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保健:儿童用药慎之以慎有关专家指出,儿童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是造成儿童用药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之一。儿童用药普遍存在着针对性不强、获取剂量有误、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在儿童用药的选择上需要“慎之又慎”。误区一:发热立即退烧发热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症状,其实是机体的免疫增强过程,对人体是有好处的。如果此时用药物理强行降温,会适得其反适得其反。当然,过高的发热是有害的,发热往往伴随着疼痛、加重炎症反应、增加耗氧量、神经系统损害等,若体温过高,甚至超过40℃,就可能诱发高热惊厥等不良后果。因此,建议在患儿体温超过38.5℃时,使用解热镇痛药物。误区二:感冒发烧必用抗菌药物病毒性感冒,一般的流涕、打喷嚏,不需要特殊用药,只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饮水,注意休息就可以了。除非体温超过38.5℃,可以服用解热解痛药。一般并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误区三:生病就要静脉输液不少家长认为,孩子生病,要想好得快,就必须静脉输液。因此,家长带孩子平添来医院看病,经常要求医生给孩子输液,打吊瓶,否则认为医生不负责,甚至投诉医生,其实,药物的各种给药途径是有严格适应症的。一般来说,口服药物最方便易行,安全性明显高于注射给药。特别是吃奶有小婴儿,或耐受经鼻饲给药的婴幼儿,经胃肠道给药较安全,尽量采取口服给药。注射剂的优点是药效迅速、剂量准确、作用可靠,而且不经胃肠道,不受消化系统和食物的影响等,特别适用于抢救危重患儿,如吞咽困难、抽抽搐、昏迷等,但是,注射剂存在的许多安全隐患往往是家长们所不知的。因为注射剂是将药品直接注入人体的剂型,避开了人体正常的皮肤、胃肠道黏膜等生理屏障的保护作用,即使药品质量的微小问题、给药剂量或给药方法的轻微不当,都可能给患儿带来严重的安全问题。两种外用的退热药还有两种退热药是外用的:退热贴和小儿肛门栓。退热贴以亲水性高分子凝胶为载体,将多种天然清凉芳香植物提取剂加入其中,利用药物透皮吸收技术,使水分和药物透皮进入皮肤,然后通过水汽化吸热的物理变化到降降低体温的效果。它属于物理降温用品,具有安全、快速特点。使用退热贴要注意,退热贴无法解决发烧的根本病因,只能够起到物理降温作用。皮肤有伤口、湿疹、过敏、近眼睛位置及嘴部,请勿使用。退热贴开封后要尽快使用,以免降低冷却效果。本品为外用贴剂、请勿误食。居家备用时放入冰箱冷藏室(放入冷冻室)内效果最佳。退热贴只适热用于三月龄以上各类人群,并且体温超过38.5℃的高烧患儿,才可辅助使用,同时积极就医找到发烧病因。栓剂是由药物和相宜基质制成,供肛门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小儿肛门栓的原理是,在直肠药物融化、释放、通过直肠黏膜吸收,并进入血液循环而达到治疗作用。与口服制剂比较,栓剂有下列一些特点:1.药物不受胃肠ph值或酶的破坏而失去活性。2.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可用直肠给药。3.用药方法得当,可以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4.直肠吸收比口服干扰因素少。5.对不不能或不愿呑服药物小儿患者用此给药方便。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肛门栓时,栓剂置于距肛门2厘米处效果最好。用退热栓时,不可同时再内服解热镇痛药。栓剂应该保存在阴凉处,避免受热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