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精准培优专练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三精准培优专练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含答案

ID:284837

大小:65.5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0-10-2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座城市的情深意长 常克 ⑴四川广元是历史文化名城,有剑门雄关、昭化古城等古迹,也有现代化的繁华闹市, 但我心头久留的,却是那片连绵的芦苇荡。它们迎风摇曳的所在,令人不可思议——广元城 中心的嘉陵江边。 ⑵从雄奇峻峭的剑门关回到广元城区,晚饭后,朋友们决定去逛逛最热闹的老街。八点 来钟,广元的老城闹市区,霓虹灯光芒四射,这个时间正欢快得手舞足蹈。转悠几条街,眼 睛渐渐有倦怠。正想回宾馆,有朋友往前一指说,呃,前面好像到嘉陵江边了。我们漫不经 心越过街区,走下临江护堤的石梯。宽阔的嘉陵江奔涌而过,而我们第一眼看见的,居然是 一片无边无际的芦苇荡,黑压压的,在夜色中犹如浓墨泼洒,波澜壮阔妙不可言。那一瞬间, 我们都惊呼起来。 ⑶那芦苇生得实在有气势,高出人大半头,估计得有一两公里长,顺着嘉陵江岸一直延 伸。显然是经过了精心布局,一条弯弯曲曲的木板栈道,就在芦苇丛中穿过,若隐若现。可 以想象,逢入秋或者春花烂漫,这一片芦苇荡中,当有多少人流连,一拨拨来,一群群去, 看花絮如雪,听江声杳渺,蒹葭苍苍在水一方…… ⑷这么好的芦苇荡,印象中应该生长在城市外围,或者乡村的湖塘、远山的田垄、人迹 罕至的荒郊……此时此刻,在城市的核心区,如此喧嚷的通衢,居然也能“遇见”。 ⑸城市芦苇荡,貌似草叶几枝,实则四两拨千斤,神来之笔。 ⑹什么叫城市的情商?这就是! ⑺越来越多面貌雷同的都市,繁华无处不在,久之倒觉得乏善可陈。宝马香车高厦丽楼 早就不是话题,说白了,缺的是钢筋水泥之下的那份体贴,那种淡淡的笑意。正如一个人, 1 . 应 用 散 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纵然锦衣玉食雍容华贵,但老正襟危坐,也就索然无味矣。 ⑻体现城市情商者,不一定浓烈惊艳,也不一定成为地标,但一定亲切柔软,能够让人 放松下来。入则芳草萋萋,别时落霞与孤鹜齐飞,求的就是那种意境。 ⑼城市情商对应出城市格局。有情商的城市,格局断不会小。格局说到底,讲的是以点 带面,讲的是对他人的接纳、给予和激励。城市有格局,才会让人觉得日子越来越滋润,心 里头多半都月色溶溶或者遍地阳光。 ⑽回到家乡后专门查资料,才知我们眼里那一湾芦苇,确切地说,应该叫巴茅,只是和 芦苇长得极像。巴茅居然可以变身为城市景观!建一处临江长廊,本可以有更多奇花异木的 选项,可以更“富丽堂皇”,可以更“高大上”,但广元选择了长在山沟里的巴茅,实际上 也就是选择了诗与远方。这个创意足够“极简”,也足够有情商。 ⑾到过重庆的人,会觉得重庆地铁和轻轨特别好玩,它们在山峦起伏的城市中纵横捭阖, 或者上天,或者瞬间入地,被人形象地比喻为三百六十度立体魔幻现实主义效果,已经成为 外地游客玩转山城的一道必修课。让人觉得特别贴心的是,不同站点外立面的设计各有表现 的主题,比如牛角沱站是时光隧道夜景主题,江北机场站是青花瓷中国风主题……坐一趟地 铁或轻轨,就是一次轻盈但熨帖的文化分享,心灵总有几分得了抚慰的感动。被一种城市的 温情折服,可能缘于某处景致,也可能得自重新唤起的某种民俗民风。只要用心,城市便可 暗含情商。 ⑿让城市温暖起来,无须轰轰烈烈。每一种安顿都来自家园的呼唤,那些让人嫣然一笑 的都市情愫,无论白天黑夜,会在心头热乎乎地弥漫。就像芦苇或者巴茅,生在水乡泽国深 山老林,那叫本色;生在闹市区,那就有了表情,会笑,会唱歌,会舞蹈,会流露出一座城 市的情深意长。 (选自《人民日报》2018 年 2 月 21 日,有删改) 1.下面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第⑵段中“惊呼”一词表现了我们看到芦苇荡时的惊讶之情,一是因为面积大,黑压压 一片;二是因为不合常理,位于城市的核心区。 B.第⑶段画线部分虚写芦苇荡,句式整散结合,化用诗句更增文化底蕴,营造出芦苇荡优 美典雅的意境,与整个城市的设计理念吻合。 C.广元选择了长在山沟里的巴茅作为城市景观,创意“极简”,也极富情商,既让城市多 了一份柔软与体贴,更让城市有了诗与远方。 D.作者认为,一个城市的情商不在于有多少宝马香车高厦丽楼,也不在于有多么浓烈惊艳,而在于城市的设计有没有与众不同的亮眼处。 2.第⑾段叙写重庆的地铁和轻轨有什么作用?(6 分) 3.结合全文内容,探究标题中“情深意长”的丰富意蕴。(6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天地苍茫一根骨 庞进 (1)司马迁的祠墓在陕西的韩城市。祠内有他的塑像:束高发,穿红袍,长眉入鬓, 双目炯炯----那眼神,有穿透历史烟云的明晰和超凡入圣的穆然;显著的还有那一袭长及心 胸的须髯,给人一份文人的傲岸和学者的庄重。据说,人受过宫刑,胡须会随之脱光,而这 尊塑像,依然大须飘拂——这大概是民意使然了:你皇上要把一个血性须眉变成一个不男不 女的“太监”,可在我们老百姓的心目中,这个人依然是男子汉,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男 子汉! (2)仔细看,司马迁的塑像是稍稍有些斜的,头向北方偏着。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 是在遥望北方的苏武庙,因为这位在北国牧了十九年羊的汉朝使臣,和司马迁是肝胆相照的 僚友。另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迁是在遥望李陵,这位大汉名将的被迫降敌,正是司马迁罹祸 的原因啊。我是倾向于后一种说法的,我甚至觉得“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是有 某种必然性的。不错,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又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文人,这样的文人 提分训练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社会的良心。当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重创十万 敌骑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汉武帝刘彻是笑眯眯的,公卿王侯们也纷纷“奉觞上寿”,好听话 说得长乐宫的麻雀都似乎要变成翩翩起舞的宫女。