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其实不仅仅是盘中之餐,应该说人们所需要的所以商品和服务,无不是通过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辛勤劳动而得来。因此,无论是劳动者还是消费者,都必须了解劳动、了解劳动者的就业与创业,懂得如何去维护劳动者自身的权益。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方面的知识。第二节“新时代的劳动者”讲述了劳动的重要、就业的必要,强调劳动者应当有正确的就业观,阐述了劳动者的权利以及怎样维护自身的权益。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启示我们,劳动是光荣的,就业是必要的,创业是艰难的,权益是要维护的。
一、教学内容:(一)地位:在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中,本单元起着决定作用。(生产决定着消费、分配与交换,又提供了制度背景),劳动者是生产的微观主体之一,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与就业状态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靠千千万万劳动者的共同努力,当然包括现在的在校中学生,未来的劳动者与建设者。创业精神、正确择业观念的培养对促进经济的发展也是有重大的意义的。(二)前后内容的联系及学生的实际学情:学生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对消费与生活的关系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由于消费与学生的生活关系密切,所以学生对第一单元的学习稍容易些,而生产往往具有隐性因素,对于劳动与就业,以及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学生还处于不全面的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理性认识,更没有理论高度。因此,相对于第一单元来讲,第二单元有更大的挑战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判断:教学重点:1、树立劳动光荣的意识2、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3、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及其维权途径教学难点:如何看待经济发展中的劳动者失业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失业现象在我国社会已成为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竞争是必然的逻辑。独立面向市场的生产经营者之间的竞争,必然导致一定量的劳动者失业现象的产生,否则市场经济就不能成立。同时,发展中的经济结构的调整等,也会不可避免地导致部分劳动者的失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的必由之路。因此在我国现实社会,部分劳动者的失业是不可避免的。就业乃民生之本,国家、社会、用人单位对失业的劳动者应依法给予必要的扶助,特别要建立健全失业保障制度,并努力为失业的劳动者重新就业或创业创造条件,失业的劳动者自身也应更新观念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开辟新的就业途径或自主创业。(四)教学内容的处理方式: 1、适当补充知识(对于新教材对旧教材的更新提法适当阐讲,例如劳动与劳动力或劳动者的区别:创造财富的要素是劳动不是劳动者,或者说劳动者只能通过劳动,才能创造财富,由此显出劳动的光荣、就业的重要) 2、适当调整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对新教材的内容作适当的调整, 如有关就业问题以及择业观教学、创业精神的培养,可以与后面的综合探究活动《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结合起来)二、教学意图:教学目标的设计:按新课标的要求,完成三维目标的设计,并组成有机整体。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就业途径与创业方式以及劳动者的法定权益及其保护途径、方法。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获得对就业选择能力和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积极创业的观念和正确的择业观,认同“行行出状元”的价值取向。三、教学策略:(一)教学策略: 1、在教师讲授过程中,以归纳法为主的: 符合教材编写的要求及从生活中学习的新理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我们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具有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如:以案例、漫画、图表等形式引导——提出问题——师生、生生交流——得出结论。 例如:1.李师傅的下岗再就业案例——就业的重要性与我国的就业问题(包括我国的就业形势和就业途径、择业观念)2.小张的工作现状案例——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及维权途径 2、指导——发现教学法(与传统的呈现——接受相对)重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从权利与义务的角度,指导学生发现劳动与公民的其它权利与义务有什么不同?从书本的表述上,启发学生劳动与劳动者、劳动力有什么不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解决这些认知层面上的问题。 