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初三语文上册单元真题训练(第三单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初三语文上册单元真题训练(第三单元)

ID:284595

大小:41.66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10-2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2021 学年部编版初三语文上册单元真题训练(第三单元) 【2020·北京】 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回答问题。(共 5 分)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写到了 ① 的自然之景,抒发了 ② 之情。(2 分) 【答案】红日西沉;离别愁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诗歌前两句的意思是: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 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诗句中的“白日斜”为自然之景的出处,意思是: 日落西斜,即红日西沉。“浩荡离愁”则是作者情感的体现之处,意思是:浩浩荡荡的离愁。 2.孟浩然《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与本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都写到了落 花。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春晓》中,诗人通过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听到一阵风雨声,不知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被摇落 了多少呢?用“花落知多少”表达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己亥杂诗》中,“落红”本 指脱离花枝的花,诗人以“落红”自喻,以“落红护花”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虽然已经辞官,但仍会关心 国家命运和前途,体现出作者的奉献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能力。《春晓》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 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 之情。末尾两句为本诗联想,其中“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己 亥杂诗》是诗人辞官归乡途中之作。诗人以“落红”自喻,表达诗人虽然已经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命运 和前途,不忘报国之志,以表达诗人至死仍牵挂国家一腔热情和无私奉献的精神。【2020·河北】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5 分) 赤壁登 幽州台歌 杜牧 陈子昂 折戟沉沙铁未销, 前不见古人, 自将磨洗认前朝。 后不见来者。 东风不与周郎便, 念天地之悠悠, 铜雀春深锁二乔。 独怆然而涕下! 1.请解释《赤壁》这首诗中加横线的句子。(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折断的戟沉埋在泥沙中还未销蚀。自己磨光洗净,辨认出是前朝遗物。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诗句的含义。“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意思是折断的戟沉埋在泥沙中还 未销蚀。自己磨光洗净,辨认出是前朝遗物。 2.阅读《登幽州台歌》,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你体会到的作品情境。(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是人自己登楼远眺,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 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 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孤寂郁闷的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诗人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 来,怆然流泪了。因此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这里免不了有对时世 的感伤,但也有诗人对诗坛污浊的憎恶。诗人看不见前古贤人,古人也没来得及看见诗人;诗人看不见未 来英杰,未来英杰同样看不见诗人,诗人所能看见以及能看见诗人的,只有眼前这个时代。这首诗以慷慨 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 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2020·湖北黄冈】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8 分) 【甲】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早兴①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②心空思想③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释】①此诗是长庆三年(公元 823 年)诗人到杭州任刺吏第二年早春所作。②觉:醒。③思想:烦恼。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甲诗首联第一句点题,交代了游踪;第二句从大处落笔写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云与湖面相接,勾 画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乙诗通过对小狗、小鸟这两个对春天极为敏感的动物的传神刻画来写早春气息:冬天过去,天气转 暖,大地变得潮湿,小狗对此敏感而“上阶眠”;一向活泼的小鸟也不放过这可 爱的时光,正在窗前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 C.乙诗“半销宿酒头仍重”说明诗人昨日饮酒甚多。春宵佐以美酒,本是人生一大乐事,但作者因思 念家乡而开怀大饮,以致大醉,到次日早晨仍有头重脚轻之感。 D.乙诗中,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如“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 了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抒发了诗人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ABD.正确;C.有误,乙诗“半销宿酒头仍重”说明昨日饮 酒甚多。春宵佐以美酒,自是人生一大乐事,以致诗人忘了自身的酒量,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到次日早晨起来尚有头重脚轻之感。从尾联内容也可知选项中说是因为“思念家乡而开怀大饮”错误。 故选:C。 2.赏析甲诗颔联,说说它是怎样写早春的。