无料几天后,李陵终因矢尽粮绝,寡不敌 众而被俘降敌。消息传来,全朝廷都哑巴了,刘彻更是“惨怆怛悼”,脸吊得像经了霜的秋 茄子。 (3)“你们还有什么话说?”朝堂上,刘彻目扫群臣。群臣或面面相觑,诺诺唯唯; 或言李陵该千刀万剐,夷其九族不足以抵罪。当刘彻对这样的看法眯目点头的时候,我们的 太史公站了出来。他说李陵平时克己奉公,身先士卒,有国士之风。此次出征,孤军奋战, 血染寒山,英勇可嘉。降敌是一时无奈,日后有机会,他还会报效汉朝的。“好你个司马 迁,”刘彻震怒了,“你竟敢替叛贼说话,谁给你的胆量?” (4)现在看来,司马迁充其量不过是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已。然而,问题倒不在于公道 话本身,而在于竟然有人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社会良心和专制强权在这儿发生了深刻的矛 盾。在刘彻的心目中,作臣子的差不多是一群牛马狗,鞭子下驮拉耕作,唯主子鼻息是仰, 哪里有你人模人样地站在我的对面说什么公道话的权利? (5)对武帝刘彻,司马迁曾经抱有幻想。做太史令,他异常勤奋,总想博得武帝的欢 心。即使站出来为李陵辩护,也是见皇上满脸的“惨怆怛悼”,禁不住效一番“款款之 愚”。然而,残酷的现实粉碎了文人的天真,他终于明白了:刚直不阿的书生和专横残暴的 帝王是冰和炭、玉和泥。于是,不再幻想不再幽怨,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为了“究 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和事业,他咬牙吞血,毅然决然地走向了苦难, “就极刑而无愠色”。至此,司马迁实现了一个转变,一个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从 此,一个书生走到了一个帝王,和这个帝王赖以存在的庞大体制的对立面。你可以摧残我的 肉身,但你摧不毁我的抱负;你可以夺取我的生命,你却打不倒我的精神。我就要谱写一部 世上从来没有的大书,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也让你刘彻看看, 什么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是文人的肝胆。寒凝春华发,血沃劲草肥。炼狱淬火,司马迁在提 升精神的同时,成就了一根骨头。 (6)好一根骨头啊!即使面对一百个汉武帝,一千次酷刑,一万回磨难,这根骨头也 不会酥软,绝不酥软! (选自《当代散文精品 1999》,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A.文章用“冰和炭、玉和泥”比喻“书生”与“帝王”之间的关系是不能苟且、互不相容的。 B.作者对司马迁塑像的描写着重突出了他的眼神和胡须,表现了他的精神风貌,展现出人 们心目中理想化的司马迁的形象。 C.对李陵降敌,司马迁陈述己见,完全是为了明辨是非:被俘降敌,实属可耻,但孤军深 入,没有后援,武帝亦有不可推卸之责。 D.“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句中的“我们”表现了作者对司马迁由衷的敬佩及为我们的 民族有这样的文人而自豪的思想感情。 E.文章化用鲁迅诗句“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是为了说明苦难成就了司马迁, 使他脱颖而出,完成了千古绝唱的《史记》。 2.从文章第⑤段看,作者说的“文人的天真”有什么含义,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回答并分析。 (6 分) 3.作者为什么说“李陵之祸”降临到司马迁头上有某种必然性?试做简要分析。(6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听听那冷雨 余光中 ①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渐渐沥沥, 天潮潮地湿湿。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穿过金门街①到厦门街的长巷短巷,雨 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 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下着雨的。不过大陆的土地 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 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裙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②这样想时,严寒里竟有一点温暖的感觉了。这样想时,他希望巷子永远延伸下去,不 是金门街到厦门街,而是金门到厦门。他是厦门人,二十年来,不住在厦门,住在厦门街, 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他也是广义的江南人,常州人,南京人,川娃儿,五陵少年。杏 花春雨江南,那是他的少年时代了。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 轻尘也都已不再。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 ③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 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 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他祖先的回忆和希望 便有了寄托。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淅沥一切云情雨意, 就宛然其中了。 ④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气空潭而迷幻, 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沐发后特有的淡 淡的土腥气,也许是蚯蚓和蜗牛的腥气吧。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 忆皆蠢蠢而蠕。 ⑤雨不但可嗅,可亲,更可以听。听听那冷雨。