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期末测试题3套(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期末测试题3套(含答案)

ID:282198

大小:1013.98 KB

页数:28页

时间:2020-09-20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期末测试题 3 套(含答案) 期中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以下长度的估测中最接近 3 m 的是( A ) A.教室的高度 B.课桌的高度 C.物理课本的宽度 D.中学生的身高 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句中描述“轻舟”在运动,所选择的参照 物是( B ) A.轻舟 B.万重山 C.坐在轻舟上的人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中正确的是( D ) 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B.“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的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 4.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C )   A.雪山在水中  B.手在屏幕上 形成的倒影  形成的手影   C.筷子在水 D.白天看到五颜2 面“折断” 六色的花朵 5.舞蹈训练室竖直墙壁上安装有平面镜,甲、乙、丙三位同学在平面镜前的位置如图所 示,他们位置连线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甲在直角顶点,乙、丙连线平行于平面镜。则( C ) A.甲与甲的像间的距离小于乙与乙的像间的距离 B.乙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大于丙与丙的像间的距离 C.甲的像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小于乙的像与丙的像间的距离 D.甲的像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大于乙的像与丙的像间的距离 6.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B.打雷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是因为在空气中光速大于声速 C.池水看起来变浅是因为光从水中射向空气中发生了折射 D.雨后初晴的夜晚,为了避免踩到积水,迎着月光走时应踩亮处 7.小强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 下列器材工作时运用上述成像规律的是( C ) A.放大镜 B.投影仪 C.照相机 D.平面镜 8.(多选)为使倒车更安全,车辆通常会配置倒车可视和倒车雷达。倒车时,可视系统自 动接通车尾摄像头,将车后状况显示在液晶屏上(图甲);保险杠上的超声波探头(图乙)探测到 障碍物进入危险距离时,蜂鸣器就开始鸣叫,提醒司机及时停车。关于摄像头和探头的作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 ) A.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 B.摄像头相当于凹透镜 C.探头相当于声呐 D.探头相当于喇叭3 9.如图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体( C ) A.在 0~20 s 时间内的速度比在 30~40 s 时间内的速度大 B.在整个 40 s 时间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整个 40 s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2 m/s D.在 20~30 s 内物体的速度为 40 m/s 10.(多选)如图所示,小明将蜡烛、凸透镜(f=10 cm)、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光屏 上成清晰的烛焰像,然后进行了如下的判断和操作(每次操作均在如图基础上),下列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ACD ) A.根据图中凸透镜成像原理可制成投影仪 B.将蜡烛和光屏对调,透镜位置不动,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烛焰像 C.小明把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向左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烛 焰像,小明戴的是近视眼镜 D.将蜡烛放在 45 cm 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成正立放大的烛焰像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1 分) 11.(益阳中考)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 ;图中测得木块的长度为 2.60 cm。 12.(玉林中考)人站在北京天坛回音壁圆形围墙内说话,声音经过多次 反射 ,可在 围墙的任何位置听到。编钟是我国春秋时代的乐器,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的 音调4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3.(巴中中考)小明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 5 m 处,当他正对平面镜以 1 m/s 的速度靠 近平面镜时,以镜中的像为参照物,小明是 运动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他在镜 中像的大小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 s 后小明到平面镜中像的距离是 6 m。 14.在学校运动会中,小聪和小明的百米赛跑成绩分别为 13.05 s 和 13.13 s,则 小聪 的短跑速度较大,在奔跑过程中,小明观察到观众在向后运动,这是选 自己 为参照物。 15.身高 1.7 m 的小勇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 2 m 处,在镜中看到自己完整的像则他 的像高是 1.7 m,镜中的像距离他 4 m,他低头又看到了地上自己的影子,他的影子是 由于 光的直线传播 形成的。 