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同步测试09 说“木叶”(基础练)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同步测试09 说“木叶”(基础练)

ID:285917

大小:94.76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2-02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基础训练·夯实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征戍(shù) 橘颂(jú) 招徕(lái) 萧萧落木(sù) B.歧路(qí) 无妨(fǎng) 陇首(lǒng) 得鱼忘筌(quán) C.寒砧(zhēn) 桅杆(wěi) 亭皋(gāo) 秋风袅袅(niǎo) D.疏朗(shū) 窸窣(xī) 迢远(tiáo) 灼灼其华(zhuó)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干燥 传颂诗文 钢锭 天高地阔 B.精采 语言洗练 绵密 随心所欲 C.钟爱 精巧无比 启发 精神饱满 D.典型 无人问津 联想 淋琅满目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在欣赏诗歌时,要根据诗中的“一鱗半爪”“断帛裂锦”,用自己的想象来补充、连缀,形成 一个完整的意境,然后才能体会作者的思路和情感。 B.因为那黄叶还是静静地长满在一树上,在那蒙蒙的雨中,它虽然是具有“木叶”微黄的颜色,却没 有“木叶”的干燥之感,因此也就缺少那飘零之意。 C.医学专家提醒大家,如今 20 多岁的年轻人突然猝死的现象越来越多了,现在年轻人压力过大,没 有好的生活习惯,是造成这种死亡的很重要的诱因。 D.国内生产困难重重,海外投资短期内难以见效,粮食虽然连续十年增产,但中国要践行“自己养活 自己”的承诺却日益困难。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树叶”可以不用多说,在古诗中很少见人用它;________“落叶”,________常见,________不过是 一般的形象。原来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差一点就会差得很多;________诗歌语言之不能单 凭借概念,________由此可见。 A.即使 因为 所以 而 因而 B.就是 因为 所以 但 因而 C.即使 虽然 也  但 也就 D.就是 虽然 也  而 也就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为学者,林庚先生是出类拔萃的;作为老师,林庚先生是平易近人的;作为人,他用自己的平凡 表现出他做人的崇高境界。 B.赵翼在《论诗》中提出了“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的主张,其大气与狂放由此可见一斑。 C.妈妈语重心长地对娜娜说:“你也老大不小了,别总是得鱼忘筌,丢三落四的,凡事多考虑考虑, 想得周全点。” D.“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 6.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从概念上说,“木叶”就是“树叶”,原没有什么可以辩论之处。可是到了诗歌的形象思维之中, ① 。 像“无边落木萧萧下”这样大胆的发挥创造性, ② ?而我们的诗人杜甫,却宁可冒这危险,创造出 那千古流传、形象鲜明的诗句。 A.①后者则无人过问,前者则不断发展 ②难道不怕死心眼的人会误以为是木头自天而降吗 B.①后者则无人过问,前者则不断发展 ②不怕死心眼的人不会误以为是木头自天而降 C.①前者则不断发展,后者则无人过问 ②难道不怕死心眼的人会误以为是木头自天而降吗 D.①前者则不断发展,后者则无人过问 ②不怕死心眼的人不会误以为是木头自天而降 7.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其女之美,宛在眼前,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女子的绵 绵情思。 B.“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一名重点大学的学生,用一个令人神往的深情比喻,劝勉正在读高 三的堂弟。 C.“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一位游子望着暮霭中连绵起伏的群山和的南飞的大雁,轻 声吟唱着。 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某省高考满分作文获得者由衷感慨,争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总有写不完的趣事儿。 8.将下列一组句子变成一个单句,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 ①林庚成了北大名师。 ②林庚关于唐诗中的“盛唐气象”“少年精神”之说,令人耳目一新。 ③林庚关于唐诗中的“盛唐气象”“少年精神”之说,使受教的学子们心悦诚服。 ④林庚关于唐诗中的“盛唐气象”“少年精神”之说,成为学子们的鲜活的精神思想营养。 9.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 30 字)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自从屈原歌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 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 脱。”