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 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更笼上一 层凄迷了。雨打在树上和瓦上,韵律都清脆可听。尤其是铿铿敲在屋瓦上,那古老的音乐, 属于中国。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 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 ⑥在古老的大陆上,千屋万户是如此。二十多年前,初来这岛上,日式的瓦屋亦是如此。 先是天暗了下来,然后凉凉的水意弥漫,风自每一个角落里旋起,每一个屋顶上呼吸沉重都 覆着灰云。雨来了,最轻的敲打乐敲打这城市。苍茫的屋顶,一张张敲过去,古老的琴,那 细细密密的节奏,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滴滴点点滴滴,似幻似真,若孩时在摇篮里, 一曲耳熟的童谣摇摇欲睡,母亲吟哦鼻音与喉音。 ⑦在日式的古屋里听雨,春雨绵绵听到秋雨潇潇,从少年听到中年,听听那冷雨。雨是 一种回忆的音乐,听听那冷雨,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 川在秧田和蛙塘里。 ⑧二十五年,没有受故乡白雨的祝福,或许发上下一点白霜是一种变相的自我补偿吧。厦门街的雨巷走了二十年与记忆等长。前尘隔海。听听那冷雨。 1974 年春分之夜(有删减) 【注】金门街与下文的厦门街都是台北的街道。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开篇作者由凄风冷雨中产生的单调感引发了对历史与现实的喟叹,表达出一种见景 生情的悠远的思索。 B.第三自然段中作者由“雨”联想到写“雨”的汉字,以对汉字的钟爱来倾注真切的赤子 之情,深化了主题。 C.第六自然段末句运用比喻修辞,把听雨的感受比作听到母亲哼唱催眠童谣,形象生动地 表现雨声柔婉亲切。 D.作者按时间先后顺序行文,从台北的春雨写到秋雨,创造了一个既朦胧又绚丽,既雄浑 又旷远的独特意境。 2.(1)文中划线句使用了叠词,请赏析其妙处。(3 分) (2)写出《荷塘月色》中使用叠词的一个句子,结合内容理解、品味。(3 分) 3.结合全文,分析题目“听听那冷雨”的内涵及作用。(6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愁的二次方 朱成玉 (1)生活,从没有像今天这般盛气凌人,高高在上,向我发号各种施令。(2)它对一颗心说,妥协吧。执拗的心,却宁愿被割出血来,也不肯停止奔波。 (3)我仿佛是一只被这个城市豢养的兽,逃不出牢笼。可是一颗心不愿听凭生活的摆 布,将自己典当给钢筋水泥的丛林。一颗心,总是朝着故里的方向,马不停蹄。月亮挂在人 间的肩膀上,一盏最高处的灯笼,引着我回家。 (4)一片、两片、三片……我看到有孩子在路灯下数着雪花。雪花越数越多。有人把 雪花当成精神的药片,有人把雪花当成灵魂的抹布。我把雪花当成我的乡愁,一片、两片、 三片……我数起了乡愁,乡愁越数越多。 (5)浓烈的酒精又一次将我麻醉,我跌跌撞撞,与弥散开来的乡愁抱个满怀。心里, 便埋入了乡愁的二次方。 (6)季节给了我再高的天空,我也飞不出最初的湛蓝。口袋里的钱多了,心却不再那 么丰盈。一览众小的喜,终是抵不过远离大地的悲。 (7)心若没地方安置,再好的日子,都是一种漂泊。 (8)今夜,一杯粗茶,不知能否沏开人到中年的落寞。 (9)我不怕衰老,这是命之所归。我甚至有些盼着自己,老到痴呆的那一天,会急迫 地去做一件事——将那滴答作响的时钟上的时针往回拨。就像儿时,盼着父母下班,将它往 前拨一样。 (10)那样,是不是就可以让时光倒退,可以重新怀揣着我们最初的美好愿望;可以让 玫瑰重新再开;可以让夜把天空退还给白天…… (11)那样,是不是就可以跟在母亲的脚印后面,将整个尘世踏个洁白。 (12)父母省吃俭用扯了很多花布,可是儿女们却再也不穿那种小棉袄;不小心摔碎外 婆最疼爱的一个青花瓷碗,却狡猾地嫁祸于猫。猫得到了鸡毛掸子的追打,委屈使它的眼睛 变得更蓝;父亲跺跺脚,身上的雪落下来,心上的雪却又堆积了一层——因为没有讨到工钱, 年货还没有着落;母亲总是宁愿躲在黑暗里,也不开灯。她省下的电费,我没算过到底能有 多少钱;放学回家的小小人儿,仿佛胸中永远藏着快乐的鸟,一唱起来就没完没了…… (13)今夜,提一盏什么样的灯,才能够重新照亮我们的年华。故乡,要在内心积攒多 少白月光,才能铺一条通往你的银色的路啊。 (14)今夜,风在天涯写信给过往的尘埃,今夜,我在写诗给心心相念的故乡: 故乡,走的时候, 忘记了吻一下你的额头。 回来的时候,我要重重地,给你磕头。 故乡,一别经年, 我仍旧是热的啊, 我是你的孩子, 我永远在你温暖的襁褓…… (15)故乡,为你写的每一首诗都是热的。你看啊?心若一动漫山遍野的桃花就红了…… (16)故乡,我是你忘关的水龙头,汇成小溪,汇成河,汇成大海。 (17)今夜,唯有把故乡的炊烟捻成一绺儿,缠绕到手指,做一枚乡愁的戒指,方可令 一颗心望梅止渴,稍稍安宁。 (18)故乡,你欠我一个大大的拥抱。 (19)故乡,我欠你一串回家的脚印! 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第一段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生活拟人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作者在生活中遇到很多 坎坷,表达了作者面对生活困境的坚韧。 B.文章写了父母的节俭和生活的艰辛,写了孩子们的欢乐和谎言等等,对这些往事的描写表 达了作者对故乡往昔生活的留恋。 C.文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自己比喻为“忘关的水龙头”,贴切而富有创造性,表达 自己情感的奔腾不息。 D.散文中有叙事有抒情,诗歌的引用,将情感推到最高点,直接抒发作者的思乡感情,情感 深刻且富有感染力。 2.简要评析文章(13)到(19)段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6 分) 3.结合全文,分析标题“乡愁的二次方”的含意。(6 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就恋这一把把黄土 ——路遥二十年祭 我由晋西越过黄河,经由吴堡、绥德、清涧、延川,翻过无数道山梁,穿过数不清的沟 壑,目看心记着一个又一个“圪崂”,一条连着一条的“沟”,一处又一处冒着人烟气息的 “川道”,最后站在了延安大学倚靠的文汇山上。 老实说,在我的双脚尚未站到这山脚,在我的眼睛还没看见这一道道山梁、一丛丛小树 之前,我的心早已飞到了这个叫“文汇山”的地方。它是那样让我魂牵梦绕!那样让我心旌 摇动!那样让我寝食难安!