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了郑xx关于比例尺这堂课,本人受益非浅,觉得郑老师这堂课讲的很成功,具体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构思巧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课件的制作到教学的设计,充分说明郑老师为了这一堂课动了很多脑筋,花了不少时间,精心钻研了教材,并挖掘了教材,整堂课,从课前预习,单位换算,到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巩固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加深了印象,为后面的新课作了很好的铺垫,主题切入非常巧妙,显得顺其自然,学生学的轻松,很容易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意义。课堂上郑老师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效果很好。
二、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能解释和应用的过程,郑老师的课堂非常注重学生知识的建构过程,她对这节课的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加工,比例尺的出现,不是直接出示给学生,而是通过学生观看商品房地面的平面图,然后再得出比例尺的概念。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去探索、尝试。从后来的“交流分享”中,我们看到了学生多种不同的画法。新课程的教学观明确指出,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从“比例尺”的教学片断看出,正是由于教师积极主动地解读教材,重建教材与教学结构,实现了“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也贯彻实施了“教学重结论更应重过程”,“教学关注学科更应关注人”的新课程理念,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得以有效落实。
三、练习多样化,以练代讲,达到了知识整合这一教学目的。在学生掌握比例尺这一知识点后,郑老师设计了不同类型的练习题,线段比例尺及其意义,放大比例尺,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等多种练习题,通过这些题目训练,加深了学生对比例尺的理解明白了比例尺不能带计量单位,当比例尺前项为1时,缩小比例尺,后项为1时是放大比例尺,比例尺不是一般的尺子,它反映的是一种关系,整个过程是以学生为主来完成的,教师在旁只是适当加以引导,归纳,小结,效果明显。
三、注重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动手,动脑的状态,让学生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同时鼓励学生去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能力。在本节课中郑老师紧紧围绕泰顺地图,自己的家乡到县城的距离展开教学。给人感觉到课堂紧凑而又有趣,调动了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
总之,本节课循着一根知识主线——比例尺的意义与应用,引入新知别出心裁,探究新知有章有法,练习设计富有创意;同时循着一根能力主线——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无论是哪个环节的例子都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究与合作讨论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