(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甲诗颔联通过对莺、燕两种对春天敏感的、有代表性的鸟来描写早春:“几处”,说明莺尚不多; “争暖树”,说明天气尚冷;“谁家”,说明燕刚到且少;“啄春泥”,说明燕刚开始建巢,春来尚早。这些 和“早”(早到)、“新”(刚来)一起,无不透露着早春气息。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的赏析。解答此题注意抓住诗句写作的对象及其特点进行分析。甲诗的颔联是“几 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诗句描写的对象是春禽,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 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 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说明莺 的数量少;“争暖树”说明天气还比较冷,二者都突出春尚早。“谁家”二字的疑问,既表现出诗人细腻 的心理活动,也说明“啄春泥”的燕子数量少,表明春天刚至;“新燕”也表明春天刚至。 3.赏析甲、乙两诗的尾联,分析它们的抒情方式和所表达的情感。(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抒情方式:两诗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的情感:都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抒发了对 生活的热爱之情。(或:都抒发了春天来临时人的喜悦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抒情方式及情感的理解与分析。 甲诗的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意思是: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 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最爱”“行不足”直抒胸臆,表现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的快乐,“行 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 乙诗的尾联“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意思是:睡醒后只觉得心境非常空明而没有烦恼,大概 是夜里没有思乡之梦撩人愁思的缘故吧。这两句照应诗题,写夜间因为没有乡梦撩人愁思,睡醒后心境空 明。直接抒发诗人内心的喜悦,暗示出诗人的身心已完全被春天的气息所感染,他又迎来了一个明媚的 春天。【2020·湖南常德】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5 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赏析。“足”的意思是足够,充足。前两句诗的意思是不要笑农家腊 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可见农民的热情好客。“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 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或非常贴切写出了农家人的好客、真情的纯朴品质与行为。 2.你会在哪些情境下运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佳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面对困境时。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 进入新的天地。 ②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赏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一座座的山,一条条的水,好像前方没有 道路。但却过一座的山头,在那柳暗花明的地方出现了一座村庄,这句诗既写景,又蕴含了哲理,当人生 陷入某种困境时,如能锲而不舍,继续前进,往往会豁然开朗,发现一片新天地。据此可作答。 【2020·安徽】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16 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咏 菊 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①瓦轻,芭蕉新折败荷②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③初开晓更清。 【注】①著:附着。②荷:也称作莲。③金粟:金粟一般的花蕊,这里指菊花。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 分) (1)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        (2)濯清涟而不妖 妖:        (3)宜乎众矣 宜:        (4)金粟初开晓更清 初:  【答案】(1)只(2)(过分)艳丽(3)应当(4)开始,刚刚(每小题 1 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思的能力。(1)~(3)题为课内重点词语,结合日 常积累,或联系句意进行推敲即可作答。第(4)题虽然是在课外古诗中的词语,但联系学过的杜甫《闻官 军收河南河北》中“初闻涕泪满衣裳”的“初”可知,是“开始,刚刚”的意思。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答案】(1)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2)(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正确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重要句子的能力。首先,判断句子是否属于特殊句式, 本题第(2)句是省略句。其次,抓住关键词。第(1)题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翻译为“的”;“甚蕃” 翻译为“很多”。第(2)题中的“中通”译为“内部贯通”,注意“蔓”“枝”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2. 《爱莲说》中,菊是__________的象征;《咏菊》中,菊有_________的特点。(用原文词语填空)(2 分) 【答案】隐逸(者)耐寒(每空 1 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的能力。第一空,题干已明确其写法是“象征”,依据“予谓 菊,花之隐逸者也”可知,该空应填写“隐逸(者)”。第二空,抓住“耐寒唯有东篱菊”可知,菊花有“耐 寒”的特点。 4.《爱莲说》《咏菊》对莲(荷)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6 分) 【答案】情感:《爱莲说》喜爱(赞美)莲,《咏菊》不喜爱(鄙弃)荷。 原因:《爱莲说》中,莲具有坚贞高洁、正直不阿的品格;《咏菊》中,荷不耐寒,缺乏坚忍无畏的品格。 【解析】本题考查初步领悟古诗文的内涵的能力。回答时,注意联系文章的写法和主旨来分析。两文都运 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爱莲说》中,作者认为“莲”是“花之君子者也”,表达了对莲花坚贞高洁、正直 不阿的品格的赞美;《咏菊》中,作者赞美了菊花的耐寒,写“荷倾”正是为了反衬菊花耐寒,据此即可 得出因为“荷”不耐寒,缺乏坚忍无畏的品格。 