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高考化学适应性考试模拟卷(北京专用)(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年新高考化学适应性考试模拟卷(北京专用)(解析版)

ID:282448

大小:7.42 M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9-22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年新高考化学适应性考试模拟卷(一) (考试时间:90 分钟 试卷满分:100 分)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 14 题,每题 3 分,共 42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括号中)不包括ⅣA 族元素的是 A.石英石 [SiO2] B.猫眼石 [Be3Al2Si6O18] C.孔雀石 [Cu2(OH)2CO3] D.红宝石 [Al2O3] 【答案】D 【解析】A 项和 B 项:Si 是第三周期 IVA 族元素;C 项:C 是第二周期 IVA 族元素 2.下列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 A.苯的实验式:CH B.乙酸分子比例模型: C.氢氧化钠的电子式: D.乙炔的结构式:H—C≡C—H 【答案】C 【解析】 A 项:实验式就是最简式,表明原子个数比 B 项:注意区分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比例模型不带棍儿 C 项:氢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要体现出阴阳离子 D 项:注意区分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结构式要求所有化学键都要体现出 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灼烧的方法能区分蚕丝和棉纤维 B.酿酒过程中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醇 C.CO、甲醛、放射性元素氡(Rn)都是室内空气污染物 D.混凝法、中和法和沉淀法是常用的工业污水处理方法 【答案】B 【解析】A 项:蚕丝是蛋白质,棉纤维是纤维素,前者灼烧有羽毛烧焦气味 B 项:葡萄糖不能水解,单糖不能水解!葡萄糖转化乙醇反应类型可以认为是分解 C 项:对 D 项:混凝是加入絮凝剂、中和是加入酸或者碱、沉淀是加入沉淀剂,混凝与沉淀都有沉降,但是区别在于前者利用絮凝剂的水解和吸附使悬浮物沉降,后者是用化学沉淀反应 4.下列实验操作中,符合操作规范的是 A.向试管中滴加试剂时,将滴管下端紧靠试管内壁 B.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右盘放药品,左盘放砝码 C.用 pH 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时,将试纸浸入溶液中 D.萃取操作中倒转分液漏斗用力振荡时,应关闭玻璃塞和活塞 【答案】D 【解析】A 项:滴管应该悬空 B 项:左物右码 C 项:pH 试纸的使用是蘸、点、比、读 D 项:对 5.下列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B.稳定性:HCl>HI C.碱性:KOH>NaOH D.酸性:HClO4>H2SO4 【答案】A 【解析】A 项: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才与元素的非金属性有关联;B 项: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强,元素的非金 属性越强;C 项:金属的氢氧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D 项:非金属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 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6.下列物质转化关系,在给定条件下都能实现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A 项:NO 或 NO2 通入水中时,如果同时不断鼓入氧气,是可以成硝酸的 B 项:对 C 项:铜不与盐酸反应,无论浓、稀;除非加入氧化剂(双氧水、硝酸等) D 项:铁与氯气点燃生成的是三氯化铁 7.已知由一种阳离子与两种酸根阴离子组成的盐称为混盐。向混盐 CaOCl2 中加入足量浓硫酸,发生反应: CaOCl2+H2SO4(浓)== CaSO4+Cl2↑+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aOCl2 中的两种酸根阴离子分别为 Cl-和 ClO- B.CaOCl2 和 Cl2 中均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C.在上述反应中,浓硫酸不体现氧化性D.