在记忆中,差不多只有浙江绍兴、云南昆明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地 方,曾对我产生过如此‘魔力’。而究其原因,则不过那里曾经有鲁迅在,曾经有一个西南 联大。但在我心目中,“文汇山”似乎又有不同,它气象阔大得多,几乎囊括了文学、历史、 政治乃至地理、风俗、民情,而又超越这一切。我不知道用怎样的语言来描述才恰当。我对 谷溪说,那里长眠着的那个人,他的文字描写着最平凡的生活,最普遍的人生,但却直逼人 的心灵,那是叫人读过脊梁变硬心肠变软的文字,在这一点上,二十世纪的中国,除鲁迅外, 没几个人能达到这样的高度。也许只有我自己明白,死死活活要来一次,并且终于来了,正 是受这“叫人读过脊梁变硬心肠变软”的文字的蛊惑。 在我印象中,黄土高原,是与干旱、苦难、贫穷,与深沉、坚毅、厚重密切相关的概念。 山是裸露的,土是黄的,河是干的,甚至连人们的语言也是质直坚硬的。我神往于那被远古 的雨水冲刷出来的沟沟坎坎,山崖上仿佛历史遗迹的一排排窑洞,河川里的一片片玉米田, 山梁上哨兵似的苹果树;我更欣赏那些在梁峁上耕作的山民们坚毅的表情,深沉的步履,欣 赏他们坚硬的语言传递出来的厚重品格。 感谢路遥,是他的文字让我对黄土地有了这份质感,对那里的人们多了一层体贴和了解, 也使我对我们中华民族的根性多了一点感悟。 不到大城市去治病,就让我在延安,万一不行了,就一个人躲在某一个山圪崂里悄悄地 死去。他又说,如果确诊为癌症,就独自跑向陕北榆林,买一块白布,钻在没人去的沙窝窝, 然后把白布往身上一盖,就离别人世。 病重后,他对生命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体悟,对人生产生了莫大的眷恋。但他更明白,人只有到了混不下去、活不下去的时候,才会更加依恋生我养我的故乡,疼我爱我的亲人。 其实,这样的表白,并非只在他病入膏肓之后,早在写作《人生》的时候,当高加林经历了 戏剧性的人生变故,感到世界无所可依的时候,他就借题发挥道:“亲爱的父老乡亲!他们 在一个人走运的时候,也许对你躲得很远;但当你跌了跤的时候,众人却都伸出自己粗壮的 手来帮扶你。他们那伟大的同情心,永远都会给予不幸的人!” 他因此希望留在延安,死在陕北,葬在黄土山。他渴望依偎在亲人的怀抱,躺倒在黄土 地的故乡。他曾对谷溪说:“你和高其国一定会弄一口棺材,把我埋在黄土山上。” 故乡,黄土,亲情,友情,在他丰富的内心世界,也许只有这几个词最重要。 在阅读路遥所产生的共鸣里,我也曾多次企图凝炼出几个关键词。但是,虽然能分明感 觉到,却无法做到。他的文字所传递的是一种完整的道德力量,一种脊梁似的正直和硬朗。 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核心的价值观。我理解,这种价值观至少包含了如下一些概念:赤诚、 忍苦、向上、热烈、正义、悲悯。我一度断言,这是中华民族初民时期留下的光荣品格。这 种建立在苦难、贫穷基础之上的宝贵品质,将消失在富裕、安逸之中。“像牛一样劳动,像 土地一样奉献”,“在平地上堆起理想的大山”,“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这是怎样赤诚 的心灵才能说得出的话!他不仅这样说,而且这样做!对于一个作家而言,说出了这样几句 话,塑造了高加林、孙少平、马建强、刘巧珍那样几个人物,可以死而无憾!可以视为不朽! 文汇山是典型的陕北黄土高原,稍稍出人意料的是,植被比我想象的茂盛。靠近延安大 学的这一部分,有三架梁峁,恰好给大学一个坚强的依靠。土是典型的陕北黄砂土,干爽、 坚硬,踩在上面,让人感觉踏实;树是典型的暖温带落叶小乔木和灌木,我所能认得的大概 只有几种栎树、山杨、白桦、山杏、小叶杨、山桃等;山本来无名,据说是在安葬路遥时, 生前好友们给取的名字。 透过树丛,看见了那一块碑,一座塑像,一个圆圆的坟墓。 墓用坚硬的石块砌成,比他活着时住过的土窑更加坚固。墓前方是他半身汉白玉雕像, 安放在一块黑色大理石基座上。墓的后方是一面宽大的石壁墙,上面镶嵌着孺子牛浮雕,和 他的名言“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墓的两侧,是他几位生前好友捐建的石凳石 桌,有《路遥文集》责编陈泽顺先生捐的,上刻“陕北的光荣,时代的骄傲”;有《平凡的 世界》责编李金玉女士捐的,镌刻着“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墓前两颗白皮松还没长 大,但已分明显出一点倔强的生机。 这里多么安静啊!安静得听不见一点动静! 可是,我又分明感觉到他脉搏的跳动,围坐在旁边的高朋文友的欢声笑语!他是喜欢野花的。山杏、杜梨,还有我不曾见过的山丹丹、兰花花、马茹茹,黄土高原 上那些独特而顽强的生命,他都爱。据说每当四月,当山梁、沟壑、窑洞硷畔,一丛丛粉红 的山杏烂漫时,他总抑制不住激动,兴匆匆地跑过去。他大概特别喜欢那种欢腾一般的热烈, 那种突破干旱与贫瘠的盎然生机。 墓碑下,已有先来的人放上了几束野花,使这宁静得有些寂寥的环境,放出一些暖色。 我让结伴而来的几个孩子一起去灌木下采摘野花,我们要编一个比别人大得多的花环,放在 他的墓碑下。 路遥,我们来了!路遥,就让这山花代表我们深深的敬意吧!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A.第 2 段用浙江绍兴、云南昆明等为数不多的地方衬托文汇山,用鲁迅来衬托路遥,意在 突出路遥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 B.在《人生》中塑造了高加林、孙少平、马建强、刘巧珍这些人物,这足以证明路遥“像牛 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 C.路遥的作品把黄土高原自然风光的雄浑、瑰奇同劳动人民的人性美、人情美密切交融, 具有一种浓郁的令人动情的乡土特色。 D.本来无名字的山因路遥而起名为“文汇山”,山上的植被因路遥埋在这里而变得茂盛,作 者采用这种现实主义手法,以表现路遥“死而无憾”。 E.本文作为一篇祭文,以饱含深情的文笔,既写出了路遥对陕北黄土高原的爱恋,又表达了 作者对路遥深深的敬意。 2.第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联系全文,简要分析。(6 分) 3.题目说路遥“就恋这一把把黄土”,路遥的这种爱恋体现在哪些方面?(6 分)(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杏花村访酒 梁衡 一般的可游之处,大约有两类。一是风景特殊的好,悦目赏心,怡人情怀;二是古迹名 胜,可惊可叹,长人见识。当我去过我国著名的汾酒产地山西杏花村后,真不知道,该怎样 来将它归类。 说是村,并名以“杏花”,其实现在这里是一个大型的国家名酒厂。