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一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
XX 年级第一次阶段练习 XX 试题
(命题人:XXX 审核人:XXX)
(满分:XX 分 时间:XX 分钟)
一、 积累与运用 (35 分)
1、阅读下面一段话,根据拼音写汉字。(4 分) www.szzx100.com
苏州让人留恋之处,还在于当你走进这静 mì( )的后花园时,才发现一直默念的很
多名人故事、诗词文章 A(总/竟)与这里有关,读着王籍《入若邪溪》的佳句时才发现原来
“拙政园”的雪香云蔚亭上便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一副对联,字体 piāo( )
逸俊秀,韵味十足;再看园中景致,花草摇曳,山石点缀,光色交相辉 yìng( ),又与
《红楼梦》之大观园何其相似。苏州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许多 B(独树一帜/千
篇一律)的私家园林,在它们的身上曾经有着多少 cāng( )桑的故事,又给我们留下了
多少文化的财富。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①静 mì( ) ②交相辉 yìng( ) ③piāo( )逸俊秀 ④cāng( )桑
(2)从括号内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2 分)
A B
2、下列一段文字中有三个错别字,请找出来进行依次改正。(6 分)
春姑娘来了,冰雪溶化,大地张开它宽敞的怀抱去迎接春姑娘的造仿。鸟儿也放开它嘹
亮的歌喉,在繁华嫩叶当中唱出宛转的曲子;傍晚,春雨滋润着大地,新芽吐绿,哄托出一
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错别字
订正
3、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下列对敬辞和谦辞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君 家君 尊君 高朋 都是敬辞。2
B.家父 家君 寒舍 垂爱 都是谦辞。
C.垂问 高就 莅临 指教 都是敬辞。
D.寒舍 家母 惠顾 拙见 都是谦辞。
【考点】敬辞与谦辞【解析】A 选项中君和家君是谦辞,尊君和高朋是敬辞。B 选项中家父、
家君和寒舍是谦辞,垂爱是敬辞。D 选项中寒舍、家母和拙见都是谦辞,惠顾是敬辞。【答
案】C
4、默写。(10 分)
①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学而不思则殆。”《为政》
②乡书何处达, 。(王湾《 》)
③ ,小桥流水人家。(作者 《天净沙·秋
思》)
④古代诗词中常常有借月抒怀的作品,我们读过的曹操《观沧海》中有“ ,
若 出 其 中 ” 借 月 抒 发 自 己 博 大 胸 襟 和 伟 大 抱 负 ; 李 白 有 诗
“ , ”借月寄情表达对友人的思
念。
⑤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
《述而》
5、名著欣赏与阅读(3 分)
根据鲁迅的名著《朝花夕拾》,完成下列题目
①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叙述了自己童年的生活,他在文中提到了童年时的乐园,也就是他
家的后花园,名称是 ,他童年时代就读的私塾,名称是 (填写名称)
②“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句子中提到到“他”是
鲁迅留学日本时遇到的老师,这个老师的名字是 。
二、阅读与理解(35 分)
阅读与理解。(38 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 8-9 题。(4 分)
定林①所居
[宋]王安石3
屋绕弯溪竹绕山,溪水却在白云间。
临溪放杖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注释】①定林:地名,为名胜之地。
8.《定林所居》中的“溪”、“山”分别具有 、 的特点。(2 分)
9.最后一句“溪鸟山花共我闲”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什么情感?(2 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 9~13 题。(14 分)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
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
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有犬为人所弃,惶惶于阡陌间。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
为?”将欲逐之。元乞求毋弃,曰:“有生之物,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乃自然之理。
今犬为人所弃,非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停。张元
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北史·孝
行传·张元》)
【注释】①阡陌:田间小路。②延;引进,请。
9.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 分)
①公欣然曰( )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
③惶惶于阡陌间( ) ④若见而不收养( )
10.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白雪纷纷\何所似? D.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①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今犬为人所弃,非道也。4
12.联系全文,【甲】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何作用?(2 分)
13.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乙】文中的张元是一个怎样的人?(2 分)
温暖的苇花
丁立梅
①芦苇的花,最不像花,像是用轻软的丝絮絮出来的。
②出城,逢到有河的地方,有沟的地方,就能看到它。不是一棵一棵单独生长,要长,
就是一片,一群。挤挤挨挨,摩肩接踵,亲亲密密。它们是最讲团结精神的。这一点,比人
强。人有时喜欢离群索居,喜欢特立独行。所以,人容易孤独,而芦苇不。
③风吹,满天地的苇花,齐齐的,朝着一个方向致意。它让我想起“蒹葭苍苍,白露为
霜”那样的诗句来,那是极具苍茫寥廓,极具凄冷迷离的景象。可是,我眼前的苇花不,一
点也不,我看到的,是一团一团的温暖。冬阳下,它像极慈眉善目的老妇人的脸,人世迢迢,
历尽沧桑,终归平淡与平静。
④我一步一步下到河沿,攀了两枝最茂盛的苇花。一旁的农人经过,看我一眼,笑笑。
走不远,复又回过头来看我一眼,笑笑。他一定好笑我的行为,采这个做什么呢!