每产生标准状况下 2.24 L Cl2,转移电子的数目约为 6.02×1022 【答案】B 【解析】A 项:氯化钙与次氯酸钙的混盐,这种写法是取的最简式 B 项:氯化钙和次氯酸钙里均无非极性共价键 C 项:氯离子和次氯酸根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归中反应,硫酸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 项:C 判断对了 D 就能对,归中反应方程式写出来,注意电子转移只算一边即可 8.完成下列实验,所用仪器或操作合理的是 A B C D 配制250 mL 0.10 mol·L−1 NaOH 溶液 除去工业乙醇中的杂质 除去粗盐水中 的不溶物 用标准NaOH 溶液滴定 锥形瓶中的盐酸 【答案】C 【解析】A 项:容量瓶里不能直接放固体,需要先在烧杯里配制成浓溶液,再转移入容量瓶 B 项:蒸馏时,温度计应该置于支管口 C 项:对 D 项:根据手势,用的是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是左边那个 9.下列解释实验事实的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向 AgCl 悬浊液中滴加 Na2S 溶液,白色 沉淀变成黑色 2AgCl+S2− == Ag2S+2Cl− B 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产生可燃性 气体 2Fe+3H2O(g) === Fe2O3+3H2 C 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加少量小苏打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Ca2++OH−+HCO3− == CaCO3↓+H2O D 将 Cl2 通入 KBr 溶液,无色溶液变黄色 Cl2+2Br− == 2Cl−+Br2 【答案】B 【解析】B 项:铁与水蒸气反应产物是四氧化三铁 10.肉桂皮是肉桂树的树皮,常被用作药物和食用香料,有效成分为肉桂醛。从肉桂皮中提取肉桂醛的主 △要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肉桂醛可用作食品添加剂且不应过量 B.肉桂醛可溶于乙醇 C.红外光谱可检测出肉桂醛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醛基 D.肉桂醛长期置于空气中容易发生还原反应 【答案】D 【解析】A 项:食品添加剂包含:防腐剂、调味剂、营养增加剂、色素等,注意控制用量 B 项:用乙醇萃取的操作可推理其溶于乙醇 C 项:红外光谱可以判断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 D 项:碳碳双键和醛基都有还原性,易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11.室温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11 的氨水和 pH=11 的 Na2CO3 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 c(OH-)均为 1×10−11 mol·L−1 B.分别把 100 mL pH=11 的 NaOH 溶液和 pH=11 的氨水加水稀释至 1 L,所得溶液 pH 均为 10 C.分别向等体积的 0.1 mol·L−1 HCl 溶液和 0.1 mol·L−1 CH3COOH 溶液中加入等浓度的 NaOH 溶液,恰好为中性时,消耗 NaOH 溶液的体积相等 D.分别向 1 mL pH=3 的盐酸和 pH=3 的 CH3COOH 溶液中加入少量 CH3COONa 固体, 两溶液的 pH 均增大 【答案】D 【解析】A 项:前者抑制水的电离,后者促进水的电离 B 项:相同 pH 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稀释后电离程度不一样,pH 变得不一样 C 项:显然不等 D 项:不管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都是往溶液中加入碱性物质,自然 pH 都增大 12.“星型”聚合物具有独特的结构,在新兴技术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下图是某“星型”聚合物的制备过程。已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单体Ⅰ的核磁共振氢谱有两组吸收峰,峰面积比为 1∶2 B.单体Ⅰ与单体Ⅱ制备聚合物 X,产物中有 H2O C.聚合物 X 转化为聚合物 Y 发生取代反应 D.聚合物 Y 可通过末端的碳碳双键交联形成网状结构 【答案】B 【解析】A 项:键线式,别漏了与羟基相连的亚甲基 B 项:发生了酯交换反应,没有水丢下来,要丢也是丢醇 C 项:羟基与酰氯的取代 D 项:左右可以加聚,上下也可以加聚,那显然就能形成网状结构嘛 13.工业上应用两矿法浸出软锰矿(主要成分 MnO2)和方铅矿(主要成分 PbS、FeS2),制备 PbSO4 和 Mn3O4,转化流程如下。 已知:PbCl2 微溶于水,溶液中存在可逆反应:PbCl2+2Cl- PbCl4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Ⅰ中可使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和 NaCl 的混合溶液 B.