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 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了。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 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10.课文所阐述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却拟题为“说木叶”,若改为“谈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暗示 性”,好不好?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 项,萧萧落木(sù)——xiāo;B 项,无妨(fǎng)——fáng;C 项,桅杆(wěi)——wéi。 2.【答案】C 【解析】A 项,传颂诗文——传诵诗文;B 项,精采——精彩;D 项,淋琅满目——琳琅满目。 3.【答案】B 不问耕耘,何求收获? 题目就是这些了,你都做对了吗?去对下答案吧。【解析】A 项,成分残缺,在“形成”前加“使之”。C 项,语意重复,“猝死”,突然死亡。与“突然” 语意重复。D 项,语序不当,应把“虽然”调到“粮食”的前面。 4.【答案】D 【解析】第二空与第三空是转折关系,排除 AB 两项。第四空与前句并没有转折关系,排除 C 项。 5.【答案】C 【解析】A 项,出类拔萃: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 超出同类之上。 多指人的品德才能。符合语境。B 项,可见一斑:斑:杂色的花纹或斑点。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少部分也 能推知事物的整体。符合语境。C 项,得鱼忘筌:比喻达到目的后就忘了原来的凭借,不符合语境。D 项,相去无几:去:距离;无几:没有多少。 指二者距离不远或差别不大。符合语境。 6.【答案】A 【解析】B 项、D 项,②句均为陈述语气,且语意同文段主旨有悖,由此可排除这两项;据①空后面的 文句“像‘无边落木萧萧下’这样大胆的发挥创造性”“可推知,先讲“后者”,后讲“前者”。排除C 项。 7.【答案】B 【解析】B 项,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桑榆,喻日暮。不要说日到桑榆已是晚景了,而撒出的晚霞 还可以照得满天彤红!不要说岁数已大,将落的太阳还能放出满天霞光。比喻老当益壮,老有所为,积 极进取。不符合语境。 8.【答案】自从林庚成了北大名师,他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关于唐诗中的“盛唐气象”“少年精神”之说, 成为受教的学子们心悦诚服的鲜活的精神思想营养。 【解析】把“林庚成了北大名师”变成时间状语;“令人耳目一新”变成“关于唐诗中的‘盛唐气象’‘少 年精神’之说”的定语;让“受教的学子们心悦诚服”变成“精神思想营养”的定语。 9.【答案】“木叶”自屈原的《九歌》中唱出而成为诗人们钟爱的形象。 【解析】根据文段中的“自从屈原歌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在 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概括即可。注意字数的要求。 10.【答案】不好。①全文以“木叶”作为引论、立论和结论的依据,以“说木叶’”为题,体现了作者的 行文思路。若改为“谈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可能要从理论的角 度来论述,就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性论文。②标题拟为“说‘木叶’”,可以把深奧的文学理论 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化深奥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 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③“木叶”具有暗示性,用来阐释古代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有小中见大的艺 术效果。【解析】读全文,我们发现,以“木叶”这一个典型的意象为切入点来揭示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 并以此为典例来详细讲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是作者的行文思路。这种以实例论述的方式,比纯粹的道理 论述更加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全文内容都围绕着“木叶”入手,以“说‘木叶’”为标题概括了全 文的内容,具有提纲挈领的效果。把标题定为“说‘木叶’”,就可以把古诗中的意象“木叶”作为论题, 围绕它展开全文。作者先排除古代诗人考虑文字洗练的因素,再探寻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蕴含落叶的因 素,最后从中得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并加以阐发。这样论述,从现象谈到本质,从个别谈到一般, 从具体谈到抽象,既深入浅出地阐发了理论,又易于为广大读者所接受。如果把题目定为“谈谈诗歌语 言的暗示性问题”,也无不可,但那势必是另一种行文思路,大概是摆起架子大讲理论,不大容易写得深 入浅出。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