低等级的单位 C.隔音板能降低噪声的音调 D.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6.2019 年 5 月,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新型深远海综合科学考察船“东方红 3 号”交付 使用。该船多项指标国际领先,特别是低噪音控制指标达全球最高级别,“当船行驶时,水下 20 米以外的鱼群都感觉不到”。根据以上介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噪声不能在水中传播 C.噪声会干扰声呐探测系统 D.声呐探测是向海底发射次声波 7.下列关于声的利用实例中,主要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D )10   A.蝙蝠靠超声波觅食   B.倒车雷达   C.医生用 B 超查病      D.超声波清洗眼镜 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实例中判断正确的是( A ) A.医学上用超声波检查身体,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板,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某昆虫的翅 2 s 内做了 700 次振动,这种昆虫振翅的声音人是听不到的 D.用竹笛演奏音乐,是利用竹管振动发声 9.下列声现象与声学知识中相符的是( C ) A.听铃声回教室——声可以传递能量 B.回答问题时声如洪钟——声音的音调高 C.教师讲课——声带振动发声 D.教室外声音很大,学生关闭门窗——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0.★(多选)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CD ) A.声音在空气中比在水中传播的速度要快 B.医生利用超声波可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 C.广场舞噪音扰民是因为广场舞音调太髙 D.往暖瓶里灌水可以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瓶中水位的高低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1 分) 11.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 声波。如果经过 4 s 接收到来自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 3000 m(海水中的声速 是 1 500 m/s),但是,超声波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到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 真空不能传声 。11 12.(十堰中考)小强酷爱音乐,在音乐课上他自弹自唱不断移动手指按压吉他琴弦的不 同位置,这是改变吉他声的 音调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他“美妙”的歌 声和吉他声是通过 空气 传到同学们的耳朵中;自习课上他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此时他 “动听”的歌声属于 噪声 (选填“乐音”或“噪声”)。 13.为了保证城市正常供水、减少水资源浪费,素有“城市血管医生”的听漏工常常在 凌晨一点左右大街上车辆稀少时,利用听音棒检查地下水管是否漏水。选择在凌晨且车辆稀 少时段检查是为了尽量排除 其他声音的干扰 。利用听音棒可以提高声音的 响度 (选 填“响度”“音调”或“音色”),这说明 固体 (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的传 声效果更好。 第 13 题图   第 15 题图 14.超声波能使清洗液产生剧烈振动,具有去污作用,据此人们制成了超声波清洗器, 这说明声音具有 能量 。某种昆虫靠翅膀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 2 s 内振动 了 600 次,则它的频率是 300 Hz,人类 能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 15.噪声已经成为城市污染源之一,极大地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的地方市政 部门会用噪声监测仪检测周围的噪声,如图所示的牌子上有“82.7 dB”字样,这是用来监测声 音 响度 (选填“响度”“音色”或“音调”)的大小。今天防噪已成为日常课题。“轻手 轻脚过楼道”是在 声源处 减弱噪声,而用空心砖砌墙则是在 传播过程中 减弱噪声。 16.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 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 振动 发出声音。对不 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音调 ;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响 度 。 17.新年联欢会上,小明演奏吉他前先要调节琴弦的松紧。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琴弦振 动的 频率 (选填“频率”或“幅度”),从而改变声音的 音调 (选填“响度”或“音 调”)。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如图甲、乙所示,则这两列声波 音色 不同。12 18.两艘潜艇相距 s,以相同的速度 v1 成单纵队同向航行,后艇的超声定位器发出信号 到达前艇并被反射回来,声音在水里传播的速度等于 v2,则后艇发出信号和收到回声两时刻 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2v2s v-v 。 选择、填空题答题卡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得分 答案 C A A B D C D A C ACD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1 分)得分:______ 11. 3000   真空不能传声  12. 音调   空气   噪声  13. 其他声音的干扰 响度   固体  14. 能量   300 能   15. 响度   声源处 传播过程中  16. 振动   音调 响度   17. 频率   音调   音色  18. 2v2s v-v 三、简答题(每小题 4 分,共 8 分) 19.登山运动员在攀登雪山时不许高喊,只能借助手势互通信息,你知道这里面的物理 学道理吗? 答:因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人在高声喊叫的同时,也引起了周围空气的振动, 振动通过空气传递给了积雪层,往往会引起积雪层的振动,声可以传递能量,高喊可能由于 声传递的能量造成雪崩,带来人员伤亡和设备的损失。 20.如图所示,找一只空的易拉罐,将上端开口处多余的部分撕去,在上面蒙一层薄膜, 并将底部钻一个约指头大的洞。 (1)将洞口对准正在燃烧的蜡烛,用手掌轻拍薄膜,观察到什么现象? (2)如果用手重拍薄膜,蜡烛会被“吹灭”,你能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吗? 答:(1)将洞口对准正在燃烧的蜡烛,用手掌轻拍薄膜,观察到瓶口的蜡烛的火焰会发生 晃动;13 (2)如果用手重拍薄膜,蜡烛会被“吹灭”,这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四、实验探究题(共 26 分) 21.(9 分)如图甲所示,小明将衣架悬挂在细绳中间,细绳绕在两手的食指上。 (1)如图甲,伸直手臂,敲打衣架,听到了声音,这声音是通过 空气 传播的。听到的 声音响度 小 (选填“大”或“小”)。 (2)如图乙,用绕有细绳的食指堵住双耳,敲打衣架, 能 (选填“能”或“不能”)听 到声音,说明了: 固体能传播声音 。此时声音是通过 细绳和手指 传入人耳的,听到 的声音响度 大 (选填“大”或“小”)。 (3)小明探究的问题是 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 ?实验的结论是: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 效果比在气体中的传播效果好 。 (4)利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结石的原理如图丙所示,这表明声具有 能量 。 22.★(12 分)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 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 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 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 1 1.50 2 131 2 31.00 2.00 1 284 3 48.50 2.50 656 (1)用刻度尺测量 1 号管长度如图所示,读数是 20.50 cm。 (2)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 3 号。14 (3)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 论?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 理由: 没有采用控制变量法 。 (4)小明发现悬挂的金属管发出声音时在做有规律的摆动,认为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是由于 摆动所产生的,请设计一简单的实验来检验小明的想法,简要写出实验方案和判断方法。 实验方案: 封闭金属管口将金属管悬挂,轻推使其摆动 ; 判断方法: 若能听到其发声,则说明声音是由钢管的摆动产生的,如果不发声,则说 明声音是由管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 23.(5 分)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磊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 响的,于是提出问题: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得 出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长度和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 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表中所列各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 于是找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弦材料 长度 L/cm 横截面积/mm2 频率 音调高低 1 钢丝 60 1 2 钢丝 80 1 3 钢丝 100 1 4 钢丝 80 0.4 5 钢丝 80 1.8 6 铜丝 100 1 7 尼龙丝 100 1 (1)要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度的关系时,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 1、2、3 (填写 3 个编号)的琴弦。本实验的方法叫做 控制变量 法。 (2)选用编号为 3、6、7 的三根琴弦可以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 材料 的关系。 (3)实验探究过程通常采用如下步骤: ①分析归纳 ②进行实验 ③提出问题 ④猜想与假设 ⑤得出结论等,则探究过程合 理顺序应该是 ③④②①⑤ (填写序号)。 (4)如果小磊想进一步探究“弦的音调与横截面积的关系”时,在用相同的力度拨动 5、15 2、4 三根弦时,发现测量出的频率越来越高,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其他条件相同时,弦的横 截面积越小,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 五、计算题(共 15 分) 24.(5 分)小明对着山崖喊了一声,3 s 后听到回声,请问小明距离山崖多少 m?(声音在 当时空气中的速度为 343 m/s) 解:声音从人传到山崖的时间:t=1 2×3 s=1.5 s, 由 v=s t可知,小明与山崖之间的距离: s=vt=343 m/s×1.5 s=514.5 m。 答:略。 25.(10 分)如图,A 是一辆装有超声测速装置的警车,正匀速行驶在一平直的公路上执 勤,某时刻向前方 360 m 处一静止在路边的大卡车发射第一个超声波信号时,经过 2 s 接收 到反射回来的信号,则: (1)从警车发射到接收到信号,声波通过的距离。 (2)警车的速度。 (3)某时刻有一辆速度为 30 m/s 的小车刚好超越警车,行驶一段时间后警车距小车 62 m 发出第二个信号,求警车从发射到接收到信号所用的时间。(已知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设警车和小汽车的速度都保持不变,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解:(1)根据 v=s t可得从警车发射到接收到信号声波通过的距离:s1=v 声 t=340 m/s×2 s =680 m; (2)警车移动的距离:s2=2s-s1=2×360 m-680 m=40 m,警车的速度:v1=s2 t=40 m 2 s = 20 m/s; (3)设警车发出超声波后经过 t1 后到达小车,警车距离小车的距离为 62 m,则:v 声 t1= s′+v 车 t1,即:340 m/s×t1=62 m+30 m/s×t1,解得:t1=0.2 s;超声波经过小车反射后 再到达警车的时间为 t2,则:v警车 t1+v 警车 t2+v 声 t2=s′+v 车 t1,即:20 m/s×0.2 s+20 m/s×t2 +340 m/s×t2=62 m+30 m/s×0.2 s,解得:t2≈0.18 s,故警车从发射到接收到信号所用的 时间为:t3=t1+t2=0.2 s+0.18 s=0.38 s。16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 ) A.水中筷子“弯折”   B.地上的身影 C.水中荷花的倒影   D.墙上的手影 2.如图是小明春游时在水边看到的美景,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他看到水中“树木”的光路 图是( C )    A   B C    D 3.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上的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C )17 A.水平向左移动 B.水平向右移动 C.竖直向上移动 D.竖直向下移动 4.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城市中的光污染是由于光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C.当人靠近平面镜时,镜中人会变得越来越大 D.我们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深度要浅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5.如图所示,小明将一个生鸡蛋放入桌面上盛有清水的烧杯中,然后从不同的位置观察 鸡蛋,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D ) A.看到的鸡蛋比实际的浅一点 B.看到的鸡蛋都是虚像 C.看到的鸡蛋比实际大一点 D.看到的鸡蛋比实际小一点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近视眼镜、放大镜和照相机镜头都是凸透镜 B.阳光下大树的影子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C.