16.清晨阳光与水面成 30°照射到平静的湖面上,则反射角为 60° ;若太阳光垂直射 到镜面,光在镜面上的传播方向改变了 180 度;在太阳升起的过程中,湖边小树的影子长 度将 变短 (选填“变长”“变短”或“不变”)。 17.如图,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分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其中 OC 是 折射光线,反射角等于 30 度,MM′上方是 空气 (选填“空气”或“玻璃”)。 第 17 题图   第 18 题图 18.(黄冈中考)为了加强管理,某单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行刷脸考勤制度。如图, 当人靠近摄像头时,光源自动打开,照亮 人脸 (选填“人脸”或“显示屏”)。人脸通过 摄像头成一个倒立、 缩小 的实像,并与录入的信息进行比对,从而记录考勤。 19.★(达州中考)有一圆形跑道,跑道长 120 m,甲、乙两同学沿跑道同时同地反向匀速 跑步时,每隔 20 s 相遇一次,已知甲、乙速度之比为 2∶3,如果甲、乙同学以原速度沿跑道 同时同地同向跑步,每隔 100 s 相遇一次。 选择、填空题答题卡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得分 答案 A B D C C D C AC C ACD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1 分)得分:______5 11. 1mm   2.60  12. 反射 音调 13. 运动   不变   6 14. 小聪   自己 15. 1.7   4 光的直线传播 16. 60°   180   变短  17. OC   30   空气 18. 人脸   缩小  19. 100 三、作图题(每小题 4 分,共 8 分) 20.(贵阳中考)如图所示是一条光线从透明玻璃砖的一面垂直入射的光线,玻璃砖的截 面为等腰三角形,顶角为 120°。请结合几何知识画出这条光线经玻璃砖从另外两个面射出的 光路图。 题图  答图 21.如图所示,一条光线沿竖直方向射向平面镜,画出其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进一步画出经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题图 答图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 1 分,共 18 分) 22.(北部湾中考)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1)小球从A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如图甲所示,小球在做 加速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6 (2)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小球在BC 段的平均速度为 1.8 m/s,CD 段的路程为 1.5 m, 比较 AB 与 BC 段的平均速度得 vAB < (选填“>”“<”或“=”)vBC。 路程(m) 运动时间 (s) 平均速度 (m/s) 经过某点时的 速度(m/s) sAB=0.3 m tAB=0.5 s vAB=0.6 m/s vB=1.2 m/s sBC=0.9 m tBC=0.5 s vBC= vC=2.4 m/s sCD= tCD=0.5 s vCD=3 m/s vD=3.6 m/s (3)为进一步探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根据表中数据作出了v-t图像, 如图乙所示,假设斜面足够长,小球从 A 处滚下,经过 2 s 到达 E 点(图甲中未画出),则该 小球经过 E 点时的速度为 4.8 m/s。 (4)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经过路程 sAB 中点时的速度为 v1,经过时间 tAB 中点时的速度为 v2,则 v1 > (选填“>”“<”或“=”) v2。 2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 (1)实验中选取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 为验证物像的大小关系 。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 (3)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距玻璃板 10 cm 处,此时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10 cm, 将一张白纸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在白纸上都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成 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虚像 。 (4)将蜡烛远离玻璃板移动一段距离,蜡烛像的大小将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 “不变”)。 (5)如图乙是小军本人,他在进行实验时,从镜中也观察到了自己的像。那么他在镜中看 到自己的像应是图丙中的 A (填序号)。 24.★如图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7 (1)实验前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焦距分别为 10 cm 和 30 cm 两个凸透镜,为了顺利完成实 验,你应该选择焦距为 10 cm 的凸透镜; (2)将点燃的蜡烛和光屏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此时光屏上呈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像 的性质是倒立的 放大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 (选填“照相机”“投 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如果此时将蜡烛和光屏对调,光屏上 能 (选 填“能”或“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3)若小华在做实验时,不小心让凸透镜和自己的衣服发生了摩擦带了静电,将一小片碎 纸片吸附到了凸透镜上面,将凸透镜的镜面遮挡住了一部分,此时光屏上 烛焰的像变暗了 些 (选填“烛焰的像不完整”“会有纸片的像”或“烛焰的像变暗了些”)。 