Ⅱ中生成的沉淀 Y 是 Fe(OH)2 C.Ⅳ中试剂 X 可能作氧化剂 D.Ⅴ中发生反应:Pb2++SO42-== PbSO4 【答案】C【解析】A 项:有二氧化锰在,加浓盐酸会生成氯气 B 项:二氧化锰将亚铁氧化成铁离子,所以 Y 是氢氧化铁沉淀 C 项:二氧化锰氧化了亚铁和过硫根,自己被还原为二价锰离子,但是产物是+三分之八价,所以要加入氧 化剂 D 项:氯化铅微溶,向难溶的硫酸铅转化,要写沉淀转化的方程式,氯化铅不能拆 14.某同学研究 FeSO4 溶液和 AgNO3 溶液的反应,设计如下对比实验。 实 验 Ⅰ Ⅱ 现 象 连通电路后,电流表指针向右偏转,分别 取反应前和反应一段时间后甲烧杯中的 溶液,滴加 KSCN 溶液,前者几乎无色, 后者显红色 连通电路后,电流表指针向左发生微小的 偏转,丙、丁烧杯中均无明显现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仅由Ⅰ中的现象可推知 Ag+的氧化性强于 Fe3+ B.Ⅱ中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的原因是 Fe2+氧化了银电极 C.Ⅱ中若将银电极换成石墨电极,电流表指针可能不再向左偏转 D.对比Ⅰ、Ⅱ可知,Ⅰ中 NO3-氧化了 Fe2+ 【答案】C 【解析】A 项:注意“仅”字,I 中可能存在的干扰氧化剂有:氢离子、氧气 B 项:亚铁显然没这本事,很可能发生了银的吸氧腐蚀 C 项:银的还原性有可能比亚铁离子强,做负极;换成石墨后,很可能亚铁离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池的正负 极掉个儿 D 项:对比了 I 和 II,控制变量是硝酸根、氢离子、氧气等,所以能判断是银离子氧化的亚铁离子 本题的关键在于:找到干扰因素 第二部分 (综合题 共 58 分) 本部分共 5 小题,共 58 分。 15.(11 分)(2020 年北京市东城区二模)甲烷水蒸气重整制取的合成气可用于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1)制取合成气的反应为 CH4(g)+H2O(g) CO(g)+3H2(g) H =+206 kJ/mol。 向体积为 2 L 密闭容器中,按 n(H2O) ∶n(CH4) =1 投料: a.保持温度为 T1 时,测得 CH4(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 1 所示。 b.其他条件相同时,在不同催化剂(Ⅰ、Ⅱ、Ⅲ)作用下,反应相同时间后,CH4 的转化率随反应 温度的变化如图 2 所示。 图 1 图 2 ①结合图 1,写出反应达平衡的过程中的能量变化:______kJ。 【答案】吸收 412(x-y) 【解析】根据热化学方程式 CH4(g)+H2O(g) CO(g)+3H2(g) H =+206 kJ/mol 可知,每当有 1 mol 甲 烷反应,就会吸热 206 kJ。这里甲烷反应的量 n=cV=(x-y)mol/L×2L=2(x-y)mol,因此吸热 412(x-y) kJ。 在图 1 中画出:起始条件相同,保持温度为 T2(T2> T1)时, c(CH4)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1) ② 根据图 2 判断: ⅰ. a 点所处的状态不是化学平衡状态,理由是 。 【答案】催化剂不能改变物质的平衡转化率;750℃时,反应相同时间,a 点对应的 CH4 的转化率低于使用Ⅰ 时 CH4 的转化率 【解析】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要看转化率(产物浓度)是否还会随时间发生变化。 ⅱ. CH4 的转化率:c>b,原因是 。 【答案】反应吸热,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 【解析】反应尚未达到平衡,同一时间的转化率与反应速率有关,影响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是温度。 (2)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如下。① 电池工作时,熔融碳酸盐中 CO32-移向 (填“电极 A”或“电极 B”) 【答案】A 【解析】氧气得电子后在正极与二氧化碳结合产生碳酸根,碳酸根迁移到负极与 CO 结合生成俩二氧化碳。 ②写出正极上的电极反应: 。 (3)若不考虑副反应,1 kg 甲烷完全转化所得到的合成气全部用于燃料电池中,外电路通过的电子的 物质的量最大为 mol。 【答案】500 【解析】1 kg 甲烷有 1000g÷16g/mol = 62.5 mol。制取合成气的反应为 CH4(g)+H2O(g) CO(g)+3H2(g), 甲烷先变为 CO 和 H2,最终全部转化为 CO2 和水。甲烷中 C 为-4 价,H 为+1 价,H 前后的化合价不变,C 变为+4 价,失去 8 个电子,因此甲烷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62.5×8=500 mol。 16.(2020 西城一模)(11 分)某铜合金中 Cu 的质量分数为 80%~90%,还含有 Fe 等。通常用间接碘量 法测定其中 Cu 的含量,步骤如下: Ⅰ.称取 a g 样品,加入稀 H2SO4 和 H2O2 溶液使其溶解,煮沸除去过量的 H2O2,冷却后过滤,滤液定 容于 250 mL 容量瓶中; Ⅱ.