光发生漫反射时,每条光线都遵从光的反射定律18 D.猴子捞“月亮”时,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水的深度 7.下列光路图以及对光路图的解释中均正确的是( A ) A.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B.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C.显微镜物镜成像原理图 D.近视眼成像原理图 8.如图是小强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 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B.白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倒立、放大的实像 C.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墙上的画面将不再完整 D.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地看到白墙上的像,是因为白墙对照射到其上面的光产生漫反 射 第 8 题图  第 9 题图 9.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烛焰在距离凸透镜 8 cm 处时,在 距离凸透镜 15 cm 处的光屏上成倒立的像。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现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 动 7 cm,下列关于烛焰在光屏上成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不能成清晰的像   B.成倒立的缩小的像 C.成倒立的放大的像 D.成倒立的等大的像 10.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图甲测出了透镜的焦距后,19 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BD ) A.由甲图可知该透镜焦距为 40 cm B.乙图中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C.在乙图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则成像情况符合投影 仪的原理 D.如果在烛焰与透镜之间放置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则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一个清晰的 像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3 分) 11.如图的港珠澳大桥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超大型跨 海交通工程,它是全球最长跨海大桥,大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 反射 现象,倒影看起来 较暗是由于光在水面还发生了 折射 导致的。 第 11 题图    第 13 题图 12.一条光线在镜面发生反射时,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 40°,若是入射光线向镜面 靠近 10°,则反射角的大小为 60° ,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增大 20° 。 13.(辽阳中考)如图所示,一名游客行走在玻璃栈道上,栈道上映出了她美丽的“身影”, 若游客的身高是 1.65 m,则游客的头顶到“身影”头顶的距离为 3.3 m;当她在栈道上行 走时,她的“身影”的大小将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当水中的光源发出光束斜射到空气中时,折射角 大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 “小于”)入射角。当你在露天游泳池游泳时,潜入水中观看池边树梢,看到的是树梢的虚 (选 填“实”或“虚”)像,像的位置比树梢的实际位置 高 (选填“高”“低”或“一样高”)。 15.如图是某次期末考试答题卡中用来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样码)。当条形码扫描器 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 吸收 (选填“反射”或“吸收”),白条纹将光 反射 (选填“反 射”或“吸收”),电脑解码就是根据反射回来光的强弱分布规律来读取考生的相关信息。20 16.热爱科学的小华从舅舅那得到一个新年礼物,一个制作精美的透镜,爱不释手的她 不舍得用手摸,她拿起透镜,伸直手臂,透过透镜观察到远处景物的倒立缩小的像,“哦!我 知道了,这是一个 凸 (选填“凸”或“凹”)透镜!”为了进一步验证自己的想法,还可 以 靠近书上的字,看到字被放大了 。 17.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约为 55.22%,且急剧低龄化。 如图所示, 甲 (选填“甲”或“乙”)图表示近视眼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矫正近视眼 应配戴 凹 (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18.小明用照相机给全班同学拍照,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片上成倒立、 缩 小 、实像;小明发现班级里还有几个同学不在照片里,他应该把镜头 远离 (选填“远离” 或“靠近”)班级同学,同时镜头向 后缩 (选填“前伸”或“后缩”)。 19.★(嘉兴中考)如图,保持矿泉水瓶与白纸的位置不变,当向空瓶中倒入水后,可观 察到“黑白颠倒”的现象,这是由于倒入水后的矿泉水瓶相当于形成了一块 凸透 镜。此 时,若要将“黑白颠倒”的现象重新颠倒回来,白纸应 靠近 (选填“靠近”或“远离”) 矿泉水瓶。 20.如图为某望远镜内部部分光路图,物镜是凸透镜,O 为光心,F 为物镜焦点,焦距 为 500 mm。 (1)目镜是 凹 (选填“凹”或“凸”)透镜。 (2)用此望远镜观测月球时,月球经物镜成一个 倒立 (选填“倒立”或“正立”) 缩小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21 选择、填空题答题卡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得分 答案 A C C A D C A C B ABD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3 分)得分:______ 11. 反射   折射  12. 60° 20°  13. 3.3   不变 14. 大于 虚   高  15. 吸收   反射 16. 凸   靠近书上的字,看到字被放大了 17. 甲   凹  18. 缩小   远离 后缩 19. 凸透   靠近 20. 凹   倒立   缩小 三、作图与简答题(共 11 分) 21.(4 分)根据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规律,作出图甲中的入射光线、图乙中的折射 光线。 题图 答图 22.(4 分)如图,P 为平放的平面镜上方的一块挡板,BA、DC 为挡板左侧一点光源 S 发 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试作出点光源 S 的位置并作出入射光线。 题图   答图    23.(3 分)有一次,小明在他家的写字台玻璃板上面滴了一滴水,透过水滴看过去,他发 现压在玻璃板下报纸上的文字变大了,为什么?22 答: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而报纸与水滴间的距离小于焦距,所以报纸上的文字经过 水滴的折射后形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四、实验探究题(共 36 分) 24.