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时的内容包含两方面的内容:方程及公倍数和公因数的复习,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会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X+a=b、ax=b、和x÷a=b的简单方程,能正确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的相等关系,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含义,能在1~100的自然数种,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100以内的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而针对于小学数学总复习面广量大,内容较多,时间紧迫等问题我有以下看法:
1、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者。
数学教学改革,决不仅仅是教材教法的改革,同时也包括师生关系的变革。在课堂教学当中,要努力实现师生关系的民主与平等,改变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我所说的话并不多,除了“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说说看”等激励和引导以外,我没有任何过多的讲解,有学生讲不清楚时,我也是用商量的口吻说:“谁愿意帮他讲清楚?”当一次讲不明白,需要再讲一遍时,我也只是用肢体语言(用手势指导学生看图)引导学生在自己观察与思考的基础上明白了算理。学生能思考的,我决不暗示;学生能说出的,我决不讲解;学生能解决的,我决不插手。为学生搭建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使他们真正成为科学知识的探索者与发现者,而不是简单的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
复习课应当更加注重这一点,课的目的是对旧知识的巩固提高,所以应当把说话的时间留给学生。
2、全面复习,理网络,重板书。
小学阶段的总复习应该重基础、全面反馈、再提高、再发现复习中我们不能按部就班地照着书本编排重讲知识,免得学生枯燥无味,消沉厌烦,费时费力效果又低。教师应该以“大纲”为根据,以“教材”为准绳,把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织成网、组成块,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有效合理地系统学生的基础知识,内化知识结构,增强学生亲自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探讨、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且能进行灵活运用。
板书,我个人认为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加的清晰,让学生对着板书叙述所学知识,对数学同样适用!
3、让数学在生活中绽放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因此,在课接近尾声时做几道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拓展题,让学生感受到学的有用,也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一个提高。
复习过程中不应是机械地重复过去教学的过程,复习也不仅是抓几个重点,补几处缺漏、选几道习题、讲几个错例、把复习的过程变成书本知识再过滤的过程。复习应当给学生以新的信息,即使是“旧”题也要“新”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