3、在解决开放性问题时,采用头脑风暴法:鼓励学生提出新颖的、有创见的意见;追求答案数量,鼓励个体提供尽可能多的答案;不管学生提出的观点是否合理,暂时均予接纳,不作批评;在答案没有穷尽之前,不作任何评价;等到同学们提完意见之后, 教师和学生们再从所有的意见中选择、扩充、修改,从中得出正确答案;鼓励对不同答案进行组合和改组。如:P50,生活中“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现象,原因在哪里?这是一道开放式的问题,教师完全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的思维达到应有的广度与深度。(二)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 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生活、问题、实物演示、画面再现、音乐渲染、语言描述、表演体验等方式进行。如在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创业的观念和正确的择业观,认同“行行出状元”的价值取向时,教师让一封毕业学生的来信引出情境,要求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其排忧解难,并从教师的角度给这位学生回一封信。既帮助了别人又教育了自己。 2、 案例教学法: 书中的案例表述精炼、质量较高。在此基础上也可以从学生身边的事例说明,更具有亲切感与真实感。例如让学生采访自己的家长,谈谈父母是如何创业的,由此培养自己对父母的崇敬与感恩心理。四、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部分: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第二框 新时代的劳动者 第一目 劳动和就业 一、由两段引言提出思考题:我国宪法为什么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用转引提问法,让学生回答) 二、用指导——发现法,启发学生劳动作为权利与义务,与其它的权利与义务有什么区别?劳动与劳动者是不是仅是一字之别? 三、劳动的重要性——劳动光荣,劳动应得到社会的承认与尊重。 四、劳动者的劳动得到发挥必须通过就业完成,劳动光荣、就业重大。(学生自主学习) 五、用两种教学策略完成我国的就业现状及树立正确择业部分的教学: 1、案例法:由李师傅下岗再就业例子,完成两个思考题。 2、情境教学法:以一封学生来信来创设教学情境,结合学生间或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同的择业观,谈谈各自的看法,并以小组为单位替教师写一封回信。 六、用头脑风暴法:分析生活中“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原因。 七、组织讨论:“中国高级技工奇缺”给我们的思考,注重学生“行行出状元”的价值观培养。 八、介绍你知道的第三百六十六行,如自由职业者、背景音乐制作人(25分种)第二目: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劳动光荣过渡到劳动应受到保护。由小张的劳动状态一例,引出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及维权途径。 活动教学部分: (1)准备阶段:在分组的基础上,采取招投标的方式来分配活动任务。调动学生敢于承担难题的积极性。 (2)实施阶段: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也要发挥主导作用。 (3)总结阶段:在课堂讲座结束时,要进行总结和评判,允许学生在此时不只停留于正确结论,而应向外扩展、延伸,取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15分钟)五、板书设计:新时代的劳动者
一、 劳动与就业1、劳动的意义: (1)个人的角度 ↓↓ (2)国家的角度 (3)人类社会的角度
2、就业的意义 : (1)个人的角度 ↓↓ (2)国家的角度 (3)人类社会的角度 3、我国的就业形势 ↓↓劳动者个人要转变观念 党和政府促进就业4、如何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 ↓↓二、 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1、 劳动者享有的权利2、 劳动者应履行的义务3、 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途径与技巧4、 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必要性
六、教学特色:
(一)平等性:在“知识爆炸”的年代,再加上媒体的发达,学生与教师在接受知识程度上处于同一起跑线,甚至比教师更具有优势。教师不能依靠教参,讲授所谓的标准答案。只能对学生的观点作总结与完善。努力做“平等中的首席”。 (二)适当的模糊性:没有穷尽一切的绝对真理,因此对于那些处于不断变化中的知识观念,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关注它的动态变化,也可以把其作为一个研究性的课题。 (三)自主建构性:对于本目的教学内容,同学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性认识,因此教师就必须先唤醒其旧知,然后再引导其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新知。七、教学理念: 突出学为思想,在过程中统筹知识、能力和觉悟的发展(提高思政课的信度)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理论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教育即生活) 加强情理互动,谋求逻辑与情感有机结合(情感教学) 坚持启发引导与学生主体民主参与相结合(以生为本思想) 以动态生成观构建预设与生成、确定与灵动相统一的教学过程。(强调教学的动态生成性) 树立整体观念,构建开放互动的教育网络系统。(教育的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