(5 分)(苏州中考)“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 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 ABCD,能绕垂直于 CD 的 ON 轴翻转,在纸板上安 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1)实验前,应将纸板 垂直 放置于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 O 沿 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绕 O 点沿 顺 时针方向转动; (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 45°,测得反射角也为 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 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 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 ON 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 现。此现象说明了: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 (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 CD 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 C 。 A.仍在纸板上呈现   B.被纸板挡住 C.在纸板前方 25.(10 分)(宜昌中考)小明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准备如下器材:各种长度的 蜡烛若干、平面镜一块、玻璃板一块、白纸一张(如图 1 所示)。 (1)平面 M 所选的器材是 玻璃板 (选填“平面镜”或“玻璃板”)。小明把蜡烛 A 点燃 放在 M 前面,再把其他各支蜡烛依次放在 M 后面适当位置,当某支蜡烛放在后面时,从前 面看那支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一样。此时,后面的那支蜡烛与蜡烛 A 的大小关系是: 大小 相等,外形相同 。小明测量两侧蜡烛到平面 M 的距离;再让蜡烛 A 远离 M,则后面的蜡 烛要 远离 (选填“远离”或“靠近”)M 才能再次看上去像被点燃了一样。 (2)多次观察及测量距离之后,小明同学得到初步结论是: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 镜 对称 。23 (3)如图 2 甲所示,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硬币的像在 a 处;将平面镜平移至图 2 乙所示的位置时,硬币的成像情况是 A (填字母代号)。 A.硬币成像在 a 处 B.硬币成像在 b 处 C.硬币成像在 c 处 D.硬币无法通过平面镜成像 26.(7 分)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 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 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入射角α 0°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0° 15° 30° 45° 60° 折射角γ 0° 11° 22.1° 35.4° 40.9°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 反射 和 折射 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增大 ,且折射角 小于 (选填 “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 0° ;该 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2)你认为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是否存在不足?答: 是 (选填“是”或“否”);请简要说明理由: 五次实验数据可以,但没有换用其他透明介质 做此实验 。 27.★(14 分)(丹东中考)小明探究凸透镜的成像原理,与老师一起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 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睛,光屏模拟视网膜,通过对水透镜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的厚 薄。蜡烛、光屏和水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24 (1)实验时,首先要使烛焰、水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同一高度 上,目的是使像成 在光屏中心。 (2)三者摆放位置如图甲所示,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像未画出),该像为倒立、缩 小 的实像。此时水透镜的焦距 f 的范围为 10cm<f<20cm 。 (3)用水透镜模拟正常眼睛,将图甲中的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 40 cm 处,光屏不动,此时 应对水透镜 注水 (选填“注水”或“抽水”),使其焦距变 短 (选填“长”或“短”), 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4)用水透镜模拟爷爷的老花眼,如图乙所示,若爷爷不戴老花镜时恰好能够看到图中位 置上的蜡烛,在图中的虚线框内安装上适当度数的老花镜的镜片,则爷爷将能看清蜡烛位置 右侧 (选填“左侧”或“右侧”)的物体。小明因为长期不注意用眼时间,变成了近视眼, 应该配戴 凹 (选填“凸”或“凹”)透镜矫正。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以下是小明对常见温度的认识,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B ) A.冰箱冷藏室的温度约为-5 ℃ B.成年人正常体温约为 36.5 ℃ C.洗澡时淋浴的水温约为 70 ℃ D.夏天,市区气温可达 50 ℃ 2.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25 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1 ℃ D.该温度计的量程是 20~100 ℃ 3.异丁烷和甲基丙烷作为新的制冷剂,已经代替氟利昂成为电冰箱中新的热量“搬运 工”(较多的氟利昂会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当液态制冷剂进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后,吸走热 量,此时制冷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D ) A.熔化 B.液化 C.升华 D.汽化 4.夏天,小明分别向两只常温下的透明烧杯内倒入了半杯冰水和半杯热水,如图所示。 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些小水珠出现,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的说法中正 确的是( A ) A.甲杯主要在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主要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甲杯主要在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主要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C.