历史上这里确曾杏 林千亩,繁花如云的,直到现在也保持着历史古韵及风格,但凡来晋之人,无不尽力设法去 游一次。这魅力实在是因为它那骄傲的产品——汾酒。游人之意并不在山水之间,而在酒。 来参观的人,最少安排两个节目,一是品酒,二是参观。 餐厅墙角有一个酒柜,内有两个坛子,分别装有“汾酒”和“竹叶青”。服务员按照一 般酒馆的做法,打开坛盖,将酒灌入瓶,再由瓶斟入杯。当液面停止了波动,你看杯中的汾 酒,纯净透明,就像刚才并没有注入什么。竹叶青呢?则呈现一点浅淡的黄色,令人想起春 天里新柳的鹅黄。不觉间,一阵清香,已渐渐地,像一层看不见的薄雾漫过桌面,扑入你的 胸怀,钻进你的衣袖。人们这时并不要靠眼鼻,而是全身无处不感觉到它的美了。主人举杯, 我试酌一口,唇初沾而馨绵,口将咽又生甜,味柔和隽远。客人都笑了,脸上泛出甜甜的酒 窝。但人们并没有大声赞美,只是微笑着颔首,仿佛怕喧声破坏了这酒厂的恬静。 原来我国的名酒有五个香型:浓,酱,清,米,复合。这汾酒是清香型的代表。它不求 那浓、那烈,只要这纯、这真。其他酒如艳丽少妇,浓妆重抹,这汾酒呢,则如窈窕淑女, 淡梳轻妆。大约正是因为这纯,才使它成为名酒之祖。 看酒的制作,是很有趣的。先将高粱等原料粉碎,蒸熟拌上曲,压入一个个大瓮里,这 瓮又要深埋入土中。发酵之后,便放在一个大甑中蒸,一会儿便蒸馏出一股清澈的细泉,流 入筒中,淙淙有声,这便曰酒。酒泉接着汇入“酒海”。那是一个三层大厦的酒库,内放着 13000 多只半人高的大缸。酒在这里一直要静静地待上 3~4 年才能出厂,这叫“熟化”。 这套工艺大约在酿酒之初就如此。这些粗则粗点儿、丑亦够丑的瓮甑,已有 1500 多年历史, 其间有什么奥秘,人们一时还难以明晰。另外,更神秘者还有二:一是这地下的水,二是这 杏花村上空的空气。这里经年制酒,空气中便生出一种特别的微生物来,于汾酒的发酵特别 有利。开始人们不知此道,有的老师傅退休后,身怀绝技,受聘他乡,但使出浑身的解数, 那酒终不姓“汾”。技艺可传,水与气难移。主人每向游人讲到此处,脸上总要漾出一种微笑,神秘、自豪、得意。这汾酒 1915 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金奖,一解放又被列为我国 的八大名酒之一。以后其他名酒虽各有交替,它却稳坐交椅。当你走完全部生产线,在包装 车间里对着透明胶管中那一股股急喷出来的、晶莹的酒泉,看着它迅速注满了一个个透明的 玻璃瓶时,你又一次惊异于这酒的纯了,纯得像山泉。这山泉不知来自多么深的地层,经过 了多少砂石、岩层的过滤,终于溢出地面,在杂花野树与茂林修竹的覆蔽下静静地流淌。这 实在是它的魅力、它的奥秘。 喝过酒,我们被让到招待所里小憩。这招待所也别致,是一所中国式的四合院,取名曰 “醉仙店”。院心有古井,有假山。山下有水,有草。草地上有一条汉白玉的黄牛,牛背上 牧童横笛,旁边的碑上题着杜牧那首“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名诗。环院, 南北为容房,东侧为碑廊,记录着南北朝以来汾酒的历史。西侧为展览馆和历代酒器陈列馆, 出出进进的游人无不感受到酒文化的博大精深,馆内也有许多关于汾酒的名人题赠。这时, 虽主人已在房中泡好热茶,连声招呼客人休息,但大家却总在院中流连。不错,人们是为访 酒而来,但要是这里没有这些酒外之物,那酒何处没有?人们之所以固执地要到杏花村来, 实在是要来品味、依恋与凭吊一会儿这酒中所凝聚的民族文化,就像在八达岭长城上远眺, 在故宫大殿前的柱础旁沉思。 杏花村,实在是一个特殊的去处。来游的人,其意并不在山水,但也不全在酒。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作者认为可游的风景有两类却不知该将杏花村如何归类,开篇设置悬念,在吸引读者阅读 兴趣的同时,自然引发下文。 B.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脉络十分清晰,叙述了杏花村访 酒时品酒和参观酒的制作等过程。 C.文章运用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段,将其他酒的“浓妆重抹”与汾酒的“淡梳轻妆”比较, 指出了其他酒的不足与汾酒的特点。 D.作者细致地描写了酒的制作过程,认为粗糙丑陋的瓮瓶、花村地下的水与上空的空气都是 让汾酒独具魅力的原因。 2.文章第四段运用多种手法描写所品之酒,请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析。(6 分)3.结合全文,赏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6 分)【答案】1.D 2.(1)通过地铁和轻轨的精心设计,表现了重庆城市暗含情商的特点。(2)与广元的芦 苇荡形成呼应,突出城市情商的重要性,(3)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张本。 3.(1)城市带给人的心灵感动和抚慰。(2)城市体现出来的大格局。(3)城市表现出 来的文化品位和文化情怀。 【解析】1.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此 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 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 本题 D 项,“在于城市的设计有没有与众不同的亮眼处”错误,原文是说“缺的是钢筋水 泥之下的那份体贴,那种淡淡的笑意”“一定亲切柔软,能够让人放松下来。入则芳草萋萋, 别时落霞与孤鹜齐飞,求的就是那种意境”,即在于有没有亲切柔软的感觉以及有没有追求 内在意蕴。故选 D。 2.本题考查段落作用,思维角度涉及内容主旨、结构思路、语言修辞等方面。“作用题” 是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一大亮点,开头语段的作用大致为: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 或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 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 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等等。过渡语段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做题时要具 体回答怎样承上、如何启下。本题考查的是中间段的作用。