五、计算题(共 23 分) 25.(6 分)一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 15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在汽车的前方有一座峭壁, 司机鸣笛后 8 s 听到由峭壁反射回来的回声,求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与峭壁之间的距离。(设 当时气温为 15 ℃) 解:由 v=s t得,在 t=8 s 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s1=v1t=15 m/s×8 s=120 m, 声音传播的距离: s2=v2t=340 m/s×8 s=2 720 m, 设汽车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峭壁为 s, 则:2s=s2-s1, s=2 720 m-120 m 2 =1 300 m。 26.(8 分)汽车在京昆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看到如图的两个交通标志牌,其中“120”表示汽 车在高速公路的最高行驶的速度为 120 km/h。问: (1)一辆旅游车以 100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从标志牌到成都需要多少小时?8 (2)若一辆轿车以高速公路最高限速在京昆高速公路行驶了 90 min,则轿车通过的路程为 多少千米? 解:(1)标志牌处距离成都 60 km, 因为 v=s t,所以 t=s v= 60 km 100 km/h=0.6 h。 (2)汽车在高速公路的最高行驶的速度 v′=120 km/h,90 min=1.5 h, 由 v=s t得,轿车通过的路程: s′=v′t′=120 km/h×1.5 h=180 km。 27.(9 分)一列长为 140 m 的列车以 72 km/h 的速度穿过一平直的隧道,已知整个列车车 身在隧道的时间为 42 s。 (1)隧道的长为多少米? (2)整个列车全部通过隧道,需要多少时间? (3)在列车内,一位旅客以 0.5 m/s 的速度从车头走到车尾,一共需多少时间? 解:(1)已知 v1=72 km/h=20 m/s,整个火车车身在隧道的时间为 t1=42 s,由 v=s t可得, 列车在这段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s1=v1t1=20 m/s×42 s=840 m, 列车在这段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s1=L 隧道-L 车, 则隧道的长为: L 隧道=s1+L 车=840 m+140 m=980 m; (2)整个列车全部通过隧道时,则列车通过的路程为: s2=L 隧道+L 车=980 m+140 m=1 120 m,9 由 v=s t可得,整个列车全部通过隧道需要的时间为: t2=s2 v1=1 120 m 20 m/s =56 s; (3)在列车内,一位旅客以 0.5 m/s 的速度从车头走到车尾,通过的路程为 L 车=140 m, 需要的时间为:t′=L 车 v′= 140 m 0.5 m/s=280 s。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一)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D ) A.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 500 g B.苏州地区 6 月份的平均气温约为 50 ℃ C.一支全新 2B 铅笔的长度约为 20 mm 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1.4 m/s 2.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 其中“桥流水不流”这句的描述,从研究物体运动的角度来说选择的参照物是( A ) A.水 B.桥 C.桥上的行人 D.河岸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声音的传播速度为 340 m/s B.声音的音调与物体的振幅有关 C.利用次声波可以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10 D.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4.下列光现象中,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D ) A.海面上出现的“海市蜃楼”现象 B.“日食”的形成 C.太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的圆形光斑 D.城市里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 5.下列关于眼睛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光屏 B.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正立的像 C.看清远处物体时,晶状体较薄 D.患近视眼,应使用凸透镜矫正 6.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甲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11 ℃ B.乙图中,某晶体熔化图像中 bc 段,晶体温度不变 C.丙图中,花儿上的露珠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D.丁图中,烈日下小狗伸出舌头降温,是因为水汽化放热 7.★(安顺中考)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吃粽子的习俗。下面与粽子有关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C ) A.包粽子时,米粒之间有缝隙,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B.煮粽子时,锅上方冒出“白气”是汽化现象 C.手上沾些水,刚拿出锅的粽子不烫手,利用了汽化吸热11 D.粽子放入冰箱冷冻一段时间,外表结了一层霜,这是凝固现象 8.如图甲所示为水的密度在 0~10 ℃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 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像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C ) A.温度等于 4 ℃时,水的密度最大 B.在 0~4 ℃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C.