甲、乙两杯都主要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D.甲、乙两杯都主要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第 4 题图   第 5 题图 5.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 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升华过程 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凝固过程 C.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液化过程 D.丙为固态,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 6.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D ) A.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26 B.有风的天气,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冷 C.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可乐瓶上会出现小水珠 D.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结冰过程中,冰水混合物温度会低于 0 ℃ 7.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 95 ℃;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 5 ℃,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墙上,其示数为 32 ℃, 教室内的实际气温是( B ) A.27 ℃ B.30 ℃ C.32 ℃ D.37 ℃ 8.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中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B ) A.春季,小明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地扇风——提高液体温度加快蒸发 B.夏季,小明手拿着一瓶冰冻矿泉水,冰减少,手感到凉——熔化吸热 C.秋季,小明发现操场上的双杠上有一层霜——霜是非晶体 D.冬季,戴眼镜的小明从教室外走进教室内,镜片模糊不清——液化吸热 9.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所给信息,下列叙述中错 误的是( A ) A.物质从 A 点开始熔化,到 D 点熔化结束 B.该物质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 C.BC 段表示物质熔化过程,经历时间约 15 min D.该物质的熔点是 80 ℃ 第 9 题图   第 10 题图 10.★(多选)小明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如图 所示。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BD ) 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也会发生汽化现象27 B.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实际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C.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水的温度必定等于 100 ℃ D.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纸的着火点高于水的沸点,且沸腾吸热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6 分) 11.温度计是测量 温度 的工具。如图的温度计的读数为 -6 ℃,读作 零下 6 摄 氏度 。 12.炎热的夏天,从冰箱内取出-5 ℃的冰块,冰块 不会 (选填“会”或“不会”)立 即熔化;在冰块上加些盐后有水出现,说明冰加盐后熔点 降低 (选填“升高”“降低”或 “不变”)。 13.夏天在农贸市场卖海鲜产品的摊位上,经常看到摊主将冰块放在新鲜的海产品上面 用于保鲜,这主要是因为冰块有较低的温度和熔点,且冰在 熔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过 程中要 吸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4.晾晒衣服时,为了使衣服干得快,需要把衣服晾在向阳、通风的地方,这是因为蒸 发快慢与 液体温度 和 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 有关。 15.日常生活中用的高压锅,是利用气压升高, 液体沸点升高 的道理来更快地煮熟 饭菜的。夏季闷热的夜晚,开启空调,玻璃窗上常常会出现一层水雾,这层水雾在 外 侧, 原因是 室外水蒸气遇到冷玻璃发生液化现象 。制冷剂在电冰箱冷藏室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汽化 。 16.(玉林中考)在少雨干旱的季节,为了使农作物能正常生长,必要时可利用干冰进行 人工降雨。这是由于干冰在 升华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迅速 吸收 (选填“吸收”或“放 出”)热量使周围的气温急剧下降,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 17.把烧红的钢件放到冷水中,会听到“嗤”的一声,同时看到水面立即会出现“白气”, 这一物理现象中,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汽化 和 液化 。 18.饺子在水中怎么煮都不会变黄变焦,而放在油锅中却很快变黄变焦,是因为油的__ 沸点 高。据某市报报道:天津一小男孩睡觉时,臀部将压在下面的劣质打火机焐炸,液态 丁烷迅速 汽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因为在此过程中要 吸 热,从而致使其臀部局部 速冻成伤。 19.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28 出,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气”。 (1)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 液化 现象。 (2)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块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有 小水珠 ,玻 璃片的温度将 升高 。 20.根据表中所提供的数据(1 标准大气压下)可知:水银的熔点是 -39 ℃;1 标准大 气压下 80 ℃的酒精是 气 态;在北方寒冷的季节里,最低气温可达-50 ℃,此时应选用 酒精 (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 物质 凝固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选择、填空题答题卡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得分 答案 B C D A D D B B A ABD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6 分)得分:______ 11. 温度   -6   零下 6 摄氏度 12. 不会   降低 13. 熔化   吸收 14. 液体温度   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 15. 