本题要求分析“第⑾段叙写重庆 的地铁和轻轨有什么作用”,从叙写内容来看,写“重庆地铁和轻轨特别好玩,它们在山峦 起伏的城市中纵横捭阖……只要用心,城市便可暗含情商”;从艺术手法来看,写重庆的地 铁和轻轨的精心设计与广元的芦苇荡“那芦苇生得实在有气势,高出人大半头,估计得有一 两公里长……显然是经过了精心布局……”形成呼应,突出城市情商的重要性;从结构思路 来看,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做了铺垫。 3.本题考查理解标题的含义。理解标题的含义可从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指代意义与比喻 意义、一语双关、双层含义等角度思考。这是一道分析文章标题含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从 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入手分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情节和内容分析。本题要求“结合全文内 1 . 应 用 散 文 参考答案容,探究标题中‘情深意长’的丰富意蕴”,首先,“情深意长”是情意深长的意思,从文 中看,理解标题中的“情深意长”,体现在“钢筋水泥之下的那份体贴,那种淡淡的笑 意”“亲切柔软,能够让人放松下来”,城市带给人感动和抚慰;体现在“有情商的城市, 格局断不会小。格局说到底,讲的是以点带面,讲的是对他人的接纳、给予和激励……”城 市的发展布局要精心设计,要将格局放开放大;体现在“让城市温暖起来……会流露出一座 城市的情深意长”,城市发展要有人情味,要懂得接纳和激励,要有一种文化内涵和文化底 蕴。 (一) 【答案】1.CE 2.“文人的天真”的含义是对皇帝抱有幻想。司马迁以为通过自己的努力,勤奋工作,能 够博得武帝的欢心,从而能得到皇帝的信任,这是司马迁曾经抱有的幻想,但是事实并非如 此,最后还是受到了皇帝的惩罚,他的幻想因此破灭。 3.因为作者认为一个专制强权的社会是不允许人们说公道话的,而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 有血性、有社会良心的人,他面对专制强权,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因此遭遇灾祸就是必然 的。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 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 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 C 项,“武帝亦有不可推卸之责”错误,由原文“他说李陵平时克己奉公,身先士卒,有 国士之风。此次出征,孤军奋战,血染寒山,英勇可嘉。降敌是一时无奈,日后有机会,他 还会报效汉朝的”可知,文中司马迁并没有说汉武帝对李陵降敌有不可推卸之责,属于无中 生有。C 错误。E 项,“是为了说明苦难成就了司马迁”错误,由上文“你可以摧残我的肉 身,但你摧不毁我的抱负;你可以夺取我的生命,你却打不倒我的精神。我就要谱写一部世 上从来没有的大书,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也让你刘彻看看,什 么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是文人的肝胆”可知,化用该句并不是为了说明苦难成就了司马迁, 而是说司马迁在苦难中淬炼了自己。E 错误。故选 CE。 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联系词语所在的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理解 提分训练词语必须联系语境,做到“词不离句”,一般有临时性词义的词语、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要 这样来理解。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一般分析具有深层含义或 特定意义的词语、能点明中心或主旨的词语等依据此法。联系作者写作时的写作意图和社会 背景等理解词语的含义。依托手法挖掘。为了突出表达效果,使语言生动形象,散文写作往 往使用一些描写手法。因此可以依托描写手法挖掘其背后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要达到什么 效果。由上文“对武帝刘彻,司马迁曾经抱有幻想。做太史令,他异常勤奋,总想博得武帝 的欢心。即使站出来为李陵辩护,也是见皇上满脸的‘惨怆怛悼’,禁不住效一番‘款款之 愚’”可知,司马迁以为通过自己的努力,勤奋工作,能够博得武帝的欢心,从而能得到皇 帝的信任,这是司马迁曾经抱有的幻想,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最后还是受到了皇帝的惩罚, 他的幻想因此破灭。所以“文人的天真”的含义是“对皇帝抱有幻想”。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探究文本中某些问题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读懂 题干要求,明确探究方向,然后从文本中梳理出相关信息,再从分析这些信息入手,联系现 实进行分析。本题需要找到问题在文中对应的区间,然后结合上下文来分析。结合下文来看, 作者说“司马迁是一个有骨气有血性又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文人,这样的文人在任何一个朝 代,都是社会的良心”,还有后文的“问题倒不在于公道话本身,而在于竟然有人敢于站出 来说公道话。社会良心和专制强权在这儿发生了深刻的矛盾”,可以分析出,在当时的强权 社会,司马迁作为一个有骨气而又有才华的社会良心,敢于说公道话,并因此而遭难是必然 的。 (二) 【答案】1.D 2.(1)“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淅沥”从形态、气势、声响三个角度,写出了“雨” 字生动形象的特点,表达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以及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叠词的运用增强了文 章的节奏和韵律美。 (2)示例:“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曲曲折折”强调了荷塘的 曲折之美,“田田”写出了荷叶相连的样子。叠词既增强了语意,又使文气舒展,音韵和谐。 3.内涵:“冷”一方面突出了雨给人的感觉,另一方面表达作者因远离故乡而产生的凄冷 之情。