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借助情景图和生活经验,学习按指定的标准分类。
2. 通过实际操作和自主练习,知道按不同分类标准分的结果不同。
3. 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能按指定的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大屏幕,出示美羊羊和懒羊羊的图片。喜羊羊和美羊羊邀请大家去他们家做客,同学们喜欢去谁家呢?出示两家图片,美羊羊家比较整齐,懒羊羊家(衣服在床上,玩具到处扔,学习用品乱等)。
生答:美羊羊家
师问:为什么呢?
生答:美羊羊家整齐,懒羊羊家杂乱
师问:怎样才能使懒羊羊家不乱呢?(整理)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分类(板书课题)。
(二)探究学习
1. 活动一
出示图片——马大哈的水果店,水果摆放乱七八糟。借助磁力卡,出示水果。
师问:怎样整理整齐呢?
学生黑板上进行分类整理。
师小结:我们刚才就是进行了分类整理,揭示课题——分类。
2. 活动二
出示课本情境图,你看,小朋友和妈妈正在干什么?
找学生说说观察到了什么?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分组讨论:怎样帮妈妈整理衣服?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把爸爸、妈妈和小朋友的衣服分开放。
按上衣、下衣分。
按颜色分。
按季节分。
……
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分类标准不一致,分的结果就不一样。
3. 拓展延伸,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师:学习了分类,你们能根据今天学习的分类的方法,整理一下自己的书包吗?
下面,老师就请大家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整理自己的书包,好吗?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小结:大家真能干,一会儿就能把自己的书包整理得这么好,真棒!看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其实,分类的知识不仅仅在这些方面有用,还有许多用处呢!
出示图片,超市中摆放的水果,货架。
(三)解决问题:
自主练习:
1. 哪些是蔬菜?让学生指出来。
首先,指导学生读题。
第二,指名说一说图中画的是什么?
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哪些是蔬菜,哪些是水果?
2. 分一分,说一说
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说出自己是按什么标准分的。有的按形状,有的按颜色。
3. 对交通工具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体现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你能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时候能够用到分类的知识吗?
(五)作业:
回家通过分类整理自己的房间。