示意图中从上至下 A、B、C、D、E 处的温度分别为 4 ℃、3 ℃、2 ℃、1 ℃、0 ℃ D.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 9.(多选)根据表 1、表 2 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CD) 表 1: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 固态酒精 -117 固态水银 -39 钢 1 515 铜 1 083 表 2:几种物质的密度(常温常压下) 物质 密度/(kg·m-3) 物质 密度/(kg·m-3) 水 1.0×103 冰 0.9×103 酒精 0.8×103 铝 2.7×103 煤油 0.8×103 钢 7.9×103 水银 13.6×103 铜 8.9×103 A.钢块掉入铜水中一定会熔化 B.一块冰化成水后,体积减小了 1 10 C.在体积相同时,实心铝块的质量是实心冰块质量的 3 倍 D.南极的冬季气温一般都在-40 ℃以下,测量南极气温应选择酒精温度计12 10.★(多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 此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D ) A.凸透镜焦距是 15 cm B.照相机利用了此成像规律 C.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也会向下移动 D.保持蜡烛不动把凸透镜移动到 35 cm 处,光屏向右移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5 分) 11.在物理实验室,我们经常会接触到测量,如图所示,实验室中使用刻度尺读数时, 要求视线 与尺面垂直 ,图中铅笔的长度是 5.25 cm。 12.为了有效阻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多地防疫站用洒水车在水平路面上喷洒消 毒液,消毒车匀速前进喷洒过程中,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消毒车是 运动 的,消毒车 在 2 分钟内沿平直街道匀速行驶了 600 m,则消毒车的速度是 5 m/s。 第 12 题图    第 13 题图 13.如图,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起飞过程中 内 能将转化为 机械 能。 14.在我国古诗词中有很多描述声音的优美诗句,如“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 是指声音的 响度大 (选填“响度大”“音调高”或“音色不同”);中考期间的考场周围 设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从 声源 处减弱噪声;小轿车倒车雷达的探头是利用超声波 (选填“次声波”或“超声波”)传感器工作的。 15.小明在湖边游玩时,看到了一些光现象。13 (1)茂密的树下有一个个圆形的小光斑,是由于 光的直线传播 而形成的太阳“像”。 (2)看到的湖水中游动的“鱼”比其实际位置要 浅 (选填“深”或“浅”)。 (3)湖中孔桥的“倒影”,是由于光的 反射 而形成的虚像。 16.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 出,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气”。 (1)这是因为 玻璃管喷出 (选填“空气中”或“玻璃管喷出”)的水蒸气发生物态变化; (2)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块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有__小水珠__出现, 玻璃片的温度将 升高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17.冻豆腐孔隙多,弹性好,所以吃火锅时,许多人都喜欢放些冻豆腐。豆腐中的水在 结冰的过程中,温度 不变 ,水结成冰后体积会 变大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 变”) 18.国家标准打印纸为每包 500 张。小明同学家里新买了一包打印纸,他用刻度尺测出 了这包打印纸的总厚度为 5 cm,则一张纸的厚度为 0.01 cm(外包装厚度忽略不计)。在测 量过程中,他发现外包装上标着 70 g/m2 字样,经询问得知,其表示这种打印纸每平方米的 质量为 70 克。由此可算出打印纸的密度为 700 kg/m3。 19.(安顺中考)小军同学在中考开考时听到“开始答卷”的指令后立即答卷,这说明声 音可以传递 信息 ,小军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 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生活中使用的__照相机__(选填“照 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来工作的。照相机拍完个人照后再拍 集体照,则相机到人的距离要 增大 (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胶片的距离要缩 短 (选填“加长”或“缩短”)。 20.小明在探究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绘制了 a、b 两种物质的 m-V 图像, 如图所示,a、b 密度大小之比是 2∶1 ;当 b 的质量是 4 g 时,它的体积是 2 cm3。14 选择、填空题答题卡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得分 答案 D A D D C B C C BCD ACD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5 分)得分:______ 11. 与尺面垂直   5.25  12. 运动 5  13. 内   机械   14. 响度大 声源   超声波 15.(1) 光的直线传播 (2) 浅  (3) 反射   16.(1) 玻璃管喷出 (2) 小水珠   升高 17. 不变   变大 18. 0.01   700 19. 信息   照相机 增大   缩短  20. 2∶1   2 三、作图与简答题(每小题 4 分,共 8 分) 21.(1)如图所示是一束由水中射向水面的光,请画出图中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 线的大致方向; (2)画出图中物体 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1)题图      第(2)题图 题图       答图        22.