(答“由雨联想到中华文化,字里行间也表达着对中华文化的追思与热爱,”也可, 作用:“听雨”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冷雨”营造了凄清凄迷的氛围,奠定全文的感情 基调。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 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 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D项,“作者按时间先后顺序行文”有误,作者写了不同 时间不同地点的雨;“绚丽”、“雄浑旷远”意境有误,应为“朦胧沉郁的诗的意境”。故 选D。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赏析句子,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然后结合具 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的,最后指出句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作者 什么情感。(1)本题要求从叠词的角度来回答。如“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 淅沥”,从雨的形态、气势、声响的角度,非常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同时,叠词 的使用,朗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美。(2)比如《荷塘月色》中运用叠词的语句“曲 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首先从内容上进行分析,“曲曲折折”强调了 荷塘的曲折之美,“田田”写出了荷叶相连的样子。然后从表达效果进行分析:叠词既增强 了语意,又使文气舒展,音韵和谐。 3.本题考查赏析标题中词语意蕴的能力。注意表层和深层的含义,此文表层含义指自然天 气因下雨而冷,是雨给人的感觉。深层含义注意通过文章的主旨分析,文章前面大部分谈的 是思想之情,“冷”字代表的是一种台湾游子思念家乡的情怀,这种情怀使作者觉得“冷 情”;从反面也可以说,正因为冷才显得人情的暖。通过文章最后一段中的“美丽的灰蝴蝶 纷纷飞走,飞入历史的记忆”可以看出还有历史的主题,即“历史与岁月的老去,囊括整个 中国世界,因中国在那时落后的状况而心忧心冷”,所以,“听雨”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冷雨”营造了凄清凄迷的氛围,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三) 【答案】1.A 2.文章这几段在语言运用上主要有下列特点:①运用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更 真切;②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故乡比拟为人,从而抒发作者对故乡的情感,更加生动形象; ③运用通感的手法,用具象的戒指写自己对故乡的爱与眷念;用“热”的诗来写自己对故乡 浓浓的爱,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④语言优美,段与段之间形成排比,使感情的抒发更强烈, 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 3.“二次方”是数学概念,是数和它本身的乘积,“乡愁的二次方”就是乡愁与乡愁的乘 积,这里一方面指过去的故乡和怀念中故乡的交织,一方面表达作者对故乡怀念情感的加重。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 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 误。A 项,“表达了作者面对生活困境的坚韧”错误。结合“从没有像今天这般盛气凌人, 高高在上,向我发号各种施令”分析,主要是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现状的不满。故选 A。 2.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语言,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既涉及 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赏析语言特色可分三 步走:概括内容、分析语言形式、用形容词表达。分析语言形式方面的具体特点,语言本身 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整散句、长短句、修辞格、叠音词的运用上。可以结合修辞手法、人称、 词语感情色彩等方面分析。结合具体内容,通过比较,使抽象的语言特色词语与具体内容吻 合一致。结合“故乡,要在内心积攒多少白月光,才能铺一条通往你的银色的路啊”“你的 额头”“给你磕头”“你的孩子”“你欠我一个大大的拥抱”“我欠你一串回家的脚印”等 分析,运用第二人称,抒情更强烈;把“故乡”比作人来写,运用比拟手法,抒情对故乡的 深情。结合“故乡,为你写的每一首诗都是热的”“唯有把故乡的炊烟捻成一绺儿,缠绕到 手指,做一枚乡愁的戒指,方可令一颗心望梅止渴,稍稍安宁”分析,运用通感的手法,用 “热”的诗来写自己对故乡浓浓的爱,用具象的戒指写自己对故乡的爱与眷念。结合“故乡, 为你写的每一首诗都是热的”“故乡,你欠我一个大大的拥抱”“故乡,我欠你一串回家的 脚印”等分析,语言优美,利于抒发对故乡强烈的感情等。 3.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以分析标题的内涵的形式考查。 解答此类试题,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 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 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 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乡愁的二次方”,“二次方”,是数和它本身的 乘积。“乡愁的二次方”就是乡愁与乡愁的乘积。结合“一片、两片、三片……我看到有孩 子在路灯下数着雪花。雪花越数越多……我数起了乡愁,乡愁越数越多”“浓烈的酒精又一 次将我麻醉,我跌跌撞撞,与弥散开来的乡愁抱个满怀。