【2020·广东】 阅读下面内容,回答问题(10 分) (一)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候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 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妻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成武不能屈。此之谓大 丈夫。”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岂不诚大丈夫哉/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不得志/寻向所志 C.此之谓大丈夫/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D.威武不能屈/猥自枉屈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辨析。A 选项中“诚”都是“的确”、“真的”意思。故选 A。B 选项中“不得志”中 的“志”意为“志向,抱负”,名词;“寻向所志”中的“志”意为“做标志”,名词作动词用。C 选项中第 一个“谓”意为“叫做”;第二个“谓”意为“认为”。D 选项中第一个“屈”意为“使屈服”;第二个“屈” 意为“委屈”。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一怒而诸候惧,安居而天下熄。 (2)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答案】(1)(他们)一旦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安静静地待着,天下就平安无事, (2)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走天下(最)光明的道路,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结合语境,两句都是对句,注意对句的翻译,句子结构相同。翻译时要采用“直 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将关键词语,翻译准确,句意流畅。所考句子来自课本,难度不大。 8.结合选文,概括孟子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3 分) 【答案】 ①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②无论得志与否,都不放弃做人的原则;③富贵不迷乱,贫 贱不动摇,威逼不屈服。(每 1 点 1 分)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大丈夫”是全文论说的重点。“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 道”是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是无论得志与否,都不 放弃做人的原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迷乱,贫贱不动摇,威逼不屈服。三 个标准,考生要将三个标准与文中具体内容相对应,才会理解得透彻。 (二)(9 分) (孔)祯,高宗时为苏州长史。曹王明为刺史,不循法度,祯每进谏。明曰:“寡人天子之弟,岂失 于为王哉!” 祯曰:“恩龙不可恃,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乎?”明不悦, 明左右有侵暴下人者,祯捕而杖杀之。明后果坐法,迁于黔中,谓人曰:“吾愧不用孔长史言,以及于 此!” (选自《旧唐书·文苑传》)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不循法度(遵照) B.恩宠不可恃(倚仗) C.被捕而杖杀之(用杖刑) D.以及于此(比得上)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解释。D 选项中“及”是“达到(某种程度)”的意思,不是“比得上”。 10.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 分) 大 王 不 奉 行 国 命 恐 今 之 荣 位 非 大 王 所 保 独 不 见 淮 南 之 事 乎 【答案】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乎【解析】本题考查断句。首先要通读文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及事情发生的逻辑 顺序,这是断句的基础。其次,依次解释句子中每个词语的意思(不会解释的个别词语可暂时不解释), 再把词意串联起来,明确大概意思。最后,根据句意在需要停顿的地方标出断句即可。 11. 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孔祯是个怎样的人。(3 分) 【答案】①敢于直谏:敢于多次向曹王直言进谏;②执法严明:对曹王身边欺 凌百姓的人严惩不贷;③具有远见:预见曹王恃宠而骄的结局。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以上三点都可从文章前后找到对应的事件,作答时要结合事件来分析。采用 人物性格+具体事件的格式答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准确。 【2020·湖北黄冈】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14 分)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 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 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 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 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口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驰马,意气扬扬,甚自 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② 深矣常有以自下③空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注释】①御:马夫。②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③自下:谦虚。 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1)性行淑均( ) (2)拥大盖,策马( ) (3)身相齐国( ) (4)晏子怪而问之( ) 【答案】①善良公正;②驾御(驾着);③担任相国(当国相);④感到奇怪(对…感到奇怪)。【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 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①句意:性格和品行善良平正。淑均:善良公正。②句意: 头顶上撑着大车篷,用鞭子赶着四匹大马。策:驾御(驾着)。③句意:做了齐国的相国。相:担任相国 (当国相)。④句意:晏子感到奇怪,便问车夫。怪:感到奇怪(对……感到奇怪)。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 分) A.愚以为宫中之事 晏子荐以为大夫 B.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 C.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D.其夫为相御 其后夫自损抑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 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A.