⑤我是要把它带回家的。家里有花瓶,靛青色的,上面拓印着一片一片肥硕的叶。这是
我的一个学生,在江西读书,不远千里给我捎回来的。花瓶太大,没有花能配它。插两枝苇
花进去,却刚刚好。苇花伸出长长的脖颈,在我的花瓶上方笑,绵软、温柔,一团和气。
⑥来我家的人看到,惊奇一声,这不是芦苇吗!
⑦当然是。寻常的物,换了一个环境,就显出不寻常来。有一句话讲,环境造就人。其
实,环境也造就物的。
⑧我的老父亲看到,却吃吃笑出声来。他说,丫头,亏你想得出。我知道父亲笑什么,
老家遍地芦苇,没人拿它当宝贝的。
⑨冬天,农闲。家家要做的事,就是去沟边河边割芦苇,运回家当柴火。一丛一丛的芦
苇倒下,苇花受了惊吓,扑扑扑,四下飞散,飞絮满天。农人的头上身上,都沾满苇花。他
们把它当尘一样的,随便拍拍,轻描淡写。弯腰,却在小鸟用苇花垒成的窝里,捡到几只还
温热着的鸟蛋。他们很高兴地把鸟蛋揣进怀里,哪里顾得上半空中鸟的凄凄鸣叫呢。他们的
眼前,晃过家里几个孩子的小脸。请原谅,贫穷年代,那是孩子的美食。
⑩我的祖母用苇花絮过枕头和尿垫。她称苇花叫茅花。那个时候,天冷得嘎嘎叫啊,我5
的手冻得裂了口子,还是一条沟一条沟去摘茅花,摘回来给你爸絮枕头,絮尿垫。茅花软乎
乎的,我的儿子枕在上面睡在上面就不冷了。——祖母每说到这儿,就停下来,眼神里波光
乍现。她想起她初为人母的幸福时光了,多遥远呐。而我,总会在她的话里,发好一会儿的
呆。我转身,看着头发已渐灰白的父亲想,这么老的父亲,也是被他的母亲疼大的。人类之
所以能够生生不息,就是因为这样的爱啊,年年复年年,如苇花。
⑪也见过村人用苇花编毛窝的。这是一种草鞋,编出的毛窝,像毛茸茸的小船儿。天
寒地冻,冻僵的双脚,伸进毛窝里,又轻软,又暖和。人被冻僵的神经,也一下子活络起来。
贫穷年代,它默默无闻地,温暖了多少双脚啊!
⑫现在,毛窝已很少见了。今年,我去一个山沟沟游玩,在一间供游人游览的旧作坊
里,赫然见到毛窝。它们被染成五颜六色,一双一双串在一起,挂在墙上,成了艺术品。
16.作者围绕苇花写了哪几件事?(4 分)
17.说说标题“温暖的苇花”有什么作用。(3 分)
18.作者在记叙“我”攀了两枝最茂盛的苇花,将它插在花瓶中这一事件时,分别写到了农人
和父亲的笑,各自的原因是什么?(2 分)
19.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4 分)
冬阳下,它像极慈眉善目的老妇人的脸,人世迢迢,历尽沧桑,终归平淡与平静。
20.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对苇花有着深厚的情感。(3 分)
三、作文(60 分)
21.题目:从来没有这样_______________(高兴、伤心、快乐、发愁、懊悔……)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记叙文,文中不可出现真实的地名、校
名和人名。
1.静谧 交相辉映 飘逸俊秀 沧桑 总、独树一帜
2.