液体沸点升高   外   室外水蒸气遇到冷玻璃发生液化现象   汽化 16. 升华   吸收  17. 汽化   液化 18. 沸点   汽化   吸 19.(1) 液化  (2) 小水珠   升高 20. -39   气   酒精 三、简答题(共 9 分) 21.(4 分)小刚发现天气较冷的季节,家里的窗户玻璃上有时是一层小水珠,有时是一层 冰花。请简要回答水珠和冰花分别是怎样形成的。29 答:水珠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液化成的小水珠;冰花是室内温 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凝华成的小冰晶。发生这两种现象的条件是室内外有一 定的温差,当温差不大时发生液化,当温差较大时发生凝华。 22.(5 分)(大连中考)高压锅的锅盖上安装了安全阀,其内部的通气孔用熔点较低的易熔 片阻断,如图所示,如果限压阀或排气孔发生故障,高压锅煮食物时不能正常向外排气,就 会导致锅内气压不断增大,在发生危险前,安全阀内的易熔片会熔化,对外排气减压保证安 全,请分析说明易熔片熔化的原因。 答:高压锅一旦限压阀失效或排气孔被堵塞,锅内气体压强就会过大,沸点也随之升高, 当锅内温度达到易熔片的熔点时,再继续加热易熔片就开始熔化,锅内气体便从通气孔喷出, 使锅内气压减小,从而防止爆炸事故发生。 四、实验探究题(共 35 分) 23.(5 分)(本溪中考)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分别在烧杯和试管 中放入适量的碎冰,并各放了一支温度计组成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下面探究实验。 (1)点燃酒精灯给烧杯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 A 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温度计示数为 -2 ℃。 (2)实验过程中 A、B 两个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通过分析图像可 知, 虚 (选填“实”或“虚”)线是试管内碎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第 7 min 时烧杯内 的碎冰处于 固液共存 态,此时试管内的碎冰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熔化。 (3)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晶体熔化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 继续吸热 。 24.(16 分)(昆明中考)今年 5 月,昆明市气温连续 10 天达到 30 ℃左右,让“冬无严寒,30 夏无酷暑”的昆明人着实体验了一下什么叫“酷暑难耐”。往室内地面上洒水、打开窗户通风、 尽量穿短衣短裤等避暑手段纷纷登场。这些措施为什么可以使人感觉到凉爽?小林同学准备 了滴管、水、两块玻璃片、吹风机(有加热和不加热两挡),请你加入进来一起探究蒸发快慢 与哪些因素有关。 (1)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并将其中一滴水摊开,把它们放在室内, 观察蒸发情况,这是探究蒸发快慢与 液体表面积 的关系。 (2)如果要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应该 保持两滴水的大小、温 度和表面积相同 ,然后用吹风机(不加热档) 对其中一滴水吹风 ,观察蒸发情况。 (3)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然后 用吹风机(加热档)去吹其中一滴水,观察蒸发情况,这样做是 错误 (选填“正确”或“错 误”)的,原因是 没有控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相同 。 (4)该实验将水滴在玻璃片上而不滴在木板上,这是为了 防止因材料吸水影响实验效果。 (5)发烧病人使用酒精擦拭身体降温比用水擦拭的效果更好;一滴油和一滴水掉在玻璃桌 面上,水很快就不见了,而油还在。由此,你的猜想是 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6)小林同学上公共厕所洗完手后,用如图所示的烘干机(手一放进去就自动吹暖风的机器) 使手上的水快速蒸发。当他把干燥的左手和沾水的右手,同时放进烘干机内,左手感觉吹的 是暖风,而右手感觉吹的却是凉风,这是因为 水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     25.(7 分)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上升到 80 ℃时,每隔 1 min 读一 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 4 min 后停止读数,其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甲         乙 t/min 0 1 2 3 4 5 6 731 T/℃ 80 84 88 92 96 96 96 96 (1)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 热胀冷缩 的性质制成的。 (2)从表格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96 ℃。 (3)烧杯加纸板盖的目的是 减少散热,缩短加热时间 。 (4)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水沸腾时的规律是:不断 吸 热,但温度 不变 。 (5)水沸腾时,看到水面上不停地冒“白气”,此现象是水蒸气遇冷 液化 (填物态变化 的名称)形成的,此过程要放热。 (6)小明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乙中 A、B 所示, 则图 B 是水沸腾前的情况。 26.★(7 分)有一杯掺有少量酒精的水,小涛同学想测出这杯混合液的凝固温度(已知水 的凝固点为 0 ℃,酒精的凝固点为-117 ℃)。他将这杯液体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并将温度 计正确插入混合液中,每隔 2 min 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记入下表中。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温度/℃ 4 2 0 -2 -4 -6 -6 -6 -6 -6 -8 状 态 液 液 液 液 液 液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 固 (1)当实验进行到 22 min 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B__(选填“A” “B”或“C”),此时混合液的温度是 -11 ℃。 (2)该混合液的凝固点是 -6 ℃,当实验进行到 17 min 时,该混合液所处的状态是固 液共存 态。 (3)由上表可知此混合液属于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在水中掺入酒精,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 低 (选填“高”或“低”)。由以 上分析可推测,一定量的水中掺入酒精质量越大,混合液的凝固温度 越低 (选填“越 高”“越低”或“不变”)。32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气凝胶”是人类在探索新材料时取得的重要成果。该物质的 坚固耐用程度不亚于钢材,且能承受 1 400 ℃的高温,而密度只有 3 kg/m3。一架用钢材(ρ钢= 7.9×103 kg/m3)制成的质量约 160 吨的大型飞机,如果用“气凝胶”做成,其质量相当于 ( C ) A.一片鸡毛的质量   B.一只鸡蛋的质量 C.一个成年人的质量   D.一辆大卡车的质量 2.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冰冻的矿泉水完全熔化后,其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B.