心里,便埋入了乡愁的二次方”“父 母省吃俭用扯了很多花布……她省下的电费,我没算过到底能有多少钱;放学回家的小小人 儿,仿佛胸中永远藏着快乐的鸟,一唱起来就没完没了……”“今夜,提一盏什么样的灯, 才能够重新照亮我们的年华。故乡,要在内心积攒多少白月光,才能铺一条通往你的银色的 路啊”等分析,指过去的故乡和怀念中故乡的交织。用“二次方”,表达作者对故乡怀念情 感的加重。(四) 【答案】1.BD 2.(1)内容上,本段表明作者来到文汇山前经历了很长很艰难的路程,以此烘托出路遥 在作者心中的魅力;(2)结构上,本段表述为下文抒写祭奠之情做铺垫。 3.(1)路遥爱陕北黄土高原的一草一木,喜爱这黄土地;(2)路遥爱那里的父老乡亲, 并用文字塑造了众多的高原人物形象。(3)路遥希望死后留在延安,死在陕北,葬在黄土 山。 【解析】1.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这 是一道综合题,既有内容的考查,也有技巧的考查。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是“正确”还 是“错误”,是“一项”还是“两项”。B 项,“在《人生》中塑造了……孙少平、马建 强……这些人物”错误,孙少平、马建强分别是路遥《平凡的世界》《在困难的日子里》中 的人物。D 项,“山上的植被因路遥埋在这里而变得茂盛,作者采用这种现实主义手法”, 原因分析错误。 2.题干问的是“第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联系全文,简要分析”,这是考查句段的作用, 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作答。一般先从内容上分析,写了……内容,表现了……,烘托 了……,渲染了……;再从结构上看,与标题的照应关系,与下文的铺垫、引出关系。就本 文的第一段来看,内容上,作者写自己翻山越岭来到文汇山,是为了衬托对路遥的敬仰;结 构上,作者写这一内容为下文表达对路遥的怀念和赞美之情做铺垫。 3.题干问的是“题目说路遥‘就恋这一把把黄土’,路遥的这种爱恋体现在哪些方面”,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概括,同时也考查学生筛选文本信息的能力。这是一个全 文内容要点的概括题目,要通读全文,找出路遥对延安的留恋。如路遥说死后要埋葬在陕北, 在作品中流露出的对黄土高原人民的赞美之情等。先找出具体内容,然后再用简明的语言加 以概括即可。 (五) 【答案】1.C 2.①如“淡淡的黄色”“一阵清香”“唇初沾二馨绵”“口将咽又生甜”,从视觉、味觉、 触觉、味觉等多种感受角度描写,细腻生动。②如“一阵清香,已渐渐地,像一层看不见的 薄雾漫过桌面”,运用通感,以视觉来描写嗅觉,写出了清香四溢。③如“客人都笑了,脸 上泛出甜甜的酒窝”,通过人们的反应从侧面写出了汾酒的美味与纯真。④如“令人想起春 天里新柳的鹅黄”,运用联想,唤起读者类似的生活体验,将竹叶清酒的清纯色泽写得可知可感。⑤如“像一层看不见的薄雾漫过桌面,扑入胸怀,钻进衣袖,全身无处不感受他的 美”,运用比拟,化无形为有形,写出清香无处不在。 3.①化用欧阳修的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增强了本文的文学色彩; ②与前文“有人质疑并不在山水之间,而在酒”相照应,形成递进,深化主题;③强调除了 “酒”以外,酒中所凝聚的民族文化更值得品味,依恋与凭吊。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 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 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 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C 项,“指出了其他酒的不足 与汾酒的特点”分析错误,从文中来看,通过对比,表现了汾酒淡雅的独特风味,并没有指 出其他酒的不足。故选 C。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文章语言,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 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章第四段运用多种手法描写所品之酒,请举出三处手法不同 的例子,并简要分析”,然后找到第四段,看使用什么手法来描写所品之酒,并分析效果。 从文中来看,(1)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如“像一层看不见的薄雾漫过 桌面,扑入胸怀,钻进衣袖,全身无处不感受他的美”,运用比拟,化无形为有形,写出清 香无处不在。“这汾酒是清香型的代表。它不求那浓、那烈,只要这纯、这真。其他酒如艳 丽少妇,浓妆重抹,这汾酒呢,则如窈窕淑女,淡梳轻妆。大”,运用拟人、对比等修辞手 段,将其他酒的“浓妆重抹”与汾酒的“淡梳轻妆”比较,指出汾酒的特点。如“一阵清香, 已渐渐地,像一层看不见的薄雾漫过桌面”,运用通感,以视觉来描写嗅觉,写出了清香四 溢。(2)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们对汾酒的赞美。如“客人都笑了,脸 上泛出甜甜的酒窝”,通过人们的反应从侧面写出了汾酒的美味与纯真。(3)调到多种感 觉,综合描写,表达更好的效果。如“淡淡的黄色”“一阵清香”“唇初沾二馨绵”“口将 咽又生甜”,从视觉、味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受角度描写,细腻生动。(4)运用联想 和想象,表达对汾酒的赞美。如“令人想起春天里新柳的鹅黄”,运用联想,唤起读者类似 的生活体验,将竹叶清酒的清纯色泽写得可知可感。 3.此题考查赏析文章句子表达特色的能力。从题干来看,本题要求“结合全文,赏析文中 画横线的语句”,然后找到设题的句子,分析概括其意思和手法,最后分析其表达效果。本 题画线句子“来游的人,其意并不在山水,但也不全在酒”,化用欧阳修的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增强了本文的文学色彩。“并不在意山水”,因为汾酒的名气, 使得许多人慕名而来;这与前文“有人质疑并不在山水之间,而在酒”相照应,形成递进, 深化主题。“也不全在酒”强调除了“酒”以外,还有酿酒的历史与工艺、杏花村人的待客 之道,这些酒中所凝聚的民族文化更值得品味,依恋与凭吊。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