错别字 溶 仿 哄
订正 融 访 烘
3.C
4.①学而不思则罔 ②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 ③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 ④日月之行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⑤必有我师焉6
其不善者而改之
5. 百草园 三味书屋 藤野先生
8.蜿蜒曲折(弯曲)、高耸。9.纵享山水的闲适自得之情。
6.
9.○1 愉悦 ○2 趁,乘 ○3 在 ○4 如果
10.B
11. ○1 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起舞。”
○2 (但)现在它是被人所遗弃,这是有败道义的。
12.渲染了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的才华的赞赏。
13.从张元打算收养弃狗,并说服自己的叔父收养弃狗。张元是个有仁爱之心、善良、关爱
动物的人。
【译文】
有一条狗被人抛弃了,惊惶不安地在田间小路(走着)。张元看见了,立刻将小狗收养
了。他的叔父很生气,(说):“要它干什么呢?”(他)想把小狗重新丢掉。张元乞求
(叔父)不要丢弃它,说:“(小狗)是有生命的东西,不能不重视它的生命。如果是符合
实际,出生老死,这是自然的道理。(但)现在它是被人所遗弃,这是有败道义的。倘若看
见(它将死)而不收养的话,就是没有仁慈之心了。”张元的叔父被他的话感动了,于是就
允许(张元抚养小狗)了。
第二年,狗跟随着叔父在夜里行路。叔父被蛇咬了,倒在地上不能走了。狗马上奔回家,
汪汪地不停叫着。张元感到很奇怪,跟着狗走出家门,看见叔父(倒在地上)已经不省人事。
(张元)马上(把医生)请来医治,没过几天(叔父)就痊愈了。从此之后,叔父把狗看作
亲人一样。
16.①“我”采苇花作装饰。②农人割芦苇当柴火。③祖母用苇花絮过枕头和尿垫。④村人用
苇花编毛窝。(4 分)
[解析] 围绕“苇花”写的事情,依次用“谁+做什么”的格式,精练概括,分点答出
即可。
17.①“苇花”交代了写作的对象、内容。②“苇花”贯穿全文成为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③
“温暖”点明了文章的表达中心:苇花让我们在贫寒年代感受到生活的温暖、爱的温暖,在
现代感受到生活的乐趣。(3 分)
[解析] 分析标题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①点明写作对象;②概括文章内7
容;③作为行文线索;④点明文章主题;⑤设置悬念或新颖别致,吸引读者;⑥含义深刻,
耐人寻味。要善于从多个角度,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注意分点答出。
18.农人不明白“我”采到处都是、极其平凡的苇花做什么。父亲笑“我”把平凡的苇
花插进花瓶,珍爱有加。(2 分)
[解析] 从②③两段对芦苇随处可见的长势、情态的描写中,可知农人笑“我”,是觉
得“我”拿极其普通的芦苇当宝贝的行为有点不可思议,显得很天真可笑。从第⑧段可知父
亲笑“我”把极普通的苇花插入花瓶当宝贝的行为。
19.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 分),把苇花比作极慈眉善目的老妇人的脸(1 分),生动
形象地写出了苇花平静温和的特点和给人温暖的感觉(1 分),表现了作者对苇花的喜爱之
情(1 分)。
20.因为苇花作为一种物资,帮助人们度过贫穷的年代;在今天被人们重新加工后又变
为艺术品,继续对人们作着贡献;同时苇花所具有的团结精神;所营造的独特景象,也都让
作者喜欢。(3 分)
[解析] 从前面几段对苇花的描写和我的感受中,读到苇花的团结、温暖、平静、和气
的精神气质和营造的美好景象;从贫穷年代祖母用苇花絮过枕头和尿垫、村人用苇花编毛窝
和如今农人割它做毛窝成为艺术品中,读出苇花能给人们带来温暖、艺术享受的实用价值和
奉献精神。答题时,从精神和实用两个方面来分类概括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