植物种子带到太空后,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C.给煤气罐加气,气罐内气体质量变大,密度不变 D.一杯牛奶喝掉一半后,杯内牛奶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3.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时,温度计内水银液面慢慢升高,在“水银液面升高”的 过程中,有关温度计内水银的物理量中不变的是( D ) A.温度 B.体积 C.密度 D.质量 4.★a、b 两个实心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a 物质的密度比 b 的大 B.b 物质的密度是 2×103 kg/m3 C.b 物质的密度是 a 的 2 倍 D.a、b 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5.下表是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数据。分析表中的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 t/℃ 0 1 2 3 4 5 6 7 8畅优新课堂 八年级 上册 物理 教科版 33 ρ/(kg·m-3) 999.84 999.90 999.94 999.97 1 000.00 999.97 999.94 999.90 999.85 A.水凝固成冰时体积会变大 B.水在 4 ℃时密度最大 C.温度高于 4 ℃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越来越小 D.温度低于 4 ℃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密度越来越小 6.某钢瓶的氧气密度为 9 kg/m3,在一次气焊中用去了其中的2 3,则瓶内剩余的氧气密度 为( A ) A.3 kg/m3 B.2 kg/m3 C.4 kg/m3 D.6 kg/m3 7.一只能装 500 g 水的杯子,装满水后水和杯子的总质量是 750 g,若装酒精则装满酒 精后酒精和杯子的总质量为(ρ酒=0.8 g/cm3)( A ) A.650 g B.750 g C.850 g D.875 g 8.用密度为 2.7×103 kg/m3 的铝制成甲、乙、丙三个大小不同的正方体。要求它们的边 长分别是 0.1 m、0.2 m 和 0.3 m,制成后让质量检查员称出它们的质量,分别是 3 kg、21.6 kg 和 54 kg,质量检查员指出,有两个不合格,其中一个掺入了杂质为次品,另一个混入了空气 泡为废品,则这三个正方体( C ) A.甲为废品,乙为合格品,丙为次品 B.甲为合格品,乙为废品,丙为次品 C.甲为次品,乙为合格品,丙为废品 D.甲为废品,乙为次品,丙为合格品 9.小花同学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记录实验的数据如下表。这种液体 的密度和空量杯的质量分别是( A ) 液体与量杯的质量 m/g 30 50 70 液体的体积 V/cm3 10 30 50 A.1.0×103 kg/m3  20 g B.1.0×103 kg/m3  10 g C.1.4×103 kg/m3  20 g D.3.0×103 kg/m3  20 g畅优新课堂 八年级 上册 物理 教科版 34 10.(多选)根据下表所提供的信息,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C ) 几种物质密度/(kg·m-3)(常温常压) 水 1.0×103 冰 0.9×103 酒精 0.8×103 铝 2.7×103 水银 13.6×103 铜 8.9×103 A.液体的密度不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 B.铜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铜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 C.铜的密度是 8.9×103 kg/m3,表示 1 m3 铜的质量是 8.9×103 kg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4 分) 11.在一次矿藏开采中,施工人员挖掘到一金属块,为鉴定其为何种物质,人们用天平 测量其质量为 0.29 kg,用量筒测其体积为 15 cm3,你能鉴别其可能是 金 ,若将这金属块 移到月球上去,则它的质量为 0.29kg__,密度为 19.3×103kg/m3 。 12.某同学在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一物体的质量时,在天平的右盘加减砝码过程中, 他发现:当放入质量最小的砝码时,指针偏右;若将这个砝码取出,指针偏左。则要测出物 体的质量,该同学下一步的正确操作是:取出质量最小的砝码, 将处在零刻度线位置的游 码向右调 。天平平衡时,天平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质量 为 32.6 g。 第 12 题图  第 15 题图 13.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 4∶3,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是 4∶3 ,把甲物体截去一半,乙物体截去三分之二,两物体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是 4∶3 。 14.质量相等的实心木球和实心铁球,体积较大的是 木 球;体积相等的实心木球和 实心铁球,质量较大的是 铁 球。 15.★物体 a、b 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像可以判断,这两种物质的密度关 系为ρa < (选填“>”“<”或“=”)ρb;若用 a、b 两种物质制成质量相等的实心物畅优新课堂 八年级 上册 物理 教科版 35 体甲和乙,则甲、乙两物体的体积之比为 4∶1 。 16.地沟油中含有杂质及有毒物质,很多人猜想它的密度应该比正常食用油的密度要大, 为了验证这种猜想,小明找到质量为 0.46 kg 的地沟油,测出其体积为 0.5 L,则该地沟油的 密度是 0.92×103 kg/m3;能否用密度这一指标来鉴别地沟油,请说明理由 不能,地沟油 的密度在正常食用油的密度范围之内 。(已知正常食用油的密度约为 0.91×10 3 kg/m3~ 0.93×103 kg/m3) 17.如图是一个纸风车,如果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上方,风车能转动起来。这是因 为点燃的蜡烛上方空气受热,热空气的密度 减小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热空气 上升 (选填“上升”或“下降”)而形成气流,带动扇叶转起来;根据 气 体密度 的这种变化规律,房间里的暖气一般都安装在窗户 下面 (选填“上面”或“下面”)。 18.用量筒装某种液体,测得的体积为 V,用天平测得液体与量筒的总质量为 m,改变 液体的体积,重复上述实验,得到了一系列 V 与 m 的对应值,在 m-V 图像上描述如图所示, 则量筒的质量为 30 g,参考表格中的数据,该液体可能是 纯水 。 物质 密度ρ/(kg/m3) 水银 13.6×103 硫酸 1.80×103 纯水 1.00×103 酒精 0.80×103 19.★将一质量为 2 g 的铜球熔化成液态,其质量为 2×10-3 kg;体积和质量都相等 的空心铜球和铁球,空心部分体积较大的是 铜 球,如果在它们的空心部分都注满水,则 铜球的质量较大。(已知ρ铜>ρ铁) 20.一天,小明看到煤气公司的价格牌:冬季 55 元/瓶,夏季 51 元/瓶。他寻思着,为 什么夏季价格低?他查找了煤气资料:煤气冬季密度是 0.88×103 kg/m3,夏季是 0.8×103 kg/m3,煤气瓶容积 0.015 m3。则夏季煤气瓶中煤气的质量为 12 kg,通过计算发现夏季价畅优新课堂 八年级 上册 物理 教科版 36 格比冬季价格 高 (选填“高”或“低”)。 选择、填空题答题卡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得分 答案 C D D B A A A C A AC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4 分)得分:______ 11. 