元旦节后的一天早晨,小洁的爸爸开着小轿车送她上学,上车后一会儿她看见前面 挡风玻璃上有一层“雾气”,前方道路看不太清楚。小洁正担心行车安全时,只见爸爸打开空15 调开关,对着玻璃吹暖风,不一会儿玻璃上的雾气就消失了。 (1)“雾气”是怎么形成的?在车窗玻璃的哪一侧? (2)打开空调吹暖风后,“雾气”很快除去,且不会再有“雾气”出现,试分析原因。 答:(1)“雾气”是车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液化形成的。“雾气”形 成在玻璃的内表面。 (2)打开空调吹暖风后热风加快了玻璃内表面上小水珠的汽化,“雾气”很快除去;且不 会再有“雾气”出现,是因为车窗玻璃温度变高,水蒸气遇到温度高的玻璃就不会发生液化 现象。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 1 分,共 22 分) 23.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 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 A 和 B。 (1)实验时要尽量使用较 薄 (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主要是为了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 A,拿 未点燃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 B 竖直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 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 等效替代法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移去蜡烛 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 镜成的是 虚 (选填“虚”或“实”)像。当蜡烛 A 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 不变 。 (4)为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若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 不 变 (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 24.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 规格完全相同。16 (1)图中安装实验器材时,其合理的顺序是(填序号) ④③②① 。 ①温度计 ②装水的烧杯 ③石棉网 ④酒精灯 (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如图甲所示进行读数,其错误之处是: 俯视读数 。 (3)小明、小红两组同学用同样多且初温相同的温水进行实验,加热所用的酒精灯也相同, 结果小明组同学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用时较短,则小明组选择的是 乙 (选填“甲”或“乙”) 套装置。 (4)小明组收集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了有关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 温度/℃ 90 92 94 96 97 98 98.5 99 99 99 99 … 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99℃ ,由此可以判断此时大气压 低于 一个标 准大气压。为验证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 撤去酒精灯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5)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丙的坐标系中画出水在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如图所示) (6)加热时,烧杯上方会出现“白气”,下列现象与“白气”形成过程相同的是 ABD 。 (填字母) A.深秋的清晨河面上出现的“白气” B.雨过天晴后形成的大雾 C.湿衣服晾晒时形成的水蒸气 D.煮饭时形成的“雾气” 25.某同学捡到一个金属螺母,为了测量此螺母的密度,他做了如下实验。17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要 使横梁平衡,应向 左 调节平衡螺母。 (2)把金属螺母放在天平 左 盘中,并用 镊子 向另一侧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 标尺上的位置,使天平横梁恢复平衡。盘中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金属 螺母的质量是 53.4 g。 (3)在量筒中装入 20 mL 水,用细线系住金属螺母并将其轻轻放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 则金属螺母的体积是 6 cm3。 (4)金属螺母的密度是 8.9×103 kg/m3。 (5)如果金属螺母密度恰好和密度表中某一金属的密度相同,那么这名同学据此 不能(选 填“能”或“不能”)判断该螺母一定是由这种金属制成的。 五、计算题(共 15 分) 26.(4 分)学生安全高于一切!现在学校多使用“长鼻子”校车(如图),这种校车的性能 完全符合校车 12 项安全标准,物理竞赛时,某学校的学生乘坐这种新型安全校车到 18 km 外的另一考点参加考试。校车行驶了半小时后安全到达考点。 (1)求校车在送考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km/h?合多少 m/s? (2)《校车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车速不得超过 40 km/h。在遵守交通规则的 前提下,乘坐校车最短需要多少 min 能够到达考场? 解:(1)校车在送考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v=s t=18 km 0.5 h =36 km/h=10 m/s; (2)由 v=s t可得,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乘坐校车最短需要的时间: t′= s v′= 18 km 40 km/h=0.45 h=27 min。18 答:略。 27.(5 分)在学习了密度的知识后,小明和班上的同学想探究一张木制课桌的体积,于是 他们用台秤测出了这张课桌的质量为 14.4 kg,到木工房找了一小块和课桌材质相同的木块作 样本,用天平测出小木块的质量为 32.4 g,用量筒测出小木块的体积为 45 cm3。