以为:认为/以为:把……作为;B.之:的/之: 的;C.于:在/于:对于;D.其:她(的)/其:那样。故选:B。 22.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2 分) 今 者 妾 观 其 出 志 念 深 矣 常 有 以 自 下 者 【答案】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 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意为:现在我看他,深谋远 虑,自己却总是很谦虚的样子。故停顿为: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23.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4 分) (1)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都拿来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够使将士们团结和睦,才能高和才能低的人(德才高低的人) 都有合适的安排。 ②而(通过)你的表现,(可以看出你)自认为很满足了,我因此要求离开(离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 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重点词:悉,全,都。以,来。咨, 询问。行阵,指部队。和睦,团结和谐。优劣,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句意:都拿来征询他的意见,就一 定能够使将士们团结和睦,才能高和才能低的人(德才高低的人)都有合适的安排。②重点词:子,你。 之,的。去,离开。句意:而(通过)你的表现,(可以看出你)自认为很满足了,我因此要求离开(离 婚) 24.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的名相,请结合文段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2 分) (1)诸葛亮的标准: (2)晏子的标准: 【答案】①忠贞纯正;忠诚报国;能干公正;久经锻炼与考验。 ②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改正(知错能改),或:做人谦恭,不张扬。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从【甲】文 中“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可以看出,诸葛亮的用人标准是:忠贞纯正、忠诚报 国;从“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可以看出,诸葛亮的用 人标准是:能干公正、久经锻炼与考验。【乙】文中晏子的车夫在接受了妻子的批评之后,变得非常谦恭, 最后被晏子推荐为大夫。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晏子的用人标准是: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改 正。(知错能改)或:做人谦恭,不张扬。 【2020·浙江绍兴】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5 分) 世人无贤不肖,皆言“忍”。若真能忍,则其取祸必少,败事必寡。 昔里中一富儿素悭,亦能从事于忍。遇仇家欲嫁祸,乃贿一乞丐,于元旦托乞,故出言詈①之,富儿 不为动;已复詈其妻子,富儿不胜忿,持梃挞之,一击而毙,为仇家所持,竟坐②偿。此知从事于忍,至于 难忍,而卒不能忍者也。 刘忠宣公里居,舟行水畔,一人方帽青衫,呼公名大骂,若为不闻也者。其人骂至五里许,倦而返。 不逾月,一主政以公差舟行,前一人复骂主事,如骂刘公者;主政曰:“何物怪人?横逆至此。”命抶③之二 十,不数日死。 及死,乃知其宗室而病心④者,主政竟坐偿。人乃问忠宣曰:“公何以知此人宗室而不与 较耶?”公曰“余位卿贰⑤,彼知我而故詈之非有所恃何以及此余故不问。”此烛⑥患于未来,而能忍人之 所不能忍者也。 吁,世之言忍者,能以刘公为法⑦ ,必能寡过。(选自江盈科《雪涛小说》,有删改) 【注释】①詈(lì):骂。②坐:犯罪。③抶(chì):笞,鞭打。④病心:指患心痛之疾。⑤备位卿贰:备位, 指任职,古居官的自谦之词。卿贰,即二品、三品的京官。⑥烛:洞察。⑦法:规范,准则,模范。此处指学 习的榜样。 1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4 分) (1)昔里中一富儿素慳_______(2)其人骂至五里许__________ (3)一主政以公差舟行______ (4)必能寡过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向来,一向 2)表约数(3)乘船,坐船(4)过错,犯错 【解析】考查实词的积累。(1)素常见意思有白色; 本来的;质朴;副词。一向;向来; 根据平时积累, 很快能得出正确解释。(2)根据学过课文“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很快迁移运用过来,“许”是“左右”的 意思(3)(4)注意词类活用即可 1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 分) 彼知我而故詈之非有所恃何以及此余故不问。 【答案】彼知我而故置之/非有所恃/何以及此/余故不问 【解析】考查断句的原则与方法。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该语段要断句子的上下文,了解文意,这是 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句,就容易错断。积累常见①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 唯、斯、今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②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 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在它们 的后面一般要断开。这样可以方便我们断句。 16.翻译文言文时,将句子中的省略成分补充完整,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请在括号里写 出省路的内容。(3 分) (①)遇仇家欲嫁祸,(②)乃贿一乞丐,于元旦托乞。(丐)故出言詈之,富儿不为( ③)动。 【答案】①富儿②仇家③之 【解析】考查文言文特殊句式省略句。做此类题,我们要明确文言文经常省略的成分主要有以下几种:① 省略主语 ② 省略谓语 ③省略宾语 ④省略量词 ⑤省略介词。根据对文章的理解,补出省略成分即可。 17.“以刘公为法,必能寡过",因为刘公的"忍”,是智慧的“忍”。请比较划公与富儿(或主政)的 表现,分析刘公的智慧。(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文中的富儿,不能洞悉仇家“欲嫁祸”之心,亦不能洞察可能招致的祸患,乞丐骂其妻子儿女时, “不胜忿”,最终落得“坐偿”的结局(主政亦是如此)。而刘公面对大骂“若不闻”体现的正是刘公的智 慧他善于洞察人心,他认为对方“知我而故”一定是有所倚仗,有所谋求;他还能预判事情的后果,知道 不忍或将引来祸患。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注意此题是两问,一问“比较刘公与富儿的表现”,根据内容可知 富儿当乞丐骂其妻子儿女时,“不胜忿”,最终落得“坐偿”的结局;刘公面对大骂“若不闻”。一问“分析 刘公的智慧”,刘公善于洞察人心,他认为对方“知我而故”一定是有所倚仗,有所谋求。他还能预判事情 的后果,知道不忍或将引来祸患。解答时按点答分即可。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