取 50.00 mL 滤液于锥形瓶中,加入 NH4F 溶液,控制溶液 pH 为 3~4,充分反应后,加入过量 KI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溶液呈棕黄色; Ⅲ.向Ⅱ的锥形瓶中加入 c mol·L−1 Na2S2O3 溶液滴定,至锥形瓶中溶液为浅黄色时,加入少量淀粉溶 液,继续滴至浅蓝色,再加入 KSCN 溶液,剧烈振荡后滴至终点; Ⅳ.平行测定三次,消耗 Na2S2O3 溶液的体积平均为 v mL,计算铜的质量分数。 已知:ⅰ.F−与 Fe3+生成稳定的 FeF63−(无色)。 ⅱ.I2 在水中溶解度小,易挥发。 ⅲ.I2+I− I3−(棕黄色)。 ⅳ.I2+2Na2S2O3== 2NaI+Na2S4O6(无色)。 (1)Ⅰ中 Cu 溶解的离子方程式是 。 (2)Ⅱ中 Cu2+和 I−反应生成 CuI 白色沉淀和 I2。①加入 NH4F 溶液的目的是 。 ②Cu2+和 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③加入过量 KI 溶液的作用是 。 (3)室温时,CuSCN 的溶解度比 CuI 小。CuI 沉淀表面易吸附 I2 和 I3−,使测定结果不准确。Ⅲ中,在 滴定至终点前加入 KSCN 溶液的原因是 。 (4)样品中 Cu 的质量分数为 (列出表达式)。 【答案】(每空 2 分,共 11 分) (1)Cu+H2O2+2H+== Cu2++2H2O (2)①将溶液中的 Fe3+转化为 FeF63−,防止其氧化 I−     ②2Cu2++4I−== 2CuI↓+I2 ③将 Cu2+充分还原为 CuI;I−与 I2 结合生成 I3−,减少 I2 的挥发 (3)将 CuI 沉淀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 CuSCN 沉淀,释放出吸附的 I2 和 I3−,提高 测定结果的准确程度 (4)(63.5×5×cv×10−3/a)×100%(1 分) 【解析】(1)铜本身不和氢离子反应,所以用了过氧化氢做氧化剂,将 Cu 转化为离子,溶于水。注意溶 液是酸性环境,过氧化氢的还原产物为水。 (2)①根据知识积累,知道三价铁可以氧化碘离子,造成干扰。根据已知信息,F−可以与三价铁配位,生 成稳定的配合物,从而减弱了三价铁的氧化能力。 ②根据反应现象,产生白色沉淀和棕黄色溶液,可知产生了 CuI 沉淀和碘单质。 ② 根据已知信息 ii 和 iii,可知为了增大碘单质的溶解度,所以将其转化成了 I3−。 (3)根据已知信息,CuI 沉淀表面易吸附 I2 和 I3−,使测定结果不准确。而且 CuSCN 的溶解度比 CuI 小, 所以可以将 CuI 转化为 CuSCN,而 CuSCN 不会吸附 I2 和 I3−,这样测定结果较准确。 (4)两个铜离子会生成 1 mol 碘单质,消耗 2 mol 硫代硫酸根。因此铜离子的量为 5cv×10−3 mol(关注到定 容为 250 mL,滤液取出 50 mL),总质量为 a 的话,其质量分数应为(63.5×5×cv×10−3/a)×100%。 17.(2020 西城一模)(10 分)研究 1,3-丁二烯和 Br2 以物质的量之比为 1∶1 加成时的反应: 文献:Ⅰ.一般情况,在相同条件下,化学反应的活化能(E)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小。Ⅱ.1,3-丁二烯和 Br2 以物质的量之比为 1∶1 加成时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变化的示意图如下: (1)已知: ①稳定性:A ______ B(填“>”、“=”或“ a;a 与 c 对比, c(H+) 几乎相同,但 a 中 c(CH3COOH)约为 c 的 2 倍,使速率 a > c (6)CH3COOH 是与 Mg 反应产生气体的主要微粒 (7)120min 附近,Mg(OH) 2(s) Mg2+(aq) + 2OH–(aq)均达到平衡状态,因此 pH 基本不变;c(Mg 2+) Ⅰ≈Ⅱ>Ⅲ,Ⅰ、Ⅱ中上述平衡相对Ⅲ逆移,c(OH–)减小,pH 减小 【解析】 (2)醋酸的浓度为 0.1 mol/L,pH 为 2.9,氢离子浓度约为 10-3 mol/L,二者比值为 100,从这里也能看出醋 酸是个弱酸。 (3)这个问题,需要从图中找信息,图 1 是反应速率,图 2 是 pH,可以看到,起始阶段,虽然 II 的 pH 更 大,即氢离子浓度更小,但是反应速率却比 III 更快,所以起作用的主要物质是醋酸分子而不是氢离子。 (不对称的控制变量) (4)冰醋酸中主要存在的不是水和氢离子,而是醋酸分子,此时 Mg 仍能产生气体,说明 Mg 可以和醋酸 直接反应。 (5)这就是一个控制变量实验。a 和 b 的醋酸浓度相等,但氢离子浓度不等,但 a 和 b 的起始速率相近。a 和 c 的氢离子浓度相等,a 中醋酸浓度大于 c,但 a 的起始速率远远大于 c,说明醋酸浓度是影响反应速率 的主要因素,进而说明溶液中与 Mg 反应的主要微粒是醋酸。 (7)先生成醋酸镁或氯化镁,接下来 Mg 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III 中镁离子的浓度较低,所以 Mg(OH)2(s) Mg2+(aq) + 2OH–(aq)水解平衡被抑制得较少,pH 略高。这个题和本模拟题 14B 选项有异曲 同工之妙。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推荐资源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