则: (1)小木块的密度为多少 kg/m3? (2)木制课桌的体积为多少 m3? 解:(1)样本的质量 m=32.4 g,体积 V=45 cm3, 样本的密度:ρ=m V= 32.4 g 45 cm3=0.72 g/cm3=0.72×103 kg/m3; (2)课桌的体积:V′=m′ ρ = 14.4 kg 0.72 × 103 kg/m 3=0.02 m3。 答:略。 28.(6 分)一个空心铜球质量为 445 g,在铜球的空心部分注满水后总质量为 545 g。 (1)这个空心铜球的总体积是多少? (2)若在铜球的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为 525 g,注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铜 的密度为 8.9×103 kg/m3) 解:(1)铜球内注入水的质量: m 水=m 总-m 铜球=545 g-445 g=100 g, 因为ρ=m V,所以铜的体积:V 铜=m 铜球 ρ铜 = 445 g 8.9 g/cm3=50 cm3, 水的体积,即铜球空心部分的体积: V 空心=V 水=m 水 ρ水= 100 g 1 g/cm3=100 cm3, 空心铜球的总体积: V=V 铜+V 空心=50 cm3+100 cm3=150 cm3; (2)液体的质量: m 液=m 总′-m 铜球=525 g-445 g=80 g, 液体的密度:19 ρ液=m 液 V 液 = m 液 V 空心= 80 g 100 cm3=0.8 g/cm3。 答:略。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二)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情况的是( B ) A.九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 20 g B.一辆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速度约 90 km/h C.衡阳市冬季平均气温约-12 ℃ D.同学们答题用的中性笔长度约 18 mm 2.小科在上海“东方明珠”乘坐观光电梯上行的过程中,感觉自己离地面越来越远,小 科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D ) A.自己 B.旁边的乘客 C.观光电梯 D.附近的房屋 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我们听不到,是因为它的翅膀振动幅度太小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C.宇航员在月球上无需借助其他设备可以直接对话交流信息 D.用收音机听歌,能分辨歌曲的演唱者,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4.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解释成因正确的是( B ) A.图甲中在报纸上形成的光斑是光的反射现象 B.图乙是手影的形成,影子里几乎没有能量 C.图丙中铅笔看起来变弯折实际上是铅笔的实像 20 D.图丁中塔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5.对下列自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 A.春天,大雾在太阳的照射下散去,这是汽化现象 B.夏天,农作物上露珠的形成,这是凝华现象 C.秋天,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需要吸热 D.冬天,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粒,需要吸热 6.小明在实验室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烧杯下面垫有石棉网,如图所示,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 ) A.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B.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计示数没有达到 100 ℃ C.杯口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D.撤去酒精灯,水立刻停止沸腾 7.质量相等半径相同的空心铜球、铁球和铝球各一个(ρ铜>ρ 铁>ρ 铝),则空心部分体 积最小的球是( C ) A.铜球 B.铁球 C.铝球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8.(雅安中考)如图为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B ) A.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 0 ℃ B.熔化过程持续了 5 min 21 C.该物质在 B、C 两点温度相等 D.该物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9.(多选)通过实验,得到了 a、b、c 三个实心体的 m-V 图像如图,分析图像可知 ( CD ) A.a 物质的密度最小 B.a 物质的密度是 c 的两倍 C.b 物质的密度是 1.0×103 kg/m3 D.物质 a 组成的物体,质量越大,体积越大 第 9 题图   第 10 题图 10.(多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 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 A.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幻灯机 B.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照相机 C.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调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则光屏上可呈现一清晰的倒立放 大的实像 D.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向右移动到一适当位置,可以在光屏上呈现 一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6 分) 11.如图甲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 ,图甲中测得木块的长度为 2.70 cm。 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3 min 48.5 s。 