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关于“学生合作学习”现象的思考
加入VIP免费下载

初中物理教学中关于“学生合作学习”现象的思考

ID:294507

大小:8.9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5-05-28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初中物理教学中关于“学生合作学习”现象的思考 跟我学物理贾老师在教学中发现,小组内学生的水平相当时(具有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合作效果是最好的,学生们都能畅所欲言,提出的问题也能相互启发和思考。当学生的能力差别太大时,分组后就容易在组内形成按一定地位排列的秩序,形成一些所谓的学术小权威,组内的发言几乎都被他们控制,其他学生的参与度和参与的自信心会受到极大限制,造成合作学习的形式化,无论对成就高的学生,还是成就低的学生来说,收益不大。    贾老师表示: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可能把学业好的分到一组,学业不好的分到另一组。这样情况会更糟糕,学业好的小组可能早已领会教师的意图,合作时无所事事,对低成就组的同学来说,任务难度太大,往往也无话可说,合作变成“合坐”。教学效果比教师的讲授可能还低。这也不符合合作学习的真实意图,学生应学会与各种性格和水平的人,打交道并合作。因此,消除合作学习中的“小权威”是教师应该首先考虑的问题。在教学中贾兰华老师主要采用了提高弱势群体的交往能力和加强小权威的责任感的做法。一、培养弱势群体的交往信心自卑心和严重的交往心理障碍是造成这些学生不愿合作的主要原因。针对此现象贾兰华老师对初二1班的学生作了研究。1班是初二年级的尖子班,学生整体素质较高,班级管理具有民主气氛。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学生不合作的呢?经过调查研究,并单独找到这些学生谈心,发现造成学生对交往缺乏信心原因有以下方面。1、家长的教育方式。这类学生的家长往往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管束极严,又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管教时往往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孩子缺乏应有的归属感。学生的自我意象是受父母自我意象影响的结果[1]。父母对孩子采取的行为、对待孩子的方式、传达给孩子的信息,无不带有潜在的感情色彩。孩子从对待自己的行为中所产生的感情和感觉,将作为记忆的一部分留存于心中,并且成为自我认识的一部分。家长对孩子长期的抱怨与批评,往往造成孩子的自卑感,不利于孩子与别人的交往和合作。2、家庭困难。家庭困难的学生,在承受较大经济压力的同时,心理上也笼罩着阴影,他们中的多数人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心理障碍。在学习上处于无奈和厌烦心理,能力上自轻自贱,在人际交往上往往自我封闭。在心灵深处设置了一道屏障,于是,有意无意地与同学疏远,尽量少参加班级活动,不愿与同学和老师交往。但理智与现实却不容他们拒绝和脱离他人,这种矛盾的心理,往往驱使他们走向自我封闭、孤僻甚至心理畸型。针对这些情况,应让这些学生客观勇敢地面对现实,恰当全面地认识自我,理智地面对困难和战胜困难,教师应倾听他们的烦恼,让学生的郁闷心理得以宣泄,在精神上和生活上给予照顾。3、交往能力。交往能力的缺乏是学生不能参与合作的另一原因,XX是班上一位比较聪明的学生,但在班上无法与其他孩子和平相处,不愿参加任何形式的集体活动,课堂的合作学习也始终游离于小组之外。通过与学生本人和家长的谈话我才了解到,XX从小在家中就受到特殊照顾,爷爷奶奶和父母都对他特别宠爱,每个人都必须顺从他,如果这一点受到威胁,他就会发脾气,非要按照自己说的做不可。于是家人对他的潜在同情,成了他的生活准则,家人对他的特殊照顾被认为是他的特殊权力,家中的随心所欲,使他在现实世界中,无法适应任何的集体活动。4、学业水平。学业水平是限制学生参与活动的另一原因。学业水平偏低,合作学习时,即使想说往往也无话可说。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给学业水平偏低的学生提前发参考资料和讨论问题的做法,不但能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时的发言水平,还可以增加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比如在讲参照物之前,我提前召集这些学生并布置了如下问题。让他们在上课之前,通过查资料或问别人来弄明白这些问题。A、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吗? 静止是怎么回事?B、你能弄明白课文中引言部分法国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子弹吗?当学生闹明白上述问题,已基本对参照物的概念有了了解,大大增加了学生课堂发言的灵活性和积极性。5、社会认知水平。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社会认知是社会行为产生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陈琴、庞丽娟研究发现,学生的合作行为与其自我概念和对自我—他人关系的认知密切相关[2]。学生自我中心的认知倾向不仅妨碍其探索世界的活动,而且影响其同伴交往和合作,而学生不断发展的对主客体关系的认知则能有效地促进其同伴合作的发展。当学生不仅能认识自我,而且从自我中心状态中解脱出来,能够正确地区分自我和他人,能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他人的观点,理解和体会他人的情感时,他在同伴交往中也就更能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他人,从而表现出更多与更高水平的合作行为。这种现象在合作学习的实践中明显表现出来,并且笔者发现,学生的社会认知水平不但与合作能力有关,还与学生的学业成绩成正相关,学生的成绩越好,社会认知水平偏高,合作能力也就越强,反之亦然。6、学生的性格因素。学生的性格和情绪特征是影响其合作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些活泼开朗、积极主动、充满自信,对他人具有同情心、爱心的学生能更经常地与人合作;而性格内向、消极被动、依赖性强的学生则往往不善与人合作。同时,合作持续时间的长短与学生的情绪状态也密切相关。在合作状态下,学生快乐的情绪最为普遍,快乐的情绪情感有助于合作的维持。此外,学生自制力的发展也有利于合作的产生和维持,那些自制力强的学生往往更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调整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与同伴获得情感和行为上的协调,促进彼此间合作的出现。教师在教学中应多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用行为来改变学生的性格。  综上所述,提高弱势群体的合作能力,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人格素质、学历水平,更要注重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在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的影响下,给学生创造一个合作、愉快的教学环境,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二、注重小组的整体成绩,加强小权威的个人责任。1、小组整体评价方式。在合作情境下,对共同目标的感知使学生认识到个人力量的有限性,只有在共同合作的前提下,才能获得共同的成功,使个人利益也得到满足,从而产生合作意识,出现合作行为。而在强调个人利益的情境中,学生意识到个人的利益是第一位的,个人利益的获得必须通过与他人的竞争而实现,因此竞争成为此情境下一种必然的行为反应。2、密切小组伙伴之间的关系密切同伴之间的关系,能增强学生合作的有效性。双方的喜爱和接受程度的增加,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彼此间更好地交流和沟通,彼此协商,从而增强了合作的效果。学生间的合作在朋友间发生的频率远高于非朋友间,在朋友间有更多的合作性交换。如果学生在冲突前已建立起了友谊,那么他们将更倾向于通过彼此间的协调解决冲突,建立起合作关系。而且在合作中,朋友间交谈得更多,更容易相互谦让、妥协,促进彼此间合作的产生。3、树立示范性学习小组   榜样作为学生行动的楷模,对学生的合作产生巨大影响。积极、良好、正面的榜样能极大地促进学生合作行为的产生。 在合作学习中,表扬优秀的合作小组,并让他们讲解合作中的收获和感受,不失为促进其他小组的好办法。三、 采取均等参与策略为促进弱势群体有效地参与小组活动,教师可以采用均等参与的策略,如:就某一概念或规律的讨论,人人都必须说出自己的看法并阐明理由,或者教师要求各组编号为“X”的同学给出他们小组的答案,并做解释等等。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