金   0.29kg   19.3×103kg/m3 12. 将处在零刻度线位置的游码向右调 32.6 13. 4∶3   4∶3 14. 木   铁 15. <   4∶1 16. 0.92×103   不能,地沟油的密度在正常食用油的密度范围之内 17. 减小   上升   气   下面 18. 30   纯水 19. 2×10-3   铜 铜 20. 12   高 三、简答题(共 4 分) 21.在我国的北方,冬天对自来水管的保护十分重要,如果保护不好在天气特别严寒的 时候水管中的水会结冰,甚至把水管冻裂,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在严寒的冬 天水管会被冻裂? 答:寒冷的冬天温度很低,水很容易结冰,结冰后,质量不变,密度变小,由公式 V=m ρ 可知,结冰后体积变大,从而把水管胀裂。 四、实验探究题(共 23 分) 22.(6 分)(安徽中考)小明使用天平测小石块的质量。测量前,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然后进行天平横梁平衡的调节。调节完成后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1)请你指出小明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的过程中遗漏的操作步骤: 游码调零 ;畅优新课堂 八年级 上册 物理 教科版 37 (2)完成遗漏的操作步骤后,为了调节横梁平衡,他需向 右 (选填“左”或“右”)调 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中央刻度线或在中央刻度线两侧等幅摆动; (3)调节横梁平衡后,小明将小石块放在左盘,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 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这时右盘中的砝码情况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 石块的质量为 78.4 g。 23.(10 分)小明想要测量一杯盐水的密度,他通过以下的实验步骤进行测量。 (1)调节天平平衡: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应先将游码拨到 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 若此时发现天平横梁左高右低,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左 (选填“左”或“右”)调,使天平 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为 m1。 (3)将适量的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 V1。 (4)把量筒中的盐水倒入烧杯中,测得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 m2。 (5)盐水密度的表达式为 ρ=m2-m1 V1 。(用相应的字母表示) (6)按照上述方法测得的盐水的密度值可能 小于 (选填“大于”或“小于”)盐水密度 的真实值,原因是 将量筒中盐水倒入烧杯中时,量筒侧壁上会有残留的盐水,使测得 m2 的值偏小,根据ρ=m V可知,计算得出的密度值小于盐水密度的真实值 。 24.★(7 分)小明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零刻度线处,发现天平指针如图甲所示,应将 平衡螺母向 左 (选填“左”或“右”)调使横梁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示数值 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29 g,用量筒测得小石块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小石块的 体积为 10 cm3,该小石块的密度为 2.9 g/cm3。 (3)如果小石块吸水,且过了一段时间后其体积才如图丙所示,则测得小石块的密度将偏 大 (选填“偏大”或“偏小”)。 【拓展】小明找到一带盖的小瓶,在小瓶内分别装满不同的液体,测得的数据如表中所 示。畅优新课堂 八年级 上册 物理 教科版 38 液体的种类 A B C D E F 小瓶和液体的质量(g) 52 60 68 76 90 96 液体的密度(g/cm3) 0.8 1 1.2 1.4 1.9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液体 E 的密度为 1.75 g/cm3,小瓶的质量为 20 g。 五、计算题(共 19 分) 25.(4 分)一个巨大的石碑体积为 40 m3,因为其体积太大无法直接测量质量,所以我们 从这块石碑上取一小块体积为 10 cm3 的样本,测得其质量为 25 g,求: (1)这块大石碑的密度; (2)大石碑的质量。 解:(1)这块大石碑的密度: ρ=m V= 25 g 10 cm3=2.5 g/cm3=2.5×103 kg/m3; (2)根据ρ=m V可得大石碑的质量: m 总=ρV 总=2.5×103 kg/m3×40 m3 =1×105 kg=100 t。 答:略。 26.(7 分)一个铝球的质量为 54 g,体积为 50 cm3。(ρ铝=2.7×103 kg/m3) (1)铝球是空心还是实心?若为空心,则铝球空心体积是多少? (2)若将空心部分注满水,求注水后的球总质量是多少? 解:(1)由ρ=m V可知,铝球中铝的体积: V 铝= m ρ 铝= 54 g 2.7 g/cm3=20 cm3<V 球, 所以,此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 V 空=V 球-V 铝=50 cm3-20 cm3=30 cm3; (2)将空心部分注满水后水的体积:畅优新课堂 八年级 上册 物理 教科版 39 V 水=V 空=30 cm3, 水的质量:m 水=ρ 水 V 水=1.0 g/cm3×30 cm3=30 g, 注水后球的总质量: m 总=m 水+m=30 g+54 g=84 g; (3)如将注入的水取出后放入冰箱全部结成冰,求冰的体积是多少?(保留一位小数)(ρ冰= 0.9×103 kg/m3) 解:因水结冰时,状态发生变化,但质量与物质状态无关,所以质量不变,所以,冰的 体积: V 冰=m 冰 ρ冰=m 水 ρ冰= 30 g 0.9 g/cm3≈33.3 cm3。 答:略。 27.(8 分)王慧同学利用所学知识,测量一件用合金制成的实心构件中铝所占比例,她首 先用天平测出构件质量为 374 g,用量杯测出构件的体积是 100 cm3。已知合金由铝与钢两种 材料合成,且铝的密度为 2.7×103 kg/m3,钢的密度为 7.9×103 kg/m3。假设构件的体积等于 原来两种金属体积之和。 (1)求这种合金的平均密度; (2)求这种合金中铝的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 (3)泡沫铝是在纯铝或铝合金中加入添加剂后,经过发泡工艺合成,同时兼有金属和泡沫 特征,若它的密度为 1.2×103 kg/m3,用泡沫铝制成相同的构件,则构件的质量减轻多少千克? 解:(1)这种合金的平均密度: ρ=m V= 374 g 100 cm3=3.74 g/cm3=3.74×103 kg/m3; (2)设铝的质量为 m 铝,钢的质量为 m 钢,则 m 铝+m 钢=374 g ① 由ρ=m V可得 V=m ρ,且构件的体积等于原来两种金属体积之和,则 m 铝 ρ铝+m 钢 ρ钢=100 cm3,即 m 铝 2.7 g/cm 3+ m 钢 7.9 g/cm 3=100 cm3 ②, 联立①②式,解得 m 铝=216 g,则这种合金中铝的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为:畅优新课堂 八年级 上册 物理 教科版 40 216 g 374 g×100%≈57.8%; (3)泡沫铝构件质量: m3=ρ3V=1.2×103 kg/m3×100×10-6 m3 =0.12 kg, 减轻质量: Δm=m-m3=0.374 kg-0.12 kg=0.254 kg。

资料: 37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