12.张老师制作了一个声音炮(如图)。将塑料膜绷紧扎在圆桶的桶口,在桶底开一圆孔, 在距离圆孔大约 2 m 的地方叠放一些空纸杯。用手迅速拍打塑料膜,发现纸杯被振落。此实 22 验表明:声音能在 空气 中传播;声波能传递 能量 。 1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铁已然成为一张有重量的“中国名片”。小明乘坐高铁时看到 路旁的树木疾速向后退去,这是以 高铁 为参照物。若列车时速为 180 km/h,合 50 m/s。 14.星期天,小明约小刚逛公园。在游玩时看见了一些现象,他俩从物理角度议论起了 下列问题。 (1)阳光下,小明看见自己在地面上留下了影子,可以用光的 直线传播 来解释。看见 公园中红色的花朵,是因为花朵 反射 (选填“反射”或“吸收”)红色光的缘故。 (2)来到湖边,小刚看见湖水中的鱼在蓝天白云间游弋。看见的鱼是光的 折射 形成的, 看见的蓝天白云是光的 反射 形成的。 15.小齐站在距平面镜 1.6 m 处整理衣着,他在镜中的像与他本人的距离是 3.2 m; 当他沿着与镜面垂直方向水平移动 1 m 后,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将 不变 (选填“变大”“不 变”或“变小”)。 16.(宜宾中考)眼球把来自外界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 倒立实像 (选填 “倒立实像”或“正立虚像”),目前青少年近视现象十分严重,应加强用眼保护,图中表示 近视眼成像示意图的是 乙 图。 17.如图所示,是市场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分子冰激凌,其制作过程非常简单, 在冰激凌上倒上液氮,即可制成,且制成的分子冰激凌周围“烟雾缭绕”。 (1)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氮的沸点为-196 ℃。液氮倒在冰激凌上后会迅速 汽化 (填写 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吸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冰激凌中的水凝固成冰, 制成“分子冰激凌”。 (2)分子冰激凌周围烟雾缭绕的“白气”形成的原因是 液氮吸热汽化,可使周围空气温 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 。 23 第 17 题图   第 18 题图 18.如图,照片是“罗塞塔”飞船上的数码相机在 35 km 高度拍摄的彗星表面,我们能 清楚地看到彗星上的岩石是因为光射到岩石表面发生了 漫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 若该数码相机的焦距为 30 mm,则数码相机的感光层(数码相机的感光层相当于普通照相机的 胶片)到镜头的距离 小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60 mm。 19.(咸宁中考)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调整物距 u,测量对应的像距 v, 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10 cm;如果 u=27 cm,移动 光屏可得到倒立、 缩小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 (选填“幻灯机” 或“照相机”)应用了这一原理。 u/cm 60 30 20 15 13 … v/cm 12 15 20 30 45 … 20.一个质量为 100 g 的量杯内盛有适量的水,量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0.58 kg。把一个小石 块轻轻放入烧杯内的水中,石块沉到水底完全浸没在水中,此时水面所对刻度恰好为 500 mL。用天平称出量杯、水和石块的总质量为 0.632 kg。则该石块的体积为 20 cm3,石块 的密度为 2.6×103 kg/m3。 选择、填空题答题卡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得分 答案 B D D B A A C B CD AD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6 分)得分:______ 11. 1mm   2.70   3   48.5 12. 空气   能量  13. 高铁   50 14.(1) 直线传播   反射  (2) 折射 反射  15. 3.2   不变 16. 倒立实像   乙  17.(1) 汽化 吸收  (2) 液氮吸热汽化,可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__ 24 18. 漫   小于 19. 10   缩小 照相机  20. 20   2.6×103 三、作图与简答题(每小题 4 分,共 8 分) 21.按要求作图: (1)如图 1 所示,一直角玻璃砖顶角为 30°,一束光垂直 AB 边入射,画出这束光从 AB 边 进入玻璃砖到 AC 边离开玻璃砖的径迹。 (2)在图 2 中的凸透镜上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 题图 答图 22.我国古代的一部小说里写了这样一件事:某人说“去年的一阵大风把我家院内的一 口井忽然吹到篱笆墙外了。”在学习了运动学的有关知识后,你对这件事是怎么理解的? 答:人之所以看到“井”会被“吹到篱笆墙外去”,说明说这句话的人是以篱笆墙为参 照物的;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井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井是静止的,即一般 人不相信一口井会被大风吹到篱笆墙外去。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 1 分,共 17 分) 23.小花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 (1)根据实验记录他绘制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冰 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5 (2)在 10 min 末这一时刻,杯里的物质处于 固液共存态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 液共存态”)。 (3)继续加热到水沸腾,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且一直保持不变,则水的沸点是 98 ℃,这说明当时水面上方的大气压 低于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个标 准大气压。 (4)实验中看到有“白气”不断从烧杯中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 水蒸气液化 形成 的。 24.如图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前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焦距分别为 10 cm 和 30 cm 的两个凸透镜,为了顺利完成 实验,你应该选择焦距为 10 cm 的凸透镜;某同学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 上,点燃蜡烛并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使像 成在光屏的中央 。 (2)将点燃的蜡烛和光屏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此时光屏上呈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像 的性质是倒立的 放大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 (选填“照相机”“投 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如果此时将蜡烛和光屏对调,光屏上 能 (选 填“能”或“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拓展】 (3)将某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靠近凸 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上又呈现烛焰清晰的像,这说明该眼镜片对光线有 会聚 (选填“会 聚”或“发散”)作用。该眼镜片能用来矫正 远视眼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25.★小文和小红想测石块的密度,发现桌上的器材有:天平、砝码、烧杯、足量的水、 胶头滴管。他们经过思考,进行下面的操作: (1)小文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小红认为此操作有误,错 误是 没有将游码拨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 。 26 (2)用调节好的天平称石块的质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石 块的质量为 72 g。 (3)为了测石块体积,他们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操作: a.把烧杯中装适量水,并在水面的位置做好标记,并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103 g。 b.将石块放入装水的烧杯中,倒出超过标记处的水,并用胶头滴管使水面恰好在标记处, 测出此时烧杯、水、石块全部的质量为 145 g。 c.通过计算,求出石块的体积为 30 cm3,石块的密度为 2.4×103 kg/m3。 (4)实验结束后,他们进行讨论:若 b 操作中倒出水后,水面低于标记处,这样的情况下 测出的密度值将 偏小 (选填“偏大”或“偏小”)。 五、计算题(共 19 分) 26.(5 分)已知邯郸东站到秦皇岛的 G6284 次高铁,全程 733 公里,运行 4 小时 6 分钟。 如表所示,是该次列车途径邢台东到天津西的一些车站的时刻表。求: 车站 邢台东 石家庄 保定东 白洋淀 胜芳 天津西 里程 0 133 248 299 389 440 到站时间 8:59 9:38 9:58 10:35 11:02 离站时间 8:32 9:02 9:40 10:00 10:38 11:05 (1)该列车从邢台东到天津西的平均速度大约是多少?(结果取整数) (2)该列车从石家庄到白洋淀的平均速度大约是多少?(结果取整数) 解:(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从邢台东到天津西的路程为 440 km、运行时间为 t=11:02 -8:32=2 h 30 min=2.5 h; 从邢台东到天津西的平均速度:v=s t=440 km 2.5 h =176 km/h; (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从石家庄到白洋淀的路程为: s′=299 km-133 km=166 km; 运行时间为 t′=9:58-9:02=56 min, 从石家庄到白洋淀的平均速度: v′=s′ t′=166 km 56 60 h ≈178 km/h。 答:略。 27 27.(6 分)某同学用天平、玻璃瓶和水来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测得空瓶的质量为 16.2 g,瓶中装满水后总质量为 44.2 g,将瓶中水全部倒出并装满待测液体后总质量为 49.8 g。(水 的密度为 1.0×103 kg/m3) (1)玻璃瓶的容积; (2)待测液体的密度。 解:(1)玻璃瓶中装满水时,水的质量: m 水=m2-m1=44.2 g-16.2 g=28 g, 由ρ=m V可得玻璃瓶的容积: V=V 水=m 水 ρ水= 28 g 1 g/cm3=28 cm3; (2)玻璃瓶中装满待测液体时,待测液体的质量: m 液=m3-m1=49.8 g-16.2 g=33.6 g, 待测液体的体积: V 液=V=28 cm3, 待测液体的密度: ρ液=m 液 V 液 = 33.6 g 28 cm3=1.2 g/cm3。 答:略。 28.(8 分)中俄海上联合军事演习,在青岛附近的黄海海域举行。假设在演习中一艘鱼雷 快艇以 30 m/s 的速度追击前面同一直线上正在逃跑的敌舰。当两者相距 L=2 km 时,发射一 枚鱼雷,鱼雷在水中以 60 m/s 的速度前进,经过 t1=50 s,艇长通过望远镜看到了鱼雷击中 敌舰发出的火光,同时发现受损敌舰仍在继续逃跑,于是马上发出了第二次攻击命令,第二 枚鱼雷以同样的速度前进,又经过 t2=30 s,鱼雷再次击中敌舰并将其击沉。(不考虑光传播 的时间)求: (1)第一枚鱼雷击中敌舰前敌舰逃跑的速度 v1 是多大? (2)第二枚鱼雷击中敌舰前敌舰逃跑的速度 v2 是多大? 解:(1)设鱼雷的速度为 v0、鱼雷快艇速度为 v, 由 v= 可得 s=vt,则:s t 28 v0t1=L+v1t1, 即:60 m/s×50 s=2 000 m+v1×50s, 解得:v1=20 m/s; (2)鱼雷第一次击中敌舰时鱼雷快艇到敌舰的距离: L′=L+v1t1-v t1 =2 000 m+20 m/s×50 s-30 m/s×50 s =1 500 m, 从发射第二枚鱼雷到击中敌舰: v0 t2=L′+v2t2, 即:60 m/s×30 s=1 500 m+v2×30 s, 解得:v2=10 m/s。

资料: 37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